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加快綜合治理促進社會發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貫徹落實淮河流域綜合規劃,加快推淮河中游進一步治理
安徽省地處淮河中游、華東腹地,承東啟西,物產豐富,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國家主要的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基地和交通要沖,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由于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的典型多災地區,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洪、澇、旱災頻繁。新中國建立以來,經過60多年不懈努力,淮河中游綜合治理水平顯著提升,防洪排澇體系基本形成,城鄉供水能力大幅提升,水資源保護不斷加強,農村水利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治淮成績顯著。但是淮河中游存在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治理任務依然艱巨。在淮河流域綜合規劃指導下,我省將加強淮河治理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治理進程。
一是要全面加快推動新一輪治淮步伐,實施5大項、17個子項投資約373億元的治淮項目,全面提升淮河中游的防洪排澇減災能力。
(1)淮河行蓄洪區調整和建設工程,估算投資172億元。實施行洪區調整和建設,將淮干16處行洪區調整為6處有閘控制的行洪區,2處蓄洪區,6處改為防洪保護區,2處廢棄還給河道;啟動淮干行蓄洪區建設,重點實施城西湖分區運用工程,建設保莊圩和撤退道路、完善預警預報系統。
(2)淮河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工程,按照5年一遇的排澇標準(部分重點地區為10年一遇),對淮河流域低洼易澇區域進行治理,近期(2020年前)治理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近期投資101億元。實施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外資項目、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工程、懷洪新河水系洼地治理工程、淮河行蓄洪區等其他重點洼地治理工程,改善沿淮低洼易澇地區排澇條件,改變澇災損失嚴重局面,提高排澇減災能力。
(3)堤防達標建設和重要支流河道治理估算投資40億元。入江水道高郵湖大堤加固工程已經開工建設,加快實施;對臨王段、黃蘇段、天河封閉堤、塌荊段、西淝河左堤等堤防進行加固,實施史河、新汴河、淠河、洪河等重要支流治理項目,進一步鞏固提高干支流的防洪能力。
(4)淮河干流行蓄洪區和灘區居民遷建。按照原則,對淮干行蓄洪區和灘區居民實行遷建,規劃移民安置16.34萬戶約57萬人,投資79.3億元。2020年前完成投資59.9億元,遷建12.96萬戶約47萬人。
二是加快江巷水庫建設前期工作。
三是結合糧食主體功能區建設,加快推動懷洪新河等新建大中型灌區前期工作。
四是結合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農業化要求,加快城市和工業園區防洪排澇工程建設。
二、加強淮河中游治理的相關研究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目前,我省淮河流域經濟社會呈快速發展的態勢,隨著中原經濟圈、沿淮城市圈、主體功能區等戰略實施,水利必須為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化提供基礎和保障。由于受規劃編制期、水平年的限制,規劃提出的部分治理標準和措施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如淮河中游中小洪水治理標準偏低以及流域重要防洪城市防洪標準僅為50年一遇,城市排澇標準10~20年一遇,重要平原圩區排澇標準僅5年一遇。因此,必須繼續加強重大問題研究,提出解決淮河流域綜合治理根本性措施和思路。
一要加強淮河干流斷面形態研究,河道斷面形態因地、因勢制宜。根據河床演變的特點,按照社會經濟發展對河道防洪、供水、排澇、航運、水景觀、水生態等要求,加強相關河道的河床演變研究,提出合適的河道平面形態、斷面形態,維護河道的生態健康。
二要防洪與排澇應統籌兼顧。在現有防洪體系基礎上,針對防洪框架體系已構成,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問題已基本解決,但內澇問題十分嚴重。我省淮河流域洼地有2400萬畝,其中沿淮洼地有1400萬畝,而沿淮排澇泵站少,排澇能力不足是排澇工程的“軟肋”。一是研究淮河干流不同頻率的洪水設計水面線,包括中小洪水的水面線,主要支流水面線;研究王家壩、正陽關的設計洪水位調整到29.60m、27.0m以上可能性,利于加快洪水下泄;研究降低洪澤湖洪水位的可能。二是結合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化發展要求,加強淮河流域城市和工業園區等重要保護對象和區域的防洪排澇標準研究,提出適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防洪排澇標準。三是加強主要干流、支流和面上排澇關系研究,提出進一步提高面上排澇標準,增加自排和機排能力的主要措施。
三要加強洪水資源利用的研究。適當抬高淮干臨淮崗閘上、蚌埠閘上蓄水位,對城西湖、城東湖、高塘湖、香澗湖等沿淮湖泊部分退田還湖,適度提高蓄水位,可增加蓄水調節庫容8~10億m3,年增加6~8億m3可用水量;對淮南、淮北、宿州計100多km2的煤礦塌陷區實施河湖連通工程,調蓄部分水量,增加有效供水。
四要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淮河的最大問題是失去了獨流入海的“尾閭”,洪澤湖高湖底是淮河中下游致命的“腸梗阻”。要從根本上治理淮河,就是要消除洪澤湖“高門檻”的阻擋,恢復入海“尾閭”,擴大入海通道,使入海流量達到10000m3/s以上,徹底改變淮河洪水以入江為主的現狀。
五要根據淮河糧食主體功能區,結合灌溉發展規劃,加強淮河流域灌溉相關工程研究。
六要加強與環保、城建、國土、交通、農業、環保等相關部門的銜接和協調,加強空間布局研究,水資源開發和保護研究。
作者:蔡建平單位:安徽省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