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利率期貨和壽險公司利率風險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壽險公司的資產業務和負債業務決定了壽險公司存在利率風險,利率期貨的作用機制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我國推出利率期貨的前景廣闊,利率期貨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應得到壽險公司的重視和發展。
利率期貨是三大金融期貨之一,可用來規避利率風險、還能反映未來市場利率水平、促進債券二級市場發展等;壽險公司防范利率風險的手段很多,諸如改變產品結構、分散投資等,但運用利率期貨來防范利率風險則是壽險公司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需要掌握的一門重要技術。
一、我國壽險公司利率風險分析
所謂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利率水平的變化引起金融資產價格變動而可能帶來的損失。廣義的利率風險包括在期限范圍內任意點上任何類型的利率風險暴露,一般,利率上升會引起金融資產價格下降。對于金融機構來說,除關注其資產業務所投資的金融產品的風險外,出于穩健經營需要,還需關心其負債業務所提供的金融產品的風險,以避免出現償付危機,其中壽險公司的資金來源與運用都對利率高度敏感,利率風險是其面對的首要風險。
衡量金融產品價格對利率波動的敏感度的指標是“耐性”(duration),一般而言耐性的值等于利率在初始的要求報酬率附近變動百分之一時金融資產價格變化的百分比。影響耐性的因素很多,其中金融資產的到期日越長、債券利率越低、要求報酬率越低,耐性越大,即一項金融資產或負債對利率變動的價格敏感性越大。
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在其兩大業務過程中產生,一是承保業務即負債業務;二是投資業務即資產業務。從負債業務來看,大部分保單基于若干年后支付給受益人某種固定的利率,與財險保單相比具有償付期較長(可達幾十年)、償付金額較確定、現金流量比較穩定的特點,因而其耐性較大,可以說壽險產品對利率是高度敏感的。當利率上升時由于壽險公司大部分金融產品都具有固定利率,其他金融資產如銀行存款等將對壽險產品產生替代作用,資金來源受挫的同時保單貸款和解約風險也會增加,造成負債業務的風險。尤其在我國,壽險業務準備金構成中有80-85%是返還類的儲蓄型業務,銀行利率是制定預定利率的主要參照,壽險保單與銀行存款之間具有很強的替代性,銀行利率的波動對壽險業務影響很大。
伴隨1996年的八次降息,保費收入緊隨降息政策而大幅攀升,保險公司相應調整預定利率后增幅又隨之降低,替代效應顯著,而且儲蓄型險種既保障被保險人的死亡保險金,又保障被保險人期滿生存保險金,對資金運用收益的依賴性較大,埋下了利差損的隱患。
從資產業務來看,壽險公司的資本金在扣除了上繳的保證金后,與從保費收入中按期和按一定比例提留的責任準備金共同構成可運用資金。這些資金的運用對保障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這些資金的運用不當也易引起保險公司的償付危機。目前我國壽險公司投資渠道仍僅限于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券、企業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其中除了證券投資基金其他皆為利率產品,而且出于資產負債管理的需要,負債的長期性也決定了壽險公司資產運用的長期性,這使得資產業務同負債業務一樣具有較高的耐性,對利率變化是高度敏感的。事實上利率變化直接影響到資產價值,進而影響到投資收益率,我國保險公司的平均資產收益率僅為1.19%,遠沒達到2.1%的國際水平。
資產負債同樣較高的耐性使壽險公司面臨著嚴峻的利率風險。1996年5月以來中央銀行八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從10.98%降至1.98%,壽險保單的預定利率也由9%降至2.5%,但預定利率下調前簽發的保單仍需按原利率計算,1997年以前銷售的壽險產品利差損高達5.75%-6.75%.固定利率壽險產品的長期性在利率頻頻降低時缺乏抵御利率變動風險的能力,當資金運用的投資收益率低于預定利率時,由年初責任準備金加上該年度的儲蓄保險金合計生息后大于年末所需責任準備金形成了利差損。利差損其實是由壽險公司的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共同造成的,是壽險公司面臨的利率風險的最主要表現形式。資產組合多樣化是一種解決辦法,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系統性的利率風險,從國外發展已比較成熟的保險市場來看壽險公司仍有很大一部分資金投資于利率敏感性產品,如英國保險公司,股票投資占28.7%,政府債券占21.9%,房地產占19.7%,公司債券占9.1%,利率風險仍不能回避。
二、利率期貨作用機制
利率期貨是就其價格取決于利率水平的資產所訂立的標準期貨合約,是專門針對利率風險而設計的,具有交易成本低、流動性高、杠桿效應強、信用風險小等特點。其基礎資產是各種固定收入工具,如債券、存款憑證等,由于國債具有許多優點,國債期貨在利率期貨中占了很大比重。一般利率變動會導致固定收入工具價格反方向變動,期貨合約的價格變動與利率變動方向相反。利率變動對利率期貨買賣雙方的影響可見下表。
就像商品期貨是應商人們規避面品價格波動風險的需要而產生的一樣,利率期貨是金融市場主體規避利率波動引起的金融資產價格波動風險而產生的,雖然也可用來投機套利,但其發展的初衷仍是套期保值,也是壽險公司希望應用利率期貨達到的目標。
運用利率期貨一般有四種保值策略:(1)賣出套期保值,為避免利率上升使現貨頭寸價格下跌可以持有利率期貨空頭寸。(2)買入套期保值,為避免利率下降使計劃將來購買的現貨的價格下跌可以持有利率期貨多頭寸。(3)交叉套期保值,利率期貨不僅可對標的物相同的利率敏感性資產進行保值,也可為標的物不同的其他利率敏感性資產保值,如可利用國債期貨為公司債券保值,當然持有頭寸需根據不同資產的信用風險進行調整。(4)動態套期保值,根據資產組合的價格變動,不斷調整套期保值比率。要想得到完全的套期保值效果,應使期貨價值的變化與現貨價值的變化完全抵消,當期貨與現貨的價格敏感性越接近時,套期保值效果越好,套期保值率就是用來衡量為了抵消二者的價格敏感性差異所需的期貨合約數。
對壽險公司而言,當利率下降時,國債、存款憑證價格會上升,投資收益率也隨之下降,而在開發出相應于利率變化后的新壽險品種時,存在一段時滯,由于替代效應這段時間內的保費收入會大大增加,但這部分高預定利率的保單只能獲得較低的投資收益率,出現利率倒掛,但應用了利率期貨,利差損將得到改善。利率期貨可有效協助壽險公司鎖定其資產收益率,防止利率倒掛,從資產運用這一利差損的直接誘因下手化解壽險公司的利率風險。利率波動風險越大,利率期貨的作用越凸顯。如為防止利率下降帶來的國債收益率下降的損失,在銷售具有固定利率的保單時相應購買利率期貨多頭寸,一旦利率真的下降,國債的價值會提高,利率期貨的買方將從國債的價格上升中獲益,彌補了利差風險,達到套期保值的目的。當然在利率上升時也會降低利差益,這樣壽險公司將獲得一個可預期的比較穩定收益率,實現穩健經營。
持有多少期貨頭寸要取決于對利率變動的預期和對風險與收益的偏好。對于壽險公司來說,穩健經營才是生存法則,應采取較為保守謹慎的保值策略。另外還需考慮:(1)轉換因子。投資者所持有的現貨債券的票面利率、期限等與標準期貨合約通常不同,需要利用轉換因子進行折算。(2)套期保值比率。利用利率期貨不一定能將利率風險完全轉移,仍要承擔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價格變動不一致的風險即基差風險,實則用基差風險代替了現貨市場價格波動這一較大風險。基差是指在某一時間期貨合約的價格與它所標的的金融資產現值之間的差價。當采用流動性較大的期貨合約時,基差風險也相應較大,不過運用套期保值比率可盡量降低基差風險。
三、利率期貨對壽險公司防范利率風險的作用
利率期貨獨特的作用機制,使得利率期貨較壽險公司利率風險防范的其他手段有如下顯著優點:1.杠桿功能,保證金制度使得運用利率期貨只需少量資金便可達到套期保值目的,節省了壽險公司有限的資金。保證金是投資者在從事利率期貨交易的時候按規定標準交納的資金用于結算和履約擔保,例如保證金比率是20%,則投資者可獲得5倍于保證金的期貨頭寸,使利率期貨具有很強的杠桿效應。而利用現貨交易要想達到同樣的風險防范目的,資金投入勢必倍增,資金利用率不高。2.針對性強,可有效控制資產組合的利率敏感度即耐性的大小,并根據市場變動情況進行調整。3.標準化合約使利率期貨具有高流動性特點,壽險公司能夠在利率波動時以低廉的交易成本迅捷的調整其資產組合,改變資金分配狀況。資產組合多樣化是壽險公司降低投資風險的重要手段,當需要調整資產組合的資金分配時,如要增加在債券市場的投資時,購買利率期貨而不是購買現貨債券會更加有效。4.利率期貨的交易成本低廉、信用風險小等特點也成為其魅力所在。
四、我國壽險公司應用利率期貨的前景分析
創新是應各種需求而生,避險需求才是推動世界各地期貨發展的原動力。正如莫頓。米勒所說“只要有自由市場,就會存在未來價格的不確定性,只要存在未來價格的不確定性,就需要期貨市場。”我國曾在1993年推出過國債期貨,但由于現貨規模不夠、交易所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利率機制僵硬等原因于1995年關閉。雖然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仍不夠完善,衍生品交易風險巨大,但缺乏風險疏散渠道的金融市場所壓抑的風險似乎已超過了衍生品本身所帶來的風險,金融抑制與金融過度同樣不適合經濟發展。但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加入WTO后,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將穩步推進,規避利率風險的巨大需求必將使利率期貨應運而生。事實上,客觀條件的成熟也確保了這一趨勢的必然性:國債現貨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從1994年的1137億元,1995年1510億元逐年增加,1999年達4015億元,2000年達4657億元,2001年接近5000億。國債的利率期限結構不斷完善,2001年加大了長期國債的發行額度;2000年9月21日又成功實現了外幣利率市場化。同業拆借利率也已放開,3年后市場利率將完全放開。
壽險公司在這一趨勢中的狀態是利率市場化必然使利率波動更加頻繁,更難以預期,其資產負債利率風險無疑會擴大,強大的避險需求使壽險公司作為金融市場主體必將成為利率期貨的堅定擁護者。從前述利率期貨的作用機制可以看出,利率期貨操作上的技術難度,如要隨環境變動不斷調整套期保值率;要結合壽險公司自身的資產負債特點有的放矢等等。壽險公司理應順應利率市場化這一趨勢,掌握運用利率期貨防范利率風險的技術,提高其資產負債的風險管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弗蘭克。J.法伯茲,弗郎哥。莫迪里阿尼,邁克爾。G.費里。金融市場與機構通論。[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0,(6)。
[2]劉菲。中國保險資金運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經貿導刊,2001-11-30.
[3]李輝,張晉生,霍瑞戎。利率期貨交易[M].中國物價出版社,2001,(10)。
[4]黨劍,中國國債期貨市場分析[N].期貨日報,2001-10-12.
[5]何德旭。中國金融創新與發展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6),
[6]駱波。我國利率市場化探討閉。金融理論與實踐,2002,(1)。
[7]黨劍。利率市場化與國債期貨[J].投資與證券,2002,(8)。
[8]陳更生。中國壽險資金運用與組合投資策略[N].中國保險報,200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