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化學學術論文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摘要:批判性思維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階段是學生“厚積薄發”的階段,是大學四年中與指導教師學術交流最密切的階段,是本科期間培養學生“批判-創新”思維的最佳時機。因此,文章選取畢業論文(設計)各階段具體的培養經驗與方法進行了總結,重點圍繞文獻閱讀、課題完成、論文撰寫、論文答辯過程中“批判-創新”思維的融入,對地學及其他專業本科畢業設計中創新思維的培養具有借鑒價值。
關鍵詞: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本科畢業設計
批判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建立的重要基礎。在科學懷疑論的框架內,批判性思維的過程包括對信息的仔細獲取和解釋以及對信息的使用,以得出一個合理的結論,因此,對批判性思維的經典定義為思維清晰、邏輯合理的批判性思考[1]就是通過邏輯與反思,對現有知識和信息的真偽進行判斷;隨著科技與社會的發展,批判性思維的內涵不斷拓展,如今更加強調了創造力與想象力等元素[2,3]。筆者所在地球化學專業是地球科學與化學的交叉性學科。大學期間的課程設置主要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野外實踐為主,大四本科畢業設計階段,就成了本科階段學生和指導教師學術交流最為密切的階段,是學生本科階段學習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考初步建立的重要階段,這種培養不僅對繼續攻讀研究生的同學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即將步入工作崗位的同學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批判性思維的建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近年來本科生在畢業設計階段“批判-創新思維”培養方法探討與總結。在畢業設計階段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達到較高水平的創新較困難,但是培養學生具備通過批判性學習達到創新是主要目標。通常,畢業設計階段在大三上學期期間,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通常已經定下了,而學生與老師在接下來工作的方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從前期經驗來看,題目創新性固然會吸引目光,但是過于新穎的題目往往使學生望而生怯,這個時候設置一些題目簡單但內容頗具彈性的題目往往會讓學生更有自信,對后期學習是有益的。
一、從易到難,再從難到易的批判式閱讀
目前,很多高校要求本科生進行一篇英文文獻的翻譯學習,但是由于專業詞匯的限制和學術文獻結構的不了解,直接進行英語文獻學習通常給學生造成過大的壓力,影響后期持續的學習動力,因此,筆者通常提供三篇難度由易到難的論文,用以學生進行研讀。這三篇論文包括1篇中文綜述性論文,1篇中文同領域研究論文,1篇英文同領域SCI論文。首先選取的中文綜述性文章應具有時間新、針對性強的特點,很多地學領域的綜述性文章,是由本領域前沿的重要學者或研究人員撰寫,因此,無論從全面性和深度都是非常專業和高效的學習材料,通過綜述性要求學生對所布置題目的科學價值或研究現狀有一個完整和感性的認識;其次選取一個中文的同領域研究性文章,應具有研究方法具有代表性、思路清晰的特點,通常推薦由研究生完成的學術論文,一方面,高年級的研究生論文可以給本科生提供一個學習的范本;另一方面,由中文書寫的研究方法便于本科生在畢業設計直接參考和學習;第三篇選取當前同領域研究較高水平的SCI論文,這篇論文需要讓學生對同領域前沿性研究具有初步的認識,能夠理解同領域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成果,在從易到難的文獻閱讀期間,摘要:批判性思維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本科畢業論文(設計)階段是學生“厚積薄發”的階段,是大學四年中與指導教師學術交流最密切的階段,是本科期間培養學生“批判-創新”思維的最佳時機。因此,文章選取畢業論文學生以輸入式的學習為主。對于同一篇學術文獻,在不同階段讀來的感受和認識存在較大的差別,在學生上一階段由易到難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具備:1.本領域研究的科學背景和專業領域特點;2.畢業設計中所需要的研究方法;3.當前本領域研究的發展方向。這時,我們會要求學生回過頭來重新研讀前3篇學術論文,這時候學生已經對同領域研究的發展方向具備了一定的認識,在此階段則要求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讓學生能夠根據邏輯思維指出上述論文的不足,而這些不足剛好,成為畢業設計階段中重點發揮的地方,結合畢業設計的方向要讓學生能做到這兩點:一是畢業設計階段你是否能做的更好?二是運用新的研究方法抑或解決尚未回答的問題?第二階段的批判式學習是以輸入與輸出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在從難到易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進一步熟悉查找和閱讀文獻的基本方法,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是學生主動思考的過程,這對學生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幫助,而且在后期批判式的閱讀中,學生為了達到最終目的,往往會讀更多的文獻,這種效果比老師強行要求的效果好的多。
二、畢業設計執行階段性成果的反饋與相互批判式學習
*年工作綜述
(一)*特有植物資源化學及其生物活性學術研討會
*年8月19-22日,由中科院、國家基金委、*科技廳主辦,*理化所、*生理科學學會承辦的“*特有植物資源化學及生物活性學術研討會”在烏魯木齊市召開。
中國科學院曹建林副院長、*維吾爾自治區主席助理靳諾出席開幕式并致辭祝賀。*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吐爾遜·沙迪爾副廳長、自治區科協魏生貴副主席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也出席了會議。會議期間,*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司馬義·鐵力瓦爾地、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努爾·白克力還親切會見了到會的院士及海內外專家、學者代表,并興致盎然地與會議代表一起參加了具有*少數民族特點的晚宴活動。在會見時,司馬義·鐵力瓦爾地主席表示:*地緣、資源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希望與會院士、專家積極為*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剛剛結束南疆考察的王夔院士做為會議執行主席致開幕辭,他提到:今天有這么多不同學科的專家集合到一起,為一個地區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出謀劃策,這在歷史上還是比較少有的,感謝大家對*植物資源的科學開發和綜合利用的關心,相信通過大家的討論,一定能提出促進*植物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有效途徑。
來自海內外的150余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其中包括科學院院士5人,海外學者8人。圍繞“基于天然產物開發藥物及功能食品的應用基礎研究;維吾爾藥藥效物質基礎及作用機理研究;天然產物分離與分析新方法、新技術”等主題共做了23場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對*維吾爾醫藥重點研究領域、學科發展前沿、高新技術研發中的熱點及難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為*生理科學及其他學科的廣大科研和開發人員奉獻了一頓豐盛的學術大餐。*生理科學學會共組織30余名會員參會,給大部分會員免費發放會議資料、學術論文集,安排用餐,組織赴*理化所、特豐藥業、維吾爾藥業、吐魯番維吾爾醫院及沙療站、天池雪蓮人工種植基地等參觀考察,并為47人發放了繼續教育學分。整個會議自始至終無人中途退席,會場氣氛熱烈,會議的規模和檔次也在當地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一、提高對學會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科技進步的關鍵在于開發人才,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教育。化學學會要充分調動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高素質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我會不僅人才薈萃,而且有老一輩教育工作者傳承下來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學會組織的作用,通過學會組織調動廣大化學教育工作者為改革和發展出謀劃策,以集思廣益,博采眾長,同時通過理論研討促進思想觀念的轉變,對于改革和推進化學教育事業的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我會工作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有過一段穩步健康發展的歷史,不僅學會組織發展較快,在學術理論研討方面也取得過一系列的成果,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近年來,學會工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面臨很多困難,一方面由于理事會新老交替,一部分理事對于學會工作的性質認識不清,服務意識不強。另一方面有些行政部門對學會工作不認可,如學會的評獎在考評和競升職稱時不算。其次,由于活動經費困難,學術活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針對這一狀況,我們召開會議討論學會工作的發展方向,對學會工作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能做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做?通過討論,端正了對學會工作的認識,增強了改革和發展的信心,重新確立了學會工作的地位。學會是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群眾組織,是黨和政府聯系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是科技文化傳播、服務和轉化的載體,是發展科技教育事業的重要力量。同時,學會是一個松散的民間組織,但承擔有一定的社會職能。學會工作要樹立“三種意識”,即學術意識、服務意識、群眾意識。服務和促進中學化學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是學會的宗旨,貫徹“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思想,開展學術交流是我們的中心任務,也是學會樹立權威性、增加凝聚力和提高影響力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和完善的進程中,學會只有為政府、為社會、為學校提供優質的服務,才能贏得認可,獲得支持,才有可能生存和發展。研究需求,提供好的服務,應該成為我們學會的一項重要任務。離開了群眾性,學會的科研工作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會要充分發揮學會人才和智力優勢,擔當起教學改革主力軍重任。同時,要適應市場經濟、科技創新和政府機構改革的需要,改革學會活動內容和方式,認真研究符合時代要求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不斷增強學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加強學會的自身建設
學會既然是一個群眾性的學術組織,那么要加強學會的組織領導,促進學會工作的正常運轉,建立健全學會的組織機構,加強學會的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市科協的安排部署,學會于2003年9月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進行改選,新一屆理事會理事長由特級教師、蘭州四中校長楊昌文擔任,副理事長由西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徐大仁、蘭州十中校長張德友、蘭州二中副校長盧世平擔任,理事會由11人組成,他們從高等院校、示范性高中、普通中學、廠礦中學中產生,老中青相結合,并根據學會工作的性質將理事會的理事分為科普組和教學組,使學會工作得以正常運轉。近年來教師隊伍趨于年輕化,很多青年教師對學會的認識和了解不夠,把學會看得很神秘,我們通過學術活動和教學活動增加他們對學會的了解,從而對青年教師產生吸引力。近兩年來,加入蘭州化學會的青年教師近百人。青年教育工作者朝氣蓬勃、思想敏銳,我們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人才,利用人才,引導和組織青年教師開展研究活動,寫作活動,調動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使他們產生榮譽感。三年來,有的青年教師被充實到學會理事會中,有的進入蘭州市教育局化學中心教研組,有的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有的成為學會熱心志愿者。
每年的年底召開理事會,總結前一年的工作,反思工作中的不足,并對新一年的工作計劃進行了討論,醞釀產生新的研究方案。凡是學會的大事,都有理事會集體決定。在學會的不懈努力下,學會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兩次被市科協評為先進集體,有11人次被評為市科協先進個人。
一、現狀與問題
校企聯合培養模式將高校的教育科研優勢與企業的工程實踐優勢結合起來,兼顧了化學工程專業碩士在基礎知識水平及應用能力上的培養要求,并已在專業碩士培養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校企聯合培養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校企合作形式與內容
校企合作形式是影響聯合培養的最重要因素。重點大學及行業特色型大學由于其品牌和行業影響力而在校企合作培養研究生方面有顯著的優勢。以中國石油大學為例,該校立足于石油石化行業和領域,面向東營勝利油田和青島近海油氣田及兩地相關產業開展人才培養,是國內化學工程專業碩士校企合作效果最好的高校之一。然而,國內大部分地方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形式仍較為初級,特別是地方高校受到學校科研實力、學校辦學層次和軟硬件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校企之間的相互聯系多建立在項目合作和個人感情聯系的基礎上,未形成長效機制。如果企業負責人離職或合作項目中斷,則聯合培養將大受影響甚至停滯。此外,部分地方企業創新意識不強或過分追求“短平快”的項目,都將影響人才持續培養機制,無法實現良性循環。從人才需求角度來看,地方經濟狀況的優劣也會明顯影響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而直接影響校企合作的基礎。
(二)導師
很多高校的校內導師過度倚重發表學術論文,或者一直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缺乏應用研究項目和研究經驗。該類導師在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時往往延續過去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以學術型研究生模式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最終導致畢業生與企業要求相差甚遠。此外,很多校外導師是企業的高管或主要負責人,日常事務繁忙,對自己負責的學生疏于管理和指導。學生在企業或淪為廉價勞動力,或實踐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一年來,在中國農學會、自治區科協的關懷和指導下,在掛靠單位*農科院的高度重視和直接領導下,在各理事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農學會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履行學會章程,堅持把履行黨和政府聯系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職責、建立“科技工作者之家”擺在突出位置,以滿足廣大會員和科技工作者需求為出發點,立足服務,搭建平臺,增強能力,擴大影響,學會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術交流,促進我區學術繁榮發展
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是促進科技進步和繁榮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學會發展的源泉和生命力所在。我會領導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學術交流看作是立會之本,在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充分發揮農學會在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和發展中的特殊作用。通過“請進來、走出去”協辦、聯辦等形式,開展綜合性、跨學科、開放式的學術交流活動,不斷豐富和創新學術交流的方式,努力提高學術水平和質量,樹立了學會的學術權威性。不斷提高了社會影響力和吸引力,為促進我區學術繁榮,推動農業科技水平躍上一個新平臺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召開了“科技創新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討會。
今年,8月5日至6日,由我會主辦,*作物學會、新園藝學會、*原子能農學會、*棉花學會、*土地學會、*農經學會協辦,塔城地區農學會、塔城地區農業局承辦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新農村建設研討會”在塔城市隆重召開。參會代表100余人,參會論文60余篇。研討會緊緊圍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全國農業科技創新工作會議提出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業科技發展的目標任務,從農業科技創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業區域經濟產業化發展、水土資源合理利用、節約型農業發展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討。會議期間,特邀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胡曉松教授、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李先德研究員作了精彩的報告。還有6位自治區專家、學者作了專題發言,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很好的建設性意見。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農業科技創新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助推器,是農村生產發展的不竭動力。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特別是自主創新步伐,是農業科技為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大支撐的保障,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基礎。這次研討會開的圓滿成功,達到了預期目的,對于推進新時期農業科技創新和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