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環境陶藝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陶藝可以實現雕塑、油畫、水彩、噴繪等多種藝術效果,如秦錫麟、黃煥義創作的陶藝作品的景德鎮機場《門》,把漢字門進行抽象處理,里面配以傳統的青花瓷雕塑,將機場現代性與陶瓷傳統文化完美相連,打造出充滿地域特征和民族傳統并洋溢著時代精神的現代公共藝術空間。又如,在現代城市的街心花園放置一造型別致、充滿現代氣息的抽象派瓷雕,不僅會讓人心情舒暢,還會使城市富有文化氣息。還以景德鎮為例,在景德鎮街頭公園中,景德鎮的路燈都是陶瓷燈柱,古樸的粉彩瓷凳、瓷桌掩映都精心設置,體現出其城市代表了陶瓷文化形象的審美特征,甚至垃圾箱都是用千姿百態的陶瓷制作,實現了將陶藝文化語言與環境藝術相結合,達到了美化城市的藝術效果。色彩是最具沖擊力和心理表現力的視覺元素,釉料的豐富性是陶藝特有的品質,釉料的顏色運用也應遵循三原色的規律,釉下的彩料所產生的美感賦予環境陶藝豐富的色彩表現力,形成對比調和、節奏韻律的形式美。如科斯體育公園整個環境被烘托出熱情向上的沖擊力,主題突顯公共空間的磅礴氣勢和高雅。以瓷泥、陶泥等為創作材料的環境陶藝壁畫通過其本身親切的質感和語言打動人,陶藝能喚回人們久違的自然審美知覺,達到與周邊環境十分和諧,顯得樸實無華、稚拙渾厚,產生強烈的親近意識。如魏華創作的壁畫《亞洲藝術之門》,就是根據泥土自身的文化內涵流露出一種生命的力量,散發出粗獷、古樸氣息,實現了與我們的生活空間相融合的審美。
環境陶藝的藝術特性公共藝術的核心概念是公共性,公共性首先是指場所的開放性,以公眾需要為目的,這使得環境陶藝必須位于公共空間中,其藝術性在于它的廣泛性和滲透性,以自然、生命、人性、生態等主題為主,使人們在環境陶藝的欣賞中產生默契以及情感上的認同。環境陶藝作為公共環境空間中的藝術,實現的是欣賞者與環境陶藝作品的互動,因此作品就要充分突出該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個性,建構與欣賞者共同的情感交流互動,升華城市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并在公共環境中發生作用時直接體現,以滿足人們對自身環境藝術質量不斷需求。如我們經常在公園里看到的《思想者》陶藝作品,當我們坐在座椅上望著它時,不僅會產生某種聯想,這就實現了欣賞者才能實現與環境陶藝之間的互動,使陶藝作品展現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環境陶藝具有開放的藝術特性,環境陶藝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環境的一部分,具有恒久性。這源于陶藝所處的公共空間環境,它要求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考慮其形體和視覺上的開放性,能使人們對其理解、接納,讓人們不自覺的接受到自覺欣賞,是與城市、民眾共同生活的藝術,獲得不同層面的藝術感受。
關于環境陶藝的設計制作
1設計制作藝術過程
好的公共藝術項目在制作設計之前必須對它的藝術前景進行全面分析,考察項目的公共環境狀況,對設計者的思維靈感進行有效的啟發,從藝術角度設計造型風格、形式、材料、色彩,做出獨特的、有文化精神和象征意味的設計方案,根據環境確定作品的造型風格,注重環境陶藝的整體性環境,提高對環境陶藝設計整體上的認識,尤其要注重環境陶藝的風格和基本形式,尺度和空間范圍的定位,環境陶藝概念性設計藝術。公共藝術作品要融入周圍的環境,將“設計意念”轉化為“形式語言”把設計者腦中的朦朧想法具體化。通過效果圖和模型小樣來體現設計者的創意和構思。如在城市某廣場設計一標志性陶藝作品時,可以采用如水粉、水彩、噴繪、麥克筆等制作體現其特色的小樣,模型小樣要進行很多藝術處理,要注意環境陶藝作品清晰度,要把雕塑亮度提高,要能夠預見放大后的效果,如注意標志性陶藝作品的立體效果及影響等,要能使受眾接受并產生審美感受。另外,創意和設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要考慮到公共藝術的一般性問題,要充分激發創作者的熱情與靈感,采用象征性的寓意手法來表現雕塑形式,以更好地體現設計者的藝術精神。
2環境陶藝設計應考慮的藝術因素
一、環境景觀設計中陶藝的形態和構造
1.形式多樣的陶藝尺度縱觀陶藝歷史,其中存有大量令人驚嘆的大型陶藝作品,例如中國的秦始皇兵馬俑,俄裔法國藝術家夏加爾為美國芝加哥市的迭爾波恩街制作的名為《四季》的陶藝景觀,新巴比倫的彩釉磚動物浮雕墻等等。陶藝作品在現實空間中所占有的體積、數量、面積、長度和寬度等方面的屬性而在欣賞者的腦海中形成的一種印象就是陶藝的尺度。采用分段燒制后再組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解決巨型陶藝燒制的不便的難題,后來又發明了一種新方式,即是馬賽克拼貼法,在混凝土的坯體外表采用大量的瓷片進行拼貼。如此一來,就有效地突破了陶藝尺度的限制,形成了陶藝的全新形式。進而給陶藝進入環境景觀設計創造了最適當的方法。
2.多姿多彩的陶藝顏色在任何藝術作品的形態構成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顏色這一設計元素,顏色能夠有效地提高陶藝作品在環境景觀設計中的藝術感染力,寄托創作者的藝術情感,因此,陶藝的色彩在整個環境景觀設計中具有舉重如輕的地位。陶藝的色彩主要體現在不同色釉的表現,而且豐富的色釉是陶藝高品質的標志。釉色由于采用火的制作工藝,因而具有其他材質藝術作品所難以具有的特色屬性,使陶藝作品的美感表現不同于其他。釉色為陶藝作品增加了許多另外的信息含義,使陶藝作品更富有生動的活力氣息,打破環境景觀設計中一向色彩寡淡的束縛,給陶藝作品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色彩。同時也要注意保持陶藝作品與其他周圍建筑設施在環境景觀設計中的和諧一致,在此基礎之上,通過釉色提高陶藝作品的變現力,使欣賞者感受到愉快和放松。
3.豐富的陶藝肌理陶藝的肌理就是陶藝作品的語言,是其泥釉和其燒制后所呈現出來的特點。陶藝肌理的表達效果表現是陶藝作品形態美的重要考察方面。人類使用泥土的可塑性強的特點對陶藝進行藝術性的創作,最后采用火的制作工藝使泥土產生質的變化。陶藝作品主要是憑借泥土的泥性與可塑性的屬性作為創作設計基礎的,在火燒制成之前對濕坯土進行壓印、刻劃、雕刻手捏等方法創造各種肌理效果是陶藝藝術者通用的基本手法。陶藝肌理具有獨特的韻律,連接、重疊、大小、粗細、濃疏、交錯的美感,以及由它而所導致的緩急、輕重、軟硬的質地遐想以及空間聯想,都是陶藝工作者以作陶藝品和環境的共同需要采用材質語言特征與可變性的創造結果。依靠不同的燒制方式,火在陶藝作品上保留下的印跡已經成為陶藝作品肌理的又一特征,并且為環境平添一份自然的韻味。其不可預測性、偶然性、隨機性以及自然而成的肌理效果會環境陶藝景觀具有獨特感染力和神奇的美感。
二、環境景觀設計中陶藝的運用
1.在建筑設計中運用陶藝在人類建筑與建筑裝飾中使用最早的材料之一就是陶瓷。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陶藝的多種獨特用處逐漸展示出來。當前,陶藝在環境景觀設計中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建筑設計中葉大量存在。目前,陶藝在建筑設計中所呈現出的形式更加具有多樣化,并且在所要表達的內容和形式上都呈現出良好發展的態勢。例如,日本的設計師岡本太郎為建筑大師丹下健三設計的東京舊市政廳創作的陶藝壁畫《日之壁》和《月之壁》,美國設計師羅斯伯格為費城兒童活動中心創作的名為《動物樂園》的陶藝壁畫,美籍華裔的貝幸銘為臺灣東海大學所設計的側立面均由菱形黃色瓦磚所拼貼覆蓋的路易斯教堂等等,都對建筑環境起到了極好的美化和裝飾的作用。
摘要: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要求的提高,環境設計行業逐漸在我國蓬勃發展起來。現代陶藝作為一種新型的裝飾材料具有環保、無污染的優點。因此,在提倡綠色裝修的今天,現代陶藝不僅滿足了人們對環境的審美要求,又滿足了人們基本的生活需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將現代陶藝融入整體環境設計之中,對于烘托當地人文環境,打造地域特色,提升整體城市文化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現代陶藝;環境設計;陶藝雕塑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勢頭迅猛,促使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同時也使我國的環境設計行業開始繁榮起來,推動了環境設計行業的發展,各大高校也紛紛設立了環境設計專業。在這一時期也涌現出許多比較知名的環境設計師,產生了一些比較優秀的設計案例。但是在環境設計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設計方案缺乏創新點、材料環保性及地域特色雷同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國陶瓷藝術歷史悠久,一直以來都極具實用及欣賞價值。而現代陶瓷因其裝飾價值高等優點頻繁出現在設計師的方案構思當中。現代陶藝注重人的精神情感真實傳遞,追求個性,是一門獨特的藝術,是介于雕塑、繪畫和建筑之間的一種新文化表達方式,是傳統陶藝的延伸、擴展和蛻變[1]。相對于“傳統陶藝”而言,現代陶藝又是一個較為籠統的概念。將現代陶藝融入整體環境設計之中,對于烘托當地人文環境,打造地域特色,提升整體城市文化氛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目前階段,如何把現代陶藝與室內外的環境更融洽的結合,如何設計出具有靈感、創意的設計方案成為目前陶藝應用于環境設計的重要問題。
一、現代陶藝在環境設計中的發展與應用
(一)現代陶藝的發展
與我國相比,國外的現代陶藝很早之前就開始發展起來了,比較具有代表性的、知名的前衛陶藝藝術家在20世紀40年代就開始出現了。例如日本的八木一夫、美國的彼得·沃克斯等,推動了陶藝設計從簡單的實用價值向審美價值的轉換,并引領了人們對于陶藝作品審美價值的精神層面的追求。在日本,以八木一夫為代表的現代陶藝家成立了著名團體“走泥社”,開創了無實用價值、純粹審美陶藝的先河。隨后,一批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具有影響力的優秀現代陶藝設計師開始出現在了其他國家,并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現代陶藝作品,這些作品在景觀設計、建筑小品及室外其他公共環境中都有應用,體現了陶瓷作為一種新的藝術形態的獨特表達方式。時至今日,國外的現代陶藝已日漸發展成熟,并在大眾中普及,積極廣泛地應用在了環境設計的各個領域[2]。我國的現代陶藝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在20世紀80年代初才開始出現,并緩慢發展。后來,隨著國內外交流日益增多,我國逐漸受到國外觀念的沖擊,一些新的思想觀念在我國開始傳播開來。我國陶藝設計思想不再禁錮于傳統思想,更有一批優秀的陶藝設計師把傳統陶瓷與新思想相結合,設計出了極具實用、觀賞價值的陶藝作品,此時的陶藝作品也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局面。現代陶藝經過多年的摸索與試驗,逐漸走上趨于穩定的發展階段,形成一個健康的文化氛圍。以陶藝為主的景觀小品、壁畫及雕塑普遍出現在當今的環境設計之中。以景德鎮陶瓷學院黃煥義老師為代表的一批現代陶藝大師創作出了極具個人特色及思想的現代陶藝作品。現階段,我國許多陶藝者們開始探索融入傳統文化與制作工藝,把現代陶藝引向新的領域[3]。
1陶藝磚石
陶藝磚石經過高溫1200℃左右燒成,質地堅硬,色澤豐富,視覺效果柔和,凝重、溫馨,搭配靈活,施工方便,耐酸堿,抗老化,其色彩與質地恒久不變。在人們厭煩玻璃幕墻、鋁板、釉面瓷磚等機械化材料產品的工業化社會中,陶藝磚追求回歸自然,為體現個性化設計的設計師、建筑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磚和石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在工業文明之前,成為普遍應用的建筑結構和裝飾材料,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創造了極其輝煌的建筑文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由于混凝土和鋼材等大量新建筑材料的出現,磚石作為結構材料運用已不多見,僅作為建筑的墻體圍合材料應用,主要體現在物質功能方面。然而,運用了千百年的磚石,其形象和裝飾手法人們是不能夠忘懷的,在新的時代它又以陶藝磚石的形象,活躍在建筑室內外裝飾和環境藝術設計中,延續著傳統磚石的生命。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新型建筑材料的種類層出不窮,金屬、玻璃、鋁塑材料……種種代表工業文明的,這些缺少人情味的建筑裝飾材料充斥著整個人類的生存空間,它們在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如它們千篇一律,質感光滑,觸感冰涼,視覺表情冷漠,使人們對此感到一種壓抑和厭倦情緒,深深感到與大自然的疏遠。然而,越是工業進步、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們回歸大自然的意識越是增強。隨著建筑藝術由世紀初注重功能性的現代主義向近些年來注重人與空間和諧相處的后現代主義等風格的轉變,在整個世界的各個領域都涌動著一股回歸自然的潮流,于是建筑師及室內設計師開始嘗試尋找各種天然或具有天然效果的建筑裝飾材料,以滿足現代人的精神需要。近年來,陶藝得到長足的發展,一些敏銳的陶藝家,將現代陶藝嘗試著向建筑與環境藝術領域托展,探索現代陶藝表現的新形式,創作出多種陶藝磚、石及浮雕,將現代陶藝以磚石形象與環境藝術結合,以建筑裝飾飾面材料大量應用于建筑室內外環境中,具有很大的藝術發展潛力。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和陶藝家,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充分發揮具有傳統磚石語義的新型陶藝裝飾材料的潛力,探索陶藝磚石在建筑室內外環境中運用的新形式和新風格。
2陶藝磚石的審美價值
2.1陶藝磚石具有人性化尺度
傳統的青磚、紅磚,其大小適合手的抓取,而千百年的制作使用,磚的標準化早已使其成了建筑的基本模數,整個建筑由此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結構模數網,尺度被清晰地感知而不會讓人仰之彌高,產生無以度量,無可捉摸的感覺。陶藝磚石在視覺上具有磚石的感觀,因為磚石砌塊會帶來手工操作的聯想,在室內外環境中應用,使人產生溫馨質樸的感覺。陶藝磚、石主要用于建筑裝飾,所以它的尺度不是使用傳統磚石的實際尺度,而是采用傳統磚石的視覺造型尺度,以增強建筑室內外環境的歷史文脈感。同時,還可創造許多新的造型規格尺度和新的色彩及肌理效果,以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建筑與環境藝術風格的需要。
2.2陶藝磚石裝飾具有樸素自然的質感
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景觀藝術,通過對人與環境關系的協調處理,使得人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生活品質得以提高。然而現代藝術對生活與藝術的關系有非常重要的闡述,即認為生活與藝術之間不應有非常明晰的界限,將現代藝術融入生活環境中視之為理所當然,從而最終達到“藝術生活化”的境界。因此作為現代藝術分支的現代陶藝也扮演起改善人們生活環境和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角色。事實上,“現代陶藝”與“城市景觀藝術”在生存與發展空間上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對于城市景觀來說,現代陶藝的參與為景觀藝術提供了更多的表現方式和手段以達到人們對環境人性化、個性化和生態化的要求。由于現代陶藝自身鮮明的特點和獨特的表現形式,使得其在融入景觀藝術的過程中也在不同層面表現出不同的介入方式。從精神層面來看,景觀藝術中的現代陶藝,應該說是在現代主義文化背景下,現代陶藝與公共環境、公共文化、公共政策以及公眾產生的聯系、互動甚至交流的關系,從屬于公共藝術和環境藝術的范疇,其具有公共性原則,又以提升環境質量為目的。從現實生活的層面分析,現代陶藝主要從物質形態角度介入景觀藝術之中,現代陶藝的物質形態具體包括其造型、尺度和肌理(釉色紋理肌理和胎質紋理肌理),以其自身所蘊涵其他材料不可比擬的本質優勢,順應了景觀藝術注重人性化和藝術化的要求。對于現代陶藝參與到城市景觀藝術設計中,是城市景觀藝術領域的新拓展,陶藝以其獨有的“泥性”置身于城市景觀環境中,易于公眾的近距離親近,使人們在工作生活之余,能夠體會到回歸自然的親切感,又可避免城市景觀缺乏個性和文化特色的弊端。從而提高了人們生活的環境質量,增添了文化氛圍,同時使城市景觀有更多的選擇達到人性化、藝術化的景觀藝術設計。
1現代陶藝雕塑
陶藝雕塑是從屬于雕塑門類的一種造型形式,從中國古代的陶俑到當代雕塑性的環境陶藝作品。現代陶藝雕塑既繼承了傳統,又帶著材料與生俱來的公共藝術特性,由藝術家進行了形式的突破后與當代藝術相結合,是現代陶藝與雕塑相結合的新的藝術形式。當現代陶藝雕塑帶著古老傳統的材料特性和積聚當代藝術特質的造型走入城市景觀藝術中,成為公共環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時,陶藝本身的自然屬性使它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把雕塑從沉重中解脫出來。現代陶藝雕塑有陶塑和瓷塑兩種,選用不同的原料,使它們在燒成溫度、可塑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城市景觀藝術中,現代陶藝以雕塑形式出現較為常見,多運用于廣場、綠地、道路交叉口等公共場所。常常以一種三度空間的藝術形態存在,具有立體美感,適合多角度欣賞。瓊•米羅①的代表作品之一《女人與鳥》就是現代陶藝以雕塑形式坐落在巴塞羅那的帝德米羅公園,位于巴塞羅那奧運會主賽場附近。作者在混凝土中嵌入陶瓷錦磚而成。現代陶藝雕塑在城市道路中通常多運用作為城市道路邊界要素之一,也可以理解為兩個空間之間形態連結的要素,其形象對于城市景觀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一個城市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取決于城市出入口的形態和形象。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黃煥義②設計并參與制作的現代陶藝雕塑《昂》、《升騰》,坐落于瓷都入口———金嶺大道。這兩組作品,是為紀念景德鎮建鎮千年設計制作的標志性雕塑,高達12米,由不同形狀的四座瓷柱構成一組,大道南北的兩組作品遙相呼應,各具特色。象征“陶”的《昂》,采用“H”型框架結構設計,吸收印紋陶的制作方法,用雕刻、模壓技藝創作,深淺、凹凸的線條,呈現出多層次的肌理效果。用暖色調的高溫釉面瓷磚屏貼在雕塑表層,深紅色的釉色與幾何形體的造型想襯托,體現出別具一格的表現形式。陶藝雕塑是在當代景觀環境的思路上拓展,也是現代陶藝介入景觀藝術的契機。現代陶藝以其多樣化的造型、天然流動的釉色、多變的尺度、廣泛的題材等方式參與到景觀藝術發展中,極大地豐富了景觀環境的多樣化。我國現代陶藝雕塑將在景觀藝術這一新領域中尋找到更加貼近公眾、更加貼近時代要求的方式。
2現代陶藝裝置
本文所指的“現代陶藝裝置”主要指藝術家在城市景觀空間內為公眾設計的,既表達出作者意圖符合其特定環境,又具有審美價值的現代陶藝作品。現代陶藝裝置以城市景觀為載體,由設計師根據環境去構思形象,借助陶瓷材料這個物質媒介來創造適合于城市景觀的裝置藝術品。陶藝裝置藝術在我國近年也發展迅速,中國當代陶藝家黃新本③老師就多次參與到陶藝裝置藝術作品的創作。其《生命的延續》陶藝裝置獲“第四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最佳創意獎。作品《水生木》裝置系列之一,淡淡的透明釉色,光澤的外部,卻是失去水分許久的朽木形象,以枯萎的姿態,敘述自然生態本質的狀態。作品形態自然生動,表達了呼吁公眾對于物種和環境保護的關注,充滿了對與人類社會與大自然的思索。
3現代陶藝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