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三亞落日教學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1-0138-01
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發展是新課改背景之下,值得廣大教師關注的話題。那么,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高效發展呢?
一、引入媒體創境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在學習中意識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苯逃龑W理論告訴我們“興趣是學生發展創新思維能力的巨大推動力”。實踐表明,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文本、圖形、圖表、語言、音樂、靜止的圖像、動態的圖像有效的結合,將抽象變為形象,超越時空的限制,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平時語文課堂教學中,教者可根據教學目的和要求,靈活而恰當地引用一些媒體手段創設趣味化的教學情境啟迪學生的興趣。如,教學《瀑布》《三亞落日》等課文時,可通過展示大量幻燈圖片,在學生充分感受到瀑布的雄偉氣勢和落日的壯美景色的基礎上,再來學習新課文。以筆者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為例,先通過播放同名兒童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激起學生感情的波瀾,在此基礎上再引入新課教學。在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時,筆者還利用自身的音樂特長,用豎笛為學生的課文朗讀伴奏。如此,在課文的學習中引入音樂,可有效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創新學習情感的體驗。
二、優化語言表達
蘇霍姆林斯基:“教師高度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苯逃荫R卡連柯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見,講究課堂教學的語言表達藝術,優化課堂語言的表達方式對語文教學工作的成敗具有重要作用。
(一)語言“留白”。筆者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清朝揚州有一個技藝非凡的說書藝人,當他說到張飛一聲怒吼,喝斷長坂橋時,并未像張飛那樣大聲怒吼,而是張口怒目,以手勢加以輔助。然而聽眾卻感覺到了如雷貫耳、身臨其境的效果。由此筆者不禁想到了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語言停頓留白現象。教學停頓是語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學所必不可少的語言變化方式。實踐表明,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語言的停頓能給學生造成暫時性的語言“空白”,從而讓學生有一定的咀嚼、回味的空間,更好地促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因此,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學語言不應從頭到尾像機關槍一樣“噠噠噠地”講個不停,而應該講究變化和節奏,注意利用語言的停頓。
(一)以情激情。羅丹曾說“藝術就是感情。”實踐表明,要引導學生入情,教師必先入情,只有自己深刻感動的東西,才能感動別人。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在準確把握作品時代背景,深刻挖掘作品思想感情內涵的基礎上,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和挖掘課文中蘊籍的美,用富有感情的語言連通學與教的橋梁,激起學生的喜怒哀樂,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于漪老師在教《,你在哪里》時,真摯動人的情感感染了每一位學生,課堂呈現一片悲咽之聲。于老師說:“我的教案是用淚水寫出來的。備課時有了這樣的感情,教課時才‘出得來’,學生自然情不自禁?!贝送猓覀冞€可設計恰當的教法,用充滿感情的語言與學生交流,創造一個適合作品基調的情感氛圍,讓感情彌漫在課堂之中,融會在學生心田。
三、精心教法設計
教學實踐表明,選擇和運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猶如交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有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最佳掌握。因此,為了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我們必須著力于教學流程的精心設計,重視教學方案的反復修改,力爭凸現創新教學思想,從而實現教法選擇的最佳化。且看特級教師竇桂梅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的精彩構想:教者將整篇教材置于作者史鐵生的一組作品之中進行處理,采用“板塊教學思想”,將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為兩大部分:(1)讀出韻味,讀出思考;(2)圍繞主題“好好兒活”構建課堂。其中對于“好好兒活”這一板塊教學的構建,又采用層層深入,逐層推進的方法進行教學。層次一:感受“咱倆”的“好好兒活”;層次二:體會“我倆”的“好好兒活”;層次三: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v觀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真可謂是環環緊扣,條理清晰,新穎簡潔、獨具匠心。
四、豐富語文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古跡、自然風光等語文資源,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讓學生通過觀察、調查、訪談等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搜集材料。美國教育家彼得?克萊思所說:“學習的三大要素是接觸、綜合分析、實際參與”。實踐表明,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了社會,提高自身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如,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開設“欣賞課”、“說說做做課”、“暢想課”、“演講課”、“做做寫寫課”、“童話課”等,引導學生開展課本劇表演、小品模仿、作業設計、編手抄報等競賽活動。同時,還可組織學生參觀工廠、進行野炊,遠足課外實踐等活動。以筆者的教學為例,每年都會組織學生開展“踏青”活動,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到山坡、田野上去尋找春天的氣息,從中體味到大自然的美麗。通過重視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使創新教育滲透到整個教學之中,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發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