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全站儀實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根據高職的教學特點,強化實踐環節教學,突出核心能力培養,圍繞能力培養核心,構建了如下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注重每門課程的案例教學,將現場的案例搬到課堂,拋出問題、帶著問題講解理論知識,并在課堂上與同學之間有互動、有討論,始終將學生置于主動地位,讓他們主動學習,各位老師對自己的課程都精心設計、精心準備。對于實踐環節由于學生缺少感性認識,我們有時組織學生到現場一線進行講解和參觀,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比課堂講授效果要好得多。在第五學期我們選擇了在行業企業中有一定影響力的“北方經緯測繪”、“沈陽國源科技”、“沈陽金圖測繪”、“中鐵十九局”等多家企業作為崗前實訓基地,由他們指派技術人員作為現場指導教師進行管理。
2 根據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構建實踐教學體系,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
工程測量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進程安排表如表1。
3 測繪綜合實訓均在仿真的實訓基地完成
綜合實訓在總體設計上要提供相應的任務書與指導書,布置綜合實訓任務,對于一項模擬測繪生產實訓任務,在實施之前必須先進行技術設計,相關技術設計規定參照行業現行規范標準執行。為了更好完成綜合實訓任務,需要有一個仿真的實訓基地作保障,在完善與建設實習基地方面,我們主要采取建立固定的校內教學實習基地與校外生產實習基地相結合的方法。現已建立多個測繪實訓基地,有地形條件良好、交通便利的沈北新區帽山地形測量實訓基地、虎石臺控制測量實訓基地、虎石臺工程測量實訓基地等校外實訓基地,為測繪專業地形測量、控制測量、工程測量、GPS等課程服務。
4 畢業頂崗實習時間不少于半年,健全實習指導大綱、考核標準等
近幾年我們推行畢業崗位實訓和就業安置相結合的方法。以往的畢業論文或設計已被畢業崗前實訓報告和就業安置相結合的“二合一”方式取代。畢業設計環節大都放到施工企業中去進行,同時進行上崗前的訓練,企業通過這一環節,了解畢業生并作為企業接收的考察過程。在讓同學們下到施工單位前,我們規定了崗前實訓報告的格式及要求,每天要填寫測量日志,還有施工單位的實訓評價等相關資料,近幾年我們一直通過這種方式完成畢業生上崗前的職業能力訓練,使學生畢業后與施工單位達到無縫對接。
畢業答辯前兩周指導教師開始審閱實訓報告,提出修改意見,答辯環節教師嚴格把關,提出與其實訓報告有關的內容,所提問題的應用性和針對性均較強,答辯時有嚴格的評分標準,能夠全面考核本人的理論水平和應用所學專業知識解決施工現場測量問題的能力,這種方式是本校工程測量專業在2005年開始改革的。經過兩年的試運行,取得了一定教學效果和值得總結的經驗,對高職高專院校如何搞好畢業環節教學是一項有益的探索。
圍繞本專業職業能力的培養,該專業學生在校期間有三次大型仿真測量實訓項目,分別是地形測量、控制測量和工程測量實訓,每次實訓結束后都有嚴格的實際操作考核。
5 能夠有效利用教學儀器設備創造性地開展內容先進的實訓項目
由于測繪儀器的發展,傳統的三角控制測量已被GPS和全站儀導線所取代,根據現場測量新技術的應用,將經典的控制測量實訓變為GPS觀測與數據處理、全站儀5秒導線及三角高程測量、J2經緯儀實訓、精密水準測量四大塊,改造后的實訓方案更接近實際現場情況。同時教師在授課中也注意與施工現場的密切結合,如在工程測量課程講授中注重了全站儀坐標測量與坐標放樣、GPSRTK數據采集和數據放樣的強化訓練,并在課程中進行了人人過關的嚴格考核。為了達到實習、實訓仿真,我們在虎石臺地區和帽山分別建立了控制測量和地形測量永久實訓基地,共埋設23個首級控制點。可滿足兩個班級的地形測量、控制測量實訓需要。同時與省測繪院和其它路、橋、隧道施工單位合作每年由他們提供基地來滿足工程測量崗前實訓的需要(如省路橋總公司、沈陽市政、沈陽高等級公路工程公司、鐵道部十三局、十九局等)。經過幾年的運行,教師、學生、用人單位均比較滿意。
6 積極探索并實踐多樣化的考核方式
每次測量實訓結束后,同學們都要進行測量儀器有針對性的操作考核,主要涉及到DS3水準儀、DJ6經緯儀,DJ2經緯儀、全站儀。在方案中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考核標準,主要是根據觀測結果的精度和儀器操作是否規范及所測時間評定該項成績。分為優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個檔次,對于以上兩項考核中精度不合格者實行一票否決,即按不及格處理。因為測量工作必須以滿足精度為前提條件,又快又準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其中每項實踐教學考核要求均與測繪職業相關工種相一致。
自2008年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人事部、建設部、交通部、信息產業部等部門舉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起,測繪類技能競賽就開始在全國各省、各行業展開。[3]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常態化、制度化的競賽體系。技能競賽一般分為市級、省級、國家級三個等級,各個級別的參賽者經過層層選拔來確定,從而保證了大賽廣泛的群眾基礎。測量項目競賽多采用理論知識考核與技能操作考核結合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考查的內容一般為測量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要求,包括水準測量基本原理,角度測量基本原理,地圖測繪的方法步驟,測量誤差的基本知識等。而技能操作則是考查選手的儀器操作能力以及測量成果質量。各層次的技能競賽的采取的技能操作項目不盡相同,即使相同的競賽項目,在儀器類型、儀器精度,測量成果精度等方面要求也各有不同,但一般來說都是圍繞著水準儀、全站儀等實際生產過程中應用較多的儀器進行。
二、借力技能競賽,提高教學質量
(一)技能競賽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
隨著測繪學科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體系中的部分教學內容已經逐漸過時或被生產淘汰。尤其是在非測繪工程專業的工程測量教學中,教師面臨著要在有限的教學課時內讓學生掌握專業中用到的測繪知識、手段、技能,因而,如何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以適應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測量技能競賽中,各參賽項目經過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專家的精心設計,來源于日常教學,同時又高于日常教學。以學生未來職業工作中的任務為載體,讓選手在學習階段就能接觸到實際生產過程中的工作內容,引領學校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及新技術的應用。[4]同時,各項目考核標準是按照職業崗位評價方式對選手的競賽成績進行評定,按工作任務中的知識與技能評價點制定評分細則。若能將競賽項目內容的學習與平時的教學結合起來,對傳統的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設計出合理的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相結合的教學計劃,才能確保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一體化學習,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將非測繪工程專業的工程測量教學內容作了調整(見表1)。調整后的教學內容,加強了水準儀、全站儀、施工放樣、數字測圖等生產常用設備與技術的學習,引導學生去關注在今后的工作中可能用到的測繪知識與技術,同時,將水準測量、導線測量等技能競賽項目融入其中,更加適應寬口徑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更好的體現了教學的廣度與深度。
(二)技能競賽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技能競賽以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要評價標準,以崗位任務完成情況來衡量專業能力,讓職業教育中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形成更加務實、高效。因此,要求各院校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模式的革新,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學生的理論素質,又要培養學生操作技能,以確保理論知識與技能操作的一體化學習。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不斷摸索改進,總結出以下三種工程測量課程教學中較為適用的教學方法。1.項目教學法。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通過信息的收集,項目計劃的制定,項目的實施及最終評價等過程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整個項目過程中每一個環節的基本要求。如在進行四等水準路線測量這一任務教學時,可以先將項目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從嘗試入手,先練后講,先學后教,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任務驅動法。將相應的知識點融入任務之中,讓學生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以使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在進行認識使用水準儀、全站儀等課程內容的學習時可以選用此種教學方法,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處在一個積極的狀態。3.案例教學法。選取具有典型性的工程案例進行展示,介紹案例情況,由學生去討論處理的辦法和結論,在真實的案例情境中,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易于學生理解和學習。如在進行高差測量任務學習的時候可采用此種教學方法:進行一個工程實例的展示,通過如何將已知的高程控制點引測到施工現場入手引入高差測量,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高差測量的任務與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技能競賽促進學校實訓條件的改善
我國的職業教育長期以來都存在著重知識學習,忽視技能培訓的現象。[5]近幾年,雖然國家加大了對職業院校財政的投入力度,但依然有許多學校實訓設備缺乏,實訓基地建設不完全,從而導致了技能操作課程難以開展,嚴重影響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技能競賽是以突出技能操作為主的比賽活動,要想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就要在速度、精度和準確度等方面進行大量的強化訓練。技能訓練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科學性很強的訓練工作,其中牽涉的要素很多,而實訓場地和設備則是進行技能訓練的基礎。各層次測量技能競賽的訓練場地和設備均由學校自己提供,這就要求參賽的各院校必須重視實訓場地和實訓設備的硬件建設。以常州建設高職校為例,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實訓條件,學校多次添置和更新儀器設備,水準儀,全站儀,GPS等測量儀器設備不管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這不僅保證了針對技能競賽的技能訓練,同時也保證了常規教學的技能操作。
(四)技能競賽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技能競賽是面向社會、企業以及生產崗位的社會性活動,針對的是高技能、新技術的要求,競賽內容的深度和難度都超出高職院校正常的教學內容,接近于實際生產中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2]從表面上看技能競賽是對學生的考核,實際上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也是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考核。組織技能訓練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指導,技能競賽的訓練工作不同于一般的技能教學,對指導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有較深的理論基礎,并且也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新知識、新技術的獲取能力。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指導教師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了競賽的成績。我國的職業教育剛剛經歷壓過一個快速擴張的階段,目前的教師資源嚴重不足,教師隊伍不夠合理。不少高校的研究性人才還未有任何實踐經驗就直接被招聘到學校任教,這導致了高職院校教師普遍存在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不強的現象。這種現象在測繪這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行業中表現的更為明顯。而測量技能競賽給了教師一個很好的平臺去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教師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實踐經驗,拓寬知識面,學習測繪新技術和新方法,推動雙師型師資隊伍的不斷壯大。在大賽期間,通過教師與測繪行業專家的交流,校級學生之間的交流也提升了測繪學術氛圍,促進學科發展,提高各校的教育教學質量。[6]
(五)技能競賽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但由于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偏見,職業教育被看成是差生的無奈之選,這就造成了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學習動力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的現象。但學生渴望被肯定,渴望證明自己的心態永遠不會改變。技能競賽的出現給了他們一個實現自己愿望的平臺。技能競賽是對選手的一次全面檢驗,它需要選手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技能水平,同時還對選手的心理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能在這樣的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是極為不易的。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歷年的測量項目技能競賽中屢獲佳績,參賽學生通過大賽脫穎而出,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因此,校內不少學生將參加測量技能競賽視為一種無上的榮耀,把在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正是這種動力,促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在相關測量課程的學習中不斷進步。另外,學生在參加技能競賽的同時也了解了企業行業的需求,明確了學習的方向,這對他們以后的學習也是大有裨益的。
通過這次的實訓,才整整了解到,一次測量實習要完整的做完,單靠一個人的力量和構思是遠遠不夠的,也是不可能將要做的工作做好。只有小組全體成員的合作和團結才能讓實習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只有我么團結起來,什么困難都不再是困難了。另外這次測量實習也培養了我們小組的分工協作的能力,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深化了友誼,將原本的一些“陌生人”聯系的更緊密了。當然在實習過程中難免會碰到一些疙疙瘩瘩的事情,鬧得大家都不愉快,各有各的方法和見解,但是我們能夠及時地進行交流和溝通,錯誤的一方也不那么的固執,對的一方也不那么的顯擺,忘記了昨天的不愉快,迎接新的朝陽!當然也相信學校讓我們實訓的另一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每個學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怎樣熟練的使用全站儀和水準儀,并且能夠單獨的完成一項工作,達到相應的鍛煉效果后進行輪換,以達到共同進行的目的,而不是單純搶時間,趕進度,草草了事收工,在這一點上我們本組是做的很認真的,每個組員都分別進行獨立的觀察,記錄每一站,對全站儀測量都是在現場進行計算,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沒有對上一步的檢核,絕不進行下一步的測量,做到步步有檢核,回來后還要對內業進行準確計算,因為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避免測量的不準確還要進行重測。即使重測,我們懷著嚴謹的態度,錯了就返工,決不馬虎,。我們深知搞工程這一行,需要的就是細心、耐心、毅力和做事嚴謹的態度。所以我們一直在克服以前的缺點,一步一個腳印的想前邁進!
從這次實習中我總結出了幾點來避免較大的誤差,例如:
(1)標尺要立直,盡量避免晃動,有晃動時,應該選擇數據最小的時候進前一定將視野的氣泡調平(兩側的線重合),否則造成的誤差會很大。
(2)在讀取數據時,每位成員都要細心,既要看得準,還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任何一個錯誤都有可能導致最終的成果的報廢。
(3)選點非常重要,點一定要選在有代表性的地方,同時要注意并非點越多越好,相反選取的無用點過多不但會增加測量、計算和繪圖的勞動量和多費時間,而且會因點多而雜亂產生較大的誤差。
(4)團結就是力量,紀律才是保證經過每個組員的團結工作,在我們組的同學交流測量中的經驗時,大家感覺收獲都很多,有的說儀器的展點很重要,因為這關系到誤差的大小,有的說測量中點不能架設的太遠,水準儀施測過程得使用以及架儀器過程中氣泡的精確對中和整平,還有就是我們要有一顆愛護儀器的心,對所用的儀器要精心呵護,在學校如此,走上工作崗位后更要如此,這樣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得麻煩等等吧。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RS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ingle base station of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clarified the principle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new campus construction work of the institute, and summarized some specific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CORS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關鍵詞:單基站;CORS系統;CORS-RTK
Key words: single base station;CORS system;CORS-RTK
中圖分類號: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9-0178-02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GPS技術的飛速發展,RTK技術在測量中的應用也逐漸增多,但是常規RTK測量在工作范圍、通訊數據鏈路、模糊度求解及基站設置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局限性。連續運行參考站系統(CORS)可以定義為一個或若干個固定的、連續運行的GPS參考站,利用現代計算機、數據通信和互聯網(LAN/WAN)技術組成的網絡,實時地向不同類型、不同需求、不同層次的用戶自動地提供經過檢驗的不同類型的GPS觀測值(載波相位,偽距)、各種改正數、狀態信息、以及其他有關GPS服務項目的系統。與傳統的GPS作業相比,單基站CORS具有投入較少、可隨時升級和擴展、數據穩定、精度高、作業范圍廣等優點。
1 系統介紹及原理
我院是一所以交通運輸類和土木工程類專業為主干,培養鐵路、公路及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為滿足教學及社會服務需求,學院立項建立單基站CORS系統。系統設計指標:覆蓋整個渭南市區及周邊地區、精度要求平面≤±3cm,高程≤±5cm。根據渭南地區的實際情況,經過踏勘選址、技術設計、CORS參考站的建設、網絡通訊的建設、系統的性能測試,于2010年7月全部建設及精度驗收完成,并投入使用。
根據系統功能的要求,本系統由如下幾個單元組成:GPS基站、網絡服務器、電源系統、用戶系統,整個系統的原理如圖1所示。
單基站系統總體數據流程如圖2所示。
2 單基站CORS系統的建立
2.1 觀測墩的建立 觀測墩選取在符合選點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選在建筑物的主承重支柱上;對于無法確定或主承柱已有其它建筑物時,可選在主承重橫梁上。我院CORS觀測墩設置在主教學樓(12層)樓頂,屬于屋頂站。(圖3)
經過觀測墩基礎施工、鋼筋籠綁扎、不銹鋼管安裝、PVC線管布置、澆筑、裝修等施工后觀測墩就建設完成了。
2.2 機房的建設 考慮GPS信號線保護管的布設方便及機房到觀測墩的信號線保護管的折線總長度不能超過60米。我院機房建設在樓頂一閑置小房間,處于觀測墩正下方,面積約6平方米。從教學樓總閘拉一條強電專線,專門為機房供電,并在房間內配置空調,照明燈、網線等設備。
2.3 防雷設備安裝 室外天線防雷的接地地網使用觀測墩所在的教學樓的防雷地網,避雷針采用提前放電式避雷針,避雷針的引線采用雙接點與防雷帶焊接,焊接點做好防銹措施。
機房內的所有設備都做接地處理,機房的市電做好防浪涌保護措施,防浪涌設備性能不能低于美國MCG防浪涌設備的性能指標。防浪涌保護設備要并聯裝在給UPS供電的市電前。GPS接收機信號線做好饋線防雷,性能指標不低于3400.41.0098射頻線保護器的指標,防雷設備安裝在靠近接收機端的信號線上。
2.4 網絡及軟件 機房的上網方式為專線方式的ADSL,有固定的IP地址,以便測量工作時輸入基站IP地址。我院CORS基準站軟件為GSR Reference Station,通過近3年的應用,本軟件系統表現非常穩定。
3 CORS站的應用
由于CORS站具有精度高、全天候、穩定性強、范圍廣等優點,我院CORS站建立之后便應用于日常教學、新校區建設及渭南周邊地區工程施工服務,為提升學校教學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主要應用如下:
3.1 新校區建設 我院新校區占地898畝,規劃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建成后,從根本上改變了我院的辦學條件,為學院上規模、上層次發展奠定了基礎。新校區一期建設包括:教學樓、實訓樓、餐飲中心及宿舍樓各一棟,建成后,可容納5000學生入住。利用新建CORS站順利完成新校區一期工程的地形圖測量、平場標高測量、土方量計算及建筑物精確定位測量等工作。
傳統的土方量計算一般依據技術人員的經驗在現場拉皮尺或者統計拉土車的數量估算土方量的大小,計算結果不準確。引入CORS-RTK技術后,利用移動站觀測測區特征點的三維坐標,將觀測成果的坐標文件導入南方CASS軟件,可精確計算所測土方量,結果真實、客觀。
建筑物精確定位時,如利用傳統全站儀進行放樣,需先做控制測量將已知控制點的坐標引測基坑附近,在此過程中會產生誤差。而利用GPS-RKT進行放樣時,只需利用規劃局提供的控制點坐標進行點校正,然后即可輸入放樣點坐標進行精確放樣,無誤差積累,能夠提高建筑物的定位精度。
3.2 數字地形測量 我院測繪綜合實訓基地是由單項測量實訓場、控制測量實訓場、土木工程施工測量實訓場、變形監測實訓場、數據處理與軟件應用中心組成。該基地可提供的測量教學實習、實訓項目主要有:傳統儀器的操作訓練、控制測量、數字化測圖和施工測量等項目。
在學生進行數字化測圖實訓時,每組需配備1臺全站儀、2個棱鏡及其他附件,4名同學用時1周才能完成300多畝實訓基地的測繪工作。現在,每組使用1臺移動站,每組只需2名同學,1名同學負責觀測,另外一人負責畫草圖,2天即可完成實訓基地的測繪工作。充分發揮了CORS-RTK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優勢,與傳統的測圖方法相比,人員少,效率高。
4 小結
4.1 CORS在建設時要考慮可升級性及兼容性。目前全球定位技術的發展非常迅速,投入使用的定位衛星包含GPS、GNSS及北斗衛星,這就要求建站時要為以后的設備升級留有足夠的軟硬件空間。另外,生產流動站的廠家比較多,比如天寶、萊卡、索佳、中海達、華測、南方等品牌。CORS站要能夠兼容市場主流的國內外接收機,擴大CORS站應用的廣泛性。
4.2 在電離層和對流層強烈活動的情況下,CORS-RTK定位誤差會很大甚至無法得到固定解,在工作時應盡量避開此時段。
4.3 CORS-RTK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CORS使用時要通過Internet網絡、GPRS網絡傳輸數據,如果這兩個網絡不穩定也會造成定位精度較差。另外,信號遮擋、多路徑效應也對CORS-RTK的定位精度有影響。
參考文獻:
[1]陽力,呂超.CORS系統衛星跟蹤基準站建設的探討評論推薦[J].地理空間信息,2007,5(1).
[2]孔祥元,郭際明,劉宗泉等.大地測量學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劉經南,劉暉.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系統[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3,28(3).
[4]Richard Snay, Gordon Adams, Miranda Chin, Stephen Frakes,Tomás Soler, NeilWeston, The Synergistic CORS Program Continuesto Evolve, Proceedings of ION GPS, 2002: 2630-2639.
[5]李征航,黃勁松.GPS測量與數據處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6]魏二虎,黃勁松.GPS測量操作與數據處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2+3”教育模式 控制測量課程 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C-0083-02
控制測量是高職院校工程測量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主要闡述控制網的布設、控制測量技術設計、衛星定位測量技術、導線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和控制測量技術總結等內容,是一門理論知識較深、數據處理量大、儀器操作性教強的課程。在中高職銜接“2+3”教育模式下,這門課的短板較為明顯,一方面中職學生沒有經歷3年高中階段的學習,理論基礎薄弱,理解能力欠缺;另一方面這門課理論知識深,數據處理多,需要學生具有很好的理論基礎和計算能力。
為了提高控制測量課程的教學質量,在中高職銜接“2+3”教育模式下,我們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把“工學結合”作為本門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推行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模式,適當弱化理論知識,加強實踐能力培養,引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相應改革,滿足“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要求。
一、控制測量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實踐教學體系運作過程中企業參與色彩不濃。工學結合的“工”強調的是實訓、實踐,其“精髓”就是把課堂學習和工作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可以在職業環境中強化實踐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控制測量課程的實訓、實踐往往只是在學校范圍內進行簡單的控制網模擬練習,實訓的外業環境,控制點布設,控制網精度、范圍和觀測數據處理等方面都無法跟實際工作中的控制測量任務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學生在實訓過后仍然達不到企業的要求,無法完成工作中的實際任務。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測繪企業的積極參與,學校只有與測繪企業密切合作,建立聯合辦學機制,由企業定期派遣技術人員到學校進行控制測量實訓指導,跟校內實訓教師一起完善實訓指導書,在指導書中引入真實的測量任務,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嚴格按照企業的工作制度、規章和相應技術要求完成實訓任務,達到學以致用,才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快速適應測繪工作崗位,實現就業零距離對接。但由于目前行業、企業聯合辦學的體制機制還沒有理順,無法形成利益共同體,往往是學院積極想和企業聯合辦學,引企入校,但企I由于各種原因參與積極性不高,敷衍了事。
(二)教材內容脫離工作實際需要的現象比較普遍,理論性太強。教材是課程的記錄,更應該是課程的設計,體現教學設計思想。目前高職控制測量課程的教材是在本科院校教材的基礎上進行適當修改,內容以三角網理論為主,理論性強,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求很高,不利于高職學生掌握,導致這門課的教學效果很差。而且教材中介紹的測量儀器以J2型精密光學經緯儀和電磁波測距儀為主,這類儀器操作復雜,在控制測量外業中已經很少使用。隨著電子技術和空間技術的發展,常規控制測量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目前測繪企業在野外控制測量中使用的儀器以全站儀和GNSS為主,布設的常用網型是導線網和GNSS網,數據處理以電算化為主,不需要很強的理論知識,只需掌握簡單的儀器操作和相應計算軟件即可。但這類知識在控制測量課本中很少被詳細敘述,只是作簡要介紹,一筆帶過。可見,教材內容沒有與時俱進,脫離了工作實際需要,導致學生畢業后在控制測量崗位上不能學以致用,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兼職教師數量過少,且教學時間不穩定。控制測量課程的實踐性很強,內容包括控制測量技術設計書的編寫、野外控制點的布設、控制網的觀測、觀測數據處理和控制測量技術總結等,要講授好這些內容,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兼職教師正是最佳人選,他們都是測繪行業、企業里的技術骨干,長期在一線測繪崗位工作,對目前常用的測繪儀器和方法十分了解。通過他們的親身講授,學生能更好地掌握第一線的測繪技能,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入兼職教師還可以優化師資結構,加大“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兼職教師授課的待遇不如專職教師,且無法享受學校的福利,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兼職教師的授課積極性。有的兼職教師在企業的測量任務十分繁重,并經常需要去外地測量,無法長期兼顧學校的教學任務,因此師資隊伍里穩定的兼職教師數量過少,無法保證正常的實訓教學,這極大地制約了控制測量課程的實踐性教學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