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醫藥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013年4月23日-5月23日,在廣州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舉行第九屆校園文化讀書節之際,開展廣州中醫藥大學在校大學生閱讀習慣與閱讀行為調查。在為期1個月的調查中,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82份,其中有效問卷255份,有效問卷率為85%。其中本科生參與人數為168人,碩士研究生45人,博士研究生20人,專科生22人。從專業分布上顯示出,參與調查的大學生以醫學專業為多,其中中藥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大學生各56人,第二臨床醫學院大學生48人,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大學生28人,醫學信息工程學院大學生17人,第三臨床醫學院大學生15人,熱帶醫學研究所大學生7人,護理學院大學生5人,基礎醫學院大學生4人,深圳臨床醫學院大學生1人,醫學背景大學生人數達237人,占總人數的93%,因此,本項調查能充分體現中醫藥院校學生的數字閱讀需求與閱讀行為特征。本問卷共包含客觀題20道,主要調查大學生的身份信息、數字閱讀頻率、數字閱讀目的、數字閱讀設備、數字閱讀以及紙質閱讀時長、數字閱讀地點、數字閱讀內容、閱讀內容對閱讀方式選擇的影響、學術科研閱讀需求下的數字閱讀設備選擇、娛樂休閑需求下的數字閱讀設備選擇、數字閱讀與紙質閱讀效果比較、影響數字閱讀的障礙因素、對圖書館服務的需求等。調查結果采用EXCEL進行統計。
2結果與分析
2.1數字閱讀頻率
數字閱讀已經成為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經常采用的閱讀方式,195名大學生表示會經常進行數字閱讀(76%),58名大學生表示數字閱讀的頻率相對偏低(23%),數字閱讀的接觸率綜合起來達到99%。至今為止完全未接觸過數字閱讀的學生僅2人(1%)。數字閱讀具有內容獲取便捷、不受時空限制等優點,已經成為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常用的閱讀方式。
2.2數字閱讀目的和內容
2.2.1閱讀目的
中醫藥院校大學生采用數字閱讀進行最多的閱讀活動是獲取新聞資訊、了解時事,表明我校學生關心時事,與社會聯系緊密,通過閱讀新聞開闊眼界,增加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其次為輔助學習,為研究課題、論文寫作查閱資料,學習英語以及計算機知識等。表明我校學生在教材等書本內容學習的基礎上,善于利用海量的數字資源來輔助醫學知識的學習;在英語和計算機學習方面,也很關注新的學習途徑和工具,善于更新學習方式和學習手段。第3~5位需求分別是休閑娛樂、為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在網絡上查找方案、社會交往。第6位的需求是為就業、畢業做準備,通過網絡資料掌握面試技能、查閱公務員考試資料等。
2.2.2閱讀內容
對閱讀內容的調查顯示,閱讀內容依次為⑴新聞資訊;⑵微博、博客、微信、QQ、人人等社交網站;⑶專業資料,包括書籍、期刊、論文;⑷生活娛樂資訊;⑸貼吧論壇;⑹經典名著、在線小說;⑺無特定內容。閱讀目的與閱讀內容基本可以呼應,反映了學生依據閱讀目的選擇閱讀內容。但大學生對于社會交往的認識有所區別,在閱讀目的中,社會交往的排名靠后,但在閱讀內容排名中,社交網站僅次于新聞資訊,說明在對閱讀需求的認知中,對社會交往的重要性有所低估。
2.3閱讀時長
78%的中醫藥院校大學生每天的數字閱讀時長<3h。其中,每天的數字閱讀時長<1h的人數為60人,1~2h為76人,>2~3h為63人。數字閱讀時長<3h的學生共199人,占總數的78%。紙質閱讀時長與數字閱讀時長呈現出類似的規律,每天的紙質閱讀時長<3h的人數達到182人,占總人數的71%。閱讀總時長則呈現明顯的正態分布規律。每天閱讀總時長<3h的學生數量為94人,3~5h為76人,>5h為85人。中醫藥院校大學生由于專業學習任務量巨大,需要投入很多課余時間進行專業學習,因此,建立在專業閱讀和課外閱讀基礎上的閱讀總量非常大,閱讀總時長偏長。數字閱讀時長、紙質閱讀時長、閱讀總時長統計。
2.4數字閱讀地點
中醫藥院校大學生最經常在家里或者宿舍進行數字閱讀,其選項平均綜合得分5.07分,排名第一。其他受歡迎的閱讀地點依次為:教室(課間休息期間)、圖書館、教室(上課期間)、車上、餐廳或其他休閑場所、隨時隨地。選項平均綜合得分反映了選項的綜合排名情況,得分越高表示綜合排序越靠前[平均分=(Σ頻數×權值)/本題填寫人次]。
2.5數字閱讀設備使用情況
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是中醫藥院校大學生最經常使用的數字閱讀設備,其選項平均綜合得分遠高于臺式電腦、平板電腦及電子書閱讀器,其中手機的使用頻率略高于筆記本電腦。這一結果與2014年4月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基本吻合。《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發現,數字化閱讀方式(網絡在線閱讀、手機閱讀、電子書閱讀器閱讀、光盤閱讀、PDA/MP4/MP5閱讀等)的接觸率已經過半(50.1%),2013年有44.4%的成年國民進行過網絡在線閱讀,41.9%的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5.8%的國民在電子書閱讀器上閱讀。
2.6數字閱讀目的對閱讀設備選擇的影響
數字閱讀目的對閱讀設備選擇有顯著的影響。在以學術、科研、工作為目的而開展的閱讀活動中,筆記本電腦是最受歡迎的閱讀設備,其次是手機、臺式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在以娛樂、休閑、社交為目的開展的閱讀活動中,手機是最受歡迎的閱讀設備,其次是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
2.7數字閱讀場景
對閱讀設備選擇的影響采用臺式電腦、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進行數字閱讀的學生數量都不多。使用人數最多的數字閱讀設備是手機和筆記本電腦,而且兩者的使用頻率呈現出顯著的互補關系。上下班(學)途中、上班(學)間隙、午間休息、晚飯前后、睡前、公共場所等候時、外出旅行途中是手機閱讀使用的高峰期;而晚上回家(宿舍)后則是筆記本電腦的使用高峰期,這正好契合了設備各自的優勢特點。手機輕便、易于隨身攜帶,但屏幕小、不適合辦公,因此最適合在戶外、時間零散狀態下使用。筆記本電腦功能強大、安裝有辦公軟件,適合專業辦公及學習,但不利戶外攜帶,適合在相對靜止的狀態下、時間比較充足的情況下進行學習。
2.8閱讀內容對閱讀方式選擇的影響
閱讀內容對閱讀設備的選擇有著重要的影響,大學生會根據閱讀內容的不同選擇截然不同的閱讀方式。中醫藥院校大學生傾向于通過紙質閱讀方式閱讀專業書籍、復習和考試資料、文學經典、暢銷書籍、流行畫冊;通過數字閱讀方式閱讀專業期刊、學術論文、新聞資訊。當有大段空閑時間可利用時,大學生一般會選擇紙質閱讀方式;而當只有零碎時間可利用時,學生一般會選擇數字閱讀方式。
2.9閱讀效果比較
在對閱讀效果比較的調查中,學生普遍認為紙質閱讀的優點是精力更集中,閱讀持續時間更長,閱讀記憶更深刻,視覺舒適度更好,內容更完整,專業性、權威更強。而數字閱讀的優點主要表現為閱讀速度更快,攜帶更便利,更時尚,更容易找到所需書籍和信息,娛樂性更強。
2.10數字閱讀的困難和障礙
數字閱讀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障礙依次是電子閱讀損害健康,如輻射、視疲勞、頸椎受損等(203人);閱讀設備使用不方便,如不能標注、待機時間短、上網速度慢等(193人);不能仔細閱讀和及時做筆記(182人);閱讀時容易分心,影響閱讀效率(153人);閱讀內容龐雜,質量參差不齊,真假難辨(154人);閱讀內容同質化,缺乏特色(128人);學習繁忙,沒有時間閱讀(89人);不喜歡閱讀,沒有廣泛閱讀的習慣(47人);閱讀沒有意義,對學習幫助不大(30人)。
2.11圖書館服務需求
調研通過對圖書館服務需求的調研分析發現,對圖書館服務需求最多的是能夠采用數字閱讀方式閱讀館藏電子資源全文(245人)、查詢館藏書目(241人)、檢索電子資源及瀏覽文摘(235人)、提供短信提醒服務包括圖書到期催還、各種講座信息(229人)、圖書館相關信息瀏覽包括開放時間、借閱規則等(225人)、紙本圖書在線預約(221人)、圖書館公告新聞查看(216人)。
3中醫藥院校大學生數字閱讀習慣與行為的變化及圖書館的對策
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雖然在概念上感覺還是個新鮮事物,但事實上,我國早就已經和正在廣泛開展向外國居民提供中醫藥遠程醫療服務、外國居民來華進行中醫藥醫療保健或學習中醫藥技術文化、我國中醫藥人員或機構在國外開設中醫診所、我國中醫師赴外國提供中醫藥服務此類跨境交付、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等4種模式的中醫藥服務貿易。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是在國內的中醫藥服務經濟基礎上,通過中醫藥國際交流與合作逐漸發展起來的新興事物,涵蓋醫療保健服務、教育培訓服務、文化傳播服務、保健服務和護理服務等及相關的旅游、咨詢等多個方面的服務內容[7]。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成,依存、競爭、合作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在這一形勢下,開展中醫藥國際貿易,特別是國際服務貿易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而如何有利、有序的開展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給所有從事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相關研究的人員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命題。
2以標準化促進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發展
2.1中醫藥服務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地位
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中醫藥國際貿易主要還停留在傳統的實物交易階段。2013年我國中藥國際貿易中,植物提取物和中藥飲片中藥材仍是中藥進出口的主要商品,出口額占比836%,進口額占比749%[2]。曾經有人大代表多次在人大提案要求控制中藥的出口,主要認為我國中藥材人均資源有限,把這些寶貴的中藥材資源大多數都不是以有注冊身份的“藥品”形式而以低附加值的“食品”形式送出去不太合適。尤其是對提取物的批評很多,認為是把有限的中藥材資源廉價賣出去,然后往往在國外經過加工后再以進口藥品身份高價返銷到國內,國外企業不但從中賺取高額的差額利潤,而且還把產品生產環節中最大的污染留在了原產地[8]。這樣的出口模式對我國的中醫藥長期可持續發展顯然不利。有鑒于此,通過開展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不乏是一種新的解決途徑。通過開展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能將中醫藥從有形的產品交易形式,拓展到前景更為廣闊的無形服務貿易中來,打破傳統貿易在時間、空間上的局限性;通過開展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不但能大大保護現有寶貴的中醫藥物質資源,而且還滿足中醫藥受益群體不斷增長的實際需求,造福全人類的健康;通過開展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還將提高我國的中醫藥產品附加值,實現中醫藥產業的健康發展,符合中醫藥資源、技術、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戰略。
2.2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對標準化的需求
如何實現對服務業的規范化管理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國際標準組織(ISO)曾經提出要用技術標準的手段來支持和促進服務貿易的開展,并將其列為標準化的重要研究領域[5]。有關行政部門先后出臺了《關于促進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的若干意見》《上海市中醫藥服務貿易發展規劃綱要(2014—2018年)》等系列政策,為中醫藥服務貿易進一步科學規范和健康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楊敬宇等[9]研究認為通過發展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可以掌握其他國家政府對中醫藥這種傳統產品的管理標準,了解海外消費者對中醫藥產品的相關需求特點。通過我國政府以及中醫藥國際貿易企業同各國政府進行洽談,同海外消費者進行溝通了解,從而為將來制定中醫藥國際標準奠定基礎。大力開展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之際,標準先行顯得尤為迫切。以標準化促進中醫藥國際貿易服務,打破國際間貿易壁壘,讓國際間貿易爭端變得有理可說,有據可依。尤其是中醫藥的服務貿易,交易的是無形產品,對于服務中的每一個環節,最終將體現在服務的總體質量評價上,國際間的共識是成功貿易的先決條件,以國際標準的形式固化這些共識將是最高層次的保障機制。國家和上海的行政主管部門應充分利用好ISO/TC249秘書處在中國上海的平臺優勢,積極引導中醫藥企業、行業協會在國際服務貿易標準的制定、修訂工作上面有所作為,將代表我國利益的中醫藥技術服務,通過國際標準的形式推廣開來,鼓勵有實力的國內中醫藥服務企業通過主導國際標準制定等形式“走出去”,促進我國的中醫藥服務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
2.3標準化對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的意義
標準是對法律法規的完善和補充,具有很強的規范性。以標準化促進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能夠實現我國中醫藥整個行業內涵式發展,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由傳統的“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變,提高中醫藥產品附加值,實現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有利于規范中醫藥服務業市場主體的資質和行為,實現科學管理。標準是質量安全的前提和基礎,質量的根本是標準,提升中醫藥服務質量是推進標準化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標準化促進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工作,可以促進中醫藥科技進步,保證中醫藥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安全性,加強質量控制,提高服務水平,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10]。以標準化促進中醫藥國際服務貿易,還有利于提高我國中醫藥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國際標準已經成為國際貿易游戲規則的一部分和產品質量仲裁的準則,許多國家千方百計地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爭取主動權、發言權,竭力在國際標準中反映本國利益。通過標準化途徑,不但能擴大我國中醫藥服務行業的國際化交流與合作,而且還增加我國中醫藥服務行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3總結
1.1臍療
即在患兒臍都(神閥穴)施腸不得成聚以拔罐療法,然后以自制“暖臍散”加以敷包。“暖臍散”方。適應證:小兒寒濕型、脾虛傷食型泄或伴有腹痛哭吵者,濕熱型泄瀉少用,有痢疾或臍疝患兒都應禁用。李姝婧[12]對文獻中關于臍療法的中藥進行統計分析發現療小兒泄瀉主要選用辛散、苦燥、甘補的藥物,由用藥可以推測主要證型有濕邪、風寒、脾虛三證。劉俊峰等[13]用吳茱萸研粉末敷于患兒臍部治療泄瀉136例,結果總有效率98.6%。由此可見,如臨床上小兒家屬認可度高,則可以選用操作簡便,創傷性小的臍療,可節省用藥費用。
1.2灌腸
各家根據經驗擬定中藥方劑,經濃煎后保留灌腸的方法,多適應用于小兒急慢性菌痢、濕熱型泄瀉。王愛平等[14]在依據病情給予抗感染、補液、糾酸、喂養指導及對癥治療基礎上,采用黃連素粉劑加思密達聯合保留灌腸治療泄瀉患兒66例,治療后總有效率高。灌腸療法無論在泄瀉還是便秘、無論成人、嬰幼兒均可應用,操作簡便,行之有效,臨床上值得推廣。
2外治
2.1推拿
手法推拿小兒特定穴位,達到止瀉目的。適用于各型小兒泄瀉、痢疾。基本手法采用“摩腹、揉擠、揉龜尾,推上七節,揉足三里,捏背”,為基本穴。風寒型可加推三關、推椎管等;濕熱型可加清大腸、揉板門、清天河水、退腑;傷食型可加清大腸、揉板門、揉中烷。療程及療效:一般腹瀉,1次/d,2d有效,≤3d都能康復。重型者不超過5d[15]。推拿手法在改變小兒便質、次數上均有明顯效果,無創性、易學性為優勢。未來兒科可開設小兒推拿教學門診,做好小兒疾病預防和教育宣傳,以“即病防變,已病治病”理念,把小兒疾病治療和預防溶于一體。
2.2足浴
焦平運[16]自擬泡足方,辨證加減治療泄瀉,起到調整臟腑功能、調整失衡狀態、增強體質。浸泡期間,家長可同時輕輕按摩患兒雙足,以促進藥物吸收。
2.3針灸
針刺治療泄瀉療效肯定。因小兒多動、難操作等導致難以收集大量臨床病例,給針刺對小兒泄瀉的研究造成一定困難。因此,目前缺乏多中心研究,但仍有部分研究證實針刺的療效。董楊穎等[17]將91例腹瀉患兒以針刺和西藥對照,結果顯示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說明針刺具有調節胃腸功能、提高抗病力、扶正祛邪作用,對腹瀉有明顯療效。鐘敘春等[18]將168例泄瀉患兒針刺雙側四縫、足三里穴,捏脊自尾骶至枕部,有效率≥90%,說明針刺對小兒泄瀉療效肯定。目前也有實驗研究表明,針灸對高張力、運動亢進的腸管具有抑制作用,可使腸管病理性痙攣得以緩解,捏脊能提高患兒血紅蛋白、血漿蛋白、血清淀粉酶指數,加強小腸吸收功能。在臨床中,由于小兒多動性以及操作困難,針刺治療有一定難度。
2.4穴位
注射穴位注射指在一定的穴位注射維生素或其它藥物達到刺激穴位而激發患者自身功能恢復的一種方法。在小兒泄瀉中此方法有操作簡便、耗時短、可操作性強等有點,但由于臨床證據的缺乏導致臨床應用較少,仍有部分研究證實臨床療效。錢燕玲[19]用維生素B1穴位注射法將例發生泄瀉的小兒分為182例觀察組和168例對照組,結果顯示穴位注射治療法對小兒泄瀉療效較好。
3小結
1古籍中的避孕法
中醫藥古籍中可見很多避孕節育的方劑,古籍中稱為斷產、去胎方,斷產、去胎合為一章,很多去胎方藥就是斷產避孕的方劑。中醫古籍都是一脈相承,互相取長吸收,《小品方》《千金翼》《外臺秘要》中就有幾方相同,其一:“故蠶紙,方圓一尺,酒飲調服,終身不復懷孕”其二:“妊娠欲去胎,并斷產。栝樓,桂心各二兩,豉一升,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分服之。”其三:“附子二枚為末,以淳苦酒和涂右足,去之大良。”其中方一為只服一次的終身避孕藥,方二既為流產藥又為避孕藥,是否與米非司酮有異曲同工之妙,方三為避孕外用藥,簡便實用。《千金方》中有“油煎水銀,一日方息,空心,服如棗大一丸,永斷不損入”,古代多有用水銀避孕的方法,水銀大毒,使用者容易有生命,現代已經不用。又有去胎方“大曲五升、清酒一升,煮二沸去渣,分五服,隔宿勿食,旦再服,其子如糜,令母肥盛,無疾苦。”方中說“其子如糜,令母肥盛”,這是去胎藥酒方,而且說“令母肥盛,無疾苦”后代很多方劑都模仿此方作為避孕藥用。《廣濟方》中有“栝樓根四兩、肉桂五兩、牛膝三兩、瞿麥一兩,水七升煎二升三合,去渣,溫分三服,服后如人五里,又進一服,無忌。”此較之前栝樓、桂心方又多兩味牛膝、瞿麥增強了活血行血之功。《小品方》中有贏人欲去胎方,“粉草、干姜、人參、生姜、川芎、肉桂、蟹爪、黃芩,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蔥。”對于粉草《本草綱目》說甘草中“令人惟以大徑寸而結緊斷紋者為佳,謂之粉草”。蟹爪,別錄說有破胞墮胎之功。時珍謂其墮生胎、下死胎之效。《新修本草》說菘菜味甘,溫,無毒。主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千金》中并有熊附稀胎方“四物湯,每服三錢,加蕓薹子一撮,于經行后空心溫服。又方,升麻葛根湯二兩,入瞿麥、土牛膝、栝樓根、豆豉炒,各半兩,分作八服,亦于經行后便服,一日二服,更加蕓薹子一撮尤妙,則孕育頗疏矣。”其中蕓薹子始載于《唐本草》,《本草綱目》記載所謂蕓薹子就是當代的油菜籽。古方中多方用此物避孕,可見其稀胎之神效。宋代王惟一的《針灸資生經》云:“針石門則終身絕嗣,共道幽隱豈可侮哉”。《千金要方》中有避孕的灸法“婦人欲斷產,灸右踝上一寸三壯”。此二為針灸避孕的典范,比之藥物的避孕更加簡單可行。《千金方》中也記載了很多的避孕方劑,錄如下“下胎方:虻蟲三個、蠶蛻七個、紅花八錢、蘇木三錢、芍藥、川歸、枳殼、斑蝥、青皮、桃仁、甘草、三棱、莪術、鬼箭大五”,方中皆為活血走行之利品,藥性峻猛。“單方:溪螺獅,每一個月一個,搗碎盒中下”,“又方:萬年青根,搗汁,沖酒服下。又:黃荊樹根略搗,綿裹,入內,下。又:桃惱、鼓槌草、麝香三味,為末,綿裹,入中內,一夜下。欲斷妊孕,白面一升,好酒五升,煎至二升,去渣,分三四服,經前晚、次早及五更時各一服,不妊。”其中黃荊根等兩劑為外用陰中納藥斷產避孕極有特色,首開陰道避孕用藥之先河,早于現代醫學之避孕藥膜。白面方為藥酒之類。又有“絕胎方,取銀鋪上灰塵三錢,綠豆三錢,雞子十個,以塵、豆二物同水,用砂罐火內煎,雞子后,經一、二日,食雞子半個,或下午,或次日又食半個,永決,若全吃,恐經行要腹痛。”這里的銀鋪上灰塵不知其作用機理,現在已經沒有銀鋪了,此方的作用到底如何恐怕也不能被實踐證明了。以上是傳統中醫藥古籍中所記載的方劑。
2現代傳統醫學避孕方法
2.1中醫藥單味藥的研究
目前對于植物藥避孕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單味藥物的現代藥理研究上。
眾多藥物中對于石榴皮、紫草、陳皮的研究文獻稍多,楊麗平等[1]綜述,石榴皮有抗病毒、抗生殖器皰疹病毒、抗菌作用,有凝集和體內抗生育作用。孫華文等[2]研究認為石榴皮中的鞣質、樹脂、樹膠、生物堿等,能凝集,破壞精漿蛋白,具較強抗家兔生育功能;能夠刺激家兔陰道壁收縮增加陰道內壓力;可以抑止淋球菌生長。他們進行了體外抑止人活力的研究,認為石榴皮對有強烈的凝集作用,破壞精漿蛋白,干擾生存的內環境,使能成為游離的,阻止向前運動。另一個研究較多的藥物是紫草。動物實驗發現,長期服用紫草提取物,能使垂體、卵巢和子宮的重量下降,但對組織并無損害作用,其抑制作用是可逆的。紫草對大、小白鼠為有效的抗生育劑,無論著床前或早孕期給藥均能終止妊娠。紫草水提取物能終止小鼠和家兔的早期妊娠,對小鼠和家兔的平均抗早孕有效率分別為97.5%和71.4%,還能使胎盤的絨毛細胞大量壞死[3]。對于陳皮歐仕益[4]研究發現,橘皮苷能抑制精細胞的透明質酸酶活性,使在與卵細胞結合時不能水解卵泡上的透明質酸,阻止其進入卵細胞,達到避孕目的。桔皮苷不僅無毒、副作用,且在停止服用48h后可恢復懷孕。日服與陰道用藥同樣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橘皮苷還能調節雌激素水平,用于因雌激素不平衡引起的疼痛、炎癥和腫脹。有人給94位患有發熱潮紅和其它絕經癥狀的婦女每天補充桔皮苷,1個月后53%的患者癥狀得到明顯緩解。方玉復等[5]等通過試管內抑菌實驗和臨床觀察均發現,25%濃度的陳皮對幾種常見淺部真菌均有抑制作用,臨床療效與達克寧相當。
除了紫草、陳皮和石榴皮所見的避孕研究文章較多外,學者們還對以下幾種藥做了研究。
朱紅梅等[6]實驗研究崗松根抗生育作用,發現水提、醇提劑型的崗松根對鼠避孕率均達到70%以上,說明該藥有一定避孕效果,隨藥物濃度增加而作用加強。小白鼠離體子宮實驗證明其對子宮有較明顯興奮作用。周激文等[7]對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的抗生育活性進行了研究。5批Wister成年雄性大鼠灌服TH5(116mgkg)30天后的雄性抗生育有效率平均為97%。停服TH520天后的大鼠附睪尾部三項參數統計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停服TH550天后,90%的受試大鼠恢復生育,其附睪尾部的三項參數值與對照組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TH5對大鼠體重、重量與大小等無影響。認為TH5具有發展為男用避孕藥的良好前景。袁久榮[8]綜述,國外的研究提示,如南南合作棉酚研究小組認為,每天口服棉酚15mg,持續用藥12周,隨后,每天口服棉酚7.5mg,持續用藥40周,可作男性絕育術。認為應當將甲酸棉酚與棉酚、醋酸棉酚區別開來,酸法生產工藝應與苯胺法生產工藝制得的藥品區別開來。并將研究重點集中在擴大甲酸棉酚全國臨床應用的研究,“低血鉀癥”模型的研究等方面。王崢屹等[9]用白兔做茶皂素(一種農藥增效劑)對壬苯醇醚殺精增效作用的實驗研究,按照國際計劃生育基金會體外殺精試驗改良法,測定N29、茶皂素及其混合液對家兔20s、3min的最低殺精濃度。結果發現混合液中N29、茶皂素于20s、3min時的最低殺精濃度分別為(0.13±0.05)、(2.40±1.07)g/L和(0.05±0.01)、(1.27±0.38)g/L,均明顯低于各自于20s、3min時的單獨使用劑量(0.48±0.15)、(5.78±1.40)g/L和(0.34±0.08)、(1.71±0.18)g/L,P均<0.01。茶皂素對壬苯醇醚有殺精增效作用。金鵬飛等[10]對土貝母研究進展綜述,認為將土貝母皂苷制成噴霧劑型避孕藥值得考慮,土貝母總皂苷及其A、D成分具有較強的殺作用。其瞬間殺精的質量分數分別為0.04%、0.04%及0.03%。其殺精機理主要是破壞的生物膜系統,使的質膜、頂體及線粒體受損。作用后不活動的用生理鹽水洗去藥液后活動力未能恢復,表明其損傷作用是不可逆的[11]。土貝母還具有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12]研究還表明土貝母皂苷在濃度≤0.5%時對皮膚無刺激作用[13]。
2.2民族醫藥避孕的研究
除了傳統的中醫中藥,各民族的民族醫藥對于避孕新方法的研究也有很大貢獻。鄭妍[14]用小鼠、大鼠及家兔為實驗動物,觀察云南民間流傳的天然抗生育藥物昆麗的抗生育作用,結果表明昆麗口服能獲得76.6%-96.3%的妊娠抑制率,宮腔局部用藥可獲得100%的墮胎率,無論對妊娠期子宮或非妊娠期子宮,均有興奮收縮作用。其特點是作用時間較PGE1強,不像催產素和麥角那樣會引起強直收縮,與PGE1聯用且有協同作用。子宮的收縮使宮內膜螺旋動脈受壓,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缺血壞死,使囊胚著床及生長發育所必須的內外環境遭到破壞,最終導致流產。昆麗局部用藥后的子宮內膜變薄,腺體數量及分泌反應減少,另一方面,被昆麗作用后的胚胎不因死亡后立即排除,而是逐漸吸收,解剖后可見胚胎液化吸收的痕跡。可見昆麗對囊胚的直接毒性作用也是其抗生育作用的機制之一。該藥對全身主要器官無毒副作用,不影響動物的再生育,亦無致畸作用。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生育藥物。蛇藤是長期以來廣西壯族民間作為女性避孕藥(口服或墊睡)流行使用的藥物,有報導說印度學者曾用與其同屬的兩種植物進行動物實驗,證實其有口服避孕作用。蘇青等人研究證實本品40g生藥/kg劑量的水煎劑有抗生育,抗著床作用(P<0.01),正丁醇提取醇層部位具有一定的抗生育作用(P<0.05),為抗生育的有效部位[15]。文明昌等[16]記載苗族單驗方中有節制生育方;白楊樹根、藍映山紅根各100~200g,在月經干凈后水煎服,每天1劑,連服2~3天。當日服藥,可致當月不孕;七葉一枝花10g,月經干后取根(干的為佳)磨酒內服,連服3次,能保當月避孕。榮樹根、小茴香各15g,凌宵花根30g。在月經結束時,將藥燉老母雞,加少許米酒、鹽服,每日1次,連服3個月,用于痛經不孕婦女。
中國-2.3藥酒及針灸避孕的研究
根據《千金方》中避孕藥酒的研究,后人延續進行研究進一步對多種避孕藥酒進行了研究,張瑜等[17]研究由神曲、山查、麥芽等藥物組成避孕藥酒的避孕機理,發現給藥組幼年小鼠的子宮重量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與給乙烯雌酚的每克體重的子宮重量比較有極顯著差異,同時給予乙烯雌酚和藥酒的兩組每克體重的子宮重量與對照組相比有極顯著差異,與陽性對照組差異不顯著,說明避孕藥酒無雌激素活性,也無抗雌激素活性。避孕藥酒對妊娠和未妊娠子宮均有興奮作用,使子宮肌張力增加,收縮強度增加,子宮收縮更有規律,且極量由濃度相當生藥1.3×10的負二次方增至2.5×10的負二次方作用強度也隨之增加,當劑量增至濃度相當于生藥3.9時,興奮子宮的程度不再增加,也不引起強直性收縮。服過避孕藥酒的小鼠停藥后能繼續生育。張鷗等[18]對患者應用石門穴治療月經不調和帶下病效果很好,并未導致終身不孕的不良后果,認為針刺石門穴絕子是有條件性和特定的針刺方法的,可作為節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輔助措施,其機理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3國外植物藥避孕的研究
國外對植物藥抗生育的研究也較重視,RAOMVPHYTOTHERES研究葉下珠對雌性小鼠的避孕作用[19]發現苦味葉下珠(Phyllanchusamarus,PA)在給藥期間,動物的動情周期發生變化,17β羥基類固醇脫氫酶(HSD)活性抗壞血酸降低影響體內激素水平,PA醇提物可能是通過影響雌激素水平,改變動物的動情周期,從而產生避孕作用。但其藥效在停藥后是可逆的。MOATTARF對伊朗不同地區作為避孕用的紫茉莉種子以不同溶劑的提取物進行了動物實驗研究,表明醇提取物有最好的作用,口服給藥時,期或前期周期受到抑制。既無毒性,也沒有流產作用,不影響哺乳動物的生育能力[20]。
對于中藥避孕不光要考慮避孕的效果,還要考慮防止性病傳播,提高性生活質量的問題。可以將目光放在古方藥的研究(包括斷產藥合去胎藥)、現代中藥藥理研究有抗作用的藥、一些中藥導致不孕的比較少見的病例、以及治療男女不孕不育的藥物已找到藥性相反的一些藥物。對于藥物的劑型要有所顧及。現代研究多是藥物成分的藥理避孕的研究,作為臨床中醫師應該積極研究古代方劑,從傳統中醫的角度認真研究避孕藥新藥的配伍應用。
參考文獻
[1]楊麗平,楊永紅.石榴皮的研究進展.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4,3(25):45-47.
[2]孫華文,周江橋,詹炳炎.新型陰道避孕藥石榴皮的藥理實驗研究.生殖與避孕1994,14(5):350-353.
[3]馬保華.如何掌握藏獒配種的最佳時刻.甘肅畜牧獸醫,2002.162(1):481.
[4]歐仕益.橘皮苷的藥理作用.中藥材,2002.25(7):531~533.
[5]方玉復,魏玉平,于香安,等.1997.陳皮對淺部真菌的試管內抑菌實驗及臨床療效觀察.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1(5):275.
[6]朱紅梅,鐘鳴,韋玉伍,李萍.1995.崗松根抗生育作用的實驗觀察.醫學理論與實踐,8(4):145-148.
[7]周激文,張憲民,駱毅,潘汝能,劉黎聞,羅寧云,彭林,吳大剛.1997.昆明山海棠提取物TH5對雄性大鼠的抗生育活性.生殖醫學雜志,6(3):174.
[8]袁久榮.1996.棉酚避孕研究的回顧、思考、展望.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3(9):16.
[9]王崢屹,鄭又銘,郭凱.2004.茶皂素對壬苯醇醚殺精增效作用的實驗研究.中華男科學,5(10):397-399.
[10]金鵬飛,鄭春輝,裴月湖.2003.中藥土貝母研究進展.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20):152-156.
[11]苗云三.1998.法定中藥藥理與臨床.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司,67-69.
[12]傅章才,趙更生,房益藍,等.1985.土貝母皂苷的藥理學研究.陜西新醫藥,4:49.
[13]鄭虎,董澤憲,佘靖.1999.中藥現代研究與應用.第六卷.北京:學苑出版社,55055511.
[14]鄭妍.1999.昆麗抗生育作用實驗研究.時珍國醫國藥,10(10):729-730.
[15]蘇青,黃瑞松,于德泉,張人九.1999.壯藥蛇藤避孕的藥效學實驗研究.云南中醫中藥雜志,4(20)33-34.
[16]文明昌,文江波.2004.苗醫苗藥單驗方應用淺析.中國民族醫藥雜志,11:227-229.
[17]張瑜,馬裕袖,趙福民,王世忠,王保全.1994.避孕藥酒抗生育作用機理的實驗研究.河南中醫,3(14):145-146.
[18]張鷗,韓紅.2003.石門穴臨床應用舉隅.上海中醫藥雜志,1(37):44-45.
世界上各個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總結和發展了對本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重要作用的民族醫藥,并通過文字、圖形、實物、語言和風俗習慣,一代代流傳下來。其中一部分已為人們普遍知曉和廣泛應用,但還有相當部分的經驗尚未整理和研究,也無正式記載,而是反映在日常生活和傳統習慣中,成為各民族一種獨特的文化形式。隨著現代科技不斷進步,世界經濟和社會生活日益現代化,在不斷地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和傳統知識的價值。土家族醫藥的形成是土家先民與大自然的不斷斗爭的結果,隨著土家族文化的發展,研究土家族醫藥的文化特征,闡釋土家族文化對該民族醫藥發展的影響,對挖掘、整理、開發利用民族醫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山地文化對土家族醫藥的影響
土家族的聚居區,從古至今基本都是固定在湘、鄂、渝、黔四鄰接壤的內陸山地,一般稱之為武陵山區,包括貴州省銅仁地區,重慶市黔江開發區及秀山、酉陽、彭水等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長陽、五峰土家族自治縣,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張家界市等地,總面積約10萬km2。這里是連山疊嶺和險峽急流,地僻民貧,易守難攻,歷史的節拍比地區舒緩。北起大巴山,中經巫山,南過武陵山,止于南嶺,是一條文化沉積帶。古代的許多文化景象,在其它地方已經絕跡或瀕臨絕跡了,在這個地方卻尚有遺蹤可尋。如此長又這么寬的一條文化沉積帶,在中國是絕無僅有的。當然,時移則勢異,保存在這條文化沉積帶里的古代文化景象或多或少已經變了形,甚至變了性,但總能使人察見文化景象流變的線索。此今彼古,“性與貌,略相似”。“土家族正好分布在這條文化沉積帶的中部,所保存的古代文化信息特別豐富。”[1]可以看出,山與土家族的生存和繁衍是割裂不開的,世世代代居住在山,奔走在山,耕種在山,吃喝在山,交往在山,正是由于土家族聚居地特殊的地理環境,陶冶了土家族的民族性格,培育了土家族的民族精神。土家族生活的自然環境十分險惡,要在叢山峻嶺中生息繁衍,就必須要有強健的體魄和不屈不撓的勇猛精神,因此形成了土家族崇力尚勇的民族性格特征。
土家族具有崇力尚勇的性格特征,是終年從事體力勞動,以背、挑、肩扛、漁獵為主的生產活動,同時為了捍衛民族的生存時刻要在與外敵、自然作戰等活動中磨煉出來的,因此經常出現外傷、骨折、蟲蛇咬傷等自然現象所致的疾病;由于土家族居住地多在山區,多雨水和云霧,終年濕度較大,所以風濕病、皮膚病也較為突出。在用藥方面多以地方草藥為主。“得病者,一時疾病則皆以草藥治之。若鐵石重傷跌撞塌壓肢體碎折者,用以接骨生肌,功效較神得之,而又易收斂,故邑人用草藥者十之七,而用官藥者十之三,然性多峻烈,尋常或感冒風寒體弱人忌服之。”在中醫還沒有廣泛傳入土家族地區以前,土家族醫療無分科現象,有病則治,而治多奇效,“尤以治金石撞傷倍奏神功”。所以民間多以治療跌打損傷、斷骨、皰瘡等病為特長[2]。
2土家族以“良心”為基本特點的道德觀對醫藥的影響
土家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土家族心理特質和倫理精神的總體風格的再現。它是以“良心”(即善良之心)為其根本出發點,良心是其人性本體[3]。土家族在以良心為出發點的基礎上發展為崇力尚勇的陽剛之氣和淳樸憨直的陰柔之美相互融合,具有明顯的原始社會的歷史及其所處地理環境的痕跡。對土家族醫藥的發展具有深刻地影響。
2.1“良心”為本的社會倫理思想,使土家族藥匠形成了高尚的醫德觀土家族人從醫者必先學藥,從識藥、采藥、種藥、制藥開始,在學藥的同時,跟隨師傅診病治病,所以土家族人習慣把醫生稱為藥匠。藥匠溶醫、藥、護為一體。土家族人認為:“人之善惡,出于其心,善者有良心,惡者有壞心,病惡揚善,必有良心。”藥匠憑“良心”為鄰里鄉親診病,時常把為人診病作為一種天職,不僅隨叫隨診,而且對危重者、行動不方便的病人上門診治。在看病的過程中態度和藹可親,服務熱情周到,不論富貧、男女、老幼均一視同仁。如果知道有人病了,而未及時去診治,自己會認為是一種罪過。藥匠看病不計報酬,不收錢財(以醫為職業的藥匠也只收取少量的錢物),所診病人或其家屬在逢年過節時送一塊豬肉、一瓶酒、一雙布鞋、一把草煙或拜個早年以示感謝。藥匠在收徒弟時,是非常重品行的,對奸詐、心術不正之人是絕對不會收其徒的。因此,藥匠在漫長的社會實踐和醫療活動中形成了具有土家族特色的醫德觀。
2.2淳樸憨直的文化特點和地理環境的惡劣、封閉,導致了土家族文化的狹隘、封閉,不開放的特點,卻體現了樸實形象的文化特點這在土家族對疾病和藥物的命名中具有鮮明的特征。土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山區,這里崇山峻嶺,森林密布。先民們常以打獵為主要謀生手段,對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及形態較為了解,所以形象地通過動物名稱為疾病命名。如某些風癥,如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嘴象豬叫的為豬婆風,象羊叫的是羊癲風等。如驚癥類,驚風時在地上打滾,手足抽動的叫泥鰍驚;四肢在地上爬的叫螃蟹驚;雙手伸展扇動的叫飛蛾撲心驚;口張開象烏鴉叫的為烏鴉驚等。如痧癥中有狐貍痧、兔子痧、母豬痧、蚊子痧、青蛙痧等。若患者的頭左右看,口中象斑鳩叫為斑鳩癥,還有鴨子癥、鵲雀癥、豬兒癥等等。在土家族醫療活動中以動物形象命名的病名為最多,形象而生動地表現了疾病的重要特征。
在藥物的命名中更是直接。如凡以消除人體內毒為主要作用的稱為敗毒藥,如佛耳草、鴛鴦花等。以治療食滯為主要作用的叫趕食藥,如隔山消、雞合子、一窩蛆等。以制止屙肚子、屙痢為重要作用的叫止屙藥,如無青地白、鐵莧菜、百蟲倉等。如半邊蓮、蛇不過、千年老鼠屎等治療毒蛇咬傷為主要作用的就稱之為蛇藥。
由于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土家族地區交通十分閉塞,人們的思想受到濃厚的小農經濟意識的影響,很多具有確切療效的土家族藥物未被世人所認識,如素有“草藥王”之稱的竹節人參、頭頂一顆珠、江邊一碗水、八角蓮等中草藥,多為當地草醫在山中采集,或在房前屋后少有栽培,而未形成商品進行交易。《明史·土司列傳》載:“施州衛延袤多廣,物產最富。”其中有許多中藥材被作為土司貢品上繳朝廷,如黃連、巴戟、附子、大黃、羌活、五味子、當歸、川芎、紫草、川菖蒲、羚羊角、麝香等[4]。這些藥材以朝貢的形式加強了與外界的交流,對土家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和土家族醫藥的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
3觀念文化對土家族醫藥的影響
觀念文化,亦稱精神文化,是土家族文化的核心部分[4]。
土家族樸素的宇宙觀與生命起源觀,反映了天、地、人之間的密切聯系。在土家族的儺戲祭詞中記載,“當初昊天生太極”,“當初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立三春。三春生五行、生六甲、生七曜、生八卦,四宮八卦定君臣。”土家族的宇宙觀認為,由宇宙本原“太極”分化而產生日月、陰陽;再由天地、陰陽產生春夏秋冬四時;春夏秋冬四季中又確定“三春”為萬物萌生之始。這些概念與《周易》中含義是一致的,是對我國漢族傳統文化中宇宙發展觀的直接繼承[4]。土家族醫學的基本理論認為上元為天,中元為地,下元為水的三元學說與土家族的宇宙觀是相一致的。
土家族的“創世歌”中唱道“天地相合生佛祖,日月相合生老君。龜蛟相合生黃龍,兄妹相合生后人。”認為宇宙的物質可分為陰、陽兩大類,陰陽交合則會產生新的生命,而萬物皆由陰陽交合而生,充分反映了土家族陰陽交合的生命起源觀。
土家族先民在古樸的哲學觀點和辨證法的指導下,在與疾病作斗爭的歷史長河中,不斷地積累和豐富土家族醫藥的理論學說,對人體結構和疾病發生發展規律從宏觀和整體上進行認識,對診療技術、天然藥物、預防措施在實踐中不斷加以總結和豐富。
4泛神崇拜與梯瑪文化對土家族醫藥的影響
土家族是一個有自己特征的民族。眾所周知,土家族是以白虎為圖騰崇拜的民族。其實,土家先民的大致經歷了“萬物有靈”、圖騰崇拜和泛神崇拜三個階段。土家先民認為整個世界都是有生命的,花草樹木也不例外,它們跟人們一樣都有靈魂,因此也象對人一樣對待它們。世界各地的民族都有這樣的認識。相信每一自然物體都有自己的精靈:易洛魁族的印第安人的習俗就是要向這些精靈答謝;奧地利有些地方仍然相信森林中的樹木是有生命的,從而不許人無故在樹上用刀割。他們的祖輩相傳樹木同受傷的人一樣感到刀割的痛苦[5]。同樣,土家族先民深受“萬物有靈”和“滅魂不滅”和泛神崇拜的影響,土家先民把諸多的神靈都看成是超自然的“絕對精神”。有的地方仍然沿襲“謝樹”(即給果樹喂肉喂飯,以表示對果樹賜給人類果實的謝意),敬奉洞神、山神、樹神、河神、巖神等,有的人得了病就喝“神水”,用這些方法來祈求神靈的保佑以期達到消災了愿的目的。因此,具有土家族特色的“巫術”就逐步形成了,“巫師”和“巫醫”隨之應時而生。
土家族把巫師稱為梯瑪或端公。湘西人多稱為梯瑪和土老司,湖北鄂西等地多稱為端公。由于古代的先民們對很多自然現象、生理現象和病理現象都無法解釋,當人們不能掌握和征服自己的命運時,就乞求依賴一個具有更大力量的神靈去征服它。因此,梯瑪文化和泛神崇拜就應運而生了。這也是土家族人民對自然奧秘與社會癥結以及某些疾病無法解決的一種情感慰藉。土家族先民善于用“梯瑪神歌”的方式來表現。梯瑪手握八寶銅鈴,伴以鼓鑼,獨唱獨舞,間隙夾吹牛角,用來烘托氣氛,同時借助藥物或施以手法,假借鬼神的作用,以“過陰”“渡關”“追魂”“畫符”“還愿”“替死”“燒胎”“取嚇”等“巫術”招魂、祛邪給病人以精神上的安慰[6]。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巫醫一家”的現象,阻礙了土家族醫藥學的發展進程。但隨著歷史的前進,人們對生理現象、病理現象的認識逐步深入,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迷信的思想被徹底破除,梯瑪文化只是作為一種古老而具有民族風格的巫歌保存下來。
總之,土家族醫藥是土家族文化發展史中的一支奇葩,它的發展不僅豐富了民族文化的內涵,更是武陵地區以土家族為主的各族人民生存繁衍、文明富強的健康保證。土家族醫藥深受民族文化的影響,具有顯著的文化特征,雖然少有文字記載,但以口耳相傳,世代相承和口碑文獻的形式流傳至今,彰顯了她強大的生命力,已成為一門“經驗的自然科學”——土家族醫藥學,更是祖國傳統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輩應抓住機遇,借發展之勢,求宏揚之實。我們堅信這朵奇葩將會在新的歷史時期,在土家族人民乃至于全世界人民面前開得更加絢麗多姿。
【參考文獻】
[1]張正明.土家族研究叢書·總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9:4.
[2]田華詠,潘永年.土家族醫藥學[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4:5.
[3]周興茂.崇力尚勇——土家族的特殊倫理精神傾向[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1997:4.
[4]周興茂.土家學概論[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4:197,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