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路花香教學設計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個性閱讀 讀寫結合 播撒花種
課文《一路花香》是一則印度寓言故事,講了一只有裂縫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慚愧,挑水工卻告訴它說,從它的裂縫漏出的水澆灌出了美麗的鮮花。這一課教學要讓學生感悟到:世上任何一件東西一個人,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要驕傲自大,又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其本身的特點,就能充分發揮作用。這樣的主題學生是可接受的,也是基本可以理解的,但對于四年級學生,要讓他們感悟其蘊涵的人生哲理并體會其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應引導他們認識人生的差異,肯定人生的價值。
一、個性閱讀――姹紫嫣紅恥效顰
在對教材的解讀中,我發現了“驕傲”這個詞語。在整篇文章中,這個詞語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很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對文章中心的把握。翻開詞典,“驕傲”一詞一般有兩種解釋:一種是“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也就是自滿自大,另一種解釋是“自豪”。到底選哪種解釋,要聯系課文內容理解。原文內容是這樣的:“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而那只有裂縫的水罐卻感到十分慚愧?!庇行W生在閱讀中認為,這里的“驕傲”是驕傲自滿,是好水罐在沾沾自喜,而有些學生則提出不同的意見,“驕傲”只是一種完成使命的自豪,與得意無關。聯系上文我們可以知道,那只完好的水罐所做的“成就”,就是在過去的兩年中,它總能把水滿滿地運到主人家里,對這樣的成就,好水罐難道不應當感到自豪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和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評等環節,拓展思想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遍喿x教學中應當把自主閱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不能用慣性的思維局限學生的世界。
二、讀寫結合――可愛深紅映淺紅
閱讀是吸收,從外到內;寫作是表達,從內到外。讀寫結合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丁有寬老師在《讀寫結合,教材教法》中指出:“讀和寫是一對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辯證的關系。讀是一個多方面吸收的過程,讀是寫的基礎,寫從讀中吸取養分。寫是表達的一種手段,是為了交流思想感情。寫的過程,事實上也就是對于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和運用的過程。以寫促讀,使學生在從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訓練活動中受益,發展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弊x與寫就像紅花和綠葉,相互依存才是美的體現。語文課堂的“讀”是理解、是吸收;“寫”是表達、是運用。讀寫結合,凸顯了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是提高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白x寫結合”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將閱讀與寫作實現有效鏈接,為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機會,搭建語言實踐的平臺,降低語言實踐難度。
小學語文階段,中年級側重樂于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條理清楚的片段,指導重在寫具體,寫出真情實感;高年級側重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內容具體、感受真實,指導重在訓練學生多角度構思,嘗試開放作文。這是一個由段到篇的過渡過程,結合《一路花香》課文的特點,也為了與高年級的習作教學恰當地銜接,我想可以設計這樣幾個“讀寫結合”的訓練點。
1.填補空白,探尋花香。
如果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既能引導學生讀懂文章語言表達的形式,又能想象文章隱藏著的意蘊,并進行獨特的創作,那么,“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課文呈現于學生的才會是充滿清新生命氣息的世界。
在教學課文第二段時,可以讓學生想象:“完好的水罐會對有裂縫的水罐說什么?有裂縫的水罐當時又會怎么說?”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驕傲”、“十分慚愧”、“盡了自己的全力”、“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等關鍵詞句的理解,體會完好水罐的驕傲、破水罐的慚愧自卑,然后寫一寫,從而內化課文的語言。
在教學第三段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這美好的景象”會是怎樣一幅畫面?先說一說,再寫一寫,寫后交流,使學生在寫作中會體會到有裂縫的水罐給大家帶來的芳香。
2.暢所欲言,收獲花香。
在教學完全文后,通過品讀,文中的詞句已經不知不覺地儲存在學生的腦海中,因此可以設計下面的教學環節:
我想對完好的水罐說:?搖 ?搖
我想對破損的水罐說:?搖 ?搖
我想對挑水工說:?搖 ?搖
我想對自己說:?搖 ?搖
在說話中,珍視學生在尊重文本價值前提下富有個性的、獨特的見解,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所講的道理,說話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放飛,然后讓學生寫下來,一吐為快,讓學生在寫作中收獲花香。
3.續編故事,花香四溢。
可以讓學生續編故事:“接下來故事又會怎樣呢?”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寫出“萬紫千紅”的文章,讓自己的寫作與眾不同,花香四溢。
4.寫讀后感,永駐花香。
還可以讓學生寫一寫讀后感,可以向學生提供以下幾個讀后感題目:《欣賞別人,悅納自己》、《我為自己喝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當我面對嘲笑時》……
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定會有感而發,花香定會永駐學生心間。這樣的讀寫結合教學,學生的寫作怎能不“一路花香”?讀寫結合,和諧共生。在“讀”的熱鬧之后,“寫”讓課堂靜下來,讓思維活起來,讓想象飛起來。從意識到行動,如果我們都能落實,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三、播撒花種――且教桃李鬧春風
《一路花香》中誰最香呢?挑水工。是他,化腐朽為神奇,結合破裂水罐的特點澆灌出一路花香,是他,讓自卑的破水罐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這個角度說,教學時一定不能忽視挑水工,他才是這篇文章重的主角。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應該人盡其責,物盡其用,往大處說,就是一個使用和管理人才的問題。這個升華,我覺得可以抓課文的最后一句話“如果沒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賞到美麗的花朵呢?”這個你是誰?從全文看,它不僅僅是破水罐,而是挑水工。
在充分朗讀課文,表達感受之后,我設計這樣一個環節: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身的長處和弱點,但有的人卻為此很自卑,那是因為他們沒有充分發現并發揚優點,現在讓我們每個人都來做一回“挑水工”,透過你的慧眼,你發現了哪些平時默默無聞、不太起眼的同學也給別人帶來了“一路花香”呢?
堅持一個理念,培養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兩看原則,一看課程目標,二看學生實際;四項舉措,結合實際,突出實踐,倡導快樂學習,把握導向,提高學生素質,關注過程,實施多元評價。確立三維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托盤基礎知識、托盤操作技法及托盤技能訓練的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情境創設、參與游戲、小組協作完成任務等體驗快樂學習的學習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協調能力、合作精神等職業素養。
二、學情分析
確立了目標之后談談學生,從學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怎么知出發,我發現學生個個都是可愛的,他們源于對旅游專業的喜愛,選擇了這個專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他們大都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方法,他們迫切地想在職業學校新的環境和教學模式中重拾信心,想在三年后步入社會時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對于這樣的學生,我們的目標不能太高,課堂教學要避免枯燥乏味,我的設計就是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能,提高素養。
三、教材處理
1.教材處理。
為了完成本模塊的教學,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我將教材的托盤訓練分為兩個部分完成。項目1:托盤訓練之初體驗———托盤技法的練習;項目2:托盤訓練之再體驗———托盤程序的練習。
2.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托盤技法,進行職業素養養成教育;難點:提高托盤承重后托盤技法,提高綜合素質。項目任務設計時,做到緊緊圍繞目標,體現“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的特點,符合“最近發展區”原理,從而完成本課重點的學習。同時,針對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困難進行教學評估,預設多種解決方案,并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合理決策,以此完成本課難點的突破。
四、教學設計
遵循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學會學習,快樂學習,最終培養高素養的技能人才,迎合職場對人才的需求。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引領下,以“以生為本,循序漸進”為基本的教學原則,采取的主要教法為:任務驅動法、情景教學法、新知演示法、練習指導法。學生采用探究合作法、游戲學習法、實踐練習法、互評互糾等學習方法。
五、教學實施
下面具體談談教學實施過程,課前準備環節,通過預習、上網查閱等方式完成學案部分內容,為課堂教學奠定理論基礎,在預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資料收集、團隊協作等主動學習能力,學生進行實習物品準備,形成5S規范意識。
1.情境創設,情感體驗。
設計三個部分:組織課堂、對抗小游戲、多媒體課件展示。組織課堂是學生管理的第一步,檢查學生的出勤、儀容儀表、課前準備等,同時對學生進行項目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對抗小游戲、多媒體圖片、視頻的欣賞,激發興趣,創設情境,將學生從內在引領到本項目的環境中。
2.任務引領,探究新知。
任務一:我知道,托盤知識問答,通過學生分組回答、搶答、教師點撥、完成學案、自評、互評等環節,反饋課前預習情況,為實踐練習奠定理論基礎,均衡關注,激發一些平時不善于表達的同學主動回答,樹立自信,培養學生敢于表現自我的勇氣。任務二:我要練,托盤姿勢練習,這是本項目的重點和難點的體現,設計五個活動,輕托托盤、輕托一塊磚3分鐘、臂力練習、輕托飲料瓶3分鐘、輕托一塊磚5分鐘。層層推進,變換形式和內容,反復有序練習,后一活動是建立在前一活動基礎上的反饋強化,每一個活動都按照教師布置任務、小組探究合作、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評價總結的基本流程展開。在解決問題時,教師的示范和學生的自主探究相結合,相互點評交叉進行,教師不斷巡視、導疑,對巡回指導中發現的共性問題作集中講解,從而完成難點的突破。
3.總結回顧,強化體驗。
我再練,強化體驗,達到輕托的平、穩、松。設計三個活動,說一說、練一練、比一比,說,說托盤技法的要領和技巧,練,強化練習兩個裝水的葡萄酒瓶,比,各小組派代表參加小組爭優賽。通過自評、互評、師評評選技能明星。這一環節是上一環節的總結和提高,強化本課重點和難點的掌握,理論聯系實際,在前面的托盤承重練習的基礎上再次進行托葡萄酒練習,托盤練習辛苦乏味,引入課堂競爭,活躍氣氛,增強競爭意識,展示實力,表現自我。
4.拓展探究,升華體驗。
我會用,托盤服務練習,通過趣味練、認識我、提升我,學生在練習了托盤承重和平穩練習的基礎上,通過練習托盤側拉、托盤下蹲、托盤轉身、托盤拾物等托盤服務,將托盤技能熟練靈活應用,達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服務意識、規范化意識、微笑服務。學生通過極限托游戲結合課堂表現,小組成員共同探究討論對組員進行技能定級,在老師的指導下制訂課后技能提升計劃,組長定期檢查,老師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共同督促學生提高課后技能。
5.課外作業,延伸體驗。
班長設計餐廳自主服務安排表、禮儀社團服務安排表和課間辦公室茶水服務安排表等,讓學生通過志愿者服務鍛煉技能,提高心理素質,樹立我服務、我快樂的理念,使得課堂教學得以有效延伸。五個環節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循序漸進,不斷深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評價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中,自評、互評、師評結合,評價個體和評價集體結合,技能評價和素質評價結合。
六、教學反思
有效的反思是為了更好地行動,在整個項目教學中,有收獲也有遺憾,我的收獲是:
1.快樂學習的理念適合學生,激活了沉悶的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技能加素養的培養模式,見證了學生的變化,學生變得更加彬彬有禮、更加知書達理,家長都打來電話欣喜地訴說孩子的變化。
3.賞識讓教育一路花香,自信讓學生充滿活力,成功來源于自信,而自信來源于被他人認可的快樂。
本項目的教學設計雖然經過了多次修改,但能力有限,還是有遺憾之處:
1.如何更好地將職業素養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還需探討。
那么,怎樣才能真正做到寫作創新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呢?
一.備――儲存素材的感性渠道
信息技術,就是借助計算機和網絡的采集信息容易、存儲內容海量、索引輸出快捷,能夠為課堂教學減負。作文教學設計中,將這一因素考量進去,不僅能創設特定的情境,更能豐富原本單一的相關信息。如在作文教學“狀物寫景、托物言志”一節課,《心中花開》是教者自擬的文題。教者做了以下的提示,因了花開,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但不同的個體喜好不一,你可以觀察身邊的花兒,關注它的“打苞、含蕾、初綻、怒放”的過程,亦可以選擇其中的某個情感觸發點,捕捉瞬間的美好,也可以取材群花的妖嬈……而一些只知道名稱的花,或是只匆匆一瞥卻印象極深的,可以借助網絡信息,搜取相關信息,文字的、圖片的、不同情境下或靜態、或動態的,為自己的寫作儲存素材。孩子自己制作簡單的ppt,有了感性的印象極深的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再從多角度思考花開與“心靈”的鏈接,可以是想到與之品行相似的人,悟到珍惜生命可貴的“理”,更深層的人性(雖卑微卻高貴、雖弱小卻頑強、雖貌丑卻心善)之美。
生一:“我一時不敢相信自己的雙眼,不敢確信――那是向日葵花田。仿佛是被誰用手指蘸上顏料隨意涂抹出來的。大片大片的金色在視野所及之處渲染開來。天空的邊緣被向日葵淡色的光芒給染透,干凈的天藍中透著點光澤,花田給人一種被魔法包圍的感覺,細小的塵埃粒子浮旋在周圍,給人一種不太真實的感覺,如一幅油畫夢幻般的真實?!碑斘疑斐鍪郑奥齽澾^一片花瓣。很柔軟,如幼鳥略顯豐滿的羽翼,又如為誰敞開的心房,卻不是玫瑰的嬌嫩,而是恰到好處的有著堅強,墨綠色的葉片無一不透著清新的氣息,顏色如同從水里一把撈出來般的新鮮,只要看著就能讓內心的世界如同泛著青色般,給人以鎮靜的錯覺。指尖停留在光滑的粗莖上,感觸著極細極淺的紋路,帶著向日葵的經歷,一同被我觸碰?!庇酗L穿過時,“向日葵的莖葉泛著微許的薄荷色,我仿佛聽到了向日葵的歌唱,耳畔卻只有風的低吟。看著天空因向日葵的晃動而產生了老舊電影的錯覺,不禁笑自己的念舊。但那抹金仿佛氤氳了光芒,與天藍沾染在一起,意外的融洽,似乎是藍色中也有著光芒在靜謐地流轉。聽著花瓣相互磨擦的音調,如同在唱一曲古老的歌謠,肅穆而莊嚴?!遍]上眼,“仍是一片金色占據整個腦海,是無數個向日葵花盤在轉動,轉出比以往更清澈更柔和更純粹的色彩,有著澄明的琉璃光芒?!?/p>
讀到這樣的文字,有誰能夠想到,這是一個僅從一次畫展、一場生態園參觀后,看過一幅向日葵圖片為之震撼的孩子的習作呢?
在社團活動中,孩子這樣提及自己的寫作體驗:不熟悉的題材,將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氛圍,將從網絡信息中獲取的感知,融入自身的生活感受,輕嗅葵花籽的香氣,并網絡模擬出向日葵各樣的姿態和情狀,再創新加工成自己要表達的思想文字。因為世界很大,我很微小,不能接觸到所有的東西,而我,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獲取我想要的精粹的生活藍本:直觀感受,加上網絡現有的素材,結合真實的生活體驗,才是創作的第一要素。置身于自己設定的寫作生態園,寫作成就感才會積聚靈氣。
二.練――煉化素材的完善途徑
新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尊重學生并發揮其主體地位,很是重要。信息技術的巨大優勢,就是化抽象為形象,化單調為多樣,以不一的形式呈現在面前。而它的虛擬性和模擬能力,更為作文教學平添了羽翼。在教學“敘事寫人具體生動”一節課中,《摯愛 》的文題。教者從不同的角度提示:清晨淺眠,耳畔是“好鳥相鳴,鸚嚶成韻”,耳鼓里滿是愉悅的天籟之聲;漫步鄉野,極目所見,“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閑適與恬淡,浸潤到“城市人”的骨子里;“翰墨留神縱天性”的恣肆潑墨;棋室斗間的博藏世界;鼎沸塵囂,陽光,花開,草盛,麥香;靜享人生,情美,演繹哲思光華;性靈,惟余一闋清歌;愛的極致,是“只要我活著,便要歌唱”。(雪萊)
生二:在練筆《摯愛鄉村晨曲》中,在鄉村小道旁,成群的鴨、鵝,真個似法國的紳士,前行在香榭麗大道上,一板一眼的;地里的莊稼,當輕柔的風兒拂過,都爆出了嫩黃的葉芽兒……
鮮活的文字,不僅是樸實貼近生活的話語,亦是生動源于活潑的詞語,更是形象適度夸張的詞語。為寫出這樣的片段,該生運用計算機網絡,搜索相關虛擬的三維模擬場景,設置特定的“種子發芽”的模擬場,觀摩并定格了種芽的成長蛻變的瞬間,最后選定“爆”字,展現自己對文字的敏感度。不僅體驗其鼓脹的過程,更多的是感受“爆”的力度,切實領會后,巧妙運用文字,體現其中的意蘊,讓它靈活地再現生活。
生三:在練筆《摯愛那船頭的風景》中,坐上手搖船時,“船左右搖晃著,河里潔白的水花不時躍上面頰,用手拭去,留下一片清爽。船肆意地擺動,仿佛要把骨頭都搖酥了,就這樣漫無目的地閑適的搖,對于久居城市的我已是莫大的享受。我注意到替我們搖船的人。船娘著一套藍印花布的褂子,頭頂一只竹編的斗笠,耳垂上兩只金耳環在陽光的親睞下熠熠發亮,少說也約莫有五六十的光景,但粗糙的臉上并沒有半點老態。船娘竟大方的開了腔。她繼續極富節奏地劃著櫓,再咳咳地清了清嗓子,‘里下河,水來漲,百里好風光……’我望著她,望著四圍蔥郁的菖蒲,聽著她的歌聲,聽著風吹的悸動,剎那間,我似乎覺得這人、這音、這景、這情,完美地交匯在一起,合奏成自然真實的旋律?!?/p>
豐盈的文字,巧用恰到好處的比喻,豐富文字的活力;動感翩飛的體驗,衍生文字的魅力;更有細致入神的動作、簡筆勾勒的肖像,引發文字的張力。這是溱湖風光寫意圖,當記憶的影像不再清晰,只要將當時的場景再現,讓孩子置身其中,漫游暢想,就能讓菖蒲葉獨特的味道、天水合一的佳境、擁有真實的面孔,擁有世間最純樸的鄉音的船娘展示在腦海中的“屏幕”。這樣互動、和諧的寫作教學環節,自然演繹著生態文字的魅力。
三.悟――提升素材的豐厚沉淀
惟有將網絡的形象性與作文教學的個性化結合,將信息性教學策略與學科教學理念相呼應,才能不斷在積累素材和煉化素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素材的內涵,揭示其豐厚的沉淀。在教學“意境深遠,豹尾靚姿”的一節課中,《點點滴滴都是愛》的文題。教者在備思路導引時提示:母親的一句叮嚀,老師的一個眼神,朋友的一聲問候,陌生人的一次熱情相助……都讓我們倍感親切、備受鼓舞,也是我們走出風雨,走向遠方的勇氣和力量。如何才能做到憬悟獨到,聚焦主旨呢?讓孩子們在寫作中,自然衍生出“失落時,因了一句關切的話語,能感受到人情的溫暖,撿拾起生命的馨香;歡欣時,因了一個動情的眼神,能感知到成長路上人性的美好,記住生命的多味;風雨中,因了一個關懷的動作:拍肩、撫摸、牽手……能感悟到周遭人文的厚重,升華出生命的華彩?!?/p>
生四:在習作中,“愛,就這樣傳遞著流瀉,真誠但無私,豁達但柔軟。
路遙的《人生》里有這樣一句話:‘人生有很多路可以走,但往往至關重要的就那么一條?!蚁耄易呱狭艘粭l正確的路,一路有愛,一路花香。弟弟、父親、漢子我眼中愛的攜帶者,但他們終究只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過客,真正陪伴自己的是他們的愛:就像是窖藏幾十年的酒,越品越香;就像是深埋幾千年的琥珀,越久越別致;就像是屹立幾萬年的胡楊,亙古永恒……
愛是點滴,愛無處不在,愛因了有愛的人而生。點點滴滴都是愛,愛不需要修飾,你覺得是愛,它就是,堅守它。”
厚實的文字,是在動態形象的描寫后,細致動情的畫面后,真實張揚的細節后,孩子在交流信息的平臺上,篩選個性化的富含哲思的話語,深入思考、逐一提煉、漸次升騰后的憬悟,這樣的運作后,文字自會厚實引人。新課程指出,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言為心聲,只要能獨立思考,將自身對生活的體驗盡情表達,可以說是生態的思想“涅”,自會彰顯不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