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讓真情流露六年級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沒有想象,心靈就不會思想。”想象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是習作能
力的重要指標,《語文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它們展開想象、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當然學生的想象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老師的精心培養。
由于語言藝術具有形象的意象性、概括性、模糊性的特點,使文學作品突破寫實的局限,而更多地介入了作家的主觀創造。同時語言的概括性特點也決定了語言永遠無法窮盡人的外在世界和內在世界。
語言藝術的意象性、概括性在詩歌中表現尤為突出,詩歌中省略和跳躍可以造成語言空白,詩人常故意省略意象之間一些過渡的敘述或關聯詞,把表面上不在相關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建構成有間距有層次的畫面。這種意象的撞擊和迅速轉換就需學生的想象力來填補大幅度跳躍留下的空白,這些空白就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豐富資源。
豐富的想象力是寫好作文的基礎,如果我們長期堅持訓練,才能讓學生“心有靈犀一點通”。學生的想象空間一旦真正的開啟后,其想象的豐富多彩是難以想象的,踏一葉能闖大海,駕片云敢游太空,睹今朝就暢想未來……古今中外,天上人間,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想象就會在你的作品中表現無遺。
鏈接生活,積累素材
許多孩子習作時覺得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或者不知道寫什么樣的事情,作為語文老師有責任在課堂上進行引導,利用文本中的空白是其中的有效途徑。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的下冊中《桃花心木》結尾點出:“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這里作者就留下了令人深思的空間,人有哪些不確定的生活呢?老師可以此為依托,引領學生說說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挫折,以及這些困難、挫折對人的成長有哪些好處。
以文中的空白,鏈接到生活實際,喚醒學生對生活的記憶,通引導寫出來,寫出感受:困難和挫折是人生財富,它能使我們經得起生活。通過深刻的感知,讓學生認識到這些素材是作文時的很好事例,也深化了對素材的感知的能力。
訓練技能,授人以漁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樂于動筆,易于表達”。要做到易于表達,那就要讓學生教給必要的習作方法,因為傳授方法比傳授知識重要。針對小學生作中對細節性描寫比較薄弱的現狀,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空白有針對性地進行細節描寫訓練。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教材《清平樂?村居》中寫道“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三個兒子形象各異,動作各異,中對三個兒子的動作描寫就留下的空白,就大有文章可做。大兒如何“鋤豆”相關動作還有哪些?身體姿態、手臂伸展、腳步移動等一系列動作,烈日下揮汗如雨的情景;二兒子、小兒子的動作、神態均可引導學生細細揣摩,一一寫出,讓學生在習作實踐中明白把細節寫好的方法對提高習作水平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練習續寫,抒寫情感
情感貧乏、蒼白是當前小學生作文質量低下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我們的習作教學時對學生的空話、套話灌輸較多,忽視小學生情感的培養,導致作文中難見流淌的真情,利用教材空白,引導學生學會抒寫真情實感。不失為可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