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業農村辦公室工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糧食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基本平穩
據國家統計局初步統計,全國夏糧產量12627萬噸,比上年增產312萬噸,增長2.5%。其中冬小麥產量11079萬噸,比上年增產212萬噸,實現連續8年增產。早稻面積擴大,有望恢復性增產。據各省發展改革委上報匯總,早稻面積超過8800萬畝,比上年增加100萬畝,產量接近3200萬噸,比去年增加約80萬噸。秋糧適時播種,已播作物出苗整齊,長勢正常。其中東北地區玉米、水稻面積共增加1000多萬畝,大豆減少約1000萬畝。棉花由于去年價格持續走高,今年種植面積扭轉了連續幾年下滑的勢頭,初步預計,全年棉花種植面積7800―8000萬畝,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據各省發展改革委上報匯總,預計全國夏收油菜播種面積1.01億畝左右,比上年減少近100萬畝,由于單產提高,加上西南地區恢復性增產,總產量預計比去年增加35萬噸。農業部預計,今年全國糖料種植面積2700萬畝,比上年略增約30萬畝。目前糖料長勢基本正常。
(二)生豬生產進入周期性波動階段
上半年,豬牛羊禽肉產量3722萬噸,同比增長0.2%,其中豬肉產量2443萬噸,下降0.5%。生豬生產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上半年生豬價格持續走低,能繁母豬存欄減少。據農業部門統計,今年5月末全國生豬存欄4.53億頭,同比增長4.4%,環比增加0.8%,存欄減少勢頭已開始得到扭轉。其中,能繁母豬存欄4710萬頭,環比增加0.3%,為今年以來首次回升;能繁母豬存欄量占全部生豬存欄量的10.4%,處于合理范圍內。生豬價格突破2008年最高水平,7月6日,大中城市生豬平均出場價為每市斤9.9元,比去年同期上漲80.1%,比5月初上漲28.5%。預計生豬價格還將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
(三)其他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
蔬菜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呈現先漲后跌的走勢。據商務部統計,6月上旬全國36個大中城市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為2.68元/公斤,比春節期間的高點回落38.8%,比年初下降22.1%。上半年雞蛋產量有所下降,價格大幅上漲,養殖效益處于歷史較好水平,農民補欄積極性高。預計隨著補欄的后備蛋雞7月后陸續開始產蛋,下半年雞蛋價格將趨于平穩。奶牛存欄和牛奶產量均保持增長,養殖效益持續回升。水產品生產基本穩定,局部地區受災有可能影響下半年供應。1―5月全國水產品產量同比增長2.48%。由于今年4―5月間長江中下游5省遭受罕見旱災,受災養殖面積1396萬畝,損失成魚和魚種77.4萬噸、水產苗種311.5億尾,有可能對下半年水產品供應造成一定影響。
(四)農民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顯示,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3706元,同比增長2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7%。比同期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高出6.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4.2百分點。農民收入繼續實現快速增長,一是得益于農產品價格的大幅度上漲和出售農產品數量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增長21%。1―6月平均,三種糧食平均收購價格為每斤1.08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2.7%。二是得益于農村外出務工人數的增加和工資上漲,一季度,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突破1.58億,同比增長3.5%;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達到1864元,同比增長19.5%。上半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同比增長20.1%。三是得益于國家惠農強農政策力度加大,中央財政提前撥付各項支農補貼,農民人均轉移性收入增長達23.2%。全年中央財政初步安排用于“三農”的支出9884.5億元,比上年增長15.2%,其中對種糧農民的“四項補貼”達到1406億元,比上年增加180億元。中央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堅持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重點,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初步預計,全年農民收入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長速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民種糧比較效益下滑
據全國物價系統成本調查機構初步預測,今年小麥生產成本繼續上升,主產區平均每畝總成本684元,比上年增加66元,增幅10.6%;每畝現金成本365.2元,比上年增加34元,增幅10.2%,其中種子費增加11.4%,化肥費增加11.6%,機耕作業費增加10.8%,人工成本上升15.5%,土地成本上升4.1%。另外,目前新麥市場收購價格基本在每斤1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升5―6分錢,上漲約6%,糧價提高幅度趕不上種糧成本增加幅度。如考慮到農民外出務工的工資水平繼續大幅增長,今年農民的種糧畝均效益及農業與非農業收入的比較效益均呈下降趨勢,持續下去會挫傷農民種糧積極性。
(二)部分地區小麥玉米價格倒掛
去年玉米增產較多,但供求偏緊的矛盾沒有緩解,主要原因之一是玉米深加工需求增長過快。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深加工消耗玉米超過1000億斤,占全年玉米消費量的30%。此外,目前8個玉米主產省區還有200多億斤的玉米深加工產能在建,如果這部分產能投產,全國共計將有超過1200億斤的深加工能力,超過我國常年玉米產量的1/3。5月份主產區小麥、玉米平均收購價分別為1.05元/斤、1.02元/斤,部分地區甚至出現玉米價格高于小麥價格的現象。
(三)生豬價格漲幅過大
初步分析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生豬生產的周期性調整。去年元旦以后生豬價格持續走低,導致部分養殖戶退出養殖或壓縮規模。據農業部統計,去年2月份以后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連續下降,至去年8月底累計減少310萬頭,減幅6.34%,導致今年3―8月份育肥豬出欄量減少。二是前期疫情偏重。由于入冬較早、氣溫偏低,去年底至今年初部分地方流行性腹瀉、五號病等生豬疫情多發偏重,導致母豬懷孕率降低,仔豬死亡率明顯上升,影響了市場供應。三是生豬養殖成本快速上升。據調查,5月份18個主產省養殖戶(場)出欄一頭100公斤生豬平均成本1350.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約208元,增幅18.2%。其中,仔畜、人工、防疫、飼料成本同比分別上漲38.2%、16.9%、18%和10.8%??梢哉f,生豬生產整體上已進入高成本階段。
三、下一步工作重點和政策建議
(一)加強早稻及秋糧田間管理
繼續抓好早稻后期田間管理、確保安全成熟和及時收獲,同時要下大力氣抓好秋糧生產。對夏播作物,要及時搞好查苗補苗和間苗定苗工作,確保苗齊、苗全、苗壯和種植密度。要著力強化病蟲害防控,制定完善重大病蟲害防控預案。要提早做好防災減災各項準備。搞好技術指導服務,及時組織專家、技術人員開展巡回指導和技術培訓服務,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切實提高技術到田率。
(二)加強大宗農產品市場調控
密切關注大宗農產品市場情況,必要時及時啟動糧食最低收購價、農產品臨時收儲等調控措施。鑒于今年糧食生產成本上升較多,建議2012年繼續穩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小麥提價幅度要略高于今年。落實嚴控玉米深加工的各項措施,督促各地在控制玉米深加工用量、清查違規玉米深加工項目、推動玉米深加工行業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決抑制玉米深加工過快增長的勢頭。
(三)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
加強蔬菜生產基地建設,著重在品種選育、集約化育苗等關鍵環節,加大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集中連片的原則,重點改造升級原有生產基地,改善田間設施。把田頭預冷等商品化處理設施作為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切實提高蔬菜商品質量,減少損耗。繼續加強生豬、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建設,落實好能繁母豬補貼等促進生豬生產的政策,抓好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菜籃子”產品有效供應。
一、加強農村商業網點規劃建設。以規劃為先導,充分發揮“萬村千鄉”與“新網工程”等市場工程骨干作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要在現有的發展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農家店”覆蓋率、商品配送率、“一網多用”等功能。供銷社要進一步利用“新網工程”,發揮網點和運儲資源優勢,推進日用消費品、農業生產資料經營服務網絡的建設和改造。爭取用3至5年時間,基本形成縣(市)、鄉鎮和村三級布局合理、設施達標、功能完善的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服務網絡,做到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進村莊、農業生產資料連鎖經營進鄉(鎮)村、農副產品交易進市場、物流配送快發展?!叭f村千鄉”市場工程在鞏固提高已建2351個“農家店”,50個配送中心的基礎上,村級“農家店”覆蓋率達90%以上,“農家店”商品配送提高到65%以上,不斷促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一網多用”。做到每個縣(市)至少有一個較具規模的產地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每個縣(市)政府所在地都有日用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綜合超市及配送中心,每個鄉或鎮都有日用消費品超市和農資連鎖店,每個村都有連鎖或規范經營的日用消費品綜合便利店。
二、實施農產品市場標準化改造。我市現有農副產品交易市場近40個,占地面積近1000畝,年交易額近50億元。我市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已達到一定的數量規模,但普遍存在“投資多元化,目標短視化,管理物業化,經營分散化,交易方式和經營設施老化”等問題,亟待規范和升級改造。近年來,我市稼仙米業、龍獅橋蔬菜批發市場、永強家禽批發市場、高河大王廟批發市場等,充分利用有關政策資金支持,改造升級已取得較好成效。批發市場要按照擴大經營主體,創新經營方式,把貿易、加工、服務等結合起來,做到品種多、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好、效益優。逐步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于一體。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信息、檢測、倉儲、運輸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極積發展鮮活農產品的冷藏、低溫倉儲、專業運輸為主的冷鏈物流系統。重視建設農產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專用倉儲、碼頭和運輸等物流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信息與技術服務體系,形成區域輻射能力。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創新流通方式,推進入市農產品質量等級化、包裝標準化和經營規范化,支持批發市場培育農產品品牌。鼓勵批發市場和流通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產銷聯盟。實施城區農貿市場改造升級工程,建立以集中采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農產品流通體系,提高大型連鎖企業的市場占有率等。
三、培育連鎖經營骨干企業。通過改造、整合現有網點與新建網點相結合,鼓勵各種所有制企業積極參與農村商品流通;鼓勵各類投資主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多元投資的連鎖企業。支持大中型商貿流通企業到鄉、村建設連鎖店;支持連鎖骨干企業以收購、兼并、合資、加盟等多種形式改造、整合農村現有商業網點;支持農村中小商業企業通過各種方式聯合發展,提高組織化程度和集約化水平。
一、XX年工作簡要回顧
全縣省、市、縣三級新農村建設“駐村幫建”工作隊員60人,其中省直工作隊員4人,市直隊員6人,縣直隊員50人,分別進駐12個鄉鎮(街道、開發區)16個行政村。一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省、市駐村辦的指導下,在各派駐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工作隊員的努力下,圓滿完成了XX年新農村建設“駐村幫建”任務,成績顯著。
⑴抓學習,推動駐村工作開展
黨的xx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發表后,各駐村工作隊按照縣駐村辦要求,及時集中組織學習。省農業銀行駐**村工作隊、市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縣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縣農業局駐**工作隊把學習《決定》作為抓好新農村“駐村幫建”工作的頭等大事,積極組織學習,同時還帶動所駐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廣大干部群眾結合實際進行學習。通過學習全會精神,進一步明確了目標,振奮了精神,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駐村幫建”工作的開展。
⑵高起點,做好新農村新村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是“駐村幫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一年來,縣駐村辦會同駐村工作隊多次入村調查研究高起點、高標準建設新農村新村問題,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做到思想統一、目標一致、統籌部署、分步實施,新農村新村建設成效顯著。
1.精心安排部署,全面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競賽
2012年初,洮北區新農村辦起草了《洮北區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競賽活動方案》、《洮北區2012年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等文件,經過幾次和區分管領導研究,并在區政府常務會議得到一致通過,以文件形式下發到各相關部門。2012年4月27日,全區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競賽活動動員大會在主管農業副區長的主持下召開,會上對全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競賽活動進行詳盡安排和部署。會議強調,此次競賽活動分5年實施,內容以農村環境衛生、綠化美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為主,共13項具體工作。在2012年參賽的40個村的基礎上,逐年擴大范圍,到2016年實現所有村屯全覆蓋。各鄉(鎮、場)從當地的鄉容鎮貌整治開始著手,全面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為參賽村起好帶頭示范作用,與此同時,制定出建成后的管護辦法和長效管理機制。
2.廣泛動員參與,掀起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新
2012年6月20日,由區委書記和區長帶隊,對12個鄉(鎮、場)的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情況進行了檢查。從檢查總體情況看,各鄉(鎮、場)都能按照區動員會議要求和競賽活動方案進行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截至6月末,所有鄉(鎮、場)共清運垃圾46950立方米,柴草垛451570立方米,投入人力12234人次,出動車輛1755車次,資金142.7萬元;環屯林和街路林共栽植樹木214783株,投入人力5705人次,出動車輛1326車次,資金148.64萬元。其他投入1565.2萬元,包括:維修和新建農戶院墻32800延長米;新建農戶衛生廁所151個;建設文體廣場13個;新建和維修農村砂石路80300延長米;新建排水溝21600延長米;建垃圾點31個。
3.強化政策措施,確保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取得實效
3.1加強領導,成立組織 為了加強對此次活動的組織領導,洮北區專門成立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競賽活動領導小組,組長由區政府主管農業副區長擔任,成員由政府辦、農業局、林業局、水利局、發改局、交通局、環保局、文體局和各鄉(鎮、場)的負責人組成。小組下設辦公室與新農辦合署辦公,負責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競賽活動的規劃、指導、組織、實施、考核等工作。各鄉(鎮、場)也相應成立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競賽活動領導小組。
3.2建立制度,加強管理 這次全區農村衛生環境綜合整治競賽活動,主要是解決農村普遍存在的臟、亂、差問題,必須堅持常抓不懈,持之以恒。各鄉(鎮、場)在這次環境衛生整治競賽活動中,做了村屯規劃,進一步加強了鄉村衛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村屯綠化和街路硬化,實施農戶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了各級干部工作責任,做到全天保潔,為創建美好人居環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好堅實基礎。
3.3廣泛宣傳,營造氛圍 充分利用粘貼標語、開辟專欄等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宣傳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競賽活動內容。同時積極發動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做力所能及的整治工作,如:修街路林木的澆水盤、挖門前邊溝、修筑院墻、清理垃圾和柴草垛等。
3.4籌措資金,夯實基礎 要全面達到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標準,洮北區投入資金至少要過億元,因此在堅持資金性質不變、用途不變、使用范圍不變的原則下,實現全區統籌安排。區農業局等相關部門也多方籌集資金,整合項目。如:農村連通公路工程、農村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新農村建設省級補助項目等。
到目前為止,**村的新農村建設已進展到:
1、村屯道路建設。市交通局出資20萬元,縣交通局立項資金114萬元,進行村屯道路整修,現在總長度為6.5公里的路面已全部竣工。
2、發展特色經濟??h煙葉公司爭取立項借款20萬元扶持烤煙生產。建新烤煙房20座,每戶補助4000元,計8萬元。
3、抗旱水源。市水利局計劃打深水井三眼及噴灌配套,目前已實施一眼(10萬元)??h扶貧辦幫助**村爭取扶持資金90萬元。其中打井28眼,計75萬元;縣水利局幫扶自來水建設15萬元。
4、文化教育方面。縣教育局出資91萬元,對19間校舍及教學基礎進行改造和完善,達到標準化的校、圍墻和教學設施。
5、節柴工程??h農業局投資41萬元,為200戶農民上沼氣,工程計劃5月中旬開工,7月末結束。并于年初舉辦科技培訓班三次,帶來5000株果樹苗(2.5萬元)。
6、公益事業方面。縣衛生局爭取項目5萬元,建標準廁所200個,并組織醫務人員到**村為村民義診一次??h廣電局預計投資4萬元,為200戶農民安裝微波電視。
7、村辦公室改造??h財政局爭取項目資金21.2萬元。其中用于村辦公室改造7萬元,其它項目補助14.2萬元;縣委組織部對村部維修后的室內辦公用品及電教設備、顯示板等進行配套安裝。
8、綠化項目??h林業局籌措資金5萬元,為村屯購置樹苗。
9、縣農電局改造低壓線路,計劃投資12萬元。
10、磚圍墻建設工程。積極籌措資金,修建磚圍墻,正在規劃建設中。
**村的具體做法是:
1、成立組織,加強領導。東屏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劉振春為組長,副書記李立國等3人為副組長,毛春龍等8人為成員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村成立了以村書記鄭安臣為組長,村長石江為副組長,宋海、司洪義等5人為成員的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都把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擺上首要位置,全面落實領導責任制。
2、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東屏鎮黨委、政府和**村委員會把農民的主體作用貫穿于新農村建設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尤其是通過一些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全村廣泛宣傳發動,較快形成了濃厚的工作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