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浪費糧食的措施

浪費糧食的措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浪費糧食的措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浪費糧食的措施

浪費糧食的措施范文第1篇

[關鍵詞]糧食加工;損失浪費;措施

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必需的生存要素,然而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受到多個方面挑戰,糧食從產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巨大挑戰,都存在著糧食安全問題。據調查,由于部分企業加工工藝的落后,加工機械水平不足,過度追求糧食的精度和亮度,對糧食進行多次拋光和打磨,使得糧食加工環節的損耗達到75億公斤,嚴重損害了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咱1暫。糧食加工是指對糧食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市場化要求的一個過程,其目的在于能夠提高糧食的質量水平,促進糧食深加工,提升糧食的營養。糧食加工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當前糧食產業的發展,推動糧食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糧食生產到消費的跨越,最終能夠提升糧食安全,并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由于當前糧食加工行業受到市場不規則的誘導,促使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浪費大幅度增高,不僅不利于糧食加工效益的增加,還會造成大幅度的浪費。當前,糧食加工環節造成損失浪費的原因大體上有以下幾點:人們對糧食消費的預期和消費的習慣誤區造成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與浪費;糧食加工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生產精細白的糧食。根據當前統計數據顯示,在糧食的主要品種稻谷的加工環節中,每次拋光后出米率就會降低1%咱2暫。而小麥更為嚴重,降低率為大米的2倍。由于低水平的粗加工,人工的不熟練和機械的落后,大量加工環節的綜合副產物沒有得到利用,也會造成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嚴重。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促進加工業的發展,對全國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當前,國家關于糧食加工環節浪費的問題研究已經有了初步的進展,國家糧食局多次下達通知,要求企業適度加工,減少浪費,推動糧食生產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減少市場上流通的無營養的精米和精面,要科學地組織宣傳活動,逐步提升人們的消費理念和節約糧食的知識,降低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基于上述的背景,本文從國內外糧食損失浪費的現狀出發,分析導致當前我國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原因,最終提出相關的對策和解決措施與建議,從而促進糧食加工業的發展。

1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分析

1.1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定義

對于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內涵的理解,首先要從糧食損失浪費進行分析。糧食損失浪費是指在糧食從生產到消費這一整體化的過程中,由于部分原因導致糧食數量和質量損壞,造成人們無法正常食用而導致的損耗。對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原因進行深層次探究,就必須要明確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內涵,本文對其定義為:在糧食加工過程中,由于加工工具和加工水平等原因,導致糧食數量和質量下降,最終無法供人類食用和吸收的糧食。

1.2加工環節與其他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分析

目前,我國糧食損失和浪費形勢十分嚴峻,不同環節都出現大量的損失和浪費,其中在消費、倉儲和加工環節尤為突出,帶來十分嚴重的問題。在我國,導致糧食損失和浪費的原因是多樣的,根據相關部委數據顯示,我國糧食倉儲損失嚴重,其中農戶儲藏損失率達到8%左右,而且每年損失的糧食絕對量也十分高。我國糧食儲備主要是政府進行專項儲備,農戶也擁有部分的自有儲備,由于農戶儲備設施與儲備方式較國家存在巨大差異,導致糧食儲備不到位,最終也造成損失。從消費而言,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糧食消費層次有了一定提升,但與較發達國家差距依舊明顯,其中我國餐桌消費量損失達到2000億元,居民節糧消費意識薄弱,糧食大幅度浪費。在加工環節更為嚴重,根據調查數據,由于產后加工不合理,加工過度,造成的損失高達75億公斤,這比其他幾個環節損失更加嚴重,損失量更為驚人。

1.3我國與其他國家糧食加工環節損失與浪費比較

糧食能夠滿足居民的供給與消費是各國都在追求的目標,但目前世界上依舊存在著很嚴重的糧食危機。糧食危機的形成不僅與較低的生產率存在巨大關聯,還與糧食損失和浪費相關,這也導致許多國家糧食加工環節損耗十分嚴重。當然,由于國家間的差異和糧食加工業之間的差異,導致各個國家間糧食加工存在差異。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糧食加工損失和浪費主要原因是糧食加工技術落后、行業產能不足、加工處理不符合規范。大多數企業在生產大米時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產過度加工的稻米,導致市場上充斥著無營養、過度加工的稻米。而對于發達國家而言,糧食加工業十分發達,技術先進,行業發展完備,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少,但這并不代表發達國家糧食加工環節不存在損耗,國外糧食加工環節損耗由于加工量大、加工范圍大,也導致糧食加工環節損失和浪費嚴重。當然對于我國而言,糧食加工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還十分明顯,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1.4糧食加工及其他環節浪費的原因比較

當前,糧食損失浪費并不單一發生在生產與加工環節,其他環節也由于不同原因存在巨大的浪費。而且在各國和各地區間由于不同的加工技術和不同的加工水平,導致糧食損耗產生的原因也存在差異。在許多貧困地區,糧食自給率十分低,糧食產量受到沖擊,本國糧食主要用來消費,糧食損失和浪費的原因主要發生在生產環節,由于國家經濟水平和種植水平差,所以大量糧食由于種植水平不足最終導致糧食減產和損失。當然,對于在糧食自給率比較高的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和供給基本能夠滿足本國居民的消費,糧食加工業也形成一定規模,糧食損失和浪費主要發生在加工環節,這并不意味著在其他環節損失不夠嚴重,但隨著這些國家居民飲食消費需求從滿足飽腹到滿足營養層次需求的上升,對糧食質量要求更加提升,所以損失和浪費大多是由于糧食營養價值無法滿足人們需求。對于發達的日本和美國等國家,糧食加工科技發達,糧食種植和加工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主要糧食損失浪費發生在消費環節。由于發達國家具有先進的糧食生產和加工技術,生產出豐富的糧食產品,大量產品由于沒有及時消費,由于食品擁有一定保質期,最終導致食品過剩造成浪費。

2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現狀與原因分析

2.1企業規模小,過度加工

我國糧食加工企業大多分布在糧食主產區,分布不合理,且大多采用傳統加工工藝,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糧食出現損失。而且,我國廣大的糧食加工企業大多存在于農村和鄉鎮地區,糧食加工產能小,規模弱,導致企業加工量有限,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大多企業并不是通過購買先進加工機械來改善生產加工條件,而是過度加工迎合市場畸形需求獲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有了更高的標準,以大米為例,精、細、白的大米受到消費者一致好評,導致大多數企業為了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從而對大米進行了10道程序的加工。加工程序包括:原糧的清理、脫殼、谷糙分離、分離出大米中的未熟粒、碾米、白米分級、色選、拋光、白米分級、打包。在進行稻谷加工的過程中,由于我國大多數稻谷加工企業小,管理粗放以及稻谷缺乏綜合利用技術,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糧食的損失。很多企業只是片面追求高精度等外觀品質來滿足消費者的追求,多次拋光,忽視產品的營養品質,最終稻米的營養大幅度流失,損失嚴重。

2.2糧食加工設施落后

我國糧食加工業發展歷史雖然悠久,但是糧食加工設施提升速度遠遠低于糧食加工的需求。我國糧食加工在加工工藝上落后,糧食加工設備水平不高,許多企業購買國際淘汰的、低科技含量的設施,導致糧食加工存在巨大浪費咱3暫。例如北方的稻谷在色選時采用PE/PP/PA復合的塑料包裝袋,這些塑料包裝袋耐熱性較差,會使大米的保質期變短。隨著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技術和材料應用到大米保鮮中,如大功能的保鮮材料、微膠囊技術、新型紙袋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米損失,但糧食在加工過程中的損失還是很嚴重。而日本推出了一種強密封性大米功能性保鮮包裝袋,具有較強的隔氧作用,可以長久保持大米的色、香、味,且袋內產生的二氧化碳還有防蟲和防霉的作用。

2.3糧食加工標準存有缺陷

對待糧食加工損失浪費,必須有一定的界線進行明確,什么樣的糧食是符合標準和可以食用,什么樣的糧食達不到食用標準必須舍棄。界定明確才能夠有效定義糧食加工損失和浪費,這就要求必須有嚴格的評價和加工標準。不僅對每個環節更要求對每一工序進行嚴格要求,但就目前我國制定的糧食加工標準來看是遠遠不夠的,當前我國對糧油加工標準制定達到400多項,但將這些符合標準的產品適用于國際標準二次評價,合格率遠遠低于我國標準下的合格率。由于當前我國糧食加工業行業標準混亂且不規范,部分執法部門執法不嚴,導致部分企業出現投機行為,為了獲得更多利潤,節省糧食加工成本,降低自身標準,出臺企業的“雙重標準”,應付檢查的是合格產品,市場銷售不符合標準的糧食產品,導致大量糧食產品由于達不到國際標準而被損失和浪費咱4暫。

2.4糧食在加工過程中營養素損失

當前,居民對糧食制品消費水平從低層次向高層次需求的轉變,消費者對糧食制品的要求不斷上升,對含有豐富營養的糧食制品需求也隨之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糧食加工業受到錯誤導向,大多追求生產高、白、亮的米面糧油產品,使得消費者形成錯誤導向,大多消費者對糧食產品認識不足,通過利用色度和精度判別糧食產品的營養,使得最終形成雙向惡性循環。糧食加工企業生產過度加工的糧油產品,消費者舍棄較好的糧食加工產品購買加工過度的糧食產品,造成糧油產品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最終糧食加工企業由于過度加工,機器損耗嚴重,糧食的營養素被流失咱5暫。大米的營養主要存在于胚中,胚是米粒中的精華,大米留胚越多就越有營養,但是現在為了滿足人們對大米高標準外觀的追求,都對大米采用3~4次反復加工、磨白,導致營養素大量流失。

2.5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

糧食加工的過程十分復雜,不僅是稻殼分離這一簡單過程,而且在糧食加工過程中,多數糧油會產生多樣的副產物,如何合理利用副產物等問題也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多糧食加工企業出售產品主要是大米,大量生產的副產物被直接丟失或者作為初級飼料加工,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糧食企業大量損失咱6暫。而且,當前糧食資源的浪費主要來源于沒有進行高層次精深加工的副產物,對糧油副產物進行高層次的提煉和加工,可以創造許多新產品,如米糠油等,這會大大降低糧食損失和浪費。當前,我國糧食加工轉化增值比僅為1頤1,僅10%的糧食轉化為工業品,每年都會有過千萬噸的稻殼、碎米等加工副產物產生,而且大多數都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進行開發,造成大量損失浪費。

3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解決措施與建議

3.1重視粗糧營養重要性,發展并推廣粗糧

目前我國糧食已經基本做到能自給自足,糧食的營養卻因為生活節奏的加快而慢慢被忽視,粗糧的攝入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雜糧食物的偏堿性可中和人體酸性環境,緩解疲勞,其中的植物纖維也能有效緩解和預防現代人高發的便秘,減少結腸癌的發病率。通過推廣雜糧的食用,能夠有效地促進糧食營養的吸收。推廣環節應做到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通過使用多維度的新媒體設施,將粗糧飲食的優點傳播到消費者內心深處,延伸并輻射周圍的消費者,讓他們了解粗糧的積極意義。政府和相關企業也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政策支持和媒體宣傳,推動人們形成粗糧飲食文化。

3.2改良加工環節,做到保質保營養

對于飼料工業用糧,要提高飼料用糧的轉化率,升級糧食加工企業設施設備。對于工業用糧,要嚴格監管,有序引導生產,保持合理產能規模,避免出現與人爭糧、與畜爭糧的情況。通過推動企業的科技創新,不斷淘汰落后的機械加工器具,改善加工工藝,通過高技術和高科技含量的加工技術,減少糧食加工環節的營養損失。通過加工環節技術的改良,推動糧食加工制品的分級化,滿足市場多層次和多品種的需求。

3.3制定相關的糧食加工行業標準和政府標準

糧食加工行業由于標準不統一和標準落后,導致大量糧食加工企業在加工過程中,脫離標準和偷工減料,導致大量的糧食由于加工標準不達標,最終被損失浪費。糧食加工企業應該制定自身的加工標準,來嚴格管控自身的加工環節。地方糧食局也需要同相關的糧食行業協調,制定相關的行業和地方標準,也有利于糧食加工后市場的檢驗。國家也需要制定國家糧食加工環節的管控標準,聯合相關的農業部門和檢疫部門,制定糧食加工環節的限定標準,減少由于加工不合理而導致的糧食變質和營養不達標問題。當然,標準制定也需要能夠保證企業按標準實施,也要建立監控和懲罰機制,對違反標準的企業,加大查處力度,糧食質量問題關乎消費者的安危,必須從嚴執法,減少加工環節的損失浪費。

3.4提升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

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糧食加工環節廢物利用成本較高,許多企業不愿意進行廢物利用的原因也在于此,可以通過政府的補貼和管理來進行,補貼可通過補貼廢物利用的機器購買費用或者直接補貼進行。通過對糧食加工環節的廢物利用,采用嚴謹的工藝水平,采取無害化處理,加大對糧食加工環節的廢物利用咱7暫。糧食加工后的副產物多種多樣,由于糧食所涵蓋的范圍廣、品種多,這也造就大量的糧食副產物出現。由于糧食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必須加快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交流,通過對糧食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與開發,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企業資金對科研的經費的支撐,從而降低糧食加工副產物的損失。利用對糧食加工環節綜合副產物的精深加工,不僅能夠減少損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生產企業的產業鏈。

3.5培養優秀的糧食加工人才和糧食科研人才

浪費糧食的措施范文第2篇

關鍵詞:糧食安全;脆弱性;對策

1 問題的提出

本來,結束了一周緊張的學習,準備回到家里過一個輕松的周末。然而,新聞聯播之后的公益頻道導出的實情讓我久久不能忘卻:“每年我們國家光浪費在餐桌上的飯菜就達兩千億人幣,相當于一億人一年的口糧。”我們國家還是一個發展中的農業大國,人口多、底子薄、土地有限,除了這樣驚人的浪費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潛在危機,我們國家的糧食還能安全嗎,到底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對策呢,這不得不讓人深入地思考。

2 我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深入分析

(一)糧食產業脆弱性的分析

糧食生產面臨著變幻無常的自然風險。糧食的生產率不僅取決于農民的生產態度、生產經驗、生產手段等主觀能動因素,而且還取決于土壤、地形、氣候、雨量、溫度、濕度等客觀自然因素。看看一些農業諺語,就知它們的內在聯系。“雨灑清明節,麥子豌豆滿地結”、“春雨貴似油,多下農民愁。”這反映了農業與雨水的緊密關系,既離不開,也不能太多。“清明熱得早,早稻一定好;四月不拿扇,急煞種。”這又反映了農業與溫度的關系。這些就是自然因素對農作物尤其是糧食生產重大影響的典型寫照,而現實中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人們事先信心滿懷,為糧食來年豐收作了充分的準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一場“風云突變”,幾乎一夜之間就使人們的幻想化為了泡影。

(二)對我國特殊國情的分析

1、耕地資源人均數量少、質量低。曾幾何時,我們還自豪地說,我國地大物博。我國雖然國土遼闊,總面積達960萬平方公里。但由于我國人口過于龐大,目前已經達到13.7億人。平均到每一個人頭上,不到全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另外,耕地質量總體水平偏低。一是全國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高原地區的占一半以上,不利于耕作;二是受荒漠化影響,我國干旱、半干旱地區耕地的絕大多數已不同程度退化,質量堪憂。

2、水資源短缺且分布不平衡。就水資源的總量來看,在我國境內有黃河、長江兩大水系,還有眾多的湖泊,總體水量居世界前列。但同樣的道理,分配在每一個人身上,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就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來看,我國水資源在空問分布上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而我國的華北、西北地區又擁有大量的耕地資源,但因為缺水嚴重地影響到了這些地區的糧食生產能力。在時間分布上,我國降水的季節主要在6-8月份,在其變化節奏上難以適應糧食作物生長的需求。

3、自然災害頻發、氣候影響惡劣。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地震、海嘯、泥石流、暴雪、凍雨時有發生。1997年特大洪水、2008年汶川地震就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

4、驚人的鋪張浪費。在中國人的文化中,講究“大氣、豪華、隆重、排場”。由此導致生活中驚人的鋪張浪費現象。外出吃飯,點滿滿的一大桌,吃不完隨意丟棄。不但浪費了資源,而且污染環境。

3 我國糧食安全的對策探討

(一)加強制度建設,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打著搞開發區、工業園區、舊城改造等項目的名義,大量的亂戰土地,甚至是耕地,這會嚴重威脅我國的糧食安全。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制度建設,如何搞開發、規模多大,都要有嚴格的制度,不能一窩蜂地上馬。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克服糧食產業面臨的自然風險

我國現有的農田水利工程、機械設施、電力設施等大多老化失修、配套不全,農田整理、水利灌排、產業化經營等糧食生產的基礎環節相當薄弱。有鑒于此,建議作以下方面的完善。

第一,投資主體,既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也包括內外資企業投入。為此,就要首先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農業投入的劃分。對于農業基礎設施,受益范圍跨越兩個以上省級行政區域的項目,應當劃入中央財政的投入范圍;對于省級行政區域以內的項目,應當劃入地方財政的投入范圍。而其他的營利性項目則可由企業或者農戶進行投資。在確定投資主體以后,就應當對各種投資項目欲實現的目的、評價方法、監督管理規程等從制度上作出具體規定。

第二,鼓勵措施。由于涉及糧食生產的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周期長、資金數目大、受自然災害影響大、利潤低等特點,對于企業和農戶投資來說,國家應給于一定的政策和制度優惠。具體包括相關的稅收優惠、信貸優惠、土地供應優惠以及相應的補貼等措施。另外,建立糧食生產技術開發風險基金、糧食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基金等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三)加強節儉美德教育,克服糧食消費中的鋪張浪費現象

前面我們談到,一些人在消費中過分的講究豪華、氣派、隆重,導致大家紛紛跟風,于是就出現了大量的浪費。為此,我們要在全民中進行“浪費可恥、節儉光榮”的美德教育。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在學生當中進行節儉美德教育。包括從小學到大學的全覆蓋教育,讓他們真正體會到“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真正用意。

第二,通過媒體宣傳,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浪費可恥、節儉光榮”的社會氛圍。社會行動了,就會影響到家庭,家庭自然會影響到孩子尤其是未成年的中小學生。

參考文獻

1.黃季棍,胡瑞法.中國農業科研投資:效益、利益分配及政策含義.中國軟科學,2000(9)

2.黃季棍,楊軍,仇煥廣.對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政策的思考.農業經濟問題.2012(3)

浪費糧食的措施范文第3篇

我局把開展好“2013年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作為體現部門特色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加強對該活動的領導,活動由分管領導負責,行政管理股具體組織實施,按照市糧辦〔2013〕69號文精神的各項要求,開展好“2013年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

二、認真制定實施方案

為了確保“2013年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的順利開展,我局結合部門實際,制定了以“科學節糧減損、保障糧食安全”為主題的活動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活動時間、參與人員及各項保障措施。

三、積極開展好“2013年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

一是組織我區主要糧食加工企業(區川州糧貿公司、茂源食品有限公司、富強糧貿公司和普穗糧貿公司等)召開“2013年糧食科技活動周”座談會,宣傳學習此次活動的指導思想、主要內容、活動主題,根據總理視察糧食工作提出的“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的重要精神。

以“科學節糧減損、保障糧食安全”為主要內容,突出“科學消費、反對浪費”主題,宣傳糧食行業“寧流千滴汗,不壞一粒糧”的優良傳統,宣傳“愛糧節糧反對浪費”的社會道德理念,宣傳節糧減損保障糧食安全的科學方法和技術成果。

浪費糧食的措施范文第4篇

一天下午吃飯時,我不小心打翻了一碗飯,當時爸爸就批評我。并說今年爺爺老家里收成不好,糧食都不夠爺爺家里人吃了,我就這么不愛惜糧食,真不懂事。

當時我懊悔極了,都怪我太不小心。仔細一想,農民真不容易。雖然國家對“三農”問題做了許多具體措施,但對我們邊遠山區來說國家的政策力度是遠遠不夠的,畢竟是欠發展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應該用科學的發展觀,加強地方經濟基礎設施建設,才能改變舊面貌,農民的日子才能向小康邁進大的步伐。

這時我又想起我們剛學過的《鋤禾》與《憫農》,這才加深了我們對糧食珍惜,以后要注意不再浪費糧食。

浪費糧食的措施范文第5篇

近日,在收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時,國家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先生的話如一劑重錘,撩撥心神,直擊肺腑。

面對中央電視臺這一最權威的官方新聞機構,袁老坦然說出了這樣的話:“當前,如若使水稻畝產提高5斤、甚至10斤,都是異常艱難的事情。”然而,我國糧食產量已現隱憂的現狀,似乎并沒有牽動國人的神經。相反,“舌尖上的浪費”卻無所不在。似乎浪費糧食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在擁有兩千多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崇尚圓融,恪奉和合,已是每一位炎黃子孫最尊貴的信守。況且,中國古老文明的積淀,和孔老夫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思想,著實讓中國人盡享了舌尖上的幸福,成為“至尊飲者”。

而有別于西方的圓桌餐,更讓纖纖君子撐足顏面。為官者,以極盡地主之宜表明好客之情做好上下溝通為出發點,迎來送往極競豪奢;受用者,仍遵循餐桌禮儀,每菜只是蜻蜓點水淺嘗則止,表面看無傷大雅,但“剩宴”卻被十足的促成;為民者,堅定不移的恪守以食為天的不變準則,毫無顧慮暢享豐富的飲食文化帶來的,滿足于逐漸鼓起的錢袋子和隨之而來的幸福指數攀升。但卻完全淡忘了老祖宗留下的“節儉”作風,這種寶貴品格的遭遇冷落和束之高閣,似乎棄食已是理所當然。

來看《舌尖上的浪費》節目中播報的一組數字: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__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于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為數眾多的困難群眾。

對于此,中央高層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這位老革命家的長子,身上沿襲著簡樸的品格,散發著理性的光輝。追求勤儉,恪守節約,反對浪費的治國方略更讓國人“拍案叫絕”。

誠然,從養生學的角度來說,“魚生火,肉生痰”,增加脾胃運化負擔;中國的飲食文化著重強調了“食少而淡”,注重飲食的環境,講究飲食的心情,遵循因天時序,身心自然,達到和合的境界,才稱之為健康的飲食規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市| 汉阴县| 成安县| 洪雅县| 朝阳区| 平潭县| 如皋市| 通城县| 右玉县| 太仆寺旗| 新乡市| 盐亭县| 绥化市| 来凤县| 罗山县| 招远市| 宜君县| 革吉县| 迁西县| 读书| 德惠市| 秦皇岛市| 麦盖提县| 永昌县| 清水县| 通江县| 禄丰县| 筠连县| 习水县| 咸宁市| 徐州市| 永济市| 青铜峡市| 商洛市| 博兴县| 嘉善县| 武乡县| 铜梁县| 南康市| 尚义县|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