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內向幼兒的心理輔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以“心”審視小學美術教育
美術作為美育的主要途徑,對培養學生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增進心理健康、完善個性品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通過繪畫走近孩子的內心世界
繪畫作為兒童最普遍、最喜愛的活動,他們從中會不自覺地流露潛意識的情感。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分析他們的作品,教師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圖1名為《全家福》,畫面中媽媽的形象高大,寶寶就像是媽媽的小型翻版,而爸爸個頭很小,位于寶寶和媽媽中間。從作品中不難看出媽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在家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頭戴藍色王冠的爸爸位于母子倆中間,顯示出他是家庭必不可少的成員,爸爸頭頂上的小傘,更是把潛藏在孩子心中的愛表現了出來。正如孩子說的那樣:“我喜歡和爸爸玩,我和爸爸都聽媽媽的話。”
小學階段,孩子很容易受自身發展與周圍環境的影響,出現心理與行為的偏差。當家庭生活中缺乏愉悅和諧的體驗時,孩子情感會日漸漠然。美術作為一種途徑,為我們搭建了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平臺。
2.讓藝術創作塑造美好的心靈
當兒童自由自在地作畫時,一般并不是復制身邊的事物。他們感興趣的是通過這種繪畫想象,滿足在實際中的某種愿望。在繪畫活動中,兒童一旦掌握了一套描畫某一種事物的能力時,一種更有趣的現象便出現了,他們會興高采烈地到處涂畫,并湊到他們喜愛的大人面前,不厭其煩地重復顯示這種能力。正是這樣,使兒童突然具備了某種新的力量――自信、自尊和從事有目的的活動的愿望。
■ 探索心理輔導融入美術教育的途徑
1.用畫筆解放心靈的束縛
普通的美術課堂以繪畫知識和技法作為學生創作的支柱,時刻滲透強化,這會讓學生很難體驗到創作的自由,心靈上受到束縛,失去創作興趣,最后往往連幼兒時期涂鴉的勇氣都丟失了,聲稱自己沒有藝術細胞,再也不肯作畫了。
隨著社會的進步,成人世界的一些壓力已經對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兒童心理問題包括焦慮、自責和恐懼等傾向。在美術教學上,筆者會聯系課堂內容設計一些繪畫游戲,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表達和宣泄自己的感情。這種宣泄方法對于那些性格孤僻和內向的學生尤為重要。
《照鏡子》是一個繪畫游戲,圖2-圖4系列作品記錄了一個二年級女生的心情變化,她利用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從畫面內容上,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孩子無論是悲傷還是高興,都與考核評價密切相關,各種評價對她的情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側面反映出了學業帶給學生的壓力。
2.在畫中讀懂生命的美麗
在《民間玩具》一課上,出現了一幅作品《生病的老虎》。課上,坐在后排的學生嘴巴咧得大大地沖老師喊道:“老師,你快來看看張xx的畫,咦!太惡心了……”安靜的教室頓時炸開了鍋,看到孩子捂在手底的畫,筆者驚呆了,剛才還好好的布老虎,現在身上已布滿了紫色黑色的麻點,小家伙搖晃著腦袋說:“這只老虎有艾滋病,它全身上下都是病……”、“它就快死了!”孩子對死亡話題的執著引起了筆者的注意。課下筆者從多方途徑了解,孩子家中并沒有病人,只是由于家長總是認為孩子腦子慢,容易受欺負,所以,總是會流露出失望的情緒。
課下,筆者將孩子的畫還原成鉛筆稿,仔細觀察,畫面構圖與筆者的示范截然不同,兩只老虎緊緊地靠在一起,首尾相依,老虎互相抓著對方的尾巴,兩只老虎盤踞在一個狹小的圓形中,四周一片空白。從構圖上不難感受到被孤立的氣氛,孩子前期對畫面色彩的處理較理性,棕色和黃色的使用使人感到安全而親切,而后期畫面上跳躍的黑與紫的斑點則更多是對內心的宣泄,映射出放棄和失望的情緒。
筆者把孩子的畫用故事的形式演繹出來:一只小老虎太調皮了,伙伴們都害怕它,就在它又生氣又孤單地在原地打轉時,它發現了另一只小老虎,于是它追呀趕呀,拉住對方的尾巴想讓伙伴停下來,可是對方就是不理它,小老虎又失望又著急,身上被自己抓出一道道傷痕,這回真的病倒了。
“如果你和小老虎住在一個森林里,你會因為它生病,討厭它嗎?”“如果小老虎還淘氣,你會丟下它,不理它嗎?”教室里鴉雀無聲,孩子們都猜到了作品的主人是誰,通過對畫的解讀,喚起了孩子們深埋在心底的美好情感。
3.用內容和構圖講述自己的故事
孩子內心世界的各種情感均來自與他們息息相關的生活環境,因此美術課程應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從他們的生活中提取教學的素材,這樣更有利于喚醒他們潛藏的智慧,使表達變得生動有力、無限愉悅。
《你就不能小心點》是筆者設計的一個繪畫命題,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需要。一個學生畫了一幅《喝了刷牙水》,他在畫面下方寫道:“媽媽,你能不說我笨嗎?”
在沒有信心的孩子身上,永遠沒有小事。一件不好的小事可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極大的障礙;而一件好的小事可能會幫助孩子健康地面對世界。筆者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把各種各樣的情感,借助美術的形式宣泄出來,彼此走進對方的內心,一起分擔,一起成長。
除內容外,繪畫作品中的構圖也具有情感意義,特別是畫面中事物的大小、位置,如果孩子作畫的畫面比例小而且有偏下方的傾向,則很可能表示這個孩子缺乏安全感,同時也帶點憂郁的個性,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
4.讓表述與交流成為連接心與心的橋梁
怎樣讓美術成為連接心與心的橋梁?
“我想說”是一個生生、師生、親子之間的交流活動,交流的語言就是美術作品,作品有的來自課堂,也有即興的涂鴉之作,如前面提到的《你就不能小心點》等。學生將作品送給想送的人看,利用繪畫這一特殊的語言,滋養我們相互間的情感,樹立自信,消除隔閡。
鵬在班中是一個很特殊的男孩子,他總是用語言攻擊坐在他四周的同學。我不斷鼓勵他參與到美術創作中來,但他始終不理不睬,在我的印象中他似乎沒畫過任何畫,而且情況越來越糟糕。但奇跡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發生了:在我講廚房一角時,他居然有一瞬間抬起頭來關注我,一只蜘蛛躍然出現在我掛的彩圖上。“廚房有只大蜘蛛!”“老師送你張紙,把你心中的廚房畫出來好嗎?”沉默,“廚房里其他人都在干什么?”“沒人,我把門鎖上,他們都進不來!”在孩子的創作中,蜘蛛掛在廚房的右上角,造型精巧細致,通體用鉛筆涂成黑色,沒有絲網,空曠和孤寂充斥在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