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

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

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范文第1篇

一、環境質量常規監測

1市區環境空氣質量

1.1監測項目

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酸鹽化速率、降塵、CO、O3、TVOC監測。

降水監測項目包括:降雨(雪)量、pH值、電導率、SO42-、NO3-、F-、Cl-、NH4+、Ca2+、Mg2+、Na+、K+。

1.2監測方式

PM10、NO2、SO2、CO、O3、TVOC采用自動監測。

硫酸鹽化速率、降塵、降水按《酸沉降監測技術規范》(HJ/T165-)。

1.3監測點位

各項目監測點位見附表1

1.4監測頻次

PM10、NO2、SO2、CO、O3、TVOC每日24小時監測。

硫酸鹽化速率、降塵每月30±2天監測。

降水逢雨(雪)必測,每天上午9﹕00到次日上午9﹕00為一個采樣監測周期。

1.5質量保證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HJ/T194-)和《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HJ/T193-)有關要求執行。

1.6數據上報

1.6.1通過VPN上報各類數據,數據上報格式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文件要求填報。

1.6.2上報時間

空氣質量日報(PM10、NO2、SO2、CO、03、TVOC):每日13﹕30—15﹕00前報送日報監測數據;

空氣質量每月監測數據:每月5日前(含5日,逢周末順延),報送上月空氣質量監測數據。

降水監測數據:每月3日前(含3日,逢周末順延),報送上月監測數據。

2轄區水環境質量監測

2.1地表水環境質量常規監測

2.1.1監測項目

河流必測項目:流量、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磷、總氮、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電導率共26項;湖庫必測項目:水溫、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銅、鋅、氟化物、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揮發酚、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糞大腸菌群、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透明度、葉綠素a、水位共32項。

2.1.2監測點位:共30個,其中國控點位15個,詳見附表2。

2.1.3監測頻次

國控、跨省界17個斷面每月監測一次,其他斷面于1、3、5、7、9、11月每月監測一次。

如遇異常情況,必須加密采樣一次。

2.1.4監測時間

每月上旬監測,逢法定長假日(春節、十一)監測時間可以延后,最晚不超過每月15日;沒有監測數據的,應有相應的文字說明。

2.2飲用水源地監測

包括地表水飲用水源地及地下水飲用水源地。

2.2.1監測項目

地表水水源水:月取水量、《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表1的基本項目(23項,COD除外)、表2的補充項目(5項)和表3的部分特定項目(前35項),共63項,即: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氟化物、揮發酚、石油類、糞大腸菌群、生化需氧量、總氮、銅、鋅、硒、砷、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硫化物、硫酸鹽、氯化物、硝酸鹽、鐵、錳、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溴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環氧氯丙烷、氯乙烯、1,1-二氯乙烯、1,2-二氯乙烯、三氯乙烯、四氯乙烯、氯丁二烯、六氯丁二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三氯乙醛、苯、甲苯、乙苯、二甲苯、異丙苯、氯苯、1,2-二氯苯、1,4-二氯苯、三氯苯、四氯苯、六氯苯、硝基苯、二硝基苯、2,4-二硝基苯、2,4,6-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2、4-二硝基氯苯。

地下水水源水:月取水量及《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中23項,即pH值、總硬度、硫酸鹽、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氟化物、總大腸菌群、鐵、錳、銅、鋅、揮發酚、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硝酸鹽、亞硝酸鹽、氰化物、砷、汞、硒、鎘、六價鉻、鉛。

2.2.2監測點位

地表水水源地為西大洋水庫中心和西大洋水庫出口2個,地下水水源地為一畝泉。

2.2.3監測頻次:每月監測一次。每年6~7月份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和《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分別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飲用水源地進行一次109項和39項水質全分析。

2.3“雙三十”重點縣(市、區)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

2.3.1監測項目

必測項目:pH值、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化學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類、揮發酚、砷、硫化物共10項。

選測項目:總氮、總磷、銅、鋅、氟化物、硒、汞、鎘、六價鉻、鉛、氰化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共12項。

2.3.2監測點位

縣孝義河的萬安橋、郝關村東。

縣大王排渠的大王排渠北六。

縣孝義河的兌坎莊橋。

縣漕河的縣北獨樂大橋、東莊店。

2.3.3監測頻次

必測項目每月監測一次,選測項目每季度最后一個月監測一次。

2.4生態補償水質監測

按照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全省七大水系主要河流跨界斷面年水質考核目標的通知》(冀環[]1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行跨界斷面水質目標責任考核的通知》([]保市府辦180號)中的有關規定,繼續對我市轄區內主要河流跨縣(市、區)、開發區斷面開展生態補償水質監測工作。

2.4.1監測項目

省級斷面監測化學需氧量、氨氮;市級斷面監測化學需氧量。

2.4.2監測點位見附表3。

2.4.3監測時間及頻次

每月監測一次,特殊時期根據環境管理需要臨時增加監測頻次。

2.5地下水環境質量監測

2.5.1監測項目

pH值、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氨氮、高錳酸鹽指數、揮發酚、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氯化物、硫酸鹽、氟化物、氰化物、六價鉻、總大腸菌群、濁度、石油類、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鐵、錳、砷、汞、鎘、鎂、鉛共24項。

2.5.2監測點位

省環保廳認證的點位有一畝泉、電化廠、南奇水文站和尚莊4個。

市環保局認定的點位有市糧食局儲備庫、寶凱電器有限公司電鍍分公司、東明樹脂化工有限公司、裕北物業管理公司磚廠、市交警支隊車管所5個。

2.5.3監測頻次

省認證點位每年1、3、5、7、9、11月各監測一次。市認證點位每半年監測一次。

2.6質量保證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164-)及《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第二版)中有關要求執行。

2.7數據上報

2.7.1通過VPN上報各類數據,數據上報格式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文件要求填報。

2.7.2上報時間

地表水環境監測:每月22日前報送當月監測數據。

飲用水源地監測:每月18日前,報送當月監測數據;9月15日前上報地表水109項和地下水39項全分析數據和水質全分析監測報告。

地下水環境監測:監測月22日前報送當月監測數據。

“雙三十”重點縣(市、區)地表水監測:每月22日前報送當月監測數據和分析報告。

生態補償監測:每月25日前報送當月監測數據。

2.8水質自動站監測

2.8.1水質自動站監測點位6個:磁河的七級橋、西大洋水庫出口、府河的望亭、拒馬河的碼頭、潴瀧河的砂窩、白洋淀的采蒲臺。

2.8.2監測項目、數據上報時間和上報方式按省環境保護廳和市政府要求執行。

2.8.3質量保證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站運行管理辦法》(總站水字〔〕182號)及《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第二版)》有關要求執行。每天查看自動監測實時系統中的數據,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3聲環境質量監測

3.1功能區噪聲

3.1.1監測點位:

1類區東風東路224號宿舍區(原衛生路3號),2類區韓村南路樓群,3類區棉紡廠廠區西南側,4類區東風路環保局和聯盟路第二機床廠5個。

3.1.2監測頻次:每季度監測一次,于每季度的第二個月(2、5、8、11月)1-20日進行一次24小時監測。

3.2道路交通噪聲

監測點位159個,每個測點監測20分鐘的等效聲級(dB(A)),L10、L50、L90、車流量及相關指標,每年于春季或秋季監測1—2次。

3.3城市區域環境噪聲

監測網格209個,每個網格監測10分鐘的等效聲級(dB(A)),L10、L50、L90及相關指標,每年于春季或秋季監測1—2次。

3.4質量保證

按照《噪聲監測技術規范》有關要求執行。

3.5數據上報

功能區噪聲:監測月25日前上報本季度監測數據。

道路交通噪聲和區域環境噪聲:11月5日前報送當年監測數據。

4輻射環境國控點監測

4.1監測點位

市軍校廣場。

4.2監測內容

瞬時γ劑量率、累積劑量。

4.3監測頻次

每年2次。上半年:5月31日。下半年11月30日。

二、重點污染源監督監測

1國控和省控重點污染源

1.1監測范圍

國控、省控重點工業廢氣污染源監測:

國控企業按年名單,省控暫按年名單執行。

國控、省控重點工業廢水污染源監測:

國控企業按年名單,省控暫按年名單執行。

1.2監測內容及項目

1.3監測時間和頻次

廢水和廢氣均為每季度至少監測一次,若季度內遇到停產情況,則企業開工后增加監測頻次,保證全年至少監測4次。自動監測設備的比對監測每季度一次。季節性生產企業生產期間至少每月監測1次,總監測次數不少于4次。

2“雙三十”重點企業

我市“雙三十”重點企業天鵝股份有限公司為國控重點源,按國控重點源監督監測要求進行監測。

3城鎮污水處理

3.1國控城鎮污水處理廠

監測內容及項目按年名單(附表6)執行。于1、3、5、7、9、11月各監測一次。在線監測設備的比對監測每季度一次。

3.2省城鎮污水處理廠設施運行環境監督監測

根據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印發〈省城鎮污水處理廠設施運行環境監督管理實施意見〉的通知》(冀環[]4號)要求,每月對市區內污水處理廠進、出口水質進行一次監督性監測,監測項目為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并隨機監測縣域內30%污水處理廠。同時對安裝的在線監測設備進行比對監測。

4質量保證

4.1嚴格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監測技術規范》(HJ/T92-)、《固定源廢氣監測技術規范》(HJ/T397-)、《固定污染源監測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技術規范》(HJ/T373-)的要求,對污染源監測的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按照《固定污染源煙氣排放連續監測技術規范(試行)》(HJ/T75-)等污染源自動監測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自動監測設備比對監測。

4.2監測工作應該在穩定的生產狀況下進行,監測期間應有專人負責監督工況,并記錄監測期間的生產時間和工況負荷等參數。每季度結束后,調查所監測企業的季度生產情況和平均工況,季度生產情況和平均工況的調查區間可視情況調整為上個季度第三個月11日起至本季度第三個月10日止。

4.3每次監測時,監督性監測每個測點監測一天(連續生產企業)或一個生產周期(間歇性生產企業),廢水監測4到6次,在一天或一個生產周期內等時間間隔采樣,獲得各監測項目的日均濃度和日累計廢水排放量;廢氣監測3次,獲得各監測項目的小時平均濃度和小時廢氣排放量。結合工況負荷、生產時間等以及季度和年度的平均工況負荷計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減排工程設施對主要污染物的去除率等。比對監測時,對每個廢水自動監測設備手工和自動至少同步采樣監測三次,可安排和監督性監測同步進行;對于CEMS,氣態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氧量至少獲取6對數據(可選取同時間段手工和自動5分鐘平均值為1個數據對),顆粒物、煙氣流速、煙溫至少獲取3對測試斷面平均值數據。

4.4應嚴格按照國家環境保護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執行。

5數據報送

5.1報送內容

污染源監測數據包括污染源基礎屬性數據、污染源手工監測數據和自動監測設備比對監測數據。

5.1.1污染源基礎屬性數據包括污染源的基礎屬性、廢水排放口(監測點)基礎屬性、廢氣排污設備基礎屬性、廢氣排氣筒基礎屬性、廢氣監測點位基礎屬性、廢水排放口和廢氣排污設備執行標準、自動監測設備的基礎屬性等。

5.1.2污染源手工監測數據包括廢水手工監測數據、廢氣手工監測數據、監測期間生產情況和季度生產情況等。

5.1.3自動監測設備比對監測數據指對自動監測設備開展比對試驗期間的自動監測數據及同步手工監測數據。

5.2數據上報

采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開發的污染源監測數據管理軟件,每季度第三個月的20日前報送當季數據至省站。

三、其它監測

1“城市綜合整治定量化考核”相關監測

1.1“城考”城市水環境功能區監測

城市水功能區監測點位2個:大車村、望亭。

監測項目:pH、溶解氧、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和氨氮。

監測頻次:1、3、5、7、9、11月各監測一次。若監測月內遇到斷流或結冰等情況未能監測,則具備監測條件后增加監測頻次,保證全年至少監測6次。

1.2“城考”機動車環期檢測

機動車(含汽車和摩托車)環保檢測的車輛數占機動車注冊登記車輛總數的80%以上。對于機動車一年中進行一次以上環保檢測的情況,按照一次檢測計算;按規定免檢的機動車數量可計入環保檢測車輛數。

1.3“城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監測

對市排水總公司銀定莊污水處理廠、魯崗污水處理廠、市溪源污水處理廠3個城市集中污水處理廠進、出口水質進行監測,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1.4“城考”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監測

1.4.1市無害化處理場垃圾滲濾液

監測項目:色度、化學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懸浮物、總氮、氨氮、總磷、糞大腸菌群、總汞、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

監測頻次: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1.4.2垃圾填埋場地下水水質監測

監測點位:市無害化處理場3眼觀察井。

監測項目:pH值、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硝酸鹽、亞硝酸鹽、硫酸鹽、氯化物、揮發酚、氰化物、砷、汞、六價鉻、鉛、氟化物、鎘、鐵、錳、銅、鋅、糞大腸菌群

監測頻次:每季一次,一年四次。

2排污許可證監測、驗收監測、監測、仲栽監測、環評現狀監測、其它委托監測

監測站辦公室接到委托后及時給各監測室下達監測任務單,各監測室按要求完成。

3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監測

年3月底前完成我市土壤調查報告初稿,5月底前完成原始記錄歸檔,6月底前配合省廳完成各類報告的編制和圖集的繪制以及報告的會審。

4生態監測

于年8月底前向省局提供年度全市(含各縣)、及所轄各縣的“水資源總量”、“地表水資源量”、“降水量”數據。

5“以獎促治”村莊專項監測

根據年省環境監測工作計劃要求,繼續對縣大冊營鎮大冊村開展監測。

5.1環境空氣質量監測

5.1.1監測點位

按年設置點位進行監測。

5.1.2監測項目

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5.1.3監測方法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HJ/T194-)的要求,采用手工監測的方法。

5.1.4監測頻次

在5月和10月各選連續的5天,每天于10﹕00和16﹕00進行小時監測。

5.1.5質量保證

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HJ/T194-)的有關要求執行。

5.2水環境監測

5.2.1監測點位

飲用水源地監測點位為大冊村公用井北井;村莊河流監測點位為漕河出入境斷面。

5.2.2監測項目

飲用水源地監測項目:pH、總硬度、硫酸鹽、氯化物、高錳酸鹽指數、氨氮、氟化物、總大腸菌群、鐵、錳、銅、鋅、揮發酚、陰離子合成洗滌劑、硝酸鹽、亞硝酸鹽、氰化物、砷、汞、硒、鎘、六價鉻、鉛,共23項。

村莊河流監測項目為《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表1、表2的基本項目29項。

5.2.3監測頻次

9月或10月份開展水質監測。

5.2.4質量保證

按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91-)、《地下水監測技術規范》(HJ/T164-)以及《環境水質監測質量保證手冊(第二版)》的有關要求執行。

5.3土壤監測

5.3.1背景調查

社會和自然概況:重點了解當地經濟發展狀況,自然地形地貌特征、地質條件、土壤類型、轄區面積、農業用水資源概況、土壤環境背景值等內容。

農作物種植和生產管理現狀:主要包括耕地總面積、作物品種、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使用化肥及化學品種類和用量,有機肥施用情況等。

5.3.2布點與采樣

與年相同。共設12個監測點位,分別為大冊村北500米基本農田3個,大冊村北700米處養雞場周邊3個,于大冊村南60米菜地處3個,大冊村南200米新宇造紙廠(分廠)北部農田3個。

采集0~20cm表層土壤。在1m2內5點取樣,等量均勻(四分法)混合后為一個樣品,采樣量為1kg。

5.3.3監測指標

土壤理化指標:土壤pH值、陽離子交換量;

無機污染物:砷、鎘、鈷、鉻、銅、汞、鎳、鉛、硒、鋅等元素的全量;

有機氯農藥:根據當地施用農藥種類,監測3~5種主要有機氯農藥。

5.3.4監測時間

全年開展一次監測。

5.3.5分析方法和評價標準

分析方法參見《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樣品分析測試技術規定》(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文件匯編三)。

以《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為評價依據;在《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以外的污染物,參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評價技術規定》(環發[]39號)評價。

5.3.6結果分析

根據調查監測結果,依照評價標準,采用達標評價和污染指數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土壤環境質量和特征分析。通過土壤環境現狀調查監測,提出有針對性的土壤環境污染防治對策和建議。

5.3.7質量保證

按照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中規定的質量保證措施執行。

5.4報送方式和時間

5.4.1環境質量報告為Word文件,監測數據和評價結果表格式為EXCEL文件,應經過審核,注明擬稿人、審核人和簽發人。通過FTP將各類數據上報到省站“常規與旬報”文件夾中,數據名稱見下。

環境質量報告文件名為:省××市z

空氣質量數據文件名為:省××市a

飲用水源地數據文件名為:省××市y

村鎮河流(水庫)數據文件名為:省××市w

土壤數據文件名為:省××市s

5.4.2監測數據上報時間

空氣質量數據:次月10日前報送上月數據

飲用水源地水質、村鎮河流水質、土壤監測數據:10月30日前報送相關數據。

6應急監測

按應急預案執行。

四、編寫質量報告

每季第一個月的20日前編寫上季度的市環境質量季報,上報市環保局及省環保廳。

3月20日前編寫上年度市環境質量報告書簡本,上報省環保廳、市政府及市環保局。

6月20日前編寫上年度市環境質量報告書詳本,上報省環保廳、市政府及市環保局。

五、數據報送

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范文第2篇

[關鍵詞]含氟廢水中和化學混凝過濾

中圖分類號:TK16 文獻標識碼:A

1.前言

本套含氟污水處理裝置設計處理能力為40m3/h,進水水質F-濃度為500~600mg/L,pH值在4~6呈弱酸性;采用三級中和、斜管沉淀、機械澄清、活性碳過濾、離子交換軟化的工藝,通過加入氫氧化鈣、絮凝劑及助凝劑形成CaF2沉淀,再經過固液分離后進入活性炭過濾器進行吸附,終達出水水質最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收集到的事故水F-濃度最高曾達到1989mg/L,pH值達到1.3,大大超出了設計處理能力。針對事故狀態下的含氟污水處理問題,我們通過反復摸索,調整處理過程中各種藥劑的投加量和控制PH值,有效的降解了高含氟廢水中的F-,實現了出水F-濃度≤10mg/L的國家排放標準。

2.工藝流程

2.1 工藝流程簡圖

2.2反應機理

廢水中的F-主要來自前工序生產、沖洗地面或事故狀態時排出的氫氟酸和其它無機氟化物(如AlF3 等)。在一級中和反應池中加入濃度為2.5%的石灰乳液(乳液的PH值控制在1213),使廢水中的F-與Ca2+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CaF2 ,在絮凝劑的作用下使CaF2形成較大的顆粒而得以沉淀。

反應方程式:2F- + Ca2+CaF2

3.中和反應過程中藥劑的調整

正常情況下,中和反應過程中必須有足夠濃度的Ca2+。廢水的PH值越小,石灰乳的投加量應相應增加。按設計能力,當進水F-濃度在300~500mg/L,處理量為40~45m3/h時,投加2.5%的石灰乳液中和反應30min,PH值控制在7.5-8.0,經過絮凝沉淀和過濾后,出水水質中F-濃度可穩定在8.3~10.0mg/L以內。同時無需調節出水PH值,便可滿足國家排放標準。當進水水質波動大時(F-濃度>1000mg/L),經過一次中和反應處理過程,出水中F-濃度很難一次降解合格,約在12.6~14.3mg/L甚至更高,需要循環再處理。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在第一中和反應池適當增大了石灰投加量,同時投加5%濃度的鹽酸,把pH控制在8.5~9.0,進行了反復的調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因投加了一定量的鹽酸,在中和反應過程中,同時伴隨著Cl-與Ca2+反應生成CaCl2的過程。生成的CaCl2極易溶于水,而CaF2 則難溶于水(CaF2 的溶度積常數Ksp=2.7×10-11)。所以反應過程會同時發生同離子效應,利于CaF2的生成。調試過程按進水中F-濃度1200mg/L,pH值2~4,處理量為50m3/h計,石灰、鹽酸投加量對F-降解的影響如下表:

石灰、鹽酸投加量對F-降解調試統計數據

項 目 加藥量1 加藥量2 加藥量3 加藥量4 加藥量5

石灰投加量(kg/min) 0.2 0.3 0.4 0.5 0.5

鹽酸投加量(kg/min) 0 0 0 0 0

出水中F-濃度(mg/L) 18.8 12.3 10.7 9.4 8.9

石灰、鹽酸投加量對F-降解調試統計數據

項 目 加藥量1 加藥量2 加藥量3 加藥量4 加藥量5

石灰投加量(kg/min) 0.2 0.3 0.4 0.5 0.5

鹽酸投加量(kg/min) 0.1 0.15 0.2 0.2 0.2

出水中F-濃度(mg/L) 16.9 15.3 10.2 9.4 7.8

按進水中F-濃度1200mg/L、pH值在24,處理量為50m3/h計。在向中和反應池增加石灰投加量的同時,加入100g/min的鹽酸,PH值控制在8.5~9.0之間。在同離子效應的作用下經過30min的中和反應,出水中的F-濃度能有效地得到降解;經計算,Ca(OH)2投加量與HF量比為1.8:1。鹽酸與石灰投加量比為0.4:1。進水中F-濃度越高,則石灰和鹽酸的投加量需相應增加。經過調整,出水中F-濃度可以穩定在10mg/L以下,取得了明顯效果。

4.絮凝及沉淀時間對出水中F-濃度的影響

中和反應后的污水依次溢流至二級、三級反應池、斜管沉淀池、機械澄清池,完成整個沉淀過程。因反應生成的CaF2 顆粒粒徑80%在2μm以下難以沉降,因此在二級中和池投加濃度為2%的絮凝劑PAC,投加量控制在0.30.4m3/h;三級中和池投加濃度為0.1%的助凝劑PAM,投加量控制在0.20.3m3/h;在機械攪拌狀態下分別停留反應40分鐘。PAC有較強的架橋吸附性能,在水解過程中伴隨發生凝聚;PAM分子中含有大量的負電基,它們互相排斥而使大分子呈伸展狀態,充分露出活性基團,善于起架橋聯結,絮凝性能較好。同時PAM會降低懸浮雜質的粘度,會使反應生成的CaF2微粒快速形成大的礬花而易于沉淀。根據淺池理論原理,在斜管沉淀池經過2小時的逆流分離,隨著水流使85%以上的固體懸浮物得以有效沉降。絮凝沉降時間對出水中F-濃度的影響如下表:

沉降時間對出水中F-濃度對照

試驗次數

項目 1 2 3 4 5 6 7 8

沉降時間(min)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出水中F-濃度(mg/L) 15.35 12.87 10.19 9.51 8. 86 8.61 8.57 8.52

經過試驗得知,隨著沉降時間的加長,出水中的氟化鈣顆粒得到了有效地沉降。但當沉降到一定時間時,F-濃度逐漸趨于穩定。

5.活性碳過濾

經過絮凝沉淀后的污水,已經除去85%以上的懸浮CaF2顆粒;再經過活性碳過濾,進一步除去剩余5%~10%的懸浮CaF2顆粒,同時改善了污水的色度。

6.結束語

含氟污水處理加藥調整是整個處理過程的關鍵,實際生產中,隨著進水水質的變化,通過按1.8:1的比例調整石灰投加量,使F-的去除效果得到明顯改善;雖然略增加了鹽酸消耗量,但出水水質穩定在10 mg/L以下、達到了國家標準GB 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一級排放標準要求。

參考文獻:

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范文第3篇

【關鍵詞】農村水污染特征防治對策

中圖分類號:G81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農村問題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政府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民問題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而農村水環境問題則是與農村的經濟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特別是在當今農村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村水環境污染的問題更不能被忽視,我們應該吸取以往城市發展中水污染對人們的經濟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的深刻教訓,應該充分重視農村等欠發達地區的水環境問題,努力實現農村地區的經濟和水環境保護的持續、健康、和諧的發展!

一、農村的水污染特征

1、農村水污染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日益追求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所以在大中城市紛紛創建“ 環保城市”,“衛生城市”但同時忽視了廣大農村地區, 農村環境問題日益惡化, 水污染問題尤其嚴重。新農村建設不能只重視生產發展, 忽視環境保護, 否則新農村建設這項系統工程是不能健康發展的。

農村農業污染又被稱為面源污染, 面源污染包括含化肥、農藥的農田徑流, 未經處理隨雨水進入河流的村鎮生活垃圾, 固體廢物等。除工業污水和城市污水外, 面源污染是造成江河湖泊水質不斷惡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根據國家環保局的統計, 我國主要河流有機污染普遍, 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由于大量生產和生活廢棄物未經處理排入各類水體,加之公共衛生設施跟不上發展的需要, 農村大量人口飲用不安全水。農村飲用水源大多受到污染, 1983~1985 年調查表明大腸菌群超標率達86 %, 全國約有7 億人飲用這種超標水; 有1.6 億人飲用受有機污染物污染的水; 飲用含氟化物和含鹽量超標的人數也較高, 分別為7700 萬人和1.2 億人; 有5000 萬人口飲用氯化物超標的水, 飲用硝態氮和硫酸鹽超標的人口也有3400~3500 萬。1993 年調查表明, 飲用大腸菌群超標水的人口比例有所下降, 但飲用有機污染物超標水的人口比例有所增加, 達21.5%。我國人群患病的88%、死亡的33%與生活用水不潔直接相關。

2、水污染特征分析

農村水污染治理與城市相比, 無論在技術上還是經濟上都有較大困難, 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a.污染物控制、收集困難。農村面源污染如N, P 污染、農藥的污染、 農業水產養殖污染、地表徑流污染等受到的影響因素眾多, 難以控制。農村點源污染首先表現在鄉鎮企業環保意識差, 技術落后, 污染源分散, 涉及面廣, 污染物質濃度高, 難以治理, 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不準建的排污量大的工廠, 在農村有廣泛市場, 如小造紙、小制革等企業。農村生活污染源分散, 難以集中處理。

b.先進的治污技術難以應用。現行的污水處理技術雖然可能降解任何污廢水, 但投資高, 運行費用大, 管理技術要求高, 因而在農村難以推廣使用。因此, 尋找適合于農村水污染治理的方法, 對農村水環境保護及污染防治尤為重要。

二、治理農村水污染的有效對策

1、對污染源實施源頭控制

目前農村環境整體水平低,主要體現在污水直接排放,垃圾、畜禽糞便隨意堆放等方面,因此當務之急應對污染源實施源頭控制。一是建設污水收集溝渠和管道,使污水可以匯集入污水處理設施;二是建立垃圾收集體系,避免垃圾亂堆亂放現象;三是規范畜禽養殖,設立畜禽糞便堆放及處理場所,防止高濃度畜禽污水進入水體。

2、適用于農村的治理技術與模式

農村地區受居住分散、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經濟發展水平有限等條件的約束,需要開發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處理技術,推行集中式與分散式處理相結合的處理模式。在居住相對集中、污水濃度較低的平房地區,以處理成本較低的厭氧處理和生態處理為主,采用多級厭氧、人工濕地、氧化塘及土地滲透等處理技術。在污水發生量較大,污水濃度較高的樓房區,可采用有動力集中式污水處理,保證出水效果。在污水收集困難地區,可采用小型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庭院式自然處理等技術。

3、發展生態農業

農業生產應減少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 提高農藥和化肥的利用率, 鼓勵施用天然肥料和實施秸稈還田技術, 努力控制農業非點源污染。要求政府將投資重點放在生態工程的研究和利用上, 從根源上制止農業污染,使農業生產體現出經濟和環境雙重效益, 并達到整體效益的最大化。將以往的粗放型的農業生產方式改為依靠科技提高農業生產率的精密型生態農業生產。強化對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的綜合治理, 推廣畜禽養殖業糞便綜合處理, 建設養殖業和種植業緊密結合的生態工程。生態工程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工程、營養元素植物帶控制生態工程、農田徑流污染控制生態工程等。

4、合理規劃企業布局

對于蓬勃發展起來的鄉鎮企業,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綜合治理, 并將這些措施與鄉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區域布局結合起來。對鄉鎮企業帶來的污染物進行集中處理, 也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處理廠。在這些活動中, 政府的引導和督促將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因為企業不會主動投入太多的環保資金, 這就要求政府加大對環保的投入。發達國家的環境保護經驗表明, 要控制水環境惡化的趨勢, 環保投入要達到GDP 的1.5%, 環境改善將達到GDP的2.5%。而我國目前鄉鎮企業的環保投入僅達到GDP 的0.1%, 與水環境保持與改善的投入標準差距太大。

在合理規劃鄉鎮企業的同時, 政府還要注重小城鎮建設規劃, 應制定有利于水環境污染防治的經濟技術政策及能源政策, 鼓勵發展對水環境無污染、少污染的行業和產品, 提倡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推動工業清潔生產和生態農業的進程,把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

5、建設水污染處理設施及資源化生態系統工程

加快廢水排放和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 以政府投資為主, 籌集民間資金為輔, 加快廢水處理設施的上馬和廢水處理廠的建設, 盡量做到水的循環利用, 提倡節約、高效用水。按“污者付費原則”, 通過合理的價格體系, 征收生活污水處理費, 多渠道加大環保投入。我國目前對農村用水實行無償使用原則, 不像城市居民那樣征收水費, 這無形中鼓勵了浪費用水, 所以, 應當在自來水較發達的鄉鎮, 試點實施征收水費, 在經濟上激勵節約用水, 減輕用水壓力和水環境污染狀況。另外, 應學習發達國家建設“污水凈化與資源化生態工程系統”, 它是人類應用現代生態學、環境科學、系統工程和高效生態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設計建構的具有使污水凈化和資源化的人工生態系統。農村社區污水多為生活污水, 加以利用和資源化程度高, 可以將污水處理生態工程與農業生產相結合, 既可降低污水處理費用, 又可增強土壤肥力。由此可見, 基于生態工程所獨有的特點及我國農村現有的條件, 生態工程將是一種非常適合農村社區污水處理的技術。

總之,農村水污染防治工作是關系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問題。人們應該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 決不能走“ 先污染, 后治理”的道路。人們應該充分重視農村的水污染防治問題, 結合生態農業建設, 實施綜合治理措施, 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并舉的方針, 努力建設成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參考文獻:

[1] 陳峰滔.試論農村水污染的治理[J]. 海峽科學. 2007(05)

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范文第4篇

關鍵詞:化工廢水;再生回用;微濾;反滲透

1引言

化工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廢水,同時企業又需要補充大量水質質量高的新鮮水,可見化工廢水的中水回用對于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區域水資源的保護均具有重要意義。一般化工廢水的中水回用多用于高爐沖渣和企業的鍋爐用水。因此,對中水的水質要求較高。預處理工藝對COD、SS等脫除效果較好,對鹽分及氯離子去除效果一般,需要進一步深度處理才能實現回用。以乙烯廢水、化肥廢水等混合化工廢水為主的某化工聯合企業日處理能力5萬t,運行穩定,處理后的排放水水質滿足《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要求,深度處理后回用水水質同時滿足中石油《煉油企業污水回用技術管理導則》中的初級再生水水質控制指標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回用水標準要求,回用水水量30000m3/d,回用至生產用水。采用微濾作為預處理工藝與反滲透工藝相耦合,能明顯降低原水中的鹽分和氯離子,實現污水的中水回用。

2化工廢水的污染現狀及特點

隨著人口與經濟的增長,世界水資源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水資源短缺已成為世人所關注的全球性問題。為了緩解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必須設法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和避免污水、廢水的排放,鼓勵采用先進生產工藝減少和避免廢水的產生,鼓勵廢水的資源化深度處理。因此,提高用水大戶及污水排放大戶的水資源利用率顯得尤為重要。廢水資源化是工業的重要節水措施之一,而化工企業就是最為典型的用水大戶及污水排放大戶。

化工廢水的水量和水質因生產工藝、產品及生產規模不同有很大的差異。化工廢水中的污染物大多具有毒性,如含重金屬(汞、鎘、鉻、鉛、砷)廢水,含有害化學品(氰、酚、氟化合物及有機氯、有機磷、蒽醌、硝基化合物等),對人體和環境危害極大。直接排放嚴重影響區域環境質量健康,同時由于化工企業生產過程中需水量大,若不能中水回用將造成水資源的巨大浪費,影響企業本身及所屬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可見,化工廢水的中水回用問題已經成為抑制企業及區域經濟發展的瓶頸。另外,由于化工企業中鍋爐補給水要求的進水水質非常高,需要穩定、高效的處理技術才能達到中水回用的要求。目前眾多深度處理技術中,膜分離技術由于具有分離精度高、占地省、自動化程度高、出水水質優良等眾多優點。近年開始在化工廢水處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顯示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化工廢水的特點:排放量大,生產中工藝用水和冷卻水用量很大,中小企業設備陳舊,清污難以分流,耗水量大,水循環利用率低。水質復雜且污染物含量高,我國生產1t合成氨流失氨氮13kg,發達國際僅為0.11 kg。廢水中污染物毒性大,化工廢水中污染物多具毒性,有重金屬、氰、酚、氟化物、有機氯、有機磷、蒽醌、萘系及硝基化合物等。

3化工廢水資源化情況分析

3.1化工廢水資源化的可行性

化工廢水中一般總氮、氨氮、石油類、總磷、游離余氯等超標,而有害物質如汞、砷、鎘等一般不超標。一般化工廢水中不會含有毒污染物。因此,只要根據需要選用適當的水處理工藝,化工廢水完全可以進行再次利用,若供給電廠使用,則需考慮使用成熟的工藝去除其中的懸浮物,就能夠滿足電廠冷卻水的水質要求,如用反滲透、電滲析、離子交換等工藝進一步處理后,化工廢水水質可滿足鍋爐補給水的水質要求。因此,化工廢水資源化在技術上是可行的。化工廢水資源化的收入為污水處理費及回用水水費,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化工廢水資源化也是可行的。

3.2微濾反滲透的應用

微濾是一種精密過濾技術,它與反滲透、超濾均是通過壓力而驅動的。所分離的組分直徑為0.03~15μm,主要除去微粒、亞微粒和細粒物質[1],達到改善和穩定水質的目的。微濾膜允許小分子和溶解性固體(無機鹽)等通過,但會截留水中存在的懸浮物、大分子有機物、膠體、細菌等物質。其分離機理是:膜表面孔徑機械篩分作用,膜孔阻滯作用和膜表面及膜孔對雜質的吸附作用。從全球尤其是發達國家看,無論是作為飲用水處理還是作為反滲透預處理,由于微濾出水水質與超濾沒有明顯區別并更穩定,運行費用更低,微濾的應用更為廣泛、膜系統的累計規模更大。反滲透技術在城市污水深度處理,一些工業廢水深度處理方面的應用受到了高度重視,包括中水回用,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的深度處理,經初級處理后的工業廢水深度處理制取優質淡水。最早應用是在脫鹽方面,通過不斷的研究開發與技術創新,使反滲透水處理成為當代先進的水處理脫鹽技術。早在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RO是最普遍的除鹽方法,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以及純水制備的最節能、最簡便的技術[2-6]。

3.3廢水資源化工藝

該化工企業污水回用工程設計規模確定為3萬m3/d。由于水中含鹽量較高,不能直接回用于循環水系統,因此需要進行深度處理以滿足回用要求。深度處理采用雙膜法即微濾+反滲透工藝(圖1)。

圖1廢水廢理工藝

二級處理后的來水用高壓泵提升進入微濾系統進行預處理,微濾產水池的水加藥后再用高壓泵提升進入反滲透系統。反滲透系統是本流程中最主要的脫鹽裝置,微濾產水經高壓泵進入反滲透膜組,在壓力作用下,大部分水分子和微量其他離子透過反滲透膜,水中的大部分鹽分和膠體、有機物等不能透過反滲透膜,殘留在少量濃水中,由濃水管排出。在反滲透裝置停運時,自動沖洗3~5min,以去除沉積在膜表面的污垢,使裝置和反滲透膜得到有效保養。微濾系統和反滲透系統產生的濃水直接排放或送高爐沖渣。

4化工廢水處理效果分析

4.1微濾反滲透對濁度的處理效果

微濾及反滲透對進水濁度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進水濃度均小于0.3NTU,微濾出水濃度小于0.1NTU,反滲透出水0~0.03NTU(圖2)。

圖2微濾反滲透對濁度的去除效果

4.2微濾反滲透對總堿度的處理效果

微濾及反滲透對進水總堿度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進水濃度165~170mg/L,微濾出水濃度為80~95mg/L,反滲透出水20~42mg/L,遠低于回用水水質指標(圖3)。

圖3微濾反滲透對總堿度的去除效果

4.3微濾反滲透對總硬度的處理效果

微濾及反滲透對總硬度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進水濃度小于400mg/L,微濾出水濃度為199~230mg/L,反滲透出水12.1~18.6mg/L(圖4)。

圖4微濾反滲透對總硬度的去除效果

4.4微濾反滲透對氯離子的處理效果

微濾及反滲透對氯離子具有較好的處理效果,對氯離子的去除效果比較明顯。進水濃度219-242mg/L,微濾出水平均濃度為0.47mg/L,反滲透出水0.04~008mg/L(圖5)。

圖5微濾反滲透對氯離子的去除效果

含氟化物污水處理方法范文第5篇

一、普查工作目標

全面掌握*區各類污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費用等情況,為產業結構調整和節能減排提供依據。建立各類重點污染源檔案和污染源信息數據庫,為污染源的科學管理奠定基礎,為環境管理能力的提高創造條件。通過普查工作的宣傳與實施,提高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二、普查時點

普查時點為*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年度。

三、普查對象與范圍

污染源普查對象為*區境內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一)工業源

工業源普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第二產業中除建筑業外39個行業中的所有產業活動單位。

(二)農業源

農業源普查第一產業中的農業、畜牧業和漁業,對象為分散農戶、專業戶、養殖場。

(三)生活源

生活源普查第三產業中有污染物排放的單位、城鎮居民生活污染和機動車排氣污染。

(四)城鎮污水處理廠等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

四、普查內容

(一)工業源包括:1.企業的基本登記信息及其它相關情況;2.原輔材料消耗情況、能源結構和消耗量等;3.生產產品情況;4.產生污染的設施情況;5.各類污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綜合利用情況;6.污染物排放監測情況;7.污染物排放在線監測情況。

(二)農業源包括:1.種植業中作物主產區的肥料、農藥、農膜和秸稈等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情況;2.畜禽養殖業中規模養殖場點的糞便、污水的產生和排放情況;3.水產養殖業中規模養殖場點的餌料、魚藥、肥料等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情況。

(三)生活源包括:1.普查范圍內的第三產業單位的基本登記信息,各類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污染治理情況等;2.以城市為單位的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和以區為單位的農機排氣污染情況等;3.以建制鎮街為單位的城市生活能源結構及其消費量、污染物排放情況,生活供水量、排水量及污染物濃度等。

(四)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包括:單位基本情況,污染治理設施情況和運行狀況,污染物的處理處置量等情況,滲濾液、污泥、焚燒殘渣的產生、處置及利用情況等。

五、普查污染物種類

按照全面普查、突出重點的原則,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種類為對環境影響較大、對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義的污染物。

(一)廢水

化學需氧量、氨氮、石油類、揮發酚、汞、鎘、鉛、砷、六價鉻、氰化物;造紙及紙制品業、農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飲料制造業廢水中增加五日生化需氧量;城鎮污水處理廠增加總磷、總氮、五日生化需氧量。

(二)廢氣

煙塵、工業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水泥、陶瓷、磨砂玻璃行業廢氣中增加氟化物;機動車排氣污染普查增加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

(三)工業固體廢物

危險廢物(按照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分類調查)、冶煉廢渣、粉煤灰、爐渣、煤矸石、尾礦、放射性廢渣等類別。

(四)污染處理設施

脫硫設施產生的石膏、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和危險廢物焚燒的殘渣。

(五)核與輻射

伴生放射性礦物開發利用和民用核技術利用企業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放射源。

(六)農業源

1.種植業。地表徑流包括總磷、可溶磷、總氮、硝態氮、銨態氮以及毒性高、用量大、難降解的農藥;地下淋溶包括總氮、硝態氮、銨態氮、農藥;地膜殘留量等。

2.畜禽養殖業。污水包括化學需氧量、銨態氮、總磷、總氮、銅、鋅、pH等;固體廢物包括含水率、總磷、總氮、銅、鋅等。

3.水產養殖業。養殖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總磷、總氮、銨態氮、硝態氮、銅、鋅等。

4.農機類:農用機動車排氣污染情況

六、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

(一)普查技術路線

按照現場監測與物料衡算及排污系數計算相結合,技術手段與統計手段相結合,省、市級指導、地方調查和企業自報相結合的原則確定普查的技術路線。

1.工業源。工業源中占全省污染物排放量65%的污染源和集中污染治理設施,同時采用現場監測和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等方法,并按照規定程序核定污染源排放量。

對其他工業源,采用分類抽樣監測的方式,核對物料衡算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污染物排放量。對污染物排放量小、排放形式簡單的,也可以用排污系數法直接計算排污量。

2.農業源。采取面上調查和分類抽樣實地監測相結合的方式,結合全國農業普查結果和有關農業統計資料,測算全省農業源污染物的產生、排放情況。

3.生活源。第三產業中的調查單位采取面上對基本情況進行調查,結合分類抽樣監測與排污系數測算的方法核定污染物排放量。居民生活污染調查根據統計人口、生活用水量、能源結構和消耗量,通過排污系數測算污染物的排放量。

(二)普查步驟

1.普查準備階段(*.9-*.1)

成立機構,落實經費,開展宣傳,進行組織動員;制訂普查實施方案、質控制度;開展清查摸底和普查培訓工作。

2.全面普查階段(*.1-*.12)

(1)現場填報階段(*.1-*.4)

組織力量對排污企業和單位進行普查表的填報并完成數據錄入前的邏輯審核。

(2)審核錄入階段(*.4-*.5)

完成填報數據的復核、錄入、校驗工作,建立污染源檔案。在5月31日前將原始數據上報國家、省、市污染源普查機構。

(3)抽查補正階段(*.5-*.6)

根據上級普查機構的抽查復核結果,對第一次上報數據進行補齊修正,在6月30日前將補正后的數據再次上報。

(4)匯總階段(*.6-*.7)

區普查工作辦公室將全區污染源普查數據匯總,經區普查領導小組審查后向國家、省、市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上報。

(5)報告編制階段(*.7-*.12)

區普查工作辦公室對匯總數據進行校核、加工、分析,形成總體報告。

3.總結階段(2009.1-2009.7)

建立區級污染源數據庫,上報和普查數據,開發利用普查成果,總結驗收普查工作。

七、普查組織實施

(一)基本原則

普查按條塊結合的方式進行,即:由區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街道(鄉)分級負責,職能部門分類推進,各方共同參與。

(二)組織機構

區成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負責全區普查工作的組織與實施,領導小組下設普查辦公室,負責全區普查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與推進,普查辦人員由區政府辦、統計局、環保局、農經局、發改委、商貿局等部門抽調專人組成,辦公地點設在區政府七樓中會議室。

區污染源普查辦公室下設綜合協調、質量控制(含數據處理)和現場普查3個工作組。綜合協調組由政府辦牽頭,各成員單位的分管領導組成,負責普查日常工作的組織協調與進度督查;質量控制組由統計、環保、農經等部門的技術負責人及外聘行業專家組成,負責區、街道(鄉)普查員、指導員的業務指導,對填報數據和錄入數據進行復核和質量抽查;現場普查組由統計、環保、發改、農業、商貿及外聘技術人員組成,負責入戶調查、普查表填報等工作。

各街道(鄉)相應成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其工作人員從各街道(鄉)機關以及村委會(居委會)中抽調。各街道(鄉)普查辦專職從事污染源普查的人員不得少于3名,現場普查期間,各街道(鄉)、村(居)專職從事污染源普查的人員配置,按《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工作細則》中的相關規定執行。

(三)部門職能

普查工作在區普查領導小組統一領導下,實行街道(鄉)分級負責,部門分類推進。

領導小組負責編制污染源普查實施方案、質控措施及各階段工作方案,按照分工指導督促檢查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開展。

宣傳部門負責組織污染源普查的新聞宣傳工作,組織協調有關宣傳活動。

環保部門負責工業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普查工作的推進,協同街道(鄉)開展工業污染源的普查。

工商、商貿、衛生、城管部門負責生活源普查工作的推進,協同街道(鄉)開展生活源的普查。

農經部門負責農業源(包括農機源)普查工作的推進,協同街道(鄉)開展農業源的普查。

統計部門負責審定污染源普查表,參與普查總體方案設計,協同環保部門做好數據統計和分析工作。

發改委配合做好工業源普查及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

公安部門配合做好機動車排氣污染的普查及相關普查成果的分析、應用。

財政部門負責普查經費預算審核、安排和撥付,并監督經費使用情況。

(四)具體分工

化工、印染、造紙、水泥、電力、供熱、電鍍、醫藥等行業的重點工業污染源、集中式污染處理設施以及機動車排氣污染源的現場填報和數據審核由區或區級以上負責。其他的工業源、農業源、生活源的現場調查與填報由街道(鄉)負責,數據錄入、復核、匯總上報由區或區級以上負責。

(五)質量控制。

所有普查工作人員都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后執證上崗。普查人員應當依法直接訪問普查對象,指導普查對象填報污染源普查表。普查人員入戶調查污染源時,不得少于2人。

各街道(鄉)普查辦要建立質控機制,設質量控制崗位,對污染源普查實施中的每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和檢查驗收。

(六)宣傳動員

深入開展污染源普查的宣傳工作,為污染源普查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要突出主流新聞媒體的作用,組織開展一些有影響力的宣傳活動,把宣傳動員工作貫穿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始終,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并認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

八、普查經費

普查所需經費由各級財政自行安排,列入年度財政預算,確保到位。

其經費主要用于普查方案制訂,組織動員、培訓,入戶調查與現場監測,設備購置,數據錄入、校核、加工、檢查驗收、總結、表彰等。

各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普查方案編制普查總體經費預算和分年度經費使用計劃,經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后,作為污染源普查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預算編制的指導和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

九、普查資料的填報和管理

相關期刊更多

有機氟工業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上海華誼(集團)公司

有機硅氟資訊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東省重化工業廳信息中心

化工生產與技術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巨化集團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阳县| 桂阳县| 博客| 大理市| 云林县| 苍山县| 乌拉特前旗| 涟源市| 长泰县| 铁岭市| 古蔺县| 灌南县| 普兰店市| 余江县| 平谷区| 容城县| 阳信县| 裕民县| 沧源| 都兰县| 枣强县| 英德市| 大化| 河津市| 汉寿县| 万山特区| 彭水| 察哈| 花莲县| 台中县| 台东县| 宁德市| 溆浦县| 双城市| 将乐县| 临泉县| 广丰县| 沅江市| 乌兰察布市| 社会|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