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循證醫學的應用范圍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循證醫學;網絡資源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13文章編號:1006-1959(2010)-09-2556-02
隨著臨床流行病學、醫學統計學、計算機網絡等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醫學模式正逐步從經驗醫學向循證醫學轉化。目前循證醫學的具體概念已成為醫學界的主流思潮,它的開展將對臨床醫學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而我國循證醫學的研究成果,已成為國家衛生決策的參考依據,影響著國家的醫療實踐,衛生決策等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1.循證醫學概念
循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證據醫學,是在個人經驗基礎上,借助科學依據做出醫療決策、處置患者的過程。換言之,循證醫學就是“遵循證據的醫學”,它要求臨床工作者必須清楚各種診療手段是否有證據以及證據的力度如何,它是循證醫學的精髓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對病患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確定都盡可能地以客觀的科學結果為依據。”[1]
循證醫學是21世紀新的臨床醫學模式,循證醫學目前在國內還沒有系統的參考資料和數據。但由于計算機信息技術普及及迅速發展,這一問題得以緩解,不少網絡數據庫都提供了循證醫學資源檢索,醫學專業技術人員可通過網絡檢索和獲取較為全面的循證醫學信息。循證醫學的網絡資源包括了:循證醫學的系統評價數據庫、循證醫學相關的搜索引擎、循證醫學電子期刊、臨床實踐指南資源等等。[2]為促進我國循證醫學知識普及,使得衛生決策更多地利用循證醫學的研究成果,使得更多臨床醫務工作者參與循證醫學,提高臨床診斷和治療的質量。本文將給大家介紹具體的循證醫學相關的網絡資源。臨床醫務工作者可充分利用這些涉及范圍廣、更新快的循證醫學網絡信息。
2.循證醫學網絡數據庫
2.1循證醫學圖書館(Cochrane Library,CL)(省略):循證醫學圖書館,由
Cochrane協作網創建,它是獲取循證醫學資源的重要數據庫,這數據庫被公認為是實踐循證醫學的最好臨床證據來源。而Cochrane協作網是近10年來最有影響的國際學術組織之一,目的通過制作、保存、傳播和不斷更新醫療衛生各領域防治措施的系統評價來提高醫療保健干預措施的效率,已廣泛用于臨床實踐指南的制定和政府的衛生決策等。
Cl是光盤或者網絡形式的電子刊物,是Cochrane協作網的主要產品;循證醫學圖書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數據庫:[3]
2.1.1Cochrane系統評價資料庫(CDSR):收集各Cochrane系統評價組制作的系統評價,包括全文和研究方案;以及為保證Cochrane系統評價質量的在線和郵件反饋系統。此庫提供分類瀏覽和關鍵詞檢索兩種檢索方式。
2.1.2療效評價文摘庫(DARE):是經過嚴格審核的系統評價摘要數據庫。它由英國國家衛生服務部評價和傳播中心等提供高質量的系統評價摘要;它只收集了評論性摘要、題目及出處,不收集全文。特點是收集的系統評價包括了作者對系統評價質量的評價。
2.1.3臨床試驗對照數據庫(CENTRAL):該庫資料來源于各CSR小組和其他組織的專業臨床試驗資料庫以及從Medline、EMBASE上檢索出的臨床試驗報告。它收錄了全世界Cochrane協作網成員從相關醫學雜志、重要會議論文和各種數據庫收集到的臨床試驗報告。內容有文獻標題、摘要和出版來源,沒有全文。
2.1.4Cochrane方法學評價庫:該庫匯集書目信息,幫助初學者查找資料,為正在進行系統評價人員提供新信息。2.1.5衛生技術評價數據庫:該庫收錄全球健康技術管理評價信息,目的改進醫療保健質量,降低醫療成本。該庫需注冊才能使用。
2.1.6NHS國家衛生服務部經濟學評價數據庫:此庫收錄了衛生系統經濟評估相關的文獻摘要,內容包括治療效果和成本、治療方式等,此庫數據可協助決策人做決策,需注冊方可用。
2.2中國循證醫學中心數據庫(省略):該庫由中國循證醫學中心組織建立和更新的以中文發表的臨床干預性隨機對照試驗和診斷試驗數據庫。已收錄試驗數據2萬余條,目前該數據庫正在建設中。
2.3MD Consult(中文網址:省略):MD Consult數據庫被業界專家譽為最新的循證醫學數據庫。MD Consult數據庫把當今世界上領先的醫學信息資源整合到一個網上服務系統之中,幫助醫生更好地解決臨床醫學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協助他們做出更好的治療。可以為臨床醫生在工作實踐中提供全面、權威、即時更新的參考指南,使他們始終處于醫學領域的最前沿。MD Consult是醫學工作者網上臨床醫學信息服務的最佳選擇,MD Consult引用資料包括:近30個北美臨床醫療機構的最新權威資訊;49部著名醫學參考書;通過MEDLINE連結70種全文醫學期刊/臨床雜志、1,000種臨床實用指南、超過22,000條藥物信息、最新醫學消息等。
2.4臨床實踐指南資源:
2.4.1美國國家指南交換中心(NGC,guideline.gov/):NGC是一個循證臨床實踐指南數據庫,由AHRQ(美國衛生健康研究與質量機構)、AMA(美國醫學會)和AAHP(美國衛生健康計劃協會)聯合制作。NGC提供主題檢索、分類瀏覽和指南比較,檢索者可根據個人需要選擇相應的檢索方式。
2.4.2實踐指南國際網絡(省略):該實踐指南網絡由德國Enigma公司建立,此網絡提供全球范圍內最新的信息。
2.4.3新西蘭臨床實踐指南(省略.nz):1996年,新西蘭國家衛生委員會創建該指南,此數據庫詳細介紹指南的建立和評價,以及精選循證醫學教育的各種網絡數據庫、軟件和信息資源。
3.搜索引擎--Sumsearch網站(sumsearch.uthscsa.edu/)
Sumsearch是整合性搜索循證醫學資源的搜索引擎,使用這一搜索引擎,臨床醫生可快速檢索獲取所需要的臨床證據,這給予醫務工作者臨床實踐很大的幫助。它是由德克薩斯大學衛生科學中心研制的,可以同時檢索MEDLINE、NGC、CDSR摘要、AHRQ等多個數據庫,并且可對疾病由發病原因到預后整個過程某一環節(如疾病的診斷、治療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檢索。Sumsearch網站支持AND、OR、NOT等布爾邏輯運算符檢索;支持(*和?)的模糊檢索。[4]
4.電子期刊
循證醫學電子期刊的出版以及相關網站的建立,使得醫務工作者能簡單、快捷、方便地查詢循證醫學信息。
4.1Bandolier(jr2.ox.ac.uk/bandolier/):Bandolier是1994年由英國牛津大學創刊,1995年有網絡版Bandolier,每月一期,Bandolier提供免費全文。Bandolier可提供有關疾病,特別治療方面的科學依據給醫學專業技術人員或患者。
4.2ACP Journal Club (省略/):ACP期刊俱樂部是1991年創辦,雙月刊,可免費獲取全文。它定期篩選臨床方面的主要期刊,按循證醫學文獻要求查找出最佳的文章,逐一撰寫摘要并摘錄重要的臨床實踐證據,并對這些文獻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評論。
4.3EBM Online (ebm.省略/current.dtl):EBM Online是網絡版的Evidence2Based Medicine期刊,可查到2000年以來的各期雜志的相關內容,是雙月刊。這一電子期刊可幫助臨床醫生及時快速查詢病因、診斷、治療、預后的重要進展。讀者可以按主題分類進行瀏覽,可免費獲取全文。
4.4中國循證醫學雜志(省略.cn):中國循證醫學雜志是中國循證醫學中心與四川大學承辦的學術性刊物,是國內最早的有關循證醫學的刊物。內容包括循證醫學、臨床流行病學、衛生技術評估的基礎知識及相關組織機構的介紹、循證醫學在醫療衛生實踐和衛生決策中的應用,循證醫學、臨床流行病學和衛生技術評估的方法學研究,衛生技術評估和衛生改革,循證醫學術語集、循證醫學會訊及消息等等。
4.5《循證醫學》雜志(省略):《循證醫學》雜志是由廣東省循證醫學科研中心、廣東省人民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主辦。這期刊立足于臨床醫學,以醫療、科教等醫藥專業技術人員為對讀者對象,介紹循證醫學的理論、方法及相關知識等,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醫學學術期刊。主要欄目有循證評價、循證醫學理論方法研究、循證醫學在線等。
5.結語
循證醫學是一種先進、科學、安全、有效的醫學模式,它在發達國家的普及程度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EMB在國外的成功經驗有利于拓展循證醫學在發展中國家應用范圍和深度,更有利于提高發展中國家醫療衛生水平。開展循證醫學教育和普及推廣Cochrane Libray的使用,對提高我國臨床研究的質量,提供更多高質量的證據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EBM漸漸成為醫學主潮流,更多醫務人員積極進行循證醫學實踐,使用網絡循證醫學資源,將成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強有力的工具。以上提供的循證醫學網絡資源,希望對醫療衛生工作者檢索循證醫學信息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張鳴明,李幼平.循證醫學的起源和基本概念.遼寧醫學雜志,2001,15(5):225-227.
[2]吳嫻波.因特網循證醫學信息資源的分布與檢索.醫學信息學,2005,18(10):1293.
[3]王秀平,李軍亮.網絡循證醫學資源的應用.醫學信息學雜志,2008,NO.7:50-52
關鍵詞:肺癌患者 循證護理 綜述
相關背景相關研究報道顯示,2015年中國肺癌患者73.3萬,且以2%~3%的年增長率增加[1]。相關文獻顯示,中國肺癌患者85%是非小細胞肺癌,其中EGFR基因突變比例為28.20%,KRAS突變比例為6.00%,ALK為5.60%,ROS1為1.90%[2]。而肺癌患者被確診,十分容易出現懷疑、恐懼等情緒,甚至考慮到治療需要承擔的高額醫療費,更加容易出現心理狀態的異常[3]。即使接受治療,患者也十分容易因為化療的細胞毒性等身心狀態受到巨大影響。因此,重視且積極開展對肺癌患者的護理工作十分重要。
1 循證護理的概念循證護理作為現階段護理模式中的一種新型護理方法,其在基于循證醫學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護理模式[4]。近些年因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使得其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5]。開展循證護理的護理人員,始終從嚴謹科學的角度開展對患者的臨床護理,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護理需求的同時獲得更加明顯的護理效果。在循證護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其以每一個患者的個體情況為依據,結合最科學的研究理論以及既往護理知識有效實現在臨床護理工作中的綜合應用。借助其在臨床中的明顯應用優勢,使得循證護理已經成為目前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未來發展趨勢之一[6]。
2 肺癌患者的循證護理2.1 循證護理的實施
對肺癌患者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急性重點分析,于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數據庫中檢索關于這方面的護理文獻,找到針對肺癌患者在護理研究領域的實證[7]。嚴格評價文獻對科研實證的有效性及實用性進行審慎系統評審。使用最佳的證據指導并具體應用到對肺癌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實踐循證護理措施[8]。將收集以及獲得的實證與護理經驗,結合肺癌患者的實際需求制定最終的護理計劃。滕英分析采用GP方案(吉西他濱+順鉑)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實施循證護理,發現循證護理有助于護士利用有限的資源進行臨床護理決策,并獲得最高質量的護理效果,從而有效地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張小明等人探討循證護理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三維適形放療效果及放療不良反應的影響,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以及放射不良反應的護理;循證組在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的基礎上,主要對放射不良反應實施循證護理,結果顯示循證組放療2個月后近期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循證組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骨髓抑制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均比對照組降低(均P<0.05)。
2.2 具體循證護理工作的開展
2.2.1 心理護理
重視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在患者剛入院階段,護理人員就需要有良好的護理服務與態在患者面前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外為盡快幫助患者能夠適應全新的環境,護理人員還需要做好環境介紹,通過利用這種方式有效緩解患者因進入新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針對肺癌患者,開展對患者的正念減壓、認知行為治療等,緩解其心理狀態。護士在與患者接觸、溝通的過程中注意真誠相待,要注意與患者溝通,交流過程中的方式方法,需要在始終做到尊重患者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關心。重視且積極開展對肺癌患者的心理護理,可加快血液循環及細胞生長速度[9]。
2.2.2 副作用護理
患者接受治療可出現白細胞總數、血小板減少骨髓抑制、心臟、肝臟、腎臟毒性,嚴重者可致心、肝、腎功能衰竭。護理人員在積極配合醫生開展治療的同時,告知患者要先服用胃粘膜保護劑,告知患者在接受化療前要注意避免進食,完成化療后再逐漸進食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對于口腔黏膜、兩頰黏膜出現腫痛等患者,積極使用0.9%氯化鈉溶液漱口[10]。告知患者要使用軟毛的牙刷牙刷,如果口腔已經出現充血、水腫等,使用醫用棉簽清洗口腔。放療可能會引起患者的皮膚損傷,做到床鋪要平整、清潔、干燥,對患者穿的內衣也要求穿寬松柔軟一些,最好穿純棉衣物,不能亂在皮膚上貼膠布,也不能在皮膚表面涂刺激性藥物。
由于部分肺癌患者需要接受放化療治療,而由于治療藥物其有著一定的毒性且容易對血管產生刺激,進而增加發生靜脈炎的可能性。面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在進行穿刺的過程中需要選擇合適的靜脈血管,另外如果需要使用兩種化療藥物需要掌握合適的給藥方式,避免同一靜脈長時間受到化療藥物的刺激。并告知患者這樣操作的原因與目的,最大限度的得到患者的理解與配合。告知患者在完成治療后使用進行濕敷,這樣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降低靜脈炎的發生。通過利用這種注重溝通的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與配合度,對后續護理工作的開展有著重要意義。另外接受治療患者也十分容易出現各類并發癥,其中口腔潰瘍的發生將進一步影響到患者的正常飲食。面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需要對出現口腔潰瘍的患者進行針對性的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需注意食物的選擇,還需要加強口腔護理。
2.2.3 飲食護理
重視對肺癌患者的營養支持十分重要。結合每一個患者的經濟情況、身體機能等,給予患者針對性的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可多吃蔬果,例如綠各種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能夠作為營養補充劑。不吃或少吃刺激性食品,包括油炸食品。可以嘗試服用大蒜。現代醫學認為大蒜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人體淋巴T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系統轉化能力。不吸煙和不飲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適當輔加要素飲食,從低濃度開始,一般為5%的濃度逐漸遞增,若無腹瀉、嘔吐時,可逐漸加到10%到20%,如果口服應注意慢飲,飲用速度過快時,由于要素膳為高滲液,易產生腹瀉和嘔吐。
3 結語通過開展對肺癌患者的循證護理模式,其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考慮到肺癌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會出現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口腔潰瘍等護理問題,面對上述存在的護理問題開展針對性的護理措施,通過積極查閱資料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有指導意義的護理資料,實現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工作。
參考文獻
[1]楊孝蘋,秦歡,姚寒,王曉倩.快速康復護理臨床路徑聯合二維碼在胸腔鏡肺癌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20,23(02):256-260.
[2]劉東玲.整體護理在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0,37(02):234-235.
[3]謝勇前,陳園.綜合護理干預對肺癌胸腔鏡術后患者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08):183-184.
[4]吳美霞.康復護理對肺癌術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20,15(08):182-184.
[5]S. Aiko,I. Kumano,N. Yamanaka,H. Tsujimoto,R. Takahata,T.Maehara. Effects of an immuno enhanced diet containing antioxidants in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following neoadjuvant therapy[J]. Diseases of the Esophagus,2012,252:198-199.
[7]鐘小華,宋金美.延續性護理對肺癌術后出院患者生活質量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重慶醫學,2020,49(05):746-749.
[6]Boczar M, Sawicka E, Zybert K.Meconium ileus in newborns with cystic fibrosis-results of treatment in the group of patients operated on in the years 2000-2014[J].Dev Period Med, 2015, 19:32-40.
[7]席寶宇,張紅娟,張妮,高勝男.姑息化療對晚期肺癌患者細胞免疫功能及相關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02):243-246.
[8]孫玉平,俞潔,楊玲,等.精細護理干預對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患者心理狀態與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 015(018):65-67.
關鍵詞:循證護理;中醫護理學;臨床實踐
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是指護士慎重、準確、明智地應用所能獲得的最好研究證據,結合護士的專業技能和經驗,考慮病人的價值和意愿,三者結合,制訂出適合患者實際情況的護理計劃,提供相應的護理措施[1]。其為先進的護理理念,現就循證護理理念對中醫護理實踐的發展作用與同行進行探討。()
1.循證護理促進中醫整體護理發展,加快中醫護理實踐走向科學化、專業化道路
循證護理以真實、可靠的科學證據為基礎,而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并與自然、社會有密切關系。中醫護理人員必須以整體護理觀為指導,在護理工作中根據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到的資料全面進行分析評估、不僅要考慮病癥進行對癥處理,而且要考慮疾病發生的原因、臟腑及經絡的病理變化,全面分析評估施行護理。例:口腔潰瘍,中醫認為主要為心火亢盛,心火亢盛會移熱于小腸而出現小腸實熱癥狀,表現為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心胸煩悶等癥狀。在口腔局部采用銀花甘草液漱口或涂西瓜霜進行對癥處理的同時,要注意飲食及情志方面的全面調理,中醫的整體護理實踐也是遵循這一原則。
另外,中醫護理的另一重要特色是實施辨證施護。“辨證施護”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結合疾病的具體證候,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的方法。具體體現為“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例如:胃脘痛一病,為脾胃虛寒型。治療當溫中健脾,宜服黃芪建中湯或理中丸類。護理中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局部熱敷,飲食宜溫熱熟軟,易于消化,并應少量多餐;若臨床辨證為肝氣犯胃型,治療當以疏肝理氣為主,可用柴胡疏肝散或舒肝丸等。護理重在調節人的情志,要開導病人,避免郁怒,使其肝氣條達。上述同是胃脘痛,因其“證”不同,故護理方法也不同,表現出同病異護的特點。與此相反,有時不同的疾病,如小兒麻疹和丹痧,這兩個不同的時行疾病,在病程后期,都會出現邪去津傷之證,護理時表現出異病同護的特點[2]。由此可見,辨證施護體現了中醫護理的科學方法并與循證護理指導思想相統一。
中醫護理自身特色和優勢已普遍得到國內外護理同仁的肯定和認同。將祖國傳統醫學的護理理論及經驗進行科學、系統的整理、開發應用,并付諸實踐檢驗,是中醫護理事業得以向前發展的源泉。循證護理的開展,為其不斷自我完善理論體系與技能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臨床實踐驗證,不斷發現舊理論、舊經驗、舊技術與現代護理科學的矛盾,用新的實踐替代原有的實踐,并吸收當代最新的科技成果為我所用,不斷發揚創新,從而加快中醫護理工作走向科學化、專業化、現代化的進程。
2.循證護理利于中醫護理實踐模式的轉變
當前,中醫護理工作仍主要以經驗型護理為主,表現為:在應用護理程序時,盡管依照護理程序步驟展開工作,但仍無法跳出被動性接受工作的方法;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時,習慣于以經驗替代科學的決策,評判性分析思維能力較差;制定護理計劃過于簡單機械化,習慣于照搬現有的護理診斷與措施,逐條組成單一的護理方案,缺乏個性化及針對性。在中醫護理工作的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辨證施護的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具體表現為在分析判斷疾病的本質時存在辨證依據不足的現象或辨證施護準確但收效甚微等等。如何克服這單一護理工作方法所存在的不足,是有待我們研究改進的問題。
而循證護理強調實證指導實踐,以制定護理決策,對轉變現行中醫護理工作方法具有積極的影響。循證護理一是重視準確運用科學的證據去管理臨床實踐活動,不僅憑經驗及直覺決定護理行為。護士主動了解病人健康狀況的動態變化,針對臨床實際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辨證,并自覺運用批判性思維方法,尋求科學有效的護理手段,準確施護,做到護理工作有據可依,具備科學性和規范性,從而提高護理工作質量及工作效率。二是重視調動護士學習新知識及技能的積極性,提高工作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在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學會善于充分利用互聯網的信息資源,不斷進行自身知識及技能的更新,提高發現、解決及處理病人實際存在健康問題的能力,開闊思路,以臨床實際護理效果為出發點,不斷總結經驗及科學論證,尋求既滿足人的健康需求又有中醫特色的工作方法,推動護理工作向前發展及模式轉變。
3.循證護理利于中醫護理科研工作滿足臨床需要
循證護理的開展關鍵在于護理人員能夠應用現有的最好的護理實證來制定出改善病人的狀況以及滿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多層面的健康需求。根據1992年AHCPR對臨床實證的分類,護理實證分為以下4類:一類實證:通過系統文獻回顧或研究趨勢分析,獲得的多項隨機控制實驗性科研結果;二類實證:通過至少一項隨機控制的實驗性科研獲得的實證;三類實證:通過類實驗性科研獲得的實證;四類實證:通過定性研究或描述性研究獲得的實證,或來源于護理專家的臨床經驗,或專家組的報告[3]。中醫護理工作有著十分豐富的內容且歷史悠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黃帝內經》就記載了大量的養身保健及防病治病的理論、技術和經驗,至今在臨床上仍為護士解決實際護理問題的重要手段。例如脾陽不振證型脘腹痛病情輕者,用花椒20g,吳茱萸15g,研末水調敷臍,12h換藥1次;便秘者(急下)用大黃粉6g水調敷臍[4],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緩解病人的癥狀,且方法簡單,療效獨特,安全無副作用,應用范圍值得我們臨床加以研究,整理并提高。
隨著EBN的引用,越來越多的護理理論與護理技術操作期待研究證據。要找出解決它們的新方法,就必須以可信賴的科研成果來解釋和支持。因此,護理科研應從護理應用學科的角度出發,以解決現實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突破口,在繼承中醫特色的前提下,廣泛開展基礎實驗研究和臨床實驗研究,著重從護理理論的科學依據及技術操作的可行性、安全性、舒適性入手,選擇最適合于臨床研究的課題并利用互聯網資源共享文獻數據庫中公開的研究路徑進行設計,融合循證護理理念,加快對祖國傳統護理的學術思想與技術專長的挖掘及研究成果的轉化,使中醫護理工作在適應醫療技術發展的同時更好地滿足人民健康需求[5]。
參考文獻
[1]馮先瓊,成翼娟,李繼平,等.循證護理:護理發展新動向[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6):1-3
[2]張寶忠.中醫護理學基礎[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23
[3]李小寒.循證護理資源的獲取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3,1:65
關鍵詞:異位妊娠;保守治療;病情分析;護理
異位妊娠是臨床常見的婦科急腹癥,主要是指受精卵在子宮體腔之外的地方著床的情況,異位妊娠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處理,會導致患者死亡,這也是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臨床中,最為多發且常見的異位妊娠情況是輸卵管妊娠,有臨床研究顯示,輸卵管的異位妊娠占全部異位妊娠類型的95%以上[1]。近些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B超與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并且有研究顯示,臨床對早期異位妊娠情況的確診率可以達到80%[2]。確診率的提升,有助于對異位妊娠患者進行早期的保守治療,從而避免手術治療對患者帶來的痛苦[3]。此次綜述主要探討異位妊娠保守治療的病情情況以及相關的護理措施研究進展,內容經整理如下:
1異位妊娠的保守治療方法
1.1期待療法 期待療法要求患者不存在輸卵管妊娠破裂的情況,并且隨診結果可靠,患者的疼痛感較輕而且出血量較少,患者沒有腹腔出血的情況,而且患者的異位妊娠包塊在3cm以下或者是沒有被探及。
由于臨床就診的異位妊娠患者大多是超過了接受期待療法的治療條件,因此此種方式的臨床應用范圍較少,相關的研究文獻不多。
1.2藥物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的方式主要是針對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患者而言,患者也必須符合以下幾個治療條件,①患者必須不存在藥物治療的禁忌證;②患者的β-HCG應該在2000U/L以下;③患者的附件包塊直徑應該在4cm以下;④患者不存在明顯的出血傾向以及輸卵管沒有出現破裂,方可應用藥物進行保守治療。臨床治療異位妊娠的藥物主要有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4]。
1.2.1甲氨蝶呤 甲氨蝶呤是葉酸拮抗劑,可以對細胞增生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使得宮外胚胎停止發育、萎縮直至被吸收消失,但是甲氨蝶呤的副作用較大,主要有肝功能損害、胃腸反應、口腔潰瘍以及骨髓抑制等。鐘世貞[5]擇取了90例異位妊娠患者,對觀察組加用了甲氨蝶呤進行治療,其患者的治愈率為91.1%,并且最終給出了治愈率高的結論。
1.2.2米非司酮 米非司酮具有阻斷孕激素生長的作用,可以使得卵巢中的黃體逐漸溶解,降低患者的孕激素以及雌激素,但由于米非司酮對患者的激素水平會有很大的影響,如果長久服用,會對患者的肝腎功能造成負面影響。何靜等[6]對研究組的36例異位妊娠患者使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其治愈率提升了15.20%,而且結論認為米非司酮其副反應相較于甲氨蝶呤要更小。
1.2.3中醫中藥藥方的保守治療 中醫認為異位妊娠屬于"崩漏"、"厥脫"以及"妊娠腹痛"的病癥范疇,起病的機制是氣滯血瘀、氣血失調、沖任不暢。因此治療的原則應該是散結、化瘀、活血。臨床中藥方治療異位妊娠常用的藥材有桃仁、甘草、土元、蜈蚣、紫草、天花粉、莪術、三棱、元胡、丹參、赤芍等,臨床相關研究認為中藥藥方具有活血殺胚的作用,其中丹參、赤芍可以化瘀活血,莪術可以理氣、活血、軟堅散結,紫草、天花粉能夠阻止胚胎的生長,可以使胚胎組織死亡進而脫落。馮桂芳等[7]給出了結合中藥治療,其治療效果較單純使用西藥治療的效果提升了3.00%的結論,并肯定了中藥藥方治療異位妊娠的療效。
2異位妊娠的護理方法
2.1心理護理 異位妊娠患者由于病情急且重,尤其是年輕的、對生育能力有要求的異位妊娠患者,其心理壓力會更大。臨床護理人員應及時開導患者,并對患者講述異位妊娠的健康知識,讓患者了解及早治療的必要性,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8]。
2.2病情護理 由于異位妊娠患者是否存在流產的情況、受精卵的著床部位與臨床的癥狀表現密切相關[9],所以護理要求也相對較高,護理人員應該經常對病房進行巡視,對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數進行觀察,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同時盡快通知醫生。另外,如果患者出現了輸卵管妊娠流產或者是破裂的情況時會腹痛,如果腹痛情況加劇,且呈現出反跳痛、腹部壓痛等,則表明情況危急,患者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2.3生活與休息護理 保持病房內的空氣新鮮;幫助患者保持會的清潔;另外還要對衛生紙進行消毒,防止感染,內褲則要在陽光下曬干消毒。同時也要告知患者一些有效的避孕方法,尤其是沒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幫助他們從根源上杜絕異位妊娠情況的出現[10]。叮囑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放松的心情狀態,避免情緒過于激動。
2.4出院指導 異位妊娠雖然進行了保守治療,但是對患者的身體損傷仍然較大,所以要叮囑患者及其家屬,給予患者營養補充,多食高維生素、高熱量、富含鐵、高蛋白的食物,禁冷飲[11]。同時應記得定期復查,注意休息,出院后的一個月內禁止性生活。
3異位妊娠的護理模式
隨著臨床護理工作的不斷發展,異位妊娠的護理不再局限在調整臨床護理措施方面,而是從護理模式方面進行改革,以對異位妊娠患者提供更優質的護理服務[12]。
3.1循證護理模式 循證護理是一種醫護人員結合臨床經驗、臨床證據及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的一種科學且合理的護理措施,為一種新的護理模式下的實踐過程。異位妊娠患者的循證護理是以常規護理為一個基礎,并在掌握患者實際情況下,找出循證問題,提供循證支持,進而開展循證服務[13]。
首先構建循證護理小組,科室選擇優秀的護理人員,組成循證護理小組后,定期安排成員開展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并確保組內成員可以掌握護理操作方法和實踐措施。其次,提出循證問題并尋找證據,以最可靠的證據作為護理實踐的指導,加強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認識,培養其循證護理意識,通過思考和評估以加強基礎護理服務。此外,護士還要針對患者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護理措施的調整。循證問題和循證支持,要通過文獻查找的方法進行,對論據可靠性和實踐性,進行綜合的評價,并取得最為全面的證據。隨后進行循證實踐。
梁綺文等[14]探究了循證護理在異位妊娠保守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對180例異位妊娠保守治療的患者給予了循證干預,并比較患者護理前后的療效和認知程度。從結果看,循證護理后負性情緒的發生率為1.67%,配合治療率為95%,患者對疾病病情、藥物治療方法和治療效果的認知程度為93.33%、94.33%和93.33%,其認為循證護理能夠減少異位妊娠患者的心理負擔,減少負性情緒,提高其對臨床治療的配合程度和認知程度,更符合現代護理的要求。
3.2臨床護理路徑模式 根據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模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在入院當天向患者積極介紹醫生、護士長、責任護士等,并減少患者的陌生感覺,講解病房的內部環境和陪護制度,住院期間的注意事項,并提供溫馨的住院環境,提供心理支持。入院第2d為患者提供各種藥物治療,并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指導其飲食和活動。入院第3d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積極的心理支持和服務,協調患者適當的休息和活動。觀察保守治療的效果。保守治療成功后開始,為患者提供簡單的日常活動和支持,叮囑其少食多餐,保持排便通暢。出院前1d至出院當天,增加對患者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導其出院的活動和飲食,注意個人衛生,宣傳性生活和避孕措施,安排入院復查的時間。
3.3其他護理模式 認知行為轉變理論下的護理模式,人性化護理模式,整體護理模式均在異位妊娠保守治療過程中有所應用,各項護理模式均以患者的健康為基礎,并科學地調整護理干預的方法,使患者能夠早期康復的基礎上,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住院期間的焦慮程度等負面情緒降低,以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15,16]。
4結論
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臨床治療異位妊娠的方式與護理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新的社會環境與醫療環境,使得人們對治療的效果與護理質量要求更高。因此,對異位妊娠患者不僅要提供優質的臨床護理服務,同時也要對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手段,在充分尊重患者意愿的前提下,取得痊愈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晉琴.異位妊娠保守治療及護理的進展[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36):1126-1127.
[2]彭云霞,熊曉英,劉曉暉,等.異位妊娠發病狀況及保守治療的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0,07(25):121-122.
[3]李蕓.甲氨蝶呤保守治療183例異位妊娠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07(18):37-39.
[4]鄒玉芬.心理護理在異位妊娠保守治療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2):1130-1130.
[5]鐘世貞.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90例臨床觀察[J].廣西醫學,2011,33(7):845-846.
[6]何靜,楊洋,李華麗,等.甲氨蝶呤聯合米非司酮治療異位妊娠的臨床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12):1042-1044.
[7]馮桂芳,胡華娟,陳仕梅,等.中西醫結合保守治療異位妊娠臨床觀察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6):869-870.
[8]Pan,L.Zhang,J.Li,L.et al.Effects of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raining on anxie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inpatients with ectopic pregnancy receiving methotrexate treatment[J].Research in nursing&;amp;health,2012,35(4):376-382.
[9]李紅葉.保守治療異位妊娠的護理[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10):1540-1540.
[10]牛愛珍.異位妊娠保守治療的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5,19(17):2368-2369.
[11]楊遠燕.異位妊娠保守治療35例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7):60-61.
[12]Papa Dasari,Karthiga Prabhu,Devender Kumar,et al.Advanced Fimbrial Ectopic Pregnancy Resulting in Live Birth[J].Journal of gynecologic surgery,2010,26(1):57-61.
[13]Cengiz,H,Kaya,C,Ekin,M,et al.Is laparoscopic surgery safe in patients with an elevated shock index due to ruptured ectopic pregnancy[J].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3,40(3):418-420.
[14]梁綺文.循證護理在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35):94-95.
如何進一步提高針灸的治療效果、擴大應用范圍、科學評價和展示針灸療效,被普遍認為是目前針灸臨床研究的當務之急。1995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出版的《針灸臨床研究規范》明確指出:“評價針灸臨床療效的研究應當比研究其作用機制更受到重視,因為這種研究直接關系到針灸在衛生保健服務體系中的發揚與投入。”[1]當前進行針灸臨床療效評價依據怎樣的標準,使用何種指標、工具和方法,尚未形成共識。筆者僅就針刺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檢測方法及其臨床應用作一探討。
1 以藥物特性為基礎所形成的診斷和療效評價方法不適用于針灸臨床研究
關于臨床療效評價,現代醫學領域已經建立了一整套符合其學科特點的規范、技術平臺、專業化人才隊伍與研究網絡組織體系,如臨床流行病學(DME)及相應的國際臨床流行病學工作網(INCLEN)、近年發展起來的循證醫學(EBM)以及相應的“循證醫學國際協作網 (cochrane collaboration)”、有關臨床研究的管理規范(GCP)等。國際上通行的這些臨床醫學研究方法、規范是科學實踐的結晶,是保證研究質量,產生科學、客觀、學術界公認研究結果的基本條件和“金標準”[2]。
因針灸往往是通過多途徑、多靶點發揮作用,穴位效應也是多器官、多系統的整合效應,且效應與機體狀態、刺激方法、刺激量等密切相關,影響療效的因素較多,所以,針灸臨床研究應當積極建立符合針灸臨床自身特點的評價體系,而不僅僅是套用現代醫學的療效評價體系。
與藥物治療不同,針灸療法是通過對穴位和經絡的刺激發揮作用。而穴位有經穴、奇穴、阿是穴之分,刺激效應有局部、遠端與全身的區別,作用具有雙向、良性調節的特點,具體穴位往往表現出對某些臟腑、器官、官竅、肢體的相對特異性,且這種特異性又明顯受到刺激方法、刺激量、刺激時間,以及機體狀態的影響,所以,針灸治療中刺激方法、刺激手法與穴位的選擇和配伍非常重要。與針灸這些特點相對應,其所產生的診斷則更應注重病變的部位、性質、病程等,在病因辨證中更注重寒熱、虛實,經絡辨證占據主導等,其治療體現著疏通經絡、補虛瀉實、清熱溫寒以調和陰陽的原則。
2 西醫學對抑郁癥的診斷和療效評價工具
目前,西醫學診治抑郁癥使用的是經過標準化的癥狀辨析系統,即診斷標準和評價量表等,這種基于癥狀的診斷和評價體系,對普及抑郁癥的防治和臨床研究工作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且這一診斷和評價系統與中醫學辨證論治思想有相通之處。
量表屬于研究工具范疇,它的作用象一把尺,將精神癥狀的評價量化、標準化,使各學者之間的研究成果具有可比性,使醫生之間對精神疾病的診斷更趨于一致,從而推動了精神科臨床研究的進展。目前使用診斷標準和評定量表已經成為精神科發展的世界潮流。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是抑郁癥診斷和療效評價的國際公認的首選量表。采用因子計算方法,將其中的24項癥狀分別歸納成7個因子,從而反映其阻滯、焦慮/軀體化、認知障礙、睡眠障礙、體重變化、晝夜變化、絕望感等7個癥候群的情況。與中醫的癥狀群歸類為證候的思路十分相似,而且由于都是對癥狀的評價,可配合中醫癥狀觀察量表進行相關分析[3]。
3 抗抑郁藥物的療效評價標準
對于抑郁障礙的治療和預后可以簡單地用5個英文縮寫字母“R”來表示,即:抑郁障礙患者抗抑郁治療改善有3個“R”,即有效(response,R)、臨床治愈或緩解(remission,R)和臨床痊愈或康復(recovery,R);患者預后不好有2個“R”,即復燃(relapse,R)和復發(recurrence,R)。所謂有效是指抑郁癥狀(HAMD評分)減分率至少達50%;臨床治愈是指抑郁癥狀完全消失(HAMD評分少于8分);康復是指完全恢復正常至少6~12個月。復燃是指患者未達臨床治愈或未完全康復前癥狀出現反復(“死灰復燃”);復發是指患者完全康復后數月里抑郁癥狀又出現(再一次發作)。因此,目前提出抑郁障礙治療的目的是急性期要達到臨床治愈(因為研究顯示臨床治愈患者日后的復燃與復發率明顯低于未達臨床治愈的患者)、鞏固期要預防復燃、維持或長期治療要預防復發。
4 中醫療效評價應重視對生活質量的評價
醫學領域的生活質量一般是指與健康相關的生活質量,具體指患者對其疾病及治療所造成的身心功能和社會功能損害的主觀體驗,即在疾病、意外損傷及醫療干預的影響下,與個人生活條件和事件相聯系的健康狀態和主觀滿意度。現代生活質量研究不僅包括生物學機體和功能,還強調人的社會屬性和功能,即強調人的整體性和宏觀判斷。這一點與中醫學有相同的理念和內在的一致性。
生活質量能夠從多維的角度反映個體或者群體的健康狀況,并且能從正性和負性兩個方面表現健康的積極和消極因素。在醫學領域,生活質量的評價目前主要有4個方面的應用:①人群健康狀況的測量;②資源利用的效益評價;③臨床療法及干預措施的比較;④治療方法的選擇與決策。后兩條更為重要,即用于藥物療效或治療方案的評價和選擇。通過對患者在不同療法或措施中生活質量的測定和評價,為治療與康復措施的比較提供新的結局指標[4]。
目前生活質量的測定以標準化診療量表的測定為主流方向,健康狀況調查問卷(SF-36)是目前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普適性量表,該量表共有36個條目,分為生理功能、生理角色功能、疼痛、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情緒角色功能、活力、總體健康8個維度,可用于健康狀況監測及療效的評價。
轉貼于
5 將神經網絡方法應用于抑郁癥針刺療效的測量
基于發揮針灸治療優勢、協助臨床實踐的目的,設想應用神經網絡方法,在已知可能與療效相關因素的基礎上,檢測針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療效,并且可以在治療實施具體的方案之前,將量化的檢測信息傳遞給醫生,從而協助醫生制定和調整治療方案,提高針刺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推動抑郁癥針刺治療的普及。在我們目前正在進行的研究中采用的試驗方法是:首先收集病例,采用某些量化方法形成神經網絡的訓練樣本;然后,神經網絡采用某種學習算法進行訓練(學習):最后,對訓練好的人工神經網絡進行測試。檢測時,將各個相關因素的量化值作為神經網絡的輸入值,神經網絡的輸出用于判定指標的改善情況。神經網絡采用3層網絡結構和誤差往回傳播(BP)學習算法,使用一種科學軟件MATLAB中的神經網絡工具箱搭建。病例資料來源于一組臨床采用針刺療法、主穴選為百會和印堂的抑郁癥病例資料。
5.1 人工神經網絡的特點
人工神經網絡是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一個應用大量的簡單處理單元,經過廣泛并行互聯所構成的人工網絡,用于模擬人腦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神經網絡從其外部環境接受信息之后,對信息進行加工和處理,然后返回到其所處的環境中去。各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并不是簡單的傳輸信號的通道,而是在每個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上有一個加權系數,可以加強或者減弱上一個神經元的輸出對下一個神經元的刺激。這些加權系數可以根據經驗或者通過學習來改變。神經網絡系統的學習過程正是通過改變這些加權系數來實現的。
BP網絡是一種前饋型的神經網絡。一個典型的BP神經網絡由3層組成:輸入層、隱含層、輸出層。一個訓練好的BP網絡,在理論上可以逼近任何輸入變量和輸出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在實際應用中,自變量可以選擇是連續的,也可以是離散的,不需要考慮自變量之間是否滿足獨立等條件,也不需要考慮是不是滿足正態性。網絡的任務在于形成一種特定的或者期望的輸入與輸出的映射關系,實現特定的或者期望的計算功能,而實現的途徑就是通過記憶和學習[5]。
BP網絡的學習機制是有監督的學習機制,主要依賴于知識集或者學習樣本的訓練,其學習目標是由性能函數來描述的。因其可以識別變量間復雜的非線性關系,所以,用現有的統計方法無法達到目的時,用此方法往往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5.2 與抑郁癥治療效果相關的因素
查閱文獻的結果顯示:①經單因素分析發現,抑郁癥療效與精神病家族史、診斷類型、是否合并精神病性癥狀、病前適應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家庭社會支持情況、發病年齡、發作次數、發病形式、病前生活事件、既往自殺史、HAMD因子Ⅰ和Ⅲ、既往治療是否恰當、治療依從性、腦電圖異常、EPQ(艾森克個性問卷)的N分和P分等因素有關,而與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受教育時間、職業等因素無關;②將與療效顯著相關的單個因素作逐步回歸分析,發現陽性精神病家族史、緩慢起病、合并精神病性癥狀、非單次發病、家庭社會支持差、EPQ的N分高是造成抑郁癥療效差的主要因素;③目前臨床通用的抑郁癥療效評定標準依據的是HAMD評分,HAMD各因子分中顯效集中在抑郁情緒、絕望感、睡眠障礙、日夜變化、焦慮/軀體變化等5個因子上[6]。
5.3 使用神經網絡方法進行療效的測量
輸入層負責從外界接收信息并將信息傳遞給隱含層;隱含層為信息處理單元,也是神經網絡的主要功能單位,網絡的數據擬合和識別能力與該層的設計密切相關;輸出層則負責將來自隱含層的信息傳遞給外界。層與層之間通過權連接起來,網絡的經驗也以權的方式保存,訓練即將訓練樣本的輸入與輸出值賦予網絡,網絡根據訓練樣本的輸入輸出模式不斷調整權,使網絡的預測與期望輸出之間的差距達到可接受的程度,網絡也通過保存權的信息掌握相關因素與評價結果之間的相關關系(見圖1)。
確定神經網絡的輸入變量和輸出變量是體現研究目的的重要環節。本試驗中,神經網絡的輸入變量由患者基本資料、主要癥狀、量表評分等內容構成,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家庭和社會支持情況、臨床資料、HAMD 7項因子的評分、HAMD評分、SF-36評分等32個輸入變量。輸出變量設定為7個,分別為療程結束時HAMD減分率、SF-36評分的改變率、HAMD 5項因子分(抑郁情緒、絕望感、睡眠障礙、日夜變化、焦慮/軀體變化)的減分率。
試驗結果的形式包括最佳網絡結構、網絡預測誤差、網絡擬合情況等。并且從網絡可以導出一個由權重值組成的數據集,體現的是網絡通過自學習得到并保存的從輸入(相關因素)到輸出(癥狀改善)的內在聯系,通過這些權值可以看到各個因素與治療效果的相關程度。
試驗結果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可以體現在,在已知可能與療效相關因素的基礎上,將已知相關因素及臨床資料的量化值作為輸入變量輸入網絡,從網絡的輸出變量值可以檢測針對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的療效;并且可以在治療實施具體的方案之前,將此量化的檢測信息傳遞給醫生,起到對治療效果的預測作用,從而協助醫生制定和調整治療方案。
6 結語
在針灸臨床試驗中,可以根據試驗目的采用不同的神經網絡并調整輸入變量和輸出變量,拓展神經網絡方法的應用范圍。人工神經網絡以其強大的非線性映射特性已逐漸成為研究非線性世界、探索某些復雜系統的有力工具。這個工具由于其信息處理工程的“黑箱操作”,運行結果的可靠性是一個需要進一步驗證的問題,而且在其知識處理能力上,還需要圍繞如何提高學習能力、收斂速度、可塑性以及普化能力作深入的研究。神經網絡吸引著多學科的研究者進行研究和應用,其理論和技術也正在研究中迅速發展。所以,神經網絡在針灸臨床乃至中醫的方法學研究中不失為一個值得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Guidelines for clinical research in acupuncture[EB/OL]. wpro.who.int/health_topics/traditional_medicine/.2006-10-20.
[2] 劉保延.關于建立針灸臨床診斷及療效評價體系的思考[J].中國針灸, 2004,24(4):224.
[3] 蔡焯基.抑郁癥——基礎與臨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15,120.
[4] 劉建平.循證中醫藥臨床研究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96.
[5] 叢 爽.面向MATLAB工具箱的神經網絡理論與應用[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