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

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

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范文第1篇

陜鍵詞]華蜜0526 引種 大棚栽培

[中圖分類號]S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2016)03―017―02

華蜜0526哈密瓜(Cucum ism elovar.saccharinus),葫蘆科(Cucurb ilacea)黃瓜屬(Cucum is),是甜瓜的一個變種,一年生藤蔓類草本植物,是由上海市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培育的一個哈密瓜新品種。

厚皮甜瓜為世界的十大水果之一,哈密瓜是厚皮甜瓜的一個常見品種。隨著哈密瓜(Canlabupe)育種和設施農業栽培技術的發展,生產出很多不同甜瓜品種,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其中設施栽培面積最大的為山東、河北和河南等地,其次為長江中下游和華南珠三角地區。華蜜0526是網紋哈密瓜的一個新品種,具有表皮青色、遍布網紋、肉桔紅色、果肉脆、口感好、品質佳、色澤好、香氣濃、味道甜、風味獨特、中心可溶性固形物達15%-17%、長勢旺、產量高等特點,物美價廉,是城鄉大眾化的果品,市場需求量逐年上升。

永安大棚冬春溫室內溫度低、光照不足、空氣濕度大易于發病、沒有天然的授粉媒介等不利于哈密瓜的栽培,華蜜0526哈密瓜品種具有耐低溫、弱光、抗病、高結瓜率、耐貯藏運輸等特點。永安市農科所于2015年引進華蜜0526,大棚栽培于大湖鎮上甲村,試種面積5畝,單果重3-6kg,畝產高達4000kg,取得不錯的經濟效益。本文主要從栽培地選擇;浸種直播;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和采收等幾個方面,介紹華蜜0526在永安的大棚栽培技術要點,有望為永安市大面積商品化栽培華蜜0526哈密瓜奠定一定的基礎。

1華蜜0526栽培地選擇

根據華蜜0526的生長習性和大棚走向,選擇滿足以下條件的大湖鎮上甲村的農業五新技術實驗基地5個棚,大約5畝,引種栽培華蜜0526約5000棵左右。

1.1土壤

華蜜0526大棚栽培的基質要求基質疏松、透氣,保水、排水性能良好的砂土或壤土,土壤粘重和田間積水都將影響根的生長發育。土壤偏酸性,最適宜pH值在pH6-7之間;

1.2水源

大棚要有充足全年不間斷天然水源,遠離污染源,微酸性至中性,水質無污染,農業五新技術實驗基地配有水肥一體化和沼液灌溉管道,方便補肥補水,條件得天獨厚,適于華蜜0526的大棚栽培;

1.3光照

華蜜0526為喜陽植物,栽培地宜選擇陽光充足的地方,華蜜0526哈密瓜的適宜的光照強度在55000-60000lux之間;

1.4溫度

華蜜0526大棚栽培的最適生長溫度是22-32℃,短時間可耐45-50℃高溫,溫度在12%以下時發育遲緩,10%以下停止生長,低于5℃時發生凍害:

1.5濕度

華蜜0526生長適宜的空氣濕度為50-60%,濕度不宜過高,確保大棚內的通風透氣,降低病蟲害的發生;

1.6大棚走向

永安是季風氣候區,主要風向以東南風和西北風為主,在華蜜0526栽培大棚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當地氣候和主流風向,最好選擇南北走向,通風良好的大棚。

2華蜜0526的浸種直播

2.1種子處理

華蜜0526種子播種前,5000棵約25包種子,放置于2L燒杯中,用常溫水2L浸泡3-5個小時,泡完用種子帶過濾,濾出種子,放置于0.2-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7-15min,清洗干凈,瀝出種子,濕毛巾或濕紙巾包住置于25-28℃催芽,大約18―24h可露白;

2.2種子直播

處理好的華蜜0526種子露白后可直接播種,種植時應避開30%以上溫度和10%以下溫度,最好選擇陰涼天氣或涼爽的傍晚進行。大棚內施足底肥,每個棚大約施用消毒過的羊糞或雞糞1000kg左右,復合肥約50kg,整完畦后,在畦上撒一層消毒過的菌渣3-5cm。定植前,基質需要澆透,然后再澆一遍由糖蜜、奶粉、海草粉和菌加水培育而成的有益菌。采用整畦挖孔種植,一個棚大約12畦,每畦覆蓋園藝地布,畦上挖70-80孔用于種植華蜜0526,行距60-70m,株距35-45cm,栽培時宜淺不宜深,定值過程不要擠壓華蜜0526的種子,以免損傷,直播后在種子表面撒上菌渣基質,種植后再用定根水淋透。

3田間管理

3.1水肥管理

種植初期,出苗前以保濕為主,苗出齊后在確保溫度的前提下及時進行通風透光,降低畦面濕度。植株定植后澆5天清水,第6天開始澆營養期的沼液,第7天要追加一次有益菌,水肥系統控制調整為一天4次,1次12秒,3次沼液,1次清水。隨著植株的長大,水肥的次數也逐漸增加,由4次逐漸增加到8次。

3.1.1水分管理

華蜜0526灌溉水宜用微酸性至中性水,最好是雨水或山泉水。自來水儲放24h以上,最好暴曬一下。華蜜0526喜潤而畏濕,夏秋澆水宜選在傍晚,冬春則可在日出前澆水。應根據土壤和空氣濕度確定是否需要澆水,一般夏季每日澆水;春秋可隔日澆一次冬季3-4d澆一次。

3.1.2施肥管理

開花授粉期控制肥量和停止施肥,而在坐果后,果約拳頭大時開始追肥,用高鉀復合肥通過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淋根際或用沼液兌水淋根部,每隔5-7天施1次,共施3-4次。

3.2溫濕度管理

3.2.1溫度管理

當晴天大棚內溫度超過35℃時,應及時揭膜通風,降低棚內溫度,溫度控制在22-32%。開花結果期和果實膨大期增加通風量,白天溫度控制在30℃左右、夜間15%左右,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糖分的形成和累積。

3.2.2濕度管理

夏天雨季時容易導致棚內濕度急劇增大,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導致哈密瓜病蟲害的發生,應在雨后及時揭膜通風或減少水分的灌溉次數,降低棚內濕度,控制濕度在50-60%,及時噴灑殺菌藥劑保護瓜苗,防治哈密瓜蔓枯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病害的發生。

3.3吊蔓整枝

3.3.1吊蔓栽培

華蜜0526采用單主蔓吊蔓栽培,吊蔓對準每一植株吊一條細繩,瓜蔓長約30-40cm時開始繞蔓,每隔3-4天繞一次。

3.3.2整枝

及時將瓜10節位以下側芽全部摘光,11-15節留著結瓜,26-28節打頂摘心,摘頂后留3-4條側芽,其余摘除。整枝打頂宜選擇晴天進行,陰雨天濕度大天旱不整枝打芽,每次打芽時,手、剪刀等必須共用70%酒精消毒,每打完一處,對瓜節位處消毒1次。

3.3.3開花授粉

華蜜0526為異花授粉作物,為了提高坐果率,需要蜜蜂進行授粉或人工進行輔助授粉。早晨7―9點,先剝掉雄花花瓣,露出花球,然后輕輕點到雌花柱頭上,見到柱頭有花粉粒為準,一般授粉3-4天后,即可看到授粉是否成功,當瓜直徑達4-5cm時進行選果,剔除畸形瓜,一棵瓜留一個果。

3.3.4吊瓜

吊蔓栽培時,待幼果直徑長至10-15cm時用吊瓜網袋進行吊瓜。在幼果節位上的果柄與坐果枝的著生部分打一個松的結,吊起幼果,使其呈水平舒展狀生長。

3.4搭防護棚網

在種植大棚兩邊圍上防鳥網,防止鳥類進入種植地破壞,損壞華蜜0526哈密瓜。每天觀察,及時挑揀病死株,拔除雜草。

4病蟲害防治

華蜜0526的病害較多,蟲害較少,種植期間要主要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生物、物理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農藥使用嚴格按國家標準G84285、GB/T8321的規定執行,應選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并注意安全使用間隔期,確保產品不受農藥污染。

華蜜0526的病害主要有蔓枯病、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蟲害則主要有斜紋夜蛾和葉螨等,坐瓜時特別注意防止蜜蜂盯瓜,導致瓜腐爛現象的發生。

農業方法:加強棚室溫、濕度控制,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整枝、綁蔓打老葉并清除病葉及病株。

物理方法掛黃板進行誘殺,一般10m2掛1張。

化學方法:蔓枯病、灰霉病、霜霉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防治可用一些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如嘧菌酯、嘧霉胺、戊唑醇、氟菌?霜霉威、農用硫酸鏈霉索等。

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范文第2篇

關鍵詞:厚皮甜瓜;品比試驗;設施栽培;揚州地區

厚皮甜瓜皮厚肉多,香甜爽口,外表美觀,是甜瓜中的精品,夏季水果中的貴族。甜瓜性喜高溫干燥、強光照及晝夜溫差大的環境,我國厚皮甜瓜以新疆出產的哈密瓜最為著名,銷往全國各地。揚州位于中國東部,新疆的哈密瓜歷經長途運輸進入揚州市場,最短也要幾天時間,不僅運輸成本高,品質也有所下降,而且也縮短了哈密瓜的貨架期,增加了水果店鋪的銷售風險。近年來,隨著哈密瓜南移東進生態育種工作的開展,選育出一批適合東部種植的厚皮甜瓜新品種,使得江蘇及東部沿海地區厚皮甜瓜的本土化種植、供應本地市場成為可能。2011年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從臺灣引進了多個厚皮甜瓜品種并對其進行品種比較試驗,以篩選出適合本地區溫室栽培的優質品種,為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豐富本地市場,滿足人們高檔次生活需要提供技術保障。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于2011年3月在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灣頭基地的溫室大棚內進行。供試材料有:玉姑、新月、翠甜、天仙、長香玉,均從臺灣農友公司引進。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3次重復,隨機區組設計,每小區種植20株。各品種于2011年3月20日播種,4月16日定植。定植前,667 m2施入腐熟餅肥200 kg,硫酸鉀型復合肥50 kg。整地作畦,畦高30 cm,畦寬50 cm。每畦種1行,株距40 cm,行距90 cm。地膜覆蓋,膜下鋪滴灌管。立式吊蔓栽培,以側蔓結瓜為主,其他管理按常規進行。

1.3 測定方法

幼苗期以定植期為準;開花期以50%的植株第一朵雌花開放為準;坐果期以雌花子房膨大為準;成熟期以采收為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手持糖度計測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育期比較

由表1可知,長香玉為大果型網紋甜瓜,其生育期最長,其余各品種的生長速度大致相同,其中玉姑最早進入花期,其次為翠甜、天仙、長香玉、新月。果實發育期長短是甜瓜早熟性標志之一,在參試品種中,小果型的新月果實發育期最短,為36 d左右;其次是玉姑,為40 d;天仙、翠甜和長香玉屬于網紋甜瓜,果實發育期較長,分別為42 d、45 d和49 d。

2.2 植物學特性比較

由表2可知,各品種甜瓜的莖粗相差不大,節間以玉姑最長,為9.17 cm,翠甜最短,為6.39 cm。葉面積玉姑最大,其次為長香玉,翠甜最小。同時,株高也以玉姑最高,達222.86 cm,長香玉次之,為217.50 cm,翠甜最低,為142.14 cm。由此可知,各甜瓜品種中,玉姑葉片大、株型開展、長勢最旺,長香玉次之,而其他品種葉片較小、株型較緊湊,翠甜長勢最細弱。

2.3 果實性狀比較

本試驗引進的5個甜瓜品種中,從果實性狀來看分別屬于不同的類型。如表3所示,長香玉為長卵形大果型綠網紋綠肉甜瓜,其余均為圓球形小果型甜瓜,其中新月白皮白肉,玉姑白皮綠肉,天仙黃網紋白肉,翠甜綠網紋綠肉;從果肉厚度分析,長香玉最厚,達3.5 cm,小果型中玉姑最厚,為3.4 cm,天仙、翠甜最薄;從單果質量分析,長香玉最大,達1.8 kg,其次是玉姑,為1.5 kg,天仙單果質量最小,僅為1 kg;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析,天仙最高,達16.5%,玉姑為13.0%,而長香玉最低,僅為11.0%。

3 結論與討論

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范文第3篇

1西瓜甜瓜貯藏與運輸崗位的研究任務和工作

1.1高品質甜瓜成熟度檢測技術

完善和擴展現有儀器設備在小型瓜、厚皮甜瓜成熟度鑒別方面的應用,建立高品質甜瓜成熟度檢測技術一套,快速無損檢測甜瓜成熟度。

1.2甜瓜預冷與保鮮技術及設備選型

利用現有保鮮庫開展不同品種甜瓜預冷技術研究,開展對甜瓜的貯藏性生理變化研究:篩選出適合長途簡易冷鏈運輸的環保保溫材料;利用貯藏、運輸、分子標記技術等技術對體系育種室選育的哈密瓜新品種耐貯運性進行綜合評價及相關的保鮮應用技術研究。

1.3高品質甜瓜冷鏈流通保鮮技術

集成并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高品質甜瓜冷鏈流通保鮮技術,進行研究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遠途冷鏈流通保鮮技術體系l套。分別建立北到華北(華南、華東)、海南到華北(東北、華東)、遠途冷鏈流通保鮮技術示范線各1條,減少流通損耗10%~20%。

1.4基本信息數據庫

開展建立、建全全國20個甜瓜貯運與加工企業基本信息數據庫。

1.5哈密瓜的耐貯藏性評價體系建立

構建厚皮甜瓜耐貯藏性表達譜,初步探明厚皮甜瓜貯藏性的表達及相關基因。

1.6哈密瓜保鮮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經濟保鮮技術的開發與利用,進行保鮮劑的研制與開發1~3個。

1.7提供甜瓜貯藏與運輸技術咨詢服務

每年培訓專業技術骨干50~100名、農民經紀人200~500人次,并召開1~2次50人現場培訓會。

2西瓜甜瓜采后處理與加工崗位的研究任務和工作

2.1西、甜瓜成熟度檢測技術研究

完善和擴展現有儀器在小型西瓜、厚皮甜瓜成熟度鑒別方面的應用,改進和研發便攜式檢測儀器,完成可在西、甜瓜產地推廣應用的現場檢測技術l套。

2.2西、甜瓜采后處理保鮮技術研究

利用現有差壓預冷設備和保鮮庫開展不同品種西瓜甜瓜預冷技術研究,篩選適合長途運輸的環保防寒保溫材料,研發出適于瓜類預冷的水預冷機1臺,編寫預冷技術規程1項,獲得專利1項,在體系建立的西北到華北(華南、華東)、海南到華北(東北、華東)西、甜瓜遠途冷鏈流通保鮮示范中應用:減少采后流通環節損耗15%以上。

2.3西、甜瓜鮮切加工技術研究

完善加工工藝和保鮮技術,篩選適宜鮮切品種,與果蔬加工企業合作,建立產品生產示范線2~3條,實現鮮切加工產業化;完成技術規程1~2個,獲得專利2~3項。

2.4西瓜汁飲料加工技術研究

完善產品貨架保鮮關鍵技術,篩選適宜品種,開發甜瓜飲料,與果蔬加工企業合作,建立產品生產示范線1條,完成相關技術規程1~2個。

2.5繼續進行西瓜高番茄紅素、高瓜氨酸品種篩選和活性成分提取工藝技術研究

繼續進行西瓜高番茄紅素、高瓜氨酸品種篩選和活性成分提取工藝技術研究,開發出中試產品2~3個,編寫技術規程1~2項。

2.6薄皮甜瓜采后軟化機理及調控技術研究探討薄皮甜瓜采后軟化機理,確定影響軟化發生的因素,提出調控技術措施。

2.7打瓜種子有效功能成分研究搜集品種資源,篩選含油脂和蛋白等有效活性成分高的品種,探討有效活性成分提取技術。

3西瓜甜瓜產業經濟崗位的研究任務和工作

3.1市場變化及趨勢分析

跟蹤國內外市場走勢,分析生產、消費、貿易、價格變化特點及影響因素。以西、甜瓜生產各種統計資料和固定觀測點及實地調查數據為基礎,開展西、甜瓜市場結構動態變化監測:跟蹤國內外西瓜甜瓜生產、消費、貿易信息,研究國內外西、甜瓜產業供求特點和發展態勢.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3.2生產要素變化及經濟效益分析

分析各種生產要素的投入數量、結構、價格變化及趨勢:測算要素生產率等指標,進行成本收益分析。以西、甜瓜投入產出調研和固定觀測點數據為基礎,開展產業投入要素變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評估:開展種植模式與規模、新技術應用的效果及影響分析:開展要素市場及配置模式研究,確定區域適度規模經營模式。

3.3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跟蹤監測國內外產業發展動態,開展產業中長期供求分析,對本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做出判斷。在構建產業經濟數據庫和開展生產要素監測、市場跟蹤監測的基礎上,運用計量經濟學理論,綜合分析西、甜瓜國內市場供需和價格變動基本規律,對西、甜瓜產業發展趨勢做出定量判斷。

3.4產業發展政策研究

對現有生產、流通、加工等環節進行調研,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研究不同區域西、甜瓜產業組織、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對西、甜瓜產業發展的影響,并提出政策建議。

3.5體系重點任務技術經濟分析

圍繞體系重點任務,開展技術經濟分析,對技術實施的成本變化、效益變化、要素生產率變化等進行經濟效益定量分析:對技術實施的就業變化、農民收入變化等進行社會效益分析:對技術實施的資源節約、生態環境影響等進行生態效益評價。

3.6西瓜甜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研究

運用調查研究、統計分析等方法,評價西瓜甜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績效,分析影響組織績效水平的因素,研究農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提出西瓜甜瓜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模式選擇及政策建議。

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范文第4篇

走進4月的“甜瓜之鄉”閻良區關山鎮,空氣中彌漫的甜瓜香氣,仿若走進綠色的童話世界。

賦予關山鎮這些美好景象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甜瓜試驗示范站的專家們,也到了最忙碌的時節。

這天中午,西農園藝學院研究員、示范站首席專家杜軍志應渭南市蒲城縣種植戶的邀請前去講課,留在站里的司立征、李省印兩位專家剛剛送走兩撥兒來咨詢技術的種植戶,接著就要到農戶的大棚里去察看甜瓜長勢。司老師說:“這里的農民一天吃兩頓飯,中午是農活最忙的時候,我們也習慣了這個節奏。”

“身份證”效應

記者了解到,今年閻良甜瓜種植面積在6.5萬畝以上,總產量可達30萬噸,帶動周邊地區種植4萬多畝。今年,甜瓜比往年提早半個月上市,價格也比較理想。讓民果蔬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霍小民告訴記者,價格最高時每斤達到22元,隨著上市量增加,價格漸漸回落,但因為品牌傍身,一箱六個甜瓜仍然可以賣到220元。

隨后的采訪中,杜軍志先給記者科普了一回甜瓜專業知識。他說,甜瓜也稱“百日草”,意思就是栽種后兩個多月就可以成熟,屬經濟作物。“農民收入是硬道理,如果種植戶沒有得實惠,就談不上推廣,所以從育種苗開始,我們就要考慮市場接受的問題。”

西安市閻良區位于關中平原中部偏東,南受秦嶺山脈影響,回暖早,災害性天氣較少。當地農民自古就有種甜瓜的傳統,但因為品種、技術落后,產量較低,上市時間又晚,價格也上不去,因此一直未能形成規模。

1999年,杜軍志帶著自己培育改良的“西農早蜜一號”來到閻良時,當地農民種植甜瓜成本大,價格低,基本沒有效益。讓種植成本降下來,是杜軍志和專家們亮給農民的第一個絕活。

經過反復試驗,“大棚高壟地膜覆蓋爬地栽培”新技術取得了成功。“過去,農戶因甜瓜吊蔓技術難度大,不敢種植,新技術既方便農戶掌握,還把成本從每斤1.5元降到只有0.15元。”杜軍志說,甜瓜主要病害就是蔓枯病,新技術用地膜把瓜蔓和泥土隔開,也就相當于實現了吊蔓的功能。

利用這項技術,杜軍志在閻良種了1.8畝試驗田,當年畝產7000斤,而且上市提前半個多月,再加上甜度高、口味香、外觀好、耐儲運,因此賣出了每斤1.45元的高價。

杜軍志的試驗田在當地產生了轟動。按照農戶以往的經驗,一畝瓜即使管理得很好,最多也就賺1000多元。而杜軍志的1.8畝試驗田一下子就掙了7500元。而且在農民口口相傳中,7500元又被誤傳成了15000元,于是,反應迅速的農戶紛紛找到杜軍志要種子。

“因為還在試種階段,必須得保證農民的收益,出一點閃失,在閻良推廣甜瓜種植就無法繼續下去。”杜軍志說,第二年他決定只推廣種植100畝。“當時只是為了保護市場才做出限制推廣的決定,后來才知道這叫‘饑餓營銷’,但當時真不是有意為之。”杜軍志笑著說。

因為農民種植熱情很高,杜軍志就想出拿身份證登記的辦法,每戶農家只讓種一畝地。杜軍志向農戶承諾,這一畝地他會保證服務到地頭,手把手教授新技術。讓杜軍志沒想到的是,精明的農民開始到處借身份證來登記,而這一借,又讓更多人知道了這一信息,來買種子的農戶更多了,擋也擋不住。最終,那一年,關山鎮實際種植甜瓜400畝,但為了穩定農戶情緒,杜軍志一直對外說是100畝。

甜瓜收獲的時節到了。杜軍志記得,他和種植戶一起到西安城北的金花路市場賣瓜,別的瓜每斤0.6元都不好賣,他們的瓜1.45元還很搶手。而且,甜瓜產量每畝達到7000斤,這也是種了幾十年瓜的農民想都不敢想的數字。大多數種植戶每畝甜瓜收入都超過7000元,是當時種糧食收益的十多倍。

第二年,農民種瓜的熱情更火爆了。為了得到瓜種,有人甚至把電話打到西農領導那兒“走后門”。2001年原計劃種植700畝,實際則種了2000畝。關山周邊的武屯,還有渭南一些鄉鎮,也開始大面積種植。2005年,僅在閻良地區,甜瓜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

多學科建站

隨著甜瓜種植面積迅速擴大,種植戶之間開始出現競爭。有人為了搶早上市,放棄標準化栽培技術,采用高溫催熟,有的甚至用藥劑催熟。還有種植戶干脆在瓜只有六七成熟時就采摘上市。于是,市場上很快就有了負面反饋,每畝甜瓜收入降到3000多元,當地剛剛形成的甜瓜產業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

在這危急時刻,由杜軍志擔任首席專家的甜瓜試驗示范站在關山鎮誕生了。杜軍志說,2006年,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閻良區人民政府、楊凌示范區合作,在關山鎮代家村共同建立甜瓜試驗示范站。除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鳴、鄒志榮等多位知名專家做顧問,示范站還選聘了甜瓜育種專家張會梅、馬建祥,植物營養專家司立征,設施栽培專家常宗堂、李哲清、袁萬良,植物保護專家李省印,推廣專家董永利、麥曉麗等人加盟。

杜軍志告訴記者,專家們每年駐站都在一百二十天以上。由于示范站屬于臨時用地,設施非常簡陋。李省印老師說:“每天都有種植戶找上門來,我們發現問題,并能及時解決問題,是最大的樂趣。你看,我們都穿得和農民沒有兩樣,這樣才好交流。搞農業的就要和土地親,和農民親。”

李老師告訴記者,起初,有的種植戶用老辦法掐瓜蔓,不但費時費力,傷瓜蔓,還容易讓病蟲害侵入。對此,專家們心里真是著急,一邊手把手教農民如何整枝打杈留取瓜蔓,又編寫了《大棚厚皮甜瓜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免費向農民發放。

“記得那時學校還給了一輛面包車,車上印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甜瓜服務車’字樣,他們幾個人接到農民求助電話,就立即坐上車趕到大棚里。”司立征老師說,有的農民種瓜出現問題,就在路上攔他們的車,將他們“截”到自家瓜棚里。富平一位銷售農藥的種植戶,賣給大家的農藥出現問題,連自家的20多畝瓜地也大面積受害,急得就在路上攔住服務車。專家給他開出了藥方,告訴他五天后見效,再接著用。五天后,這位種植戶專門跑到閻良,向專家們致謝。

本刊記者采訪專家們那天是4月15日,西安下起傾盆大雨。司老師和李老師執意要讓記者見識一下甜瓜大棚,我們一起冒雨來到種植戶史吉利的家。史吉利不在家,兩位老師又領著記者左拐右轉,來到一片布滿大棚的地里。雨急路滑,兩位年近六旬的老師踩著稀泥,卻步履輕快,一邊走一邊說,“就要到了,再向前走五個棚就是老史的瓜地。”果然,史吉利正在自家的大棚里忙著清理涌進棚里的雨水。

史吉利告訴記者,他家兩口人,種了13畝瓜,敢這樣做,就是因為有杜軍志和他的專家團隊做靠山。“不僅技術服務到戶,銷售也讓大家心里有數。我們沒有后顧之憂。”

示范戶模式

閻良甜瓜在市場上叫響后,如何引導農民規范誠信種植,打造甜瓜品牌,成了杜軍志在繁忙的品種選育工作之外,必須思考的問題。最終,他們決定走專家+示范戶的推廣模式,再由示范戶帶動廣大農戶。

如今已是陜西省勞動模范的種植戶張小平,是杜軍志選定的第一塊“實驗田”。

張小平所在的北馮村,是關山鎮種瓜技術最過硬的村子,張小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科學種瓜意識非常強,而且肯學肯干。杜軍志和張小平約定,只要按技術規范種植,瓜熟后由他包銷,價格是市價的兩倍。

這個約定讓張小平安心下來,不再急著上市。杜軍志說,恰巧有閻良電視臺記者來示范站采訪,他們就自掏腰包在電視臺給張小平打了一個月的廣告,主要就是告訴人們張小平的瓜品種甜,也沒打激素。“結果瓜熟后,當年張小平的大棚外可以用車水馬龍來形容,不但批發商和零售商找過來,一些市民也跑來買,表示用張小平種的瓜送親戚朋友有面子。”杜軍志說。

張小平的瓜,杜軍志一斤也沒收購,全部被人搶購。于是,張小平的故事又在瓜農中瘋傳開來。附近的種植戶親眼目睹張小平售瓜的火爆場面,第二年就開始效仿起來。

據媒體報道,2007年,張小平的甜瓜4月18日上市,比往年足足提前了半個月,售價為每斤五六元,創下了畝產收入10000元的奇跡。

2007年10月,為了在農民中培養技術骨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推出了百名青年農民進高校的活動。農民脫產一個月,走進大學課堂,學習植保、經濟推廣等方面的實用知識,張小平便是這批學員中的一名。

張小平在接受媒體采訪中表示,這次學習讓他開闊了眼界,懂得了品牌甜瓜在市場中的優勢。2008年1月,他和28名種瓜技術好的農民成立了科農瓜菜專業合作社。3月,由合作社統一簽訂轉包合同,流轉土地153畝,建立關山村甜瓜示范園。4月,進行了“蜜霸”牌甜瓜的注冊登記。

杜軍志告訴記者,張小平的做法開啟了閻良種瓜農戶的品牌意識,也讓閻良甜瓜走向中高端市場。科農合作社成立當年,就和上海一家超市簽訂了35.5噸的甜瓜銷售合同。

良種新技術

“甜瓜產業發展也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有就有低谷,保持產業發展的生命力,只能靠甜瓜的品質。”杜軍志對此顯然信心十足:“這么多年的研究,在我心里形成一張甜瓜地圖。這張圖清楚地顯示著國內外甜瓜產區的生產狀態和發展趨勢,各地品種優劣、上市早晚都了然于胸。除了準確指導農民種植,我和團隊的另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做好優質甜瓜品種的選育。”

1992年,杜軍志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系畢業,分配到省農科院(后并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瓜菜研究所工作。老所長閻明志對他說,“咱們的甜瓜一定要打響自己的品牌,就靠你們年輕人了。”杜軍志說,這句話對他影響深遠,也成為他堅持做好甜瓜育種的動力。

據杜軍志介紹,他們的甜瓜試驗示范站先后收集了大荔高石脆瓜、芝麻粒、十道線、八方瓜、羊角蜜、一窩猴等176個品種資源,在此基礎上進行提純復壯。

“每年冬末初春,是專家們育種的關鍵階段,站里沒有取暖設備,鉆進大棚查育苗一身汗,出來進屋又冷得站不住人。專家們說,那個時節覺得閻良的風格外大。”杜軍志說,建站以來,為防止品種同質化無特色競爭,專家們推出了甜瓜優質系列品種群,有薄皮的、脆露的、玉露的、哈密瓜口味的等等。這些品種在上市時間、皮的厚薄以及口味上各有差別。由這些品種建成種子庫后,再由農民選擇種植。

“目前種植面積較大的有上市早一周的‘西農新早蜜1號’,是主栽品種;還有優質、豐產、抗病、耐貯運,具有哈密瓜風味的‘千玉1號’以及‘西農脆寶’、‘陜甜1號’、‘陜甜9號’、‘童年’等甜瓜新品種。”杜軍志介紹說。

“童年”,這個富有詩意的品種,是杜軍志的得意之作。他說,這是一種讓人一吃就會想起童年甜蜜的味道,因而深得客商青睞,不少人都是以訂單種植的方式提前向瓜農訂購。

培訓客商,也是杜軍志為提高閻良甜瓜品質想出的一個奇招。“示范站多次請客商進站聽講座,學習判斷甜瓜品質的方法,讓客商煉就一雙火眼金睛。用這種市場倒逼的辦法,迫使瓜農必須種好瓜,不敢濫用激素。”在杜軍志看來,這種培訓不僅保護客商的利益,更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利益。

記者了解到,育苗技術也曾是制約閻良甜瓜產業的瓶頸。讓民果蔬專業合作社帶頭人霍小民說,過去種瓜育苗,用的一直是火炕營養土缽育苗這個土辦法。“這個辦法不但育苗難度大,成苗率低,苗子易染病蟲害,關鍵是太費人力,移栽時需七八個人一起協同作業:一人鏟苗,兩人擔苗,一人擺苗,一人栽苗,一人澆水,一家勞力肯定不夠,要雇人才行。特別是擔苗,因為必須貓腰進大棚,一個人根本堅持不下來,得不停換人。”由于勞動強度太大,霍小民過去都是只栽六七分地的瓜。

2007年,杜軍志和團隊開展的穴盤基質育苗研究工作取得成功。杜軍志說,這種方式不是他們首創,是他們把別的育種領域的方法借鑒過來,經過改良后用于甜瓜育苗。用穴盤基質育苗法培育的苗子健壯,無病蟲害,便于運輸,定植省工省時,根系發達,成活率高,不緩苗,上市早,因而迅速被廣大群眾接受,技術普及率達95%以上。后來,在閻良區政府的推動下,全區新建育苗點20個,大型育苗溫室1個。

智慧的翅膀

有人評價杜軍志這樣的農科專家,是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對此,杜軍志說,那是評價大教授、大專家的,他不敢想。但杜軍志承認,農業科技確實離不開大地的驗證,必須獲得大地的認可才行。“懂技術肯吃苦的專家很多,但光有好的技術,沒有辦法推廣,在我們這個領域是絕對不行的。”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靳軍老師說過一句話:“給科技插上智慧的翅膀。”杜軍志認為,這正是農業科技人員應該扮演的角色。

杜軍志介紹說,近年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探索了一個以大學為依托,建立農業試驗示范基地為載體,農業科技培訓和信息咨詢服務體系為支撐的農技推廣新模式,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示范站可以讓專家直接和農民面對面,農民有具體問題就來問專家,專家去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從一線的生產中發現問題,然后以此為課題進行研究,找到解決辦法,再通過培訓傳遞給農民。這就是以大學為依托建站的模式。”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閻良及周邊地區已涌現出種瓜大戶楊建鵬、邱寶安、趙可和、朱強、邢國強等超過百家示范戶,由他們帶頭成立了盛康、英武、國強、富郁香、心聲、千玉、新興等20多個專業合作社,有的園區種植面積已達上千畝。

以前面提到的讓民合作社為例,目前已有100多名社員,大家統一施肥,保證不用激素,不打農藥,瓜熟后上市反響非常好。一些農藥銷售商也摸清了門道,有什么新的生物制劑都是先找到帶頭人霍小民,由他試用有效果,再向社員推廣。

記者了解到,甜瓜收獲之后,種植戶會在地里直接種上玉米,因為土質肥沃,玉米不用施肥就長勢喜人,每畝可以收入上千元。杜軍志說:“這樣基本就可以抵上農戶種瓜的本錢,務瓜賣的錢基本是凈賺的。”

“半年辛苦半年閑,半年能賺幾年錢。十戶就有八戶種,兩家不種還有人送。”這是閻良當地群眾自己編唱的“務瓜謠”。甜瓜種植插上智慧的翅膀,給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統計數字顯示,截止2015年,關山鎮農民人均年收入已達18400多元。經過10年發展,閻良區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早春厚皮甜瓜生產基地,還帶動周邊的臨潼、富平、蒲城、大荔、臨渭等區域種植,產品遠銷河南、江蘇、上海等二十多個省市區。全區農民人均年收入中有2000多元是來自甜瓜產業。

哈密瓜種植方法和技術范文第5篇

關鍵詞:瓜果;出口基地;新疆

作者簡介:趙達君(1977-),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

戴泉(1979-),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

永春芳(1962-),女,新疆伊犁人,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等。

中圖分類號:F3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309(2009)08-0005-03

農產品出口基地是新疆農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先鋒和樣板,是新疆農業發展尤其是新疆外向型農業發展的增長極。新疆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緣區位優勢和特色產品品種優勢,除傳統棉花產業外,近年來,果蔬業尤其是瓜果業的快速發展已成為新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一、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設情況

新疆瓜果類出口基地建設同中東部農業發達省份及其它沿邊沿海地區相比起步較晚,但近年有了長足的發展。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生產能力和出口規模的瓜果出口生產基地,發展了一批在中亞、俄羅斯、香港、日本甚至歐洲地區有一定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農產品出口基地和龍頭企業,這些出口基地和龍頭企業分布在新疆所有地州,幾乎涵蓋全疆具有出口競爭力的所有瓜果產品。

(一)瓜果出口基地總體情況

據2008年10月的不完全統計(見表1),出境水果注冊果園數量約為914個,總面積超過110萬畝,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設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瓜果種類包括:蘋果、香梨、葡萄、杏、桃、哈密瓜、西甜瓜、石榴、紅棗、沙棘、草莓、核桃等等,涵蓋了新疆所有有一定種植規模的特色瓜果種類。與此相對應,新疆已建成具有出境水果資格的包裝廠57家,針對新疆出口瓜果進行分撿、清洗、烘干、加工、包裝、貯運等,并形成了一些在境外市場有一定知名度、美譽度、競爭力的品牌。

目前。新疆已注冊并經過備案的果園,基本覆蓋了新疆各個地州,并基本形成南疆地區以阿克蘇、庫爾勒、喀什為中心,北疆地區以伊犁河谷、石河子、昌吉為中心,東疆地區以哈密、吐魯番為中心的果品出口大區格局。

(二)瓜果出口基地品種規模及地區分布

從各品種種植基地數量看,新疆水果出口基地以蘋果、梨、葡萄為主,占到新疆水果出口基地總數的87%:其中,在新疆梨子出口基地數量最多,達344個,但分布區域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阿克蘇、庫爾勒兩地,在喀什、伊犁、和田三地也略有分布;葡萄出口種植基地數量位列第二,達到272個,分布區域最廣泛。除阿勒泰、和田、塔城等個別地州沒有進行葡萄基地申報外,其它地州均有不同規模的分布:蘋果出口基地數量也達175個,主要分布于阿克蘇、伊犁河谷、喀什三地。

從各瓜果單品種種植面積上看,核桃基地面積最大,達到了678478畝,其次,依次為葡萄339947畝、西甜瓜148513畝、梨136483畝、蘋果110250畝。北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外,其它地區以葡萄出口基地為主,品種較為單一:伊犁河谷地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形成了葡萄、梨、蘋果、桃、草莓等基地;阿勒泰地區則只有一個沙棘基地。東疆地區的瓜果品種依然以該地區傳統的葡萄、西瓜、哈密瓜、大棗為主。其它新型水果基地的建設相對滯后。南疆地區則除了葡萄、梨、蘋果、核桃、大棗等傳統果品外,大力發展了西瓜、甜瓜、杏、桃、石榴、草莓等新品種出口基地。從三大區出口果園總面積比較來看。南疆的出口水果基地規模優勢更為突出,占新疆全疆出口水果注冊果園總面積的87.64%。其中。喀什、和田兩地占到全疆出口水果果園面積的68.53%,其中,核桃面積占到兩地注冊果園面積的61.27%,這與南疆近年來大力發展核桃產業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從品種上和基地建設規模的發展速度上看,南疆地區已發展成為新疆果品出口主要集中地,其中,阿克蘇、庫爾勒、喀什、和田四地的基地數量占到全疆果品出口基地總數的一半以上,面積達到全疆注冊果園面積的78.22%。涵蓋了新疆出口瓜果的所有品種,并形成了一批符合美國、歐盟等發達地區出口標準的水果品種,具有了一定的品牌優勢。阿克蘇蘋果、庫爾勒香梨、伽師瓜、和由和喀什兩地的薄皮核桃等品種已在美國、歐盟、日本、東南亞等地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客戶群,具備與國外水果同臺競技的能力和基礎,對新疆水果出口起到一定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二、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出口基地認證與安全生產認證標準不一,管理部門分立,缺乏銜接

目前,國內針對農產品出口基地和安全生產基地在認證的標準、認證程序、監管部門等方面均缺乏有效銜接。沒有形成資格互認,兩套認證體系處于相互分割的狀態。基地標準、認證程序和監管部分上的差異,加大了各生產基地的認證成本和管理難度。目前,新疆農產品總體出口基地認證備案規模不足200萬畝。而僅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規模已達795萬畝,規模差距很大,如果加上綠色、有機農產品基地認證面積,這種差距將會進一步拉大。

另外,各出口基地在質量管理上主要以各自主要出口目標國質量標準進行管理,缺乏統一標準。不利于監管部門進行監管。也破壞了基地之間進行合作的基礎。

(二)瓜果出口基地區域分布較為分散。缺乏規模效應

目前,新疆從總體瓜果出口基地所屬地州分布上有一定的集中規模,但由于區內各地州地域面積廣闊,信息流通難度大。運輸距離遙遠,使新疆瓜果產品出口基地在同品類別產品的運輸、技術、市場上的合作難度加大。在這種條件下,新疆各地瓜果在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時,難以形成合力,甚至可能發生內部惡性競爭,競爭力優勢被進一步削弱。

(三)認證主體單位過分單一,僅以生產企業作為認證主體不符合新疆現實區情

從我國農產品出口基地來看,只有生產企業才可能作為認證主體進行農產品出口基地認證。從現實情況看,新疆瓜果品出口基本屬于兩種情況:一類是較大規模的具有農產品出口資質企業通過與農戶(農產品專業合作組織)鑒定購銷協議,或者由自有基地生產產品進行產品出口:二是由具有農產品出口資質的出口企業通過直接田間采購進行瓜果品出口。目前第一情況在新疆只有少數企業可以做到,而第二種情況較為普遍。在當前的制度框架下,新疆大部分瓜果產地尤其是經濟發展非常落后的南疆地區,由于缺乏相應的龍頭企業牽頭,無法進行相應的出口基地認證工作,大大制約了新疆瓜果出

口的數量,也使新疆瓜果在境外遇到質量控訴等問題時無法進行產品追溯。

(四)認證基地類別單一,缺乏涵蓋整個產業鏈的綜合性基地認證體系

目前,新疆農產品基地基本是以品種基地形式進行認證,相關產業鏈中的其它出口環節則被排除在認證之外。比如在有些瓜果蔬菜種植基地中,還存在前端的禽畜養殖,并附帶禽肉蛋、畜產品出口。在進行農產品出口基地認證時,往往只對瓜果蔬菜生產基地進行認證。不對其它附產品進行認證。這種情況下。進行綜合性、立體化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基地在進行認證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品種進行不同類別的基地認證,無疑增加了企業認證成本。也不利于新疆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三、新疆瓜果出口基地建設的對策建議

第一,統一瓜果出口基地認證與安全生產認證標準,統一部門管理,建立互認和免認制度。把瓜果出口和食品安全生產結合起來。統一管理。確立統一的符合發達國家市場要求的高規格生產標準,改變過去由各生產企業根據目標市場出口地標準進行分別管理的混亂局面。

第二,強化新疆各地州內部及各地州之間瓜果出口基地的交流與合作,分享市場信息、技術信息、統一品牌建設、共享運輸渠道。從而有效降低新疆瓜果的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

第三,大力鼓勵有出口資質的企業擴大出口基地認證,并積極倡導國家對新疆自治區給予重點制度傾斜,確立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地方政府、有一定種植規模的個體農戶在瓜果出口基地認證中的合法地位,積極推動各認證主體擴大認證品種和規模。

第四,積極探索并逐步引進綜合性基地認證的標準、方法和程序,大力推動并鼓勵發展現代化、綜合性、立體化農業種植基地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潔、羅丹.農產品出口基地化與我國農業比較優勢的發揮[J].新疆農墾經濟,2001,(05).

[2]李湄青等.關中無公害農產品出口基地的選擇與布局[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1).

相關期刊更多

西域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新疆社會科學院

新疆地質

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農家書屋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阳市| 绵阳市| 慈溪市| 科尔| 青海省| 凉山| 翁牛特旗| 晋中市| 兴化市| 休宁县| 靖安县| 钟祥市| 龙里县| 大方县| 台南市| 三河市| 肇源县| 兰考县| 汶上县| 大冶市| 东明县| 萍乡市| 集安市| 红桥区| 玉门市| 酒泉市| 永川市| 黎川县| 涡阳县| 高碑店市| 若尔盖县| 资兴市| 盈江县| 伊吾县| 承德市| 西贡区| 龙里县| 余江县| 通州区| 岳普湖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