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 體檢; 遵醫行為

中圖分類號 R19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6-0148-02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Medical Compliance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after Medical Examination/LIU Chun-hui,LIU Min,CHEN Che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6,14(6):148-149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medical compliance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after medical examination.Method:90 case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45 cases.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 intervention measures,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argeted health education.The medical complian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the complianc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Examination; Compliance behavior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Liangshan,Liangshan 615000,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6.082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定期到醫院進行健康體檢[1]。體檢已逐漸變為保健的一種主要措施,各項體檢項目也隨之出現。健康體檢的目的在于發現機體中未被察覺的異常變化,并盡早采取防御及治療措施[2-3]。據此選取2012年

1月-2014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的45例對象,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現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筆者所在醫院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并且檢查結果顯示有異常需進行治療和復查的9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28~62歲,平均(46.0±2.2)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29~61歲,平均(44.0±2.3)歲。兩組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干預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針對性健康教育干預,具體如下。

1.2.1 體檢前的健康教育 成立特殊服務全程護理小組,制定體檢時健康教育路徑,并嚴格執行。首先,對體檢對象進行健康情況的評估。醫護人員通過與其進行交流,熟悉其心理狀態、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按照不同體檢者的個人信息制定相應的體檢項目。體檢者主訴出一些疾病的典型表征或發生明顯的體征時,建議其去??崎T診,以防延誤病情。同時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檢查前常規指導,如B超和采血均需空腹進行,因此在進行體檢前1 d晚餐應當飲食清淡,晚8點后禁食,晚12點后禁水一直到體檢日早晨,當日進行采血時間點盡量控制在9∶30以前,若時間太晚會由于機體內部分泌生理性激素而使檢測結果不準確。

1.2.2 體檢時的健康教育 在體檢時除給予患者相關知識指導外,還應根據體檢者的文化水平、經濟狀況及對健康知識的需求,主動為其講解醫院領先的技術力量、先進的設備,與體檢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需要做胃鏡的體檢者應首先完成空腹B超的檢測再進行檢查,避免胃鏡檢查對B超清晰度產生干擾。如果需做子宮附件、膀胱、前列腺檢查者,應當于完成上腹部B超后,大量飲水,保證膀胱充盈才可進行檢查。為了使體檢者的空腹時間減短,可以告知體檢者先進行抽血和空腹B超,然后進食早餐,再繼續其余體檢項目。測量血壓和心電圖前半小時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1.2.3 體檢后的健康教育 (1)體檢結束后,醫生應當按照各項檢查和化驗結果進行分析,并對體檢進行總結。根據檢查結果將體檢者分為糖尿病組、心臟病組、高血壓組、慢性支氣管炎組、膽固醇異常組、肝腎功能異常組等,建立各組的網絡和短信平臺,由全程護理小組負責各組的健康教育,將相關疾病的研究成果視屏放在網上,定時短信提醒體檢者服藥、鍛煉、合理飲食等相關內容。(2)個性化健康教育:根據體檢者的檢查結果,由護理小組成員進行一對一的健康教育指導,每次20 min左右,了解體檢者體檢后的遵醫情況,對于沒有遵醫或不完全遵醫的患者進行提醒和督促。(3)建立就醫綠色通道:影響體檢后遵醫行為的重要因素是部分體檢者工作繁忙,無閑暇時間就醫,針對這類人群,想起提供方便、快捷的門診預約、就醫等服務,從而提高體檢后的遵醫行為。(4)開通健康服務熱線或網站等,為體檢后患者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內容包括就醫建議、體檢結果的解釋、相關健康知識的咨詢等。

1.2.4 針對體檢者不良情緒的心理干預護理 體檢異?;颊叱Ξ惓=Y果較為擔心,部分患者甚至出現心理疾病。對于體檢異?;颊哚t務人員應耐心進行心理指導,告知患者可能找出檢查異常的原因,詢問患者近段時間的日常生活情況,幫助患者進行原因分析,避免患者出焦慮、抑郁等嚴重心理問題[4]。

1.3 評價方法

干預后6個月采取電話隨訪方式通過自行制定的問卷對體檢者進行調查,主要內容包括六個方面,每個方面體檢者能夠完全達到為5分,部分做到為3分,無法達到者0分,滿分計30分。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進行健康教育干預后,觀察組正確服藥、生活規律、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及時治療、按時復診等遵醫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由于人們對醫療知識的缺乏以及受家庭或社會的影響,體檢后遵醫率一直較低[4]。研究調查顯示多數患者認為無明顯的身體不適感、無嚴重的問題,就會產生無所謂、輕視的心理,造成遵醫率低。另外工作性質與文化程度也對遵醫行為有重要影響,研究調查顯示入院體檢者多數為個體戶,個體化大多工作繁忙,無閑暇時間就醫,并且大多數體檢者均為自費者,當查出的問題自認為暫時不會影響其身體健康時,就不會積極就醫。另外研究指出學歷大學以上體檢者的遵醫行為相對較高,這可能是文化水平高對疾病知識的認識水平較高有關[5-6]。此外,由于我國醫學領域相對于歐美等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健康體檢與醫療還未規范化的相互結合,使體檢異?;颊卟⑽吹玫搅己玫暮罄m觀察,導致多數體檢異?;颊卟荒苡行У淖孕刑幚韀7-8]。如何提高體檢患者遵醫率成為專家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問題。

有研究顯示,健康教育對于衛生知識的推廣有重要的促進作用[9]。尤其對于體檢異?;颊撸瑢ψ陨斫】蛋踩^為關注,對于此類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熟悉每項體檢的含義及影響因素,指導患者日常生活習慣及治療方法,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遵醫行為。而根據不同體檢者性別、職業、文化等特點,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指導,不僅能增加其對醫生的信任,提高遵醫率,還能使患者獲取相關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良生活習慣等。研究報道指出,對體檢者進行個體化的健康教育,能夠明顯提高其體檢后的遵醫行為,提高其對疾病的重視,從而提高其生存質量。本文研究健康教育在體檢者健康體檢后遵醫行為的影響情況,結果發現,觀察組正確服藥、生活規律、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及時治療、按時復診等遵醫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對體檢者進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其遵醫行為,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黃先勇,王家宏,王晶,等.體檢者對健康體檢項目的關注度和知曉度調查[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1,10(6):582-584.

[2]彭茜苑.探討健康教育在醫院健康體檢中的應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24(12):257-258.

[3]姜麗.健康教育對糖尿病病人遵醫行為的影響[C]//浙江省衢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浙江省金華市科學技術協會、浙江省麗水市科學技術協會.第三屆浙江中西部科技論壇論文集(第八卷 護理分卷),2006:4.

[4]臧惠珍,張青梅,秦玉花,等.健康教育對病人遵醫行為的影響[J].中國婦幼保健,2004,13(4):25-27.

[5]陳衛權.健康教育對單位職工體檢結果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0,7(17):124-125.

[6]魏洪蓮.對體檢女性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價值[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0):140-141.

[7]張國方,羅美香,林燕.健康體檢護理在健康和亞健康人群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95-97.

[8]楊菊.2640例老年人體檢結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8):64-65.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 培養觀念 健康教育 教育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 大學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向受教育者傳授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先進文化知識只是大學教育的基本任務之一,而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優秀的品質和奉獻的精神,造就大學生健壯的體魄和健康的靈魂更是大學教育的主要任務。

現代大學教育觀念體現在其社會本位觀和個人本位觀的辯證統一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人培養成社會需要的、能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注重學生的個體社會化、公民品德和政治品質的培養。而個人本位觀注重發展個人需要,從現代大學教育的觀點來看社會本位觀和個人本位觀的結合正好形成了高等教育的完整價值觀點。實際上,文化學習和知識學習既有社會價值的因素也有個人價值的因素。只有當一個人能夠順暢地融入社會,和諧地與周圍的人或事物相處時,他才能構建一個工作和生活的友好環境,在此基礎上,才能談得上個人才能的發揮和社會價值的體現。所以,作為大學教育工作者,除了考慮要如何將最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有效地傳授給學生外,還要考慮如何培養大學生的人格和品德,以及如何與社會和自然保持和諧關系的能力。但是,大學生人格和品德形成以及與社會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的培養在大學教育中常常存在很大的誤區,一些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把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混同起來,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科學性與規律性認識不足。由于對上述兩個問題認識不足,加上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工作的重要性不足,以及重視對個體嚴重心理障礙、心理疾病問題的事后處理,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學校的地位不高。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為“重心理咨詢,輕健康教育”,“重障礙性咨詢,輕發展性咨詢”。至今有些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停留在僅僅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治療方面,心理咨詢的對象只是針對心理異常的學生,而對大多數心理健康但面臨著成長與成才、情感與學業等諸多困惑的大學生無關,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和范圍受到局限。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刻不容緩的社會問題。心理障礙、生理疾病、學習和就業壓力、情感挫折、經濟壓力、家庭及周邊環境的影響,是導致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因此,及時幫助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樹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我國不少高校先后設立了大學生心理咨詢機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其工作的重點放在咨詢和治療上,缺乏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預防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理念。

據全國心理衛生協會統計,有心理失衡或障礙的大學生占全國大學生總人數的四分之一以上,最高時期竟達34%。很多大學生心理壓力加大,特別是大學生適應環境、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理想實現、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反映出來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日益突出。心理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的重要原因之一。自殺、兇殺等惡性事故更呈上升趨勢,越來越嚴重地危及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大學生心理障礙、心理疾病的主要表現是:環境變化帶來的心理挫傷與自信心的消失,五湖四海的學生生活學習在一起,出現交流中的困難,產生孤獨,不適應大學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引起心理失衡。知識與閱歷的匱乏,產生認識和情緒上的極端表現。此外,獨生子女自私、膽小和感情脆弱、缺乏吃苦耐勞精神都對形成良好的健康心理與品格造成影響。

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矛盾、樂往與封閉孤獨的矛盾、情感與理智的矛盾、自尊與自卑的矛盾、競爭與求穩的矛盾、性生理發展與性心理發展的矛盾也都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根源。

健康包含四大要素:生理平衡(沒有身體疾患)、心理穩定(沒有心理障礙)、社會成熟(具有社會適應能力)、道德健康(良好的品質)。四者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心理學家英格里希指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狀態,當事者在那種狀態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且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積極的狀態,不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社會工作者孟波指出:心理健康是合乎一定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面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面能為本身帶來快樂??傊?心理健康包含兩個方面:一是能積極調解自己的心理狀態,順應環境變化;二是能有效、富有建設性地發展和完善個人生活。

大學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使大學生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促進身心正常發育。在一定程度上說,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壞,影響整個社會健康知識的普及率和形成率,是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基礎。高校健康教育是以傳授知識,建立衛生行為,改善環境為核心內容的教育,其最終目的是要人們自覺自愿地保持健康的意識和行為。沒有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遇到或出現各種心理問題將對未來國家社會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我們建議大學健康教育尤其采取以下積極對策:

(1)教師應具有科學的教育觀,注重以人為本、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全面發展教育,注重發揮課堂教育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各個方面的功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不是為了考試而學習,而是在體驗掌握知識給自己帶來的身心愉悅,體驗創造,體驗收獲,體驗成長的美好。學校既是讀書的地方,也應是學生幸福生活的地方;既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地方;既是引導學生進步,又是適應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地方;教師既是學生的引路人,又是學生的知心人。

(2)教師在學科教學中要滲透心理素質方面的內容,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的人格品質。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某些心理素質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以及科研動手能力。通過運用激勵手段,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通過采用強化和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外教育是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要面向學生,通過媒體的廣泛宣傳,強化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通過心理講座、心理報告、心理沙龍,使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及自我心理健康調節的基本方法,增強學生適應社會和自我心理調適的能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同時必須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決大學生中出現的心理問題。

(3)積極倡導大學生自我教育,內化自覺行動。事實上,任何教育只有轉變為被教育著自身的能動行為,樹立其主體意識,并體現主體參與,其教育的目的才能夠得以實現。因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須積極倡導主體自我教育。通過課內外各種環節教育,使學生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展和自我認知的能力不斷提高,增強心理健康的自覺意識并學會自我心理調適的方法,消除負面情緒的心理困惑,適應復雜的社會生活變化,以一顆平常心面對自己、面對集體、面對社會,進而把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品質,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對社會生活得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的自覺行動。

(4)學校應努力擴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是人的心理發展的重要途徑,心理素質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展和成熟起來的。在實踐活動中,大學生自我、環境以及自我內部的矛盾運動引發大學生的自主行為,通過自覺接受外界信息來調整適合自身的心理狀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全面、客觀地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抗挫折能力,磨練意志,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糾正大學生自身出現的認識偏差,縮短學校與社會之間的距離,從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完美。

(5)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大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力量。豐富多彩而又健康有益的良好校園文化能夠調節心境、愉悅身心,對大學生人格的塑造和完善起著重要作用。大學生發展的關鍵在于其個性的自由發展。只有在開放、自由的廣闊空間里才能實現大學生充分、自由和全面的發展。這種空間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和精神層面上的。在自由獨立的心理空間中,人們追求著理想和終極價值,發現自我、把握自我,實現人格的完善。心理空間以物理空間為依托,但主要還是要求在精神上的無拘無束,自由馳騁,要求有一個能任其自由發展的精神文化環境。大學校園文化應提倡交流與碰撞,提倡開放與爭鳴,提倡兼容并蓄、多樣性的統一。校園文化有助于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鍛煉多方面的能力。

(6)積極引導學生做到快樂學習,快樂是人們在某種活動中獲得的興奮感、滿足感、幸福感,是一種愉悅的心理活動過程。喜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只有有興趣才能夠感到快樂。培養興趣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應督促學生了解學習目的,間接建立興趣。當學生對學習某課程沒太強的興趣時,老師引導對其最終目標的了解就變得尤為重要。學習過程多半是要經過長期艱苦努力的,這種艱巨性往往讓人望而止步,而學習又是學生的天職,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了解每門課程的學習目的,加強其對學習的個人意義及社會意義的深刻理解,從而使學生對各科的學習發生濃厚的興趣。其次,制定合理目標,使學生在不斷進步的同時對學習產生信心和興趣,并通過不斷的鼓勵來鞏固學生的學習行為,有助于其產生自我成就感,從而不知不覺地建立起直接興趣。

(7)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自尊和自信的建立是其完整性格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自尊是個人對自己的評價,認為自己是否值得被愛;自信是相信自己的處事能力,越多能力被認定,人的自信心也就越強。建立自尊自信,首先要尋找個人自尊自信的支點。找好正確的參照標準,使他們能揚長避短。其次,要創造成功的記錄。自尊自信是成功的產兒,沒有成功,就不會自尊自信。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應該讓學生經常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關注學生的點滴進步,采取賞識的方式表揚和鼓勵學生,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自信心。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重建、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與意志力等方面的培養與教育,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在未來有所作為,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力、體魄等方面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準備。

參考文獻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第3篇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9-0072-02

【關鍵詞】中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按照教育部發出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強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指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時展的需要和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而產生的。它是學校有目的、有組織地對學生施以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的過程。目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尚處于啟動階段、還不太系統和完善,存在諸多問題,必須引起注意并認真研究,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患于未然,使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發展。本文擬就其中的幾個問題進行一些思考,以期待引起更深入的研究。

1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和現狀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以上海等地為代表大致可分為“自發探索”、“積累成果”和“推廣普及”三個階段。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期的“自發探索”階段:經文獻檢索發現,1979年下半年,河南省平頂山市心理學研究會的寇清云等就在市三中和十三中嘗試開辦心理學講座。80年代初、中期,一些學者和研究機構在對大中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發表了一系列報告。它使教育工作者和教育行政機關開始意識到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為以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奠定了初步的思想基礎。

80年代中后期開始的“積累成果”階段:一些地區和學校的教師從青春期教育入手,對部分學生中存在的青春期心理適應、挫折、人際交往、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困擾進行輔導。幾年間,出現一些初露心理健康教育雛形的學校,如上海的曲陽四小、風華中學,江蘇的金陵中學等,在當地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為中小學在更大規模和更高層次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積累了有益的經驗。

90年代以來的“推廣普及”階段: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在經過十年以上的實踐之后,逐步得到了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而蓬勃發展起來。許多省、市相繼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學校設有心理輔導(咨詢)室,開展地區和校際交流,一些地區(如上海)還出臺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規劃。陸續出版了一系列有影響的讀物,如班華主編的《心育論》、鄭日昌主編的《學生心理健康文庫》、邱章樂、程新國編著的《中學生心態調節》和期刊《大眾心理學》等。中科院心理所、華東、華南師大等編制了大量心理量表和計算機輔助測量軟件,以及中小學生心理檔案等技術性工具。其間,我國的一些學者相繼開展了一系列課程實驗,為1998年秋季,按照新的課程標準開設初中心理常識課奠定了基礎。

2 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幾個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從研究到實踐已經逐步開展起來,并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當前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存在的問題也十分明顯。

首先從全國范圍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很不平衡,城市快于農村,沿??煊趦鹊?,有的地區至今仍未有學校開展這項活動。即使是在一個地區,也由于缺乏統一規劃導致盲目發展,各校發展失衡且沒有應有地位和時間保障。

其次是理論研究薄弱,學校的教育實踐得不到應有的理論指導。目前我國理論界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研究大大滯后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一些學校的領導和老師既未看清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在必然聯系,也沒有弄清二者的區別,實踐中常把二者割裂或等同起來。

再次,科學化水平不高,缺乏規范??茖W的評估技術的應用不足,濫用不規范的量表,忽視測試信度與效度,僅憑測試結論來斷定學生心理。另外,教師的培訓尚未正規化。90年代以來,北師學、中科院心理所成功地舉辦了多次心理教育教師培訓班,但由于數量有限,仍很難滿足實際需要。

總之,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迅速,形勢喜人。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尚未能形成一個有機運作的系統,也未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成為整個學校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梢哉f,心理健康教育本身的運行系統及其支持系統的運作都有待進一步規范。

3 對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幾個問題的思考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如要獲得新的質的發展,需要把它納入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規劃之中,需要提高它的規范化程度。因此,有幾個問題需要進行討論。

3.1 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從總體來把握,在內容上無非包括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健康發展;發掘潛能,增強耐挫力;解決心理困擾,及時治療。方式上主要包括課堂授課(作為學科課程,以自然班形式進行)、團體輔導(分類組合,具體輔導)和個別咨詢輔導。長期以來,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叫法比較多,如心理咨詢、心理輔導、心理指導、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療等。很顯然,以上各種提法的側重點是有所差異的,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則全面涵蓋了整個范疇。

3.2 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規劃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有了十多年的經驗積累,現在已到了提出全面規劃發展要求的時候了。在這方面,上海市有著很好的經驗。進入90年代以來,上海相繼成立了“上海市中小學心理輔導協會”和“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詢研究會”,近年來,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門對此給予了大力的支持。1997年起,除各高校以外,重點中學和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設立心理輔導室,并配備一名專職輔導員。1998年1月,上海市教委召開“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交流會”,此后,又對全市的幼兒園到大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師資、設施等)進行調查。是年暑假,制定出上海市中小學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12月,出臺《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規劃(1999~2001年)》以及《上海市中小學心理教育大綱》,并明確:凡是建立心理輔導機構的學校,都應保證必須的活動經費,且能逐年增長。

日前,教育部發出《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要求從2000年秋季開學起,大中城市有條件的中小學要逐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鎮及農村的中小學也要從實際出發,逐步創造條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此,教育部還將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委托部分省、市和高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課題研究與實驗,并成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這為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整體規劃,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3 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系 顯而易見,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包括德育在內的所有教育過程,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也是不完備的。其實,從發展的眼光來看,目前階段多思索和傳播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關聯性,更有助于二者的共同發展。另外,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經普及到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如果充分強調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的聯系,也比較容易使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各方面的重視,獲得更多的支持。

很顯然,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相互代替。一個心理素質良好的人并不一定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就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來看,它并不能解決學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質問題。同樣,德育不能把一切都推給心理教育,而是要改變傳統的模式,注重學生心理活動規律,使德育工作科學化;心理教育也應有明確的目的,它不僅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和治療心理疾病,更重要的是通過心理教育使學生包括“德”在內的幾方面都得到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是密不可分的,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

就學校德育而言,一旦能夠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將有助于增強德育的科學根基,使學校德育有可能躍上一個新的層面以獲得進一步發展。我們知道,學校德育主要是對社會的穩定與發展負責,而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目的,是要對學生個體的發展與終身幸福負責;學校德育的主要方法還是倚重于先人為主的科學灌輸,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則是調動起學生內在的心理能量,來發展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所以,如果學校德育能夠合理吸收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論與技術的話,那就如國家教委有位領導同志所稱:勢必帶來中國學校德育的一場革命。

3.4 關于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有一種偏頗的認識,即把心理健康教育僅僅等同于心理咨詢,以為開設了心理咨詢室就是重視和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巨的、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毫無疑問要包括心理咨詢,而心理咨詢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絕不是一個“心理咨詢”就可替代的了的,要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就不只是心理咨詢所能完成的,這需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發展和全體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應該看到,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咨詢剛剛起步,培養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咨詢隊伍,是搞好咨詢工作的關鍵。但目前就中小學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學校為非“專業人員”,一般由分管德育的領導、老師、班主任、校醫等組成。兼職心理咨詢教師存在一個多重角色的問題。作為咨詢人員,面對服務對象采取的是傾聽,所提建議、指導一般是非強制性的,而要讓一名班主任這樣做就會與其習慣了的角色行為模式產生沖突。另外,面對多重角色的心理老師,又會影響學生對這些老師的信任。兼職心理咨詢教師固有的角色沖突,不僅妨礙他們涉及深層次的心理問題,即使在學生一般性心理問題的解決疏導方面,也帶來一定困難。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第4篇

 

【關鍵詞】職業內涵;專業知識;藝術手段;一日生活皆教育

一日生活是教育幼兒的重要途徑, 同時也是教育幼兒的重要內容。對于年齡小的幼兒來說,坐在教室里的集體教育是行不通的,而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教育活動就是一日生活本身。所以,作為幼兒老師,要使幼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具有教育價值,從幼兒的實際發展出發,使一日生活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健康教育開展的需求

《綱要》中指出: “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幼兒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幼兒只有一個童年,教育對于幼兒的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發展,均有其自身的內在規律。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自然發展,適應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規律, 將幼兒園的教學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可以促使教學有效性的發揮,同時也尊重了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更是我們教育的意義與價值體現。

 

二、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健康教育實施現狀

(一)日常健康行為教育存在不合理方面

1.目標意識淡薄,活動過程缺乏對目標的真正重視活動目標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是教學設計的歸宿,整個的教育活動都是要圍繞著活動目標進行的。 然而,在健康教育中,老師們通常只把精力放在活動的設計上,很多時候活動目標只是一個擺設,很難發揮他的導向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技能和知識方面的目標受到很大的重視,而諸如主動、樂觀、合作等情感方面的目標都是被忽略的,活動中很少會有與之對應的內容,就顯得目標可有可無,造成目標的流失。

 

2.教師對健康概念的認識不全面現在有很多的老師對健康的概念理解的很狹隘,常常把健康教育等同于衛生保健和體育鍛煉,教師們的這種認識就常常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教師們只是在保健和體育活動中關注幼兒,這就使得老師們只向幼兒教授衛生和體育方面的知識,幼兒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是被忽略的; 教師會把健康教育等同于衛生保健和體育鍛煉,所以保健醫生和體育老師對幼兒就會有更多的教育,其他老師的教育機會就會縮少很多,因此,教師對健康概念理解的不完善對幼兒實施健康教育是極為不利的。

 

(二)飲食營養教育不健全,缺少常規指導幼兒身體健康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幼兒的身體健康需要均衡的膳食營養作保障,但是當前幼兒園普遍忽視飲食營養工作。 在健康領域中,涉及到飲食營養的教育是很少的,而且老師也只是在課堂上說教,讓幼兒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卻忽視了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 這就使得幼兒在進餐的過程中,依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挑食行為,使得老師的教育沒有什么意義。

(三)幼兒身體生長教育方面存在局限內容選擇與組織重視身體結構輕功能。老師在組織實施生長教育活動時, 老師可能會利用一些道具更直觀生動的展現在幼兒面前,但是僅僅只是停留在認識各部位的器官,而對于各個器官所具有的作用缺少相應的解釋,使得幼兒只之其一不知其二。

 

三、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健康教育實施建議和策略

(一)幼兒日常健康行為教育方面的建議

1.制定合理的活動目標,發揮活動目標的實際作用制定的活動目標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涉及到幼兒的方方面面,全面培養幼兒。 在課堂上,活動的進行要嚴格按照目標去執行,避免讓目標成為擺設。尤其是在進行健康教育的時候,目標要切實可行,注重培養幼兒積極向上得到情緒,讓幼兒充滿正能量。

 

2.提高幼兒教師對健康本質的理解 促進和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老師們不能只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 還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所以,在以后的教育中,要把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置于同等的位置,從而才能使幼兒健康成長。 同時,幼兒健康教育的工作是我們每個老師的工作,不僅僅是保健老師的工作,只有所有老師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才能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

 

(二)幼兒飲食營養方面的建議健全飲食營養教育內容,加強老師的指導。 課堂中要多對幼兒進行飲食營養的教育,課堂上讓幼兒知道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在進餐的時候適時的指導幼兒,遇到挑食的幼兒,主動向幼兒講解食物的好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成長。

 

(三)幼兒身體生長教育方面的建議教學內容要全面,不能只重視身體結構忽視功能。 幼兒正處于身體生長的階段, 課堂上對幼兒講解各個器官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幼兒可以更全面的認識自己。

 

(四)幼兒安全生活教育策略

保護和教育并重。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每一個步驟都滲透著安全的教育,不能一味地保護幼兒,可以讓幼兒自己在活動中增強保護自己的能力。實踐比理論更重要。 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讓幼兒自己去實踐意義更好。 平時可以進行一些演習,增強幼兒的逃生技能。 這比空洞的講課有很大價值。

 

(五)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建議

加強幼兒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根據幼兒時期孩子的特點,制定和選擇適合他們的方法和技巧,用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良好的情緒、性格和心理素質。

 

四、結語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等各個方面的聯系。而作為教師,尤其是幼兒教師,是孩子健康成長道路上的第一個引路人,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所在,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要學會調節心理壓力,完善自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帶著明媚的心情,樂觀的態度,與孩子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顧榮;學前兒童衛生健康教育[J].蘇州教出版社;2013.

對健康教育的建議范文第5篇

【關鍵詞】電話回訪;出院患者;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6455(2010)11-0192-01

1臨床資料

我科于2008年5月至今,對出院患者進行電話回訪服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臨床資料:對2008年5月~2009年10月內中醫糖尿病??瞥鲈夯颊?26例進行電話回訪服務,其中糖尿病82 例,糖尿病酮癥10 例,糖尿病足34例,男性70 例,平均年齡(62.1±10.5)歲,女性 56例,平均年齡(58.3±11.2)歲。

1.2方法

1.2.1全員培訓:轉變觀念,提升服務理念,提供健康服務,滿足患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健康需求,將醫院的健康教育延伸到患者家中,為患者提供督促性指導服務。強調從服務對象的特點出發開展護理服務,尤其使服務符合人們的生活規律和心理需要。全員學習有關回訪工作內容、回訪注意事項、電話禮儀、相關??谱o理知識及康復指導,并模擬電話回訪。

1.2.2設置電話回訪登記本:內容包括姓名、聯系電話、出院日期、健康指導內容、對醫療護理質量意見反饋、簽名、時間等。

1.2.3制定電話回訪登記制度:要求回訪時間是出院1周內,對隨訪內容及時做好記錄,并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反饋。

1.2.4確定電話回訪工作內容:首先對患者進行問候,護士主動詢問病情,了解病人健康狀況及病人對出院指導內容的掌握情護士主動詢問病情,了解病人健康狀況及病人對出院指導內容的掌握情況,了解患者在住院期間對醫療護理服務的評價、意見和建議,并做相應的健康指導,及時解決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不能解釋的問題如實相告,提醒患者科室開展免費糖尿病知識講座的時間和內容。指導病人院外合理的治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解答病人的咨詢、預約病人來院復診時間;最后將回訪情況做好詳細記錄。

1.2.5制定電話回訪注意事項, 要求語言親切,態度誠懇,有耐心;語氣委婉,將笑容通過電話傳遞給每一位患者及家屬;幫助患者了解看病的流程,告知科室專家門診時間;不隨便承諾,對需要幫助的人,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做不到的地方,向患者解釋清楚;最后,向患者表示感謝。

1.2.6科室護士長不定期現場指導、護理部不定期抽查。

2體會

2.1拓展了護理業務范圍 通過電話回訪的實施,我們的護理范圍從院內擴展到了院后,我們的護理工作也從被動轉為了主動,打破了以往病人找醫生的局面,主動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共同分析、解決問題,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2.2滿足了病人出院后的健康需求, 醫院的服務對象是人,而且是有病痛,需要幫助的人,即便是出院病人,仍會碰到許多疑問。通過電話回訪,滿足了病人出院后的健康需求,使他們安心的度過康復期,同時也增加了病人對醫院的信任,提升了滿意度。

2.3提高了護士的責任心和業務水平 在回訪過程中,護士不僅要有高度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同時必須具有系統的醫學理論知識和扎實的業務水平,同時,需具備綜合心理學、社會學等知識,高質量的解決病人的實際問題,正確提供保健護理信息。

2.4提升了醫院形象 對病人而言,醫生是重要的,護士是親近的,醫生以技術神話著醫院,病人以情感暖化著醫院。隨著電話回訪式健康指導的開展,提高了護士的責任心和業務水平,也滿足了病人院后的健康需求,不僅增加了病人對醫院的信任,也提高了病人對醫院的滿意度,提升了醫院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

3討論

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是一種經濟、快捷、實用且病人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是將醫院健康教育延伸到病人家中的有效手段;并貫穿與出院后病人的跟蹤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對于提高病人生活質量、保健意識起到積極作用。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是一種隨著醫學模式轉變而出現的開放式健康教育的良好方式,且對病人身心健康起到積極作用,值得推廣。健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不僅與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自我表現健康保護意識有關,而且還與宣教護士的素質有著直接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護士提高了應變能力和交流溝通的技巧,也發現了工作上的不足之處,對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大有益處。

參考文獻

[1]唐金風,楊曉梅.出院電話回訪式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1):4445

相關期刊更多

廣西水產科技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廣西水產學會

中國醫師

統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衛生部

眼科學報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龙南县| 湟源县| 安图县| 绥化市| 灌云县| 嘉定区| 砚山县| 巴林右旗| 兴仁县| 共和县| 容城县| 宁安市| 龙岩市| 南通市| 江津市| 昭平县| 石渠县| 青龙| 寻乌县| 恭城| 巴南区| 炉霍县| 泰宁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十堰市| 新巴尔虎左旗| 新宾| 平湖市| 上杭县| 龙游县| 留坝县| 云龙县| 营口市| 仙居县| 太白县| 明星| 永城市| 洛阳市| 博爱县| 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