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

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

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范文第1篇

關鍵詞:住宅建筑;結構設計;SATWE軟件;抗震性能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鎮人口日益增加,致使城市住房建設用地較為緊張,超高層住宅建筑的建設也日益增加。目前,超高層住宅建筑內部結構設計方面的變化愈加明顯,許多新興的結構設計方案逐漸被超高層住宅建筑工程所采用。同時住宅建筑結構類型與使用功能越來越復雜,結構體系日趨多樣化,對住宅建筑結構設計工作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在超高層建筑建設過程中,部分建筑的結構設計環節并不是十分合理,加上工程設計人員容易出現一些概念性的錯誤,給建筑的質量安全和使用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提高超高層住宅建筑結構設計水平,就成為了工程設計人員面臨的一項難題。

1 工程概況

某高層住宅建筑面積為29000.4m2,地下1層,地上43層,大屋面高度138.02m。本工程結構體系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120m<高度<150m,屬于B級高度建筑,樓蓋為現澆鋼筋砼梁板體系。

建筑抗震設防類別為標準設防類(丙類),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所在地區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Ⅲ類,場地特征周期為0.55s,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采用0.08,上部結構阻尼比0.05。建筑類別調整后用于抗震驗算的烈度為7度,用于確定抗震等級的烈度為7度,剪力墻抗震等級為一級。

2 基礎設計

本工程的基礎設計等級為甲級,主樓基礎采用沖鉆孔灌注樁,樁身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35,樁直徑為1100mm,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征值為8000kN;樁端持力層中風化凝灰巖(11)層,樁身全斷面進入持力層≥1100mm,樁長約50m。樁基全面施工前應進行試打樁及靜載試驗工作,以確定樁基施工的控制條件和樁豎向抗壓承載力特征值。

承臺按抗沖切、剪切計算厚度為2700mm,承臺面標高為-5.200,基礎埋置深度為7.7m(從室外地面起算)。

3 上部結構設計

3.1 超限情況的認定

參照建設部建質[2006]220號《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技術要點》附錄一“超限高層建筑工程主要范圍的參照簡表”,結合本工程實際逐條判別,將存在超限的情況匯總如下。

(1)附表一,房屋高度方面

設防烈度為7度,剪力墻結構,總高度138.05m>[120m],超限。

(2)同時具有附表二所列三項及三項以上不規則的高層建筑(因篇幅所限,本文不再詳細列出)。

第一項.扭轉不規則:考慮偶然偏心的扭轉位移比>1.2但<1.3,雖然本條超限,但僅此一項。所以本工程不屬于附表二所列的超限高層。

(3)具有附表三某一項不規則的高層建筑工程。根據SATWE計算結果分析、判別,本工程亦不屬于表三所列的超限高層。

綜上所述,本工程只屬于高度超限的超高層建筑。

3.2 上部結構計算分析及結構設計

本工程為剪力墻結構,120m<高度<150m,屬于B級高度建筑,按《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以下簡稱高規)5.1.13條規定:

(1)應采用至少兩個不同力學模型的三維空間分析軟件進行整體內力位移計算。

(2)應采用彈性時程分析法進行整體補充計算。

根據《高規》要求,本工程采用的時程分析計算程序為PKPM系列的SATWE軟件,并采用PMSAP軟件進行對比分析。

本工程屬于純剪結構,作為抗側力構件的剪力墻,選用正確的結構分析程序尤為重要。SATWE對剪力墻采用墻元模型來分析其受力狀態,這種模型的計算精度比薄壁柱單元高,所以我省大多數工程的結構計算都選用SATWE程序。實際上就有限元理論目前的發展水平來看,用殼元來模擬剪力墻的受力狀態是比較切合實際的,因為殼元和剪力墻一樣,既有平面內剛度,又有平面外剛度。實際工程中的剪力墻幾何尺寸、洞口大小及其空間位置等都有較大的隨意性。為了降低剪力墻的幾何描述和殼元單元劃分的難度,SATWE借鑒了SAP84的墻元概念,在四節點等參平面殼元的基礎上,采用靜力凝聚原理構造了一種通用墻元,減少了部分剪力墻因墻元細分而增加的內部自由度和數據處理量,雖然提高了分析效率,卻影響了剪力墻的分析精度。此外,從理論上講,如果對樓板采用平面板元或殼元來模擬其真實的受力狀態和剛度,對結構整體計算分析比較精確,但是這樣處理會增加許多計算工作。在實際工程結構分析中,多采用“樓板平面內無限剛”假定,以達到減少自由度,簡化結構分析的目的,這對于某些工程可能導致較大的計算誤差。SATWE對于樓板采用了以下幾種假定:(1)樓板平面內無限剛;(2)樓板分塊平面內無限剛;(3)樓板分塊平面內無限剛,并帶有彈性連接板;(4)樓板為彈性連接板。對彈性樓板實際上是以PMCAD前處理數據中的一個房間的樓板作為一個超單元,內部自由度被凝聚了,計算結果具有一定的近似性,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分析精度。根據高規要求,本工程應采用兩個不同力學模型的三維空間分析軟件進行整體內力位移計算,由于PMSAP對剪力墻和樓板都采用了比較精確的有限元分析,單元模型更接近結構的真實受力狀態,雖然數據處理量大大增加,但其分析精度卻比SATWE高。用PMSAP軟件對SATWE程序的計算結果進行分析、校核,是比較可信的。

SATWE和PMSAP兩個程序均采用彈性時程分析法進行多遇地震下的補充計算,彈性時程分析法計算結果作為振型分解反應譜法的補充。

程分析主要結果匯總如下:

表1 結構模態信息

表2 地震荷載(反應譜法)和風荷載下計算得到的結構最大響應

多遇地震時彈性時程分析所取的地面運動加速度時程的最大值為35cm/s2。針對報告中提供的實際強震記錄和人工模擬的加速度時程曲線,根據08版抗震規范要求,本工程選擇了兩條天然波和一條人工波。這三條波的時程曲線計算所得結構底部剪力均大于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的65%,且三條時程曲線計算所得結構底部剪力的平均值亦大于振型分解反應譜法(以下簡稱CQC)計算結果的80%。由此可見本工程選擇的地震波是滿足規范及設計要求的。

SATWE和PMSAP時程分析的樓層剪力曲線如(圖1、圖2)所示。

圖1 SATWE時程分析樓層剪力圖

圖2 PMSAP時程分析樓層剪力圖

比較上圖振型分解反應譜法(CQC)計算的樓層剪力曲線圖,在大部分樓層基本能包絡時程分析曲線,僅電算34層以上CQC法計算樓層剪力略小于時程分析的結果。由此可見振型分解反應譜法用于本工程的抗震分析是安全可靠的。設計中仍以振型分解反應譜法計算結果為主,并將34層以上部分指定為薄弱層,該部分樓層地震剪力予以放大。這一方案也得到了本工程超限高層審查與會專家的認可。

比較PMSAP和SATWE計算出的基底剪力非常接近,其余參數如周期、結構的總質量、地震荷載和風荷載下計算得到的結構最大響應位移、地震下的剪重比等都比較接近,說明用這兩個程序做計算分析是可以互相校核的。

3 抗震性能設計

本工程綜合考慮設防烈度,場地條件,房屋高度,不規則的部位和程度等因素,本工程只屬于高度超限的超高層建筑,且高度只超過A級而未超過B級,故將本工程預期抗震性能目標定位在“D”級,即為小震下滿足性能水準1的要求,中震滿足性能水準4的要求,大震下滿足性能水準5的要求。

普通的高層結構抗震設計基于小振彈性設計,對于本超高層結構作為主要承重構件的剪力墻,尤其是底部加強區需要提高其抗震承載能力。根據抗震概念設計“強柱弱梁、強剪弱彎”的要求,剪力墻也需要有更高的抗震安全儲備,所以本工程剪力墻底部加強區采用中震設計。具體措施如下:

(1)根據安評報告中震設計的地震影響系數最大值采用0.23,不考慮與抗震等級有關的內力增大系數(即剪力墻抗震等級定為四級),不計入風荷載的組合效應。

(2)抗剪驗算按中震彈性設計,考慮重力荷載與地震作用組合的分項系數,材料強度取設計值,考慮抗震承載力調整系數。計算結果作為剪力墻底部加強區水平筋的配筋依據。

(3)抗彎驗算按中震不屈服設計,不考慮重力荷載與地震作用組合的分項系數,材料強度取標準值,不考慮抗震承載力調整系數。計算結果作為剪力墻底部加強區約束邊緣構件豎向鋼筋的配筋依據。

本工程通過對關鍵構件剪力墻底部加強區進行中震設計,即抗彎承載力按中震不屈服復核,抗剪承載力按中震彈性復核,結構能滿足性能水準1、4的要求,預估結構在大震作用下能滿足性能水準5的要求。各性能水準目標具體描述如下:

性能水準1:結構在遭受多遇地震后完好,無損傷,一般不需修理即可繼續使用,人們不會因結構損傷造成傷害,可安全出入和使用。

性能水準4:遭受設防烈度地震后結構的重要部位構件輕微損壞,出現輕微裂縫,其他部位普通構件及耗能構件發生中等損害。

性能水準5:結構在預估的罕遇地震下發生比較嚴重的損壞,耗能構件及部分普通構件損壞比較嚴重,關鍵構件中等損壞,有明顯裂縫,結構需要排險大修。

4 結論

通過工程實例分析超高層住宅建筑結構設計工作,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①PMSAP和SATWE計算結果的比較表明了SATWE計算結果進行結構設計是基本可靠的;②采用合理的方法對部分樓層剪力進行了調整,能夠有效確保工程抗震分析安全、可靠;③對剪力墻底部加強區采用中震設計,能夠滿足住宅建筑的抗震需要。

參考文獻

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范文第2篇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 結構設計 基礎設計

一、超高層建筑定義

1972年8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洲的伯利恒市召開的國際高層建筑會議上,專門討論并提出高層建筑的分類和定義。

第一類高層建筑:9-16層(高度到50米);

第二類高層建筑:17-25層(高度到75米);

第三類高層建筑:26-40層(最高到100米);

超高層建筑:40層以上(高度100米以上)。

在我國,民用建筑按地上層數或高度分類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住宅建筑按層數分類:一層至三層為低層住宅,四層至六層為多層住宅,七層至九層為中高層住宅,十層及十層以上為高層住宅;

2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為單層和多層建筑,大于24m者為高層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單層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等于1OOm的民用建筑為超高層建筑。

二、超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特點

超高層的結構體系選擇與低層、多層的建筑相比,超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顯得十分重要。不同的建筑結構體系選擇可以對建筑的樓層數目、平面布置、施工技術要求、各種管道的布置及投資多少等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

(一)超高層的建筑結構設計的特點

1.水平力的主要因素

樓房的自重與樓面的載荷在豎向放人構件中所產生的彎矩與軸力大小僅僅是與樓房的高度一次方形成正比,但是水平載荷對與建筑所產生的傾覆力矩以及軸力的大小則是與樓房的高度二次方形成正比。因此在超高層的建筑設計中,水平力是設計主要因素,風荷載大部分情況成了水平力主導作用。

2.軸向變形的因素

由于樓房的自重而產生的軸向壓應力會導致樓房的中柱產生出較大軸向變形,會直接導致連續梁的中間支座處負彎矩值直接減小,從而導致跨中正彎矩值與端支座的負彎矩值增大。

3.側移做為控制指標

超高層的建筑結構側移隨著高度增加會迅速的增大(側移量和樓層之間高度四次方是正比關系),所以控制結構側移是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關鍵指標。

4.抗震設計的要求更高

超高層的建筑屬于重點設防,抗震措施須按相應的規范要求加強。

(二)造型設計

建筑造型現代、簡潔。主樓在進深方向上分解為三部分,通過實、虛、實的組合使樓體形體感增強,同時建筑元素以豎向線條為母題,使樓體感覺更為挺拔。裙房延續主樓的豎向線條,與主樓在建筑語匯上統一。

三、總體結構設計

(一)結構選型

在實際工程中多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一核心筒結構,雖然其結構承載能力和抗變形能力比筒中筒結構差,但避免了結構豎向抗側力構件的轉換。由于很多情況結構側向位移難滿足限值要求,可利用建筑避難層,設置鋼筋混凝土桁架的結構加強層。結構加強層是一把雙刃劍,雖然可提高結構抗側移剛度,也使得結構豎向剛度突變,所以結構加強層及相鄰層按《高規》要求進行了加強處理。

(二)超限措施

在工程結構平面形狀宜規則、剛度和承載力分布宜均勻,豎向體型也宜規則和均勻、結構抗側力構件宜上下連續貫通。

由于結構高度超限、而且首層層高較高,超限應對措施把首層及下部若干層的結構抗側力構件作為加強的重點:下部多層框架柱采用鋼管混凝土組合柱,底部幾層根據要求核心筒剪力墻四角附加型鋼暗柱,首層抗震等級提高一級。鋼管混凝土柱有著卓越的承載能力和變形能力,但其防腐和防火材料不僅造價較高還有時效性,需考慮今后的維修保養,鋼管混凝土疊合柱及鋼管混凝土組合柱可彌補這方面的缺陷。核心筒剪力墻四角附加型鋼暗柱,以解決由于首層層高較大,使得剪力墻端部應力集中的問題,并提高剪力墻的承載能力和抗變形能力。

四、鋼管混凝土組合柱的梁柱節點

在工程中往往僅在框架柱中采用鋼管混凝土,而框架梁則采用普通鋼筋混凝土,鋼管混凝土柱和鋼筋混凝土梁的連接節點成為工程中難點之一。目前常用的連接節點有:鋼牛腿法、雙梁法、環梁法、鋼管開大洞后補強法及純鋼筋混凝土節點法等?,F介紹在鋼管上開穿鋼筋小孔的連接節點,為連接節點的設計提供多一種選擇。

(一)鋼管開小孔的連接節點構造。鋼管上開穿鋼筋小孔的連接節點做法要點如下:

1.鋼管開小孔:小孔直徑D=鋼筋直徑+10mm,小孔水平間距:3×D,小孔垂直間距=2×D;

2.鋼管水平加強環:梁頂面和梁底面各設置一道,環板寬度:鋼管混凝土柱時,取0.10倍鋼管直徑、鋼管混凝土疊合柱時,取65~100mm;環板厚度=0.5t且≥16mm(t為鋼管壁厚);

3.鋼管豎向短加勁肋:緊貼水平加強環,肋寬=環板寬一15mm,肋厚=環厚,長度為200mm,布置在梁開孔部位的兩側和中間;

4.梁鋼筋盡量采用直徑較大的HRB400級鋼筋,以減少鋼管開孔數量。在鋼管混凝土疊合柱時,部分梁鋼筋可以在鋼筋混凝土柱區域穿過。

(二)鋼管開小孔連接節點的優點

1.鋼管開小孔后對鋼管截面削弱不大,梁鋼筋穿過小孔后剩余的縫隙很小,鋼管對管芯混凝土的約束力基本沒減少,不影響鋼管混凝土柱的承載能力和變形能力。

2.梁鋼筋直接穿過鋼管后,梁可以可靠的傳遞內力,梁長范圍內的剛度保持不變,結構受力分析與實際相同。

3.在設置水平加強環和豎向短加勁肋補強后,鋼管在節點區是連續的,節點的剛性不受影響,滿足“強節點弱構件”的要求。

4.現場施工較方便,即使圓弧形梁鋼筋也可順利穿過;

5.節點補強所用材料比鋼牛腿法和鋼管開大洞法減少很多,造價較低。

五、剪力墻平面外對梁端嵌固作用分析

框架一核心筒結構,部分框架粱要支撐在剪力墻平面外方向。影響剪力墻平面外對梁端嵌固作用的主要因素:墻平面外對粱端嵌固作用的有效長度、墻線剛度與梁線剛度之比和墻在該層的軸壓力等等。目前常用的計算分析軟件雖然具有墻元平面外剛度分析功能,但未考慮墻平面外對梁端嵌固作用的有效長度,當遇到墻肢很長或筒體墻肢空間剛度很大情況時,計算分析軟件會高估了墻平面外對梁端的嵌固作用,使得梁端負彎矩計算值要大于實際值。

六、核心筒外墻的連梁設計

核心筒外墻的連粱縱筋計算超筋是非常普遍的情況。《高規》規定,跨高比小于5時按連梁考慮,連梁屬于深彎粱和深粱的范疇,其正截面承載力計算時,已不符合平截面假定,不能按桿系考慮?!陡咭帯穼B梁設計的具體要求是“強墻弱梁”和“強剪弱彎”,但實際施工中還要取決于設計者的理解和經驗。工程核心筒外墻的連梁按《高規》要求進行設計,除連梁均配置了交叉暗撐外,對非底部加強部位剪力墻的邊緣構件也進行了加強處理,以滿足“多道抗震防線’和“強墻弱梁”的要求。

七、結束語

超高層建筑物合理的結構設計至關重要。在達到高層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及經濟性。重視概念設計,確定合理的結構方案,采取有針對性的技術措施,應保證結構分析計算準確性和設計指標的合理性,重視中震和大震下的結構安全性能。

參考文獻: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設防分類標準》GB50223-2008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10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10

《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結構技術規程》JGJ99-98

《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規程》(JGJ138-2001)

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范文第3篇

關鍵詞:住宅;給排水;設計;施工;質量;要點

前言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逐步改善和提高,建筑界新材料和新工藝的普遍使用,人們對住宅的功能和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強調個性化、高檔化和功能化的居住小區越來越多出現在我們面前。住宅的給排水系統是住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功能體系,居民住宅給排水質量是住宅功能和品質的重要組成。住宅給排水的設計和施工對住宅建設、日后使用、維護有重要的影響。影響住宅給排水質量的因素有很多,本文根據住宅給排水施工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提出按照經常出現問題的設計和施工步驟,既:給排水管材的選用、水表的安裝、水管的敷設方式和用水器具的設置,將住宅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和施工劃分為如下幾個主要要點

1 居民住宅給排水管材選用的要點

1.1 居民住宅給排水管材選用要有經濟性

由于居民收入的差異,居民住宅給排水管材選用也應該存在著不同,中高檔的住宅可選用鋁塑復合管或PP—R管或鍍鋅鋼塑管作為給排水管材。中低檔居民住宅可選用衛生級硬聚氯乙烯管作給排水管材,以降低工程和房屋造價。

1.2 居民住宅給排水管材選用要有安全性

禁止使用冷鍍鋅鋼管用于室內給水管道,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逐步推廣應用鋁塑復合管、交聯聚乙烯管、三型無規共聚聚丙烯管等新型管材,保證居民住宅給排水管材的安全性。

1.3 給排水管材選用應參考連接方式

由于建筑科技的發展,給排水施工出現了很多新工藝和新材料,在居民住宅給排水管材選擇中要綜合考慮到管材之間連接的方式和各種管材的兼容性,將各種管材通過科學合理地連接成為一個性能良好的給排水體系。

1.4 居民住宅給排水管材選用要有技術性

居民住宅給排水管材選用要從技術上進行思考,對管材的溫度、壓力和性能做以通盤考慮,選出功能適合設計的管材。

2 居民住宅給排水水表的設置要點

2.1 多層單元式住宅水表的設置

多層單元式住宅水表的設置一般在室外水表箱內,分戶水管沿室內管井或建筑外墻引入戶內,相應水表集中在外墻的水表箱內,建議給水管道入戶后加設一個控制閥門,以便于住宅戶內的管道維修。

2.2 高層及超高層住宅水表的設置

對于高層及超高層住宅或建筑外立面有特殊要求的住宅,給水立管及水表間均設在樓梯間或走道外,由水表間至各戶的給水橫干管敷設在樓板下面。

2.3 高標準住宅小區住宅水表的設置

對于高標準住宅小區,一般采用自動計量系統。智能抄表系統是通過在水表上加裝輔助裝置,用導線將用水量信號傳輸至戶外的信號收集器完成的。

3 居民住宅給排水管的敷設要點

3.1 居民住宅給水管的敷設要點

目前,新建住宅用水點位置分布較散,給水干管入戶后可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設于入戶除隱蔽角落或廚房,衛生間墻體內,設置可曲撓橡膠接頭,低層部分設置減壓裝置降低末端壓力。

3.2 居民住宅排水管的設計要點

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上下層住戶因排水管道漏水而導致的各種糾紛、影響鄰里關系。要根據安全、經濟、環境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選擇排水管。在居民住宅的設計中可以考慮廚房內可不設地漏,避免地漏施工處滲漏和地漏反味。在住宅室內地面以下敷設的排水管最小管徑宜為DN75,方便使用和維修。對于樓房合糞便污水的底層排出橫管,使用DN125為最小管徑,能極大地減少管道的堵塞機會。選用UPVC芯層發泡排水管重量輕又具有隔熱隔音的效果,特別適合于建筑排水,可顯著地降低流水噪音,提高排水能力。

4 居民住宅給排水用水器具的設計要點

4.1 預留安裝熱水供應的接口

家用熱水器一般有燃氣、電、太陽能等三種,燃氣熱水器和電熱水器一般安裝在廚房或衛生間內,在建筑給排水設計時應預留出熱水器的安裝位置和冷熱水管道的接口;太陽能熱水器一般安裝在屋頂上,冷熱水管道可敷設在管道井內。

4.2 選用新型用水設備

首先,采用陶瓷片密封水嘴,感應式或延時自閉式水嘴。其次,采用節水型沖洗水箱、衛生潔具和配件。其三,水質保障設備的應用,推薦給排水系統中安裝除氟、除鐵、除錳設備。最后,推薦選用多種防二次污染的消毒設備,如臭氧、二氧化氯、次氯酸鈉及紫外線等處理設備。

5 居民住宅給排水其他問題

5.1 地漏水封深度的控制

目前,建設及施工單位為了降低造價使用市場上價格低廉的地漏,這種地漏水封一般不大于3厘米,滿足不了水封深度要求。另外,居民裝修房子時選用裝修市場上的不銹鋼地漏替代原來的塑料地漏,外表雖光亮美觀,內部水封同樣很淺。當排水時,地漏的水封由于正壓或負壓被破壞,臭氣進入室內,建議設計施工時采用高水封或新型防返溢地漏。

5.2 坐便器排水口位置選擇

由于坐便器的型號規格較多,各型號座便器對下排水口的位置要求也不盡相同,設計施工中應選擇合理的位置以便適應多數居民的要求,施工圖紙應有各種衛生潔具的定位尺寸。

6 結語

給排水系統是居民住宅重要的基礎設施,是人們生活比必不可少功能性設備。隨著人民需要的不斷提高住宅給排水系統呈現出差異化、靈活化和多功能化的趨向??梢哉f,給排水系統的設計和施工不但影響到居民住宅的建筑質量,而且影響著人們生活的質量,因此,要加強對居民住宅給排水設計和施工的管理,本文在常見的幾個方面對居民住宅給排水問題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希望大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和實踐,找出實現居民住宅給排水系統多功能化和實用化的新辦法。

參考文獻

[1] 曹輝.關于住宅建筑給排水設計的思考[J].建筑設計管理.2009,07.

[2] 唐艷勤,吳大群.淺談高層建筑給排水系統[J].科技風.2010,07.

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范文第4篇

關鍵詞:建設設計;理念

一 工程概況

本項目位于成都成華區東二環內,雙林北支路以北、新鴻路以南、二環路以西,項目為住宅及商業配套設施。規劃建設用地面積19134.47,建設規模116545.15。

項目總體地勢較為平坦,屬傳統老城核心區域。交通出行方便,生活配套成熟,但區域大環境陳舊,商業品質不高,發展緩慢。地塊呈L型,位置整體較深。西北面和東面私密性較好,西側與南側臨路,展示面及商業價值較高。項目周邊市政,教育,醫療,購物,餐飲配套均十分成熟,是項目重要的優勢資源。本案整體規模偏小,無自然景觀資源,適宜開發中高端或中端首置、首改類產品。

二 規劃設計理念

該項目的創作思路是將商業的價值提升到最大化,同時打造高端品質的住宅小區,使得該用地發揮它的最優價值,同時美化城市空間環境。在用地南區,商業沿西側和南側布置,在商業部分引入商業街,從小龍橋街和南側待建規劃道路引入人流,提升商業街人氣;同時著手商業的空間形態,營造一個內部商業廣場,并通過下沉空間將人流引入地下超市,并且在商業廣場東側營造一個帶形商業街,并通過連廊來組織內部的交通流線,使得商業部分形態豐富,富有活力。而在用地的南側和北側分別是兩棟兩拼超高層住宅,它們之間是一個開闊的中庭庭院。同時在住宅的西側的商業部分上方設計了loft公寓,這樣無論是在天際輪廓還是總體布局上都能彼此呼應,相對獨立,有能發揮出各自功能特色。西側設住宅小區主要出入口,這樣住宅小區人流和商業人流也避免交叉;住宅塔樓以南北向為主,創造良好的日照通風條件,在南北側住宅之間是大而寬敞的中庭景觀空間,而大部分戶型享有這樣良好的中央園景。建筑高度錯落有序,豐富空間層次,美化城市環境和天際線。

三 建筑設計

(一)總體布局:

該項目的創作思路是將商業的價值提升到最大化,同時打造住宅小區的高端品質,使得該用地發揮它的最優價值,同時美化城市空間環境。

在南區的商業空間設計推敲上,商業定位為鄰里中心,注重商業空間的外向性及空間內向性。全面考慮商業豐富的業態,功能齊全包攬衣,食,住,行,學,娛樂,健身等,將創意的loft空間,風情商業休閑街集于一體的城市社區型標志性街區型商業綜合項目。從商業的空間形態著手,在商業區引入商業街,在小龍橋街和南側待建規劃道路引入人流,將人流引入商業街的內部,在商業區內打造內部商業廣場,并且并通過下沉空間將人流引入地下超市,同時在商業廣場東側營造一個帶形商業街,這條帶形商業街由連廊組織內部的交通流線,使得商業部分形態豐富,富有活力。在這個過程中,由外部商業道路到內部中心廣場再到帶形商業街以及下沉商業空間,形成了富有空間節奏變化的多元商業空間氛圍。

在住宅小區的設計上,著重打造住宅小區品質,要使得小區環境優美,典雅尊貴,形象氣質端莊穩重,宜人宜居;同時注重戶型的精心設計推敲;注重住宅小區的私密性以及與北區商業部分的相對獨立。在住宅的總體布局上L形的用地北側和南部商業上方分別布置兩棟兩拼的超高層住宅,而在住宅之間是寬闊開敞的中庭庭院園林空間使住宅的大部分戶型都有面向中庭園林空間的良好朝向,使得它們都能享受很好的朝向;另外也充分利用用地東北角的規劃綠地,使朝東方向上借得良好的視野。同時,周邊住宅和幼兒園的圍合使得小區內部擁有一個私密的中庭,營造良好的宜家宜居氛圍。在住宅的入口,分別位于小龍橋街與用地臨界的最上方,巧妙的使得住宅小區和商業區人流互不交叉,并打造了一個大氣獨立的小區景觀大道,提升了這個樓盤的形象品質。

在loft公寓的設計推敲上,loft與住宅及商業之間的關系相互緊密而富有條理,同時整體空間形態布局富有節奏,相互和諧。整體城市空間形態上疏密有致,開合有序;在空間尺度節奏上,至高的住宅樹立挺拔的城市空間形象,公寓的尺度稍跌,最后是尺度宜人,便于人群親近的商業空間,整體空間尺度上形成高下相盈的節奏勢態。loft公寓的入口設在商業街內,使得loft公寓的人流帶活內部商業街區,為商業區提供一個基礎的商業人流。

(二)單體設計:

住宅建筑:包括四種戶型產品(60,70,80,115 ),總戶數為948戶,戶型比例約為35%:30%:30%:5%,滿足業主和市場的需要。為超高層建筑,約120米。

B戶型(60)為兩房,一梯六戶以及一梯七戶,單層層高2.95m,共四棟分別于基地南北兩側布置,總戶數384戶。

C戶型(70)緊湊三房,一梯六戶以及一梯七戶,單層層高2.95m,共四棟,分別于基地南北兩側布置,總戶數263戶。

D戶型(80)舒適三房,一梯六戶以及一梯七戶,單層層高2.95m,共四棟,分別于基地南北兩側布置,總戶數263戶。

E戶型(115 )舒適四房,一梯六戶,單層層高2.95m,共一棟,位于基地西北角,總戶數38戶。

Loft公寓建筑:戶型套內面積將近30,單層層高5.4m,共一棟,位于用地的西南角,四―十五層,下面三層商業,建筑高度約79.8米。

商業建筑:二―三層,層高為,一層6m,二,三層4.5m,位于用地南側及西側,少量北側,建筑高度為10.5m及15m。

(三)立面設計

建筑的立面整體風格為歐式Art Deco風格,住宅部分以雅黃色調為主,主體強調垂直線條,整體沉穩大氣,高貴典雅。通過對線腳的處理和立面三段式的劃分,使建筑莊重挺拔,營造高端的居住品質,在loft及商業的處理上,融合現代建筑的大面積玻璃幕墻,整體上帶來Art Deco建筑與住宅歐式風格的變奏。商業部分的立面設計方案二,以雅黃色調為主,同時調和橘色材質,讓商業變得活潑而具有活力,并且這種簡約現代風格略帶Art Deco氣質,在風格與住宅及loft的風格協調一致,從而帶給歐式建筑帶來新的活力。

超高層住宅設計要點范文第5篇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給水系統;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208 文獻標識碼: A

一、超高層建筑給水系統重要性分析

給水設計是超高層建筑設計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作用是為用戶提供水源通道,通過一定的加壓設施使水源管道中的水具有一定的壓力,滿足整個建筑的用水需求。除了生活用水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消火栓系統與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等提供水源,一旦發生意外火災將會提供水源保障。由于超高層建筑其建筑高度大,功能復雜,在給水系統的設計過程中往往存在著:分區多,管路復雜,管道系統受壓過高,系統聯動控制復雜,水泵運行過程中管道易出現超壓現象,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管道破裂現象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管道超壓問題一直是設計人員談論的熱點。

二、工程概況

超高層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超高層民用建筑按其功能分為超高層公共建筑和超高層居住建筑,在實際工程設計中采用不同的給水形式。GB 50045-95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版6.1.3條中規定;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要設避難層,超高層的避難層一般均作為機電專業的設備層。本文涉及的工程為超高層公共建筑。總建筑面積為48470.85m2。建筑高度為129.95m。地下2層,地上32層,地下1層局部為設備用房,其余為復式汽車庫;地上層為大辦公室;4層為職工餐廳,5層、18層為避難層。該建筑為一類超高層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結構形式為框架剪力墻結構。

三、給水方式選擇

選擇給水方式是高層建筑給水系統設計的關鍵,直接關系到給水系統的使用和工程造價,對于超高層建筑,城市給水管網的水壓一般滿足不了高區部分的用水壓力要求,絕大多數采用分區給水的方式,即低區部分由城市給水管網供水,高區部分由水泵加壓供水。

本工程建筑高度超過100m,如仍采用并聯給水方式,其管網承壓過大,存在安全隱患,故本工程采用串聯分區供水的方式,即在避難層設生活轉輸水箱和轉輸水泵來實現串聯分區供水。供水水源為城市自來水,水壓約0.40MPa。在本樓的地下2層設置生活水箱和生活轉輸水泵,在18層避難層設置生活轉輸水箱和生活加壓泵供各分區生活用水。生活給水系統的水質應符合 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

四、給水系統豎向分區

根據本工程建筑高度,在進行給水系統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豎向分區問題,并根據不同性質的用水區域,進行給水加壓系統分別設置的考慮,主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1)供水泵組所負擔的層數受給水器具的承壓能力限制。(2)由于樓層超過100m,管道較長,壓力較大,保證供水的安全和穩定極其重要,宜采用高位水箱的供水方式,可避免在低區設置揚程高的水泵和水壓過高的壓水管。(3)設變頻供水泵組,可以使高峰流量和低谷流量之差減小,水泵在高效區運行時段就越長,對節能有利。

該工程生活給水系統重力供水部分采用上行下給枝狀供水管網,加壓供水部分采用下行上給枝狀供水管網,根據建設單位要求引入管設總水表計量,辦公樓每層均設置水表計量。該工程采用串聯分區供水,給水系統豎向分為六個區,分別為市政1區、重力1區、重力2區、加壓1區、加壓2區、加壓3區六個區。

-2層~4層為市政1區,由城市管網直接供水,充分利用市政壓力。地上10層~14層為重力1區,由18層避難層轉輸水箱重力供給;5層~9層為重力2區,由18層避難層轉輸水箱重力減壓供給,減壓閥組設于10層管井內;15層~20層為加壓1區,由18層避難層轉輸水箱和加壓1區恒壓變頻調速供水設備供水;21層~26層為加壓2區,由18層避難層轉輸水箱和加壓2區恒壓變頻調速供水設備供水;27層~32層為加壓3區,由18層避難層轉輸水箱和加壓3區恒壓變頻調速供水設備供水。

五、轉輸水箱

超高層建筑采用的垂直串聯供水方式,常常需要在中間設備層或避難層設置轉輸水箱,設計轉輸水箱時需要確定水箱容積,水箱容積根據轉輸水箱所起的作用的不同,計算方式也有區別。

該工程地下2層設置生活水箱和生活轉輸水泵,生活轉輸水泵采用變頻泵組轉輸水量來補充避難層轉輸水箱水量的不足,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3.7.3生活水箱的有效容積按建筑物最高日用水量的25%計算:辦公樓每層120人,每人每班40L/d,使用時間:8 h,小時變化系數:1.5,最高日生活用水量為144m3/d,最大時生活用水量為27m3/h。生活水箱有效容積v=120×28×0.040×25% =33.6m3。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3.8.3中當建筑物采用高位水箱調節給水系統時,生活轉輸水泵的最大出水量不應小于最大小時出水量。轉輸水泵的流量:120×28×40×1.5/8=7 L/s。在18層避難層設轉輸水箱,設轉輸水箱的作用在于:1)調節初級泵與次級泵之間的流量差,防止初級泵的頻繁啟動;2)阻止次級泵停泵時,管網壓力回傳。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3.7.5.1條中由水泵聯動提升進水的水箱(即轉輸水箱)生活用水調節容積,不宜小于最大用水時水量的50%,且3.7.8中生活用水轉輸水箱的調節容積取轉輸水泵5min~10min的流量。在本工程設計中,因建筑物避難層面積有限,不僅要設生活轉輸水箱而且要設消防轉輸水箱,故轉輸水箱的容積應按重力供水區(即地上5層~14層)最大小時水量的50%和5min~10min的加壓區水泵(15層~32層)設計流量之和且不小于半小時最大小時用水量。因本工程三個加壓區的水泵流量均為3.34L/s,故生活轉輸水箱容積V=10×120×0.040×0.5/8+3.34×10×60×3/1000=3+6=9m3。

根據《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程》生活轉輸水箱均采用不銹鋼水箱,水箱必須定期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一次。水箱采用紫外線消毒儀進行消毒。除了轉輸水箱重力供水的樓層外,其余樓層被分為三個區,每個區均設一套恒壓變頻調速供水設備,以滿足本區的水量和水壓的要求,所設泵組的流量應按所供區域的設計秒流量選泵,泵組在額定轉速的工作點應位于水泵高效區的末端。轉輸供水泵由轉輸水箱水位控制啟停,各水箱設 2 個水位控制,低水位時起泵、高水位時停泵。低位水箱超低水位時,轉輸水泵停止運行并報警。因本工程避難層要求暖專業提供采暖,故不考慮給水設備的防凍問題。

結束語

綜上所述,超高層建筑給水系統設計工作的最終目的,是使得超高層建筑給水系統設計達到既節水又節能,同時必須將給水系統分區設計完善的基本要求,這在超高層建筑給水系統設計中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工作,與建筑住戶的體驗以及生活密切相關。同時,超高層建筑給水系統必須進行合理的豎向分區,使水壓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因此,建筑工程的設計人員應充分遵循超高層建筑的設計規范,在建筑節能設計中,通過借鑒現有的成功工程經驗,并積極引入有利于安全性、可靠性的新技術,提升我國建筑行業的整體技術與節能、安全水平,保證超高層建筑的用水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建平. 穩高壓消防給水系統在超高層建筑中的應用[J]. 武警學院學報,2014,04:35-38.

[2]胡樹花,楊柳. 高層建筑外墻消防給水系統的設計模式[J]. 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4,03:30-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怀集县| 平江县| 宁城县| 大同县| 班玛县| 巴中市| 饶阳县| 博乐市| 突泉县| 惠来县| 邹平县| 上虞市| 原阳县| 贵德县| 枣强县| 博客| 黑水县| 河南省| 平阳县| 秦安县| 大方县| 雅安市| 镇平县| 恩施市| 横峰县| 望奎县| 福安市| 永春县| 城固县| 剑河县| 郁南县| 哈尔滨市| 牙克石市| 元氏县| 香格里拉县| 阜宁县| 尼木县| 九台市| 玉屏|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