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七個字的成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貪小失大:貪:貪圖;失:喪失。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作謂語、定語;指人不懂算計。
出自戰國時期衛國呂不韋《呂氏春秋權勛》:“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近義詞:得不償失 。
【拼音】: gǎn kǎi wàn qiān
【解釋】: 因外界事物變化很大而引起許多感想、感觸。
【舉例造句】
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我感慨萬千。
回到久別的故鄉,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感慨萬千?
文天祥輾轉回到永嘉,面對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心中感慨萬千。
世事無常,蒼顏白發,真叫人感慨萬千。
【形容感動至深成語】: 感人肺腑
【拼音】: gǎn rén fèi fǔ
【解釋】: 使人內心深深感動。
例句:
這是一部感人肺腑,表演細膩,發人深省的電影
有感人肺腑的感激之情,不如有默默的感激之行
上憫國難,下痛生靈涂炭,杜甫因此寫下很多感人肺腑的詩篇。
這場電影演得非常逼真,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淚下。
有多少個感人肺腑的故事,有多少個催人淚下的親情。
[感天動地]使蒼天和大地為之感動。形容誠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無情天地受感動。形容冤屈極大。
[抱頭痛哭]指十分傷心或感動,抱頭大哭。
[哀感頑艷]原意是指內容凄切,文辭華麗,使愚笨和聰慧的人同樣受感動。后多用來指的小說、戲曲、電影中的感人情節。
[觸物傷情]觸:觸動,感動。看到某一景物內心感到悲傷。
[抱頭大哭]形容非常傷心或很是感動的樣子。
[文搜丁甲]文章精妙感動神靈。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感人肺肝]形容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
[動人心魄]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體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動或令人震驚。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樹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實,人們在它下面走來走去,走成了一條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感人心脾]形容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
[感人肺腑]使人內心深深感動。
[感深肺腑]猶言感人肺腑。形容使人的內心深受感動。
[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流淚。形容英勇悲壯的感人事跡。
[哀感天地]形容極其哀痛,使天地都為之感動。
[桃李成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省語。比喻人只要真誠、忠實,就能感動別人。
[關鍵詞]畢業設計 CDIO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4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4-0060-02
一、引言
畢業設計作為一次實驗性的教學環節,學生在專業教師或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圍繞一個課題任務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實踐、探索和開發的過程。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地綜合運用所學地理論基礎、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檢查學生能否融會貫通大學時期的所學及能否將其拓展和升華。同時,畢業設計的成果是檢驗學生能否合格畢業和能否獲得學位資格認證的標準。
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具有一定的獲取知識的能力,具備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能夠在供配電、電氣設備制造、電力電子及新能源與節能技術應用、智能電網等領域從事系統設計開發和系統運行、管理、維護等技術工作。
C(Conceive—構思)、D(Design—設計)、I(Implement—實施)、O(Operate—運行)。其改革愿景是為學生提供一種在實際系統和產品的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的背景環境下強調工程基礎的工程教育,使學生能夠掌握深厚的技術基礎知識,領導新產品和新系統的開發與運行;理解工程技術的研究與發展對社會的重要性和戰略影響。本專業在接近實際工程的環境下,以中小型電力系統和新能源系統項目為主要載體,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較強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本專業面向中低壓供配電技術和新能源及其應用領域,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從事電氣工程技術應用的生產工程師、服務工程師及少量設計工程師。因此,在畢業設計環節精心進行CDIO改革,是必要及可行的。
二、改革思路及配套方法
(一)課題來源及學生選題
根據題目來源可分為科研項目、自選題目、生產實踐和其它等類型;題目類型:設計開發、理論研究、科學實驗和其它。分為四個階段:選題、調研、設計和答辯,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任務和目標。
畢業設計課題首先應符合學生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要體現可行性、實用性和創新性。而學生選擇題目時,應選擇與專業需求一致,難度和工作量適當。并且自己要感興趣,如果設計題目和就業方向相關則更好。除此之外,學生也可以自行構思設計題目,體現CDIO的構思C(Conceive)。指導教師則應把握好學生構思出的設計題目是否與專業相關,其難度和工作量是否合適。供配電和智能電網等領域的畢業設計選題,適用于CD或者CDI。電力電子及新能源與節能技術應用等方面則適用于CDI或者CDIO。
(二)開題工作
開題工作也是屬于CDIO的C(Conceive—構思)和D(Design—設計)。畢業設計開題是指學生從選擇課題到完成課題詳細設計調研報告(或開題報告)的階段。該階段約占四分之一的時間,是相對較辛苦和細致的階段,關系到設計能否最終成功。在選定畢業設計課題后,老師便將畢業設計任務書下達給相關學生,其中包含設計題目、設計內容、基本要求、設計條件及參考資料。而課題調研則就是圍繞設計任務書的要求盡可能地收集詳盡資料,從而對課題涉及的各方面有較深入的理解。具體的實現方式主要有:
1.參與課題相關的專題講座,學術報告,了解本課題的技術成分,前沿動態和發展趨勢。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搜索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3.圖書館、院系資料室及書店查閱各類書籍和期刊。
4.在實驗室和生產中實地調查研究,多想多問。
通過對文獻資料進行仔細研讀及完成一定的實踐調查后,應該對如何完成設計有一定的見解了,由此提出兩到三種課題的解決方案,并詳細分析各個方案的優缺點和可行性。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將各方案進行定性分析和初步估算,針對設計條件確定出一個最佳的設計方案。在依據方案,擬定設計詳細的時間計劃表,體現每個階段的工作內容,需完成的任務,視需要可以具體安排到每周需完成的任務。因此,開題階段銜接了CDIO的構思與設計兩個階段,屬于承上啟下的階段。
(三)設計實施工作
開題報告審核通過后,進入到畢業設計實施階段,其屬于CDIO的D(Design—設計)、I(Implement—實施)、O(Operate—運行)。首先可以按照課題的難度將設計內容分解成系列任務模塊。如果遇到技術困難,要客觀分析,積極尋找原因,并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該階段的D(Design—設計)可包括原理圖設計、PCB設計或者供配電方案設計;I(Implement—實施)可包括元器件購買、焊接,調試或者供配電系統圖繪制、預算表擬制。O(Operate—運行)則是軟硬件聯調后通過后的整機運行,供配電方案設計則不包含運行這一步。
如果在設計中遇到之前無法預見的困難,在征求導師的意見后,可考慮適當調整設計內容。調整內容不是降低難度,而是尋找另外一種新的替代途徑。但要把握好調整的分寸,應保證總體格局盡量不變。這一點關系到設計最終能否順利完成。
設計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指導老師需每周定時對每個學生的工作進度進行監督和指導,做好過程管理。
(四)畢業論文撰寫工作
完成整體設計并調試通過后,緊接的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畢業論文的撰寫了。畢業論文一般有以下組成部分:中英文摘要、關鍵詞、前言、正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附錄。
1.中文摘要的內容則應闡述設計研究的前提、目的和任務,使用的理論、算法、材料和設備,實驗研究的數據和由此推出的結論及該結論對今后的課題研究有何啟發。寫作時應該保持客觀性,簡潔性。英文摘要則要求盡量何中文摘要相對應,無語發錯誤。
2.關鍵詞是應采用能覆蓋畢業設計(論文)主要內容的通用技術詞條,選為3~6個較為合適。
3.前言是在概要介紹本領域國內外前人研究成果狀況的基礎上,提出尚待解決的問題,從而引出畢業設計(論文)的研究目的、理論依據和實驗基礎。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文字簡練,直入主題,避免將前言寫成綜述。
4.論文的正文部分是核心部分,所占篇幅也最長。設計的研究成果都應體現在該部分,一般包括下面幾個方面:任務和目標;總體方案設計;各部分的設計和實現,比如:硬件、軟件設計和調試。正文要求結構清晰嚴謹,內容翔實準確。
5.結論是對整個設計的一個總結,是經過推理、判斷、歸納等邏輯分析后得到的綜合觀點,包含設計的創新點所在,也可以提出進一步完善的意見或建議。
6.其余部分可按照論文的格式模版如實進行編寫。
三、考核辦法及改革成效
畢業設計的考核辦法,總結起來就是:重視中期檢查關,嚴守畢業答辯關。這個準則也體現了CDIO中對于過程的有效管理。中期檢查對進度超前的學生,是一種認可和鼓勵,對進度滯后的學生,則是一種督促和鞭策。對設計者而言,畢業答辯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有鑒定的正規的審查畢業設計(論文)的重要形式。畢業答辯,是完成了CDI后,最后在老師評審面前進行O(Operate—運行)的演示。作為指導老師,應在答辯前,對學生進行指導,指導其做好答辯前的準備工作。
筆者緊跟本校的CDIO教育改革步伐,在2008年本校推行CDIO改革后,對于指導的幾屆畢業設計,嚴格過程管理。所帶學生均取得較好的設計成績,每一屆沒有不及格學生,學生畢業設計成績優良率占所帶學生比例的70%以上。并且將每一屆所帶的優秀畢業設計學生召集起來,與低年級學生的相關CDIO工程實踐項目進行專門的技術交流及指導。并從CDIO工程實踐項目的小組成員中,鼓勵學生發揮創造力,對將來的畢業設計進行方向思考,凝練出一個好的設計題目。最終使得好的構思能有創新性和傳承性。
四、結論
畢業設計作為高等學校本科教育人才培養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本科教學過程中最后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本文通過對畢業設計的流程進行梳理,結合CDIO的理念,對培養學生如何用工程的觀點正確對待畢業設計工作的各個環節,并順利開展工程實踐工作,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參 考 文 獻 ]
[1] 成都信息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2010版培養方案[Z].2010.
[2] 顧佩華,沈民奮,陸小華,譯.重新認識工程教育——國際CDIO培養模式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康萬新.畢業設計指導及案例剖析-應用電子技術方向[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任務驅動法 汽車電工電子基礎 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薄志霞(1961- ),女,北京人,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汽車技術服務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汽車機電工程技術;劉敏杰(1978- ),男,黑龍江七臺河人,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汽車維修教研室主任,講師,研究方向為汽車運用工程技術。(北京 100026)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4-0145-02
高職教育的宗旨是“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所以職業教育必須打破以教師為主體、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法,重新構建符合職業需求的課程體系。在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中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教學核心內容的設置是融合在一個個具體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完成教學任務,培養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職業能力,最終達到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的目的。
一、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構建
1.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內涵。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的教學方式,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圍繞任務目標,在提出問題的驅動下,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每個任務可以是制作一個作品, 撰寫一份調查報告,等等。根據課程設計不同的教學任務,使得任務設置具有情景性、趣味性、真實性、可操作性和任務結果的可考核性等特點。
2.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中的設計。課程在設計過程中,擺脫陳舊教學觀的束縛,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以職業崗位為課程目標;以職業標準為課程內容;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用學習任務構建教學內容,科學處理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之間的關系,在原理敘述中以定性分析為主,在應用技術上突出了實用性。內容的組織以夠用為度,淡化理論,突出應用。并從學生認知規律出發,任務內容安排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3.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構思。汽車電工電子技術基礎是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該課程的任務是使學生具備必要的電工理論、電子技術在汽車領域中的應用,使學生掌握電路的測量及使用方法。本課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實踐性,是汽車專業類學生的專業技能入門課程,該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打好專業基礎,同時為后續的“汽車電器及故障排除”“汽車發動機電控管理系統及修復”等課程奠定良好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相應任務的知識、技能,注重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課程共創設了五個教學情境,內容包括:直流電路的讀識與測量、交流電路的分析與測量、汽車電機的拆裝與故障診斷、汽車晶體管電路的檢測與運用、汽車數字電路的檢測與運用。每個教學情境中分別有若干個任務。例如, 直流電路的讀識與測量,共設置了9個學習任務,分別是電工元件的測量、汽車轉向燈電路的檢測等,每一個學習任務中包括理論知識、實驗測量、實訓操作,每個項目任務著重展示一個基本知識內容,將理論知識融入于項目的相關知識中,學生在操作活動中主動地理解、獲取知識。每一個學習任務的結束都安排了任務總結、課后練習、知識拓展等。特別是根據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的特點,以電工電子知識為基礎,在設計任務中選取汽車上應用的例子強化實踐環節,形成對汽車電氣設備的運籌能力,教學過程中設置“學中做,做中學”的學習情景,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中的教學實施
1.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任務內容,便于教學實施。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首先要設計教學任務內容,科學合理設置的教學任務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重要保障,所設計的任務內容應具備針對性、典型性、實用性,以便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設置的教學任務內容盡量符合教學的實際需要,還應考慮到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本課程的教學任務內容取材于汽車上使用的電工電子技術,具有良好的實用性,設計的教學任務內容,能揭示汽車電子元器件的功能及應用,學生通過對元器件的檢測,加深對汽車電路工作過程的理解。例如,在介紹晶體管開關特性時,選用汽車發電機中電壓調節器作為任務教學案例,首先使學生了解晶體管的開關特性,通過完成汽車發電機中電壓調節器的測試,進一步理解電壓調節器的內部電路及工作原理,較好地掌握電壓調節器的功能及工作過程。教學任務內容的設計不但具有實用性,還應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對學生能起到觸類旁通的作用,并有能力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2.采用任務驅動法的教學組織。任務驅動法是以教學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的特點,課堂上采用“做一做、學一學、想一想”的教學方式,首先采取學生操作這種方式切入(做一做)。例如,在講授電路分析這一教學內容時,選用汽車轉向燈電路的檢測作為教學任務,安排學生親自進行汽車轉向燈電路的測量,使學生對汽車轉向燈獲得感性認識,然后根據測量的汽車轉向燈電路故障現象,教師講授本次課的相關基本知識及基本理論(學一學),最后教師把測量的故障現象結合所學的重點知識提出問題 ,增強學生學習的探究欲望(想一想)。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安排學生查閱資料,組織學生討論,最終教師把知識點向學生闡釋清楚,講解應力求簡潔、精煉、重點突出。
3.突出綜合技能的考核評價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模型、實物展示、實踐等手段,特別是精心設計教學任務,以學生個人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完成任務作業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課程堅持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原則,評價方法采用過程評價(學生互評、教師評價)、作業完成情況評價、操作標準及規范評價、期末綜合考核評價等多種方式。通過筆試、實操和任務作業等考核方法,檢驗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操作方法、工作安全意識等,進一步建立學生的發展性考核與評價體系。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優勢
1.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內容適合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汽車電工電子基礎課程是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課程的理論知識較多、實踐技能要求高,傳統的講授法教學,學生理解難度大。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時,將電工電子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融合在任務的實施過程中,課程教學有很好的整體性,便于教師的教學實施和學生的系統學習。
2.采取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中,采取一邊講授電工電子理論,一邊完成實驗、實訓任務,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講授理論知識以夠用為準則,突出實踐能力,選取汽車檢測與維修行業的崗位技能來設計教學任務,使學生能夠掌握現代汽車電工電子的新技術。
3.任務驅動教學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教學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著輔助作用,師生之間的交流得到加強,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又增強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參考文獻]
[1]徐肇杰.任務驅動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之比較[J].教育與職業,2008(11).
[2]黃靖龍,羅先進,曾設華.項目教學法在高職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
[3]王國華,劉群.職業教育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郭念鋒.心理咨詢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5]冷枝楠,張志俊.高職院校情感教學觀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4).
[6]祝常紅.實用汽車電子技術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 校企合作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 課程改革 課程優化
目前我國關于機電專業、電子專業學生從事電子制造相關產業的人數逐年增多,市場發展過程中對電子產品制造、產品服務等方面人才需求量不斷提升,這就要求各教育院校加強對電子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以滿足市場人才需要。《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作為電子、機電專業的關鍵課程之一,實現高效率的課程教學至關重要。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在教學過程中涉及到的技能知識點較多,應用范圍較廣,同時具有加強的實踐性,為充分發揮該課程作用,應積極推進校企合作教學,實現工學結合,達到專業教學目的。下面本文將基于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特點,對現階段教學情況進行分析,并探索出基于校企合作的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教學,促進教學改革,實現教學目的。
一、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特點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是一門實踐實驗性很強的課程,該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常用電工、電子元器件知識,常用電路知識,電子技術知識(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電子測量知識,電子產品整機組裝工藝知識,電氣操作安全規程知識以及電子CAD軟件的應用本課程涉及知識點較多,又與其它專業課和實際工作結合緊密,因而對于既無學歷優勢,又無經驗優勢的職業院校學生來說感覺困難重重,進而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強。
《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較為貼近真實生產實際,所以,在課程的建設上需要依托校企合作進行。但電子產品本身是具有較高技術附加值的商品,很多企業將其自身產品的生產技術作為企業機密而不愿對外開放或開放有限,這就使課程和一線生產要求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二、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教學現狀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以教材為參照,嚴格按照教學大綱進行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學方法相對單一,主要教材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再對應進行實踐聯系等。基于職業院校學生實際特點以及職業院校教學目標來看,過多的傾向于理論教學,學生接受能力相對較差,且課程學習過程及學習效果不佳。在調查中了解到較多學生在理論課程學習中注意力不集中,課堂上玩手機等,甚至課本都不拿,這種教學現狀下,學生無法掌握所學知識點,在實踐練習中對元器件識別能力差。在電子元器件檢測過程中甚至有的器件都不知道名稱,或是只是看著會操作的學生進行實驗。實踐課程問題頻出,無法達到有效教學效果。
盡管以往教學中其課程設計充分考慮到知識的技能性及實用性,但缺乏實踐檢驗及驗證的機會,更無法實現知識的快速更新,學生對學習情況無法實現有效的客觀評價。在積極突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盡管做出較多努力但實際效果甚微,其根本原因在于課程教學脫離了生產一線。
三、基于校企合作的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改革與實踐
3.1明確課程思路
校企合作與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的結合探索,其主要價值在于工學結合的無縫性。校企合作實踐應用中,強調教學項目的真實性,以及對知識技能的適用性,使學生在實踐鍛煉中形成自主認知,繼而形成客觀評價。在校企合作教學中其教學真實性較強,主要體現在其設備真實、項目真實、要求真實等基礎上,使學生提高對實踐學習的認真態度,提高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率。
通過實踐探索與檢驗將校企合作與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的結合,其課程改革思路為:①明確課程知識技能素養要求,并以行業實際要求為基礎形成人才培養目標;②選擇典型的電子產品作為課程設計載體,對其生產裝配、調試、管理提出具體、真實要求,并準確掌握產品生產流程,為實踐教學提供合理情境,促進工作項目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開展;③以企業生產任務為基本任務,并依據企業崗位要求制定相關標準,實現教學與企業管理的結合;④在實踐探索與學結中,實現工作項目的設計改善,最終實現課程體系構建。
3.2理實一體化課程設計
在校企合作下的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改革中,應始終以《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教學目標為依據,將企業生產要求為工作任務進行理實一體化課程設計。例如選擇典型工作項目作為教學重點,主要包括電子產品的檢測、電路板組裝、整機裝配、調試與管理等等。其課程設計主要涉及到生產質量管理,同時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企業實際生產流程及管理規范,實現其專業能力培養及綜合素養培養。
3.3校企融合下的教學組織
在進行教學組織的過程中可采取車間教學組織方法,根據班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小學的合理劃分,將5-6人分為一組,形成車間班組。為方便學習與管理,要在每個班組中選出以為組長,實現教學組織的化整為零,提高項目教學效率,促進項目教學的順利開展。指導教師通過車間生產、考勤、監督、評價等環節對學生實際學習狀態進行考評,促進教學目標實現。
3.4校企融合下的教學方法
基于校企合作的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改革中,其教學方法要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注重教學實效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教師要以職業院校學生的實際特點為依據,制定合理的教學項目,應用多元化教學方法,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目前在于校企合作的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實踐中,主要應用的教學方法包括頭腦風暴法、情境構建法、角色扮演法、引導文法等等。以引導文法為例,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有效引導使學生自己一步步完成項目設計,在項目初期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形成自主探索欲望,形成學習興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組織學生小組探討、合理分工,實現多方面能力培養。
四、結束語
積極推進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教學中校企合作實踐,對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學生自主思考與自主探究有著重要作用。通過實踐探索及應用可知校企合作教學形式的開展對實現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教學任務有著積極作用,通過項目式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有效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在今后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教學中,要不斷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教學形式,從實際教學出發,勇于嘗試與創新,在實踐探索中提升與完善,最大限度發揮校企合作教學優勢,實現最終教學目標。
參 考 文 獻
[1]余麗玲,翁燦爍,徐彬鋒. 醫用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J]. 衛生職業教育,2016,09:49-50.
[2]翁燦爍,溫志浩. 基于校企合作的“醫用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課程理實一體教學設計[J]. 職教通訊,2016,27:1-4.
[3]肖春花. 從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競賽看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 科技資訊,2013,05:191-192.
[4]高旅明. 關于《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項目專業技能抽測的分析與思考[J]. 電子世界,2016,2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