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樹林的深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根治性腎切除術,術后病理證實腎癌患者86例,其中術后應用干擾素-α輔助治療42例,未應用干擾素-α治療44例,歸納并統計分析對生存的影響。
結果:應用干擾素-α組腎癌患者術后1年生存病例為41例,術后2年生存病例40例。應用干擾素α組1、2年生存率分別為97.2%,95.2%,術后1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3例,術后2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5例。術后1、2年轉移率分別為7.14%,11.9%。非應用干擾素-α組術后1年生存病例為42例,術后2年生存病例41例,非應用干擾素-α組腎癌患者1、2年的生存率分別為95.4%,93.1%。術后1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4例,術后2年遠處轉移病例6例;術后1、2年發生遠處轉移率分別為9.10%,13.6%。應用干擾素-α組腎癌患者的生存率高于未應用組干擾素-α(P
結論:根治性腎切除術后給予干擾素-α生物輔助療法,短期可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存率;干擾素-α生物輔助治療,療效安全且副反應輕。
關鍵詞:腎癌 免疫治療 干擾素-α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23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11-0138-01
腎細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的惡性腫瘤,又稱腎腺癌,簡稱腎癌 [1]。腎癌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3% [2],在泌尿系腫瘤中是最為致命的疾病,流行病學資料顯示;有超過40%的腎癌患者死于該病,在美國每年有大約3.1萬新發腎癌患者,大約有1.19萬死于該病,目前全世界腎癌發病率升高,外科手術仍然是治療腎癌的主要方法,但術后通過IFN-α的輔助治療來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降低轉移率也很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012年1月期間診治腎功能正常的單側腎癌,且行腎癌根治術患者86例的臨床資料。
本組研究病例共86例病人:發病年齡30-79歲,平均年齡58歲;其中30-39歲3例(3.4%);40-49歲15例(17.5%);50-59歲36例(41.8%);60-69歲28例(32.6%);70-79歲4例(4.7%)。
1.2 方法。收集從2005年1月-2012年1月診治的腎癌且行腎癌根治術的86例的完整臨床資料,詳細記錄患者的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聯系電話、術后并發癥、應用干擾素-α后并發癥、住院天數情況、出院后半年、1年、2年隨訪情況。
2 結果
2.1 IFN-α應用組與非IFN-α應用組治療前的一般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病史、腫瘤大小經Kolmogorov-Smirnov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方差齊性檢驗方差齊,采用兩組獨立樣本均數的t檢驗,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IFN-α應用組與非IFN-α應用組治療前一般情況對比
2.2 兩組術后情況。IFN-α應用組:本組行腎癌根治術后輔助應用IFN-α42例,術后平均住院天數16.30±2.10;術后1年生存病例數41例,術后2年生存病例數40例。術后1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3例,術后2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5例。8例患者出現發熱伴流感樣癥狀表現為用藥后數小時內出現,體溫升高,多數體溫在38℃~40℃之間,伴有乏力、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2例出現味覺異常、食欲不振,惡心、嘔吐。1例患者出現皮膚反應,表現為散發或成片的尋麻疹。
非IFN-α應用組:本組行腎癌根治術后未應用IFN-α44例,術后平均住院天數10.20±1.20天;術后1年生存病例數42例,術后2年生存病例數41例。術后1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4例,術后2年遠處轉移病例6例。
TNF-α應用組與非TNF-α應用組治療后一般情況。
干擾素-α.應用組與非應用組生存率對比。干擾素-α應用組:術后1年生存病例數41例,術后2年生存病例數40例;術后中位生存時間為35.000個月(95%可信區間為34.090-35.910個月)1、2年生存率分別為97.2%,95.2%。
未應用組術后1年生存病例數42例,術后2年生存病例數41例;術后的中位生存時間為34.000個月(95%可信區間為33.570-35.123個月),1、2年生存率分別為95.4%、93.1%,干擾素-α應用組和未應用組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產率,經卡方檢驗,兩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干擾素-α.應用組與非應用組生存率對比
IFN-α應用組與非應用組轉移率對比。干擾素-α應用組:術后1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3例,術后2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5例。術后1、2年轉移率分別為7.14%,11.90%。
未應用干擾素-α組:術后1年患者發生遠處轉移病例4例,術后2年遠處轉移病例6例;術后1、2年發生遠處轉移率分別為9.10%,13.63%。
TNF-α應用組和未應用干擾素-α組患者手術后1年轉移率、2年后轉移率;經卡方檢驗,兩組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TNF-α應用組與非應用組轉移率對比
3 討論
【關鍵詞】 腎癌;后腹腔鏡下腎癌剜除術;傳統腎腫瘤部分切除術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057
腎癌又稱為腎細胞癌、腎腺癌等, 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泌尿系統中出現腫瘤有良性惡性, 其中以惡性居多。患者臨床多表現為血尿、腰椎疼痛、可觸腎臟腫塊等癥狀[1]。醫學上主要采用傳統開放性腎腫瘤部分切除術和后腹腔鏡下腎癌剜除術治療[2]。據此本院于2012年2月~2013年8月通過收治的64例腎癌患者分組分別行兩種手術方法治療, 進一步比較后腹腔鏡下腎癌剜除術和傳統腎腫瘤部分切除術的綜合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腎癌患者, 經X線或CT掃描確診, 腫瘤最大徑≤4.0 cm。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32例。對照組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齡36~73歲, 平均年齡(56.4±8.1)歲, 腫瘤最大徑0.9~3.8 cm, 平均直徑(2.3±0.5)cm;觀察組中男21例, 女11例, 年齡35~76歲, 平均年齡(56.7±7.8)歲, 腫瘤最大徑1.0~3.8 cm, 平均直徑(2.2±0.5)cm。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腫瘤大小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放性腎腫瘤部分切除術:患者取側臥位70~90°并抬高腰橋, 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11肋和12肋之間行15 cm切口, 游離顯露并推開胸膜和腹膜, 顯露腎周筋膜, 切開筋膜游離顯露腎動脈, 游離腎動/靜脈、輸尿管切段結扎, 觀察腎腫瘤病灶位置, 在保證腎腫瘤包膜完整無損采用電刀在自然間隙處切除病灶腫瘤, 處理創面出血情況并放置腹膜后引流管, 術后縫合包扎切口。觀察組采用后腹腔鏡下腎癌剜除術:患者常規術前準備后, 在腰部腋后線12肋下、腋前線肋緣下以及腋中線髂脊上行3個通道, 在腹膜后間隙放置套管針和腹腔鏡, 游離腹膜外脂肪, 在腰大肌與腎周脂肪囊間游離并顯露腎門動脈血管和輸尿管, 充分游離腎臟分離腎動脈和腎靜脈, 觀察病灶位置并用血管夾阻斷腎動脈后切除病灶放置自制標本袋中, 從第1個通道孔中取出后觀察創面出血情況, 放置引流管并縫合包扎切口。
1.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比較。從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清醒后時覺疼痛模擬(VAS)評分4方面進行比較。VAS總分共10分, 得分高低與患者疼痛程度成反相關關系。②觀察兩組治療結果。結合住院和出院1年有效隨訪觀察, 從患者生存情況、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結果2方面進行評價。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結合患者住院和術后1年隨訪觀察, 對照組出現1例腫瘤轉移正處于治療之中, 觀察組無腫瘤轉移情況, 兩組生存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出現3例切口皮膚感染病伴有紅腫, 2例桂塞側腰痛和1例惡心嘔吐, 并發癥發生率為18.75%, 觀察組僅出現1例切口感染患者, 并發癥發生率為3.13%,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后腹腔鏡下腎癌剜除術多適用于腫瘤最大徑≤4.0 cm的患者, 陳放等[3]研究認為經后腹腔行通道孔能減少創傷面, 并且通過腹腔鏡能較好的觀察內部腫瘤病灶位置和大小屬性, 便于操作從而減少腎熱缺血時間和方便術后切口縫合, 進而降低對腎功能的影響。結合本次研究結果分析, 兩組手術基本指標存在較大差異, 觀察組手術時間、出血量、住院時間以及術后VAS評分整體明顯低于對照組, 其中兩組手術時間差異尤為顯著, 觀察組手術時間(108.7±12.3)僅為min, 而對照組(127.4±10.4)min明顯較高(P0.05), 但在術后1年隨訪中對照組出現了6例不良反應和并發癥, 并發癥發生率為18.75%, 而觀察組僅為3.13%明顯較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后腹腔鏡下腎癌剜除術具有傳統腎部分切除術的顯著效果, 且手術高效、安全性較好, 有利于腎癌患者治療和預后恢復。
參考文獻
[1] 張東旭, 李勛鋼, 徐丹楓, 等.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治療T1b期腎癌.第二軍醫大學學報, 2012, 33(4):454-456.
[2] 王立國, 王冰峰, 唐化勇, 等.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T2期腎癌臨床效果觀察.山東醫藥, 2012, 52(3):98-99.
[3] 陳放, 熊瑋, 杜楊春, 等.后腹腔鏡腎癌根治術治療T2期腎細胞癌的療效分析.重慶醫學, 2015, 44(12):1692-1694.
高血壓腦出血多發生在50~68歲人群中,且男性發病數量高于女性發病數量,因高血壓患者病情時間較長,病發后患者病情嚴重,腦靜脈已經嚴重僵硬,患者出血后顱內壓會隨著出血量快速上升,血管突然破裂,患者神經受損嚴重。神經節苷脂在臨床使用中主要治療神經受損,激活因腦出血損害細胞功能,在最短時間內,加快患者腦部細胞功能再生。現我院對神經外科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使用神經節苷脂治療,效果顯著,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患者100例,隨機分組,50例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措施為對照組;另50例患者加用神經節苷脂治療為試驗組。對照組男性42例,女性8例,年齡50~64歲,平均年齡(55.24±2.14)歲,高血壓病程20~35年,平均病程(28.21±4.21)年;試驗組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齡50~65歲,平均年齡(54.27±2.54)歲,高血壓病程20~36年,平均病程(28.21±4.81)年。納入標準:⑴原發性高血壓急性腦出血患者;⑵患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⑴嚴重腎臟功能不全患者;⑵對神經節苷脂過敏患者;⑶因腦腫瘤或中風導致腦血出患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手術后,使用常規措施治療(抗感染治療、控制血壓等),治療時間為15天。試驗組患者使用常規治療加用神經節苷脂,醫生使用靜脈輸液方式對患者給藥,在給藥前使用生理鹽水500ml混合150ml的神經節苷脂。每天下午3點注射,每天一次,治療時間為15天。
1.3 評價指標
密切注意兩組患者日常生命體特征,對兩組患者神經缺損功能進行評分,評分使用《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1],評分標準采用0~50分原則,輕度缺損:0~15分;中度缺損:16~30分;重度缺損:31~50分,評分與神經功能缺損情況成反比。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本次治療效果采用四項評價指標:一為痊愈指標,腦出血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活動自如,身體恢復健康;二為顯著指耍顯著效果治療指標是患者出現明顯康復跡象,身體活動自如,身體顯著恢復健康;三為有效指標,患者手術后情況恢復,但活動受阻;無效指標,患者情況沒有好轉。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觀察通過SPSS19.0進行數據的統計,計數的資料以%表示,行檢驗;計量的資料是以(±s)表示,行t檢驗,以P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試驗組患者在手術使用神經節苷脂藥物治療15天后,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
2.2 兩組患者神經缺損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神經缺損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試驗組患者治療后,其神經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3.討論
高血壓腦血出患者是老年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較多,病情發作時,患者出現明顯的頭痛及嚴重的腦水腫,甚至出現呼吸障礙癥狀[2]。神經節苷脂是在馬血球基質中提煉出來,神經節苷脂作為一種非神經系統藥物,主要結構為神經酰胺,多數存在細胞膜中,可作用身體神經,提高神經敏感性[3]。經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在手術后使用神經節苷脂藥物治療15天,治療效果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神經缺損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
研究結果顯示,神經節苷脂在治療腦出血高血壓術后患者,治療效果顯著,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楊志雄, 楊仕光.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應用神經節苷脂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 2011, 06(8):31-33.
[關鍵詞] 后腹腔鏡;腎臟腫瘤;腎部分切除術;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737.1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6)17-0041-03
Clinical 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in treatment of renal cancer
SUN Aijun
Urinary Surgery Department, Anshan Tumor Hospital in Liaoning Province, Anshan 11403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and its influence on quality of life of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in treatment of renal cancer. Methods 70 cases of renal cancer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October 2015, 35 cases with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were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other 35 cases with traditional open partial nephrectomy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days,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warm ischemia tim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ll operations were successful,no failure.Length of hospital stay, operation time and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with ischemia and intraoperative averag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After laparoscopic; Kidney tumor; Renal resection; Security
腎臟腫瘤是泌尿科室一種常見的疾病,癌細胞源于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提高,實際上腎臟的小腫瘤檢出率是較高的,及時發現并進行切除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對于直徑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間收治的70例腎腫瘤患者,隨機選取35例采用后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為觀察組,另35例采用傳統開放腎部分切除術為對照組。對照組男女比例為24∶11,平均年齡(40.2±7.2)歲,左側19例,右側16例,腫瘤直徑平均(3.31±0.33)cm,腎細胞癌TNM分期:T1aN0M0 20例,T1bN0M0 15例;觀察組男女比例25∶10,平均年齡(41.3±6.9)歲,左側18例,右側17例,腫瘤直徑平均(3.26±0.40)cm,腎細胞癌TNM分期:T1aN0M0 19例,T1bN0M0 16例。兩組各項基本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每位患者及家屬均在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簽署同意書[4,5]。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LPN,需要對患者行全身麻醉,取健側臥位,常規采用三通道(腋后線十二肋下,腋中線髂嵴上,腋前線肋緣下),注氣入內,置入監視鏡,進入腹膜后腔,清除腹膜后脂肪,分離顯露腎腫瘤及周圍腎實質,游離暴露腎動脈,予Bulldog血管夾阻斷,開始切除。計算缺血時間,而后用可吸收止血紗布配合Hem-olok連續縫合,放開Bulldog血管夾。手術創面徹底止血后,置標本入標本袋,在腋中線切口處放置中號引流管1根,縫合各切口。
對照組采用OPN法,行全身麻醉,顯露腎臟腫瘤,采用腎腫瘤剜除術或腎楔形切除術,而后常規縫合,去除心耳鉗,置引流管,縫合切口。
1.3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Excel制表,將原始資料分別輸入表內,然后對原始資料進行整理,根據不同類別進行分類匯總分析,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成功率
所有手術均成功,無一例失敗,成功率為100%。
2.2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11.14±1.29)d,明顯低于對照組(15.08±1.33)d(P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1例患者發生結腸損傷,而對照組2例傷口感染,2例尿外滲,1例傷口感染并十二指腸損傷,1例心力衰竭,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7,P=0.046)。
3 討論
腎臟腫瘤是泌尿科室一種常見的疾病,癌細胞源于腎實質泌尿小管上皮系統,占全身腫瘤2%的腎臟腫瘤的常見治療辦法主要以切除術為主,隨著LPN在臨床實踐中較為理想的臨床效果,對于
綜上所述,傳統的OPN進行切除,最大化降低對腹腔臟器的干擾和損傷,避免腹腔污染、減少并發癥。但是該法操作空間相對較小、周圍脂肪多、缺乏清晰的解剖標志,需要臨床醫師經驗豐富、技巧熟練,才能保證手術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Marszalek M,Chromecki T,Al-Ali BM,et 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A matched-pair comparison of the transperitoneal versus the retroperitoneal approach[J]. Urology,2011,77(1):109-113.
[2] 田溪泉,邢念增,張軍暉,等. 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臟早期占位性病變的臨床研究(附47例報告)[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6):410-413.
[3] 孔丹,李澤良,孔垂澤. 后腹腔鏡腎上腺手術轉為開放手術的微創手術方法的臨床應用[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40(9):858-860.
[4] Salami SS,George AK,Rais-Bahrami S,et al. Offclamp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for hilar tumors:Oncologic and renal functional outcomes[J]. J Endourol,2014, 28(2):191-195.
[5] Becker F,Roos FC,Janssen M,et al. Shortterm functional and oncologic outcomes of nephronsparing surgery for renal tumours ≥7 cm[J]. Eur Urol,2011,59(6):931-937.
[6] 黃業翔,孔垂澤,劉濤,等. 單通道無氣腹后腹腔鏡腎癌根治性切除術臨床應用體會[J]. 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1, 40(9):848-850.
[7] 黃瑞旭,周芳堅. 保留腎單位手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的臨床分析[J].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2011,16(4):355-358.
[8] Pouliot F,Pantuck A,Imbeault A,et 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involved in loss of renal differential function after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A role for warm ischemia time[J]. Can Urol Assoc J,2011,5(2):89-95.
[9] 孫穎浩,高小峰,李凌,等. 腹腔鏡腎盂成形術聯合輸 尿管軟鏡取石術治療腎盂輸尿管連接部梗阻合并腎臟 結石的臨床應用[J]. 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18(7):481-484.
[10] 王德林,蒲軍,張堯,等. 后腹腔鏡bulldog夾阻斷腎動脈連續縫合行腎部分切除術 24 例分析[J]. 重慶醫學,2011,40(33):3346-3347.
[11] 張向民,張東旭,崔心剛,等. 內生型腎癌行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J]. 浙江臨床醫學,2014,16(8):1188-1190.
[12] Kreshover JE,Kavoussi LR,Richstone L. Hilar clamping versus off-clamp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for T1b tumors[J]. Curr Opin Urol,2013,23(5):399-402.
[13] 胡波,王濤,劉繼紅,等. 保留腎單位手術和腎癌根治手術治療局限性腎癌療效比較的 Meta分析[J]. 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5):324-327.
[14] 王科,林春華,門昌平,等. 雙向倒刺可吸收線在后腹腔 鏡腎部分切除術中的應用[J].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2,29(12):2595-2596.
[15] Pace G,Micheli E,Valenti S,et al.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in renal cell carcinoma:Our experience of a 20-year clinical practice[J]. Urologia,2013,80(2):130-134.
[16] Castillo OA,Lopez-Fontana G,Vidal-Mora I,et al.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An experience in 227 cases[J]. Actas Urol Esp,2013,38(2):109-114.
[17] 邵鵬飛,殷長軍,孟小鑫,等. 后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療效評價[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0, 31(10):658-661.
[18] 韓精超,紀志剛,李漢忠. 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安全性及療效分析[J]. 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1,32(5):303-306.
[19] 劉久敏,陳慶科,冼志勇,等. 后腹腔鏡腎部分切除術治療腎腫瘤的安全性研究[J]. 癌癥進展,2012,10(3):285-288.
[20] 王琳,王輝,高振利,等. 腹腔鏡下腎部分切除術治療Tla期腎癌59例[J]. 中華醫學雜志,2010,90(3):1952-1954.
[關鍵詞] 高血壓腦出血;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神經節苷脂;炎性因子;凝血酶;髓鞘堿性蛋白;D-二聚體
[中圖分類號] R74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2(b)-007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ganglion glycosides in the treatment of microlesion intracranial hematoma dissecti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four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underwent microlesion intracranial hematoma dissection admitted to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angsha City form May 2012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y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6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only given routine drug therapy after oper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dded with ganglion glycosides on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n the serum 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rombin (T), myelin basic protein (MBP), d-dimer (D-D) and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94.03%)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82.09%) (χ2=4.542, P < 0.05); 28 d after surgery, the levels of serum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intedeukin-6 (IL-6),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 = 7.385, 17.989, 13.698,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contents of serum T, MBP, D-D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t = 10.875, 14.669, 6.893,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Ganglion glycoside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icrolesion intracranial hematoma dissectio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which may be related to decreasing the levels of serum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regulating the contents of serum T, MBP, D-D.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icrolesion intracranial hematoma dissection; Ganglion glycosides; Inflammatory cytokines; Thrombin; Myelin basic protein; D-dimer
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很多老年性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高血壓性腦出血就是最典型的老年性疾病之一。患者血管狹窄,血流加速,對血管壁壓力大,血管彈性減退。當出現情緒激動、過度飲食、勞累等誘因時腦血管極易破裂,導致高血壓性腦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1]。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是最主要的治療手段,能迅速解除血腫對腦組織的壓迫,及時挽救生命,但術后常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缺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同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多伴有血漿細胞因子的改變,參與腦繼發性損傷[2]。神經節苷脂是一種神經營養類藥物,能促進神經細胞分化及生長,修復受損神經細胞[3]。本研究采取隨機對照的方法,探討神經節苷脂對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臨床療效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5年5月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34例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87例,女47例;年齡58~85歲,平均(68.18±3.51)歲;出血量32~50 mL,平均(39.85±4.44)mL;出血部位:基底節出血79例,腦葉出血29例,硬膜下出血21例,小腦出血5例;臨床癥狀:意識清楚27例,嗜睡或神志模糊51例,淺昏迷37例,中深度昏迷19例;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4](8.03±1.12)分。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告知研究事項后,所有患者或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部位、出血量、GCS評分、臨床癥狀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中制訂《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有關高血壓腦出血的診斷標準;②在發病后10 h內及時進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③年齡58~85歲。排除標準:①患者伴有大動脈血管畸形;②惡性腫瘤或其他消耗性疾病晚期;③患者有凝血機制障礙或手術禁忌證;④微創手術時間超出發病后10 h,或出血已經造成腦組織不可逆性損害。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及時進行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急診手術做好術前準備,監測血壓及血糖,做好各種并發癥的預防應對措施。根據螺旋CT定位,沿縱向或橫向經額葉或顳葉用14號腦室引流管穿刺血腫,術中抽出血腫5~10 mL后注入5萬U尿激酶夾閉引流管,回病房后2 h左右打開引流管引流,并給予常規預防感染、脫水降低顱內壓等對癥支持治療,術后及時復查,根據情況引流管內多次注入尿激酶溶血腫。
術后對照組患者給予萬古霉素(浙江海下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20315,規格0.5 g)15~20 mg/kg、頭孢他丁(悅康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0410,規格0.5 g)0.15~2.0 g/kg常規預防感染,以及甘露醇(華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20320,規格3000 mL∶150 g)脫水降低顱內壓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神經節苷脂(商品名:施捷因,阿根廷TRB,Pharma SA,生產批號:120315,規格:20 mg∶2 mL),將100 mg神經節苷脂和250 mL 5%葡萄糖共同靜脈滴注,連續滴注28 d。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4.1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術前、術后28 d,采集患者空腹靜脈血4 mL,30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3 cm)取血清待檢。采用日立7600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含量,z測方法:酶聯免疫吸附法,均購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2 凝血酶(T)、髓鞘堿性蛋白(MBP)、D-二聚體(D-D)含量 術前、術后28 d,同上取血清,采用深圳盛信信康科技有限公司SK5000型全自動血凝分析檢測T、MBP、D-D含量。檢測方法:酶聯免疫吸附法,試劑均購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4.3 臨床療效 參照《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4],根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程度擬定療效評價標準。痊愈:病殘程度0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90%;顯著進步:病殘程度1~3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46%且≤90%;進步: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8%且≤46%;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降低≤18%。有效率為痊愈、顯著進步、進步所占總例數的百分比。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28 d,兩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較術前明顯降低(P < 0.01),且觀察組術后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或P < 0.01)。見表3。
2.3 兩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前后T、MBP、D-D含量比較
術前,兩組患者血清T、MBP、D-D含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術后28 d,兩組血清T、MBP、D-D含量均較術前明顯降低(P < 0.01),且觀察組術后T、MBP、D-D含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 0.05或P < 0.01)。見表4。
3 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老年人高發的一種腦血管疾病,病死率極高,幸存患者也經常遺留不同程度的言語障礙、運動障礙等[5-6]。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是近年來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主要手段,在發病早期應用效果較好[7]。相關研究表明,高血壓腦出血后炎性反應是導致出血后神經繼發性損傷與加重神經功能障礙的主要因素,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微創血腫清除術后療效與出血病灶及周圍組織炎性細胞因子關系密切[8]。TNF-α、IL-6、hs-CRP是反映炎性反應的特異性指標[9],動態監測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變化有助于評估微創顱內血清清除術的手術效果。
神經節苷脂是一種含有唾液酸的鞘脂類物質,主要分布于神經細胞膜,與神經重構等生理機制有關[10-11]。相關研究表明,外源性神經節苷脂可通過血腦屏障,滲入神經細胞膜內,保護神經細胞膜Ca2+-ATP酶、Na+-K+-ATP酶活性,抑制病理性脂質過氧化,清除氧自由基,促進神經功能恢復[12-13]。在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血腫及周圍組織發生炎性反應并釋放多種炎性因子,介導對腦組織的損傷作用,炎癥持續時間越長,腦功能受損就越嚴重。研究發現[14],將多種炎性細胞因子注入實驗動物腦組織內,血腦屏障的通透性會增加,腦水腫加重,而阻斷炎性因子信號通路,則腦水腫減輕。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28 d時,觀察組血清TNF-α、IL-6、hs-CR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國內外學者也有類似的文獻報道[15-19],提示神經節苷脂有助于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后炎性反應對腦組織的損傷。
高血壓腦出血發生后凝血酶原將大量裂解為T,刺激TNF-α、IL-6、hs-CRP等炎性因子大量釋放,加重局部腦組織的損傷[20-22];MBP是組成髓鞘的主要蛋白,在神經發生病變時可變為游離狀態進入腦脊液,破壞血腦屏障[23];D-D是一種纖維蛋白消解產物,也是一種高凝與纖溶過程特異性標志物[24],相關研究表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中T、MBP、D-D均呈異常升高狀態[25]。神經節苷脂作為神經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效修復受損神經細胞膜,減輕腦細胞水腫,消除自由基損傷[26]。胡冰凌等[27]通過對128例腦出血患者隨機對照研究中,報道神經節苷脂治療的觀察組血清T、MBP水平均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本研究結果也支持了這一觀點。
本研究結果提示,神經節苷脂有助于提高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療效,可能與降低患者術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調節血清T、MBP、D-D含量有關。由于本研究對象均來自同一家醫院,觀察指標相關較少,且缺乏對神經節苷脂對血清炎性因子影響的可能的作用機制的深入分析,可能會影響到結論的準確性,有待于今后更多的基礎研究與臨床研究去求證。
[參考文獻]
[1] Wang X,Arima H,Heeley E,et al. Magnitude of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s in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ntens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in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trial study [J]. Hypertension,2015, 65(5):1026-1032.
[2] 苑亞東,孟陽,靖明.微創顱內血腫與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重癥高血壓腦出血的療效對比[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8(2):71-73.
[3] 陳祥濤,平勇,順海波.高壓氧聯合神經節苷脂輔助血腫清除術治療高血壓腦血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2,52(34):60-61.
[4] 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 29(6):381-383.
[5] Stembach GL. The Glasgow coma scale [J]. J Emerg Med,2000,19(1):67-71.
[6] Naranjo D,Arkuszewski M,Rudzinski W,et al. Brain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Hemorrhage:PathophysiologicalReasoning for Aggressive Diagnostic Management [J]. Neuroradiol J,2013,26(6):610-628.
[7] 張柳,馮永健.微創顱內血腫清除術聯合亞低溫治療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管活性物質及神經功能的影響[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5,23(2):436-438.
[8] 高立功,譚文剛.血清IL-6、hs-CRP、Lep、E2及神經功能相關指標在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檢測價值[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4,20(3):334-336.
[9] Wei P,You C,Jin H,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IL-1beta levels and cerebral edema extent in a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rat mode [J]. Neurol Res,2014, 36(2):1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