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代替英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現代文閱讀題而言有兩個方面的含義:首先,從整體閱讀,從整體上去把握,整體感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寫作思路、思想感情以及寫作技巧、表現手法,而后仔細琢磨文章的字、詞、句,體味其中的含義,揣摩作者的觀點,要注意把觀點和材料分開,看看哪里是作者運用的材料,把這些材料放到一旁,觀點用“圈畫、勾、點”法做上標記,觀點就水落石出了,抓住這些觀點,就抓住了文段內容的核心。其次,審題要仔細,如有些題目要求從整體上概括,有些要求從內容上理解,還有些則要求從結構上和內容上分析,也有要求從正反兩方面作答。看清了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切不可沒完全讀懂題就做題,或者邊閱讀邊做題,這樣往往會顧此失彼,事倍功半。
如簡答題:
(1)普希金“獨有的繪畫狀態”是怎樣的狀態?
(2)作者為什么強調“文學與圖畫自由融混的現象”“中國之外惟有普希金一人”。
要正確解答這道題,就必須整體閱讀全文,根據命題要求,在全文中去搜索提取信息。放眼全文,這篇文章寫了文學大師擅長繪畫,并且談到東西方文學的區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藝術現象。普希金做畫是在詩情之下激發出來的,是詩稿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托爾斯泰認為普希金“用詩歌思想”也“用畫思想”。根據這些內容可以對普希金繪畫時特有的思想狀態加以概括說明。例如可以答“涌動著強烈的詩情畫欲”,可以答“用詩、同時也用畫思想”,可以答“由詩激發出繪畫靈感”等。依據文章的倒數第二段理解可以回答第二問。總體說來,作者要強調的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古代東方寫字與繪畫的工具、材料差異不大,而西方寫字與繪畫的工具、材料完成兩樣:西方繪畫另有一套訓練方法與繪畫理論;.西方強調解析與分類,不推崇全能,不大講究觸類旁通――導致各種藝術之間的壁壘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認為提倡逾越這種壁壘,是很有利于發揮人的潛能。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體現在閱讀題上,我認為要著重抓好兩個方面,即借鑒和創新。準確的講,借鑒就是借助原文語句來答題,這也是現代文閱讀的常見題型的答題技巧方法;創新就是答題中利用文本的信息來概括并融入自己對文本理解來答題。
1.借鑒性回答
在現代文閱讀題中能準確對有用信息加以準確提煉是很重要的。信息既包括文段內容信息,也包括文體信息。提煉文段內容信息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原文中的相關語句作答。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答案都在原文中,看你會找不會找。但不是整句照搬,要靈活機智,在題目的上下尋找:中心句一般來說可以在段落的開頭或結尾之中去找;抓住重點詞語加以連綴、概括;涉及主題要縱觀全文,從每一段提煉一個中心句來概括,從而正確完整地表達意思,完成答題。
提煉文體信息,要求學生細心區分文體信息。在閱讀訓練時,同學們要注意區分文體。如記敘文中人物的分析、環境描寫、情節安排;議論文的論點、論據、論證;說明文的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文的語言特點等。比如同是分析語言特點,記敘文側重于分析細節描寫、疊詞運用、修辭手法等;議論文側重于詞語的意思、語言表達的嚴密;說明文側重于表現語言的準確等。再比如,同是排比修辭,在記敘文中的作用是表達強烈的感彩,在議論文中的作用是增強文章的氣勢和議論的力度,文體不同,答法就不一樣。
又例如;《鄉土情節》中第一題:從文中看,鄉土都給人們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
要解答這道題,我們必須從局部出發,確定答案所在區域,再提取信息,進行答題。而在原文中,此題的答案就能從第四段找到。第四段中有這樣四句話:“他從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族的逗弄中開始體會愛”“鄉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為童年生活的血肉”“可能有一部悲歡離合的家史,在聽祖母講故事的同時,就種在小小的心坎里”“鄰里鄉親,早晚在街頭巷尾、橋上井邊、田塍籬角相見,音容笑貌,閉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橫豎呼吸著同一的空氣,濡染著同一的風習,千絲萬縷沾著邊”。考生只需將這些句子整合,抽取,答案就非常明白了。
2.創新性回答
閱讀題中有些探究類問題,這類題型是以考察鑒賞評價能力為主的,對文中提到的某個問題進行綜合評價,學生回答問題時就不能只滿足文段的原話,還要能結合自己的心得體會,調用文外的知識和能力儲備。來談談自己的感悟和結合上下文談談自己的理解或簡要分析,這類題要求學生把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融入”到試題的回答中去。
再比如:有人說,“河的第三條岸”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它象征著“父親”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如果這樣,那么“我”對“父親”的這種追求持何種態度?請聯系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如果說“河的第三條岸”是“父親”超越世俗的人生追求,“我”對“父親”的這種追求既支持,但又害怕、不理解。首先是支持,表現在樂意跟隨父親一起上船:在父親需要的時候幫助你“偷”食物:當全家人都走了,我還在默默地守護著父親,并對他說“無論何時,我會踏上你的船,頂上你的位置”。其次是不甚理解,少年的不理解,只為了追求而去,當父親接受你的提議后,我渾身戰栗,害怕極了,甚至“發瘋似的逃掉”,把父親看作是“另一個世界來的人”。
這道題的回答側重從文本藝術表現與思想內容的各個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答題時必須受文本內容的限制,但又可以有自己的“個性化”解讀。
三、螳螂捕蠶,黃雀在后
現代文閱讀比較難,不好把握,我們應該不斷總結經驗方法,即在每一次解題暫告結束后,回顧一下自己解題的步驟過程。想一下自己在答題中的心路歷程,有何經驗教訓等等。這些都是反映多元認知水平的重要指標,學會答題回顧的策略,培養回顧答題學習的習慣,有利于提高多元認知水平,有利于掌有效的答題策略,有利于領悟文本的精髓,有利于創造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 產品替代缺貨供應鏈
在供應鏈的隨機庫存理論的研究中,存在一個對供應鏈的上下游的的利潤都有著重要影響的問題即缺貨問題。絕大多數銷售商在決定其某種產品的訂貨量時,僅僅根據對該種產品的預測需求量來決定其訂貨量,這樣往往會發生缺貨,缺貨就可能導致產品的替代。根據銷售商發生缺貨后銷售商和顧客的不同心理,可以把產品替代問題分為銷售商驅動下的單項替代、同一銷售商內的顧客驅動下的雙向替代、不同銷售商間的顧客驅動下的雙向替代。其中不同銷售商間的顧客驅動下的雙向替代又可根據銷售商是否銷售同樣的產品來加以區分。
一、 銷售商驅動下的單向替代
單向(即向下)替代的產品(如汽油、集成電路等)在質量或功能等方面可分成幾個等級,高檔的產品可以替代低檔的產品,但是低檔的產品不能替代高檔的產品。這類產品在計算機制造業非常普遍,如容量高、功能強的存儲器芯片替代低容量、功能弱的存儲器芯片等。通常銷售商如果持有幾種不同檔次的產品,當低檔次的產品發生缺貨時,銷售商有兩種選擇:延遲或回絕顧客訂單而忍受缺貨成本;或者用庫存中更高檔次的產品來替代,以便按時滿足顧客的訂單需求。
一般檔次高其成本也高,因此銷售商驅動下的理想的單向替代水平取決于高價值的產品與低價值的產品之間的價格差。如果二者之間的價差很小,銷售商還可以收到一定的利潤,否則就會降低銷售商的利潤。特別是當顧客對高低檔產品的需求確定后,在扣除庫存成本后的高檔產品的單位殘差值低于低檔產品的單位銷售價格與單位缺貨損失費用之和的情況下,如果低檔產品出現缺貨而高檔產品尚有庫存時,銷售商應該用剩余的高檔產品去滿足顧客對低檔產品的需求。理想的單向替代水平也取決于兩種產品之間的需求相關性。如果兩種產品的需求量之間呈強相關,那么產品替代的價值就不大;當兩種產品需求量之間的相關性下降時,產品替代的收益也會增加。
從這種產品替代形式中,可看出當銷售商愿意用高檔的產品代替低檔的產品進行銷售時,銷售商將會減少低檔產品的缺貨損失及高檔產品的庫存成本,銷售商的損失將減少甚至盈利。當同一供應商供應銷售商高低檔產品時,銷售商驅動下的單向替代將有利于供應商;而當不同的供應商供應高低檔產品時,銷售商的這種銷售方式將有利于高檔產品的供應商而不利于低檔產品的供應商。
二、同一銷售商內的顧客驅動下的雙向替代
銷售商通常同時儲存多種功能相近以致能相互替代的不同品牌的產品。面對銷售商供應的多種商品,當顧客所偏好的產品發生缺貨時,顧客可能主動轉向其他的替代產品,因此每種產品都能以一定的比率替代其他產品。據調查發現: 消費者在面臨缺貨時, 只有12%~ 18% 的消費者放棄當次的購買行為而不再去選擇其他替代產品;大多數消費者將轉而選擇其他性能十分相近的不同品牌的產品。因此每種產品的需求由兩部分組成:首選需求和次選需求。首選需求是由那些原本就偏好此產品的顧客的需求組成;次選需求是由那些由于所偏好的產品缺貨而選擇以此產品作為替代的顧客的需求組成。
銷售商在決定各種商品的訂貨量時將會考慮它們彼此的替代率,各種商品的替代率越高時,銷售商的期望利潤將越高。 Chopra and Meindl研究了銷售商內部的多種產品間的替代問題后得出結論:需求的不確定性越高,銷售商獲得的收益就越大;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間的相關性越弱,銷售商從中獲得的收益就越多。重視顧客驅動的產品替代并對替代品進行聯合管理,有利于供應鏈減少安全庫存及減少庫存成本,同時還能獲得較高的產品服務水平。
然而儲存多種替代產品對銷售商存在以下的不利之處:儲備大量的相似替代產品為銷售商預測每種產品的市場需求的工作提出了挑戰;訂貨成本增加,且量少類多不能發揮庫存管理的規模效應;選擇替代產品的決定權在于客戶,銷售商處于被動地位,一旦客戶的需求發生改變將導致產品積壓。同時可看到,銷售商儲存多種替代產品使供應商之間的競爭加劇,利潤減少。
三、不同銷售商間的顧客驅動下的雙向替代
在某一銷售商處當顧客所偏好的產品發生缺貨而顧客又不愿意購買銷售商所供應的替代產品,顧客將可能轉向供應同樣商標產品的其他銷售商。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通常是由顧客對這種商標的偏好度及顧客轉向其他銷售商的成本決定。這種情形通常是一個供應商供應多個零售商,每個銷售商將會有缺貨損失,但是供應商損失減少的。面對顧客的這種對商標的偏好特點,供應同一產品的銷售商將會彼此競爭博弈,他們的訂貨量是博弈的那什均衡,但并非是整個供應鏈的最優解,因此更好的訂貨策略是供應商和銷售商共同合作采取一定的契約以降低彼此庫存持有成本及延遲訂貨懲罰成本。
在某一銷售商處當顧客所偏好的產品發生缺貨而又沒有替代產品時,顧客就可能轉向其他的銷售商購買不同商標的具有同樣功能的產品,這是銷售不同品牌的同類產品的銷售商間的替代問題,實際上這是兩條供應鏈間的競爭問題。這種情形下,當銷售商發生缺貨時,顧客如果選擇其他銷售商的不同品牌的產品作為替代,那么發生缺貨的銷售商及其供應商都將遭受缺貨損失,因此面對供應鏈間的競爭,鏈上的成員只有彼此合作提高供貨能力及服務水平才能加強供應鏈的競爭。
綜上所述,根據銷售商和顧客面對缺貨的不同心理,產品替代問題可以分為以上三個類型,不同類型的產品替代中銷售商和顧客的行為對供應鏈上下游有著顯著影響。未來對這些影響的進一步分析將有助于供應鏈上下游之間更好地合作及制定有效的契約,使雙方減少成本并獲得雙贏。
參考文獻:
[1]吳軍:《供應鏈環境下可替代產品庫存管理研究》.西安交通大學學位論文,2003.
[2]Rajaram K, Tang C S. The impact of product substitution on retail merchandising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1, 135:582-601.
一、常德市信貸投放快速增長
1―4月,常德市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貸款92.3億元,同比多投放32.5億元,其中,分別發放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54.3億元、25.8億元和12.3億元,同比分別多投放13.3億元、13.2和6.1億元。分機構看,4家國有商業銀行同比多發放貸款25.2億元,農業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分別同比多發放貸款5.6億元和1.7億元 (見表1)。
從信貸結構看,短期貸款主要用于支持三農,中長期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和壟斷行業。1―4月,常德市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三家涉農金融機構累計發放短期貸款43.6億元,占全部短期貸款發放額的80.3%,主要用于支持三農和中小企業發展。而中長期貸款的發放主體主要集中在國有商業銀行,1―4月,常德市國有商業銀行共發放中長期貸款20.7億元,同比多發放11億元,占全部中長期貸款多放額的83.3%。據對常德市1-4月份單筆金額500萬元(含)以上新放貸款情況統計,金融機構投向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等基礎設施行業和電力、燃氣等壟斷行業貸款17.8億元,占全部中長期貸款發放額的69%。而且,貸款多投向有政府支撐的大型項目,1-4月份,全市金融機構發放大型 項目貸款14億元,占中長期貸款累放額的54.3%。
二、應密切關注信貸高增長下的貸款集中問題
1.關注貸款額度集中問題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最新數據統計,全國19家主要銀行中,5000萬元以上的大客戶貸款占貸款總額比例約60%。按市場通常的標準,大客戶貸款保持在40%左右對銀行來說比較適宜,若超過50%,即意味著貸款進入風險區,大客戶貸款占比高達60%意味著目前銀行業存在貸款集中度風險過高。據我們對4月末常德市各金融機構最大十戶貸款情況統計,目前,全市最大十戶貸款余額占全部貸款余額的25.2%,其中最高的中行占比達到了49.2%;全市最大單戶貸款余額占最大十戶貸款余額的20.7%,其中最高的工行占比達到37.6%,信貸集中現象較為突出(見表2)。監管部門規定各銀行單一客戶貸款不能超出全部貸款余額的10%,最大十戶貸款不能超出全部貸款余額的50%,常德市部分金融機構已經接近、甚至超出了監管要求的上限。
2.關注貸款行業集中問題
今年以來,常德市貸款保持了較快的增長態勢,但信貸資金大量投向交通運輸業、電力、制造業等優勢行業和政府投資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等保增長的項目。據對常德市1-4月份單筆金額500萬元(含)以上新放貸款情況統計,金融機構投向水利、環境、公共設施管理業等基礎設施行業和電力、燃氣等壟斷行業貸款17.8億元,占全部中長期貸款發放額的69%。而且,貸款多投向有政府支撐的大型項目,1-4月份,全市金融機構發放大型項目貸款14億元,占中長期貸款累放額的54.3%。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許多行業前景不明朗,銀行選擇有政府信用擔保的項目無可厚非,然而信貸資金畢竟是有限的,信貸投向行業過于集中對涉農產業和中小企業等弱勢群體的融資產生擠出效應,在貸款急劇擴張的情況下,流向“三農”、中小企業的資金仍不多。據統計,1-4月份,全市金融機構共為870戶中小企業累計授信498筆,發放貸款33.1億元,僅占全部貸款發放額的35.8%。
3.關注財政擔保貸款集中問題
2008年下半年以來,在國家4萬億投資計劃拉動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背景下,大量信貸資金投向“鐵(路)、公(路)、基(礎設施)”項目,財政擔保貸款集中問題較為突出。據調查,截至4月末,以常德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常德市經濟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非稅收入征收管理局為融資主體的城建貸款余額41.8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11.5%。2008年下半年以來,常德市金融機構共為3家融資主體發放財政擔保貸款10.88億元,其中,僅建行1家金融機構就為經建投、城建投和非稅收入管理局發放貸款4.8億元,占其全部貸款新增額的63.2%。農業發展銀行在建行1月份為常德市經濟建設投資公司發放柳葉湖退田還湖項目貸款8000萬元以后,又在3月份為經建投的下屬子公司“常德市金柳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發放柳葉湖退田還湖項目貸款1.14億元,同一項目以不同的融資主體進行多頭融資的現象應引起高度關注。
三、政策建議
我們認為,貸款快速增長是暫時的特定現象,是有效應對金融危機和維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客觀需要,4月份開始常德市信貸增速已開始放緩,隨著政府主導投資的后續大項目減少、銀行對信貸投放節奏的控制,信貸持續高增長的可能性并不大,為避免信貸投放的大起大落,提高信貸支持經濟發展的質量,特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1.防范貸款集中度風險,平衡信貸增長與風險管理
寬松宏觀調控政策下,政府大規模投資催生了很多大的項目,大多數又急需配套的信貸資金支持。一方面,銀行機構不能盲從,放松對項目可行性、項目建設條件的評估和論證,對一些并不成熟的項目,認為只要有政府擔保、只要項目夠大就草率審批發放貸款,而應該做到“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擇優扶持”,選好項目、選準項目,防范為單方面追求信貸高增長,造成貸款集中度風險和資源錯配。另一方面,政府要為民營中小企業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包括完善抵質押登記制度、創新擔保方式和擴大擔保規模、優化和推介使用征信系統,強化失信懲戒機制,培育優質項目資源,開辟信貸增長新路徑,幫助銀行在信貸增長與風險管理間尋求平衡點。
2.合理評估地方政府負債能力,加強貸后資金管理
一是對主要依托財政收入為還款來源的信貸項目,銀行要合理評估地方政府的負債能力,防止財政擔保貸款額度超過地方財政的負擔能力。二是銀行機構間要建立政府財政擔保項目貸款的信息共享機制,做好前期項目跟蹤調查,可大力發展銀團貸款,大家共同進退,杜絕發生同一項目的多頭融資、超規模融資。三是要加強貸后資金管理,監測實際提款使用進度,嚴防財政擔保貸款挪作他用或滯留銀行賬戶,提高信貸資金使用效率。
3.拉動民間資本跟進,提高銀行信貸資金效能
論文摘 要:古代文學是一門傳統課程,本文結合傳統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古代文學實際教學中教學效果的探究, 分析了多媒體技術手段在古代文學課堂教學上存在的一些問題或誤區:過分追求多媒體表面效應,忽視傳統教學手段;違反信息量適度原則,忽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過分依賴多媒體資源,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的論述以期對古代文學教學有所裨益。
古代文學課程是所有綜合性及師范類大學的一門傳統課程, 是高校中文系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主干課、基礎課。近幾年來傳統的教學方法受到多媒體技術的巨大沖擊,如今,僅僅運用板書和教師口授的方法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難以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更不能把古代文學的優勢充分地表現出來。而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覺和聽覺綜合形象,聲像兼備,將古代文學知識與傳統的音樂、書畫聯系在一起,使學生將學習古代文學知識當作一種享受,同時擴大了課堂的知識容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習趣味性,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更有利于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提高;它使教學方法多樣化,教育手段多樣化,信息技術傳遞立體化,具備了以往教具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符合認知理論模型,對現代教育技術產生了巨大的推進作用,為我們的古代文學教學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在教學中受到很多教師的歡迎。但是這畢竟是一種新興事物,還處于發展階段,同時它也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水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對于我們來說,任何真理走向極端就會變成謬誤,在這種手段的具體操作運用中,還存在不少問題或者誤區,還有許多領域有待探索。比如在理論上顯得超前和樂觀,把多媒體技術會帶來優質課堂教學的可能性當成了必然性,同時片面地否定傳統教學模式,導致多媒體教學模式難以發揮應有的優勢等等。本文試就如下幾個問題做些探討。
一、過分追求多媒體表面效應,忽視傳統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多媒體技術手段仍不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必須承認傳統教學手段仍然具有生命力,多媒體教學只能作為“輔助”的手段,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同教學方法一樣,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教學才是有效的。否則,就不可用,也不能用。比如經常見到有的教師將教案內容原原本本搬到了電腦屏幕上,再用投影儀設備投射到大屏幕上,用課件替代黑板,學生拼命記筆記,但也趕不上教師的講課速度。而其他教學方法依舊。老師眼不離顯示器,手不離鼠標、鍵盤,無章法的機械式教學模式,實際上是把課件變成了單純的“黑板搬家”或“課本搬家”,造成人力、財力、物力、精力的極大浪費。過多地使用這種方式,也會造成“審美疲勞”,使學生出現厭學癥。長此以往學生必然失去學習興趣,多媒體也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了,這樣的教學效果也絕對不如板書。還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課堂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模式所沒有的優勢,于是他們為了嘩眾取寵以達到烘托課堂氣氛的效果,竟做得花里胡哨。更有甚者,竟故弄玄虛,給課堂教學造成了負面影響。這都是沒有把握好尺度、過于極端的表現。由此可見,把課件作為教案的翻版或完全替代黑板的教學,弊大于利,應慎之又慎。
二、違反信息量適度原則,忽視與學生的互動交流
教學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信息傳輸過程。課件教學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課堂教學效率高而備受青睞,是不是課件教學過程中就要無限制地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呢?顯然不能。但是,在多媒體教學中我們是否真正重視了這個問題呢?眾所周知,傳統教學都能存在“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何況在多媒體課件教學中,如果稍不注意,就更容易發生“吃不了”的現象,從而嚴重制約多媒體教學優越性的發揮。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出現信息量堆積過多過大、畫面切換得太快的現象,像電視或電影畫面那樣一閃而過,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速度,不容學生細看和思考,學生難以消化吸收,違背了信息量適度這一條教學原則,過猶不及,反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另外還有些課件教學把所有抽象思維、文字語言的理解都用多媒體形象展現出來,實際上是扼殺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有的教師違反多樣性的教學規律,上課時只顧用事先設計好的課件,單方面地一味播放、講解,而無暇顧及學生聽課時的表情反應,結果使多媒體教學成了講稿演示。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都得不到很好的發揮,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被動接受知識,無法與教師進行很好的交流,無法進行教學互動,也就無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組織信息資源,提供適度的信息量,在解決教學難點、重點、擴大視野的同時,又能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理解、思考、交流和質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以后更需要教師的激情、學術修養和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也應該站在講臺前面,面向學生,有表情、有手勢、抑揚頓挫、即興發揮,和學生要有交流,對學生的表現和表情要有所反應,要讓學生感到面對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臺機器。否則,學生完全可以自學。也就是說,有了好的工具,還要有好的使用者,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過分依賴多媒體資源,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多媒體技術與課程整合,其主體是課程,而非多媒體技術。不能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更不能以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代價,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點,以改善學習者的學習為目的,選用合適的技術。切忌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就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況下,還 去生硬地使用多媒體技術。如有的教師在進行網絡教學時,即使與學生近在咫尺,卻非得通過BBS對話方式才可以交流,認為這才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其實恰恰相反,這樣反而人為地拉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我們經常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網絡上的課程學習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但這并不意味著放棄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只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當我們創建了公共學習郵箱、討論區、把學習資料掛到網上后,有些教師隨之在實際教學中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過度弱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中出現了放手讓學生在網絡中自學而不進行監控,在討論區中自由發言而不圍繞主題的現象。這樣,在網絡環境下學習的優勢不但沒有發揮出來,而且連傳統教學的任務也沒有完成。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系統考慮教學活動諸要素和諸環節的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優化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通過多媒體技術、多種學習策略和多種活動形式主動學習的同時,不斷地將反饋信息傳遞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地對教學過程實施隨機調控,達到和諧共振的狀態。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雙向交流互動、不斷循環、不斷調控的過程。可見多媒體僅僅是教學的輔助工具,教學中教師還要發揮其主導作用,也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過分夸大課件的作用,不可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鄧其暢.物理課件制作的誤區[J].教育信息技術,2003,(3).
[2]袁金華.課堂教學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5:212-230.
[3]劉繼征.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7,(6).
不注意審題
有些考生不管題目問的是什么問題。都把詩歌內容翻譯一遍,然后把自己理解的詩歌手法全寫上去。寫了很多,卻不是出題人所要的答案,當然得不到理想的分數。犯這種錯誤的主要原因是不注意審題,不去揣摩出題人的意圖。
例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題江湖偉觀
劉黻
柳殘荷老客凄涼,獨對西風立上方。
萬井人煙環魏闕,千年王氣到錢塘。
湖澄古塔明寒嶼,江遠歸舟動夕陽。
北望中原在何所?半生盈得鬢毛霜!
[注]劉黻,南宋愛國詩人,屢遭貶斥。國都陷落,他毅然奔赴國難,為國獻身。
第二聯和第三聯是怎樣表現“偉觀”的?任選一聯簡要分析。
很多考生一看這兩聯詩。認為是寫景的。想當然地就寫上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之類的話語。這兩句是寫景。但題目問的是“怎樣表現‘偉觀”’。即這兩聯是怎樣寫出景物“宏偉壯美”這一特點的,其實考的是寫景的手法。
參考答案第二聯:上句抓住“萬井人煙”,從空間上實寫都城繁華熱鬧的景象:下句抓住“千年王氣”,從時間上虛寫歷史的深遠。時空交錯,虛實結合。
第三聯:上句選取西湖、古塔、寒嶼等意象,描繪了一派靜謐的闊大之景;下句借遠江、歸舟、夕陽等意象,描繪了一幅歸舟過處江水蕩漾的動態秋江圖。動靜結合,畫面開闊遼遠。
是個情感把握不準確
中國古代詩人往往以詩寄情。因此,中國古代詩歌絕大多數以抒情為目的。這樣,把握古代詩歌的情感就成了鑒賞古代詩歌的第一步。古代詩歌鑒賞題的第一題也往往圍繞這一點來出。
但是,很多考生在鑒賞古代詩歌時。往往不是立足文本。根據試題所給信息進行具體分析。而是主觀臆斷:看見詩歌色調明麗。就認為表達的情感是寧靜閑適:看見描寫白發,就認為表達的情感是抑郁不得志。看見作者是杜甫,就認為表達的情感是愁苦;看見作者是辛棄疾。就認為表達的情感是愛國……其實。詩歌色調明麗也可能是以樂景寫哀情。杜甫、辛棄疾也可以寫充滿閑適生活情調的詩歌。
情感可以說是古代詩歌的靈魂。考生如果對古代詩歌的情感把握錯誤。就有可能“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例2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始聞秋風
劉禹錫
昔看黃菊與君別,今聽玄蟬我卻回。
五夜颼颮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
馬思邊草拳毛動,雕盼青云睡眼開。
天地肅清堪四望,為君扶病上高臺。
[注]颼颮:形容風聲。
秋天的一景一物無不觸動著詩人的情懷。請結合“動”“開”二字分析這首詩的頸聯,說說詩人在詩中抒發了怎樣的情懷。
很多考生從“秋風”這個意象。以及“五夜颼颼枕前覺。一年顏狀鏡中來”。想當然地認為此詩抒發的是年華已逝、壯志難酬之情。其實,詩人想要抒發的情感并不是這樣。
參考答案
頸聯描寫駿馬思念邊塞秋草,昂起頭,抖動拳毛;鷙雕睜開睡眼,顧盼著萬里青云。這一“動”一“開”,極為傳神地刻畫出駿馬一展驥足、奔馳疆場和鷙雕展翅藍天、搏擊長空的形象,不僅反映了它們內心的“思”和“盼”,還從側面顯示出秋風給它們帶來了虎虎生氣。抒發了詩人不服老,還想為國立功的昂揚斗志和積極進取的豪情。
答題不規范
很多考生沒有掌握好古代詩歌鑒賞題的答題模式,以致雖然理解了內容,掌握了表達技巧,但是得不到理想的分數。
例3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后面的問題。
除夜宿石頭驛
戴叔倫
旅館誰相問?寒燈獨可親。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寥落悲前事,支離笑此身。
愁顏與衰鬢,明日又逢春。
[注]此詩當作于詩人晚年任撫州(今屬江西)刺史時期。
試賞析尾聯中“又”字的妙處。
這是一道煉字題。一些考生沒有掌握煉字題的答題模式。只答出“又”字傳達了作者無奈悲傷的感情。其實,煉字題的答題模式應該是這樣的:①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②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又”為副詞,表示重復或繼續;用在這里加重了語氣,表達的是詩人年年歲歲不變的際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慘命運:透露出人生遲暮、前景渺茫的無奈悲涼心境。
現將古代詩歌鑒賞常見試題的答題模式分類歸納如下。
分析意境型: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能蜃既返靨逑志拔鍰氐愫頹櫚韉牧礁鏊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只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而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