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白居易

白居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白居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白居易范文第1篇

花是大自然的語言,花是造物主的恩賜。自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喜愛花,這是因為自然界中的花是與中國文化植根在一起的,尤其是與人文精神相綰結(jié),便成為一種內(nèi)蘊的生命力和靈魂的情感生靈。李太白如此,坡亦然,白居易更甚。此說并非空穴來風(fēng),也不是主觀臆斷,只要我們隨手翻閱《白氏長慶集》,便處處可見牡丹的雍容華貴、茉莉的淡雅清香、梅花的疏影橫斜、杏花的胭脂染腮、的凌霜不凋……并且從這些花的身上,我們都能找到詩人所要表達(dá)的情感或者寄托的情懷,不過白居易最愛的只有兩種花,那就是堅貞純潔的荷花與漫山紅遍的杜鵑。

在白居易的詩歌中,有關(guān)蓮花的意象(包括荷花、芙蓉、菡萏)被明確使用的就有83次之多,在古代堪稱“詠荷第一人”;不過白居易更愛白蓮花,將其用以自比,作有《種白蓮》、《東林寺白蓮》、《感白蓮花》、《六年秋重題白蓮》、《蓮石》、《白蓮池泛舟》等等有關(guān)白蓮的詩。蓮花是佛教之花,是花中君子。白居易對白蓮花的純潔無瑕贊美備至,甚至連自己一向推崇的紅蓮便只是“虛得清凈名”(《東林寺白蓮》)了。其《感白蓮花》詩云:“白白芙蓉花,本生吳江濉2揮牒煺咴櫻色類自區(qū)分。誰移爾自此,姑蘇白使君。初來苦憔悴,久乃芳氛氳……”白蓮這種孤清不群、遺世獨立,但仍馥郁芬芳、頗具神韻的形象,不正是詩人非常偏愛而用以自詡的真實寫照嗎?

白居易對杜鵑花一往情深也是比較罕見的。杜鵑花又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紅躑躅,其花葉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為廣泛,生命力極其頑強,素有“百姓之花”的美譽。杜鵑花的此類特點,正好契合了白居易一向親民愛民的為官之道與性格特點,所以垂青自在情理之中。他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寫道:“閑折兩枝持在手,細(xì)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詩人把杜鵑之美比作絕代佳人西施,而芙蓉和芍藥都相形見絀,能得到如此之高的禮遇,想必杜鵑花更會“爭及此花檐戶下,任人探弄盡人看”了。因為酷愛杜鵑花,白居易不僅把江州(今江西九江)山上野生的杜鵑移植到住所,還寫下了《戲問山石榴》一詩:“小樹山榴近砌裁,半含紅萼帶花來。爭知司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開。”不僅如此,元和九年(819),白居易調(diào)任忠州(今重慶市忠縣)刺史時,還千里迢迢,把廬山杜鵑帶去種植,并寫下了《喜山石榴花開》一詩:“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年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shù)……”白居易惟恐讀者不知此花的來歷,還特意在題目下寫下了“去年自廬山移來”的注腳。這一小小的細(xì)節(jié),足見香山居士對杜鵑花的癡迷程度。

白居易范文第2篇

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

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

至寶有本性,精剛無與儔。

愿快直士心,將斷佞臣頭。

勸君慎所用,無作神兵羞

白光納日月,紫氣排斗牛。

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

可使寸寸折,不能繞指柔。

不愿報小怨,夜半刺私仇。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太原,生于新鄭(今河南新鄭縣)。貞元十六年(800)進(jìn)士及第,歷任翰林學(xué)士、江州司馬、杭州刺史、秘書監(jiān)等職,武宗會昌二年(842)以刑部侍郎致仕(退休)。會昌六年(846)安逝于洛陽,葬于洛陽香山。

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自然。有《白氏長慶集》,存詩2800余首。代表詩作有《秦中吟》《新樂府》“長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特別看重閑適詩與諷喻詩兩類詩歌的創(chuàng)作。閑適詩意在“獨善”,表現(xiàn)從容淡泊閑逸之情;諷喻詩繼承儒家關(guān)注現(xiàn)實傳統(tǒng),以詩明道,志在“兼濟”。這首詩詠物寓志,同樣體現(xiàn)出詩人欲為朝廷恪盡職守斬除奸佞的信念。

此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前后,時白居易在朝中為左拾遺(諫官)。詩題中的李都尉名字不詳。首二旬渲染古劍不同凡俗的形貌。古劍寒光凜冽,自鑄成之日至今已經(jīng)近千年了。白色的劍光收納日月光輝,紫色的劍氣上徹于天,直沖斗宿和牛宿。寶物,自然吸引人的目光,“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不敢”非“不欲”,用詞精妙,暗示古劍只可觀而不可褻玩。因此,寶劍依然’躺于劍匣中,散發(fā)著如太阿劍般的錚錚傲骨與凜然貴氣。如果說前文只是鋪陳寶劍的卓越,下文則重在言志,抒寫自我抱負(fù)。古劍“百煉成鋼”鋒利無比,寧可將身寸寸折斷,但它絕不趨炎附勢,化為“繞指柔”。它的志向就是充當(dāng)斬殺讒佞的先驅(qū),而非效命于以刺殺和報私仇為目的的小恩怨。因此,古劍與詩人直化為一體,通過古劍頌揚的是高潔剛直的勇士,和詩人欲為朝廷鏟除奸邪的抱負(fù)。詩也因作者的浩然之氣而呈現(xiàn)出如虹般的氣勢。

元旦寄語

一宇

冬漸寒時歲又深,

時光急瀉半生人。

山青不解春花老,

年少還貪水鏡痕。

四季輪回多悔憾,

一元復(fù)始待耕勤。

新年不寄風(fēng)云事,

且把明朝跨入門。

魏俊春

碧落閃銀光,

六瓣花飄灑。

投到山河田野,

愿身軀融化。

含情獻(xiàn)瑞來,

潔白品高雅。

留給世人豐饒,

盼富足天下。

賞梅

孫啟鵬

幽谷臘梅吐清香,

瓊花紛飛氣自揚。

虬枝日照玲瓏影,

冰肌水映琥珀光。

凜凜風(fēng)中情脈脈,

溶溶月下影長長。

白居易范文第3篇

史載唐寶歷元年(公元825年),54歲的白居易任蘇州刺史,不知是因為蘇州是江南頭等富庶地方,還是白居易資歷比較老了,反正那時候他的工資已經(jīng)比較豐厚了。“十萬戶州尤覺貴,二千石祿敢言貧”。

白居易為賓客分司時,曰:“俸錢八九萬,給受無虛月。”“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錢。”“老宜官冷靜,貧賴俸優(yōu)饒。”“官優(yōu)有祿料,職散無羈縻。”“官銜依口得,俸祿逐身來。”隨后,白居易調(diào)進(jìn)中央政權(quán)機關(guān),為太子賓客,分司洛陽時,工資已是他剛做官時的十倍,“俸錢八九萬,給受無虛月”。接著,升為太子少傅,工資漲到了頂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閑人”,而且還相當(dāng)清閑自在,很是令人羨慕。連蘇軾也表示艷羨:“我似樂天君記取,華顛賞遍洛陽春。”

到晚年,白居易退居林下,回到洛陽履道里的大宅子頤養(yǎng)天年,還可以領(lǐng)到一半的養(yǎng)老金,“全家遁此曾無悶,半俸資身亦有余。”“壽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白居易范文第4篇

白居易是通俗詩歌的代表人物,語淺意深、言近旨遠(yuǎn)的平易近人風(fēng)格,是白居易詩歌的基本語調(diào)。其在語言上的尚俗、尚實更是后人模仿的典范。他的詩歌具有高度的形象性、概括性和感染力的語言藝術(shù)特征。在語言藝術(shù)運用上,他大量使用疊詞,使詩歌口語化、散文化。

關(guān)鍵詞:白居易 詩歌 語言藝術(shù) 通俗

文學(xué)是語言的藝術(shù),不同作家有不同的語言風(fēng)格,我國古代強調(diào)“心之精微,發(fā)而為文;文之神妙,詠而為詩”,對文學(xué)語言的重要性有相當(dāng)高的認(rèn)識。白居易的大多數(shù)詩歌傳遞的思想一目了然,讀者能夠很快地理解詩人要表達(dá)的主題。詩歌題材通俗化、語言平易淺近,這是白居易詩歌的總體特點。尤其是他的諷喻詩,主要思想是干預(yù)現(xiàn)實,盡可能在語言表達(dá)上突出特色,不漏縫隙,也看不出有歧義的文字,所謂“篇篇無空文,句句必盡規(guī)”。詩歌沒有一種固定的語言風(fēng)格模式,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允許作家對詩歌的語言形式有所創(chuàng)新。當(dāng)然多樣性的語言、飽滿的內(nèi)容都會為詩歌意蘊的形成增色添彩。白居易的詩拋開含蓄、選擇直白、丟棄華麗、選擇樸實,這是對傳統(tǒng)詩歌語言的繼承與發(fā)展。白居易詩歌的類型大部分是現(xiàn)實型的,現(xiàn)實型文學(xué)更適合用直白、樸實的語言表達(dá)自己的思想,所以詩人選擇用自己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來實現(xiàn)詩歌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一、語言藝術(shù)特征

1.高度的形象性

白居易的語言風(fēng)格不是在長期創(chuàng)作中不自覺地形成的,他有自己明確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張,尤其在詩歌語言方面。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說,詩歌語言要做到“其辭質(zhì)而徑,欲見之者易諭也”,把事物的特點用通俗的語言來表達(dá),使讀者明白易懂,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印象深刻。如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的描寫“回眸一笑百媚生”“梨花一枝春帶雨”;把楊玉環(huán)美麗動人的形象描寫得淋漓盡致;《琵琶行》中的人物描寫“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賣炭翁》中關(guān)于老人貧寒形象的描寫“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觀刈麥》中關(guān)于勞動者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辛勤工作的描寫“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這些描寫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征,特別是有以上生活體驗的讀者更能產(chǎn)生共鳴。

2.高度的概括性

白居易詩歌總是在有限的字?jǐn)?shù)內(nèi)傳遞最多的信息量,這是一個技術(shù)性的操作過程,需要作家高度的語言概括能力,特別是在詩歌這種對字?jǐn)?shù)和韻律要求很高的文學(xué)樣式中。白居易的《長恨歌》是一首經(jīng)典愛情敘事詩,詩人僅用120句、840字完整地記敘了李隆基與楊玉環(huán)的愛情深閨待娶、受寵奢靡、驚變死別、睹物傷情的發(fā)展過程,很多場景飽含深情,以情寫事,字字含情。這首詩有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很容易把它擴展成劇本或小說,清人的《長生殿》很多情節(jié)就是在此基礎(chǔ)上的擴張。白居易另一首著名敘事詩《琵琶行》也具有高度概括性。他以612字詳略精當(dāng)?shù)匕岩徽旅枋龀鰜恚虚g還不乏對個別情景精細(xì)的刻畫,特別是琵琶彈奏的動靜地描寫非常細(xì)致生動———“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其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成為千古絕唱。

3.強烈的感染力

詩詞的感染力主要在于其情、其境。白居易的詩歌情感力量極強,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詩詞作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宗旨。很多句子一鳴驚人,例如,他在詞《憶江南》中所寫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兩句的景色描寫,充滿了對自熱美麗景色的熱愛,承載了作家濃烈的情感。又如,他的《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這些詩句,就把司馬大人和女子之間懸殊的地位一下子拉平了,雖是身份不同,但是同命相憐。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關(guān)于李楊愛情悲劇的描寫非常凄婉,“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這些句子令人動容,催人淚下。最后李楊在海上仙山上相會,“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感人肺腑,成為了后來癡男怨女夢寐以求的愿景。

二、語言藝術(shù)運用

1.疊詞使用頻繁

疊字又叫重文,它的使用不分文體,是詩歌經(jīng)常使用的修辭手法,它充分利用了漢語語音音節(jié)的特點,能使詩詞的形式整齊美觀、音韻和諧動聽,增加詩詞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白居易比較喜歡在詩中用疊字,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在他的詩中使用“疊字”的地方有九百三十多處。白居易是古代運用“雙字”寫詩最多的人。疊字的運用,增加詩歌的音韻美和修辭的整飭美。疊字的運用也能更好地表達(dá)詩人的感受,準(zhǔn)確地傳達(dá)蘊含于其中的感彩,如“唯當(dāng)飲美酒,終日陶陶醉”“依依田家叟,設(shè)此相逢迎。留連向暮歸,樹樹風(fēng)蟬聲”。疊詞不但把作者的強烈情感很巧妙地表達(dá)出來,更能夠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強烈的情感。疊字能夠更好地描述人的心理狀態(tài),如“裊裊過水橋,微微入林路。行行何所愛,遇物白成趣”。疊字的使用使詩獲得整齊的形式美,詩意得到了更好的表達(dá),增進(jìn)情感的強度和詩歌感染力,又如《和微之詩二十三首•和自勸二首》中的“稀稀疏疏繞籬竹,窄窄狹狹向陽屋”,其中連續(xù)使用四個疊字,更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性。而在《霓裳羽衣歌》中“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一句詩用四個疊字來表示數(shù)量,一方面使語言呈現(xiàn)出音樂美,更重要的是感情在文字的強調(diào)變化中升華,情感自然地流露。疊字確實有形式整齊、語感和諧、悅耳動聽、節(jié)奏感強、增強旋律美、易誦易記的效果。白居易的詩用疊字描寫景物非常成功,他的詩歌中景物描寫總是在疊字使用后更加自然生動,情景交融,在清新的話語中讓讀者很自然地感受到神韻美和形象美。如“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湛湛”,怒泉水清澈的樣子,泉水清澈晶瑩,不為外物所污染“;悠悠”在形式上的對仗,用泉水水流的漓凈無染映襯詩人任性自適、逍遙自在的身心。此外還有如“煙浪始渺渺,風(fēng)襟亦悠悠”“,渺渺”表現(xiàn)出了湖水萬頃茫然的朦朧美“;悠悠”更從心理上表現(xiàn)了作者面對美景賞心悅目的心理感受。

2.淺近的口語

白居易作為中國詩歌史上通俗型詩歌的代表,他對詩歌語言的通俗化有著刻意的追求,在創(chuàng)作中甚至不斷修改句子,使其明白易懂。白居易在《寄唐生》詩中明確表示“非求宮律高,不務(wù)文字奇”,他要求自己的詩“辭質(zhì)而徑”,目的是“欲見之者易諭也”(《新樂府》序),他的詩歌語言口語化、大眾化,像是和讀者促膝而談。他甚至用民間俗語入詩,并且不加任何修飾。清人葉燮《原詩》論斷“:元白長慶集,其中頹唐俚俗,十居六七。”王安石說:“世間俗言語,已被白樂天道盡。”白居易詩歌流傳廣就是因為他的很多詩歌口語化后接近現(xiàn)實生活,更容易讓讀者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共鳴,拉近了作家和讀者的心理距離。白居易自覺地追求尚俗,語言通俗易懂,不去刻意追求詩歌的意境。日本學(xué)者入矢義高指出白居易是在那個時代以口語入詩的主要人物。如白集中說,“匹如剃頭僧,豈要巾冠主”“匹如身后莫相關(guān)”中的“匹如”,如“更恐五年三歲后,些些譚笑亦應(yīng)無“”忽忽眼塵猶愛睡,些些口業(yè)尚夸詩”“是非一以遣,動靜百無妨”中的“些些”“百無”也是口語。另外諸如“不妨“”冥搜“”迷頭“”白地“”生憎”等,這些詞匯都很生活化,在白居易的詩歌中還有很多。甚至一些句子成了流傳久遠(yuǎn)的成語、俗諺,直到今天仍然在用。白居易詩歌對傳統(tǒng)詩歌語言尚含蓄的突破可見一斑。

3.以文為詩

白居易常以散文的形式入詩,在篇章結(jié)構(gòu)、句法及虛詞方面都有體現(xiàn)。他的很多詩歌像散文一樣平實,尤其是敘事詩更能體現(xiàn)出其詩歌的散文化。詩歌的散文化特征使白居易的詩歌更為親切、平和,像是在訴說一件故事。傳統(tǒng)詩歌中的語言往往是疊加意象,語序被省略打亂,思維具有跳躍性。白居易卻故意用邏輯嚴(yán)密、語序完整,合于散文語法規(guī)范的句式打破傳統(tǒng)詩歌的范式。白居易在寫景敘事的時候,往往以時間的先后為順序,敘述事件的起因、發(fā)展和結(jié)果。白居易的詩用語樸實、簡潔明了,許多詩句平白如話,和散文相差無幾,正所謂“搜句總予顛倒,裁章貴于順序,斯故情趣之旨織,文筆之同致也”。律詩的格律要求極其嚴(yán)格,盡量避免一字在詩中多次重復(fù),白居易卻不去理會這些在創(chuàng)作中的枷鎖,在他的詩中不但出現(xiàn)一字多用的情況,甚至一字在一句中也有重復(fù),如“愛琴愛酒愛詩客,多賤多窮多苦辛”“勸君一盞君莫辭,勸君兩盞君莫疑,勸君三盞君始知”等,都形成了以文為詩的特點。白居易還有意識地突破平仄、押韻等詩歌規(guī)范,以語助詞、虛詞等這樣的散文化的詞語入詩。語助、虛詞本來用于散文寫作中,白居易刻意地將這些用到詩歌中,使詩歌語言散文化。白居易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表達(dá),他把詩歌的語言通俗性發(fā)展到極致,做詩甚至要求老嫗?zāi)芙狻K脑姼铇淞⒘嗽姼璋l(fā)展史上語言尚實、尚俗的一座豐碑,也是現(xiàn)實型詩歌語言風(fēng)格的一個典范,后世競相模仿,影響極大。

參考文獻(xiàn):

[1]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郭茂倩.樂府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謝思煒.白居詩集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童慶炳.文學(xué)理論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謝思煒.白居易諷喻詩的語言分析[J].文學(xué)遺產(chǎn),2006(2).

白居易范文第5篇

少年得名,被人當(dāng)做偶像追捧。他出生不過六七個月的時候,家里人指著“之”和“無”兩個字逗他玩。他竟然就此記住,以后每次有人問還不會說話的白居易這兩個字,他都能準(zhǔn)確指出來。這樣的天才兒童要是放在20世紀(jì)末,沒準(zhǔn)就上那些著名高校的少年神童班了。

難得的是,白居易沒有像那些高校神童班的孩子那樣曇花一現(xiàn),他五六歲就學(xué)做詩,9歲就熟悉了聲韻――這個人天生就是吃文字飯的。而且白居易讀書很用功,以至于口舌生瘡、手肘長繭,這樣,他16歲的時候已經(jīng)寫出了“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這樣的佳句。

白居易初到長安拜見前輩尋求提攜,文名赫赫的顧況素來目下無塵,就跟白居易擺起了老資格,說:“京城米價很貴,想要居住在這里大概不太容易。”等看了“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之后,他馬上改口說:“以你這樣的才華,在京城肯定能混得很好。”想來當(dāng)時的首都只是米價高,房價還不怎么嚇人,否則任春風(fēng)怎么吹,也吹不出廣廈華堂。

后來白居易詩名日盛,全國的學(xué)校、旅舍、碼頭等公共場所,男女老少都在吟誦白居易的詩歌。當(dāng)時有個軍官想招個歌伎,有個歌伎為了自抬身價,就說自己能夠背誦白學(xué)士的《長恨歌》。這招果然奏效,這名歌伎的身價真的被抬起來了。白居易對此大約多少有點得意,在給朋友的信意炫耀了一下。

唐朝流行文身,社會上也不完全把文身和不良青年畫等號。一位狂熱的超級“白迷”,從脖子往下渾身三十多處都文上了白居易的詩句,經(jīng)常洋洋自得地在街頭袒胸露臂,放聲高唱。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衰落時期。面對軍閥割據(jù)、政局動蕩的混亂局勢,白居易積極向皇帝進(jìn)言,希望能夠被采用。這個時期的白居易是坦蕩剛直、勇于任事的,但不論什么時代,這樣的人總是顯得很不“懂事”,他管閑事甚至管到了皇帝的后宮。時值大旱,白居易居然斗膽請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宮女,一則縮減開銷,二則減少社會上的曠男怨女。結(jié)果誰都能料到,他這分明是去找罵。壯年氣盛、直言無忌的白居易并沒有實現(xiàn)他的目標(biāo),反倒給自己招惹上了不少強大的敵人。

事實上,他那過于急切直率的作風(fēng),讓親自提拔他的皇受不了,有時皇帝老子話還沒說完,白居易就直愣愣地頂嘴:“陛下錯了。”皇帝當(dāng)場變了臉色,雖然沒有馬上拿白居易怎么樣,但禍根已經(jīng)埋下。后來宰相被刺殺,白居易第一個建議追捕主謀,政敵們趁機指摘他越權(quán),再加上一些謠言,皇上就把他貶為江州司馬。白居易的第一個政治高峰結(jié)束了。江州司馬白居易雖然失意,在著名的《琵琶行》中,和偶然相遇的長安歌伎大起同病相憐之嘆,但他還在等待機會,他仍舊懷著希望。

再次回到京城時,白居易行事的風(fēng)格依然不改,為了堅持立場,甚至不惜和多年好友元稹翻臉。然而政治集團之間激烈的傾軋斗爭終于讓他漸漸“懂事”了,白居易從憂慮到失望,再到逃離。他承認(rèn)自己的失敗,為了躲避政治旋渦,甘心外放,做地方官去了。

白居易不是那種政治需求特別強烈、個人意志特別堅定的人,詩人早年的理想已經(jīng)在現(xiàn)實中漸漸消磨。在那個時候,他開始享受生活了。他人是老了,卻開始蓄養(yǎng)大量家姬,還親自指點她們學(xué)習(xí)樂舞。拜他的詩歌流傳之賜,白居易的家姬非常有名,其中最有名的是小蠻和樊素,“素口蠻腰”這個香艷的說法,就來自于白居易。

相關(guān)期刊更多

分析化學(xué)

SCI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xué)院

家具與環(huán)境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北京家具行業(yè)協(xié)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康市| 平昌县| 吴川市| 北流市| 文昌市| 嘉祥县| 华坪县| 华蓥市| 秭归县| 武冈市| 信丰县| 当雄县| 留坝县| 双鸭山市| 保定市| 马边| 和田县| 恩施市| 宣恩县| 遵义市| 盐城市| 马关县| 安吉县| 紫阳县| 庆城县| 普宁市| 金秀| 阿荣旗| 神农架林区| 阿巴嘎旗| 安溪县| 广宁县| 昭觉县| 海淀区| 梅河口市| 桓仁| 长岭县| 怀化市| 惠州市| 惠安县| 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