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辛棄疾的詩詞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職業教育的任務和當前情況
(1) 職業教育的任務
關于我國職業教育的任務,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里已明確指出:"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應以培養社會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專業技能的熟練勞動者和各種實用人才為主。"即職業教育是要培養勞動者具有實用技能的教育。這種技能一是要適應市場的需求,二是能使學生廣泛就業,三是能生利致富,貢獻社會,增強我國綜合國力。
(2) 職業教育的現狀
雖然近年來黨和政府一直大力倡導發展職業教育,但職業教育與普通國民教育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職業教育的種種不足與缺陷,仍然十分嚴重,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現在的許多學生是坐下來不能寫,站起來不能說,走出去不能干。"這個批評是直指當前職業教育仍然存在著學與做分離、手與腦分離的缺陷。本應獨具特色的職業教育,還在走著應試教育的老路,這不僅難以培養出生利的人才,也使許多職業學校在辦學中陷入了困境。
2 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策略
我們認為,要使職業教育在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放射出生利的光輝,回歸職業教育應有的使命,不僅需要職業教育的從業者敏銳地把握時代的脈搏,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更需要政府來制定一系列制度性的保障政策,需要在全社會形成積極正確的輿論導向。筆者擬從這三點試作闡釋:
(1) 要有市場化的意識
孔子曾教導學生說:"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有才干的人對于天下的事情,沒有規定你怎樣干,也沒規定你不能干,只要干得適合社會需要,就怎樣干。)〔1〕
陶行知也說:"編課程的人必須明了動的社會的種種需要,將他們分析起來,將他們設為目標。再根據兒童個人心理之時期,能力之高下,分別編成最能活用之課程,使社會需要不偏廢,兒童能力不致虛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快速變化的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將會更加多樣和細致。這就要求職業教育的領導者必須以市場的眼光來辦有為的職業教育。
(2) 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管理制度
制度是剛性的。要保證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就必須建立健全職業教育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大政府的干預職能。首先,政策扶持,保障發展空間。教育部已把加快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作為教育工作的第三個戰略重點,切實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并采取強有力的措施,擴大招生規模,逐步實現中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規模大體相當、協調發展。其次,創造就業通行的便利。積極推進職業學校學歷教育與勞動保障部門的職業資格培訓的相互協作與互認,積極推進就業準入制度。"取消學歷文憑制,實施職業資格文憑制,畢業生的學歷與求職就業的聘任及工資待遇不直接掛鉤,主要看是否擁有所需專業職業資格證書。" 〔2〕
(3) 高度重視傳統人文精神對職業教育的影響。
受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浸染,"學而優則仕","跳農門"的思想影響了一代代國民。不論是精英教育的昨天,還是大眾教育的今天,技能人才一直被排斥在知識分子之外,處于被鄙薄的地位,現實中技能型人才待遇普遍偏低更加劇了這種排斥意識與排斥認同。
保爾.朗格朗在其代表作《終身教育引論》中說:"所謂普通教育,也就是學會使用科學知識和表達思想的工具,只有在它培養了人們從事職業的能力時才能獲得其充分的意義,也才能獲得最強大的動力。"孔子也主張為政首先要"足食",其次才是"足兵、民信",孔子的學生冉求就曾說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之年,可使足民。"這正是孔子注重學生技能教育生利教育,六藝并舉的結果。陶行知先生關于職業教育即是生利的教育、即是富民富國并使人自立自強的教育,更是對今天的職業教育有著極大的指導作用。可以預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國的職業教育在我國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中、在解決三農問題、企業職工培訓和農民工培訓問題方面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山西呂梁前元莊、陜西寶雞市眉縣等地的職業教育正在當地經濟建設中發著巨大作用,可資鑒證。
參考文獻
摘 要: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明珠,閃耀著燦爛的光芒。而蘇軾和辛棄疾是締造這顆明珠的功勛人物。他們都是豪放派的詞人,可是卻各具特色。無論是創作方法還是意象、內容,都有各自的風格。兩者的詞交相輝映,共同折射出兩宋詞的燦爛光輝。
關鍵詞:蘇軾;辛棄疾;創作風格;意象;內容;情感
北宋有慷慨激昂高喊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軾,南宋有寫出“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這般風格明快的的辛棄疾。兩人都是出口成章、氣吞山河的豪放派詞人,不過卻各自有著特點。兩宋詞蘇辛缺一不可,就像天寒地凍的冬天,只有香梅與白雪共同存在,相映成趣,才能構成一幅完美的風景圖。
兩個大詞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悲歡離合構成了他們生命中的種種色彩。蘇軾生活的北宋相對于辛棄疾生活的南宋而言是安定的,他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一路上雖然坎坷也不少,但總的來說與辛棄疾出生行伍點兵沙場的坎坷還是不一樣的。因為這些不同的生活環境讓他們的詞形成了不同的特點。
首先在創作方法上,兩人略有不同。蘇軾使詞成為能和唐詩并駕齊驅的另一座大山。他破除了“詩尊詞卑”的觀念,一改“詞為艷科”的局面。他首創“以詩為詞”的創作方法,將詩常用的題序和典故放到詞中去。蘇軾很多的詞都有題序,以《水調歌頭》的小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為例,題序交代了寫詞的時間、原因,也道出了詞末“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懷念的對象是其弟蘇轍。蘇軾以詩入詞,極大地開拓了詞的敘事功能。“東坡為詞詩,稼軒為詞論”[1],辛棄疾在前人“以詩為詞”的基礎上,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是“以文為詞”,它的詞“以一種開放性的創作態勢容納一切可以容納的內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和蘊藏在生活中、歷史中的語言,空前地解放了詞體,增強了詞作的藝術表現力,最終確立了詞體和五七言詩歌分庭抗禮的文學地位。”[2]他以散文話的手法來寫詞,同時將古文詞賦中常用的一些手法,諸如議論、對話等手法放到自己的作品中。劉辰翁在《辛稼軒詞序》中說“用經用史,牽雅頌入鄭衛”、“自辛稼軒前,用一語如此者,必掩其口。及稼軒,橫豎爛漫,乃如禪宗棒喝,頭頭皆是;又如悲笳萬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覺賓主酣暢,談不暇顧,詞至此足矣。”同時還說:“稼軒胸中今古,止用資為詞,非不能詩,不能事耳。”[3]可見,劉辰翁對辛棄疾這種詞的散文話語言是很欣賞的。辛棄疾“以文為詞”,革新了詞的語言和藝術手段,賦予詞以新的生命力,使詞產生了別具一格的藝術風貌。
其次,蘇辛詞中的不同的意象體現出詩人獨特的個性魅力。蘇軾才華橫溢,激情飛揚,在他的詞作中,意境博大壯美,有拍案的驚濤,有千騎卷起的平崗,有“酒酣胸膽尚開張”的老夫,有穿空的亂石,浩瀚的夜空,有羽扇綸巾的風流人物,挽雕弓如滿月的壯士,舉酒問明月的詩人,乘鳳破浪的漁人……;而辛棄疾英雄氣概十足,在他的詞中,意境多體現的卻是悲壯,有悲蹄的鳥夾,食祭品的神鴉,疾馳于戰場上的駿馬,悲涼的軍歌;有激烈的沙場廝殺,豪邁的策馬馳騁;有壯志未酬的失意英雄,士為知己者死的俠客……。由此可見,蘇詞中的意象更傾向于文人化,生活化,而辛詞意象更傾向于軍事化,英雄氣。但即使作為英雄壯士,辛棄疾的心態,仍不同于蘇軾的超然曠達,而常常是豪情激昂:“橫空直把,曹吞劉攫,”“氣吞萬里如虎”。長期的壓抑苦悶,又使他怒氣騰涌:“狂歌擊碎村盞,欲舞還憐襟袖短,”“酒兵昨夜壓愁城。太狂生,轉關情。寫盡胸中、快磊未全平。”敵兵侵擾的憂憤,懷壯志卻不被重用的壓抑,想飛奔沙場與敵人決一高下的生命激情,構成了辛棄疾獨特的生命情懷。
同一條路,兩個人走,展現給我們的是不同的風景。蘇辛在詞的內容上是各有側重。如《江城子?密州出獵》,這首蘇軾的詞充滿了進取精神、富有激情和生命力。他的詞一改只表現女性化柔情之詞的傳統,變成了富有男性特征的豪放之詞,將以前表現愛情之詞改變成表現性情之詞。蘇軾使詞像詩一樣可以充分表現作者的性情懷抱和人格個性。辛棄疾一心想抗敵報國,可是現實卻讓他壯志難酬,面對這被踐踏的國土,他的情感已經由個體的苦悶延伸到了更深廣的社會憂患上。辛對心靈世界的深廣拓展更多地表現在他的“英雄詞”上,借此表現了個體人生的苦悶以及更深廣的社會憂患。在外在世界的拓展上,蘇軾擴展到自然景觀、農村鄉土的描述上,展現了忘懷物我、超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如《西江月》,作者展現給我們的是充滿泥土芳香和生活氣息的鄉村,關注到了以前詞人未關注到的領域。而辛棄疾則展示了更多美妙多姿的鄉村景色額和樸實自然的鄉村人物,體現出他平等博大的胸懷和廣闊的藝術視野。
蘇軾與辛棄疾在剛硬強健之外仍有一份婉約蘊藉的情感,不過詞最初的婉約之氣在他們的筆下也有了另一番演繹。
同為寫落花,蘇軾在《水龍吟》中寫的是“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花雖落但卻并非無情,無可奈何地落去是有它的愁思的。這里不僅人有情花也有情。而辛棄疾的落花則是“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鶯啼聲住?”(《祝英臺近》),此時落花亦愁,卻是“無人管”。其傷心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拋家傍路”,三句之間,一句比一句愁深。譚獻云:“‘斷腸’三句,一波三過折。”辛詞中的愁便是愁,愁的急切,毫無閑逸之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蘇軾的以詠楊花的《水龍吟》、詠梅花的《西江月》以及詠石榴的《賀新郎》,卻在辛棄疾的百首詞中找不到一首這樣的詠花之作。他寫落紅,寫飛絮,都只是詞中的一景,為情而生。
蘇辛的風格都是多樣化的。蘇詞具有充沛的激情、豐富的想象力和多彩的語言;辛詞具有博大精深的內容,千變萬化的表現方式。無論是從創作方法、意象,還是從內容、情感,抑或是從詞人的精神風貌上講,蘇辛兩人都是各有千秋,他們就如高山和大海,山海呼應,共同構成宋詞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參考文獻:
[1] 明代毛晉《稼軒詞跋》;
【摘要】 目的 觀察雙心室起搏(BivP)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SSS)患者的急性血液動力學變化和心臟絕對不應期電刺激(ARPES )對豚鼠衰竭心室肌細胞鈣離子流的影響。方法 對10例SSS患者經冠狀靜脈左室后外側支和右心室心尖部進行BivP,觀察起搏前后5 min的心臟每分輸出量(CO)、心臟排血指數(CI)、肺毛細血管嵌壓(PCWP)和心電圖QRS離散度(QRSd)、QT離散度(QTd)、跨室壁復數離散度(TDR)的變化。應用單細胞收縮動緣檢測儀和膜片鉗技術,觀察ARPES前后單個豚鼠衰竭心室肌細胞收縮幅度、ICa-L、Ca-T的變化。結果 BivP時CO、CI分別增加16.2%、16.8%,PCWP下降,TDR變小,表明BivP可增加心肌收縮功能,減小跨室壁復極離散度。ARPES使單個衰竭心室肌細胞收縮幅值和Ca-T分別增高15.5%和16.8%。結論 ARPES可觸發ICa-L開放,增加Ca-T,增強豚鼠衰竭心室肌細胞的收縮功能。BivP時一個電信號必然進入另一個電信號的絕對不應期,因此BivP-ARPES時ICa-L開放,Ca-T增加等,可能也是其改善心臟收縮功能的機制之一。
【關鍵詞】 雙心室起搏;絕對不應期電刺激;心臟再同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L型鈣電流-鈣瞬變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cute homodynamic effects of biventricular pacing (BivP) in sick sinus syndrome (SSS) patients and investigate the Ca2+ changes during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RPES) in failing guinea-pig ventricular myocyte. Methods The CO, CI, PCWP and ECG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ten patients with SSS before and after 5 min BivP connecting RVA+LVB. The extent of contraction and Ca2+ transient (Ca-T) changes of failure guinea-pig ventricular myocyte were recorded with the motion edge detection system. Results CO and CI increased by 16.2% and 16.8%, respectively; PCWP and TDR decreased during BivP, which suggested that BivP could improve systolic function and TDR. The contraction extent and Ca-T(F360/F380) of failure guinea-pig ventricular myocyte increased by 15.5% and 16.8%, respectively, during ARPES. It suggested that increased contractility of failure myocyte might be due to ICa-L and Ca2+ released from SR after appropriate ARPES. Conclusion Appropriate ARPES might strengthen contractility through increasing ICa-L and Ca-T of failing guinea-pig ventricular myocyte. One signal has conducted into another’s ARP in BivP, so the changed ICa-L and Ca-T during BivP-ARPES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of improving systolic function.
KEY WORDS: biventricular pacing;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ardiac 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hronic heart failure; L-type calcium current-Ca2+ transient
心臟再同步治療(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是近年來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最重要的治療進展之一,其機制被認為與雙心室起搏(biventricular pacing, BivP)使左右心室的同步性改善、QRS變窄有關[1]。但20%-30%患者心功能改善與QRS波的變窄無相關性[2-5]。
電收縮偶聯是心臟收縮活動的最根本的離子機制,其間細胞內鈣濃度的瞬時變化稱為鈣瞬變(Ca2+ transient, Ca-T),周而復始的電收縮偶聯和Ca-T形成了心肌細胞的收縮和舒張運動[6]。國外[7-8]和本課題組[9-12]的研究已表明,心臟絕對不應期的電刺激(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RPES)可增強CHF心肌的收縮力,也稱為心臟收縮功能調整(cardiac contractility modulation, CCM)。機制是ARPES雖不產生有效地心臟激動,可以觸發細胞膜上的電壓依賴性鈣通道(ICa-L)開放,產生Ca-T,增加肌鈣蛋白的滑動和心肌的收縮功能。因此,我們推測BivP時一個電信號必然進入另一個電信號的絕對不應期,可以觸發ICa-L開放產生Ca-T,增加心肌的收縮功能。本文觀察BivP對病態竇房結綜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 SSS)患者的急性血液動力學變化和ARPES對衰竭豚鼠心室肌細胞鈣離子流變化的影響,探討BivP-ARPES的離子流機制。
1 對象與方法
1.1 BivP急性血液動力學變化的測定
選擇心功能正常QRS正常的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的SSS患者10例;平均竇性心率(46.8±19.6)次/min,年齡(54.1±6.8)歲,男7例,女3例;其中3例在臨時起搏器保護下進行。經患者知情同意書簽字后,用自制Y形轉換器,分別連接經冠狀靜脈左室后外側基底部(left ventricle base, LVB)和右心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le apex, RVA)的電極。用70次/min的同一起搏頻率,分別行RVA、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le outflow tract, RVOT)、LVB、右室雙部位(RVA+RVOT)和BivP起搏(RVA+LVB),用Swan-Ganz漂浮導管熱稀釋法測定起搏前和起搏后5 min的心臟每分輸出量(cardiac output, CO)、心臟排血指數(cardiac index, CI)、肺動脈壓(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PAP)和肺毛細血管嵌壓(pulmonary capillary wedge pressure, PCWP)等血液動力學的指標,同步記錄12導心電圖,測定QRS離散度(QRS dispersion, QRSd)、QT離散度(QT dispersion, QTd)和反映跨室壁復極離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 TDR)的T波頂點至T波終點間期(Tp-Te)。
1.2 ARPES對衰竭豚鼠心肌細胞鈣離子流的影響和單細胞鈣瞬變的檢測
采用升主動脈縮窄致壓力負荷過重心力衰竭模型。用主動脈逆流灌注,消化酶解方法獲得單個心室肌細胞。刺激儀為光電SEN-7103,刺激參數均為0.5 Hz,基礎刺激(S1)脈寬4 ms,S1后延時10 ms給予S2(ARPES),脈寬10 ms,S1和S2刺激電壓均為60 V(動物實驗高于正常人)。應用單細胞收縮動緣檢測儀(motion edge-detection system, IonOptix Corporation, USA)動態跟蹤測定單細胞收縮和舒張變化。應用膜片鉗技術記錄動作電位(AP)和AP電壓鉗下的細胞膜L型鈣通道電流(ICa-L)。在360 nm激發光束條件下,心肌細胞內結合鈣和未結合鈣的fura-2所激發熒光均被檢測,在380 nm激發光束條件下,僅未結合鈣的fura-2所激發熒光被檢測。應用兩種條件下熒光強度的比值(F360/F380)反映Ca-T。觀察ARPES給予前后單個心室肌細胞收縮幅度和Ca-T的變化。
1.3 數據統計
用Pclamp8.1和Origin6.1軟件進行資料測量和統計分析。結果以均值±標準差表示。配對資料采用配對t檢驗。以P
2 結 果
2.1 BivP的急性血液動力學變化
RVA、RVOT、LVB、RVBi和BivP等5種起搏方式的CO、CI依次增加,后4種方式起搏較RVA起搏CO分別增加5.1%、7.3%、12.6%和16.2%;CI則分別增加6.3%、8.0%、13.9%和16.8%(表1)。其中BivP時CO和CI分別增加16.2%和16.8%;PCWP下降20%左右,且QRSd、QTd、TDR均顯著縮小,表明BivP對心功能正常、QRS正常的患者也可增加心肌收縮功能,減小跨室壁離散度。
2.2 單細胞收縮幅值變化和單細胞的鈣瞬變
單個衰竭豚鼠心室肌細胞在基礎刺激S1的作用下規律收縮,經10 ms的延時再給予S2后,心室肌細胞收縮幅值增高(15.53±5.31)% (P
3 討 論
目前認為CRT治療CHF的機制是心室再同步化[1]。但是,許多研究表明CRT治療可使多數不同年齡、不同QRS寬度、不同的室內阻滯、不同的心衰程度、不同病因的心衰患者獲益[3-4];而大約有20%-30%的心衰患者經CRT治療后并無改善[2];提示其治療機制和預測療效除心室再同步化以外,可能還有其他機制參與。本課題組的既往研究也有同樣看法[9]。
對在體動物及離體肌的實驗已表明,ARPES可增強衰弱心肌的收縮力,也稱為心臟收縮功能調整[7-12]。當心室肌細胞受到電信號的刺激時(如膜電位上升至-50 mV左右),細胞膜上的ICa-L開放,細胞外的鈣電流快速流入細胞內,并且觸發肌漿網上的瑞蘭道受體開放,使細胞內游離鈣濃度([Ca2+])由10-7瞬時升高為10-5,引起肌鈣蛋白產生一次收縮運動。收縮完成后細胞內游離鈣再由胞漿內轉入肌漿網和轉出細胞外,使[Ca2+]再由10-5瞬時下降為10-7,完成一次心動過程。[Ca2+]的瞬時變化稱為Ca-T。周而復始的電收縮偶聯和Ca-T形成了心肌細胞的收縮和舒張[6]。ARPES對單細胞舒縮功能和Ca-T的影響罕見報道。本研究以熒光比值(F360/F380)變化來反映[Ca2+]變化,結果表明在衰竭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絕對不應期內給予的與S1同頻率的適宜S2刺激,可增強單個心室肌細胞縮短幅值,同時縮短和復長速度增加;說明心室肌細胞舒縮能力的變化與[Ca2+]和Ca-T的變化同步。
絕對不應期指心肌細胞除極后對電刺激絕不再發生應激反應的時間間期,相當于2位相或ST段的早期,因此ARPES不會引起心室奪獲,但是可引起離子流的變化。因為ICa-L是電壓依賴性通道電流,只要有微小的電壓變化(-50左右)就可以引起ICa-L再次開放,并觸發瑞蘭道受體從肌漿網釋放儲存的鈣,產生鈣瞬變。著名電生理學家Arthur J Moss指出:“心臟并沒有患老年性癡呆,它在心室起搏后具有電的和機械的記憶功能,表現為持續的復極變化和舒張功能異常,心電圖的LBBB和T波倒置,其物質基礎是影響復極變化的離子通道蛋白質的變化”[14]。而鈣通道變化對心功能的影響最為重要[15]。心電圖上QRS的寬度和形態可以反映心室除極的變化,而ST段和T波的形態異常則代表了參與心肌復極的離子流的變化[16]。反之,參與心肌除復極的離子功能的改善,可以使障礙的心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復。我們應用計算機仿真研究也證明ARPES可引起Ca2+內流加大和胞膜內Ca2+濃度增加[17]。本文研究表明,BivP能明顯改善心功能和室內傳導正常的病竇病人的急性血液動力學變化,提示BivP可能通過ARPES來提高心臟的收縮功能。
目前,認為心電圖的QRS波的寬度不一定能預測BivP-CRT的治療效果[18],而QRS波的寬度的縮短率對預測療效可能更有價值[19],利用組織多普勒、實時多普勒和三維超聲心動圖等觀察心室的不同步或不協調運動,特別是室間隔-左室側壁延長時間>60 ms更有價值[20],本實驗結果表明ARPES能觸發ICa-L通道開放和產生Ca-T,而BivP時一個電信號必然進入另一個電信號的絕對不應期,同樣能觸發ICa-L開放和產生Ca-T,因此ICa-L和Ca-T可能是BivP除了心室再同步化以外的另一個重要的離子流機制。
參考文獻
[1]Hunt SA.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writing committee to update the 2001 guideline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J]. J Am Coll Cardiol, 2005, 46(6):81-82.
[2]Hummel JP, Lindner JR, Belcik JT, et al. Extent of myocardial viability predicts response to biventricular pacing in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J]. Heart Rhythm, 2005, 2(11):1211-1217.
[3]Jarcho JA. Resynchronizing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in heart failure [J]. N Engl J Med, 2005, 352 (15):1594-1599.
[4]Bristow MR, Saxon LA, Boehmer J, et al.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an implantable defibrillator in advanced chronic heart failure [J]. N Engl J Med, 2004, 350(21):2140-2150.
[5]Cleland JG, Daubert JC, Erdmann E, et al. The effect of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on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heart failure [J]. N Engl J Med, 2005, 352(15):1539-1548.
[6]Bers DM. Cardiac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J]. Nature, 2002, 415(6868):198-205.
[7]Burkhoff D, Felzen B, Shimizu J, et al. Electric currents applied during the refractory period can modulate cardiac contractility in vitro and in vivo [J]. Heart Fail Rev, 2001, 6(1):27-34.
[8]Pappone C, Vicedomini G, Salvati A, et al. Electrical modulation of cardiac contractility: Clinical aspects in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Heart Fail Rev, 2001, 6(1):55-60.
[9]Zhu CZ, Cui CC, Zhang QF,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cute hemodynamic effects of multi-site cardiac pacing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function NYHA classⅠtoⅡ without bundle branch block [J]. South China J Cardiol, 2001, 2(1):101-105.
[10]Zhang HZ, Cui CC, Zhao XJ, et al. Effects of electric stimulations applied during 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on ventricular muscle from rabbits [J]. South China J Cardiol, 2002,3(1):115-117.
[11]張海柱,崔長琮,趙曉靜,等. 絕對不應期電刺激對正常兔在體心臟心功能的影響 [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04, 8(1):70-71.
[12]趙曉靜,崔長琮,張海柱,等. 絕對不應期電刺激對正常豚鼠心室肌細胞舒縮及鈣瞬變的影響 [J]. 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 2003, 17(2):294-296.
[13]Bardy GH, Lee KL, Mark DB, et al. Amiodarone or an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f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J]. N Engl J Med, 2005, 352(3):225-237.
[14]Moss AJ. The heart does not have Alzheimer’s diseas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ardiac memoring after ventricular pacing [J]. J Am Coll Cardiol, 2004, 44(9):1889-1890.
[15]Plotnikov AN, Yu H, Geller JC, et al. Roles of L-type calcium channels in pacing-induced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ardiac memory in canine heart [J]. Circulation, 2003, 107(22):2844-2849.
[16]王東琦,姚青海,崔長琮,等. 心電圖心室復極波的細胞離子流機制與臨床 [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05, 9(6):478-482.
[17]金印彬,楊琳,崔長琮,等. 絕對不應期電刺激對心室肌細胞內Ca2+濃度影響的計算機仿真研究 [J]. 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 2006, 10(1):45-49.
[18]Bleeker GB, Schalij MJ, Molhoek S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QRS duration and left ventricular dyssynchrony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heart failure [J].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04, 15 (5):544-548.
高校在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后,為避免人才的流失,應該根據高層次人才的薪酬需求,運用相關的激勵理論,獲取有針對性的人才薪酬管理策略,才能激發他們的工作創造性和積極性。
一、高校高層次人才的定義
高校高層次人才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狹義的定義指高校中知識層面較高,在某一學科或領域內具有較深造詣,創新能力強,在學科發展及學校教學科研活動中發揮統領或骨干作用的腦力勞動者[1]。
二、高校高層次人才的特殊薪酬需求
與普通人才相比,高層次人才具有高進取性、高創造性、高稀缺性、高流動性等特點[1]。因此,他們的薪酬需求也有其特殊性,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
(一)期望薪酬是對自身價值的體現和肯定
高層次人才作為社會中高素質人才,追求的是對其自身價值的證明。他們已經不再滿足于低層次的需要,而是注重追求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尤其是自我實現的需要[2]。他們期望通過創造性和挑戰性的研究,來贏得同行的尊重、社會的認可和實現自我價值。因此,各高校引進高層次人才的豐厚薪酬對他們來說不僅僅是代表貨幣本身,還是自身價值的體現和肯定。
(二)期望薪酬能兼顧外部公平和內部公平
由于高層次人才擁有較強的學科專業水平,是本學科建設和學術研究具有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人才。因此,各高校在引進時都會用優厚的薪酬待遇吸引高層次人才加盟,但他們如果聽聞其他國內同類院校的薪酬更有吸引力時,就會覺得自身價值沒有得到更好的體現,會感受到外部不公平。另外,在學校內部,如果有些能力和工作業績不如自己的人,卻因為資歷或管理機制的原因得到相差無幾甚至高于自己的薪酬時,會覺得內部不公平,將極大影響其工作積極性,輕則造成隱性流失,重則產生“良禽擇木而棲”的后果。
(三) 期望薪酬能多樣化并兼顧個性化需求
高層次人才在選擇工作的高校時,其期望的薪酬不僅局限于高數額的貨幣薪酬,還將這之外能夠對員工產生激勵作用的因素都納入了薪酬范圍。這些符合個性化需求的非貨幣薪酬,如參與管理和決策、建設個人科研團隊、增加外出進修和學習等,在滿足高層次人才社交和尊重需要的同時,還能極大地激勵其開展創新性和挑戰性的工作,尤其受到高層次人才的青睞。
三、薪酬激勵理論及啟示
激勵,就是利用某種外部誘因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過程。激勵理論對研究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潛力和提高人的工作績效有極重要的作用。
(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安全、社會、尊重和自我實現。一個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低級需求只要達到外在的條件即可獲得滿足,而高級需求只有通過個體的內部因素才能獲得滿足。等級越低者越容易獲得滿足,等級越高者則獲得滿足的比例較小。
因此,高校在高層次人才薪酬管理中,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必須了解高層次人才目前所處的需要層次,然后根據與此層次相符或在此之上的需要實施相應激勵。二是高層次人才的需要具有多樣性,由于會根據不同環境和時期發生變化,薪酬激勵的方式也應當多元化。
(二)亞當斯的公平理論
亞當斯認為,薪酬分配的公平性對職工的積極性產生重大影響。職工判斷所得的薪酬是否公平,不是只看其絕對值,而是進行橫向社會比較和縱向歷史比較,看其相對值。具體來說,就是把個人的報酬與付出的比率同他人的這個比率做比較,若比率相等,則為公平狀態,從而激發工作積極性;若小于他人的比率,則產生不公平感,從而降低工作積極性,嚴重的甚至產生離職傾向。
因此,高校在高層次人才薪酬分配中,必須堅持公平合理的原則。一是外部公平。高校應該參照其他地區和本地高校同類人員薪酬水平,確定高層次人才的薪酬,且數額應該能體現其價值,相當或高于市場價值,這樣才具有外部競爭力。二是內部公平。高校內部的績效薪酬應該按照“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原則,根據其績效成績,體現高層次人才個體差異性,以便更好調動高層次人才工作積極性。
(三)弗魯姆的期望理論
弗魯姆認為,當人們有需要,又有達到這個需要的可能,其積極性才高。他提出一個激勵公式:激發力量=效價×期望值(M=V×E),即激勵水平的高低由行為結果對個體吸引力(效價)的強弱和實現幾率(期望值)的大小來決定。職工只有在認為其努力會帶來良好的績效評價和預期的組織激勵時,才會受到激勵進而付出更大的努力。反之,則消極怠工。
【關鍵詞】次貸危機 信用危機 信用管理
一、引言
以住房抵押貸款為導火線的美國次貸危機,逐步演化為一場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嘯,其巨大的浪潮不僅席卷了金融驕子集聚的華爾街,而且也給整個世界的金融市場乃至實體經濟帶來不小的影響。
也許有的人會將危機的根源歸結為“華爾街的金融家們貪婪地玩過了火”或者“自由市場之死、資本主義終結”等等。但是,在信用管理人員看來,一方面,投資銀行家們憑借信任和信譽創造了巨額財富和利潤;另一方面,也正是信用喪失而引發了一連串的危機。
二、次貸危機=信用危機?
美國作為現代信用制度最完善的國家之一,在這次的危機中卻凸顯出一連串的信用風險。
首先,從貸款機構來說,受到零售金融市場上競爭加劇的影響和利益驅動,一些房貸機構不僅有意忽視向借款人說明有關貸款條款和利率風險的復雜信息,而且還故意隱瞞信息、提供虛假信息、慫恿甚至代替消費者虛報收入,這樣的貸款欺詐行為層出不窮。這也就是所謂的“獵殺貸款(predatory lending)”行為。
從借款人來說,在消費信貸的刺激下,很多人,特別是低收入者,對房價上漲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也不顧自身財務能力的不足。為了盲目貸款購買大面積住房,這些人都高報或虛報個人收入,以“騙取”貸款。
作為連接金融市場買賣雙方的關鍵一環,金融中介機構過度使用金融衍生工具,而忽視了衍生工具高收益背后的高風險,最終導致金融風險被放大,殃及全球。而包括次級債貸款在內的住房相關貸款的70%已經被證券化,這就使得作為間接金融市場的貸款市場和作為直接融資市場的證券市場連為一體,貨幣市場上的風險通過資本市場的工具被無序的放大。
在次貸危機蔓延的過程中,對次級債券評級的信用評級機構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資產評級公司的操守存在問題,嚴重高估資產級別,最終導致次級貸款危機波及全球。這與評級公司“發行者付費”的錯位的評級服務模式是分不開的。根據SEC的調查,三大信用評級機構中,一些對高風險次級債金融產品進行信用評級的工作人員,直接參與了評級費用的商談。而評級費用是由債券承銷商支付,很顯然,評級越高越利于債券銷售,債券承銷商的工作也就更加漂亮,自然向評級公司支付的評級費用也就越高。因此,信用評級機構很難保證評級的中立性。
這一切失信行為,都給次貸危機的爆發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三、新時期信用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綜合素質
在當前經濟危機形勢下,不僅要加強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風險,同時,也對信用管理人員應具備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加嚴峻的挑戰。
(一)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
作為信用管理人員,必須具備的首要職業道德要求就是誠實守信。
2008年5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聲稱已開始對穆迪、標準普爾和惠譽三大信用評級機構實行調查,以確定這三大評級機構是否在次貸危機期間出現了違背法律和職業規范的行為。次貸危機中,由于原來作為債權人的住房貸款者和證券化金融產品的投資者不同,所以投資者也就很難了解所投資產的真實風險。為此,投資者往往只能依賴于專家的評介來做判斷。而實施評價的就是評級機構。但是,本來依靠信譽獲得長期收益的評級機構也很容易出于自身利益而沒有完全客觀的履行他們的職責,而是做出盲目樂觀的評價結果,從而加劇了危機深化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也對金融風險的擴散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引發了道德風險。
因此,只有作為社會信用建立和維護者的信用管理人員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自覺遵守誠信規范,才能防范道德風險,從而使整個行業擁有良好的信譽,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權威性。
(二)嚴格科學的風險管理和控制能力
過度的證券化使得一大批重視風險管理的“膽小”的金融從業人員由于業績不佳而慘遭淘汰,而迷信證券化萬能的“膽大”的從業人員則大受歡迎。他們不知道,更不愿意強調其中的風險問題。
而自次貸危機以來,受全球經濟衰退和大宗商品價格震蕩的影響,“賴賬”率急劇上升,不僅在美歐市場,全球市場的信用違約率都在大幅攀升。
具體到我國,許多用賒賬、放款等信用銷售方式來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出口企業現在正面臨收賬難的問題,外貿信用風險正在加大。而華夏鄧白氏在2008年7月的《2008年中國企業財務及應收賬款狀況調查研究報告》表明,中國企業在信用風險管理體系的健全與規范方面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報告中還提到,引進專門的信用風險人才并設立信控部門是當下中國企業增加自身抗風險能力的當務之急。
作為企業的信用管理人員,應該樹立風險意識,建立和完善信用風險預警機制,尤其要加強對客戶風險和應收賬款的管理,對即將到期的應收帳款及時提醒買家準備付貨款,若發現買家到期未付,要主動向買家了解不付款的原因,及時追討,將風險嚴控在危險發生之前。
(三)不斷學習和補充新知的能力
信用管理本身就是一門不斷發展的新型學科,其中涉及到諸多行業和領域的知識。
而處在瞬息變化的知識經濟時代,特別是像現在這樣一個金融變革的歷史性階段,就更加要求信用管理人員必須具備在實踐中不斷學習的能力,不僅要用各種信息處理技術和數學統計工具來對各種信用相關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和更新,更要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信用管理經驗,尤其是吸取次貸危機中防范信用風險的教訓,從而提高信用管理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布賴恩·科伊爾著.周道許,關偉,譯.信用風險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2]陳雨露,龐紅,蒲延杰.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J].中國金融,2008,(7):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