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1篇

【關鍵詞】 超聲檢查;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臨床少見致命性疾病, 多發生于晚期, 發病急、病情進展快, 臨床表現與爆發性肝炎具有較高相似度, 臨床研究顯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母嬰死亡率分別高達75%、85%, 嚴重威脅母嬰安全, 通過盡早診斷及治療、終止妊娠能夠有效減少母嬰死亡率[1]。為對超聲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診斷價值進行觀察, 作者對河南科技大學附屬三門峽市中心醫院收治的65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進行研究分析, 具體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5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 年齡22~43歲, 平均年齡(26.35±2.36)歲, 孕周32~38周, 平均孕周(35.21±2.04)周, 其中初產婦36例, 經產婦29例。

1. 2 方法 使用超聲儀器為日立 EUB-6500、ALOKAα6彩色超聲診斷儀, 頻率2~6 MHz, 患者取左側臥位或仰臥位, 記錄超聲掃描結果。對肝臟形態、大小、實質回聲、血管紋理、后方聲衰減、脾臟厚度、脾臟長度、膽囊壁厚度、形態進行觀察, 記錄觀察肝內外膽管、膽總管內徑、膽囊內回聲, 胸腔、腹腔積液情況、胰腺形態、大小、內部回聲、胎盤、胎兒、羊水等異常情況, 經彩超診斷排除占位性病變、結石等。根據超聲診斷結果將患者分為脂肪肝組(甲組19例)、肝質地密集組(乙組23例)、肝質地無改變組(丙組23例), 觀察三組產前、產后病例情況。

1. 3 診斷標準 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結果及影像學表現等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進行綜合判斷, 診斷標準:①妊娠晚期突然出現無明顯誘因的惡心、嘔吐、上腹部不適, 進行性黃疸加重。輕度黃疸:小于等于正常值上限2倍;中度黃疸:正常值上限的2~5倍;重度黃疸:大于正常值上限5倍。②既往無肝病史、無肝炎接觸史、肝炎標志物檢驗為陰性。③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增加、血小板正常或減少;血清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均升高, 轉氨酶、堿性磷酸酶升高;血尿酸、肌酐及尿素氮升高;凝血酶原時間延長、纖維蛋白原減低。④超聲檢查:肝實質光點密集, 呈雪花狀, 回聲強弱不等或肝實質回聲減低, 分布欠均勻。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P

2 結果

2. 1 三組患者臨床超聲診斷表現與黃疸表現之間無相關性(P>0.05), 患者器官或腹部出現損害時, 膽囊極易出現改變;膽囊壁增厚, 呈雙邊影, 膽汁透聲性差, 超聲提示為膽囊壁水腫并膽汁淤積;產前患者胰腺周圍可出現積液或胰腺腫大等現象, 患者病情危重, 患者產后易出現腹腔胸腔積液, 分娩后出現脾相對腫大現象。

2. 2 甲組、丙組患者產前產后病例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目前臨床關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 因此尚無特效治療方法, 由于疾病多發生于妊娠晚期, 臨床通常采用終止妊娠減少并發癥。部分學者認為妊娠導致激素出現變化, 脂肪酸代謝出現障礙, 從而導致脂肪酸在肝細胞、腦、胰、腎等多臟器內存在而導致多臟器損傷的發生[2]。而部分學者認為營養不良、中毒、妊娠期高血壓、病毒感染、先天遺傳性疾病等作用下損害線粒體脂肪酸氧化從而導致疾病發生。患者早期表現為乏力、嘔吐、持續性惡心等臨床癥狀, 持續1周左右患者可出現進展性黃疸, 彌散性腹痛等, 若此時妊娠繼續, 則極可能導致患者出現腎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礙、肝性腦病等嚴重病癥從而導致患者的死亡[3]。

隨著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研究的深入, 疾病診斷手段明顯增加, 血常規檢查、凝血酶原檢查、血尿酸等實驗室檢查、B超、CT及MRI等影像學、穿刺活檢等病理學檢查等在臨床廣泛使用, 其中影像學診斷準確率較高, 能夠對疾病分期等進行明確診斷, 同時具有無創性、重復操作等優勢, 因此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診斷中廣泛使用。B超診斷顯示, 當肝細胞內出現脂肪浸潤時, 肝產生彌漫性散射, 表現為云霧狀等不同程度密集改變, 深部衰減, 則診斷為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多臟器受損, 通過B超均能夠有效反應, 本次研究中, 患者肝膽、胰、腎的改變經超聲診斷顯示產后大于產前(P

參考文獻

[1] 周俊.螺旋CT定量分析妊娠期畸形脂肪肝.實用放射雜志, 2009, 3(25)437.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2篇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妊娠期特發性疾病,多發生于年輕初產婦及妊高征、雙胎、男胎的孕婦,是妊娠期的一種嚴重的并發癥,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母嬰死亡率可達85%[1]。初起病時僅有惡心、嘔吐、頭痛、倦怠等癥狀,常伴妊高征,1~2周后病情驟然加劇,出現黃疸、肝功能損害、少尿、腎功能衰竭,常發生低血糖、凝血功能障礙等[2]。早期診治可改善其預后,降低母嬰死亡率。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于2003年6月至2010年5月曾收治1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經過精心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患者均康復出院。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0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 23~32歲,均為初產婦。其中1例雙胎,分娩方式為剖宮產;1例嬰兒胎死宮中;1例剖宮產出雙胎女嬰相繼死亡;其余7例均剖宮產出成活嬰兒,10例均搶救成功。10例病例孕前均無肝病腎病病史。臨床表現主要為妊娠32~38周出現惡心、嘔吐、黃疸10例,急性腹痛3例,蛋白尿5例,DIC5例,少尿3例,腹水4例,出現精神癥狀4例。患者在入院時均出現了多臟器功能損害并在分娩后明顯加重,包括肝腎功能損害、水電解質紊亂、凝血功能障礙。本組10例均有中~重度貧血、低蛋白血癥,白蛋白15~26L,球蛋白正常外,外周血細胞計數增高,血小板計數減少,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血氨增高4例,低血糖3例。10例B超檢查均符合脂肪肝顯像。

2 護理方法

2.1 心理護理 對清醒患者護士要經常與其交流,掌握其心理需求,向她解釋疾病的特點、治療方法及先進醫療技術、設備,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 同時與患者家屬加強交流,積極鼓勵家屬給予心理支持。對出現煩躁、譫妄、肝性腦病早期癥狀患者要注意安全,適當加以約束,以防墜床。

2.2 病情觀察 當正常的妊娠晚期患者突然出現起病急促的消化道癥狀黃疸等要高度重視,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胎心、胎動,配合醫生做好患者血標本送檢,做好隨時終止妊娠的準備,防止病情惡化。注意觀察出血傾向,嚴密觀察全身皮膚有無瘀斑、出血點,有無血不易抽出或抽出即凝,針眼滲血不止;觀察嘔吐物顏色、尿色;觀察子宮收縮、陰道出血量、傷口有無滲血。腹痛、腹脹時予以禁食,留置胃管,并發上消化道出血給予質子泵抑制劑和胃黏膜保護劑治療。如果患者有興奮、憂郁、失眠、易怒、無意識舉動、答非所問、定向力減退、撲翼樣震顫等是肝性腦病的早期表現[3]。密切監測血糖,有無心慌、出冷汗、饑餓感等低血糖現象,及時糾正低血糖,并注意鑒別低血糖與肝性腦病的精神癥狀。予以留置尿管,記錄24 h出入量,監測水電解質,控制入量和出量的平衡。

2.3 出血傾向的觀察與護理 加強繼發出血的觀察及護理極為重要。注意觀察患者有無新出血點,紫癜有無擴展。護士仔細計算患者的出血量及性狀。在患者臀下墊無菌會陰墊,出血量的計算用會陰墊稱重法,認真計算出血量,仔細觀察出血的性狀,注意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及宮底高度,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持續胃腸減壓,準確記錄胃液量及性狀,按時向胃內注入止血藥。每次采血及注射后,穿刺部位按壓時間相對延長,注意有無瘀斑、瘀點等出血的情況。嚴密監測紅細胞、血紅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時間和纖維蛋白原等,及時送檢標本。

2.4 腎功能衰竭的護理 腎功能衰竭患者導致鈉水潴留、少尿、蛋白尿或無尿。護士需密切觀察尿量和性質,記錄每小時尿量。并定時更換尿管及集尿袋,尿道口每日兩次用碘伏消毒。患者處于水腫期時尤應注意保護皮膚,經常更換臥位,按摩受壓部位,預防壓瘡。觀察有無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體征。

2.5 用藥的觀察與護理 本組患者7例輸注了大量的紅細胞、新鮮血漿、血小板,人血白蛋白,護士在輸注血制品時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輸血過程中嚴密觀察有無輸血反應。7例患者還用了許多平時較少使用的凝血酶原復合物以及保肝護腎、抗感染藥物,因此,要熟悉藥物的作用及副作用,用時排好順序,隔開或單獨輸入[4]。用藥時反復巡回,仔細觀察,保證用藥安全。中心靜脈壓的監測有效指導了護士輸血、輸液的速度。

2.6 感染的護理 AFLP患者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并發各種感染。患者療程中須攜帶胃管、尿管、中心靜脈導管、外周靜脈導管。病程后期并發肺部感染。因此,護理時要保證患者充分的休息與睡眠,減少探視,每日進行紫外線空氣消毒,定時開窗通風。同時做好口腔護理及各項基礎護理,指導患者有效咳嗽。遵醫囑合理選擇使用抗生素,并注意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保持導尿管通暢,定期更換尿袋,定期擦洗會陰,及時更換會陰墊。行血液凈化時,由專職護士進行,嚴格無菌操作,腎功能恢復正常后及時拔除中心靜脈導管及尿管。

2.7 黃疸的護理 注意觀察患者黃疸的變化,在合理應用降黃疸藥物的基礎上做好皮膚護理,勤換內衣、內褲,用溫水擦洗皮膚,有瘙癢時適當應用止癢藥并防止抓破皮膚造成繼發感染。同時注意觀察尿的顏色、性質以及大便的顏色。

2.8 營養支持 患者的營養狀態是改善其生命質量及預后的關鍵因素之一。禁食期間,給予足夠營養及熱量。開始進食后合理飲食,讓患者進低脂肪、優質蛋白、高維生素、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保證足夠熱量,促進機體康復。保肝治療的同時輸注白蛋白糾正低蛋白血癥。輸注大量冰凍血漿和新鮮血,復方氨基酸,提高機體抵抗力。低血糖者滴注葡萄糖注射液,維持血糖水平。

3 討論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臨床上比較少見的疾病,母嬰死亡率高達85%[4]。護理存在很大難度,要求護理人員不僅要具備豐富的內科知識,而且要熟悉產科常規,做好產前及時處理,產后密切觀察全面護理,及時主動地配合醫生的治療和搶救。本例患者一經診斷為AFLP后,立即行引產助產術終止妊娠,產后入住ICU,提供了更積極有效的支持治療,尤其是床旁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的應用,極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預后,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積極救治,最終患者康復。因此,將此類患者置于ICU治療,護士既能運用基礎專科護理的理論與技術,又能運用現代護理的監護治療設備對患者實施護理治療,有效地降低了病死率[5]。本病一旦治愈,再次妊娠很少復發[6]。

參 考 文 獻

[1] 范建高.脂肪肝.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 2000:151.

[2] 樂杰.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 546.

[3] 尤黎明.內科護理學.第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2.

[4] 楊洪芝.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的護理13例.第3版.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

21(10):2526.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3篇

關鍵詞:腹部超聲;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大多發病于產后與妊娠中晚期且病情極為兇險的一種臨床病癥,該疾病往往會并發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肝性腦病,具有較高的母嬰死亡率[1]。目前臨床診斷該疾病的研究比較多,卻很少有超聲診斷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分析與探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的腹部超聲診斷結果,回顧性分析76例在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受治療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的相關臨床資料,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76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孕周為29~36 w,平均孕周為(35.4±1.2)w,年齡為25~31歲,平均年齡為(27.5±1.9)歲,產后發病為6 h~6 d,平均為(3.5±2.5)d,其中51例初產婦,25例經產婦,男胎37例,女胎39例。

1.2方法 以實驗室檢查與臨床診斷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診斷標準,排除妊娠期膽汁淤積性肝病、急慢性肝炎、普通脂肪肝及妊毒癥等并發病癥。采用頻率為3.5 MHz的變頻線陣坍塌歐對產婦實施腹部超聲檢查,掃描過程中產婦去仰臥位或者左側臥位,認真記錄與分析超聲掃描結果,對產婦肝臟形態、腹腔氣體情況、實質回聲、膽囊大小、后方盛衰減、肝內外膽管及膽總管內徑、脾門厚度、膽囊內回聲、胰腺形態大小、胎盤、羊水及胎兒異常情況等進行觀察與分析。產婦脂肪肝超聲診斷與超聲醫學診斷學相符合,標準為左葉上下徑超過90 mm,肝右葉斜徑超過140 mm,肝邊緣圓鈍。

1.3產婦血清總膽紅素統計 劃分產婦血清總膽紅素程度為重度、中度、輕度,重度。重度黃疸>正常上限的5倍;中度黃疸≤正常上限的5倍;輕度黃疸≤正常上限的2倍。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P

2結果

依照產婦肝超聲表現,將其分為3組,其中,肝質地密集組33例,脂肪肝組25例,肝質地未改變組18例。產后25例,產前51例。其中產前產婦分別為24例、18例、9例;產后產婦分別為9例、7例、9例。三組產婦腹部超聲表現與黃疸沒有相關性,無輕度黃疸,中度、中度黃疸差異性不明顯。由于產婦腹部其它臟器受損,產婦膽囊改變具有較高發生率。膽囊改變最為常見的是膽囊壁水腫,膽汁充盈或者無膽汁。3例產婦由于發生呼吸衰竭并發癥而死亡,產婦產后胸腹腔積液、脾腫大發生情況高于產前,兩者之間差異對比顯著。

3討論

臨床中,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叫產科急性黃色肝萎縮,目前臨床還未查出該病病因。這種病癥病理改變是產婦肝總體結構未發生改變、干細胞中浸潤大量彌漫性脂肪微滴。然而,脂肪浸潤多臟器,起初病情位于產婦肝小葉中心帶與中間帶,逐漸向門脈區干細胞發展,導致病情惡化,產婦胰腺、腦組織、腎等均會出現微囊樣脂肪變性,而且產婦干細胞沒有明顯的炎癥壞死癥狀,嚴重情況下則會呈稀疏小片狀壞死,因為近年來妊娠急性脂肪肝早期診斷的進步與發展,所以診斷時病情大多為輕型,而且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逐漸降低了病情死亡率[2]。脂肪浸潤肝細胞會導致肝出現彌漫性散射。本研究中,依照產婦肝超聲表現,將其分為3組,其中,肝質地密集組33例,脂肪肝組25例,肝質地未改變組18例。大多數產婦為輕度脂肪肝,研究結果顯示,三組產婦腹部超聲表現與黃疸沒有相關性,無輕度黃疸,中度、中度黃疸差異性不明顯。由于產婦腹部其它臟器受損,產婦膽囊改變具有較高發生率。膽囊改變最為常見的是膽囊壁水腫,膽汁充盈或者無膽汁。3例產婦由于發生呼吸衰竭并發癥而死亡,產婦產后胸腹腔積液、脾腫大發生情況高于產前。此外,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產前與產后的差異性也會在改變其他臟器上表現出來,產前胰、腎、膽改變前的產婦比產后產婦多,然而,脾腫大產婦、胸腹腔積液產婦產后比較多。觀察膽囊超聲像圖發現,產婦較為多見的是膽囊壁水腫,炎癥在膽囊中作用,造成淋巴液、膽囊靜脈回流受阻。產婦肝細胞損害腫脹,增加肝內膽管壓力,導致產婦膽囊靜脈回流受到阻礙。總而言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產前與產后,其腹部超聲存在很大不同[3-4]。對超聲診斷結果進行分析發現,脂肪肝組產婦可以診斷為患有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疾病。依照程度不同的密集,損傷其他多臟器會提示患有妊娠急性脂肪肝。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影像學診斷中,產婦診斷陽性率相對較高,特別是表現為輕度脂肪肝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產婦[5]。然而,產前產婦存在局限性,能夠對兩者不足進行有效彌補,然而卻具有較高費用。

總之,在以上研究表明,腹部超聲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臨床診斷中的應用,能夠為產婦的臨床治療提供良好的參考資料,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曹夢云,施裕新,李桂明,等.31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腹部超聲特點及分析[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1):66-68.

[2]牛欣悅,王琪,張博.妊娠期急性脂肪肝5例臨床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02):187-188.

[3]千小川.探討6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孕婦腹部超聲特點[J].中外醫療,2013,(13):178-179.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4篇

資料與方法

2003年2月~2009年9月收治產后突發脂肪性肝炎患者17例,均是剖宮產,產后2~4天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右上腹悶痛,食欲不振。查體:全身皮膚黏膜出現不同程度的黃染,右上腹壓痛,墨菲征陰性。肝功能化驗:ALT 96~166U/L,GGT 20~168U/L,T-BIL 20~168U/L,血脂檢查:TG 09~32mmoL/L,CHO 36~72mmoL/L,肝臟超聲提示:脂肪肝。產前無用藥史,否認飲酒史。可除外酒精性、藥物性肝炎。符合急性脂肪肝性肝炎的診斷-血清轉氨酶<300mmoL/L,膽紅素<200mmoL/L。

方法:給予保肝、降血脂、調整飲食、對癥治療。

結果

經過2~4周的治療,均臨床治愈。隨訪6個月,均未復發病例。

討論

脂肪肝是脂肪(主要甘油三酯)在肝臟過度沉積的臨床病理綜合癥。肝臟是機體脂質代謝的中心器官,肝內脂肪主要來源于食物和外周組織,肝細胞內脂質,特別是甘油三酯沉積是形成脂肪性肝病的一個先決條件。其原因可能于下列因素有關:①脂質攝入異常:脂質飲食,高脂血癥,以及脂肪組織動員增多,使游離脂肪酸輸送入肝增多;②線粒體功能障礙,游離脂肪酸在肝線粒體內氧化磷酸化和β氧化減少,轉化為甘油三酯增多;③肝細胞合成游離脂肪酸和甘油三酯增多④肝細胞能合成脂肪,但不能儲存脂肪,在肝細胞內質網合成后與載脂蛋白B100 C等以及磷脂,膽固醇結合生成極低密度脂蛋白,由肝細胞分泌入血而輸送到肝外組織。若由于肝細胞營養不良、必須氨基酸缺乏、或脂蛋白缺乏,極低密度脂蛋白合成不足或分泌減少,導致甘油三酯運出肝細胞減少而聚集在干細胞漿中;肥胖,產生胰島素抵抗,引起良性肝細胞內脂質堆積,缺血缺氧應激和脂質過氧化,持久過量的活性氧產生脂質過氧化反應,形成過氧化產物,導致脂肪肝發生炎癥反應;肥胖,存在較高水平氧化應激,在肥胖患者脂肪組織中可能存在脂肪酸升高或浸潤的巨噬細胞分泌TNF-α導致細胞內氧化應激,使脂肪細胞因子分泌紊亂;肥胖,本身可上調氧化應激,導致超氧離子產生增加;同時,肥胖,也隨體內抗氧化防御機制減弱而導致肥胖患者氧化應激增加,參與肥胖相關疾病的發生[1]。如代謝綜合癥、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等;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癥,是單獨或共同成為脂肪肝的易感因素。

妊娠期脂肪肝,是妊娠期特發性疾病,往往驟然起病,可發生于妊娠期任何時候,平均35~37周,可能由于胎兒期脂肪酸氧化障礙通過胎盤循環,母兒間相互作用對母體產生不利影響;孕期產生雌激素增多,而雌激素均需在肝臟滅活,脂肪肝影響雌激素代謝,使雌激素潴留,進一步加重肝損害。但隨著產后雌激素等進一步下降,肝功可恢復正常[2]。而該組病例是產后突發脂肪性肝炎,產前肝功正常。見表1。

表117例產后(BIM>28kg/m2)脂肪性肝炎

的產式、體質(例)

產式剖宮產經陰道順產總數125高脂血癥71血脂正常12糖尿病10產后大出血11妊高征10其他11

其中,剖宮產率706%,體重指數≥28 941%,高脂血癥588%,因此考慮產婦在妊娠期間妊娠期胎盤循環的出現使肝臟血流量相對減少,加之妊娠期營養過剩,肥胖,已使肝臟的血脂調節功能達到極限,而剖宮產在術后2小時內失血量在460±530ml,失血量占血液循環總量的89%~10%[3],肝臟是對缺血缺氧較敏感的臟器,也是氧化脂肪酸最活躍臟器。剖宮產致使肝臟短期內缺血缺氧,產生應激性損傷,抑制肝細胞線粒體三羧酸循環,肝細胞在線粒體外脂肪酸活化及線粒體內脂酰COA的氧化過程受抑制,造成血脂在肝內的氧化能力下降,脂肪在肝內堆積而發生脂肪肝。但是,產后脂肪性肝炎還與急性損傷性肝炎有著明顯不同之處。急性損傷性肝炎:轉氨酶顯著上升(ALT>200mmoL/L),一般高于正常參考值8倍以上[4]。而本組病例剖宮產后脂肪肝(ALT<200mmol/L)。另外,臨床觀察,肥胖出現難產率確實較高,本組病例達706%。考慮肥胖者腹部皮下組織,骨盆底組織增厚,子宮下端延展伸長受限,胎兒下降過程阻力增大,產力不足有關。肥胖-剖宮產后-脂肪肝,肥胖可導致多種疾病,但是,肥胖致使難產的內分泌以及其他因素目前尚未找到明確的理論依據,有待權威人士的關注并提出指導性意見。

目前脂肪性肝炎的藥物治療療效尚不肯定。主要穩定肝細胞膜,降低脂質過氧化,減輕脂質變性及其伴隨的炎癥和纖維化,增加抗氧化能力,減輕氧化應激反應。同時,減肥、降脂。尤其是產后,既要保證產婦營養同時適當減肥,可減少胰島素抵抗。但還要注意減肥不宜過快,否則會使血脂更集中在肝臟代謝導致肝細胞進一步損害;一般血脂較高者才予以降脂藥物治療,防止降脂藥物對肝臟的損害,觀察療效確切。隨訪全部病例6個月,均無復發。可見圍生期脂肪性肝炎是可逆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脂肪肝的發生率逐漸增加,可達10%,尤其是孕婦在妊娠期間只注重“營養”,大量高熱量飲食,忽視合理膳食,營養失衡,是體重指數急速增加,肥胖出現難產率剖宮產率明顯增加。所以還要大力宣傳圍生期保健,既保證胎兒營養又要保證孕婦體質健康,減少剖宮產而有效減少圍生期脂肪性肝炎的發生。

參考文獻

1龐建華.肥胖與2型糖尿病腎病.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10,30.

2李俊姝.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的識別與急救.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1,6(17):327.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范文第5篇

[關鍵詞] 妊娠合并肝病;臨床;護理;自然分娩;剖宮產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8(a)-0131-02

妊娠合并肝臟疾病,是孕婦較為常見的一種病癥,但一旦患上也屬于高危產婦范疇。肝病還可能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其他改變,在妊娠時發生一些明顯的并發癥,而發生在妊娠各期的肝病也有各自不同之處。不管是妊娠合并肝病,還是肝病癥上的妊娠,都會大大增加孕婦的體力消耗,使得孕婦的免疫力不斷降低,從而引發流產或者早產,而且胎兒很容易死于腹中,更嚴重的是,如果妊娠足月的話,更容易讓孕婦出現凝血功能障礙,致使患者大量出血[1-2]。所以,肝病在孕婦妊娠的中晚期極易出現重癥,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也很高。對于這種特殊的產婦,在護理時要特別注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8月~2011年7月的妊娠合并肝病患者100例,其年齡分布在21~36歲,平均26.4歲,其中有83例患者為初產婦,另外17例患者為經產婦;有86例患者為單胎,另外14例患者為雙胞胎。在100例患者中,有55例患者為輕度肝炎,有21例患者為中度肝炎,有14例患者為重癥肝炎,另外的10例患者為急性脂肪肝。

1.2 方法

1.2.1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是妊娠合并肝病病癥期間需要重點注意的方面。飲食護理,即食療。作為護理人員,一定要熟知肝病患者飲食的原則。首先,食用的食物要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且易消化,而進食的方式是少食多餐,通常情況最好以豆制品、雞蛋、牛奶、瘦肉、魚等為主,此外,還要多食用新鮮的水果和蔬菜,選擇高纖維的食品,切忌食用刺激性和粗糙食物,因為這類食物可能會造成食管和胃底靜脈破裂,導致出血;如果孕婦患有脂肪肝或脂肪泄瀉,就要特別注意脂肪的含量,脂肪的攝入要適度;孕婦如果患有比較嚴重的慢性肝病,就要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當出現肝性腦病癥狀,就要禁止食用高蛋白食物,而植物性蛋白是最好的選擇,飲食要清淡且是流質性食物,亦或暫時禁止食用任何食物[3]。腹部積水時應限制進水和攝入鈉,如果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癥狀,就應該暫時禁止吃任何食物,在出血停止的24 h后才可以進食,如果患有肝源性糖尿病,由此引起血糖升高時,一定要遵守糖尿病的飲食原則,與此同時,還要預防低血糖的發生。

1.2.2 代謝護理 懷孕期間要是長時間躺在床上,就會很容易發生便秘,出現便秘時,含有氮和胺這類物質以及其他有毒物質,會使得吸收量不斷地增加,而這個現象的產生是由于這些物質跟腸黏膜接觸時間發生延長,對于這種現象,應多攝入一些植物蛋白,而植物蛋白的非吸收性纖維素和支鏈氨基酸的含量最多,那么就能夠幫助孕婦通便,除此之外,生理鹽水和弱酸溶液灌腸對于清除腸內含氨的物質也是很有利的[4],也可以防治血氨的升高。

1.2.3 皮膚護理 患有肝病的人,他們的肝功能在不同程度上都會有一定的障礙,所以,相應的免疫力也就下降了。如果孕婦長時間躺在床上,也會使局部皮膚的供血功能受到影響,所以,一定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皮膚彈性與色澤,并提醒患者注意皮膚清潔。要做到床鋪干燥整潔,臥床時經常換位置,以免產生壓瘡,如果皮膚有瘙癢的感覺要立刻止癢,不能用指甲抓,以避免將皮膚抓破,從而導致皮膚感染。

1.2.4 心理護理 妊娠合并肝病的孕婦,其心理難免會有緊張、恐懼和焦慮,在未懷孕時,由于一部分患者受到長時間的疾病困擾,其心理感情會顯得很脆弱,煩躁的情緒就非常容易地表現出來;而在懷孕之后,孕婦的心里會擔心腹中胎兒是否健康,又擔心自己不能將胎兒順利地生下來,那么就一直處于痛苦的情緒里。所以,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是極其重要的,它能夠幫助孕婦消除后顧之憂,讓孕婦的情緒穩定下來。做好對患者心理護理的措施主要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1)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態度要熱情、充滿耐心并且和藹可親,要盡量滿足孕婦提出的要求;(2)在各項檢查之前,把應做的準備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向患者詳細地說明,讓患者能夠及時且準確地了解病情的變化和發展,從而積極主動地配合護理人員接受治療:(3)要主動把這一病癥的基礎知識向患者介紹,對患者和患者家屬提出的疑問盡量全面地予以解答,避免患者由于不必要的擔心而妨礙病情的好轉。

1.2.5 對患者出院的指導 患者在出院之前,護士和醫師應該一起對患者和患者的家屬進行一項出院的指導,出院指導的內容主要包括有:囑咐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屬注意飲食;患者的活動量要循序漸進,多休息;盡量不服用有損肝功能的藥物;并且要定期進行肝功能的復查,要按照醫師的指導及時把治療的方案進行調整。

2 結果

所有患者經過積極治療以及精心護理后,有76例輕度肝炎患者和中度肝炎患者都是妊娠晚期,并且是自然臨產的,在這76例患者當中,有14例患者由于產科適應證而實行了剖宮產手術,并且都是通過引導分娩的方式來終止妊娠的,所有76例患者都沒有出現孕婦和胎兒的死亡,在治愈之后也恢復良好。在24例重癥肝炎患者以及急性脂肪肝患者當中,有14例重癥肝炎患者和10例急性脂肪肝患者的孕周為30~36周,在患者終止妊娠之后,對其進行搶救措施,從而所有患者全部都存活下來。另外,10例重癥肝炎患者在并發肝腎多臟器衰竭之后,沒有搶救成功而死亡。

3 討論

引起妊娠合并肝病的病因比較隱匿,通常表現為納差,皮膚、鞏膜黃染以及腹水等[5-6]。多數慢性肝病患者,其自覺癥狀通常都比較輕,所以,相關的消化道的癥狀極易被妊娠早孕反應所掩蓋,加之孕婦在妊娠期的基礎消耗增加,更使得孕婦肝臟的負擔加重。不僅如此,孕婦在分娩時,會由于出血以及疲勞等原因使得疾病加重。

對于妊娠期合并重癥肝炎的患者來講,其發病最大特點就是速度快,所以,早期及時發現肝病癥狀,且進行相應的臨床處理和護理,那么在很大程度上就能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對于實驗室的診斷標準來講,主要就是增高血清膽紅素、延長凝血時間,以血清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以及谷草轉氨酶/血清谷丙轉氨酶等指標的異常作為判斷標準。

總之,妊娠合并肝病是一種高危妊娠表現,對產婦和胎兒有著嚴重的影響。所以,在對妊娠期肝病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作為患者的護理人員,必須要制定出細致且嚴密的護理計劃,提高對妊娠肝病的認識,幫助患者緩解情緒,此外,結合各種相關的病癥及早做好預防,以此保證早發現早處理,提升妊娠肝病患者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董熙萍,徐永萍. 低分子肝素對胎兒成長受限的治療作用[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6,11(9):41-42.

[2] 張雯. 妊娠晚期合并重型肝炎55例臨床分析[J]. 醫學研究雜志,2006,9(7):415-472.

[3] 余江,徐兵,何曉宇,等.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六例臨床分析[J]. 中華婦產科雜志,2006,10(6):385-386.

[4] 朱玲霞. 孕期常見癥狀的護理[J]. 基層醫學論壇,2010,10(6):253-254.

[5] 趙靜彩. 妊娠急性脂肪肝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 臨床誤診誤治雜志,2010,12(8):76-7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安县| 慈溪市| 肥东县| 临夏市| 沅陵县| 吕梁市| 深水埗区| 湘潭县| 五华县| 增城市| 邻水| 阳曲县| 海城市| 门头沟区| 如东县| 通化市| 徐州市| 弋阳县| 上高县| 湖口县| 井陉县| 麦盖提县| 饶阳县| 海林市| 朝阳县| 安达市| 石嘴山市| 安西县| 桐梓县| 桑植县| 绍兴市| 怀柔区| 盐源县| 海阳市| 平陆县| 瑞丽市| 金溪县| 靖州| 定日县| 德州市| 清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