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重慶高考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題記
最后的戰(zhàn)役
時光如飛鳥在草地上投下陰影,響箭在天空中劃過倏忽而過的弧形,一切無影無蹤。仿佛只是彈指一揮間,我便要投入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zhàn)斗。
這是我們最后的戰(zhàn)役。寒窗十二載,只為這一戰(zhàn)。
驀然回首,許多東西已經悄悄溜走。不再回頭的,不只是那古老的晨光,那濃濃的咖啡,也不只是那些夜晚的群星和月亮,還有我們在流逝的青春。
我透過那些少年們棱角日漸分明的面孔,清晰地看到成長給我們的臉龐留下了怎樣的吻痕。
我忍不住落淚,因了這淡淡的酸酸的感覺。
赴
宴
其實高考很像一個宴會,而且華美至極。
為了這個宴會,我們已經精心準備十二載。
懷著激動亦或悲壯的心情,我們盛裝赴宴,義無反顧。
在這個華麗的宴會上,我們歡歌笑語,翩翩起舞。自我的風采被展現得淋漓盡致。人人都是笑靨如花,心中仿佛盛滿了蜜。
坐在考場中奮筆疾書,想起警戒線外還有一群人以海枯石爛的姿勢屹立,仿佛歷經滄海桑田也不會改變,他們在等待著我們凱旋,心中不由多了幾分甜蜜。
曲終人散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即使華美如高考也不例外。
天空飄飛的雨絲如同凌亂的心緒?!翱傉f畢業(yè)遙遙無期,轉眼就各奔東西”,有人說,畢業(yè)就是一窗玻璃,我們要撞碎它,然后擦著鋒利的碎片走過去,血肉模糊之后開始一個完全不同的人生。
我們沒有歡笑,也沒有擁抱,只是記憶和花朵在這漫長的夏日疼痛。
年少的我們總是有些輕狂,有些張揚。校園里,花香鋪滿了從宿舍通往教室的小徑。櫻花爛漫,山茶火紅,還有晶瑩潔白的碎花,像一顆顆未經沾染的心,毫無遮掩地開滿枝頭,宛如滿天辰星。那是花開的時節(jié),姹紫嫣紅,千嬌百媚。花太香,心事太迷惘,我們坐在花的影子里看長長的光柱,看光柱里的塵埃,旋轉,旋轉,漸漸消散——
眼前的一切還在,對于我們的不辭而別,它們不訴離傷。只有我們的心里存著輕輕的離別的苦澀。
一場華美的宴會,終于曲終,人散。
從此刻起程
不要睡去,不要
親愛的,路還很長
不要靠近森林的誘惑
不要失掉希望
我將在那兒
守護你疲倦的夢想
趕開一群群黑夜
只剩下銅鼓和太陽
或許畢業(yè)之前的成長里有著苦澀、疼痛與快樂,然而他們終于像時光里的輕煙一樣,從容自然淡去。至于記住與否,那已經無關緊要。因為有些東西在我們的生命中,如同風飛過青山,燕飛過屋檐,只要有過,就已經足夠了。
高考最后給我們的是一點微辣的刺激,它讓我們憧憬:想到達明天,現在就要啟程!
經歷高考,遍嘗人生百味;酸甜苦辣,皆助生命奪魅!
相對于2007年命題視野有些狹窄的“酸甜苦辣話高考(Q吧)”這一話題作文,今年重慶的命題作文“在自然中生活”在開放性與限制性結合方面又有新的突破?!吧睢弊鳛樯鐣舜嬖诘囊环N狀態(tài),涉及的面極為廣泛,命題者借助《現代漢語詞典》中有關“自然”的解釋,巧妙地將“生活”限制在三種狀態(tài)之中,既給予了較大的寫作空間,又有較強的收斂性。
無論是“在自然界中生活”、“在自由發(fā)展中生活”,還是“在不勉強,不局促,不呆板中生活”,都會給予考生更多有關人生狀態(tài)選擇方面的思索;倡導回歸自然、回歸本性、回歸率真,有利于抵御人性的異化,有利于引導考生確立本色生活的價值觀念。
仔細辨別三種生活狀態(tài)還是有所區(qū)別的:“在自然界中生活”,更多強調人應該順應自然界的規(guī)律,秉持“道法自然”的理念,踐行“敬畏大自然”的準則,消除人“惟物之靈”的狂大心態(tài),求得與自然界的和諧共存。
寫作“在自然中生活”題目,要根據自己有關方面素材積累狀況與體驗感悟的程度來決定寫哪一方面,關鍵是寫出自己獨特的有關“生活”方面的“真知灼見”、對于生活狀態(tài)的理性追求與美好憧憬,使行文涂抹上“我”之色彩、“我”之探究與“我”之智慧。
請就以下話題,按要求用英文寫作。
If you could give your younger self one piece of advice, what would you say?
要求:
(1)作出回答并說出理由;
(2)詞數不少于60;
(3)在答題卡上做答。
寫作二
Bookcrossing.Com是一個面向全球的圖書分享網站。該網站組織的分享活動有兩種參與方式:一是自由分享(wild release),即把書放在指定地點,由其他參與者自由獲取;二是定向分享(controlled release),即直接傳遞給另一位參與者。假設你是李華,請用英文寫信申請參加。內容應包括:
·表明寫信目的選擇一種分享方式
·簡述作出該選擇的理由
·希望了解更多信息
注意:(1)詞數不少于80;
(2)在答題卡上做答
(3)書信格式及開頭已給出(不計入總詞數)
要說我體胖,可是由來已久,事出有因。首先是遺傳基因,鄙人老爸就是一名體重超標者,這么說吧,他的“腰圍”與“褲長”相等,且從小胖到老,連都不曾讓他減過分毫;其次是外在影響,老媽廚藝一流,川菜尤佳,一道魚香茄條更令人饞涎欲滴。在“民以食為天”的理論指導下,我的早、中、晚三餐自然多多益善;最后就是得天獨厚的自身條件,從小時起,我不論得什么病都不影響食欲。沒辦法,吃麻兒麻兒香,想不長肉都不行。于是在外力和內力的共同作用下,終于造就了一個橫看成筒側成箱的胖女孩兒。
人“體胖”了,心“當然”會寬,在我的字典里從不知小心眼為何物,許多人“據理力爭”的事,在我則大而化小,小而化了了。雖然這樣做有失做人的精明,我也曾因此吃過不少啞巴虧,但卻為我換來了輕松愉快的每一天。心寬了,心中的煩惱也就少了。常掛在臉上的歡笑自然就比別人多,也許有時我笑得過了頭,以至于同學們都叫我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唉,沒法了,誰讓我天生少了根正經骨頭,笑肌又太發(fā)達了呢。
說實在的,看到熒屏上娉婷、綽約的靚女,我不是不羨慕??墒沁@只限于羨慕,我從沒想過減肥的念頭。在美食和美貌這二美之間,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美食。在世上美人已太多,我無須再插一腳。何必委屈自己,按照心愿自由自在地活著,豈不快活!
嘻嘻哈哈,快快樂樂,這是個從不為身材發(fā)愁的胖子,一個天塌下來當被蓋的樂天派!
編者按:作文是決勝高考語文的關鍵所在,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高分,其方法和策略是多種多樣的。曾有老師將考場作文經驗歸納為:“心中有自信,筆下出好字;手頭有材料,胸中有成式;不變應萬變,妙手著文章。”為了幫助同學們有針對性地加強作文訓練,我們特組織了這一組文章,希望能讓同學們的復習備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觀2006年18份高考試卷,作文可以說進入了戰(zhàn)國時代,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
一、命題形式的多樣性:話題作文漸行漸遠,命題作文異軍突起,材料作文已露崢嶸,復合作文浮出水面
2006年高考作文題異彩紛呈,徹底打破話題作文一統(tǒng)江山的局面,命題形式呈多樣化特點,其中話題作文7道,分是重慶、廣東、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四川卷。命題作文6道,分別是北京、上海、江蘇、天津、湖南、遼寧卷;材料作文5道,分別是全國卷Ⅱ、全國卷Ⅱ、全國卷Ⅲ、山東卷、湖北卷。話題作文所占比例大大縮小,由2004年之前的幾乎所有省市都采用(除北京卷),到2005年的一多半,再到2006年的三分之一,話題作文可謂漸行漸遠。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還有3份特別的高考作文卷,分別是重慶卷的一大一小的復合型作文題和浙江卷的二選一及福建卷的三選一的選擇性作文題。預計今后高考作文的命題形式還會延續(xù)這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考生只有進行全方位的訓練方能適應。
二、文體的限制性:文體不限仍受熱捧,限制文體漸成趨勢
2006年高考作文,一改過去對文體不作限制的做法,文體的限制性大大加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明確規(guī)定文體,如湖南卷和天津卷就明確規(guī)定只能寫議論文;二是明確限制不得采用某種文體。2006年高考有7份作文卷對文體進行了限制,其中詩歌備受冷落,共有遼寧、北京、上海、重慶、浙江卷和全國卷1116份作文卷限制寫詩歌,而山東卷則限制寫散文。文體受限和不限文體的試卷平分秋色,預計今后的高考作文,會進一步強化文體色彩。
三、內容的豐富性:凸顯思辨能力,強調文化底蘊,注重情感抒發(fā),呈現地域色彩
1.凸顯思辨能力
2006年高考作文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強調思考,大部分題都具有哲理性,如安徽的“讀”,四川的“問”,江蘇的“人與路”,重慶的“走與?!?,江西的“燕子減肥”等,考生在行文時,必須進行理性的思考,文章才會深刻,切忌只停留在話題的表層意義上就事論事。
2.強調文化底蘊
2006年高考作文題注重考查學生素養(yǎng)和底蘊,引導學生關注文化修養(yǎng)。全國卷Ⅱ的“讀書”,江蘇卷的“人與路”,天津卷的“愿景”,湖北卷的“與三有關的詞語或事物”,浙江卷的“生無所息/生有所息”,廣東卷的“雕琢心中的天使”等,都有較深的文化韻味和較厚的文化底蘊。
3.注重情感抒發(fā)
盡量讓考生能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如遼寧卷的“肩膀”,親情、友情、愛情,都可蘊涵其中,正反兩面都可來談,考場之中,盡可發(fā)揮。又如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題目有一個“我”,這是近年高中題目中不多見的,更適合寫成記敘、抒情類的文章,“我想握住你的手”應該是心靈和心靈的碰撞,有利于真情實感的表達。
4.呈現地域色彩
最典型的是北京卷的“北京的符號”,此題極富地方特色。要解讀北京的“符號”,需抓住一點去寫,要寫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中學課本人選的《胡同文化》可以說是解讀北京“符號”的典范文章。話題材料,其實已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的寫作思路。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發(fā)展前景、生活意識等都可以人文,可以寫實在的東西也可以寫精神的東西。預計作文題目的地域特色在今后的高考中將會有所加強。
四、啟示與商榷
1.閱讀是基礎,思考是靈魂
啟示一: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綜觀2006年高考18道作文試題,無不是以閱讀為基礎,尤其是浙江卷,如果不認真閱讀,恐怕連題意都弄不明白。還有諸如山東卷的寓言故事,全國卷I和廣東卷的提示材料等,無不要求考生具有較高的閱讀水平。
啟示二:思考是寫作的靈魂。綜觀18道試題,其中很多與哲學(如重慶卷的“走與?!?、藝術(廣東卷的“雕刻心中的天使”)、文學(福建卷的“戈多來了”)、人生(安徽卷的“讀”、四川卷的“問”)有關,既考查思維,又考查思想。所以同學們不僅要多讀書,還要多思考,這樣,自己的文章才會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2.觀照現實不夠,文體限制太死,題目難以理解,作文難度較大,話題陳舊落俗
商榷一:觀照現實不夠。提倡中學生要廣泛閱讀、深入思考當然是好事。但是,綜觀18道試題,引導考生去關注現實、關注生活的則太少太少,而強調思考的似乎多了些,畢竟考生不是哲學家。
商榷二:文體限制太死。強化文體固然不錯,但明確規(guī)定寫議論文,是不是限制了考生的水平發(fā)揮,對不擅長議論文的考生是否公平,值得探討。另外,限制寫散文,也有點令人匪夷所思。
商榷三:題目難以理解。個別作文題目有點玩文字游戲,如天津的“愿景”、湖南的“意氣”,似有故意為難考生之嫌。
商榷四:作文難度較大。大小結合的模式,在過去曾經很流行,但在最近的幾年被摒棄。重慶卷采用這種模式,似乎難度大了些,在很短的時間內,既要完成閱讀理解,還要寫兩篇作文,難度可想而知。另外,600字的大作文,似乎也寫不出什么名堂來,只能蜻蜓點水式地泛泛而談了,很難做到深刻和透徹。而浙江卷和福建卷的二選一或三選一的選擇性作文題,雖然給考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余地,但是給閱卷的公平性帶來一定的影響,也給評卷標準的制定帶來一定困難,其可行性、科學性和合理性尚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