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梅麗小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漫步在街上,不知何時下起了下小雪。
細細看去,這雪不同往日,仿佛是平鋪在街上的一層雪白的紗巾,并沒有覆蓋街道,只是很自然地停留在了萬物上。她沒有像李白筆中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那樣威武,而是紛紛揚揚地落下,美麗地如天女散花一樣。仿佛是在天空中跳著輕盈美麗的芭蕾舞。
她又像是一個美麗的姑娘,在碧藍的天空中翩翩起舞,累了就擁抱萬物,似乎是上天賜予人間的小精靈。
她純潔的可以感化萬物,唯一的使命就只是默默得奉獻,為天地做著裝點。她從不炫耀自己的美麗,把最好的一面留給他人。
這就是小雪,我不得不說她是美麗的小雪。
一走進校門就看見三幢紅墻、黑瓦的教學樓,中間有一座天橋把教學樓都連接起來。陽光照在教學樓上,閃閃發光。每天早上傳來朗朗的讀書聲。
教學樓后面是小花園。花園里綠樹成蔭,一年四季鮮花盛開。還有一個小池塘,池水清清,小金魚吐著泡泡在游泳。
學校的操場可大了。綠茵茵的塑料地毯,下課了,同學們來到操場上運動、玩游戲,操場上歡聲笑語。
操場的旁邊是體藝館,體藝館里有網球室,還有舞臺,每到六一兒童節全體師生都聚在體藝館歡慶節日。
美麗的桂花小學
我叫馬哲豪,我在桂花小學讀書已經一年多了。
桂花小學是個美麗的學校,你一進去就會看到小花壇中間有一座雕像,這座雕像叫“希望之星”。花壇的四周有翠綠的散尾竹,花壇的左邊是植物園,植物園里有劍麻、天壇鳥、鐵樹、桃樹……
我們學校有寬敞的操場,操場中間有籃球架。操場的塑膠跑道跑起步來很穩,不會那么容易摔倒。我們的教學樓是“山”字型的,有五層高。
在上課的時候學校特別安靜,只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還有同學朗朗的讀書聲,下課的時候學校變得非常熱鬧,有的同學跑步、有的三五成群在一起聊天,還有一些在玩捉迷藏,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我的學校漂亮嗎?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覺得桂花小學是座美麗的學校?
這些改變源自于北京教育新地圖的精心打造。近兩年,北京市教委持續發力教育供給側的轉型升級,統籌解決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繪制了一幅“公平、優質、均衡”的北京教育新地圖,讓優質教育資源進入每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讓每一所農村學校都綻放精彩。
沿著北京教育新地圖,北京教育雜志社的編輯們走進了京郊美麗鄉村的美麗學校,探尋新地圖上的“教育密碼”。第一站,我們走進了平谷。
平谷區位于北京的最東邊,地處京津冀三省市交匯處,以花果著名于京城。22萬畝桃林,每到4月,桃花爛漫成無邊無際的花海,如霞似錦,美不勝收,引得游人如織,流連忘返。
2016年3月,正是桃花待放之時,北京市平谷區第九小學摘下原來的校牌,正式掛上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的牌子,成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成員之一。
從3月到7月,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里,學校的變化悄然發生。
行為改變:孩子們有禮貌了
李烈校長第一次來上課,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好!”孩子們有的低下頭,有的靦腆地笑,卻沒有人開口回應校長的問候。在那節課上,李烈校長告訴孩子們,當別人向你問好時,你要呼應。
現在的平谷分校,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呼應,還學會了主動向陌生人問好。
杜同學的媽媽不是第一次到學校來,但是這次一進校園,她就感覺到了不一樣。“不少孩子看到我,都喊‘老師好’!”她很意外,“他們也不認識我,還主動跟我問好,太有禮貌了!”
除了主動打招呼,孩子們的變化還有不少呢。
以前,孩子們會一邊吃飯一邊大聲說話,聲音能傳出很遠。吃完飯,孩子們把盤子一推就走了,剩下一片狼藉給食堂師傅收拾。現在,孩子們吃完飯都會自己收拾整齊,不給師傅們添麻煩。因為學校教育過他們:“師傅關愛你,你也要關愛師傅。”
以前,孩子們放學都是一窩蜂似的往外跑,現在,他們會自覺排成整齊的隊列,“一邊走還一邊背古詩,搖頭晃腦地,可神氣了!”說起孩子們的樣子,周玉江校長的神態和語氣也很“神氣”。
來聽課的老師們也說,學校掛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分校的牌子,孩子們好像一下子就變了,變得大氣,懂禮貌了。
孩子們的變化得益于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遺傳”。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根據“全人”發展的教育目標,將對“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和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分別聚焦為“思維品質”和“德行品質”,借助漢字“人”一撇一捺的結構來寓意這兩大學生發展的目標,左撇為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右捺為學生德行品質的發展,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撐。尤其捺的支撐作用,更是寓意著“德行品質”的重要性。平谷分校繼承了總校的“全人”教育的基因,提出“以愛育愛,愛育全人”的辦學理念,從學生的行為習慣著手,智力因素培養和非智力因素培養雙管齊下,培養“全人”。
成為實驗二小的分校后,學校按照總校的標準,從一點一滴抓起,重點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成立紅領巾先鋒崗,監督學生的禮儀、路隊行走,校園內追跑打鬧現象少了,見人不打招呼的現象基本杜絕了。
成立了校園志愿者隊伍。文明志愿者行走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監督學生的不文明行為,樹立了以文明為榮的觀念,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重視課堂習慣培養。出臺了新的課堂評價方案,把良好的課堂習慣納入課堂評價。
除此之外,學校還更加重視閱讀。實施早晨隨到隨讀制度,增加學生讀書時間;在門廳和樓道增設多個讀書角,讓書籍觸手可得。現在,課間和中午休息時間,圖書角被學生充分利用起來,自覺讀書已經成了很多孩子的習慣。
“腹有詩書氣自華”。好習慣加書香的熏陶,讓孩子們跟以前大不一樣了。
課程改變:美麗鄉村課程建設起來了
一個蔬菜大棚內,孩子們淌著汗水的笑臉,映在乳白的菜花、通紅的水蘿卜、碧綠的小白菜中間,隨著老師一聲“茄子”,這景象定格在相機里……
這次活動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美麗鄉村課程的一個環節。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的課程體系參照了總校“以參與求體驗”的課程文化,基于對小學生思維發展和行為特征的分析,通過有趣、有價值的參與式體驗活動,幫助學生理解科學概念或核心知識。據周玉江校長介紹,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課程由三部分組成,即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引領課程。其中基礎課程包括國家必設的課程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課程;拓展課程包括校本課程、游學課程、美麗鄉村課程、一日品質提升課程;引領課程包括單學科實踐活動課、主題研究課、多學科實踐活動課。這三部分合起來,就構成了學校的“全人教育課程體系”。
美麗鄉村課程包括四個類型。
一是實踐基地的農事課程。學校租了一處8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學生能定期走進大棚,聽農業技師給他們講農業知識,學習勞動工具的使用,還親手種植和移栽蔬菜。等蔬菜成熟時,學生們到大棚里采摘,把自己的勞動成果帶回家,和家長一起品嘗。孩子們還在老師的帶領下,充分搜集資料,精心設計了形式美觀、內容豐富的基地宣傳板報,內容有二十四節氣的農業知識,有種植、撒種的正確方法,有自己品嘗有機蔬菜的喜悅,有勞動中同伴合作的快樂……
二是花鳥魚蟲課程。花鳥魚蟲課程教學生養花、觀鳥、養魚、養蠶和蟈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學習到生物學的知識,還能養成細心、專注的好習慣。
三是游學課程。選派分校學生到總校同學家里生活一星期,讓他們回來后談談在城市生活的體會,認識到自己生活中不一樣的美。
四是傳統民間游戲課程。學校重拾北京民間的傳統游戲,如陀螺、滾鐵環等,讓現在的孩子認識并學會玩這些多年不見的民間游戲,了解這些游戲背后的文化內涵。
除了上面這些充滿鄉土氣的課程,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還有一些“高大上”的課程,如足球、武術、豎笛、羽毛球等,讓學校的孩子和家長們格外興奮的是,教足球課的教練還是外國人呢。而軟式棒球這種“非常洋氣”的運動,也落戶到了這所美麗的鄉村學校。
美麗鄉村學校的課程,不僅讓孩子們開心,家長們也是開心又羨慕。家長李女士說:“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后來出去上學,看到城里來的孩子會各種才藝,我什么都沒學過,心里就有點自卑。現在我兒子在學校學到了很多才藝,回家還要教我踢足球呢。”“可不是,我閨女在學校學了豎笛……”“我閨女學了書法……”李女士的一席話打開了別的家長的話匣子。可是,孩子們學這些才藝,會不會給家長增加負擔呢?王女士搶著說:“家長沒有負擔,足球、籃球,啥都是學校買的。上書法和繪畫課,紙也是學校買的,我閨女說,上課之前老師都把紙裁好了。我們家長一點也不用操心。”“我們當家長的就是特別羨慕孩子,我小時候啥也沒學,啥才藝也沒有。他們想學啥都能學,還不用出去,在學校就能學到了。
教師改變:培訓方便了,專業成長了
“2016年5月12日下午,全體語文教師在小會議室利用云服務平臺觀看了北京教科院小學教科室主任張立軍做的一節《只有一個地球》市級示范研究課。并與總校老師交流、研討、互動。”
這個信息來自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微信公眾號。張立軍是北京市小學語文教育界的“大咖”,能夠聽到“大咖”們的課,還跟他們對話,對于過去的平谷區教師來說,機會真是不多。不過現在,這完全不是問題了。自從成為名校分校后,學校有了云服務平臺,老師們足不出戶就能和總校老師同步觀看名師和專家們的講座、授課等,并與名師、專家們交流互動。
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雙主體育人”辦學思想不僅凸顯了“以人為本”的理念,而且非常重視且強調“教師”在辦學中舉足輕重的主體地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秉承總校辦學思想,一手抓學生習慣養成,一手抓教師隊伍建設,在很短時間內,讓教師看到成長的希望,更有了前進的動力。
學校先后聘請陶禮光、崔增亮、李春旺、程舟、季蘋、喬敬敏、柴福善等名師為學校名譽校長,定期開展名師送課進校園活動,在專家的引領和熏陶下,快速提高課堂實效。
這讓老師們非常滿足。有過幾年工作經歷的教師都深切體會過,身為平谷區的老師去城里參加一次教研活動是多么難:“我們一般都是早晨五六點從平谷出發,到城里學校一般是9點。聽課、活動結束往回返,通常會趕上堵車,每次回家基本都是晚上七八點。”“我有一次的經歷才尷尬。那天去城里聽課,路上堵得厲害,9點的課,我到的時候將近10點,那節課已經結束了,我只聽到了一節錄像課。”
成為名校分校不只讓老師們免除了奔波之苦,老師們還有更多的受益之處呢。
分校有機會共享總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分校教師可以參加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大愛杯”教學評優,和總校優秀教師一起做課、研討;分校領導可以參加集團對全國35所分校的視導,更好地向兄弟學校學習;分校希望得到總校在專業方面的支持,比如,想請某位名師來分校指導教學,只需打個報告上去,總校就會安排相應的名師過來指導。
分校教師有了更多提升自己的機會。“掛上分校的牌子兩個星期,名師就進來了。跟名師交流增多以后,我感覺自己成長特別快。”對于這一點,劉紅芳老師的體會特別深。
劉紅芳老師參加工作也近20年了,之前的那些年,她也一直很努力,但是因為沒有名師的指導,也沒有那么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學校成為名校分校之后,區里和學校都格外重視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她請了特級教師做師傅,每個星期都有一天時間在學校跟蹤指導她,這讓她的專業成長特別快。拜師兩個多月之后,她就上了第一次市級公開課,緊接著又上了一節示范課。“這都是以前想也沒想過的……在這種環境下工作和生活,我感覺特別幸福。”說這話的時候,劉老師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呢。
理念改變:打造讓城里人羨慕的農村學校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李奕到石景山區考察近期在石景山區調研時說:“目前北京推進教育深綜改,無論是舉辦城鄉一體化學校,還是名校辦分校,其‘捆綁’的目的最終還是為了‘松綁’,是為了每一所學校都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和理由,而不是永遠變成名校影子下的子校。”
秉承這樣的理念,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吸收名校的辦學理念,學習名校的課程思想,借助名校的優質資源,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經驗上起步,目標卻不是辦成另一個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而是辦成教育教學質量高、辦學特色鮮明的農村優質校,用周玉江校長的話講,是要打造一所“讓城里人羨慕的農村學校”。
經過學習、研究、論證,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秉承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總校“以愛育愛”的辦學理念,把自己的辦學理念確定為“以愛育愛,愛育全人”。
如今,走進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的校園,就像打開一部立體、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石,上面鐫刻一個大大的“愛”字。周玉江校長介紹,這個“愛”字,昭示著分校一切以愛為核心,一切工作都圍繞“愛”字,用博大的愛心,培養有愛心的,全面發展的,充滿正知、正念、正能量的合格人才。
為了實現“以愛育愛,愛育全人”的辦學理念,把學校打造成讓讓城里人羨慕的農村學校,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除了在課程系統設置、干部教師隊伍成長等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還在校園建設和家校合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打造了廉政園、啟航園、靜泊園、憩諧園,讓校園充滿生機活力、有故事,有氛圍,富有教育意義;成立“家長委員會”,舉行家長開放日、親子運動會等活動,傾聽家長的呼聲和訴求,共同研究學生成長的好辦法。
如今,在平谷老百姓眼里,尤其是在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的教師家長眼里,“我們學校確實能讓城里人羨慕了!”這是老百姓的心里話,也是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繼續努力的方向。
主任訪談
平谷教育:提升教育供給能力 助推區域教育快速發展
去采訪美麗鄉村學校的時候,“順道”采訪了平谷區教委主任李學東。近年來,平谷區教委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核心,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堅持優質與均衡并重,堅持借力提升與做強內功并行,堅持開放辦教育的工作理念,推出了一系列改革組合拳。
:今天我們采訪了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成為實驗二小教育集團以來短短的幾個月時間,學校確實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像這樣的學校平谷區近兩年引進了哪些?
:引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是我們實施集團化辦學的舉措之一。2016年3月,區教委引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資源,將原平谷區第九小學改建并更名為北京第二實驗小學平谷分校,納入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統一管理。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兩個教育集團。
2015年6月,平谷區教委與海淀區教委合作,將原平谷六中、平谷二中、平谷四小、平谷七園注冊成為北京實驗學校、北京實驗學校附屬中學、北京實驗學校附屬小學、北京實驗學校附屬幼兒園,委托北京實驗學校(原海淀區立新學校)實行一體化管理,共同組成北京實驗學校平谷教育集團。
2016年3月,平谷區教委與東城區教委合作,成立以平谷中學、平谷三中、平谷一小、平谷三小為成員的平谷中學教育集團,將該集團納入廣渠門教育集團統一管理,雙方合作期限為六年。
:北京市教育深綜改背景下,郊區建設了很多城鄉教育一體化學校,平谷區這樣的學校有哪些?目前看效果如何?
:目前我們建成的城鄉教育一體化學校有兩所,還有一所待建。
一是東交民巷小學馬坊分校。2012年9月,區教委與東交民巷小學簽署為期10年的城鄉一體化學校建設合作協議,將原馬坊第一學區建設成為東交民巷小學馬坊分校。分校校長由北京東交民巷小學校長擔任,與本校實行“一長兩校、一體化管理” 的辦學模式,保證了優質教育資源輸出端和輸入端的高效連接。
二是北師大附中平谷第一分校。2013年9月,區教委與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攜手創辦的北師大附中平谷第一分校正式開學。該校實行“一個法人,一體化管理”的辦學模式,法人代表和執行校長由北京師大附中選派。
正在建設的城鄉一體化學校是北京一師附小平谷分校。平谷區教委與北京一師附小合作,將把平谷第十小學建設成為北京一師附小平谷分校。平谷區部分干部教師已到北京一師附小進行脫產培訓,計劃2016年9月開學招生。
已經建成的兩所城鄉一體化學校發展勢頭都非常好。東交民巷小學馬坊分校不但步入平谷區小學優質學校行列,而且成為區本教研和干部、教師培訓基地以及課程改革、學校特色和文化建設示范基地,現在正努力向北京市郊區有影響力的品牌學校的目標邁進。北師大附中平谷第一分校建校短短三年間,學校就已榮獲北京市科學實踐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進學校、北京市基礎教育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近百名學生在市區級比賽中獲獎。2014年,分校作為北京市優質高中學校面向平谷區和西城區招生,2015年,學校成為首批進入市級優質高中教育資源統籌招生計劃的學校,面向全市各區縣招生。
:在專家資源的引進方面,平谷區有哪些舉措?
:這方面我們平谷有一張極具特色的教育名片――北京市綠谷小香玉藝術學校。2010年,區教委引入著名藝術家小香玉到平谷辦學,建成這所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經過幾年的發展,這所學校已經成為全區藝術教育基地和藝術教師培訓基地,帶動了全區藝術教育協調發展。
此外,平谷區成立了高中學科中心備課組,在全市范圍內選聘9名教科研經驗豐富的特級教師、高級教師擔任各學科中心備課組長,備課組,通過傳、幫、帶的方式,提高了全區高中教學教研整體水平;與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借助北京教科院人才和資源優勢,全面提高全區教科研水平;與北京市第二外國語學院簽署合作辦學框架協議,將建成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平谷外國語學校、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平谷校區和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平谷培訓中心,并通過二外的外語優勢開展英語師資培訓,拉動全區各學段英語學科教學水平。
關鍵詞:實例;美術;小學
筆者認為小學美術情感教學主要在以下四種情況進行:
一、在學生觀察中,進行情感教學
在學生觀察中進行情感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欣賞事物、圖片、視頻等直觀物,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以及審美情趣。例如,學習繪制“七彩蝴蝶”時,第一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各種蝴蝶圖片。可以先單張展示、講述,讓學生簡單而全面地了解;然后,再以多幅圖展示同一畫面,讓學生對蝴蝶的不同形狀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第二步,師生共同欣賞。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蝴蝶的特點及美麗。通過欣賞圖片,讓學生詳細了解到生活中有許多美麗并且會飛的蝴蝶,激發學生對美的事物的熱愛之情。
二、在學生體驗中,進行情感教學
體驗式教學最大的優點即幫助學生在具體體驗中學習知識與培養情感。同時,體驗式教學的突出特點是,在學生體驗中進行情感教學。教師可以通過裝飾學生學習環境,開展游戲,播放視頻等多種手段進行體驗式教學。例如,“小手帕”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和學生一起布置教室,在兩邊的墻壁上張貼學生作品和一些適合紋樣,懸掛各種各樣的手帕。通過創設一個“手帕”的環境,利用問答式教學方法,逐步引導學生認識手帕,并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基礎圖案知識和色彩知識,培養學生設計繪畫的愛好。
三、在學生練習中,進行情感教學
學生具體的情感主要靠學生課堂繪畫練習來培養。例如,教學“小鳥找家”時,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時,簡短地直接給出該節課繪畫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在“在漆黑的夜晚,哪里才能找到光,照亮小鳥回家的道路呢?”的思想引導下繪畫創作,在具體繪畫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以及樂于創作的情感。例如,教學“一種奇特的臉”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繪制臉譜,在繪制臉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感以及愛國情感。
四、在學生互相評價中,進行情感教學
作品評價是培養學生情感的有效環節。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結束前十幾分鐘,展示學生的課堂作品,并引導學生從線、形、色等繪畫要素入手,分析作品表現光的方法以及優缺點,這樣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同時,這個環節之后組織學生作品相互贈送,可以有效地增進學生之間的感情。
參考文獻:
[1]呂軼敏.為美術課堂插上翱翔的翅膀:論小學美術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J].美術教育研究,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