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邂逅霍金

邂逅霍金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邂逅霍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邂逅霍金范文第1篇

我知道霍金是劍橋大學的,想不到在來劍橋的第二周就見到了他。

7月15日下午,一位青年朋友約我一起去那家有百年歷史的ORCHARD(果園)茶室,走過劍河邊時他告訴我,傍晚霍金常在這里散步,有時可以遇見他。于是霍金成了我們的話題,我問這位學西方哲學的博士生是否看過《時間簡史》,他說看過,但也沒有看完。這使我頗感,我的選擇看來是明智的。

六時半,當我們從茶室回家又經過劍河邊時,忽然我見到前面緩緩駛來一輛輪椅車,上面坐的正是霍金――和以前在照片上見到的完全一樣。

車駛近了,我卻呆滯了,是敬仰,是震驚,是凝視,是沉思;都是,或許都不是――在他經過我身邊的那段時間我什么也沒有做,只是目送著他靜靜地過去。

這是一個弱小的身軀,稍向右側傾斜地靠在――或者說是被安放在――輪椅車背上。除了他的目光,似乎見不到他有其他動作。他的目光顯得異乎尋常,可以看成極度冷漠,也可以視為顯示著超常的魅力。我想走上前去,又下意識地摸著照相機,但我既沒有移步,也沒有拍照,連拍一下他的背影的念頭也很快被自己否定了。

或許是霍金獨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對于這樣一位隨時面對逼近的死神卻依然像超人那樣奮斗的人,對他的任何干擾都是一種罪惡,更不用說任何好奇的舉動或過分的熱情表現。

或許是周圍的人感染了我。當霍金經過時,一切都是那么平靜,認識他的和不認識他的人都毫無異樣,就連照料他的老護士也不靠近他的輪椅,只是默默地跟隨著,大家都尊重他作為一個正常人的生存權利。

霍金的輪椅漸漸消失了,就像路上無數過往的行人一樣。

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風華正茂時遭遇了罕見的疾病,要不,憑著他的才華和毅力,他完全能為人類作出更杰出的貢獻。

霍金是幸運的,他生活在一個人的價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時代,他也生活在一個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要不,他如何能完成他的著作,如何能繼續他的生命和工作?他的輪椅上裝滿了大大小小的機械和電腦,他的身前就有顯示屏和特殊的鍵盤,這是IBM公司專為他設計制造的,所以他才能自如地操縱輪椅,才能傳達自己的思維,才能延續他的生命。

我更慶幸霍金生活在劍橋,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樣生活,不必隨時面對鏡頭、鮮花、握手和掌聲,不用應付集會、宴請、報告和表彰,因為大家都懂得個人的價值和時間的可貴。

邂逅霍金范文第2篇

關鍵詞:缺血/再灌注損傷;小膠質細胞;生物標志物

中圖分類號:R74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7-0085-03

小膠質細胞作為CNS的第一道免疫防線,廣泛的分布在CNS,其大約占CNS中腦細胞數的10%[1,2]。在靜息狀態下,小膠質細胞呈分枝狀,穿梭于腦實質,監測CNS細胞微環境變化[3],控制著神經突觸的數量,及時的清除健康成人大腦中的壞死細胞碎片,維持CNS的動態平衡[4]。因此,靜止的小膠質細胞不是簡單的“靜息”狀態,而是不斷地改變表型和功能從而監測和準備應對周圍環境的各種刺激。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證實,小膠質細胞參與了腦缺血性卒中的病理過程,最近的研究表明,多功能的小膠質細胞數量在腦卒中同側大腦半球明顯增加,而在對側大腦半球仍然處于基礎水平[5],小膠質細胞的激活和增殖顯著增加了腦梗死面積和凋亡細胞數,提示小膠質細胞在腦缺血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且對疾病的發展及轉歸具有重要的影響。

1小膠質細胞在缺血性卒中CIRI病理過程中的雙重角色

腦缺血性卒中發生后,由于血栓自溶或超過時間窗的溶栓藥的使用,可進一步造成腦缺血/再灌注損傷(CIRI),CIRI是一個由多種細胞參與的、復雜的病理學過程[6]。在此過程中,小膠質細胞發生活化,其通過結構、表型及功能的變化,在神經損傷及組織修復過程中發揮了雙重的作用[7]。CIRI后小膠質細胞可被迅速激活,細胞形態可改變為典型激活型M1型,也會轉變為選擇性激活型M2型。M2型的小膠質細胞被視為“修復細胞”,有助于修復受損組織并分泌抗炎介質如:[HJ2.2mm]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4,IL-13,轉化生長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胰島素生長因子-1(insulin growth factor-1,IGF-1)以及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等營養因子,這些生長因子或者營養因子有助于增加神經細胞對傷害性刺激的耐受性及促進血管新生和發揮神經保護的作用[8-11]。而M1型被認為可以促進炎癥反應,可以產生各種炎癥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α),IL-1β,和干擾素-β(interferon-β,IFN-β)[12,13]。此外,與M2小膠質細胞相比,M1型更A向于誘導神經細胞死亡[14]。因此,一直以來抑制M1型被廣大研究者認為是腦缺血模型的合理治療策略。近年來普遍研究發現M2型向M1型的轉變會加重病情,而通過細胞因子或藥物作用逆轉小膠質細胞的亞型分布[15,16],即誘導M1型向M2型轉換從而發揮其拮抗炎癥和神經保護作用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2CIRI后小膠質細胞的表型變化及其生物標志物

腦缺血后隨著時間的推移,小膠質細胞可表現出動態的極化現象,主要從短暫的M2型向M1型轉化。研究表明在缺血24 h后,M2型小膠質細胞呈現高表達,提示在缺血早期小膠質細胞參與組織修復。在缺血2-7天后,小膠質細胞逐漸從M2型轉變為M1型,提示小膠質細胞促進炎癥反應加重腦損傷。缺血后數周內,主要以M1型小膠質細胞為主,進一步加重神經炎癥損傷[17]。這表明,小膠質細胞在腦缺血中的動態反應表現為,早期主要以“抗炎”M2型為主,隨后向“促炎”型M1型轉變。如果抑制M2型向M1型表型的變化,或者,誘導M1型向M2型轉化,提高M2型在缺血區的比例,那么將對減輕神經炎癥從而發揮腦保護作用帶來有利的影響。

由于小膠質細胞形態和功能都與巨噬細胞極其相似,因此目前尚沒有一個特異性標記物用來標記小膠質細胞,導致難以將其與滲透受損腦組織骨髓來源的巨噬細胞區分開[2]。利用流式細胞檢測小膠質細胞表面CD45/CD11b水平的技術得到廣泛運用,小膠質細胞表面為CD45 伴CD11b 的低表達,而浸潤細胞表面則是CD45 伴CD11b高表達,但CD45/CD11b依然不能成為小膠質細胞完全特異標志物。由于小膠質細胞和巨噬細胞均來源于原始髓系細胞,因此一些指標如CD11b、F4/80,Iba-1是相同的,雖然活化的小膠質細胞不同表型表達特異性的細胞表面蛋白,但因為與巨噬細胞存在很多相似性,所以每一種表型的特異性標記物仍然沒有確定[2,18]。到目前為止,只有少量幾個標記物被確定為活化的M1型和M2型小膠質細胞,如CD68、CD86、CD16/32、iNOS為M1型常見生物標志物,而CD206、Arg1、CD163、TGF-β等為M2型常見生物標志物。

3小膠質細胞在腦缺血中心區及半暗帶活化的差異

CIRI后小膠質細胞被激活,其形態也迅速發生變化。在缺血中心區小膠質細胞表現為阿米巴樣;而在半暗帶的小膠質細胞則表現為分支狀,其突起較靜息小膠質細胞更粗更短。Morrison[19]等人發現缺血1 h再灌注24 h以后,CD11b在缺血中心區的表達增加,表明小膠質細胞在該區域被激活,而在半暗帶,小膠質細胞仍呈靜息的分枝狀態,隨著時間的延長,阿米巴狀小膠質細胞在半暗帶逐漸增多,72 h后達到高峰。

缺血24 h后,M2表型標記物Ym-1和CD206只發現在缺血核心區,提示小膠質細胞在缺血中心區參與組織修復[20]。通過檢測缺血24 h后在缺血中心區CD206的表達,發現CD206的表達在缺血后5天達到峰值,14天后降低[14]。隨著時間的延長,小膠質細胞逐漸從M2型轉變為M1型,并從缺血中心區擴展到半暗帶。M1型小膠質細胞的標記物,在缺血中心區CD16/32、iNOS的表達在損傷3 d后開始增加,14 d達到高峰,并一直居高不下。這表明,在缺血早期,小膠質細胞在缺血中心區主要以M2型為主發揮腦保護作用。隨后主要以M1型小膠質細胞為主,加重神經炎癥損傷。

雖然這些研究是有限的,因為他們沒有區分小膠質細胞和浸潤的巨噬細胞,但是小膠質細胞表型的動態變化和位置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深入研究小膠質細胞不同活化表型在時間和空間的動態變化,將為CIRI的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4小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小膠質細胞是首先對腦缺血損傷作出反應的細胞,活化的小膠質細胞在腦缺血中扮演著雙刃劍的角色。目前,雖然一些抗炎治療的試驗在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動物模型中已被C明是有效的,但令人失望的是它們在臨床試驗中是無效的。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活化的小膠質細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小膠質細胞可作為缺血性腦卒中有力的細胞靶點,操控小膠質細胞有可能成為治療神經疾病的有效途徑。這也表明腦缺血后針對小膠質細胞的治療方向更應該權衡其損害與保護作用,而不是單純的抑制小膠質細胞活化。進一步的研究應該考慮小膠質細胞抗炎和促炎反應,提高我們對小膠質細胞促炎和抗炎反應之間的動態平衡的理解,從而確定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之間的差異以便提供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Davalos D,Grutzendler J,Yang G,et alATP mediates rapid microglial response to local brain injury in vivo[J].Nat Neurosci2005,8(6):752-758

[2]Tambuyzer B R,Ponsaerts P,Nouwen E JMicroglia:gatekeeper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mmunology[J].2009,85(3):352-370

[3]Nimmerjahn A,Kirchhoff F,Helmchen FResting microglial cells are highly dynamic surveillants of brain parenchyma in vivo[J].Science2005,308(5726):1314-1318

[4]Eyo U B,Dailey M EMicroglia:key elements in neural development,

plasticity,and pathology[J].J Neuroimmune Pharmacol2013,8(3):494-509

[5]Campanella M,Sciorati C,Tarozzo G,et al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ischemic rat brain[J].Stroke2002,33(2):586-592

[6]Denes A,Ferenczi S,Kovacs K JSystemic inflammatory challenges compromise survival after experimental stroke via augmenting brain inflammation,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 and brain oedema independently of infarct size[J].J Neuroinflammation2011,8:164

[7]Imai F,Suzuki H,Oda J,et al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exogenous microglia in global brain ischemia[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7,27(3):488-500

[8]Ponomarev E D,Veremeyko T,Weiner H LMicroRNAs are universal regulators of differentiation,activation,and polarization of microglia and macrophages in normal and diseased CNS[J].2013,61(1):91-103

[9]Liu H,Zheng M,Du Y,et alN9 microglial cells polarized by LPS and IL4 show differential responses to secondary environmental stimuli[J].Cellular Immunology2012,278(1C2):84-90

[10]Shin W H,Lee D Y,Park K W,et alMicroglia expressing interleukin-13 undergo cell death and contribute to neuronal survival in vivo[J].Glia2004,46(2):142-152

[11]Zhou X,Spittau B,Krieglstein KTGFβ signall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L4-induced alternative activation of microglia[J].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2012,9(1):210

[12]Liu J,Bartels M,Lu A,et alMicroglia/macrophages proliferate in striatum and neocortex but not in hippocampus after brief global ischemia that produces ischemic tolerance in gerbil brain[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1,21(4):361-373

[13]Weinstein J R,Koerner I P,M Ller TMicroglia in ischemic brain injury[J].2010,5(2):227-246

[14]Hu X,Li P,Guo Y,et alMicroglia/macrophage polarization dynamics reveal novel mechanism of injury expansion after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Stroke;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2,43(11):3063-3070

[15]Austin S A,Floden A M,Murphy E J,et alAlpha-synuclein expression modulates microglial activation phenotype[J].J Neurosci2006,26(41):10558-10563

[16]Zhang H,Li Y,Yu J,et alRho kinase inhibitor fasudil regulates microglia polarization and function[J].Neuroimmunomodulation2013,20(6):313-322

[17]Kigerl K A,Gensel J C,Ankeny D P,et alIdentification of two distinct macrophage subsets with divergent effects causing either neurotoxicity or regeneration in the injured mouse spinal cord[J].J Neurosci2009,29(43):13435-13444

[18]Ginhoux F,Greter M,Leboeuf M,et alFate mapping analysis reveals thatmicroglia derive from primitive macrophages[J].Science2010,330(6005):841-845

邂逅霍金范文第3篇

備受關注的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階段結束。本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本科每批次第一志愿調整為兩所平行的學校;高考語文分值由150分增為180分,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滿分為100分,降低50分。正式方案預計將于年內公布。據了解,目前浙江省沒有對高考分值進行改革的計劃。

浙江新增3所“領軍計劃”推薦中學

清華大學最近公布了2014年“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中學,義烏中學、春暉中學和余姚中學首次入圍。據了解,12月底,清華大學就將完成推薦名單審核以及面試工作。

美獨臂籃球少年或打NCAA

曾在YouTube上風靡一時的美國獨臂籃球少年扎克·霍金斯近日宣布,他已經接受美國籃球名校佛羅里達大學的邀請,將在那里度過大學時光,并有機會參加NCAA(美國大學體育總會)比賽。

許多中國球迷通過網絡看過霍金斯打球的視頻。視頻中,這位獨臂少年投籃、突破,樣樣精通。霍金斯說,他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完全是因為對這項運動有很深的愛。

浙大團隊研制出“隱身衣”

制造出能實現完美隱形的“隱身衣”,是科學家、工程師及科技愛好者夢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最近研制出了六邊形柱狀“隱身衣”。

據了解,這次,浙大的師生們用的是一種與隱形飛機不同原理的技術——六邊形隱身器不吸收可見光,而是讓光線繞過隱身區,就像溪流繞過石頭后再合攏了繼續向前。人眼接收到了隱身區域擋住部分物體的反射光線,誤以為視野內是沒有東西阻擋的。隱身區順利實現隱身。

不過,該六邊形隱身器要在正對六條棱角的角度,看過去才有比較好的隱身效果。或許隨著新材料的發現及制造工藝的提高,將來有可能出現性能更好、更輕便的隱身衣。

美國批準氦氣球游太空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人開始憧憬起“太空游”。美國World View公司近日宣布,其氦氣球太空游項目,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批準,最早將于2016年投入服務。該項目借助氦氣球,將游客送至距離地面30 公里的大氣層邊緣,使游客們可以俯瞰地球美景,初步定價為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元)。怎么樣?聽上去很遙遠?別氣餒,一切皆有可能!

他們說

@丁一晨DYC 無所事事比忙忙碌碌更叫人心力交瘁,所以,行動起來吧,少年。

來自新浪微博

@侯開亮 時光對每個人都公平,我們都同時在前進。然而多年后卻人人狀況不同:你我所讀的書,所交往的朋友,以及為理想所做的努力,決定了五年之后的自己。想優化自己,現在就開始多閱讀,交良友,并拋開世俗價值觀,勇敢走自己的路!

來自騰訊微博

@老劉仁波切 土耳其的哥貝克力遺址距今12000年了,其中的人物動物浮雕栩栩如生,阿爾塔米拉,拉斯科洞穴壁畫更是讓人嘆為觀止,而創作這些杰作的,卻是茹毛飲血不會擦屁股的原始人,WHY? 藝術創作靠的是感覺,感性思維屬于大腦進化的早期產物。而科學研究靠理性思維,是比較晚才進化出來的,所以藝術的誕生和成熟要早于科學。

來自新浪微博

@鯉newriting 上天會厚待那些勇敢的,堅強的,多情的人。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棄了,但是它在我身體的某個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覺,一想到它會永遠在那隱隱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會因為那一點疼痛而變得了無生氣,我就怕了。

來自新浪微博

@樹下野狐 網絡時代,一切都得到得太快太容易,反而格外懷念從前渾無目的地逛遍大街小巷,只為淘到一張好碟,買到一本好書,發現一部好片,邂逅一個好姑娘……的充滿未知與期待的幸福感。讓你快樂的不是結果,而是找尋的過程。

來自網易微博

@方希 我習慣看紙質書,跟墨香無關。事實上,它一點都不香。一本書看到125頁的時候,你知道后面還有100頁在等你,它剩余的分量在手里,它是個外物,你對它有把控感。你記得你在某個特別精彩的地方劃了線,你迅速翻動書頁,它站在那里瞪眼瞅著你。你的眼光順便掃到另一處劃線,你覺得它更為精彩。我不在意精確查找,更喜歡微小的碰見。

來自網易微博

有用的

邂逅霍金范文第4篇

【關 鍵 詞】科學史 主體 史學理論

歷史理論或史學理論的發展從來不只是在其思想系統內的自我因承和變革。從更廣泛的范圍來看,包括哲學思想、文學理論、政治倫理在內的諸種理論思潮作為更大的思想背景皆對其產生影響。而本文旨在從科學史的視角考察有關人類對自己生活環境與主體存在的認識與理解。就人類對生活環境的認識而言,大到宇宙天體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小到人類自身生活周邊的自然生態環境不一而足。至于后者而言,主要在各社會科學領域內已經可見的研究有孟德斯鳩開啟的自然環境決定論[1],湯因比的挑戰—應戰理論乃至戴維·哈維(David Harvey)的時空壓縮理論[2]等,皆是著眼于人類與其生活環境的相互關系。在本文中筆者擬以前者為主要研究對象,力圖探討在近代隨著天文學的發展與人類對宇宙認識的深入,地球和人類做為認識論視野中的本體性存在在宇宙中逐漸的縮小,伴隨著這種縮小而來的是人類意識中主體的縮小乃至瓦解,直到進入后現代時期的無主體。當然,這種縮小并非物理性縮小,而是指隨著宇宙科學認識的外延不斷擴大,其在人的精神世界和思想意識中的逐漸縮小。而哲學思想的發展,基本也是“人”這一主體性存在物從中世紀的上帝為宇宙萬物之中心到尼采的“上帝之死”、羅蘭·巴特的“作者之死”再到福柯“人類之死”的發展流變歷程,在這個發展歷程中,伴隨的是主體的不斷縮小與消解。我們可能對后現代主義的褒貶不一,但無可否認,后現代主義的出現使得作為大寫的“人”的主體已經隱沒。從史學發展角度來看的話,這個過程則表現為史學學科化的形成、社會科學化取向的史學以及大敘事崩塌后后現代史學的出現。在此過程中曾作為史學撰述的主體的民族國家等宏大敘事逐漸坍塌,出現了無主體之后的“多維主體”與“多種主體”,呈現出一種“開放著的將來”[3]與“反傳統歷史主義的人文主義”[4]。因而筆者認為近代科學特別是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的發展與近代的哲學思想發展、史學理論范式的變革具有緊密關系—科學發現的外延大小和研究模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文學術的外延所至、思維模式及其趨向性,呈現出一種“趨同模式”(但這種“趨同模式”并非涵蓋律)。本文以霍金的量子力學研究為例,對哲學主體與史學理論的發展進行科學史視角的考察。從這個更宏闊的視角來看史學理論的演變和未來走向,這也是思想理論范疇內“大歷史”[5]的一種學術嘗試。

隨著經典物理學時代的結束,理論物理學進入由霍金開啟的量子力學的時代。這位被譽為自愛因斯坦以后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不僅以個人的人生書寫著生命的傳奇,更是以其理論建樹、豐富想象和科學的思想實驗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沒有王”[6]的時代。

現代宇宙學證明在黑洞和宇宙大爆炸處一定存在奇點,奇點可以被看做時空或宇宙的邊緣或邊界,而邊界條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給定,所以宇宙的命運就操縱于造物主的手里,這成為自牛頓以來困擾人類智慧的第一推動問題。[7]霍金把廣義相對論與量子理論富有創見地結合,并運用“虛時間”概念,徹底解決了在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奇點處所有物理定律和可預見性都失效的難題。霍金創造的有限無界的宇宙模型理論是一個自足的理論模型,完全可以解決第一推動的問題——“只要宇宙有一個開端,我們就可以設想存在一個造物主,但是,如果宇宙確實是完全自足的、沒有邊界或邊緣,他就既沒有開端也沒有終結——他就是存在。那么,還會有造物主的存身之處嗎?”。

霍金更是通過“金魚缸物理學”提出了有關人類存在和時間的更深層次的思考。幾年前,意大利蒙扎市議會通過了一項法案,禁止市民將金魚養在圓形魚缸里觀賞,提案者解釋說因為在圓形魚缸中金魚眼中的“現實”世界是扭曲的。而霍金則認為金魚眼中所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看到的不同,那么我們怎么能肯定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真實的?人類說不定終其一生也在通過一片扭曲的鏡片打量世界。因而他認為不必去評判現實,因為“哥白尼和托勒密就好比我們和金魚,選擇任何一種描述作為宇宙模型都可以,因為無論是假設是地球不動還是太陽不動,我們都能很好地解釋我們所觀察到的天象變化”;并且在時間觀念上“量子物理還極大地挑戰了我們對‘過去’的認識。在經典物理中,所謂的‘過去’就是一系列成為歷史的明確事件,而在量子物理中,‘過去’是不確定的,僅僅是一系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跟‘未來’沒什么兩樣。甚至作為一個整體的宇宙,都沒有一個明確的過去,或者說歷史。”

可以看出,霍金的有限無界的宇宙模型和以量子態進行的宇宙物理研究徹底顛覆了我們在經典物理學體系下形成的關于世界的認識,以及關于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三維判斷。霍金的研究告訴我們自己看到感受到的周遭世界未必是真實的;過去、現在、未來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可以在理論上進行時光旅行穿越蟲洞回到過去或者未來;現實真實性的表述不是唯一的,所有的真實只是相對于不同視角的觀測者而言的,所有的表述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沒有統一的容納一切的科學理論體系,我們無法跳出“魚缸”從外面觀測我們的世界,就像沒有人能跳出自己的皮膚。霍金的研究成果使人類的生存具有了一種幻滅感,而這種幻滅感和社會科學領域福柯對人的主體性的否定所導致的“人之死”以及歷史研究在后現代時期的宏大敘事的瓦解、形而上意義的喪失、真實性與客觀性的質疑、真實與虛構的相對化、歷史與文學的邏輯等同、歷史詩學的出現是緊密相連的、合一的歷史過程。

福柯在其代表作之一的《詞與物》中考察了西方的“知識型”(episteme)史,他所謂的“知識型”是一個時期“基本的文化代碼”,也可以理解為“無意識的思維模式”。他認為在每個歷史階段各種知識是在一個知識型的支配之下,各個歷史時期知識型之間不是連續的發展和進步,而是斷裂。而“人”則是晚近的發現,產生于19世紀的現代知識型。詞語的秩序不表達真實的事物,而是人對物的表現(該觀點無疑受到索緒爾語言學的影響)。“人”從而成為現代時期的知識主體和對象,產生了“人文科學”。但人文科學一定程度上把關于“人”的前批判分析變為有關“人”的經驗物的分析,忽視了其中的無意識背景。隨著精神分析、文化人類學、結構語言學的發展,開始對“人”的無意識結構進行分析,這時是對既是知識主體又是知識對象的“人”的挑戰。最后他斷言:“人是近期的發明,并正在接近其終點……人將被抹去,如同大海沙地邊上的一張臉”。隨著語言的凸現,“人不再被看做是一種自然事實,而是被當做一種歷史性的知識概念”,現代‘人’的概念是現代人文科學的知識建構。”

福柯否定了人的主體性,導致的結果便是“人”要么成為派生于語言的存在,失去其中心地位;要么人與語言對立起來,語言占據了一直以來人的地位,人無立身之所。福柯對人的解構導致了作為現代人文科學主體和對象的“人”之死。

現在我們來反觀“后”思潮影響下的歷史學領域。總的來看,在后現代影響下的的歷史研究在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是全球史和跨文化研究的興起,另一方面是小寫歷史的發展(包括微觀史、黑人史、婦女史、兒童史、身體史、私人生活史等)。初看之下,這兩個發展方向似乎是相反的,一方面其學術視野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其視野則趨于偏狹。但本質上看,這兩個方面的發展其內在的理論邏輯是合一的:隨著對現代性和理性的反思,歷史研究中的大寫歷史和宏大敘事逐漸崩塌,“民族——國家”的書寫主體和先驗的、至高無上的、超歷史的意義追尋一去不返;民族中心主義和歐洲中心主義開始退潮,反中心和多元性成為人類認識模式和歷史研究的主題。在這個背景下,不論是視野較大的全球史和跨文化研究或者是視野趨于偏狹的小寫歷史的研究,都是力圖超越以前寫史的“民族——國家”的范疇及其先驗的意義構成和意識形態的傾向性,都是力圖改變歐州中心主義對近代世界史的規訓與限制,脫離單一主體占據中心的狀況,進而對20世紀的殘酷歷史進行反思與人類的未來發展進行展望。

我們以海登·懷特的理論創見來看,懷特的理論是在當代哲學、語言學、文學理論與文學批評雜糅發展的大背景下出現的,其最顯著特征便是建立在語言學的基礎上,或者說,是以語言學為中心的思考。懷特認為“在每一種歷史表現之中,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相對性。表現的相對性是用來描述并因而將過去的事件當做可能的解釋和理解對象加以建構的語言的功能。”所以,“認識到表現的相對性是語言的功能,而過去的事件是語言構建的結果,這就說明了,要想在歷史表現的層次上消除相對主義而追求外在于語言的絕對真實是不現實的;同時,它也意味著在要想在歷史認識論中避免相對主義也不可能。”

懷特的理論在以語言為中心的基礎上徹底地解構了現代史學的經驗論,懸置了歷史實在,進而思考歷史文本在整體上的真實性。這個顛覆性的視角轉換使得現代史學以人為主體的關于客觀性、真實性、真理等概念的思考全部成為偽命題,一切的理論思考以語言為中心,客觀性、真實性的思考也僅限于文本層面;真理符合論從懷特的理論視野中消失,其理論范疇中也徹底摒棄了以人為中心的歷史思考,從而達到“文本之外無一物”(德里達語)的境地。毋庸置疑,懷特在理論層面的視角轉換所帶來的突破為史學理論研究開辟了新疆域,從而使科學與藝術之爭這個永恒辯難失去了其理論基礎。

可見,隨著霍金在理論物理學方面的突破,徹底改變了人類思想意識中先前關于真實性和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判斷和劃界。他所有的這些理論突破是異常劇烈的,這也深深地沖擊了人類的思想世界。在這個科學史的大背景下我們再考察并理解福柯的“人之死”和懷特的理論的出現就是自然而然的了。不論是福柯還是懷特其理論研究已經進入了“元”(meta)的層面,是對本領域先前的研究所進行的反省與話語分析,具有很強的反思性與批判性。甚至,他們分別對哲學視域的“人”和作為史學學科基礎的真實性也加以解構,從而在他們的理論視野中再也難以尋到“人”作為一個主體的存在物。由此可見,在這個時期以幻滅感為特征的思想趨向與霍金等前沿宇宙學的研究是息息相關的。“人”作為主體在后現代時期的消失,使得價值判斷標準相對化、文本解讀的自由化、形而上意義的虛無化。就像《圣經·士師記》結尾時的那句經典表述:“那時以色列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科學哲學與人文心靈哲學的交叉及相互關系問題是學術界的一個前沿熱點問題,本文從霍金為例并對其與現代哲學和史學思想關系作出詮釋,試圖開辟一個人文思想研究的更廣闊的視角。科學史的視角為我們研究近代人類思想變遷提供了一個更加廣闊的視角,從這個視角來看近代哲學、史學思想的變遷更加清晰,更能把握其方向,更具反思性;從這個視角來考察人類歷史發展和歷史研究,相對于二十世紀曾出現過的世界戰爭、大屠殺和種族屠戮等人類釀造的自我浩劫,使我們更能清晰地把握人類歷史的走向,對于人類未來發展更具警示作用。

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兩個方面對全文加以總結。

(一)科學史與歷史學對話的可能性及必要性

科學史的思想基礎本質上是歷史科學而非科學哲學,但長期以來科學史與歷史研究兩者卻處于分離狀態,這種分離限制了跨學科研究的深入發展。科學的發展總植根于特定的社會環境中,所以考慮科學發展就要盡可能考慮影響其發展的所有因素,喬治·薩頓甚至認為科學史的研究背景應該擴展到整個人類文明史的廣度。而歷史學由于其對社會背景的宏觀和微觀研究的學科特性,在為科學史探尋其學術社會背景時具有先天的優勢。反觀之,科學發展對歷史研究和社會發展也具有巨大影響,比如杰爾拉德·霍爾頓(Gerald holton)就認為愛因斯坦所取得的科學成果對當代社會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這表現在從科學領域到哲學、社會思潮、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吳懷祺認為中國古代史學史和中國近代史學史的發展表明科學發展對史學研究有重大的影響,特別是在史料收集、研究方法、史學類型尤其表現在史學研究的思維方式上。

史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問題現今成為史學理論的研究范疇,而科學史與史學理論的跨學科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擴大史學理論研究的視野,吸收借鑒科學研究的經驗基礎,反思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構建的正確性;另一方面,科學史與史學理論的跨學科研究也是關于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異同關系這個永恒辯難的可能的理論出路,這有利于我們看到兩者中更多同質性而非異質性的東西,在更深層次的研究中尋求一條可行的解決之道。

(二)從主體流變的視角來看后現代主義的出現

從主體流變的角度來看,主體“人”從“人為自然界立法”到后現代主義語境中人的消亡,近代的思想發展過程就是主體性逐漸弱化、“多種主體”出現的過程。隨著近代歷史發展特別是20世紀的殘酷史實,學者開始對人的主體性進行深刻的反思。可以說,近代以來人的主體性逐漸削弱乃至在學理上的消亡是人類對自己的歷史反思的結果。這種成長與反思是必需的更是必要的,因為人類對自己的主置的把握決定著人類的命運與未來走向。由此看來,在后現代語境中主體人的消亡和確定性的終結并非是用反叛和聒噪來吸引眼球,而是歷史發展和人類思想因承的必然結果。

在這個思想層面上,我們再來討論后現代主義對哲學研究和歷史學科性的沖擊和影響就毫無意義,其成為一個假命題。因為我們錯將發生學概念上的后現代主義理解為起源學概念:在發生學上,后現代主義是知識結構的邏輯推理,是人類思想史上自我因承推演的自然結果;而當我們把其錯以起源學來看的話,后現代主義成為一個憑空出現者,因而研究者往往將其與思想傳統割裂開來而看做一個獨立主體來研究其影響,所以將邏輯推理層面的研究誤解為歷史時間概念層面的研究。以主體變化的視角去看待后現代主義或許我們能夠看到在以前的批判視野中所不曾看見的一面,從而能更深刻地理解后現代主義的學術淵源與價值取向。

史學理論未來的發展更是呈現出一種開放性的可能和以未來為導向的倫理思考。作為研究者我們可以有自己的理論堅持,但在心態上和理論視野上應該開放。拘泥于任何一種理論的學術態度除了局限當事人的眼界之外毫無益處。開放性、多元性、包容性、綜合性已成為史學理論發展的趨勢,我們也應以開放的學術態度迎接一個充滿希望和挑戰的未知的未來。

參考文獻:

[1]見其《論法的精神》一書,在該書中,他將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進行發展,認為不同的氣候對不同民族的身心塑造、政治制度、氣質秉性、具有決定作用,“氣候王國才是一切王國的第一位”。

[2]David Havey,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oxford:Basil Blackwood(1989).

[3]埃娃·多曼斯卡.邂逅:后現代之后的歷史哲學[C].彭剛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95.

[4]Josh Tosh,ed.Historians on History,Longman(2000).Introduction,p.12.

[5]“大歷史”(big history)首先由大衛·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于1991年在《為“大歷史”辯護》一文中提出,更多的是一種適合于歷史社會學和歷史哲學的研究模式,國內研究詳見劉耀輝.大歷史與歷史研究[J],史學理論研究,2011(4).

邂逅霍金范文第5篇

一、營造愉快和諧的教學環境

語文課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營造和諧的教學環境,培養良好的師生情感。教師要充分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技能來開展語文教學,力求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生活和未來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在口語交際課上,筆者選擇分層次、有梯度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收獲“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學習成就感,從簡單的自我介紹開始,到情景交談,再到主持班會的嘗試等等。學生從畏懼站上講臺說話,到主動說話,再到面對老師、同學提出問題時對答如流。通過這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讓學生親身體會到自己一點一滴的進步。

從教學效果上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斷增強,學習熱情日益高漲,還樹立了自信。同時,筆者還根據中職學生基礎差的特點,采用正面肯定的溝通方式來開展教學,通過教師情感的認同來贏得學生的認可,從而幫助學生愛上語文學習。幼師班的高婷婷同學就是在這種學習環境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她在入學的時候,連說話都不敢抬頭面對人,聲音小得幾乎聽不到,到后來站在國旗下講話,再到參加學校演講比賽獲得二等獎。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在課外花時間來融入學生,從情感上成為學生的朋友,行動上獲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二、突出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中職語文教學,既要注重語文基礎能力,也要針對學生所學專業設計教學內容,諸如應用文寫作等。在教學中加入具有操作性的內容,不僅符合中職教學的目的,還有利于引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學生從被動、消極學習轉變為主動、積極學習。針對技校學生更需要學會如何做人,樹立自信心,筆者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通過和學生一起感悟文字,去重新認識自己,勇敢地面對困難,樹立正確的生活態度。在《邂逅霍金》一課中,教育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熱愛生命,培養學生戰勝困難的意志力等;從《一位出租車司機的職業水準》的學習中,鼓勵學生對技能的學習要專心、專注、專業,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做行業先鋒。

技校學生畢業后找工作,擬定合同、與人溝通等等,都必須要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筆者在教學中以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宗旨,謹遵“夯實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的原則,突出語文科的實用性。通過練習便條、單據以及求職信和應聘書的寫作,進行即興發言、主持和演講的鍛煉。如,在幼師專業側重口語表達、電子商務專業側重產品營銷設計等教學,靈活機動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教有所學,學有所用。又如在寫作課上,專門針對服裝設計班的學生進行設計圖的設計說明專題練習,讓學生鍛煉文筆。有不少同學的設計作品很美,但用文字表達其創意時卻表述不清,詞不達意,甚至連文句都不通。筆者讓他們在課堂上通過聯想法,回顧自己的創作靈感來源、作品采用的材質、顏色搭配等方面的內容,先寫出一些零星的句子,再用過渡性的詞語將其連接起來成為一段美文,這樣,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寫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時也喜歡上了語文課。

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技校學生對語文學習認識不到位,認為語文學習是很隨意的,不需要深入學習,而且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有的學生則是對未來的期望不高,缺乏足夠的自信和積極的心態。因此,語文教師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和策略,真正實現“快樂語文”的教學。我們應該致力于改善語文課堂的學習氛圍,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提高學生上課的專注程度,結合豐富的情感體驗來感染學生對語文的情感態度,以淵博的語文知識傳授讓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采用探究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時事貫穿法等多種方式的教學,活躍課堂,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在不斷參與和快樂學習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中職學生喜歡模仿新事物,筆者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出發,把“超女”“快男”的PK、搶答、表演這些受學生歡迎的流行元素引入到語文課堂,建立一種勇敢、大方、活躍的群體氣氛。通過表演加強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交際能力和自信心,繼而讓他們愛上語文課,又讓他們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所以,筆者設計了“快樂語文”課堂活動,先采用抽簽的方式選出兩人當主持人(全班每個人都要當一次主持人),主持人在課前準備老師布置下來的課文(一次活動兩篇課文),針對課文擬定20道題。班上其他同學平均分成4組,另外選一位同學當公證員,記錄各組答題的次數和正確與否,答錯不得補答,由其他組的同學搶答。答題結束后,哪個組答題最少,就成為PK的一組,不答或錯得最多的同學便成為這堂課的“PK之星”,那么這些同學必須在下一次上課之前表演一個節目。

相關期刊更多

名家名作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山西省作家協會

鐘表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西安輕工業鐘表研究所有限公司

數碼影像時代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國科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河县| 沈阳市| 宁德市| 清水河县| 革吉县| 阳曲县| 富平县| 双桥区| 棋牌| 平原县| 桐庐县| 阜康市| 汾西县| 贵德县| 木兰县| 海南省| 察哈| 长岛县| 会理县| 尼勒克县| 潼关县| 亳州市| 上思县| 临泽县| 新巴尔虎右旗| 浠水县| 丹巴县| 边坝县| 西宁市| 林口县| 禹城市| 蒙山县| 德格县| 肥城市| 邵阳县| 合川市| 尉氏县| 阳新县| 黄石市| 乡宁县|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