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祝福的成語四字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文定吉祥:言卜得吉而以納幣之禮定其祥也;
3、大吉大利:非常吉祥、順利;
4、必定如意:未來肯定心滿意足,稱心如意;
5、一帆風順: 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6、萬事如意:符合心意,很順利;
7、事事順心:所有的事都順心意;
8、福如東海:福氣象東海那樣大,祝頌語;
9、壽比南山:終南山一樣長久,用于對老年人的祝頌;
祝賀生意人的祝福成語
1. 志得意滿 少年得志 扶搖直上 春風得意
2. 蒸蒸日上 如日中天 金榜題名 事業有成
3. 馬到功成 前途無量 大展宏圖 財運亨通
4. 財源廣進 年少有為 老當益壯 平步青云
5. 飛黃騰達 如虎添翼 事業有成 一帆風順
6. 平步青云 志滿意得 功成名就 遂心如意
7. 飛黃騰達 呼風喚雨 八面威風 春風得意
8. 日進斗金 招財進寶 飛黃騰達 和氣生財
9. 財運亨通 馬到成功 官運亨通 日新月異
10. 恭賀新禧 金玉滿堂 萬事大吉 三羊開泰
11. 鳳凰 欣欣向榮一舉成名 順理成章
12. 同心協力 升官發財 龍馬精神 百廢俱興
13. 兩全其美 人壽年豐 安居樂業 平平安安
14. 吉星高照 春風得意 玉樹瓊枝 五世其昌
15. 歡聚一堂 一路平安 恭喜發財 繁榮昌盛
16. 五子登科 博聞強識 平步青云 三陽開泰
17. 吉祥如意 萬事如意 鵬程萬里 蒸蒸日上
18. 名列前茅 一帆風順 一本萬利 大展宏圖
幼兒園親子活動策劃書
一、活動主題:
1、讓孩子們親近自然,愛護大自然,帶著從書本中感知的秋天體會生活中的秋色美景。
2、以輕松有趣的親子活動項目為主要載體,感知親情,促進運動,強健體魄。
3、促進孩子之間、家庭之間、家庭與校園之間的互動、繼續為咱“螞蟻軍團”的孩子營造溫馨、團結、友愛的成長環境!
二、活動時間:
20xx年月10月23日(周六)13:00——17:30
三、活動地點:
江北鴻恩寺公園
四、活動參與:
“螞蟻軍團”全體同學、老師、家庭
五、活動項目及流程:
(一)公園大門口集合、照集體像、講解尋寶路線及活動注意事項。時間:13:10-13:30
(二)登上尋寶時間:13:30——14:10
活動細則:
1、登山線路:按指定路線行進,慢步行走全程時間大約30分鐘。
2、每人在尋寶路上尋取寶藏券,將尋到的寶藏券到達終點后交與工作人員換取寶物。寶藏券分別隱藏在道路兩旁及寶藏區的石頭、落葉、樹杈或者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驚喜隨時都會出現,就看誰的眼尖,能幸運找到。(寶藏券以兩張為限,多的可分享給未找到的同學)
3、家長不參與尋寶,注意孩子安全,引導孩子避免發生掙搶。
(三)擊鼓傳花時間:14:10——14:20
活動細則:
1、全體人員,圍成大圈,兩束花,一人擊鼓,鼓聲不斷,傳花不止,鼓停時花在誰
手中,誰就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
2、節目內容不限、形式不限:唱歌、跳舞、背誦、朗讀、笑話、故事、腦筋急轉彎等(期待每一個小小的節目都是一個精彩的記憶)
(四)成語接龍時間:14:20——14:50
活動細則:
1、由劉老師起頭,接成語,(不拘四字)十秒內未接上,跳過由下一個接,寓教于樂,感受成語學習的樂趣。
2、其間穿插劉老師、家長、孩子講成語故事,為咱們“螞蟻軍團”即將展開的成語故事大比拼拉開小小的序幕、為孩子們的學習加油、助威!
(五)1分鐘跳繩時間:14:50——15:30
活動細則:
1、活動分為四組進行,每組9-10個孩子及相應家長,每次四對親子同時進行比賽,分別計錄所跳個數,以孩子成績為評獎主線,孩子們要努力啊!70個/分鐘是及格標準(家長可別放松哦,您的表現會給孩子很大的促進?。?/p>
2、獎勵評級:金獎:前5名;銀獎:前10名;銅獎:70個/分鐘以上;鼓勵獎:待定
3、分組情況:
叢林猛虎隊:黃宇棋林柏弘羅俊杰吳真丞王榆淞田璐寧李竺軒張媛媛周庭西吳佩玲
沙漠獵豹隊:朱泰霖陳馳航王彬力趙子堯顏俊杰羅一寧唐文婧戈馨雨陳子佩余佳蔚
高原神雕隊:范沛言廖蔚寧曹毅偉胡浩南周言旭袁俊逸周心路李欣喬唐詩逸李思進
草原雄獅隊:曹炳卓秦嘉俊傅昌奇毛凱文陳睿賢王喬伍美虹黃恬劉珂逸
(六)蒙眼尋子時間:15:30——16:00
活動細則:
男孩、女孩各分為兩組,共分4小組(叢林隊+草原隊合并,女生為一組,男生為一組;高原隊+沙漠隊合并,女生為一組,男生為一組),站上臺;由家長分別上臺,通過摸孩子頭部尋找自已的孩子,臺上始終保持相同人數直至本組完。
(七)心心相印運球時間:16:00——16:30(根據時間情況備選)
活動細則:
1、活動以組為單位,共分四組(同跳繩子分組),比賽分三輪進行,以時間先后定名次。
2、親子面對面將球置于兩人間,將球運到終點,中途若有掉球,須從掉球處開始。再由本組下一對親子接著運,直至全部運完。
3、評獎、頒發獎品: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二名、三等獎四名
(八)為孩子過集體生日時間:16:30——17:00
活動細則:
1、全體人員圍成大圓圈,家長坐孩子身邊。
2、點燃生日蠟燭,孩子上前圍站在生日蛋糕周圍,許下心愿,吹滅蠟燭,齊唱生日快樂歌。
3、孩子退回到家長身邊,等待切分生日蛋糕,同時寫下生日祝福、感恩、心愿或目標,上前帖上生日心愿墻,領取生日蛋糕端回到家人身邊與家人共享。
六、活動總結:劉老師時間:17:00——17:10
七、主持人宣布活動結束(可合唱一首歌)。自行安排。
活動注意事項:
1、集體活動希全班同學都能參與,務必準時!
2、全程活動安全實行家庭責任制!
3、親子活動請全體人員著輕便裝、平底鞋,便于運動。
4、每個家庭準備跳繩1-2付,切記!
5、每個家庭準備餐巾紙、濕巾紙,少量零食,垃圾袋、坐布。
6、孩子、大人可準備2-3個小節目,以便擊鼓傳花等環節備用。
7、自駕車輛可入大門口左手(以面向大門看)1號車庫(1元/小時);門票自理(5元/人)。
活動分工:
1、活動總指揮:劉老師
2、主持:陳馳航媽媽、李欣喬爸爸
3、組織、整隊:黃恬爸爸吳佩玲爸爸
4、照像:唐詩逸媽媽、田璐寧爸爸
5、活動考勤:戈馨雨媽媽
6、活動簡報編寫:田璐寧媽媽
7、各組組長:負責落實本組人交通情況,確保準時到達。
關鍵詞:山西;方言語匯;語言特點;文化特點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6-0186-01
山西方言中有大量的諺語、歇后語、慣用語和成語,活躍在人民群眾的口語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交際作用。語類齊全、數量繁多的山西方言語匯,逐漸引起了方言研究者的關注??梢灶A見,對山西方言語匯的研究,將成為山西方言研究中的一個新的亮點。
由于語匯形式的多樣性和內容的豐富性,使得在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產生,又服務于人民群眾的方言語匯在反映當地社會生活、民情風俗方面,比方言詞匯具有更強的承載力。從豐富多彩的方言語匯中,我們可以看到濃郁而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
一、反映社會經濟生活和地方習俗
在晉中地區廣泛流傳著下面一些諺語:
秤平斗滿,尺子繃展|讓人買賣主顧多|生意靠實誠,買賣憑本錢|買死了店戶年年在,賣死了客人永不來|真金不怕火煉,好貨不怕鋪攤這些諺語是對晉商“誠信為本”經營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總結。
當地還有不少商業諺語,反映出晉商的經營理念和經營作風。如:
好市莫趕,爛市莫丟|九等買賣十一作|快不趕,慢不懶|能叫(寧叫)人等客,不叫客等人|氣大隔財,和氣消災|三分利錢吃飽飯,七分利錢餓一半|挑剔是買主,喝彩是閑人
地方飲食習俗也可以從語匯中反映出來。如晉南是產麥區,以饅頭為主食,稱作“饃”或“饃饃”。當地關于“饃”的諺語和慣用語很多,當地人隨口可以說出一大串來。例如:
不吃饃饃不叫飯|黑饃多就菜,丑人多作怪|老漢離不了婆婆,娃娃離不了饃饃|饃饃不好一箅子,莊稼不好一季子|饃饃吃夠,萬事不愁|正月親戚多,饃饃換饃饃
在晉北的眾多飲食語匯中,有關“糕”的條目最多,例如:
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不吃油糕不粘油手|大同人不攢膘,有了黃米就吃糕|四十里莜面三十里糕,十里的蕎面餓斷腰|油抹糕,兩面光|黃米糕搋(揉)到;做買賣話到山西的糕,特指用黍子面或黍子去皮后的黃米面做成的塊狀的食品。
黍子耐干旱、抗鹽堿、適宜貧瘠土地耕種,是晉北一帶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因此,晉北的“糕”類語匯比其他地區豐富得多。“糕”諧音“高”,在以“糕”為美食的濃濃的風情中,同時寄托著人們“步步高”的企盼與祝福。隨著文化的交流,這種飲食習慣連同一些“糕”類語匯已經遍及山西各地。
二、反映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深刻的人生道理
方言語匯中,包含著當地群眾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總結出來的豐富的人生經驗和深刻的人生道理,放射著智慧的火花。例如:
①兒多女多,吃了哥(父親)姐(母親)的鼻子耳朵(平遙)
②不怕百事不利,單怕灰心喪氣(原平)
③陽婆爺(太陽)不打一家門上過(陽曲)
例①形象描述兒女多的父母為兒女吃苦受罪的事實,啟示人們不要過多生育;例②告誡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能喪失信心和勇氣;例③揭示“機遇對誰都一樣公平”的道理。
三、反映當地自然環境和生產特點
在山西各地浩繁的諺語中,農業諺語占有相當的數量。世世代代口耳相傳的民間語匯,反映出當地的自然環境和生產方式,也充分體現了山西農耕經濟的普遍特點。例如晉南古稱河東,是黃河流域農業生產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這一帶為產麥區,素有“山西糧倉”之美稱。經濟作物方面,以棉花為首。如:
稠麥嗆死草|麥苗開花一場風,十個麥粒九個空|想吃麥面,伏里犁地三遍|立夏種棉花,有樹沒疙瘩(棉桃) |棉花不打掐(整枝),光長柴架架|麥茬澆棉花,十年九不差
因所處地理位置不同,氣象諺語的構成條件和觀察角度也有所不同。如云霧籠罩山頂的自然現象是有雨的預兆,一般稱作“山戴帽”。清梁章鉅《農候雜占》卷二“山占”:“海州朐山俗言朐山戴帽即雨蓋,蓋謂云出覆冒其上為雨候也?!痹谏轿鞲鞯胤窖灾?此條諺語有眾多不同的說法。例如:
①稷王山戴帽兒,龍圪蚤(龍虱)溜道兒(新絳)
②孤山戴帽,長工睡覺(萬榮)
眾多樸素、精辟、瑯瑯上口的農業、氣象諺語,是當地人民在長期的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值得珍惜。
[關鍵詞] 意義七分法;英語電影片名;英譯漢
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英語電影以鋪天蓋地之勢進入中國市場,為中國廣大電影觀眾開啟了一道了解西方的窗口,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面對數不勝數的英語電影,中國觀眾卻面臨一種不知所措、無從下手的境地。好的英語電影漢譯片名不僅能傳達主題信息、凸顯影片內容和彰顯語言之美,還能對觀眾的選擇起到引導性的作用,從而增加票房。那么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本文擬用利奇的意義七分法來討論這個問題。
一、意義理論概述
翻譯是把一個文本作者所表達的意義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因此對于翻譯工作者來說,準確地理解意義就顯得至關重要。
什么是意義呢?不同的語言學家有著不同的定義,其中利奇的意義七分法一經提出,就受到語言學界和翻譯界的高度關注。[1]利奇的七種意義如下:
1.概念義,又叫邏輯意義、認知意義或指稱意義:這是詞的基本意義或普遍意義,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概念,它不因個體而存在差異,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普遍性和明確性。詞典中對詞的定義就屬于這種意義。概念義是語言系統里最核心的意義,語言的其他意義都必須以此為參照。
2.內涵意義,又叫伴隨意義:一個詞語的內涵意義是通過該詞的所指表達出的交際價值,即建立在概念意義之上的一種附加的、非標準性的意義,如:附著在詞匯“男人”之上的伴隨義是“豪爽、健壯、義氣”,附著在“女人”之上的伴隨義是“溫柔、體貼、優柔寡斷”。再如,英語單詞politician和statesman都表示搞政治的人,但因為politician含貶義,statesman含褒義,因此翻譯時前者譯為“政客”,后者譯為“政治家”。另外,語言所帶的文化意義也屬于內涵意義。
3.社會意義指所傳遞的關于語言運用的社會環境的意義。此種意義主要是使用語言建立和調節社會關系,以及維護社會角色。[2]如打招呼、道歉、祝福、安慰等表達交感性談話的語言。語言的社會意義通過方言、時間、使用域、正式程度、語氣、講話者與聽話者之間的關系等因素得以表達。語言中正式文體和非正式文體反映了這種意義。
4.情感意義指說話者個人對聽話者或言語目標所持的態度或感情。污辱性的話、贊揚、奉承、諷刺挖苦等都屬于這類意義。
5.反映意義指通過同一詞語的另一意義的聯想來產生的意義。當人們去教堂,聽到“The Comforter”(圣靈)就會聯想到非宗教意義的comfort(安慰),使人感覺到溫暖和安慰。
6.搭配意義指通過詞語的常用搭配而傳達的意義。英語單詞“bad”譯為“不好的”,但當它與不同的詞搭配后,所反映出來的意義就不一樣。“a bad boy”可能是指一個不尊敬人、不聽話的小孩;“a bad job”可能是指工作條件差、收入低的工作。
7.主體意義指通過詞或詞組的順序和重音組織信息的方式所傳達的意義。如英語句子“A scandal I call it”是一個倒裝句,突出了句子的重心“A scandal”。
七個意義在一個語言單位(詞、詞組、句子)或全部存在,或部分存在,如statesman(政治家)和politician(政客)所體現的褒貶意義既屬于內涵意義,又屬于情感意義。
以上二至六個意義合起來稱作聯想意義。對于英語電影片名來說,作品要表達的往往不是概念義,而是它所蘊含的聯想義。
二、電影片名翻譯的原則
翻譯要遵守的基本原則就是嚴復先生所說的“信”,即要忠實原文,因此,翻譯電影片名就是要把源語要表達的意義通過目的語表達出來。奈達說:“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特征。要進行有效的交流就必須尊重每種語言的特征。卓有成效的譯者不會把一種語言的形態、結構強加到另一種語言之上,而是隨時作必要的調整,把源語的信息用譯入語的獨特結構體現出來。”[3]因此譯者必須抓住源語作者試圖表達的意義,在目的語中尋找合適的表達方式。
譯者在電影片名翻譯中要特別注意傳達語言的聯想意義,這正如朱光潛說:“外國文學最難了解和翻譯的第一是聯想意義……它帶有特殊的情感氛圍,甚深廣而微妙,在字典中無從找出,對文學極其要緊,如果我們不熟悉一國的人情風俗和文化歷史背景,對于文字這種意義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譯時最不易應付。”[4]電影片名所引發的聯想意義要與內容緊密相連,揭示電影的主題。
除去要忠實原片名的意義之外,電影片名的翻譯還必須考慮市場推廣和上座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影片名翻譯帶有廣告翻譯的特點。由于文化差異,跨語言間有著相同概念意義的詞不一定會產生相同的聯想意義,因而也就不能產生相同的市場效果。電影片名的翻譯一方面要改頭換面來適應本土市場,另一方面要盡量爭取做到奈達所說的“目的語接收者對譯文的理解和欣賞與源語接收者對文本的理解和欣賞一樣”[5]。但實際上,不少英語電影片名漢譯常常是顧此失彼,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三、英文電影片名漢譯
根據利奇的意義七分法和電影片名翻譯的原則,以下就一些具體例子談談英語電影片名漢譯。
(一)音譯法
音譯法屬于直譯法,主要涉及人名、地名等專有名詞,因其獨特性,筆者在此把它單獨列為一種。音譯法不僅保留了源語的音韻美,也保留了概念義,但有時源語片名所蘊含的聯想義對目的語觀眾來說卻丟失了。好萊塢電影Titanic音譯為《泰坦尼克》,看來似乎很完美,但英語單詞titanic的另一個意義“巨大的”在漢語片名中丟失了;另外,titanic也與希臘羅馬神話中的大力神“Titan”有關,具有“神秘而偉大”的意思。這里丟失的是利奇所說的“反映義”。
當然,并不是每個含專有名詞的英語電影片名都蘊含豐富的文化底蘊,多數這樣的名詞為人所知,翻譯之后不會令人費解。如Harry Porter譯為《哈利•波特》,Jane Eyre譯為《簡•愛》,Schindlers List譯為《辛德勒的名單》等。
還有一種音譯法,不僅保留了英語的音,而且賦予片名漢語的聯想義?!癈oca cola”漢譯為“可口可樂”,讓人聯想到飲料的醇香之美;同樣“King Kong”譯為《金剛》,包含著“力大無比,所向披靡”的內涵義。
(二)直譯法
直譯法保留了原文的形象和字面意義,即利奇的概念意義。這種譯法的可行性是因為一些片名的源語的形象具有普遍性,即該形象無特殊的聯想意義,各民族間對它的理解具有一致性,不會產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英漢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要直譯英語片名的所有意義是可行的。英語電影片名直譯成功的例子不勝枚舉,這里僅舉兩例:
英語電影A Walk in the Clouds譯為《云中漫步》,這樣既保留了原文的概念義,同時源語的聯想意義也得到了充分的保留。這部電影描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在叫做“云”的葡萄園里談情說愛的故事,極富詩情畫意,“云中漫步”四字充分展示了這種詩情畫意。
但是,一些直譯法保留了英語的形象,卻無法在中國電影觀眾中產生源語電影觀眾所獲得的聯想義。如果把英語電影Rat Race譯成《老鼠賽跑》,中國觀眾會感覺莫名其妙,一頭霧水。
(三)意譯法
許淵沖在他的專著《譯筆生花》中說:“譯可譯,非常譯。忘其形,得其意。得意,理解之始;忘形,表達之母。故應得意,以求其同;故可忘形,以存其異。兩者同出,異名同理。得意忘形,:翻譯之道?!保?]這段話道出了翻譯的本質在于傳遞意義,而不拘泥于源語的形式。因此英語電影片名的翻譯在采用直譯法無法達到傳遞源語的意義時,就應該采用意譯法。采用意譯法不僅要緊扣影片的內容,而且還要體現其商業目的,最大限度地吸引觀眾。
電影中片名的意譯法不同于一般翻譯中意譯法:一般翻譯中的意譯法是拋棄源語的表達形式,譯出源語作者欲表達的意義;電影片名的意譯法往往是因為源語的表達形式無法激起目的語觀眾感興趣的聯想意義,因此,譯者必須通過不同的表達方式尋求突破,通過改寫或者完全改變片名的方式,達到激起目的語觀眾豐富的聯想意義,從而讓觀眾產生非看不可的心理。英語電影片名英譯漢的意譯法通常有這兩種:
1.原片名一個形象詞語+意譯
電影Waterloo Bridge如果被翻譯成《滑鐵盧橋》,對于多數受過一定教育的中國電影觀眾來說,極有可能想到的是拿破侖在該橋被打敗的歷史故事;而對于沒有多少西方歷史知識的人來說,更是不知所云。現在廣為傳頌的譯名《魂斷藍橋》,保留了“橋”這一重要形象。“橋”在漢語里就有男女相會的象征意義,如漢語成語“鵲橋相會”。譯者添加的“藍”字,有著“憂郁”“凄慘”的內涵意義;“魂斷”二字直接點出了故事的結局,一個富有悲劇色彩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
澳大利亞影片The Piano若直譯為“鋼琴”,無法揭示該片的主題意義,難以在中國觀眾頭腦中產生豐富的聯想意義。通過加入“別戀”二字,譯為《鋼琴別戀》,既表明該片為愛情片,又對觀眾產生了較強的感召力。
2.完全意譯法
這種譯法是完全拋棄英語片名的表達方式,譯者根據影片的內容和中國觀眾對電影的期望而在中文中尋找合適的表達方式。如“Gone With the Wind”被譯為“亂世佳人”,譯文中不包含一個源語片名的詞匯,譯者根據影片的內容,用富有音韻之美的中文四字格來表達,激起了中國觀眾豐富的聯想義,從而產生先睹為快的強烈欲望,為影片上座率提供了前提條件。
四、結 語
對于電影片名翻譯來說,譯名既要忠實于原片名,也要忠實于影片的內容,同時還要考慮片名所帶來的商業效益。譯者要對英語的片名在英語觀眾中所產生的聯想意義有精確的把握,從而在漢語中找到合適的表達法以達到翻譯家奈達所說的功能對等。
[參考文獻]
[1] Leech G N.Semantics[M].Hardsworth:Penguin,1981.
[2] Lyons J.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
[3] Nida E A,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r:E.J.Brill,1969.
[4] 朱光潛.談翻譯[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 Nida E 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