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我決定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可是給孩子起個什么名字呢?苦思冥想中,媽媽的視線從女孩的身上轉到了窗外,正好看到窗外的樹葉在不停地搖曳,那些樹葉在“沙沙沙……”的伴奏下,仿佛在跳著歡快的集體舞。是啊,5月,正是冰島微風乍起的時節,莫非是微風給自己送來了這個小寶貝?不如干脆給孩子起名叫布萊爾·比亞卡爾多蒂爾吧!“布萊爾”,也就是“微風”的意思。
從此,這個小女孩便有了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
5歲那年,布萊爾進了學前班,當老師喊她的名字時,一旁的小男孩微笑了,布萊爾便問他:“你笑什么呢?”小男孩回答說:“這名字真好聽!”得到小男孩的贊揚后,布萊爾很得意,也為媽媽給自己起的名字而感到驕傲。
就這樣,“布萊爾”伴隨著這個小女孩,就像一縷微風一樣,一眨眼就長到了15歲。15歲,正是到了冰島允許辦理身份證的年齡。于是,15歲的布萊爾,帶著自己的出生證明,前去政府有關部門辦理自己的身份證。
令布萊爾沒有想到的是,政府機構認定,“布萊爾”不是恰當的女性名字,這個名字“男性色彩”更強烈,不適合女性使用,并建議布萊爾改成“Stulka”(冰島語里意為“女孩”)作為所有官方登記和文件通信中的名字。政府的決定讓布萊爾一下子懵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來,冰島有個規定,所有人的名字都要在國家制定的“名字清單”中挑選,而這份“名字清單”共包含1712個男性名字和1853個女性名字。否則,政府機構將對你的名字進行干涉。
而這一切,讓布萊爾和她的家人無法接受。于是,2013年1月初,布萊爾將政府告上了法庭,要求保留自己的名字。
雷克雅未克地區法院1月31日裁定,“布萊爾”適用于女性和男性,布萊爾有權依據冰島《憲法》和《歐洲人權公約》繼續使用這一名字。法院駁回了政府關于保護冰島語言的申訴。官司勝訴后,布萊爾也終于拿到了印著“布萊爾”的身份證。
正文部分是申請書的主體,首先提出要求,其次說明理由。理由要寫得客觀、充分,事項要寫得清楚、簡潔,這樣才能確保申請的順利進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員工自我決定辭職申請書范本【五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員工自我決定辭職申請書1敬愛的領導:
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但照目前的情況看,我估計要一直這樣“待命”下去了。既浪費了公司的資源,也讓我自己覺得尷尬。而且,我的心理還沒有到可以承受無所事事依然充實快樂的境界。我必須在自己在工作中完全腐爛之前,做一個了斷,那就是離職。
是的,選擇離職,實在沒有必要把自己的氣餒或者落魄,歸咎于老板,更不能歸咎于公司。但感念老板在我剛進公司時候的一心栽培,我還是樂意將一些話說出來。如果我不說,我想,也沒有人會說。這些話,我在公司期間也不想說,現在說出來,是想回避出頭鳥的嫌疑。
1.爭論和搶白是兩個概念,一個合格的職業人士要學會傾聽,但我發現公司從上到下都很欠辯論缺這種意識。
很多時候,大家明明是在辯論一個問題,后來往往各說各的,變成了搶白,而且不愿意聽別人的意見。這樣的結果是,討論半天,沒什么結果。
2.整個團隊時常像一盤散沙,沒有一點凝聚力。
公司似乎沒有任何集體活動,使得大家下班之后沒有任何的交流。這樣的話,工作上的磨合就顯得困難一點。在這一點上,我與我曾經工作過的公司進行了一下對比,實在很欠缺。
3.加班沒有加班費,遲到卻扣錢。
這樣的制度沒有多少人忍受。雖然大家表面上沒說什么,可是內心的不滿早已經洶涌澎湃,甚至可以說是怨聲載道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讓員工竭盡全力為公司效勞是不可能的。
4.答應加薪水,卻最少拖延一個月。
也許您不是故意拖延,可是由于“總是太忙”而無法顧及。不過,您一忙起來就是好幾個月不見影子,那么這幾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就只能悉聽尊便。我只想說一句,不要讓“忙”成為推遲某些事情的借口。
5.老板不懂得用人。
剛來公司時候,老板的確重視我。但后來公司業務面臨轉型,老板似乎完全把我遺忘,把注意力從文案完全放在了策劃推廣上。而且,新招的已經引起公憤的小年輕,既然你那么喜歡聽他夸夸其談,那我也無話好說。
對于溜須拍馬這種職業手段,被一個小孩演繹得淋漓盡致。我這做前輩的,也活該受冷遇。我總不能怪自己不會討好你吧。
我真的十分樂意追隨一個英明果斷、有人格魅力的老板。但既然老板不懂得欣賞,那我只好辭職。在公司,做了很多沒有意義和受累不討好的工作,浪費了不少時間,卻沒有完成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算了,實在不想說什么了。最后,祝愿公司業務不斷,前途無量。
此致
敬禮!
申請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員工自我決定辭職申請書2尊敬的公司領導:
很抱歉,我遺憾地寫下這份辭職報告,為自己、也為曾經服務的公司!今日提出辭職申請,敬請諒解!
我來公司兩年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與公司的同事們相處很愉快,工作的磨合也有了長足的進展。尤其是近來,我切實地感受到了公司在管理及企業文化方面的巨大進步和發展。從上到下都有了一種凝聚人心的共識。這既有公司各位員工的努力,更有公司各級領導的英明和睿智。我深感欣慰!
我決定辭職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首先基于自己的長遠發展,感覺公司沒有把技術員的職業規劃搞清楚,對從事公司一年以上的技術員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給于合理的崗位。
2、領導和下屬的溝通太少,領導不明白員工所想。
領導和客戶的交流太少,不知道客戶所需。
3、團隊成員更換太頻繁,技術員之間溝通太少,只感覺給公司打工,沒感覺公司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靠山。
4、也許是能力有限,我認為我在恒遠已經沒有更大的發展機會了,基本上定型。
因此,我決定選擇一個新的工作環境,希望領導批準,敬請早些安排。
當然,無論我在哪里,我都會為恒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我為我曾經是恒遠人而驕傲過。最后,誠懇地說聲:對不起!也衷心地祝愿恒遠力挫群芳,永往直前!
此致
敬禮!
申請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員工自我決定辭職申請書3尊敬的領導:
從__年初至今,進入公司工作兩年的時間里,得到了公司各位同事的多方幫助,我非常感謝公司各位同事。
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在公司里工作的很開心,感覺公司的氣氛就和一個大家庭一樣,大家相處的融洽和睦,同時在公司里也學會了如何與同事相處,如何與客戶建立良好關系等方面的東西。并在公司的過去兩年里,利用公司給予良好學習時間,學習了一些新的東西來充實了自己,并增加自己的一些知識和實踐經驗。我對于公司兩年多的照顧表示真心的感謝!
在經過__年下半年的時間里,公司給予了很好的機會,讓自己學習做市場方面的運做,但由于自己缺乏市場等方面的經驗,自己沒有能很好的為公司做好新的市場開發,自己身感有愧公司的兩年的培養。
由于我個人感覺,我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的表現不能讓自己感覺滿意,感覺有些愧對公司這兩年的照顧,自己也感覺自己在過去兩年沒有給公司做過點貢獻,也由于自己感覺自己的能力還差的很多,在公司的各方面需求上自己能力不夠。所以,經過自己慎重考慮,為了自己和公司考慮,自己現向公司提出辭職,望公司給予批準。
此致
敬禮!
申請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員工自我決定辭職申請書4尊敬的公司領導:
您好!
我吳勇因為個人原因以及要在9月返校這樣的情況,不能再為公司的發展出自己的一份力了,深表歉意,特此向公司提出個人辭職申請,還望公司領導可以見諒并予以批準。
我從進入公司幾個月以來,對大道的公司文化精神耳濡目染,深深地感受到達到大道家庭的溫暖,也從不間歇地得到營業部負責人的培養與信任,因此由衷地感謝大道物流,同時也感謝所有的大道家人們!
“知難而進,永創新高”這一大道精神必將伴隨我走過未來的職業生涯,“懂得感恩,成就他人,積極進取,成就大業”定將使我的價值觀得以升華!因此,我非常感謝大道物流公司給我提供了在這樣的良好環境下工作和學習的機會,也要感謝我所在營業部畢主管及同事們的熱心指導與悉心幫助,感謝他們對我的器重與信任,使我的社會經歷不斷地豐富與更新!
離職在即,我真心地祝愿大道物流公司的業績蒸蒸日上,永創新高,更早更完美地實現“成為中國物流第一”的大道愿景!
此致
敬禮!
申請人:haoword
__年__月__日
員工自我決定辭職申請書5尊敬的領導:
您好!
我很抱歉在這個時候向您提出辭職,來到________這個大家庭已經將近有8個月了,公司的工作氛圍很好,大家對我的關心和照顧,以及您帶給我的信任。都讓我個人獲得了很多機遇和挑戰,在這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為此我深表感激。
可是一番思慮下來,我總覺得自己越來越不能勝任現有的工作,在過去一段時間里的表現根本不能讓自己感到滿意,感覺自己在過去的時間里沒有給公司帶來多大的貢獻,自身的情緒化始終是我沒有克服的缺點,也感到自身的學習能力、業務能力還差的很多,很難讓自己在目前的崗位上有太大的突破.考慮了很久,想換一個新的環境來繼續磨礪自己。
為了不因為我個人的原因而影響公司正常的工作進度,在辭職前我仍然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在離職過程中給公司所帶來的不便,對此我深表抱歉。
在這里,特別感謝您在過去的工作、生活中給予的扶持與幫助,及對我的信任和在人生道路上對我的指引。并感謝所有給予過我幫助的同事們。謝謝你們!
祝您身體健康,事業順心。并祝瑞達的事業蓬勃發展。
此致
敬禮!
申請人:haoword
甘薇見人,在問過“你好”后,是一個甜甜的笑容。這樣的笑容始終穿插在整個采訪中,讓人感覺像飲了一口蜜,心里也甜甜的。在兩天前的《太子妃升職記》慶功會上,人們叫她“甘薇總”,問她被這樣稱呼感覺怎么樣?她說,“有一種壓力,我喜歡他們叫我薇姐。會覺得親切一點。”但是與甘薇聊起來,種種“嬌柔的小女人”的印象,就被一點一點地了。雖然,她聲音確實是溫柔的,但語氣篤定,那自內而外散發出的“甘薇總”的氣場很強大。
《太子妃升職記》不是甘薇第一次擔任制作人,2013年她就制作了兩季網絡劇《女人幫?妞兒》。當時,她拉來一幫閨蜜來參演,笑著說“大家都是我刷臉請來的,把臉都快刷爛了。”那是她的幕后處女作,“對演員、拍攝、制作等都一竅不通的情況下硬著頭皮上的。”因為都是好朋友,除了正常工作外,她還要照顧好她們,基本上無論戲拍多久,她都會陪多久。甘薇的初體驗是“好累好復雜”。她沒有太多資金,還要用心地做好,因為“第一次做別人會對你存在很多疑問,也有人想看你的笑話,這個時候你就會覺得一定要爭口氣,證明自己有這個能力。”這種不服輸的勁兒是“女強人”的必備素質,《女人幫?妞兒》雖沒《太子妃》這么轟動,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讓甘薇證明了自己。
甘薇是個典型的重慶妹子,長得甜美,性子耿直。她小時候學舞蹈,大學考到了藝術學院學表演。畢業后,她沒有一門心思地去做演員,而是先做了電影發行。她坦言,從沒想過要成為明星,要有多紅,打心眼里覺得做幕后更適合自己。“做演員比較被動,而做幕后雖然會很辛苦,不會像演員在聚光燈下那么耀眼,但成就感是非常強的。”不過,甘薇還是拍了幾年戲,她想著畢竟學的表演,還是得留點作品,以后給兒女們看看,告訴他們“這是媽媽拍的,媽媽以前是演員。”
“做了老板就覺得是上了一條賊船,下不來了。”甘薇感嘆。2013年開始做制片人,2015年成立了樂漾影視公司,成為老板的甘薇感到自己的責任很重,她不再為自己打工,而是為員工打工,“非常累非常辛苦,為的是什么?為了能吃的好點、穿的好點、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有這個條件。有時想想真的是為了一種夢想吧,這夢想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這艘船上所有員工的。我是船長,要帶著他們往前走,我身上與生俱來就有使命感和責任感,再累也要往前走。”
說到夢想,小時候的甘薇“就想找一個理想型的老公結婚生子,開開心心地過日子,沒有特別大的抱負和理想。”上了大學后,“只想著能穿著軍裝,分配一個好單位就ok了。”現在呢?她說:“我的夢想不是能把公司做到多大、能掙多少錢,能不能上市,沒有這個想法。還是以作品說話,順其自然,但如果有一天真的做到這些事情,何樂而不為呢?現在什么都沒有就不要給自己畫一個餅,而是踏踏實實地一個個作品好好研究。能做兩個‘太子妃’出來那價值就很高了,好好做事吧。”
2014年《太子妃升職記》項目啟動時,甘薇正懷著寶寶,本可以選擇停工安胎,她卻選擇在2015年一塊堆兒生下了“三個娃”,一對漂亮的雙胞胎,和一個成功的作品。甘薇是那種看上去溫柔而內心堅韌的人,她覺得不應該給自己找借口,應該勤快一點,要能協調好事業和家庭。近半年,《太子妃升職記》殺青到播出,甘薇忙得不亦樂乎,而她每天也都保證留出時間給家人。這之后,她又要開始張羅“太子妃”的大電影了,年內還要制作4部網劇,看到記者驚訝的表情,甘薇卻頗淡定,這和她成為母親不無關系。甘薇認為,從女孩到媽媽的蛻變,更多體現在責任感,“工作時就覺得要把工作做好,給她們樹立一個榜樣。寶寶三歲之前,父母是她們最好的老師,我做的所有事無形之中都會教導她們。”當記者說,覺得她的著眼點有點長遠時,她笑了,“80后的人,60后的思維是嗎?我想的比較多,也比較累。”
甘薇很理性。比如,寶寶一歲時她就對她們非常嚴厲了。她常會對女兒們說“不可以!”“不許!”,“姐姐不和妹妹分享時,我就會給她講道理,你是姐姐你一定要學會分享,妹妹都給你吃好吃的了,你也要給妹妹吃。我就會這樣說她們,無形當中對她們很嚴格。”甘薇想了想原因說,“因為我對自己就很嚴格,但是我對別人很寬容,就是對自己嚴格得有點透不過氣來。”
這一點體現在對待 《太子妃升職記》的成功上,在全公司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時,甘薇及時讓自己抽離了出來,“膨脹會讓人迷失方向。作為公司的領導者,我應該冷冷靜靜地看待這部劇,而不是過兩三年我還在說‘太子妃’是我做的。我要的不是這個。”她冷靜地思考了成功和不足,比如她這樣告訴記者,“經典的、口口相傳的臺詞不多。”“再完美的東西都有缺點,只有認識到有些遺憾的東西才會在下一部戲中做得更完美。”
“你是個追求完美的人嗎?”記者問,“是的,其實我以前是比較安逸的一個人,沒有特別大的理想,覺得開心就好。但是上舞蹈學校時,因為青春期很愛吃,就很胖,老師就總說我,我自尊心受到了打擊,那時就開始給自己制定目標,必須減肥。從110多斤瘦到80多斤,從此以后再也沒胖過,那種每天運動的毅力非常強。”甘薇頓了頓,“我決定做一件事情,就必須做到。”
Q&A
不是為了拍“污”而“污”
Q:當初你是怎么看到“太子妃”的故事的?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2012年時一個朋友推薦給我的,我看后特別喜歡就把它買下來了,就一直等著合適的機會把它拎出來做。2014年我就在100多個IP中選擇了它。一般的穿越故事都是很正常的,但太子妃穿越回去是女人的身體,男人的心,雌雄同體的感覺是以往沒有過的,所以比較喜歡。
Q:你覺得它為什么這么受歡迎?
A:現在這么受歡迎是我們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很多人說太子妃是偶然的現象級,但它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我們付出很多努力,做了很多市場調研,火是必然的。只是現象級這件事比較出乎我們意料。做劇本策劃時,我們已經把目標群體定為90后到00后,市場調研發現,這個群體的女性觀眾占80%,所以基本上就是為這部分觀眾打造的。里面的橋段、內容、情節和選角,都是為她們去選的。
Q :你理解的年輕人的口味是怎樣的?
A:90后女孩子非常有個性非常自強,跟劇中人物有特別相同的地方,比如張MM是個雌雄同體的女孩子,其實85后和90后身上,真有一種雌雄同體的氣質,雖然外表是女孩子,但我們內心非常強大,需要我們時,我們就會出來充當一個男人。
Q:有人評論劇情腦洞大、自黑,這些是特意設計的嗎?
A:都是我們設定的。自黑怎么了?挺好的啊,有可能真的是黑自己,娛樂大家,同時也抬高了自己崇高的娛樂精神。
Q :人們說劇組很窮,服裝道具很廉價,但其實花了很大成本?
A:其實從制作到拍攝所有預算加起來近2000萬了,為什么大家會覺得窮呢?我感覺還是人們看慣了富麗堂皇的清裝戲,我們如果還做這種傳統的古裝劇就沒意義了,跟我選擇的題材不太匹配。所以我們就走了一個新路子,一個顛覆性的東西,有點像徐克做《青蛇》,白蛇和青蛇怎么就變成了戲曲的造型和說話方式?當初我們不是也接受了嗎。別的網劇基本上拍兩個月,但我們拍了不是75就是85天,這個預算就要比別人多很多。
Q:拍三個結局是誰的想法?
A:我想的。我拍《女人幫?妞兒》時就想這樣做,但那時精力有限沒法完成。我看任何戲時,覺得別人拍什么我才能看什么。可是90后可能想要更多的可能性,他們是很自我的一代。比如看了一個悲劇結尾,肯定還想看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看完大團圓又會想,他們悲一點是什么樣子。我覺得滿足觀眾的心理需求十分重要。
Q:人們說《太子妃升職記》“污”,制作時有想過尺度的問題嗎?
A:想到有關部門的管控,我們在尺度上真是在貼著底線走。“污”也是網友們說的,我覺得都是按劇情發展的需要,不是為了拍“污”而“污”,那就低級了。
Q:前不久“太子妃下線”是怎么回事?主要是“污”的問題嗎?
A:因為平臺方接到了有關部門的一些建議,平臺就把它下線了自行修改。不光是污,還有些植入廣告之類的問題。
Q:重新上線刪減了還好看嗎?
A:改過的肯定不如原版的好看,有些故事就接不上了。不過大家不是因為污才看的,是故事真的比較吸引人,服裝也好看,小朋友們又年輕又帥,這些占了很大因素。
Q:據說“太子妃”沒做宣傳,但很多公眾號都報道了,這有做過工作嗎?
A:沒有,這更多是在于它成為現象級的網劇了。像我的一些好朋友,他們也是大V,會自己推這個,因為覺得如果不推是不是被這個社會淘汰掉了,這就是新媒體的力量。
Q:你曾說“太子妃”給網劇行業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
A:就是讓大家覺得拍古裝劇不一定要穿傳統服飾,可以更多突破性地去選服裝、場景、題材和演員;并不是所謂的“超級大IP”就是一個好IP,能把小IP做成大IP才是實力。昨天有朋友說張一白最近也要學習我們成功的地方,它跟《萬萬沒想到》、《潘磕惺俊范疾灰謊,開創了一個新風格。
Q:樂漾影視是怎樣的公司?和樂視是什么關系?
A:它的定位就是為90后、00后制作網劇、電視劇、電影,他們才是現在的受眾主力軍,世界是他們的。它和樂視沒關系,完全獨立。
Q:你是一個怎樣的老板呢?
A:我是一個脾氣太好的老板,要么就成得了大事要么就一事無成。因為脾氣太好,心太善良,有時做事很麻煩。其實應該愛憎分明一點,但是我又下不了手。
Q:你最強硬時是什么樣?
A:就是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我沒怎么發過脾氣。
Q:你的處事哲學是什么?
A:一定要站在對方立場上著想,多溝通。最大的就是溝通成本,如果連這個都做不了的話,那就沒辦法再做別的了。
Q:這次有遇到新的難題嗎?
A:很多呀,比如第一次做古裝,我們也想省事,想去借服裝但是不符合我們當初的想法,時間又太少,服裝都是邊拍邊做,效果肯定要差一些,道具又沒有多少,所以大家總說我們是窮逼劇組。這些都讓自己掌握了不少經驗。
選擇這樣的人做老公是正確的
Q :做母親后有發現自己的新潛能嗎?
A:覺得自己更強大了,是那種天塌下來我都要給他們頂上去的強大,哪怕在工作上遇到再多委屈、再難談的合作、再過不去的坎,覺得一切都沒所謂,非常從容淡定。
Q:你有過特別脆弱或困難的時候嗎?
A:困難沒有,脆弱就是當了媽媽后看不了關于寶寶的新聞,我連看《捉妖記》都哭得一塌糊涂,就把小妖怪想成孩子,覺得好可憐。內心更脆弱了,雖然它同時很強大,但看到關于孩子的那些不好的新聞都覺得內心特別脆弱,很柔軟。
Q:兩個女兒的性格有不同嗎?
A:不一樣,姐姐很內向,很秀氣,妹妹性格更像我,很外向,很大方。
Q:丈夫賈躍亭身為樂視老板工作也一定很忙,你沒想過回歸家庭嗎?
A:我會把重心放在工作上,但我安排的事情不會那么滿,早上和晚上我都會留給家人。我覺得我不回歸家庭也能把他們照顧得很好。
Q:丈夫對你工作的態度是?
A:不管不問,隨我。
Q:你們夫妻都這樣成功,可見彼此的眼光都很不錯。
A:緣分很重要,那時也不知道對方會發展成什么樣子,就是把人品放在了第一位。選擇了他就覺得有種安全感,雖然條件沒有現在好,但我只要認對人,就可以同甘共苦。
Q:他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他正直、執著,有家庭責任感。
Q:那時他有向你表達他的夢想嗎?
A:沒有,但會感覺得到他想做的事他一直在堅持。因為他對工作的執著和熱愛,還有他對朋友的責任感,我會覺得選擇這樣的人做老公是正確的。
Q:這么多年你們是如何互相扶持的?
A:理解、支持和包容非常重要。因為每個人都有個性和想法,都有難處和委屈,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場上為他多想,包容對方。包容說著很簡單,做起來非常難。
Q:對你的事業他有給你建議嗎?
A:給了很多建議。我經常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可能他無形中說了一句話,我會有,哇,茅塞頓開的感覺,就覺得有個導師在身邊真好。
Q:你和那個著名的泰迪姐妹團的關系是怎么維持的?
A:經常聚會,不管誰過生日、誰的孩子過生日、老公過生日,我們都會去,這樣的活動每個月都有。我們都是一群非常熱愛生活、正直、積極向上的女孩,樂此不疲地總搞一些party。
關鍵詞:自主性;道德;動機;勝任感;歸屬感
中圖分類號:B8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35-0178-03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開發受教育者在身體、智力和精神道德層面的潛能,并使他們得到全面而平衡的發展,這就意味著教育也應該包括身體、人文和精神這三個方面的內容。身體教育幫助人獲得生長發育、運動和營養健康方面的知識。人文教育與人類的文明發展與進步有關,其內容包括政治、管理、慈善事業、貿易、藝術和工藝、科學、重大發明和發現等。而精神教育則旨在使受教育者獲得諸如誠實、寬容、合作、謙虛、慷慨等精神品質,并正確認識到生命的終極目的和意義[1]。在這三種教育中,精神道德教育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它對身體和人文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并保障前兩種教育能夠促進個體的幸福和文明的進步。那么,如何開發受教育者的內在道德發展動機, 使他們把外在的道德要求和標準內化到自己的價值體系中?自我決定論給我們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方法,我們將在下一節探討此問題。
一、自我決定論簡介
自我決定論由心理學家Ryan 和 Deci于1985年提出,其主要觀點如下。
(一)人的三種基本需求
自我決定論認為,人在生命中會不斷地追求三種基本的心理需要:自主性、勝任感、歸屬感。自主性指的是人需要自己選擇、實施和調控自己的活動和行為,需要感到他是自己行為的主人,體驗自我決策的自由。勝任感指的是個體需要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應對生命中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并達到所預期的效果。當人的勝任感得到滿足時,他就體驗到自己的成就、成功、對事情的掌控能力。歸屬感指的是個體和他生命中的一些重要的人之間的一種相互尊重、親密的依存關系。這種需要的滿足可以讓人體驗到他的社會交往系統對他的支持,使他感到安全和穩定。自我決定理論認為當人的這三種需要都得到滿足時,人就能成就幸福,其生活和工作能達到最佳的狀態,并實現個體成長的愿望 [2] 。
(二)三類動機和六種調控方式
Ryan 和 Deci把人的行為的動機分為三大類:無動機、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而這三類動機分別會采取六種不同的調控方式,這六種調節方式表現了個體行為動機的不同程度的自主性。
第一類是無動機,個體表現出對活動的漠不關心和無興趣,感到不能改變事情,不采取任何的調控行為。
第二類是外部動機,它可以采取四種調控方式,這些調控方式都由外部因素的刺激和影響而產生,只是外在的這些因素被個體內化的程度不同:一是外部調控,個體之外的其他人依靠外在的懲罰、獎勵或者壓力迫使某人完成某個任務或實施某個行為,這種調控的自主性最低,行為的持續性最不穩定。一個大學生為了避免考試不及格而不得不去上課,就屬于外部調控的一個例子。二是內攝調控,個體并非真正看重某個行為的價值,只是為了避免不好的情感體驗,如羞愧感,而不得不實施某個行為,可見,內攝調控與內在的獎勵和懲罰有關。如果一個大學生感覺考試不及格是讓人羞愧的事,從而在考試前努力復習功課,以便順利通過考試,這樣的調控屬于內攝調控。三是認同調控,個體選擇從事某個行為并認識到活動對自己有價值、有意義,行為雖然被規范但是以自我決定的方式來進行,而非因為壓力或要求,比如,某個大學生認識到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對自己成長和生存的重要性,從而努力學習,這就是認同調控。四是整合調控,個體認同自己行為的重要性,把外在的價值觀、道德態度等內化為自我價值系統的一部分,內在觀念和諧。
第三類是內在動機,具有這種動機的個體從事某個活動,是因為他對該活動本身有濃厚的興趣、享受活動過程帶來的愉悅體驗和滿足感,這種動機采取的調控方式屬于內部調控 [3] 。
綜上所述,三類動機和它們相應的五種調控方式,無調控、外部調控、內攝調控、認同調控、整合調控和內部調控,形成一個連續體。從無調控到內部調控,個體的自主性、自覺性、愉悅感不斷增強,相應地,個體行為的持續時間也不斷加長。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外在的環境對個體的自主性、動機和所采用的調控方式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我們將在下一節討論此問題。
(三) 不同外在環境的影響
自我決定論把外在環境分為兩種,即有助于自主性的環境和控制性的環境。這兩種環境的不同特點及其對自主性、成就感和歸屬感的影響分別論述如下。
1.有助于自主性的人際環境
這種環境有三個特點:首先,權威人士(父母、老師或者領導)給個體解釋需要實施的特定任務的原因,說明該行為的重要性,而不是不加分說地強制該個體完成此任務[4]29。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每晚做完作業之后,最好把書、作業本以及第二天要帶去學校的用具都放到書包里,做好準備。第二天早上你就不會因為到處找你的書、作業本或者其他用品而耽誤時間,這樣的話,你既可以從容地享受早晨,也不會上學遲到”。這樣的解釋可以幫助個體認識到某個任務的合理性和完成該任務帶來的好處,從而更加愿意實施該任務。此外,這樣的解釋也會讓個體找到行動的方向,更容易地完成該任務,從而增加其成就感。
其次,權威人士站在個體的立場來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內心的沖突以及所遇到的挑戰。這其實就是換位思考或者說移情。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個體感到他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從而產生歸屬感 [4]29。家長可以這樣表達對孩子的理解:“我知道每晚做完作業后,你很累,很想馬上休息和放松,而準備第二天上學要用的東西是一件無趣的事,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這樣的移情性話語表達了家長對整理東西的外在要求與孩子內心之間的沖突的一種接納、理解和同理之心,而非批評與指責,從而幫助孩子消解內心的緊張和壓力,以便鼓勵孩子,幫助孩子認識到家長的期待和自己的行為是有可能協調一致的[5]。
第三,權威人士給個體提供選擇而不是企圖控制個體的行為,這種選擇具體地表現在對話中一些詞語的使用,比如,采用“你可以……”“你或許……”而不是“你必須……”“你一定要……”等。前一種語言可以讓個體感到自己可以有所選擇,可以自主,從而更有可能把權威人士的要求內化,并整合到自己的內在信念和價值體系中 [4]30。
2.控制性的人際環境
與有助于自主性的人際環境相反,控制性的人際環境中的權威人士往往不向個體解釋實施某個行為的價值、意義和理由;也不會從個體的角度來體會其內心的沖突等情緒,缺少移情這個因素,而且,權威人士通常采用“你必須”,“你一定”等話語來硬性迫使個體服從某個要求和命令。
心理學家(如Ryan & Deci,2000;Deci et al,1994等)的研究表明,在自主性的環境中,人們更傾向于發展其自主性的動機并且會感到他們有自由選擇他人建議的活動,因為他們認為這些行為本身會給他們帶來內在的回報,或者他們感到這些活動對他們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與此相反,在控制性的環境下,人們會形成控制性的動機,他們遵從權威人士的要求是因為某種不得不接受的壓力 [4]30。此外,Ryan 和 Connell (1989)以及其他心理學家在政治、學生的學業、宗教、健康等領域的研究結果發現,自主性的動機與積極效果呈正相關關系,而控制性動機與消極效果有關 [6] 。
二、自我決定論對道德發展的動機培養的啟示
中國文化樹立了對權威人士(族長、家長、領導、老師等)的遵從傳統,但是,如果這種遵從是迫于權威的壓力、獎勵或者懲罰的外在刺激,那么遵從的行為往往不能持久。在學校常見的一個現象是:某班學生在其班主任的課上能遵守秩序、保持安靜,但是在上其他老師的課時,課堂混亂無序,其原因之一可能是班主任往往采取“硬派”的班級管理風格,對學生的不當行為常常施以嚴厲的懲罰,為了避免被罰的后果,該班學生在班主任面前不敢違反紀律,但是,當班主任不在時,則可能無法無天。這就是學生迫于班主任懲罰的壓力而采取的規避風險的行為,屬于動機的外在調控方式,因為他們并沒有認識到營造安靜、有序的課堂對學習和自我成長的重要性,也沒有把遵守班規和校規內化為自己的道德與價值系統的內容。由此可見,這種對權威的表面尊奉是治標不治本的一種路徑。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西方文化對中國的影響,年輕一代的中國人逐漸產生了無視或者蔑視權威的傾向,因此,以權威的威嚴來調控受教育者的行為已經不合時宜。
教育者(包括家長和老師)可以借鑒自我決定論的心理學研究成果,改變對受教育者的道德教導方式,以便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比如:
一是老師或者家長可以和學生/孩子一起討論,需要訂立哪些班級/家庭規則,來維護班級成員/家庭成員的利益、和諧與團結,讓受教育者成為規則的制定者而不僅僅是遵從者,這可以給他們自主機會、自我決定的體驗和尊重,感覺他們是規則的主人而非被動的接受者,從而有助于他們更自覺地按照規則行事。
二是師生(或者家長和孩子)需要討論規則對班級/家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請受教育者對比有規則和無規則的集體對其成員在人際相處、實現整體和個人的目標、個人成長與能力發展等方面的不同影響,以幫助他們認識制定和遵守規則的價值和意義,以便他們認同這些規則,把它們整合并內化為自己價值觀的一部分。
三是在培養受教育者的慷慨、服務他人、奉獻等道德能力時,盡量使用“你可以”“你能夠”“你或許”等建議性的中性詞,避免采用“你必須”“你一定”等控制性的話語,這給受教育者自我選擇的機會,讓他們感到有自由去選擇是否要慷慨幫助他人,這種選擇的機會往往會激發他們的自我決定感,使他們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幫助他人,而不是被迫給予幫助。
四是教育者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如每周,每兩周等),引導受教育者對自己的行為和道德發展進行反思,總結自己有哪些收獲,給他們正面的鼓勵和信心,同時,和他們討論可以采取何種方法以便提升道德修養,做出發展某個美德的周或者月計劃,比如,本周我希望培養或者鞏固整潔的美德。通過行動-反思-再行動的循環過程,我們可以努力激發受教育者在美德發展方面的整合調控動機和內部動機,這樣美德能力才有可能以更加自發、自主的方式持續不斷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阿博都巴哈.已答之問[M]. 澳門:新紀元國際出版社,2004:8.
[2]Deci, E. L., & Ryan, R. M.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
ior [J].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0(11):227-268.
[3] Ryan, R. M. & 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 (55):72.
[4]Nikos L.D. Chatzisarantis and Martin S. Hagger. Effects of an intervention based on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on self-rep-
orted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J]. Psycho-
logy and Health, 2009(24).
[5]Edward L. Decl, Haleh Eghrarl, Brian C. Patrick, and Dean R. Leone. Facllltaitng Internalization: The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4(62):124.
關鍵詞:自我決定動機理論高職英語教學
一、引言。
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較差,上課聽不懂,學習困難,無法與老師互動,因而對英語學習產生畏懼心理,甚至厭學。筆者將自我決定動機理論應用到高職英語教學中,以期激發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從而改善高職英語教學現狀。
二、自我決定理論的定義及分類。
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Theory,簡稱SDT)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心理學家DeciEdwardL.和RyanRichardM.等人提出的一種認知動機理論。該理論以人的需求為基礎的當代動機理論。自我決定理論關注的是三種人類內在需求:能力需求、關系需求與自主需求。能力需求指得到各種內外在結果并有效地進行必要的行動的要求;關系需求是與他人建立密切的情感紐帶與附屬的需求,反映了在情感上與我們生活中重要人物聯系的期望;自主需求指個人行動的自我啟動及自我調節。需求這一概念為理解一些在表面上看起來沒有關聯的現象提供了基礎,將動機研究置于社會環境,強調人的自我調節、自我選擇、自我實現;而社會環境為滿足能力、關系、自主的基本心理需求提供了機會。
自我決定理論將人的動機分為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不是對立的,而是處在一個連續體上)。內在動機指人從事某種行為是為了獲得快樂與滿足;外在動機指人從事某種行為是為得到某種結果。內在動機強調自愿;外在動機強調被迫。
三、運用自我決定理論激發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的策略。
根據自我決定理論,學習動機是一個人學習的原動力,而一個人的學習動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激發手段,使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從低層向高層轉變。在教學中可作如下嘗試。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滿足學生的關系需要。
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僅對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完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學生的人格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多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這樣會從側面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二)創設英語學習環境,滿足學生的學習氛圍需要。
創設愉快、和諧且有利于學生自主發展的英語學習氛圍,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少焦慮,不怕出現語言錯誤,樂于參與創造性的語言交際活動。教師可在教室的左右墻壁上讓學生張貼英語諺語,如:Loveme,lovemydog.(愛屋及烏);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有志者事竟成);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Tomorrowisanotherday.(明天是新的一天);
Afriendinneedisafriendindeed.(患難見真情);Eastandwest,homeis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等,以此來激勵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興趣。另外,利用學生課余時間教學生簡短易學的英文歌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英語單詞和句子,而且能夠大大增加其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幫助學生樹立適當具體的學習目標,滿足學生的能力需要。
明確而恰當的學習目標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對學生進行學習目標教育時,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英語學習狀況,幫助學生樹立近期和遠期目標,完成自己制定的學習目標,滿足學生的能力需要。
(四)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刺激需要。
霍姆林斯基指出,“學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石莉,2005)。既然學習興趣在學習中有如此大的調節作用,那么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運用各種教育手段,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提供可理解性的學習內容及任務,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因材施教,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適合日后就業需求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使學生覺得學起來有趣。
2.倡導對話式教學,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對話式教學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包括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自我互動、個體與群體的互動、個體與教學環境或教學媒體的互動等。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可采用教師和學生互相提問、結對子(pairwork)、小組活動(groupwork)、角色表演(roleplay)講故事、唱英文歌等組織形式,這些活動形式各有所長,如能有效組織好這些活動,會使英語課堂產生活力,促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對話式教學中,從而激活學生的語言學習動機。
3.導入文化因素,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化的理解。布朗(1994)曾指出,“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語言的一部分,兩者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單純的語言知識的學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挖掘教材內容,注意文化導入,多介紹目的語國家的習俗和風土人情,以及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識,這對語言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創造良好積極的英語學習情緒,提高學習興趣是很有幫助的。
4.運用多媒體教學引入網絡資源。多媒體英語教學課件的圖文并茂,直觀靈活、交互性強,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具有情境的真實性,增加了學生的新鮮感和求知欲,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進行各層次的思考、判斷,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給予學生及時反饋和適當評價,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
皮格馬利翁效應證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肯定性評價語,可以激發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從而鞏固和發展學生的學習動機。比如讓學生回答問題時,多用“Please”,當學生對問題答不上來時,應投給期待、鼓勵的目光,或說“Don''''tbenervous.”“Takeiteasy.”“Thinkitover,andyou''''llfindtheanswer.”;當學生答錯時,說“Nevermind,youmaytryagain.”“Itdoesn''''tmatter.”;當學生回答接近正確時,說“Somethingislikethat.”“Nottoobad.”;回答正確時,說“Good.”“Verygood.”“Excellent.”并表示感謝:“Thankyou.”總之,不給學生施加任何壓力,使其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學生一旦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和鼓勵時,就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起奮發向上的求知欲和深厚的學習興趣。
四、結語。
總之,學生是英語課堂中的實踐主體,教師在學生智力水平已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應該積極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愿意為學習付出努力,這樣,必定會取得不同程度的良性教學效果,使得英語課堂更加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Brophy,J.著。陸如怡譯。激發學習動機。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Meeombs,Barbaral.&Pope,Jame著。伍新春等譯。學習動機的激發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3]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