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以考試為話題的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青春,沉醉在極富濃厚的書香中。不知你是否有這種感覺:每當翻開史書,就像是在品嘗一杯濃濃的咖啡。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引領你成長;一個個經典的歷史故事讓你深感古代中國的獨特魅力;一個個智慧的古代哲學充實你的文學素養……史書的特有的氣息散發出中國濃厚的民族文化。
青春,沉醉在極烈的書香中。陽光照在你青春的小路上,當你仰望天空,輕吟古詩詞時,你會想到什么?或許你能想起杜甫“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蘇軾“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的英雄氣概;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聲后名”的昂揚銳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漫步古詩詞,不像是在品味一杯烈酒嗎?
青春,沉醉在淡似水的書香中。閱讀小說體味小說的精華。你會體味到保爾柯察金剛強的毅力;體味魯濱孫頑強的生命力;體味居里夫人為科學獻身的無私無畏;體味貝多芬改變命運的決心;體味高爾基追求光明的信心……小說平淡,但似水是人精神的源泉。
青春,沉醉在文雅的書香中。品讀現代詩文,不禁被它的文雅所感動。冰心的《繁心春水》歌頌自然、贊美母愛、回味童真。不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藝術上,都詮釋著“雅”的真諦;徐志摩的一首《再別康橋》再現了書的“雅”,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倒出了他真摯的情感;泰戈爾的著作《飛鳥集》透出世界的真善美充滿了詩情畫意重溫書“雅”的氣味……
語文中、高考作文對標題的批閱要求是:自己擬題,缺標題扣2分。許多學生也許不太重視這2分,也就是說不太重視作文的命題,因此出現了命題不準、不簡練,或沒有文采的現象,這種現象就直接導致了文不對題,題不切話的后果。其實,一個好的標題何止是2分的問題,從學生所擬的標題,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駕馭語言的能力、辯證思維的能力以及知識的積累能力等等。
那么,如何去給話題作文擬一個好的題目呢?筆者結合平時的作文教學,對話題作文的擬題技巧進行些探討,力圖使學生明確作文擬題的基本要求,并掌握一些擬題的方法和技巧,從而為今后文章的寫作打好基礎。
一、大中取小,化虛為實
話題作文的出現決定了話題作文有很大開放性,而我們所面對的話題常常是一個抽象的不很實在的概念,這時,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抽象概念所涵蓋的大范圍加以限制,即在話題前后進行適當地補充和刪減,使話題的范圍進一步縮小,這樣在審題時就輕便多了。如以“感謝”為話題的作文,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擬題訓練:或心靈收獲,可以擬題《感謝〈簡愛〉》;或生活故事,可以擬題《沒有人收的謝意》;或情感意義,可以擬題《寄自天堂的感謝》等。也就是說,當遇到涉及范圍廣,意義抽象的話題時,我們應調動積累,聯系實際,把抽象概念轉化為具體鮮活的生活現象,大中取小,化虛為實。類似的例子我們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如:以“幸福”為話題的作文,我們可以擬出以下題目:《追求幸?!贰蹲非笮腋]有錯》《體味幸福》《幸福是一種心情》《幸福在哪里》《為了幸福而努力》等等。
二、引用俗語,樸實親切
話題作文相對于其他形式的作文形式更能表現生活,也更貼近生活。所以我們進入寫作話題時,最先的思維便是活生生的生活記憶。因而,引用群眾口語,民間俗語,諺語歌謠以及慣用語擬題,顯得自然生動,樸實親切。如以“結伴”為話題,我們可以擬出《你是我永遠的兄弟》、《一個好漢三個幫》等。有時我們使用最普通、最平凡的帶有口語色彩的俗語,一定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都是答案惹的禍》、《條條大路通羅馬》、《謊言不開花》、《欽差大臣請下崗》、《回扣――好大一個“瘤”》等。這樣入時化俗,顯得自然、樸實、親切。
三、移用點染,雅俗共賞
話題作文的取材來自于紛繁的社會生活以及對生活獨特的感受和深刻的認識。擬題時,我們就可以把這些來自生活的內容作些包裝點染。例如,我們可以借用歌名、歌詞、廣告語、成語、書名、影片名等為題。如以“美”為話題,可借用歌曲名《最美》,可借用書名《完美人生》等。如以“結伴”為話題,可借用電影名《甲方和乙方》、《牽手》等。如以“責任”為話題,可移用歌詞《真正的英雄》、《男兒當自強》等。當然,除了對歌名、歌詞、廣告語、成語、書名、影片名等的移用借用外,還可以就具體內容對歌名、歌詞、成語、廣告語、書名、影片名等進行改變、仿造、組合等手法來擬題。這樣,所擬的題目常??梢云鸬矫钊M生,雅俗共賞的雙重效果。不妨再舉幾個例子:如《道德苦旅》(余秋雨《文化苦旅》);《誠信無價》(電視劇《情義無價》);《坡的選擇》(歷史名人)等。如此機智地移用點染,推陳出新,妙趣橫生,往往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再如《為誠消得人憔悴》、《若為誠信故,一切皆可拋》、《讓我悄悄告訴你》、《天長地久(酒)》等。如此化用,暗含旨趣,妙化無痕,點石成金。
四、妙用修辭,隱理生趣
話題作文作為考場作文有它特殊的地方,比如要能夠在題目中盡可能地顯露文章的內容和文體特點,但又不能過于繁瑣直白。為了彌補話題作文的這種缺憾,我們可以巧妙地使用比喻、比擬、移就、仿詞、反詰、引用等修辭手法來擬題,使文題鮮活生動,含蓄雋永。如以“親情”為話題的作文,我們可用比喻手法《落花母愛》、《父愛如樹》,可用擬人手法《月亮偷著哭》,可用擬物手法《心會跟愛一起走》,可用移就手法《親情永不褪色》等。擬題時,使用一些合適的恰當的修辭手法,不僅使文題形象具體,而且在無形中也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如99年的高考話題作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一考生擬題《小心這把雙刃劍》,把“移植人的記憶”比喻為“在殺傷別人時也會殺傷自己的雙刃劍”,準確、形象、生動。我們不妨再舉一些運用修辭擬題較好的范例:如以比喻入題的,《送老人一輪暖陽》(話題:孝);以夸張入題的,《那個障礙粉碎了我》(話題:挫折);以反問入題的,《我是誰?》(話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以設問入題的,《我從日本郵局取回了什么?》(話題:效率);以對偶入題的,《一頭白發,滿山青蔥》《夢繞吳山翠,情隨湘水流》(話題:環保),《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話題:人生感悟);以擬人入題的,如《地球就診記》(話題:環保);以呼告入題的,《回來吧,媽媽!》(話題:親情);利用諧音《從心做起》(話題:親情);利用雙關,《冬日暖陽》《花落春仍在》(話題:溫情)。
五、詩化語言,含蘊豐富
話題作文雖然給予相當寬泛的寫作范圍,但考生在選擇寫作內容時仍會出現大量選材撞車的現象。那么,如何在眾多類似的作文中脫穎而出呢?這就需要在語言的使用上下功夫了,而語言使用時的第一亮點當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擬題,詩化語言能使文題與眾不同。中國是詩的國度,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源遠流長。其中有許多美妙的詩句為我們所傳誦,同時詩歌所創造的意境也滲入我們思想的領域。用詩化的語言來擬題,不失為一種極具雙重功效的方法,既能體現出考生的知識積累,又能考查學生活用知識的能力。常用的方法:可以引用詩句,可以錘煉文字等。如以“結伴”為話題,可引用李白的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以“人生關懷”為話題,可錘煉文字《成全一棵樹》、《給世界注射愛》。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因而詩化語言的實質是詩化的思維。詩化擬題要求思維的個性和創新。我們可以由感悟、發散、求異等思維方法擬題。以“美”為話題,可以《拾到的美》、《羞色最美》、《破碎的美麗》為題;以“結伴”為話題,可以《不老的等待》、《把月光打包送給你》、《孤獨是一根刺》為題;以“親情”為話題,可以《這個冬天并不冷》、《親情在寂寞中開花》、《冰凍的父愛》為題。用詩化的思維和語言來擬題,能展現個性品位,獨特的審美,意蘊豐富。
命題作文的“題”是標題,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共用這個標題,命題作文指定了題目后,學生就沒有選擇,在同一個題目下,主題和內容大致相同,有的甚至連文體也作了要求。命題作文給出題目或者限制文體,其實就等于給學生畫了一個圈,你有非常的能耐也只能在這個圈里跳。而話題作文則不同,它所給的“題”是話題,學生可以用話題作為自己的標題,也可以在話題范圍內自擬標題。話題作文的材料和“題”僅僅是對話題的一個說明、一個解釋,或者說是一個“例子”甚至是一個暗示,目的是在于幫助寫作人理解話題。話題作文的核心就是話題,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據話題的要求而無須照顧材料的內容來作文。換句話說,話題作文中的話題只是作文時的一種“引子”、一個“話頭”或“一個范圍”,讓你任意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任選一個你熟悉或感興趣的內容來抒發與話題相關的某種思想、認知或感情等。所以,話題作文對于寫作者來說是一種比較自由的作文形式。這種自由形式表現在“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文體自選“的”三自“方針上。
一、立意自定
立意就是確定你的文章要表現什么主題。話題作文的“立意自定”就是說,你的作文只要不離開話題,不管你表現什么有意義的思想,不管你領悟到什么有意義的東西都可以寫。比如以“考試”為話題來作文的話,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確定文章的主題:
①對考試進行價值判斷,如分析它是好是壞,是有利還是有弊。
②寫考試到底反映一個什么社會問題。
③寫考試帶來之際不同的人作了不同的準備,推理一下他們將有一個什么樣的結果,然后點明自己的主張。
④時間包含過去、現在、將來三個領域,可在特定的時間背景下敘事,如“二十一世紀陳士美的新考驗”。
⑤空間即場合和地點,不同的空間地域會發生不同類型的故事。如“買東西時售貨員多退了十元錢時的考驗”、“考場內外”。
⑥可把“考試”人格化,通過把“考試”人格化后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下來,展示人世間各類人的考態。
二、題目自擬
命題作文的題是標題,而話題作文的題則是話題,是作文的“引子”?,F以“奉獻”為例來談談題目自擬的真諦。命題作文的標題只能是“奉獻”,絕不可改變,而話題作文的標題可圍繞“奉獻”自己擬定。如“奉獻真諦”、“奉獻的人生”、“奉獻與索取”、“種子與教師”、“樹根與樹葉”、“貝殼與珍珠”等。
三、文體自選
過去我們寫命題作文時,寫作要求上常注明:“寫成記敘文”或“寫成議論文”等字樣。這就限制了作文者的寫作思維,寫不出個性飛揚的文章來,而話題作文就不同,只要你的作文不脫離話題,寫什么文體都行。記敘類如小小說、故事、童話、寓言、散文、戲劇等,議論類如短論、隨筆、讀后感、雜文等,應用類如書信、廣告、日記、啟示、新聞訪談等。比如以“環?!睘樵掝}作文時,就可以寫成童話,通過“小鳥”與“鳥媽媽”站在光禿禿的樹樁上的對話中“小鳥”竟然連什么是森林、什么是大樹都不知道等等來暗示人們應該重視環境保護問題。
總之,話題作文聽起來很新鮮,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這只相當于日常生活中針對某一個話題而引發的一次談話而已,只要把日常生活中的談話內容轉化為書面材料經過反復修改以達自己目標即可。在此,我們可以放心地說:話題作文比其他作文容易多了,“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一、巧用修辭法
這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擬題法,因為比喻、擬人、借代、對偶、引用等辭格的恰當運用,能生動鮮明地把意思表達出來,增強文章標題的說服力和感染力,如:《百元鈔票的自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星星知我心》《愛如潮水》《千年等一回》《幸福像花兒一樣》《平淡如水的日子》《快樂集裝箱》《近水樓臺先得月》《草原在哭泣》《哭泣的駱駝》《坐著讀書,站著做人》《鮮花與荊棘》《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多情的土地》《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真的錯了嗎》《明天的明天你還會來嗎》等等,這些命題或比喻,或擬人,或引用,或對偶,或對比,或反問,或生動形象,或含蓄深沉,或文采飛揚,給人的感覺是運用了修辭的標題,就像一盤盤美味佳肴,又像一顆顆珍珠閃閃發光,讓人過目難忘。如以“誠信”或“環保”為話題,運用此法可擬標題:《播種誠信》《向誠信問好》《地球的煩惱》《高燒不退的地球》等。
二、故設懸念法
所謂懸念,就是創作戲劇、電影或其他文藝作品時,對故事發展或人物命運故意留下疑問,以吸引觀眾或者讀者的一種創作方法。用這種方法擬題,簡單易學。比如:《女生傳來的紙條》這個題目就很典型,這位女生為什么要給男生傳紙條呢?紙條上都寫了些什么?結局又會怎樣?讀者一看到這個題目便有了這么多的疑問,自然會產生往下讀的強烈念頭。再如《100分我恨你》《太陽從西邊升起》《午夜之后》《做“賊”心不虛》《生命還會繼續嗎》等標題也具有較大的思維空間,讓人產生非看不可的愿望。如以“成功”或“考試”為話題,運用此法可擬標題:《功成名就的悲哀》《只有一人及格的考試》。
三、移用詩詞法
古典詩詞大多是經典性的語言,它本身就有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底蘊,用它們來做標題,一方面可以擺脫擬題俗套的弊病,另一方面可以顯示出作者渾厚的文學修養。因此,“移用詩詞法”是古今文人常用的一種擬題方法。小說《在水一方》你看過嗎?作家瓊瑤為小說命名化用的就是《詩經?蒹葭》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的詩句。又如魯光在報告文學《中國姑娘》中有一段描寫教練袁偉民訓練女排姑娘時近乎殘酷無情的內容,這部分的題目是《道是無情卻有情》,用的就是唐人劉禹錫《竹枝詞》中“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一句。如根據下面內容擬標題:湛江市近年來掀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你的家鄉在此次活動中表現出色,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若要你就此擬寫一份新聞報道,你會采用什么樣的標題?運用此法可擬標題:《一枝紅杏出墻來》。又如赴美窮留學生路生為生計替人洗碗、洗廁所……受盡洋人的白眼和譏笑,每當他漫步紐約街頭,遙望天邊的明月,想起年邁蒼老的父母,就會情不自禁地流下傷心的眼淚,若要你把此情景描述出來,抒寫游子的思鄉之情,你會用一個什么樣的標題呢?運用此法可擬標題:《月是故鄉明》。
四、錯位思考法
擬題不僅要形象,有文采,更重要的是要新穎脫俗,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常規思維,縱向或逆向思考,擬出新奇陌生的文題。如:《真想做個差生》《停電真好》《沒有翅膀的飛翔》《渴望“非典”》《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等,這些標題具有新視角、新思路、新體驗,一下子就吸引住了閱卷老師的目光。如以“自由”或“補課”為話題,運用此法可擬標題:《渴望失去自由的日子》《放棄自由的自由》《假如有個星期八》等。
五、以小見大法
話題作文范圍廣,限制性較少,同學往往無從下手,很難寫出切實具體的文章,這時我們如果能夠有意識地縮小寫作的范圍,使話題由大變小,由虛變實的話,那么我們就能具體地從一個細小的角度著手,選材內容更加集中明確。比如以“愛心”為話題可以擬題:《你是我的新娘》《媽媽不愛我》《這個冬天不太冷》《血濃于水》等。
以《你是我的新娘》為題目怎么能寫跟愛心有關的內容呢?老師是這樣設想的:一個處于青春花季的女老師小梅患上了晚期骯癌,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其男友整天守在病床旁,痛不欲生,為了讓女友幸福快樂地走完有限的生命歷程,他不顧父母極力反對,決定和小梅結婚,走向紅地毯的新娘小梅老師開心地笑了。再如《媽媽不愛我》,可選取身為教師的媽媽由于工作繁忙,以校為家,對“我”的學習生活不聞不問,令“我”產生媽媽不愛我的想法,但“我”最終理解了媽媽的行為,從女兒“我”的這個角度寫出了媽媽無私的奉獻精神,從而表現出“愛心”的話題。如以“青春”或“寬容”為話題,用此法可擬寫標題:《花季有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等。
話題作文如何拓展思路呢?話題作文提供了空間是廣闊的、自由的,這就反而使人不知從何處下筆,感到茫然無措,興棋難定了,這就要從話題的特點出發去選擇思路,找到恰當的切入點,下面以“初三”話題為例,探求幾種全新的思路。
1、一詞經緯思路。全文以一個“忙”字立骨,通過“早晨慌慌忙忙”,“中午匆匆忙忙”,“晚上急急忙忙”三組畫面寫初三生活的忙忙碌碌。
2、剪輯式思路。全文分四大塊,第一塊:摘自琴的談話;第二塊:摘自芳的牢騷;第三塊:摘自雪的作文;第四塊:摘自泓的日記,四個板塊經過剪輯,巧妙地拼合在一起。
3、劇本式思路。全文將鏡頭對準一天午休,用劇本式思路通過四科老師“切割”學生午休時間的故事來表達主題。
4、幅射式思路,全文以若干“初三就是……”的句子展開,一小段鎖定一個“點”,鋪展出初三生活的喜怒哀樂。
5、作息表思路。全文就是一張自己設置的“初三作息時間表”,以此來透視初三生活的一個窗口。
6、仿擬式思路。仿擬出若干首詩詞,從各個方面來表現初三學生的刻苦努力與不懈追求。
這樣,只要思路一拓寬,我們就能文思泉涌,佳篇迭出。
新教材中的作文教學多以話題作文的形式出現。許多教師認為“話題作文”就應該讓學生揮灑個性,只要不跑題就行,教師不必作過多指導,指導過多反而會束縛學生作文能力的自由發展。但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多數學生面對話題,不知如何選材,拿起筆來只是胡亂應付,寫完后讀一讀,連他們自己也不知所云,更不用說緊扣話題了。
針對作文教學中出現的這些現象,我深感引導學生寫好話題作文的關鍵是:指導學生學會選材。沒有真心打動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們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寫?他們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話題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學會選材的過程,就是引導他們尋“米”的過程。我認為啟發學生面對“話題”展開豐富的聯想,讓“話題”插上翅膀飛翔在每個學生心靈的廣闊天地中,去觸及那些令他們感動的人、物、事、情、景……這樣學生才會抓住真正優質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 在指導學生寫以“愛”為話題的作文時,我首先啟發學生展開“追憶聯想’一回憶:你曾經感受到哪些人對你的愛?學生紛紛回答:有爺爺奶奶父母等長輩的,有同學、朋友的,有老師的等等。接著我又啟發學生展開“對比聯想”一哪些人需要愛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們關愛呢?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有的同學說,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愛或母愛:有的同學說,街上的乞丐很可憐,他們最需要社會關愛:有的同學說大自然中的小鳥需要關愛……然后,我讓學生靜靜地思考,從眾多與“愛”相關的材料中選出令自己最受感動的人或事來寫作。
從學生交上來的習作看,他們的選材突破了以往單一的“媽媽的愛“老師的愛”這一框框,能抓住許多生活中的細節來表現“愛”這一主題,題材明顯廣泛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