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一年級漢語拼音輔導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漢語拼音教學現狀
作為在農村學校任教的教師來說,通過幾年的低段教學,我發現漢語拼音教學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1)學生剛剛踏入小學生活,還沒有完全從幼兒園的學習方式中轉變過來。
(2)家長輔導困難。很多家長長年在外打工,根本沒機會輔導孩子學習,再加上許多家長不用拼音,對許多字母的發音都拿不準,家長無計可施,不僅幫不上忙,還增加了學生的畏難情緒。
(3)很多形相似的字母,學生難以分清,如,b d、p q、m n、f t等。很多音相似的分不清,比如,j q x與z c s,平舌翹舌、前后鼻韻母等都是難點。
(4)教學具有限,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感覺拼音學習枯燥無味,很不喜歡學。
(5)三拼法、直呼法,學生不容易掌握。有些拼音規則學生不明白,給漢字注音很容易寫錯。
(6)一年級的學生大多六、七歲,由于身體發育的原因,牙齒正在脫落再生,導致很多字母發音不準。
二、漢語拼音教學策略
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漢語拼音教學則是低年級教師靈活恰當地運用教學手段,使學生活潑主動地獲取知識、求得發展的多邊活動。要想提高漢語拼音教學的效果與效率,取得教學的整體優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法做起:
(1)游戲法。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游戲是他們的最愛。如果能把游戲與漢語拼音教學結合起來,那效果肯定不一般。我家孩子也是今年剛上一年級。一天晚上,我用買來的拼音卡片和孩子玩起了“干瞪眼”的游戲,按單韻母、聲母、韻母、整體認讀章節的先后順序,依次拿出自己手中的拼音卡片。孩子玩得很高興,對漢語拼音記得牢。第二天,孩子一回到家,就嚷道:“爸爸,我還要打‘干瞪眼’。”
(2)兒歌法。兒歌是低年級學生喜歡的一種知識呈現形式,它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適合孩子活潑好動的生理特征,能讓他們感到親切。讀起來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如,教學聲母時,我與學生唱起了:“聽廣播b b b,爬山坡p p p,兩個門洞m m m,一根拐棍f f f……”;在教學標調時,我與學生一起唱:“有徊環毆,沒徽o、e,i、u并列在一起,注意標在后一個”;教學j q x與ü相拼的規律時,我與學生一起唱:“小ü見了j q x,摘掉帽子還讀ü。”學生通過兒歌的學習,既有興趣,也掌握了漢語拼音知識。
1958年,萬榮縣廣大中小學,根據中央關于“《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應該首先在師范、中小學校進行教學”的指示精神,普遍開始教學漢語拼音,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一)實驗教學方法
該實驗方法為聲介合母教學法,它包括以下內容:第一,省教聲母j、q、x;y、w當作聲母來教,共教聲母20個。第二,省教介音i、u、ü領頭的20個復鼻韻母,增教復韻母的韻尾-n–ng,只教ai、ei、ao、ou、an、ang、eng、ong九個復鼻韻母,加上6個單韻母,共教韻母(韻尾)17個。第三,教聲介合母31個:bi、pi、mi、di、ti、ni、li、ji、qi、xi、yi、du、tu、nu、lu、gu、ku、hu、zu、cu、su、zhu、chu、shu、ru、nü、lü、ju、qu、xu、yu。第四,整體記認音節10個:zi、ci、si、zhi、chi、shi、ri、wu、ye、er。
按照“聲介合母教學法”改編的教材,為了達到一口氣直呼音節,在教學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聲母教本音。(2)拼合音節,按照由易到難的原則。
聲介合母教學法主要是針對當時拼寫規則難學難記,有介音的長形音節不便拼讀拼寫和拼音規則口訣的教學效果不好而實行的。由于j、q、x與ji、qi、xi在讀音上相同,學生容易混淆,而以介音i、u、ü領頭的20個復鼻韻母的讀音并不是按照拼讀規則進行發音的,學生在理解和記憶上存在難度。因此,實驗者是根據學生的整體認知水平量身定做了聲介合母教學法,可謂用心良苦。
(二)實驗過程
實驗過程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時間為1960年冬,是試驗時期。文改會在青谷學校開設了一個漢語拼音教改試驗班,在漢語拼音教學方面設計了新的試驗方案,同時重點民校也在試驗改革漢語拼音教學方法。
第二階段時間為1963年,是修正期。在文改會領導和專家的指導下,“聲介合母教學法”基本定型,萬榮縣采用這種方法對漢語拼音教材進行了比較大的改革。
第三階段時間為1964年到1980年,是推廣期。萬榮縣委在孫吉、青谷、南張三所小學進行漢語拼音教改試驗,采取重點試驗、全面推廣的辦法,繼續推行“聲介合母教學法”。
實驗開始于1960年,從這年開始,中國經歷了,可見當時開展試驗的環境非常惡劣。實驗者們在這個時刻進行實驗第三階段時,遭遇了,實驗夭折。但一些教師仍進行拼音教學,從開始到結束,堅持了二十五年。實驗者對教育的堅定信念值得敬佩。
(三)實驗結果
在教學效果上,它有利于拼音學習,有利于培養直呼音節快、聽寫注音準的能力。按照“聲介合母教學法”學習拼音,學生看見一個音節,不需現拼就可以一口呼出。初次試驗,小學生入學五、六周可以學完拼音零件,掌握拼音方法,兩三個月可以直呼400個音節。以后零件教學時間縮短到四周以內,一個多月時間就能直呼400個音節。這樣,學生就可把拼音當作文字來用,使識字、組詞、造句、閱讀、寫話、查字典等基本訓練都大大提前,有力地促進了小學語文教學和各科教學的改革。
實驗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效果,與實驗者注重學情和不停步地堅持分不開。二十五年,時間已給了最好的答案。
不過,這種拼法少教20個帶韻頭的復韻母和鼻韻母,但要教31個聲介合母,“對有些韻母和聲母相拼時省掉了主要元音,較難拼準,需要附加拼寫規則。該拼法在內地小學曾廣泛流行,1972年,它被三拼連讀法代替。”但是,“聲介合母教學法”之后幾經發展演變,在一些偏遠農村或廣州、香港的某些地區依然沿用。
二“注音識字,提前讀寫”教改實驗
這個實驗是黑龍江省教育學院丁義誠、李楠、包全恩等同志于1982年提出來的。實驗目標是用三年時間完成五年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定的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任務,識字和寫字達到同年級(五年級)的實際水平。
教改實驗是從1982年起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拜泉縣、訥河縣的3所學校首先開始實驗的。教育部、國家語委曾多次開會,推廣此項改革。經過20年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這一實驗已推廣到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400萬名學生參加實驗,取得的經驗已被我國小學各套語文教材吸收,并在海外華語教學上產生很大影響。
(一)實驗教學方法
第一,一開始用三周時間進行拼音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漢語拼音。
第二,在學生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先閱讀拼音課文,進而閱讀漢字全部注音課文,再閱讀漢字(難字注音)課文。
第三,利用漢語拼音寫話和作文,先用純拼音寫話,進而用拼音夾漢字和漢字夾拼音作文。
第四,從一年級開始,先打下能識能寫350個漢字的基礎,進而通過大量閱讀來增識漢字,通過大量作文練習寫字。
第五,在大量的聽、讀、說、寫的訓練中,打好說普通話的基礎。
(二)實驗過程
拼音:學會讀寫聲韻母、字母表、大小寫字母,熟練地直呼音節。
識字:課內指導寫字,由鉛筆小楷開始,到鋼筆小楷,再是鋼筆行書,最后為毛筆字;課外則要求在閱讀中識字。
閱讀:課內閱讀的層次要求為拼音課文、注音課文、難字注音課文、漢字課文;課外閱讀的層次要求為拼音讀物、注音讀物、難字注音讀物、漢字讀物。
寫作:寫話部分的層次要求為純拼音、拼音夾漢字、漢字夾拼音;作文要求為從漢字夾拼音到純漢字。
說話:從二年級開始開設普通話課,每周一節。
(三)實驗結果
這個實驗取得了令人難以相信的效果。學生在三周時間內做到了直呼音節,沖破了傳統的“呼必有三”;學生以兩年識字超過兩千的速度,突破了傳統教學所規定的識字量。兩年中每個學生平均讀100多萬字的書,突破了小學五年的閱讀量;他們的作文水平打破了一年級不能寫話、二年級不能作文的老觀念。學生們一年級下學期能寫150字左右的短文,二年級開始能寫命題作文200字左右,最多的寫到400多字。
有人認為,由于要提前讀寫,一年級上學期的漢語拼音教學任務是不輕的,在方言區,在學前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區,兒童沒有一點漢語拼音基礎,其難度會更大。其次,這一體系以大閱讀量為識字教學乃至提高整個語文教學總體質量的基本前提,而閱讀量又與學生的學業負擔密切相關。因此,采用“注音識字,提前讀寫”體系,漢語拼音要過關,可能會增加學生負擔。
根據這項質疑,亣艷蘋等人進行了“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班學生學習負擔的調查,在黑龍江、北京和廣東三省市各選擇了一個實驗班和一個與實驗班條件相仿的普通班做比較。調查結果發現,實驗班學生的學習負擔和普通班相當。因此,“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并不會加重學生的負擔。
但是,“漢字同音字很多,在應用寫作時,使用了同音字,或許會造成學生錯別字多的狀況,尤其在農村,這種狀況尤為突出。”另外,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集形象、聲音和詞義三者于一體,是漢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瑰寶。漢字中蘊含了淵遠的民族文化,具有藝術品般的審美價值。學生從拼音課文到注音課文,再到難字注音課文最后轉為漢字課文的學習過程,都是以拼音在牽頭引線。那么,在面對一段文字時,學生腦海中閃過的是與之相對應的一堆冰冷的拼音符號還是一個個鮮活的方塊字呢?這依舊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三直呼音節教學兩種教法對比試驗
這個實驗是1986年在上海閘北區第一中心小學進行的。被試者是通過整群采樣法選出的一年級三個平行班的129名學生。(1)班(44名學生)和(2)班(44名學生)為實驗甲組,采用綜合法教,(3)班(41名學生)為實驗乙組,采用分析法教。三個班級均無智力特別低下的學生,同一班學生的居住地點相對集中,每周語文課的教時相同,家長輔導情況各班相仿。實驗的三位執教老師都有多年低年級語文教學經驗,工作責任心強,對自選的實驗項自很有信心。
該試驗的重點在于得出直呼音節中兩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對癥下藥”,而不是對直呼音節教學法的革新。
(一)實驗教學方法
第一,綜合法。(1)綜合。(2)分析。(3)綜合。
第二,分析法。(1)分析。(2)綜合。
(二)實驗過程
第一,綜合法。(1)利用掛圖或實物或詞語引出音節;(2)引導學生講出聲母和韻母;(3)根據詞語進行鞏固練習。
第二,分析法。(1)引導學生講出聲母和韻母;(2)讓學生準備聲母的口形,發韻母的聲音。通過口形模仿、自己嘗試或示范,拼出音節,并進行鞏固練習。
實驗效果的測試分為兩個項目,直呼音節的正確率和直呼音節的速度。測試由閘北區教育學院小學語文組命題,由試點學校組織校內外十二位教師深入各班用逐個口頭測定法測定。
第一次測驗是在1985年9月22日,在教完聲母及單韻母組成的音節后進行。第二次測驗是同年10月22日,在教完全部音節后進行。第三次測驗是同年11月10日,在教完純拼音讀物后進行。
被試者的背景大抵相仿,實驗者的水平相當,結果測試是一對一口測的形式以確保實驗效果的真實性,可以看出,整個實驗過程的設計非常嚴謹。
(三)實驗結果
實驗表明:綜合法、分析法條條道路通直呼,兩者在直呼音節教學中殊途同歸,教學效果都是好的。對接受力強的學生來說,用綜合法好,對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用分析法好。根據低年級兒童機械識記占優勢的特點,讓一年級學生在學完漢語拼音的聲、韻、調以后,通過綜合法整體識別,先直呼后分析是可行的。
之后,關于直呼音節教學法的探索并沒有停止,如1994年丁家才和劉中安的《直呼音節教學談》,1999年范恒芬的《如何教學直呼音節》,2000年何志維的《我教直呼音節》,2005年韓春玲的《直呼音節教學方法的探索》。直到今天,教育工作者們探索的活動還在繼續。
一、激情導入,引發興趣。
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入學前,許多家長都可能教孩子一些常用漢字和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但很少有家長領孩子進入拼音這塊園地。為了讓學生對拼音學習產生興趣。我在教學之前,做了積極的準備工作,根據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帶著《世界童話故事》拼音讀物走進課堂。用富有情感的語調,豐富的表情、動作,給學生講了《賣火柴的小姑娘》等童話故事,學生聽得很入迷。我問:“你們喜歡這些故事嗎?”學生們大聲回答:“喜歡”。“書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講也講不完,還是你們自己讀吧!”有的學生著急了,說:“我們不認識字啊?”我趕緊說:“這本書是有拼音的,大家只要學會了漢語拼音,就可以讀故事書了,還可以編故事、寫文章呢!”學生們情緒高漲,說:“快教我們學拼音吧!”于是我開始了拼音教學的第一課。這節課學生聽得很認真,教學效果很好。
二、運用多種方法教拼音
1.聲情并茂讀拼音
教學中我總是借助圖畫讓學生感悟字母的發音,教學單韻母皇,先出示圖畫,讓學生說說圖上的內容,使學生理解壞囊羰切媚镎糯笞彀,從喉嚨里發聲出來的。教師示范讀,請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口型,然后再體會發音要領,最后師生表演醫生給小姑娘看病,同桌相互扮演醫生看病練習發壞囊簟=臺壞乃納也結合圖體會:一聲平,一輛小汽車在筆直的公路上奔跑,告訴學生讀一聲時,聲調要平直;二聲揚,小汽車向坡上爬,表示讀二聲時,聲調逐漸升高;三聲拐彎,小汽車先向下開,轉彎向坡上爬,表示聲調先下再上;四聲降,小汽車直向山坡下開去,表示聲調向下去。訓練壞乃納讀法,我一邊講解,一邊示范領讀,同學們興致勃勃地模仿練讀。教師借助自然,逼真和恰到好處的表情和姿態手勢等體態語言,來加強表現力,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2.認認真真寫拼音
指導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和書寫姿勢,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師邊講解邊示范,讓學生仔細觀察。如教壞男捶ㄊ,教師先告訴學生應寫在四線三格的中格,先寫左半圓,再寫豎右彎。然后領著學生書寫練習,再讓學生說說寫法,怎樣寫好看,教師要提示左半圓要寫得圓,不要寫成細長或扁寬,不能看一筆寫一筆,要先記住字母的形體再書寫。我巡回指導,最后表揚展示寫的好的學生,對寫的不勻稱的個別學生再輔導,讓他們都能正確書寫。
3.巧妙方法記拼音
低年級兒童記得快,忘得更快,我采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方法幫助他們學拼音。①游戲記憶法:我讓學生親手制作字母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幫助記憶。②表演對比記憶法:讓學生仔細觀察形近、易混的字母或字母組合的形體,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對比記憶,加之表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③編順口溜記憶法:對于聲母中幾組易混的字母我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④實物直觀操作法。
當然,以上各種方法是互相補充的,可交替使用。課下帶領學生做游戲,請學生用拼音說出游戲名稱,利用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樂中學,在學中悟,使漢語拼音形象地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4.讀寫結合用拼音
學拼音是為了用,只會讀不會寫,只會寫不會讀,都不能使用自如,只有讀寫并進才會相得益彰。學完聲母、韻母、整體認讀章節后,我每次上課前幾分鐘,都進行讀寫訓練,鞏固拼音。即:先出示圖畫或實物,寫音節,再讓學生把手中卡片上的音節與圖畫或實物對號入座,請學生齊讀音節。我還充分利用活動課進行這方面訓練,語文活動課上,我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音節寫下來,讀給同學們聽,評議誰寫得多,讀得準,聲音洪亮,就給予表揚,并鼓勵差的學生多努力。我及時把好的作品展示在拼音園地里,讓大家欣賞、拼讀,并給寫得好的學生戴上小紅花。這樣,同學們學練拼音的興致可高了。
三、課外多練用得好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剛開學的兩個星期里,我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都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課:
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注重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漢語拼音知識既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又是學好語文的重點。在教學中,我與年級組老師經常交流,并向她們學習教學經驗,以使自己能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扎實。同時,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里,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每天鼓勵學生讀課外書,并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
2.抓好寫字訓練。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通過自己的課堂板書,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從技能方面和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強化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3.抓好讀書訓練。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其次,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拼音教學 引發興趣
一、激情導入,引發興趣
興趣是學好某種知識,掌握某種技能的動力,一個人如果對某種學習產生了興趣,那么他的學習就會在一種愉快的狀態下進行,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學起來也就會全神貫注,特別投入,學習就會產生好的效果。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來說,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入學前,好多家長都可能教孩子一些常用漢字和一些簡單的數學知識,但很少有家長領孩子進入拼音這塊園地。為了讓學生對拼音學習產生興趣。我在教學之前,做了積極的準備工作,根據孩子愛聽故事的特點,我帶著《世界童話故事》拼音讀物走進課堂。用富有情感的語調,豐富的表情、動作,給學生講了《太陽的女兒》、《賣火柴的小姑娘》等童話故事,學生聽得很入迷。我問:“你們喜歡這些故事嗎?”學生們大聲回答:“喜歡。”我又說:“書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我講也講不完,還是你們自己讀吧!”有的學生著急了,說:“我們不認識字啊?”我趕緊說:“這本書是有拼音的,大家只要學會了漢語拼音,就可以讀故事書了,還可以編故事,寫文章呢!”學生們情緒高漲,說:“快教我們學拼音吧!”于是我開始了拼音教學的第一課。這節課學生聽得很認真,教學效果很好。
二、運用多種方法教拼音
1.聲情并茂讀拼音。
讀是漢語拼音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讀得好,記得牢,才能順利通過識字這一環,為學好語文學科及其他學科打下堅實基礎。教學中我總是借助圖畫讓學生感悟字母的發音,如教學單音母a時,先出示圖畫,讓學生說說圖上的內容,使學生理解a的音是小姑娘張大嘴巴,從喉嚨里發生出來的。教師示范讀a,請學生仔細觀察教師的口型,然后再體會發音要領,最后師生表演醫生給小姑娘看病,同桌相互扮演醫生看病練習發a的音。教a的四聲也結合圖體會,一聲平,一輛小汽車在筆直的公路上奔跑,告訴學生讀一聲時,聲調要平直;二聲揚,小汽車向坡上爬,表示讀二聲時,聲調逐漸升高;三聲拐彎,小汽車先向下開,轉彎向坡上爬,表示聲調先下再上;四聲降,小汽車直向山坡下開去,表示聲調向下去。訓練a的四聲讀法,我一邊講解,一邊示范領讀,同學們興致勃勃地模仿練讀。教師借助自然,逼真和恰到好處的表情和姿態手勢等體態語言,來加強表現力,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
2.認認真真寫拼音。
寫好拼音是學好拼音的關鍵一環,同時為今后的寫字打下基礎。書寫前要做好準備,如:讓學生分清左右,認四線三格,認識左斜(/)右斜(\),左半圓( ),右半圓( ),左彎豎( ),右彎豎( ),豎右彎( ),豎左彎( )等基本筆畫;指導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和書寫姿勢,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師邊講解邊示范,讓學生仔細觀察。如教ɑ的寫法時,教師先告訴學生應寫在四線三格的中格,先寫左半圓( ),再寫豎右彎( )。然后領著學生書空練習,再讓學生說說寫法,怎樣寫好看,教師要提示左半圓要寫得圓,不要寫成細長或扁寬,不能看一筆寫一筆,要先記住字母的形體再書寫。我巡回指導,最后表揚展示寫的好的,對寫的不勻稱的個別輔導,讓他們正確書寫。
3.巧妙方法記拼音。
低年級兒童記得快,忘得更快,我采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方法幫助他們學拼音。①游戲記憶法:我讓學生親手制作字母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戲,幫助記憶。如拿“i”卡片的同學找到拿“u”卡片的朋友,就可以組成iu和ui;拿“i”卡的同學還可以找到拿“e”卡的朋友,組成ie和ei……復韻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都可以用這種方法記憶,不僅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還增強了趣味性。②表演對比記憶法:讓學生仔細觀察形近、易混的字母或字母組合的形體,找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對比記憶,加之表演,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b—d兩個聲母,學生很易混,我就讓兩個同學盤腿相對而坐,讓學生觀察他們盤腿的樣子就像b—d,再讓學生分辨b—d半圓的方向,使學生記憶猶新。③編順口溜記憶法:對于聲母中幾組易混的字母我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如b—d可記:正六(6)b,反六(6)d;p—q記:正九(9)q,反九(9)p;n—m—h記,一個門洞n,兩個門洞m,一把椅子h.j—q—x與ü相拼的規律我也編了順口溜: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馬上就脫帽。這種方法學生愿意記,記得牢。④實物直觀操作法。如學了聲母b與ā相拼bā,拿出8支小棒,8支粉筆讓學生邊數邊拼讀記憶;b與ǐ相拼bǐ,可讓學生認識各種筆(鉛筆、粉筆、圓珠筆等)。
當然,以上各種方法是互相補充,可交替使用,課下帶領學生做游戲,請學生用拼音說出游戲名稱,比如:bá hé。玩丟手絹的游戲時,被抓的可背順口溜或背聲母或韻母,這樣既鞏固了課上所學知識,又豐富學生的課間活動,利用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樂中學,在學中悟,使漢語拼音形象地留在他們的記憶中。
4.讀寫結合用拼音。
學拼音是為了用,只會讀不會寫,只會寫不會讀,都不能使用自如,只有讀寫并進才會相得益彰。學完聲母、韻母、整體認讀章節后,我每次上課前幾分鐘,都進行讀寫訓練,鞏固拼音。即:先出示圖畫或實物,寫音節,再讓學生把手中卡片上的音節與圖畫或實物對號入座,請學生齊讀音節。我還充分利用活動課進行這方面訓練,語文活動課上,我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音節寫下來,讀給同學們聽,并評議誰寫得多,讀得準,聲音洪亮,就給予表揚,并鼓勵差的學生多努力。我及時把好的作品展示在拼音園地里,讓大家欣賞、拼讀,并給寫得好的學生戴上小紅花。同學們學練拼音的興致可高了。
三、課外多練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