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竹子的畫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自主討論;化學教學;探究;交流
“自主討論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計劃地參與自主討論完成學習內容的過程和方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切磋琢磨,使學生求得對新的學習內容進入更加正確、系統、深刻的教學階段。在自主討論法的教學過程中,體現了現代學習方式的主動性、獨立性、體驗性、問題性等特征,始終伴隨著學生的思考、交流、嘗試、探討等自主探究活動,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要積極思考自主討論法在化學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實施,認真探討各個方面的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討論學習的效果和效率。
一、確定討論方式
“自主討論法”教學,始終伴隨著學生個體與學生個體、小組與小組、個體與群體、學生個體與老師、學生群體與教師之間的形式豐富的討論。從而不斷撞擊出思想的火花,不斷理清學生的學習思路,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修正學生個體的錯誤認識。常見的方式有同桌討論、前后(4人)討論、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等多種方式,既可以單一使用,也可以交叉使用,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能起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在引導學生討論之前,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明確選擇討論的方式。
常用的分組討論可以使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得到互相補充,它多用于邊講邊實驗等課型。例如,碳酸鈉是鹽俗名叫純堿,許多同學不理解,常把碳酸鈉分為堿類。在講解碳酸鈉性質時,先讓學生帶著問題互相合作,進行了溶液酸堿性相關實驗的探索,通過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全班討論多用于新授課的演示實驗中,要求教師也要以參加者的身份出現,通過實驗設置疑問展開討論。比如,在講解質量守恒定律時,做了白磷燃燒、氫氧化鈉溶液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的演示實驗來驗證質量守恒定律,然后引導學生從原子本身的質量和反應前后的原子數目及元素種類等幾個方面去分析,得出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前后原子數目不變的結論,進而讓學生深刻理解了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
二、明確討論問題
在自主討論教學中,教材的涉及與應用是十分廣泛的,它包括從相關教材、化學實驗、圖表和文字資料、觀看錄像、課件、社會采訪、野外觀察中獲得的信息;可以通過實驗設計和動手實驗、觀摩實驗操作、課題研究、多媒體以及組織參觀、考察、社區服務等綜合實踐活動豐富課堂討論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動腦、觀察和交流,推動著認知思維不斷向深度發展,認知結構不斷趨于完善。
教材應用的廣泛,不等于討論問題的泛濫。討論問題必須限定在課堂設定的教學目標范圍之內,討論的指向必須限定在學習目標的達成方向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學重點,難點、關鍵點設置成討論思考題,要求學生圍繞題目進行預習,以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這樣,學生在課前自學時有較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課堂討論才會感到有的放矢,變被動為主動學習。這樣既保證了師生共同研究討論有關信息,在交流、思考與研究中彼此不斷受到啟發、發現并提出新的問題;同時學生在自主討論學習中,大家充分發表意見,自主解決發現的疑難或有價值的問題,并歸納得出結論。
例如,在學習《鎂和鋁的重要化合物》的內容時,學生產生疑問:鋁是一種比較活潑的金屬,加熱時甚至與水發生反應,鋁制的鍋、壺為什么卻可以用來燒水和煮飯?若用鋼絲球蘸取濃堿液擦拭鋁鍋上的污漬,這樣做合適嗎?新的問題激發了新的熱情和思考,學生自主討積極性高漲,思維活躍,不斷碰撞出新的火花,通過學生們的各抒己見的交流,迎刃而解了鎂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疑難問題,規律性的結論也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有利于知識的創造和創新。
三、組織討論過程
自主討論教學,體現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平等參與關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變教為導,少教多導,努力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以生為本,為學生創造個性發展的空間,實現由“教師”向“導師”轉變,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硫的氫化物和氧化物兩部分內容時,可以分別設計如下兩組討論題(其中在1-4問題中需要分析討論現象、原因和結論):
課堂上根據每組討論題的要求,師生一同進入問題情境,充當角色,參與討論,實現思維碰撞;期間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各種反應實驗步驟和方案,并鼓勵學生積極動手操作,對實驗現象和原因進行了分析對比,討論解決了各種疑難問題等;同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有意整合學生的鮮明論點和錯誤觀點,收集一些典型案例,以備分析歸納之用。
學生在動手實驗和自主討論中,通過互動探究,完成了從認識到理解、逐層遞進的學習過程。更加深刻理解了H2S(可燃性、還原性、弱酸性和幾種硫化物的難溶性)和 SO2(氧化性、還原性、漂白性)的化學性質。
四、討論注意事項
1.討論問題要體現啟發性,注意題目的層次性和連貫性,題目難度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順序安排要與學生思維發展同步。
2.教師的評價要充分體現發展性和鼓勵性原則。對學生的討論、論證、闡述,應當多角度多層次地肯定其優點,既要對學生的見解給予分析,又要充分肯定正確意見,讓大家充分發表意見,使每個學生受到啟發和鼓勵,激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提高學習的效率。
3.教師在討論中要注意發揮主導作用,避免放任自流與偏離主題。強調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人的同時,教師必須把握教學的方向,嚴格管理和監督。
運用自主討論法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有組織,有計劃,有反思的教學過程,是一個精細的教學實踐過程。學生在一次次地認知、質疑、理解、應用過程中,不斷掌握和鞏固知識、技能,對知識能夠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從而實現了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獨立的學轉化。這種教學兼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激發了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信,盡顯個體智慧,達到“人人成功”的教學觀。
【參考文獻】
[1]曹秀華.對自主學習理念的認識與探討[J]. 教育探索. 2006(04)
[2]周斌.新課程背景下化學自主探究學習方式的構建[J].教學月刊(中學版下).2006(01)
[3]袁華.構建自主學習方式 促進學生主動發展[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06)
【關鍵詞】中學化學,自主學習,探究,嘗試
新課程標準強調,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去獲取知識,激發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化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主體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獲取或主動獲取知識,并把學生的活動引向設計性、探索性的方向發展。在這點上,我做了一些嘗試,摸索適合當前學生的教學方法。
1.做好科學探究的“啟蒙”
“興趣”在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是重要的學習動力,這是由學生年齡的心理特征所決定的。怎樣激發學生興趣呢?我認為,教師在開始階段要上好第一課、做好第一次演示實驗和組織好第一次學生實驗。
1.1 上好第一節課,做好第一次演示實驗。初中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主要表現為對實驗的濃厚興趣,尤其是趣味性實驗。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九年級化學課本的“走進化學世界”中,教材安排了一些精美的圖片展示,但并沒有安排實驗。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魅力,補充一些趣味實驗,如“偵探驗指紋”、“會變色的花”、“燒不壞的手帕”,將學生帶入神奇的化學世界中,喚起了他們強烈的好奇心,使他們產生學習化學的渴求之情。同學們興趣盎然,熱情高漲,迫切地想要走進奇妙的化學世界。
1.2 組織好第一次學生實驗。學生第一次做實驗,往往帶著復雜的心情,有的膽怯,有的好奇,有的希望得到成功的樂趣。因此,在實驗前,我充分講清實驗規則、重要性、安全性,以消除他們做實驗前所有的心理疑慮。第一個學生實驗是“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有些學生認為蠟燭燃燒現象見得較多,不觀察就知道實驗現象。我則不失時機地問他們。你知道蠟燭火焰分為幾層?哪層溫度最高?蠟燭中含不含碳?吹滅蠟燭后的白煙能否點燃等一系列學生未知的問題將學生問住了,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我則在適當時機引導觀察、探究,同學們個個認真觀察、記錄,成功地作好了第一個實驗。
2.教師創設問題情景,指導探究
例如在CO2的實驗制法的教學中,我以下列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用實驗加以探究:
(1)在三支試管中,分別加入以下三組物質:①大理石和稀鹽酸;②大理石和稀硫酸;③純堿與稀鹽酸。從以上三組實驗結果,你認為哪一組最適合實驗室制二氧化碳?
(2)若制取較多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什么裝置?所需儀器有哪些作用?
(3)怎樣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向氣體發生器中如何裝藥品?加藥品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4)怎樣使制得的氣體較純凈?怎樣去收集氣體?若使反應停止應怎樣操作?操作時應注意什么?
教師可發給每組同學不同的儀器,學生組合出了十多種不同的制取CO2的實驗裝置,并讓每組同學介紹裝置的優缺點,教師適當加以點撥,最后讓學生歸納做實驗的思路與方法。在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和參與者,問題的討論分析、結論的得出都由學生來完成,學生成為了學習過程的主體,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培養了動手能力、交流能力、思維能力。
關鍵詞: 城中村改造 圃田列子故里文化建筑 保護 開發
現階段中國旅游經濟收入是很多地方財政收入重要來源之一,甚至是某些地方的經濟支柱。在這種大背景下各省市都在結合本地情況爭上項目,大力開發旅游資源。河南省政府提出要在2013年躋身全國旅游前五強的行列,要求一村一個旅游項目。鄭州市圃田村結合自身特點,以列子文化為根基,大搞文化旅游項目,但是經濟的無序發展使得文化建筑頻頻“退讓”,“生存艱難”。在城中村改造的浪潮中文化建筑該何去何從,是一個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1.列子故里建設現狀
1.1文化發展鏈條的斷裂
圃田村宣揚列子文化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但列子畢竟是距今已經兩千多年的歷史人物了,他埋葬的地方眾說紛紜,圃田村和大孫莊都說列子墓在各自的村落。因年代久遠,村內基本不存在什么歷史遺跡,圃田村列子故里大量為現代重建的仿古建筑群,人們去懷古憑吊,只能看看石碑上列子事跡和那些仿古的建筑了。
1.2建設現狀對列子故里面貌的破壞
因年代久遠,列子故里所留下來的遺跡已經依稀難辨,很多仿古建筑都是后來新建的,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滄桑感和歷史感。最早的列子祠建造年代及具置無法考證,后來曾變成佛寺,直到萬歷年間才被官員組織重建,目前遺址東側在2006年建立的新祠,完全是一種無奈之舉,而且新祠周圍遍布了違章建筑和水泥居民樓。列子墓和碑林的情況更是令人擔憂,周圍都是一些廠房,混亂的環境及嘈雜的聲音到此憑吊很難感受到列子故里的文化氣息。
圃田村整體文化氛圍破壞嚴重,去除掉那些假古董,跟一般的城中村沒有什么區別。圃田村周圍遍布大型的建材市場和加工基地,同時并存著各種餐飲洗浴等服務行業。主要的仿古建筑場所都集中在村子南北主街上,這是村子最有特色的一條重要軸線。但是目前這條文化主軸并沒有保護好,沿街分布了大量毫無特色的水泥筒子樓。底商經營項目雜亂,占道經營嚴重,到處是臟亂差的景象。[1]
雖然村子建設了一些的仿古文化建筑場所,但是仍然面臨著村民活動場所不足,活動對現有場所產生負面影響等情況。在這條主軸線上,兩側密布筒子樓,到主軸盡端才出現一個廣場,其中一半用于交易,另一半空地用于村民舉辦各種活動,這條主街在空間上很難找到透氣的地方。而新建的列子祠本來也是舉辦祭祖活動的重要場所,但整個院落經常成為村里辦事集體吃飯的地方,飯后整個院落一片狼藉。
1.3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消失
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一個文化村落的保護來說同樣重要,不僅要保留古代遺跡,與此相關的活生生的文化生活的保護及恢復應同樣給予足夠的重視。在這個方面圃田村新的經濟模式幾乎湮滅了所有的以前值得保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看不到關于列子文化和這個鄉村屬于自身的文化生活了,雖然當地政府每年都組織祭祖活動,但是村子仍然經常被一些外來文化和城市文化所沖擊,已經沒有太多的特色和個性了。[2]
2.村落的文化發展的困境和機遇
2.1區位對文化的影響
圃田村的位置處于鄭州和中牟縣中間地段,南鄰鄭汴大道是鄭汴一體化的大動脈,地理位置比較優越,交通非常便利。鄭汴一體化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連接旅游文化走廊,在鄭州到中牟之間列子故里可以形成一個重要的文化節點,更加加強鄭汴之間的文化聯系。大力建設列子故里,一方面可以弘揚傳承列子文化,另一方面會為當地帶來更多的客源和收益。
2.2經濟對文化的影響
建材市場及房屋租賃等非公有制經濟的搞活也給村子旅游文化建設方面帶來了契機,積累大量資金對列子故里文化的保護及建設提供了前提保障。但是,仍然要認識到很多的負面影響,比如列子文化建筑與工廠,居民筒子樓混雜的局面,就可以看出市場經濟對于文化方面的巨大沖擊,在金錢利益面前,文化的保護及傳承是多么的脆弱。
2.3村民自身素養對文化保護工作的影響
村里居住的人口組成除了少量村民外,大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本村居民學歷較高者大多數都會去外面發展,本村居民老齡化嚴重,整個村子教育程度偏低。而隨著經濟活動逐漸占據村民大部分生活時間,很多人平均每天用于精神文化活動的時間不足一小時,遠遠低于城市居民。同時,應該看到的是村民對列子文化的保護意識淡薄,經濟雖然搞得不錯,但在文化旅游方面的投入甚少。除了列子祠、列子墓、列子碑林等旅游景點,并無太多與列子文化相關的建筑或場所,而這些旅游景點也經常大門虛掩,旅游參觀學習人數甚少。
2.4政策對文化保護工作的影響
為推動列子故里特色文化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政府每逢節日必舉辦各種祭祖活動,特別是農歷正月十五舉辦的“列子文化藝術節”,各個景點都向游客免費開放,有時還表演腰鼓、秧歌、舞獅等節目,這些都是對列子文化保護工作進行積極扶植的有利因素。但是,我們也經常看到一些外來文化和其他活動經常夾雜其中,使得列子文化在變味,村子的特色已經不再鮮明。所以政府的態度及相關政策在文化保護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好在目前的發展大形勢,使得政府更加重視列子文化的價值,各村也在爭建旅游資源,但具體怎么做,保護和建設的力度有多大,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3.針對現狀圃田村改造的方法
鄭州將在三年內逐步完成對于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圃田村作為一個靠近交通要道的城中村,對其改造工作也不再遙遠。在今后的改造工作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保護列子文化,其實就是保護那些現有的文化建筑,包括村口的牌坊,列子祠和碑林,等等。這些建筑主要集中在村內南北的一條主街上,形成了文化線性走廊,對這條街的改造關系到整個列子故里的風貌,所以成為重中之重,應受到相關部門的足夠重視。
3.1區分各功能分區,做到既互不干擾,又相互聯系。
圃田村文化建筑生存困難,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的無序發展,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導致文化一次次在經濟面前低頭讓位。所以要保護好圃田村這條文化主軸,必須在村子改造的時候有一個整體思維,然后進行明確的功能分區,使得各功能之間既互不干擾,又相互聯系。
3.2營造特色文化建筑空間,整合沿街立面。
這條文化軸線目前在視覺效果上非常混亂,因此應在改造時對兩側建筑進行重新設計,加入特色建筑空間及文化符號,使之從每一個細節都傳承著深厚的列子文化。同時,應注意沿街建筑立面,從高度、比例尺度、空間、符號風格等方面進行認真的設計,將建筑與各種功能有機結合,營造出具有深厚文化氛圍的歷史街區。[3]
3.3開辟文化性公共空間。
對于文化軸線上原有的重要活動空間如祭祖用的廣場,應該予以保留,因為這里承載了曾經的記憶,同時,目前沿街的建筑密度過大,應在軸線改造時根據需要分散開辟新的面狀空間,從而讓空間透氣,給予人們活動交往的場所,并恢復一些傳統文化活動,保留村鎮特色。
4.結語
圃田村的文化建筑及旅游開發現狀,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值得深省和反思的問題。在各地的城中村中其實還保留有大量的文化建筑,這些建筑的保留在面對經濟利益的時候常常是非常無奈的。也有一部分在拆遷后幸運地保存了下來,如何讓這些文化建筑融入到新村的建筑中去,使之煥發青春和活力,更好地傳承下來,是整個社會都應擔負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過偉敏,史明編.城市景觀形象的視覺設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2]齊康.城市建筑.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2、光照:大葉梔子花喜光照,但極為害怕強光的照射,所以在夏季比較炎熱、光線也比較強時,將植株放置于較為陰涼的位置。待光線慢慢減弱時再給予植株正常照射。
3、溫度:最為適合大葉梔子的溫度在10-22度之間,在冬季,最低溫度不要低于6度,植株即可正常的生長。
4、澆水:春夏季節水量蒸發比較快的時候,澆水可以稍微多一些,在四月份到六月份時應見干再澆。
1、花生種子的貯藏特性
1.1 原始水分高,易發熱生霉
花生的莢果剛收獲時水分很高,可達40%~50%。由于顆粒較大莢殼較厚,而且子葉中含有豐富蛋白質,所以水分不易散發,但它的安全水分則要求達到9%~10%以下,有時暴曬4~5d,還不能符合標準。花生莢果到一定干燥程度,質地變為松脆,容易開裂,不耐壓,而吸濕性較強,在貯藏過程中,很容易遭受外界高溫、潮濕、光線或氧氣等不良影響,如果對水分和溫度這兩個主要因素控制不當,往往造成發熱霉變,走油,酸敗,含油率降低以及生活力喪失等一系列品質變化。
1.2 干燥緩慢,易受凍害,失去生活力
花生種子生長于地下,收獲時含水量可高達40%~50%,花生收獲期正值秋季涼爽季節,如天氣情況太差,未能及時收獲,易造成子房柄霉爛,莢果脫落,遺留在土中,或由于子房柄入土不深,所結莢果靠近地面,這都可能遭到早霜侵襲,使種子凍傷。同時由于花生種子較大,其中又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水分不易散失,在嚴寒來臨之際,種子水分不能及時降至受凍的臨界水分以下時,也會受到低溫凍害。花生收獲后未能及時干燥,也能造成凍害。受凍的花生不但喪失生活力,同時食用品質也顯著下降。
1.3 種皮薄,含油多,怕曬,對高溫敏感
花生種子的種皮薄而脆,如日曬溫度較高,種皮容易脆裂,色澤變暗,而且在暴曬過程中,由于多次翻動會導致種皮破裂,破瓣粒增多,貯藏時易誘發蟲霉,呼吸強度也會升高,降低貯藏穩定性和種子品質。花生種子含油分約40%~50%,在高溫、高濕、機械損傷、氧氣、日光及微生物的綜合影響之下,很容易發生酸敗,花生種子除含有豐富的油分外,還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對微生物的繁殖和發育提供有利條件。這些都是花生容易喪失生活力的重要因素。
2、花生種子貯藏技術要點
總起來說,花生保藏的主要關鍵在于適時收獲(防凍),充分干燥(防凍防熱),冷卻進倉,低溫密閉,播前脫殼。
2.1 適時收獲,抓緊干燥
花生種子收獲過早,子粒不飽滿,產量低,發芽率也低,而收獲太遲,不但容易霉爛變質,而且早熟花生會在田間發芽,晚熟花生還可能受凍。因此花生種子應在成熟適度的前提下,及時收獲,以免受凍害喪失生活力。
花生掘起后,應采取全株晾曬,這樣不僅干燥快、干燥安全,而且有利于植株中的養分繼續向種子轉移。在田間晾曬時,可將莢果朝上,植株向下順垅堆放。也可運到曬場上,堆成南北小長垛,蔓在內,莢果在兩側朝外,晾曬過程中避免雨淋。
2.2 莢果貯藏
種用花生一般以莢果貯藏為妥。最好在曬干以后,先攤開通風降溫,待氣溫降至IO~C以下時,再入倉貯藏,以防止早期入倉發熱。花生入倉初期,尚未完成后熟,呼吸強度大,須注意通風降溫,否則可能造成悶倉悶垛的異常情況,嚴重影響發芽率。又在次年播種前,不宜脫殼過早,否則會影響發芽率,一般應在播種前10d方脫殼。
從安全貯藏角度看,用莢果貯藏具有許多優越性:種子有莢殼保護,不易被蟲霉為害;莢果組織疏松,一經曬干,不易吸潮,受不良氣候條件影響較小,生活力可以保持較久;對檢查和播種前的選種工作較為方便,特別是鑒定種子的品種純度和真實性等。其惟一缺點就是體積較大,比用種仁貯藏需多占倉容2倍以上。
2.3 種仁貯藏
作為食用或工業用的花生,一般都以種仁(花生米)貯藏。須待莢果干燥后再行脫殼。脫殼后的種仁如水分在10%以下,可貯藏過冬,如水分在9%以下能貯藏到次年春末;如果要度過次年夏必須降至8%以下,同時種溫控制在25℃以下。
3、花生種子貯藏要注意六點
3.1 貯藏前要將種子充分曬干,使種子含水量降到8%以下。據試驗,種子含水量低于8%時,貯藏十分安全,即使在-25℃時,也不影響發芽力。當種子含水量高于10%時,呼吸作用增強,釋放大量熱能,易使種子霉爛變質和生蟲。
3.2 要提高種子凈度,清除雜質及沒有發育成熟的秕果。
3.3 對貯藏場地要嚴格消毒滅菌、防潮、保持庫內通風干燥。
3.4 貯藏器具以編織袋、麻袋為好,避免用不透氣的塑料袋貯藏。塑料袋貯藏種子易造成空氣不流通,使種子進行無氧呼吸,種胚中毒,同時呼吸產生的水分和熱量不易散發,而使種子發熱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