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哭泣的圓明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信息化 制度 能力 國庫核算
2010年5月,蘇寧行長在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國庫信息化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指出,全面推進國庫信息化,建設世界一流的現代化國庫。近幾年,以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國庫會計數據集中系統和國庫管理信息系統,三大系統為基礎的國庫業務管理系統的架構已形成。國庫信息化建設進入全面快速推進階段,完成現代化國庫建設各項任務,國庫核算人員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點。
一、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確保國庫資金無風險
以高尚的職業道德要求自己。高尚的職業道德是人們做好現代化國庫工作的前提,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對工作要求規范,對自己要求嚴格,與協作者和諧相處,實現人與人、人與事、人與自然的和諧。并在實踐中嚴格依法辦事,提高技能,出色完成所承擔的各項任務。國庫人員堅持準則,按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制度的要求進行會計核算,實施會計監督;提高技能,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潛心鉆研業務,勇于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參與管理,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努力鉆研相關業務,全面熟悉會計業務流程,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協助領導決策;強化服務,樹立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努力維護和提升會計職業的良好社會形象。
二、制定科學的內控制度,規范國庫資金核算無差錯
(一)充分認識內控制度的重要性
科學、健全的內控制度體系是做好信息化國庫工作的有力保障,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力求做到國庫核算工作有章可循、并隨著TIPS、TCBS、TMIS新業務、新系統的推出而不斷完善,制度的完善細化能夠使制度執行更具生命力。如果我們能夠將所有業務環節及活動都定下規矩,形成制度,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一切都井然有序,逐漸從“知律法于心”過渡到“守律法于行”的境界,是我們永遠追求的目標。
(二)制定可操性的內控制度
內控制度是對人和行為的約束,制訂具有可操作性的內控制度,嚴格按制度辦事,對于做好國庫核算工作前提。對人的控制制度主要解決不兼容職權的分離問題,比如TCBS核算系統明細崗的記賬人員和資金崗的記賬人員不能兼容,印、押、證分人保管,重要空白憑證保管和使用分開,授權批準人員與執行人員分開等。對行為的控制制度主要是授權批準制度及辦事程序,比如非預算單位的撥款、專戶的撥款要逐級審批,每一筆賬務處理要換人復核,憑證要經過三級核查后,再送達事后監督部門。
(三)內控制度的執行成為一種習慣
按制度辦事,知易行難,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落到實處,就是一紙空文。怎樣確保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執行,我認為應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制訂制度前要廣泛征求意見,單位要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討論,然后以文件形式下發,增強制度的嚴肅性、針對性、可操作性。二是要廣泛宣傳,把文件復印出來,相關人員每人一份,進行自學,或找時間集中學習,使制度深入人心。三是嚴格把關,核算人員在辦理每筆業務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執行,對不符合規章制度規定的業務,向服務單位及有關人員講明相關法律和制度,取得他們的理解支持,久而久之,形成人人都會按制度辦事的好習慣,我們的工作也就好做了。
三、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的能力
(一)高素質人才是做好現代化國庫核算工作的關鍵
任何事業的發展,沒有一支高素質的人才是不可能實現的,信息化國庫核算工作能否長遠發展關鍵還在于人。國庫進入網絡化、信息化發展階段,對國庫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國庫業務處理越來越依賴系統,如TIPS、TCBS、TMIS等信息化系統,業務人員如不具備一定計算機方面的知識,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基本無法正常處理業務;另一方面,國庫業務處理高度自動化的情況下,業務人員只需按流程操作系統即可,相對于手工處理業務,業務人員不太容易深入了解國庫業務的處理原理,業務上遇到問題往往不能獨立解決。只有既精通國庫業務又具備一定計算機知識,能夠在系統出現問題時及時判斷原因、解決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的人才,才符合國庫信息化建設的要求。今后幾年,要通過國庫“3T”系統的建設,培養出一批年富力強、知識結構優化、業務技能和計算機操作能力較高、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具備解決相對復雜問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推動國庫事業長遠發展。
(二)加強學習是提高業務素質的保證
隨著TIPS、TCBS、TMIS 信息化系統的推廣,原有知識折舊在加速,新業務層出不窮,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來適應工作的需要。學習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個人的需要,要真正學,就是組織檢查不檢查、別人知道不知道、上級表揚不表揚,都一樣學。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學,這樣就有擠時間的意識,分秒必爭的竅門,從而做到經常學,甚至可以做到天天學。要深入學,在學習態度上不表現心浮氣躁,在學習程度上不是淺嘗輒止,在學習效果上不滿足于一知半解。 只能滿足當天的日常業務,遇到新業務,或者出現一點問題,就束手無策,這就是不深入學習的后果。要做好現代化國庫核算工作,就是要深入學,要坐得下來沉得下去,甘于寂寞,善于總結,勤于思考,平時要多問為什么。在學習具體業務時,要深刻領會,學懂學透,掌握精神實質,要學會舉一反三,認真鉆研,總結出帶有規律性、普遍性的認識。
四、努力鉆研新業務,創新經理國庫手段和模式,不斷提高國庫服務民生的能力
(一)開展國庫集中支付的創新業務
各項惠民資金通過國庫迅速、透明地劃撥到受益人手中,在服務民生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國庫就在百姓身邊,如“民生工程”、“家電下鄉”、“退耕還林”,使惠民資金通過國庫點對點直撥到受惠人銀行賬戶,避免中間環節擠占、挪用專項資金的發生,確保專款專用。國庫服務范圍進一步拓展,業務種類多,難度大,信息化、網絡化程度高,迫切需要核算人員學習鉆研新業務,并能熟練而規范辦理,例如國庫集中支付資金退回業務,只有明確資金退回業務范圍,規范財政直接支付與財政授權支付的資金退回流程,運用網絡規范操作,才能確保國庫集中支付退回資金安全。通過集中支付的創新業務,提高了國庫資金運行效率,提升現代國庫服務社會功能,支持地方經濟建設。
(二)財稅庫銀橫向聯網進一步推廣
財稅庫銀橫向聯網系統是利用現代化計算機網絡,在相關部門各自獨立計算機系統之間建立一個網絡平臺,利用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簡化業務操作,實現財稅庫銀信息共享。不斷深化財稅庫銀橫向聯網工作,橫向聯網范圍逐年擴大,電子繳稅比例及業務量逐步提高,而且電子繳稅業務種類日益豐富,使橫向聯網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展。近年來業務發展速度,不僅有財政預算收入入庫業務,而且有預算收入退庫業務、更正業務、免抵調業務以及對賬業務,銀行客戶端查詢業務,支持異地繳稅業務,允許資金異地劃轉。在網絡化新業務的環境下,加強系統內相關人員的業務學習,確保相關人員掌握新的規章制度、新的業務流程,為順利推進橫向聯網提供業務技能保障。
在慘淡的天空下,圓明園孤獨地沉吟著李煜的《虞美人》,寂寞地支撐著支離破碎的身軀。1860年,已是不堪回首月明由……
當年,他仍是一位王者。
背靠萬里長城,面朝九曲黃河,斜看珠穆朗瑪,傾聽滾滾長江。昂著高貴的頭,腳下是臣子在屈膝高呼著“萬歲,萬歲,萬萬歲”,帝國的金夢在他的腦海中蕩漾。
圓明園。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普天之下的建筑精華包容于他的紅墻之內,稀世珍品囊括于他的殿堂之中。
王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當年,一夜之間,他成了一位失敗者。
金碧輝煌的身軀,被英吉利的鋼鐵炮車無情地碾過;美輪美奐的身軀,被法蘭克西锃亮的皮靴殘忍地踐踏過!
沖天的烈焰,燒紅了他頭頂的天空。
漫天的硝煙,模糊了他身邊的臣民。
一陣陣野蠻的叫囂聲,穿過雕梁,穿過他的耳朵,震破他的耳膜;一把把閃亮的刺刀,逼向他的胸膛,直刺他的心臟。
血,鮮紅的血,像泉一般涌出了他的心房;淚,熾熱的淚,像血一般涌出了他的眼眶。
鮮紅的血混著熾熱的淚,流過他無法愈合的傷口,流過面目全非的堂,流過長方形的觀,流過圓形的臺、方形的亭基
火越燒越大,心越傷越痛,圓明園痛苦的聲,早已被火淹沒。亭臺樓榭、雕欄朱梁終化作一股股濃煙,彌漫在圓明園的上空,擴散到整個紫禁城,籠罩在所有中華兒女的心頭。
圓明園在濃煙與烈火中,被蹂躪,被毀滅。他不想讓他的臣民們看到他痛苦的樣子,只好用濃煙來遮掩,石柱樓臺終于倒塌在他們曾經輝煌的地方,發出“隆隆”的哀鳴聲。天空中不時響起撕心裂肺的哭聲,痛不欲生的吶喊聲――那是康熙的聲音、乾隆的聲音,那是建筑師的聲音、藝術家的聲音……但所有的所有此刻都化作了一團團濃煙,一切的一切都在這一刻化為烏有。濃煙讓他們睜不開眼,淹沒了他們的哭泣聲與吶喊聲。
中國古典式的亭臺樓榭,西洋式的小樓建筑,在英吉利燃起的烈火中焚燒,在法蘭西魔鬼般的笑聲中倒塌。
慘絕人寰!觸目驚心!
慘無人道!貪婪!
隋唐之收藏,宋元之經營,明清之精英,幾朝幾代,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列強視之,亦不甚惜。
“啊,如此精妙絕倫的東西!喂,你見過嗎?”一位黃頭發、眨著像鬼一般的綠眼睛的士兵,正拿著一幅畫驚嘆著。而身邊的那一位士兵正忙著用他那雙魔爪般的手,往口袋里裝白花花的銀子,黃燦燦的金子。他后悔沒拿一個大袋子。不!應該是開來一輛大車子!一輛可以把整個圓明園拉走的車子。
“喂,這是我的!”那兩位士兵正在爭奪那幅美妙絕倫的畫。剎那間,那幅幾乎耗費了作者畢生心血所作的畫,就這樣被撕破了!兩個人同時松了手,撕破的畫,像折斷了翅膀的鳥兒,無聲地飄落在風中
蹂躪,踐踏。
玉器被打碎時的聲,青銅器堅守靈魂的鳴叫聲,珠子散落時的哭泣聲,柱子雕梁折斷時的哀嚎聲……這些聲音匯聚在一起,沖破濃煙,打破了天空的寧靜。
火憤怒地燃燒,圓明園將所有的憤恨都扔進火堆里。
“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已成為“萬惡之園”的廢墟!
中國人綿延千年的帝國金夢就這樣被扯得支離破碎,像垃圾破爛一樣被拋進咆哮的黃河。
火的洗禮,雨的沖刷;冰雪的嚴寒,天空的慘淡。
圓明園,他掙扎著,忍受著,著。斑斑的血淚化作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紅。
圓明園,他怒吼著,激蕩著,咆哮著。飛濺的血花浸染著每一寸萬里山河。
孤獨,痛苦。
一方方漢白玉的殘垣烙記著刻骨銘心的恥辱,一片片琉璃瓦的碎塊兒銘記著觸目驚心的烈火。
歷史長河在他身邊徘徊,接著咆哮著掀起沖天巨浪,而他在靜靜地吞噬著、咀嚼著深深的苦難和悲哀。
作為一個中國人,誰不想看著自己的祖國繁榮昌盛、生生不惜呢?這奇恥大辱怎能忘記。從前那舉世無雙的圓明園:從前那含有著奇花異草的圓明園,有著無數文物國寶的圓明園,在他們的毀滅下僅僅成了幾個連接不上的石塊,在那個時候,熊熊的烈火仍舊燒了幾天幾夜,那一個個石快混亂的屹立在那里,似乎在向我們訴說當時的屈辱。
在那烈火燒起的時候,大地在顫抖,人民在哭泣,舉世無雙的圓明園竟然成了一片廢墟…
難道我們受過的恥辱還不多嗎?那、和那“華人與狗不得進入”的公告牌...看到這里,你難道不感到僨概?
為了我們中國人的尊嚴,為了抹掉那一切一切的奇恥大辱,我們一定要遵守紀律、好好學習啊!祖國未來的一切藍圖等待著我們去描畫,在新的世紀里,讓所有人知道,我們中國人是最棒的!
曾經有一位哲人這樣說過:“歷史是由一次又一次的戰爭相連而成,人的天賦就是進行永無息止的戰爭。”我贊同這種說法,中國史上的第一位君王用戰爭吞并六國,統一文字之后,開始了王朝一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有哪一個王朝的建立非血染而成,又有哪一回破滅不是因為金鑾殿下反抗的旌旗滿地?戰爭呵,每朝每代從刀光劍影中走入,再茫然地走出,用野蠻毀卻上一代的文明之后,再苦心打造自己這一世的文明,殊不知高堂上端坐的人換姓之后,自己曾經的血汗又將融入支離破碎的輝煌,和斷瓦殘垣的藝術一起由歷史的波濤卷入一方深海。留下的,也只有一代傳一代的嘆息與撰書歷史者掉落的淚水,用這些與昔日風光一起深深埋葬。
中國統一之后,君王為了向各國來使炫耀大清的實力便大興土木,召集天下能工巧匠于北京西郊共同構筑東方的“萬園之園”。歷經150多年的時間,耗資幾億兩白銀,圓明園落成。圓明園濃縮了世界建筑藝術的精華,其中藏寶閣內的珍奇更是琳瑯滿目。由于清政府的閉關,君王的閉目塞聽而狂妄自大,終于使清國走向毀滅。1860年10月,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置身于圓明園內,空身鉆入,披金戴銀滿載而出。園中無法搬走的物品持木棒以擊之,必至粉碎而后快,還聲稱這是上帝的指引。圓明園慘遭蹂躪之后,在英軍官額爾金的號令下,又是一把火。三天三夜火海的煎熬,這顆曾經璀璨絕倫的明珠嗚呼哀哉。北京城被黑煙籠罩,滾滾黑煙的上方,上帝在哭泣!
歷史的每一頁都有血腥的場景,我不知道將來的歷史長河會不會殷紅一片。和平的白鴿倘若沾上鮮血就再難高飛。請大家記住戰爭的苦痛,帶著和平的心愿放飛手中的潔白,微笑地,看著它融入遠方的那一片湛藍!
關鍵詞:
什么樣的第一課時教學是有效的?我想,如果它真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的讓每一個學生都讀通了課文,真的能引導學生主動“瞻前顧后”地學習,這樣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就是有效的了。那么,第一課時教學應該如何上呢?
一、突出一個“趣”字——創設學習情境
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第一課時通常就是導入新課,就是初讀課文,就是學習生字新詞,一個字一個字,從音到形到義,這樣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步驟,學生了如指掌,也就容易心生厭煩。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和策略時,要了解學情,因課而異,常中有變,這樣針對性才會更強,學生的興趣才會更濃,教學效果自然才會更好。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詞和地方名詞,如果第一課時依然是按照固定程序讀詞語、讀課文的話,學生一定會覺得索然無味,但是,如果這些詞語沒能在第一課時內得到解決,勢必會影響到第二課時的教學。在與學生接觸中了解到了城市孩子人雖小,卻已游歷山山水水,見多識廣。全班約一半的學生已游覽了圓明園,文中提到的多處景點對學生來說也并不陌生,由此,我設計了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思路: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走近一座歷經5代皇帝建筑修繕的皇家園林——圓明園。請拿出手來和老師一起寫“圓明園”。
(相機解釋“圓”就是圓滿無缺的意思;明就是光明普照的意思,并提醒學生注意同音字的字形辨認)
師:快速瀏覽課文,圓明園又叫做什么呢?根據你所知道的,簡單說說這名字的由來。
(讓學生快速找到“皇家園林”“圓明三園”“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等詞語,感受到了閱讀發現的樂趣。不僅培養學生快速閱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能力,還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師:是的,這就是美麗的圓明園,它是一個奇跡。課件出示:圓明園的美麗圖片。
(學生欣賞著美麗的圓明園圖片,從視覺上感受著圓明園的美麗壯觀,從而形象理解了“瑰寶”“精華”等詞語的含義。)
出示詞語:
師:同學們,一個個詞語就是一幅幅畫。我知道你們已游覽過許多風景名勝,能不能結合你們的游歷介紹介紹這一幅幅美麗的畫?
(學生或展示自己旅游時的照片;或介紹自己旅游時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或交流從網絡上、課外書上搜集來的資料……大家興趣盎然,交流展示的過程既學習了詞語,又使得學生整體熟悉了課文內容,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
以上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均考慮到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在老師精心創設的各種教學情境中,既整合多方信息,又落實多元目標,有效調動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情感活動,促進學生自主投入閱讀實踐活動。
二、突出一個“讀”字——轉變學習方式
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讀是感悟積累的前提。于永正老師曾說:“書不讀通不開講”,第一課時一定要讓學生讀書,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暢,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組織學生初讀課文時,要舍得花時間,要肯于下功夫,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正確、順暢地朗讀課文。當然,多讀書并不是讓學生自己漫無目的地去讀,而是要有目的、有層次地引導學生讀書。如一位老師在教學《她是我的朋友》一課時的朗讀設計,就為我們提供了精彩的示范。
(1)她是誰?文中有幾次寫到了小女孩?請你找出來讀一讀。
A、戰爭時期,有一天,幾發炮彈落在一所孤兒院里。兩名兒童當場被炸死。還有幾名兒童受了傷,其中有個小姑娘。(學習“炸”。)
B、經過查看,他們確認這個小姑娘傷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C、醫生和護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有幾名未受傷的孤兒卻可以給她輸血。一位女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問是否有人愿意獻血。(學習“型、否”)
D、區別“血”的讀音和用法。(流血、輸血、血型、血管)、(獻血、抽血、失去的血、所有的血)
E、文中出現過她的名字嗎?你猜猜為什么會沒有名字?了解文章的背景。
(2)“我”又是誰?(學習“阮恒”)文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阮恒的呢?請你找出來,稍做記號,并讀一讀。
A、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B、叫阮恒的小男孩很快地躺在草墊上。他的胳膊用酒精擦拭后,一根針扎進他的血管。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C、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臉。……
D、阮恒搖搖頭。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醫生又問是不是針刺疼了他,他又搖了搖頭。
E、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F、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剛才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
師:剛才幾個同學讀了描寫阮恒的句子,細心的同學有沒有發現,在這些句子中有幾個表示相同意思的詞語,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3)學習詞語:啜泣、嗚咽、哭泣、抽泣(你還知道哪些表示“哭”的詞語。)
……
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找到答案,激發他們的學習成就感。接著再相機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關鍵詞,讀通一些難讀的句子,難理解的詞,讓每一次的朗讀都有明確的目標,讀得扎實,讀得具體。
三、突出一個“放”字——拓展學習空間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那么,閱讀教學的第一課時,它更不應該是孤零零地存在著的。它應該向課前延伸,鏈接學生的“已知”;它應該向課后延伸,銜接學生的“未知”,也就是要努力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首先,培養預習習慣。課前預習是閱讀教學的起始階段,雖然是在課前,但卻是整個閱讀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應納入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在預習中,學生除了讀通課文,圈畫生字,理解詞語外,還應該質疑問難,思考課后練習,批注讀書感受等。如《觸摸春天》的預習要求:(1)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查字典理解生字詞以及不懂的詞語。(3)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你 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作上標記。(4)在家里,蒙上自己的眼睛,體驗一下看不見的不便、困難與痛苦。課堂上,教師再適時檢查反饋,或資料展示,或聽寫詞語,或交流感受。學生因為有了充分的預習,無疑會增添學文的底氣,熱情會更高漲,思維會更活躍,會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如此堅持不懈,便可培養起良好的自學能力。同時,通過預習,簡化了一些教學環節,課堂上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讀書、感知課文內容,甚至可以適當融入一些品讀感悟的內容,這樣,第一課時的教學就會變得扎實而豐富。
其次,設置閱讀期待。“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通過懸念的制造、情境的創設,激起學生體驗和探究的欲望。語文第一課時在結束時,教師設置疑問,拋下話題,啟發思考,留下懸念,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還是《觸摸春天》一課,在體會安靜神奇的靈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之后,可以提出這樣的疑問:“同學們,‘我仿佛看見了安靜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你看到了安靜怎樣的內心世界?她會對蝴蝶說些什么呢?”這樣一個疑問足夠引起同學們對安靜“內心世界”的關注,從而步步深入走進安靜的內心世界,感悟安靜對蝴蝶的關愛、對動物的關愛、對生命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