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愛的發聲練習

愛的發聲練習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愛的發聲練習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愛的發聲練習

愛的發聲練習范文第1篇

目的:探討中國大中學生同伴、親子、戀人關系及戀愛原因的發展過程。方法:整群抽取西安市中學生575名,大學生660名,采用同伴關系量表、親子關系量表、戀人關系量表和戀愛原因量表以及一般情況調查表進行調查。結果:在親子關系方面,大中學生在親密和相處時間2個維度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戀人關系方面,大學生在信任、親密、承諾和相處時間4個維度上得分均高于中學生。在戀愛比例方面,大學生正在戀愛和有過戀愛的比例高于中學生。在戀愛原因方面,大中學生在所有因子上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而在同伴關系方面,大中學生無差異。結論:隨著大中學生身心發展成熟和外在生活學習環境的不斷變化,中國大中學生在親子關系、戀人關系及戀愛原因方面,均呈現出階段性和發展性的變化特點,但在同伴關系方面無階段性和發展性差異。

關鍵詞:大學生;中學生;同伴關系;親子關系;戀人關系;戀愛原因

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第二高峰期,大學生生理基本成熟,心理尚處于過渡期。他們在同伴關系、親子關系、戀人關系和戀愛原因等方面也呈現出發展性和階段性的變化。但關于這方面的縱向比較研究較少。本文作者對中國大中學生的同伴關系、親子關系、戀人關系和戀愛原因進行了縱向的比較研究。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中學生樣本:整群抽取西安市一所市重點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年級的部分學生,收回有效問卷575份,男249人,占43.3%,女326人,占56.7%。

大學生樣本:整群抽取西安市四所高校的大一、大二和大三年級部分學生,收回有效問卷660份,男282人,占42.7%,女378人,占57.3%。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統一測量方法,輔以談話法和個案研究法。研究工具:(1)一般情況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年級、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職業等;(2)同伴關系量表,包括信任、親密、承諾和相處時間4個維度;(3)親子關系量表,包括信任、親密、承諾和相處時間4個維度;(4)戀人關系量表,包括信任、親密、承諾和相處時間4個維度;(5)戀愛狀況量表,包括學生是否正在戀愛、是否有過戀愛關系;(6)戀愛原因量表,包括孤獨、信任、性吸引、真愛、證明價值、相似、了解伴侶、開心8個維度。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數據,進行χ2檢驗、t檢驗等。

2 結果

2.1 中國大中學生親子關系比較

中國大中學生親子關系比較見表1。調查結果表明,在親子關系方面,中國大中學生在親密和相處時間2個維度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中國大中學生同伴關系比較

中國大中學生同伴關系比較見表2。調查結果顯示,在同伴關系方面,中國大中學生在信任、承諾、親密和相處時間4個維度上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表2中國大中學生同伴關系的比較

2.3中國大中學生戀人關系比較

中國大中學生戀人關系比較見表3。調查結果說明,在戀人關系方面,中國大學生在信任、承諾、親密和相處時間4個維度上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中國大中學生戀人關系的比較

2.4中國大中學生戀愛比例比較

中國大中學生戀愛比例比較見表4。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正在戀愛和有過戀愛的比例高于中學生(χ2=142.15,22.45,p 均< 0.001)。在中學生中,男生正在戀愛的比例高于女生(χ2=8.58,p < 0.05)。在大學生中,女生正在戀愛的比例高于男生(χ2=35.01,p < 0.001)。

2.5中國大中學生戀愛原因比較

中國大中學生戀愛原因比較見表5。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和中學生在8個因子上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在大學生中,男女生在孤獨、性吸引、真愛、相似因子上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在中學生中,男女生在8個因子上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研究發現,中國大中學生在親子關系、戀人關系及戀愛原因方面,均呈現出階段性和發展性的變化特點,但在同伴關系方面無明顯的階段性和發展性差異。

在同伴關系方面,中國大中學生并未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差異,無論是在中學時代還是大學時代,同伴關系都在中國學生的生活、學習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同伴關系是同齡人或心理發展水平相當的個體間在交往過程中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人際關系。[1]如果缺少了同伴關系,青少年就會感到孤獨和自卑。[2]隨著身心的發展成熟,大中學生開始有了自我發展和自我實現的心理需求,他們開始重視同伴間的交往,愿意與自己年齡相仿、志趣相投的、有共同話題的同伴保持密切聯系,有時有些心事或者小秘密更愿意告訴自己的朋友,希望得到朋友的幫助和支持,與同伴保持一致,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

在親子關系方面,中國學生在中學階段和大學階段呈現出階段性和發展性的變化特點,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對親子關系的依戀有所減弱。親子關系即父母子女關系,它是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人際關系。[3]中國的中學生上學一般都是就近擇校,這樣父母照顧子女的日常生活就比較方便,因此子女與父母的相處時間也是比較多的。由于考慮到課業負擔重,學業壓力大,學生的時間和精力有限,父母一般都習慣對子女的生活進行全面照顧,這樣中學生對父母的依賴性就比較大。而步入大學,離開父母,進入新的生活圈,住公共宿舍,學校餐廳就餐,這些對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與父母空間距離的拉遠和相處時間的減少,大學生相對減少了對父母的依賴。但是大學生對親子關系的依賴,只是比起中學時代有所減弱,但依舊存在,畢竟中國文化注重青少年對家庭的依賴性。

在戀愛方面,中國大中學生體現出階段性和發展性的變化特點。一方面,中國大學生正在戀愛和有過戀愛的比例顯著高于中學生;另一方面,中國大學生和中學生的戀愛原因也呈現出了一定的階段差異性。中學時代由于普遍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雙重掌控,加之,巨大的升學壓力,高中生豐富的青春期情感被普遍地壓抑,而這種情感卻在升入大學后得以爆發。首先大學生生理發育基本成熟,隨著自我意識的日益增強,渴望與異往和戀愛的欲望增強。其次,相對寬松的大學環境為大學生戀愛創造了一定的客觀條件,男女生在一起學習、活動的機會增多,交往逐漸頻繁,使戀愛成為高校的普遍現象。最后,家庭因素也為大學生的戀愛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家長認為,在大學里,孩子有更多的機會找到未來的生活伴侶。在本研究中,中學生在“開心”這個維度的戀愛原因得分高于大學生,而大學生在其余7個戀愛原因得分高于中學生。這一結果與一些學者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即青少年的兩性關系發展大多經歷朦朧、愛慕、初戀和鐘情4個階段,而鐘情階段主要在16-17歲之后,[4]而且早期的戀愛關系主要是一種同伴之愛,與友誼密切相關,而后期的戀愛關系則是一種包括親密、激情和承諾的強烈情感。[5]

[參考文獻]

[1] 周宗奎, 孫曉軍等. 同伴關系的發展研究[J]. 心理發展與教育, 2015(1):62.

[2] 王雅春, 曹華. 青少年同伴關系的作用及影響因素[J].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 2010(1):23.

[3] 朱素敏. 青少年親子關系的研究現狀及教育建議[D]. 蘇州大學, 2011:9-11.

[4] 孫晨宇, 劉從云, 朱華慶. 大學生戀愛現狀及其心理因素[J]. 中國校醫, 2009(3):351.

[5] 劉云, 毛晶晶等. 青少年戀愛關系內隱傾向發展特點及其與依戀的關系[J]. 2014(3):593.

愛的發聲練習范文第2篇

一、 創設情境,趣味練聲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發聲練習也應遵循這一原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我會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趣味練聲。

如我在進行一年級學生的哼鳴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同學們,蜜蜂媽媽帶著小蜜蜂們在花園里采蜜,有一只調皮的小蜜蜂,闖進了我們的課堂,昏頭昏腦,迷失了方向。你們聽——(教師示范哼鳴)

這時,一群小蜜蜂來尋找它了——(示意同學們哼鳴)

如果,孩子們的發聲位置不高,喉腔不夠松弛,聲音較緊。我就會說:有幾只小蜜蜂飛累了,飛得不夠高。你們聽出來了嗎?(讓學生在聆聽中,糾正發聲位置)

小蜜蜂迷路了,它在發出求救聲呢,你們快幫它找到回去的路吧?(教師哼一句,同學們哼一句,鋼琴伴奏)

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蜜蜂找到了回家的路。

“哼鳴”是嗓音練習的有效手段之一,持之以恒地練習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前提是要能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歌唱的“哼鳴”練習,要求在“哼”的時候保持著半打哈欠的狀態:利用深呼吸將喉嚨打開,用嘆氣的感覺將聲音用氣息“嘆”到眉心。如果方法正確,“哼”出來的聲音則非常通暢、圓潤而且輕松,不需怎樣用力就能體會到共鳴效果。學生們在幫助小蜜蜂找家的快樂情境中,通過聆聽、對比、游戲等方法,學習了“哼鳴”。

二、 緊扣新知,特設練聲

筆者發現在許多的音樂教學中,發聲練習與本節課教學的內容、與整個教學環節容易產生脫節的現象。為了避免這一問題,我在備課時,會分析新授歌曲,為每節課特別設計一條發聲練習。這樣既可以使教學變得更加流暢,還能有針對性地進行聲音的訓練。

如我教學六年級《藍天向我們召喚》一課時是這樣做的:

1.談話導入:同學們,美麗的天空給我們無盡的遐想,說到祖國的航天事業,你會想到誰呢?(學生交流)是呀,宇宙的奧秘無窮,希望同學們將來也能積極投身航天事業,藍天已經向我們發出了深情的召喚。

2.發聲練習:備課時,我了解到本課的編寫意圖是:青少年對神秘的天空、宇宙總是充滿幻想。神舟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九號載人航天飛船勝利升空、返回,在青少年中掀起了一股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熱潮。通過《藍天向我們召喚》這首歌曲的學習,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并引導他們熱愛科學,立志勇攀科學高峰。這首歌為大調式二段體,第一樂段音區較低,曲調具有敘述性。第二樂段為合唱,音區逐步上移, “飛吧,飛吧”屬于兩個聲部節奏錯開,其他各處節奏均相同,甚至連旋律也有多處相同,為支聲性的二部合唱。

在教學中我將導入新課、發聲練習、學習新知融為一體,發聲練習的設計就取材于新授歌曲的副歌部分,我將它進行了重新整合,使訓練的內容、形式等緊扣學習內容,不會讓學生感到突兀、生硬。

三、 經典小曲,新意練聲

有一些經典短小的樂曲,其實也是我們練聲的好內容。這些歌曲,同學們耳熟能詳,回憶中有一份熟悉和快樂。我們將這些小曲作為練聲的內容,稍稍改變它的速度、唱法(跳音、連音)、節奏、力度(漸強、漸弱)加入和聲……熟悉之中又有新意,孩子們會特別喜歡,練習起來會特別認真。

四、 捕捉生成,機智練聲

面對幾十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在課堂教學中總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生成的資源也可成為練聲的內容。

有一次,剛打完預備鈴我就走進了教室,沒想到一個淘氣的男同學躲在門后,突然跳出來“hei”地大叫一聲,把我嚇了一跳。其實,他原來是想和另一位同學開玩笑的,沒想到卻嚇到了我。同學們驚呆了,鴉雀無聲地等待“暴風驟雨”的來臨。“小淘氣”也漲紅了臉,原地耷拉著腦袋一動也不敢動,心想,這下周老師肯定要發火了!可是,我一想,這不是生動地給同學示范了“如何克服歌唱中聲音發虛的練習”嗎?我親切地把“小淘氣”領到講臺,說:“剛才X同學給我們當了一回小老師,他剛才嚇周老師的聲音,就是今天我們發聲練習的內容(既替“小淘氣”解了圍,又非常直觀地介紹了學習內容)。接下來,我們輪流當小老師練習好嗎?”這種冷不防大喝一聲的聲音既響又亮,是有氣息支持的,也是有位置的,啟發學生用這種方法練習,孩子們興趣濃厚,易于接受。

愛的發聲練習范文第3篇

一、發聲練習要簡單、多變

在歌曲教學前,進行簡短的發聲練習,是培養學生運用自然良好的嗓音進行發聲的重要途徑,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1、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小,發聲器官尚未經過訓練,因此要采用直觀形象、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訓練。他們思想單純,幼小的心靈很有愛心,對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尤其是對小貓、小狗之類的小動物更是關懷備至。根據著一特點,我設計了這樣一條發聲練習曲。

5 5 5 6 6 5 1 5 0 1 5 0 6 5 1

小鴿子輕聲叫,咕咕 咕咕 咕 咕 咕

學習前,我用頭因投影出示小鴿子的圖片,引起學生對小鴿子的興趣,再問學生鴿子是怎么叫的?學生回答;“咕咕咕”。“那我們就一起學學小鴿子叫”。這樣就自然地把學生引發到發聲練習的教學中來了。

練習時,應當要求學生輕唱。有的學生為了表現自己,唱得很響。于是,我就說;“同學們唱得這么響,小鴿子會被你們嚇跑的。”學生們馬上用輕柔、舒緩的聲音練唱,真怕小鴿子被嚇跑了似的。

2、編旋律短句

旋律短句是最常用的練聲形式,可以訓練呼吸、發聲、咬字、吐字等技巧,還有助于提高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

在教學時,為了唱好韻母“i”,我編成以下旋律短句來練習,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3 4 5 6 5 1 6 1 6 5 3 4 5 6 5 6 5 6 5 2

我愛 小鉛 筆,花桿 多美 麗, 我 愛 小鉛筆, 天天不離 手,

為了 感謝 你,學出 好成 績, 為了感謝你,學出好成 績。

學生在自己熟悉的語言、兒歌中訓練,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愉快的學習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另外,還可以采用現成的練習或所學歌曲自行編寫,也可以直接采用歌曲的核心音調或樂句來練習。這樣將發聲練習與歌曲表現相結合,既達到了發聲練習的效果,有使學生懂得,發聲練習的最終目的是用動聽的歌聲演唱歌曲、表達感情。

總之,簡單、多變的發聲練習,從多角度挖掘孩子們喜歡的 、樂于接受的形式,可以輕松、愉快地表達到練聲的目的。

二、節奏練習形象、有趣

節奏在音樂中對于塑造音樂形象占有極重的地位,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住,這就決定了用形象化、趣味化的直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采用各種襯詞幫助訓練

四分音符相當于學生走路,一步一拍,比緊不慢,用襯詞“走”;二分音符相當于老爺爺走路,一步兩拍,慢一些,用襯詞“跑”。

2、結合游戲進行節奏訓練

在游戲中讓學生輕松地認識事物,有利于團結協作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放松愉快的心態下,更能培養其創造能力。

如在低年級的節奏訓練中,可采用“海獅頂球”的游戲。課前在教室拉一根線,然后在線上掛幾個氣球,并在每個氣球上貼上時

是四分音符為一拍的音符,如:ⅹ ⅹⅹ 等等,接著讓學生戴上海獅的頭飾,每個氣球下面站一個學生,讓學生把右手舉到頭頂,當做海獅的“嘴”。“海獅”們按順序和節奏連續地頂球,游戲可讓幾個“海獅”變換進行,也可讓一個“海獅”連續進行。其他學生也可左手當做球,右手食指當作“海獅”的“嘴”,按氣球變換的節奏連續地進行頂球游戲。學生個個蹦蹦跳跳,學得非常開心。

還可通過“邊一邊”的游戲來鞏固各種接奏類型,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黑板上出示一句節奏,如:ⅹⅹ ⅹⅹⅹ,老師示范用語言來表達:小雞 嘰嘰 嘰,請學生也用語言來即興創作節奏。于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編:小貓喵喵 喵,小鴨 嘎嘎 嘎。接著,在請學生自己編一個節奏,并說出這個節奏型。如此簡單的一個小游戲,卻使學生從中得到了不同的感受,體會到無窮的樂趣。

三、聽音練習形象、直觀

學會用心聽音樂,用心去感悟音樂。問題是小學生不懂用耳,更談不上用心了,他們沒有用耳的習慣,也不具備聽音的能力。所以重點要抓好聽音興趣和有意注意的培養。

如在一二年級的聽音訓練中,可采用“打電話”的游戲。在琴上彈一個二度或三度音程,然后問:“喂,你是誰?”學生回答:“我是do mi”(do mi用模唱)。就著樣,在游戲中愉快地完成了抽象、枯燥的聽音練習。在三四年級的聽音訓練中,可才用才用游戲“在游戲樂園中”。在園中各個游樂場所按音高規律由高到低寫上“do si la sol fa mi re do”,然后由老師當“導游”,先由“導游”發令,也就是老師在琴上彈或用豎琴吹出標準音“la”,再彈奏(吹出)一個音或幾個音,讓“游客”在游樂園中找出游玩的路線,并唱(吹)出。當他們找到目的地時,表現出來的是無比快樂的心情。

四、識譜教學生動活潑

單純的識譜教學,將學生置于一重一重死記知識、苦練技術的氛圍之中,他們將失去創造的興趣,學習積極性勢必低落。學生不愿唱譜,教師又認為學生一定要學會唱譜。怎樣才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呢?我采用了跳譜識譜法。

給沒個學生發一套長短繩和字母卡片,并在字母卡片的反面畫上字母譜,標出該字母唱名所在的位置。在教師里放五根橡皮筋,即五線譜。由一位對唱名位置掌握比較好的學生在五線譜上隨意的跳來跳去,其余學生根據他所跳的位置從字母牌中找出相應的字母唱名。或由反應教慢的學生上來跳,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可由教師在鋼琴上彈奏音階,學生邊唱邊跳,凡在線上的用單腳跳,間里的用雙腳著地。

由于“跳譜”識譜法是在單位時間內人人參與,又由于此活動可讓學生自己設計,創造其玩法,所以學生興趣很濃。它可以將識譜教學化枯燥乏味為生動活潑,使學生覺得輕松、變得快樂。

五、音樂考試活潑多樣

富有情趣的音樂考試具有教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它不僅能引導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且能激起他們參與考試的興趣,營造愉快和諧的考試氛圍。

在音樂知識考試時,要改變原來一張考卷的開始方法,代之以音樂游戲“美麗的花朵”的形式進行考試。老師可以在黑板上先貼好幾種形狀、色彩不同的花瓣,然后由老師彈奏一首曲子,由學生把聽到曲子的拍號、音的時值、強弱規律、指揮圖示及劃拍符號所表示的花瓣拿出來,組成美麗的花朵,貼在黑板上。這樣,考試任務在游戲中完成了。

在游戲中,老師始終不提“考試”二字。讓學生在沒有心理負擔的狀態下,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中完成了.

愛的發聲練習范文第4篇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國人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對兒童進行音樂素質教育,已列入家長必需的考慮議程。越來越多的兒童喜歡并選擇正規學習聲樂,兒童聲樂教學已成為聲樂教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兒童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知識特點等多方面與成人不同,針對兒童的聲樂教學方法也應該與成人有所區別。

一、 生理特點

現代社會物質條件比較豐富,兒童豐衣足食,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常常用唱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快樂的情緒。但是處于發育期的孩子們,聲帶比較稚嫩,需要在老師正確的指導下去唱歌,否則亂唱會導致聲帶受損,甚至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六歲以前的孩子,他們的喉頭和聲帶是成人的一半,甚至還不到一半,胸腔也很小,呼吸較淺,這時他們多用頭腔共鳴。因此聲音聽起來比較響亮、甜美而透明,嗓子就好比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此時家長無需急于求成,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然發展,多欣賞一些有水平的音樂,學唱一些簡單的兒歌,主要任務是讓其對音樂產生興趣,培養良好的樂感和節奏感。同時,也可鼓勵兒童用肢體語言表現音樂內容,讓他們隨著音樂動起來,以增強幼兒對音樂的感知力及表現力。值得強調的是,不管兒童做出來的動作怎樣,家長都要給予積極的表揚和鼓勵。七歲的孩子開始學習聲樂最好,這時的童聲與幼兒又有所不同,是兩片短小的薄薄的聲帶振動發出的純凈的基音,加上口腔共鳴形成的明亮清脆的個性音色,稚氣可愛,非常迷人。但這是一種純自然的音色,缺少科學發聲方法的支持,頭腔共鳴比較少,因此歌唱時高音上不去,喊的成分會比較多。學習了科學的發聲方法,加入氣息和頭腔共鳴,以假聲帶原來的真聲,音色就會有所改變,變得圓潤、渾厚,但會失去一些明亮度和稚氣感。但是,頭腔共鳴能產生一種飽滿和通暢的感覺,能夠輕松解決高音。 因此,在兒童的聲樂教學中,不能因為怕改變明亮可愛的自然的童聲音色而在發聲方法上有所保留。學聲樂學的就是科學的發聲方法,如果因為自然的童聲音色好聽,就不學頭腔共鳴,對兒童來講,最終會得不償失。因為,隨著兒童身體的發育,自然的童聲最終會失去,而科學的發聲方法會保留下來,使他終身受益,是他永遠的財富。因此,不盲目音量,應變尖亮為通透,追求童聲的藝術美,把科學的發聲方法放在第一位,才是兒童聲樂教學的正確的指導思想。在這個階段,他們已能獨立學習聲樂技巧,理解教師的意圖,并能基本控制好歌唱器官,對聲音有一定的辨別力,對歌曲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這樣在不斷提高歌唱技能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兒童學習聲樂的興趣,有利于長時間地持續學習,甚至未來走上歌唱的道路。

二、心理特點

兒童性格特點天真活潑,喜歡獲得表揚和認可,每個孩子在聽到表揚時都會感到興奮、開心,尤其在唱歌的時候,贊美和肯定會使兒童精神振奮,情緒高昂,這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歌唱狀態。反之,過度的批評會使兒童產生挫敗感,影響歌唱的狀態。因此,在兒童聲樂教學中,需要給他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要用溫和的語言、甜美的微笑和他們溝通,在嚴格教學的基礎上,讓學生感覺到來自教師濃濃的愛,真正做到“嚴中有愛”。教師的言行,甚至表情都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學習聲樂與學習鋼琴等其它樂器有所不同,聲樂是比較抽象的一門藝術,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發聲方法和歌唱狀態的掌握也是逐漸建立和形成的。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兒童哪怕微小的一點進步,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建立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兒童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始終保持良好的、興奮的學習狀態,并且通過肯定使他們穩定這種狀態。切不可用刺激性的語言,這樣不但會損傷兒童的自尊心,甚至會使其對學習唱歌失去興趣。歌唱學習進步是階段性的,練聲曲和歌曲都要選擇適合此階段的程度,不易選擇不能勝任或勉強能唱的歌,兒童的聲樂訓練應以學習和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為目的,以自己的自然聲區為基礎,音域不超過一個半八度,中等音強,盡量使用輕機能唱高音,每次的訓練時間在半小時左右,并且中途要休息兩次,讓聲帶得到休息,恢復彈性,精神上保持興奮。另外,還要根據兒童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歌曲,要根據兒童的音域和學習情況及演唱能力來選擇在演唱中沒有障礙又能充分展示其發聲技術的歌曲。選擇過難的歌曲。會對兒童造成心理負擔,有舉步維艱、力不從心的感覺,學習的熱情也會削弱或蕩然無存。所以在少兒聲樂教學中不可忽視他們的心理特點,要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學習、成長、進步。

三、知識特點

愛的發聲練習范文第5篇

關鍵詞: 聲帶; 唱歌; 嗓音; 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8631(2010)04-0154-01

一、掌握幼兒的嗓音情況

通過多年的教學,我發現由于體質、遺傳等客觀條件的不同,幼兒的音域有寬有窄。為了能夠有的放矢地訓練,我把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是多數的,只能唱到c大調si,另一組則能唱到c大調do、re。有了聲區劃分號,在訓練孩子唱歌時,就以不同要求來進行練唱,避免過高或過低聲區練唱而損壞幼兒聲帶。

二、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聽覺

歌唱發聲的聽覺要求更高,幼兒能聽辨自己或別人聲音正確與否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必須通過不斷地聽,才能培養出良好的聽覺。因此,給幼兒提供良好的音樂環境是非常必要的。

1. 經常在課間、飯后、活動時播放用頭聲發聲法歌唱的童聲歌曲,例如:《小白船》、《春天》,以及著名歌唱家所演唱的歌曲等,讓孩子們在愉快、輕聲的音樂氛圍中悟出頭聲發聲法的精髓。

2. 教師經常唱些兒童歌曲給孩子聽。幼兒善于模仿,因此,教師的發聲法很重要,它是幼兒獲得正確發聲方法的直接途徑,這就要求教師無論是音量、口形、聲音都要唱得自然、正確,盡量運用頭聲方法來唱。

3. 經常用錄音機錄下小朋友自己唱的歌,再同正確發音的歌曲對比,在對比聽音中來提高幼兒的辨別能力。

三、在訓練中注意幼兒的年齡特點

這種歌唱發聲訓練比較難掌握,而且較枯燥,如何讓幼兒集中注意力,能心到、口到、耳到、眼到呢?我在訓練中注意到講解、示范時形象、有趣,并注意時間的科學性。

(一)形象性。歌唱發聲的音響只能意會。為了便于幼兒理解,建立起頭聲歌唱的意識,我用形象的方法告訴小朋友:鼻尖以上的頭部是“樓上”、鼻尖以下的是“樓下”,歌唱的時候,聲音是向“樓上”送,再從“窗口”(眉心)出,感覺聲音在“樓上”響,并經常用手勢提醒幼兒。為了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口形,練唱時,我讓幼兒把嘴微微張開,并用上、下唇輕輕含著左手拇指(不是咬住拇指),當練到一定程度后再抽掉大拇指,但要求保持含著大拇指的感覺來練唱。還讓幼兒用打哈欠的口形來發言,這些練習都能有效地幫助幼兒抬起軟腭把聲音送向“樓上”。

(二)趣味性。為了保護幼兒的嗓音和獲得頭聲發音的效果,經常要求幼兒輕聲歌唱,但輕聲歌唱并不是松垮無力,而應該是積極、主動、有氣息支持的。正確地運用呼吸,是獲得正確發聲的關鍵。為了讓幼兒正確掌握呼吸原理,我讓幼兒以“稍息”的姿態站立,避免了身體的僵硬。但又要積極有力,我讓幼兒想象后背有垛墻,感覺有依靠,手叉腰,然后做夠吠氣, × × 這樣就能訓練幼兒發出既是輕聲又有力度的聲音來唱好彈跳、有力的歌。我又出示一張畫有花園的圖片,并告訴小朋友:這兒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有許多很香很香的花,你們輕輕地聞,再呼出來。邊說邊讓小朋友做,小朋友都說很香,這是幼兒的想象,但達到了訓練幼兒平穩連貫吸氣的目的。

練聲是訓練幼兒發聲的重要手段,比較枯燥乏味,尤其對幼兒的訓練,為練好母音o,糾正幼兒聲音的扁白、喊叫、粗糙和生硬,我采用了教師與小朋友趣味性的問答式模聲練習曲,例: 12 34 | 5― |54

32|1―||

小雞 怎么叫嘰嘰嘰嘰 嘰

(三)科學性。在訓練幼兒頭聲方法時,我除了注意一般發聲的科學性外,還注意時間安排的科學性。幼兒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如果長時間練習,幼兒會產生厭倦情緒,甚至會挫傷幼兒學唱的積極性,時間過長也會造成聲帶疲勞,因此,不能急于求成。集體練唱時間我控制在五分鐘之內,另外,利用零星時間,還進行單獨地練習。

此外,筆者認為,對幼兒歌唱教學還要進行創新,比如優化情景、設計有趣的游戲情節、滲透其他領域教學、巧用錄音機等,這樣可以使幼兒的歌唱更生動有效,更能促進幼兒歌唱能力的發展。

1. 優化情景,在整體上不斷創新。教育活動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要注重活動的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教師如果只會遵循歌唱教學規范的表面,按規定的環節機械地把各個環節硬湊在一起,的確會讓活動失去一些生動的氣息,這里就需要我們去發揮教師的創新意識去激發幼兒學習的欲望。優化情景、實現活動整體環節上的創新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如在中班歌唱活動《燒菜》中,教師把整個歌唱活動當成一個“燒菜”的情景主題來設計,運用教師的情境性語言,把幼兒自然地帶入主題情景,使幼兒成為情景中的主角,引導幼兒自然地從一個環節進入下一個環節(先從買菜請客――切菜――燒菜――再去買菜)。首先,以去做客為由讓幼兒騎小車進活動室;再設計了“切菜”的環節,通過切三種菜的不同節奏讓幼兒主動地、愉快的練習歌曲中的主要節奏型,避免了枯燥、乏味的節奏訓練;在學習表演時,采用情景交融、邊演邊唱的形式引起幼兒學習的愿望,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自己想象、創編動作。在活動中,幼兒一直在用所有的感官參與著,在“玩”“樂”“動”的過程中輕松地學、主動地學、快樂地學。

2. 設計有趣的游戲情節,讓幼兒樂于學習。對于這一點有些老師會有疑問:“讓幼兒反復地學唱歌曲,就是最好聽的歌幼兒也會不感興趣了。”所以教師如果能發揮創新才能,巧妙設計有趣的游戲情節,可以使歌唱活動“錦上添花”,讓幼兒邊游戲邊歌唱。如在歌曲《扮家家》的教學中,我設計了“圓圈邀請舞”的游戲讓幼兒自然主動地多遍學唱歌曲。游戲的規則是:“請男孩子(當爸爸)先圍一個大圓圈站好,再請女孩子(當媽媽)在圈里找一個男孩子面對面站好,大家一起表演一遍后,在前奏音樂聲中男孩子造型不動,請女孩子找到新的好朋友繼續游戲,第三遍時同樣的方法繼續找到新朋友游戲。”游戲的規則簡單明了,幼兒在和不同同伴的合作游戲中體驗著游戲的快樂,學唱的積極性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干县| 边坝县| 黄浦区| 中西区| 黎川县| 措勤县| 新巴尔虎右旗| 西华县| 徐汇区| 壤塘县| 屯门区| 嘉义县| 和顺县| 桐乡市| 海口市| 正宁县| 滦南县| 宣化县| 灯塔市| 新巴尔虎左旗| 大石桥市| 固安县| 寿阳县| 冀州市| 奎屯市| 河北省| 乳源| 永靖县| 电白县| 金川县| 南康市| 平度市| 华蓥市| 普宁市| 定陶县| 莱州市| 航空| 石渠县| 会同县| 池州市|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