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資治通鑒讀后感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外閱讀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18
1 前言
就我國當前現狀來看,人民群眾閱讀量普遍偏少,其中就包括有小學生。導致小學生閱讀量偏少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學生對進行課外閱讀的途徑缺乏認識與了解;二是對課外閱讀不感興趣;三是對課外閱讀缺乏重視,不了解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此外,由于針對小學生課外閱讀而實行的管理工作并不完善,導致大部分小學生對閱讀材料選取不正確或閱讀方式存在錯誤,這些因素都導致他們沒能從課外閱讀中獲益。下面,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引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展開探討,以期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2 依托教材,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興趣,才能從內部引發一個人的動力,對于小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注定了他們往往只對感興趣的事物才會產生積極主動性,教師應針對此點,有計劃地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課外讀物產生興趣,自動自發地進行課外閱讀。例如在教授《司馬光》這一課程前,教師首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當你和朋友玩耍的時候,你的小伙伴突然不小心掉進裝滿水的水缸里,這時候你要怎么辦?”學生們有的回答把大人叫來,有的回答伸手進去抓住對方,還有的回答把游泳圈扔下去,答案多種多樣。這時,教師對學生們豐富的想象力給予贊揚,然后讓他們朗讀課文。朗讀結束后,教師再問:“同學們,你們覺得司馬光的辦法好不好?”同學們不約而同大聲道:“好?!苯處燑c點頭,開始向學生介紹司馬光:“當其他孩子都又哭又喊的時候,只有司馬光保持沉著冷靜,果斷搬起大石頭砸碎了缸,迅速救出了朋友。司馬光這種冷靜的態度與機智不僅表現在童年,也延續到他的成年,同學們,你們知道司馬光平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嗎?”有同學迅速舉手回答:“砸缸?!苯處熚⑿Γ骸霸腋拙热酥皇撬抉R光的成就之一,但并不是他最大的成就,司馬光最大的成就,是編撰了《資治通鑒》。”接下來,教師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向學生們介紹《資治通鑒》,使學生們了解該書對我國的重大意義,進而引發濃厚的閱讀興趣。由于以小學生目前的語文知識,閱讀原著較困難,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兒童注音版,為今后學習打下基礎。
除我國文學外,這種引導閱讀方式同樣適用于國外讀物,例如在教授《巨人的花園》時,當學生對課文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認識該文的作者奧斯卡?王爾德,并描述其在文學上的各項成就,指導學生閱讀王爾德的其它作品如《西班牙公主的生日》、《快樂王子》、《夜鶯與薔薇》等童話著作。小學生本身就對童話故事存在好感,再經由教師說明之后,閱讀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眼中充滿了渴望閱讀的神采。利用教材引起學生閱讀課外讀物興趣的方式不僅能拓寬學生視野,還能對其所學內容起到鞏固作用,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
3 家校合作,培養學生自我閱讀的習慣
要引導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除了學校之外,家庭的潛移默化作用也不可忽略。然而對于學生而言,相較于全是文字的書本,家中電視機里的電視節目更有吸引力。據可靠資料顯示,半數以上的學生課余時間都被電視節目所占據,讀物已經難以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為此,學校應定期組織家長會,由教師向家長說明課外閱讀對小學生的重要性以及長期觀看電視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家長們產生危機意識。教師還應指導家長為學生購買適合其年齡段閱讀的書籍,并鼓勵家長參與到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中,一起交流書中的內容并進行適當引導,從而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與習慣,提高其對書中知識的吸收率。
在引起家長對學生課外閱讀重視的同時,教師也應以身作則。試問,對閱讀沒興趣的教師又怎能培養出喜愛閱讀的學生呢?而語文教師的職責也注定了其必須進行大量閱讀,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底蘊,鞏固語文功底才能勝任這份工作。教師應閱讀的書籍一是教育類書籍,二是學生喜愛的書籍。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喜歡的書籍,并站在學生的角度與其一起進行閱讀,不僅能加深師生關系,而且在向學生推薦閱讀和指導閱讀時也更易被學生所接受。
4 創設途徑,為學生營造課外閱讀的氛圍
目前存在部分小學生想要進行閱讀,卻由于缺乏途徑而無從下手的現象。為此,教師應從一年級起就鼓勵并指導學生定期從圖書館內借出感興趣的讀物進行閱讀。同時,教師自己也應從圖書館中借出相關書籍閱讀,與學生進行交流,借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除去從圖書館借書外,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寒暑假時間,購買兩本左右書籍進行閱讀并寫下讀后感。待開學之后,教師再開展活動,讓學生們交換借出各自擁有的書籍,如此一來,可供閱讀的書大大增加,在班級內形成了一個圖書角。教師再要求學生每日從中午抽出一段休息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在這種人人都讀書的良好氛圍之下,班級內的學生自然都樂意并主動地尋找課外讀物閱讀。
綜合上述,語文作為我國教育最為重要的科目之一,其學習方式需要以閱讀能力作為前提。而培養優秀的閱讀能力不但能幫助小學生積累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素養,同時還可起到鞏固課堂知識內容的作用。但是,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通過大量閱讀材料進行,而教材中包含的文章數量遠遠沒有達到這個需求,因此必須通過課外閱讀才能實現。小學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的同時,還應培養其理解和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陶冶情操,樹立完善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崔治禮.讓課外閱讀為你的語文教學增光添彩[J].青春歲月,2010,(12):91.
[2]謝[斌
貝].應重視語文的課外閱讀[J].文學教育(下),2012,(12):108-109.
那么,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育心活動,促進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著力班級文化建設,實現環境育心
學校是學生的第二個家,讓學生在不自覺中接受教育。因此,優雅、潔凈、文明的校園環境能給學生潤物細無聲的良好心理影響。為此,我加強了班級環境建設,優化了班級文化氛圍,對教室進行了科學的規劃、布置。
1. 我在班里懸掛名言警句、文明用語、圖片等,努力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
2. 教室門口,是我與全班學生的合影;合影上,寫著“學知識,懂道理,爭當班級小主人”的班呼。這樣的布置,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讓全班學生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3. 開設“榮譽欄”。在我班教室前面的墻上,醒目地張貼著“榮譽欄”三個字。每周,我都在班里評選出“紀律之星”、“助人之星”、“文明之星”、“進步之星”,并將學生的照片張貼在墻上,以資鼓勵。同時,他們為全班同學樹立了榜樣。
4. 鼓勵學生寫日記。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蔽乙蚕M麑W生們每日“一省”。為此,我建議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不需要很長,有時甚至是一兩句話。每天,學生們都將自己對生活的點滴感受記錄下來。這樣,孩子們就會在每天學習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斷進步。
以上的班級文化建設,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實現了環境育心,為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落實活動育心
1.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知識。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過程。在各科教學中,都能有機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語文、品德等學科的教學可以陶冶學生心靈,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熱情;數學、科學等學科的教學可以進行科學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美術、音樂的教學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線條和色彩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塑造高貴優雅的品質;體育課的教學可以鍛煉學生堅強意志,培養學生競爭、拼搏、進取的精神。
2. 在少先隊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少先隊活動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我充分利用少先隊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開展豐富多彩且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中隊活動,讓廣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不僅提高能力,同時也進入特定的心理氛圍,受到教育。我在班里開展的“閱讀之星”評比活動中,培養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們在與書本對話的過程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明白事理;針對學生參與意識強、表現欲強的特點,參加學校組織的唱“三歌”(國歌、隊歌、校歌)比賽、毽球比賽、文藝表演等競賽活動;針對學生從眾心理強、熱情大方的特點,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提高修養,促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健康的心理。
3. 以課堂教學為陣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我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已經有多年了。其中,課堂教學的形式包括團體心理輔導教育課、心理健康教育課、班會課等。我不但積極參加了在課堂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還積極參加了各種相關的講座、觀摩課、評課活動。2011年6月,我執教了心理健康教育課《做一個快樂的人》,為我校探討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交流平臺,同時,也受到市領導及同行的好評。
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學習,大多數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常識,自我調節控制情緒,學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學會當遇到自己不能排除的心理問題時,能坦然尋求心理幫助。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表現在下面四點:(1)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2)能與周圍的人正常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樂于幫助別人,尊重別人;(3)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面對生活中的問題,適應環境;(4)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形成健全的人格。
以上“育心”活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班級文化氛圍,更為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切身體驗中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學習、熱愛集體、善于合作、講究衛生等品質,學生的文明素養得到了明顯提升,實現了活動育心。
三、開展假期讀書活動,滲透書本育心
開展假期讀書活動以來,每位學生都能讀一本以上的書本。學生讀書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的書目:(1)世界名著,如《愛的教育》、《紅樓夢》、《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上下五千年》、《尼爾斯騎鵝歷險記》、《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等;(2)歷史書籍,如《資治通鑒》;(3)作文選;(4)勵志書籍,如《名人故事》、《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5)科普類書籍,如《神奇的動物世界》、《神奇的植物世界》、《十萬個為什么》等。
假期里,學生不但主動制作了讀書卡片,還寫下了讀后感。每學期開學后,我都會開展《一路書香伴我行》、《我讀書,我快樂》、《我與書本交朋友》等讀書交流活動,并在課堂中對孩子們的交流相機進行引導,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通過課外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讀書,讓學生對生命有所感悟,從而學會自我反思、自我鼓勵、自我啟迪,于“潤物無聲”中豐富了精神世界,塑造了美好人格,實現了書本育心。
四、開展心理咨詢與輔導,通過交流育心
我利用學校開放了“心理咨詢室”的資源,鼓勵學生前往心理咨詢室釋疑解難,讓他們將自己成長的煩惱向值日的教師傾訴,及時疏導他們的思想。作為班主任,我定期對全班孩子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孩子們內心的煩惱、需求,集體進行心理疏導。另外,我尤其重視對班級小團體的引導。我利用班干部對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經常向他們了解班級小團體的心理及活動情況,及時做好他們的思想教育工作,讓他們能在穩定的心理狀態下學習。由于我長期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因此我班一直呈現出一種穩定、健康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