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細說紅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從石頭市的大觀園機場出發,道路兩邊處處懸掛著祝福北京奧運會的標語,清新的香樟樹有序的成行站立著。順著西廂大道向東五公里處,一座高十層的大樓呈鼠標狀,白色的幕墻格外別致,“寶大科技”四個鎦金大字閃亮在樓的頂層。這樓是從事IT產業的賈玉寶一個月前全權買下的,正是看中了這樓的設計很獨特;三十而立的他是歸國華僑,靠著自己在國外幾年的打拼,公司有了很大規模;所以回國創業一直是他的心愿。
一天清晨,賈玉寶開著他新買的概念轎車鹿字A90去大觀園機場接見一個來自布達佩斯的客戶。直到華燈初上,合作的項目終于簽約了。為了表示感謝,一行人去了“西廂大酒店”吃飯?;氐郊依镆呀浭橇璩?點鐘了,他感覺很累,不知不覺就睡著了……
傍晚時分,大風吹的天空一片昏黃,看來大雨就要來臨了。
下班之前,賈玉寶與公司助理代玉交代完明天的開會議程。走出大樓時,他忽然發現,公司大樓的顏色不知什么時候變成了紅色,正如一個接通電源的鼠標,閃亮著紅光;一陣風吹來,涼涼的雨滴打在他的額頭,瞬間讓他清醒了很多;除了值班的保安,里面已經沒有什么人了,為什么還大樓內燈火通明呢。他本能地走了回去,走進大廳,保安用微笑和他打了一個招呼,里面的設施怎么完全變了,他像是走進了另一座樓宇;在一樓電梯旁的拐角處,一個穿著樸素模樣的老人正在整理一些票據,嘴里還不時的叨念著:1000萬,1000萬……
賈玉寶蹲下來,仔細的端詳著眼前的老人,他公司好像沒有這個人啊。他插了一句:“你在做什么呢?”;老人說:“我在整理票據,我要告王希楓,我要告王希楓,你幫我,你幫我……”
老人很激動的伸手掐向賈玉寶……
賈玉寶猛一下坐了起來,滿頭大汗,發現自己剛才在做夢?!?000萬?王希楓?”他現在腦海不停的閃現著這兩個詞語。
抬頭看向窗外,天已經大亮了,賈玉寶收拾了一番,準備去上班,這時公司的助理代玉打來了電話,說是副市長要見他。對,王希楓!石頭市的常務女副市長,賈玉寶自言自語,聽的電話那端的代玉愣了一下:“賈總裁,你怎么了?”;“哦,沒事,沒事!我一會就去公司?!辟Z玉寶發現自己失態了。
昨晚的夢境讓他心懷更更,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弄清楚這個奇怪的夢。
賈玉寶走進他買下的那棟白色的鼠標辦公大樓,發現副市長正在查看他們公司的業務……賈玉寶抱歉的說道:“不好意思,王副市長,我來遲了?!薄皼]關系,我隨便看看,你們公司能在成立這么短時間內就取得不錯的效績!不錯,不錯,我是來給你們加油來了,再接再厲!身為分管科技產業的常務副市長,我為你們感到自豪!”在王希楓贊許的言語背后,賈玉寶看到了她遂滑的眼光,心想:“這不是個簡單的女人!”。
從這以后的幾天,每當夜晚入睡,賈玉寶像是被牽引著魂魄一樣,走進那棟本來是白色卻呈現紅色的樓宇。
這一天,他來到公司,走到夢里曾出現的電梯旁的拐角處,雖然裝飾改變了,但他發現在這里的墻體上,有一個小小的鐵皮門,上面的鎖早已銹跡斑斑,他找人用工具打開這門的同時,一股陰森的味道的撲鼻而來,借著手電的余光,隱隱的看到下面5米深的地方有一具白骨,在這具白骨的下面,死死的壓著一個密封的文件夾,里面記錄全是王希楓怎么利用職務的便利貪污外資工程款,怎么建造了這棟鼠標大樓,張張票據,字字血言,他瞬間全明白了。
……
法庭上,被告人是有著鐵娘子之稱的常務副市長王希楓,而原告除了“寶大科技”總裁賈玉寶,還有那位出現在他夢里的那位老人的家屬。原來那位老人是王希楓在建造紅色“鼠標大樓”招標而來的建筑企業老總,在承建這座大樓的期間,利用他們之間頻繁的接觸,老人逐漸了解到了,王希楓是怎么利用貪污的1000萬外資工程款,建造了這座“鼠標大樓”,做起了兼職的大富豪。
而王希楓對那位建筑老總的承包施工款打起了白條,面對女高管的種種施壓和威逼,建筑老總收集了所有的證據,說是要上告王希楓,結果被王希楓派人暗殺在了這座樓宇里,為了掩飾這一切,她派人把“鼠標大樓”的外墻紅色改涂成了白色。
……
關鍵詞:紅樓夢;電視??;改編
影視編劇在改編作品中起著重要作用,它是對原著的在創作,直接決定了作品的成敗。對紅樓夢的改編尤其困難,《紅樓夢》原著有著極大的特殊性,曹雪芹只寫了前八十回,并沒有將故事講完,而一部電視劇是必須有一個完整結尾的,怎樣續編后面的故事就成了考驗編劇的難題。
美國從事改編理論研究的杰弗里.瓦格納認為,長篇小說改編為影視作品有三種形式:極少改動的“移植式”、合理改變并加以電影化注解的“注釋式”、將原故事更改至當代環境的“近似式”。
舊版采用的是“注解式”。87版的結尾避免了程高本的“大團圓”“寶玉中舉”等有違原著的地方,以賈府的徹底衰敗來演繹社會大悲劇,比較仔細的從曹公筆下理出了各人物結局,雖然過程有些倉促,但結局都較為合理,勝于高鶚續作。
新版采用了“移植式”。完全按照人文社一百二十回的紅樓夢進行拍色,包括高鶚續作中飽受爭議的地方也保留了下來。在制作過程中,紅學專家的過度參與,甚至壓抑了編劇們 的創作,這種“移植式”的改編,并不適宜。它失去了影視藝術的再創造性,使其淪為了原著的傀儡。在一直以來,各種改編作品都很避諱這樣做,這讓作品失去了自己的靈魂,僅僅是原著的圖解、注釋。新紅這樣做足夠尊重原著,但將一個文學作品幾乎原封不動的搬上電視銀幕,從藝術語言上講是失敗的。
(一)、新版還原了曹雪芹筆下的虛幻之境
新版開篇由空空道人途徑青梗峰開始,敘述靈石補天未遂自煉成才的來歷,再演跛足道人和賴頭和尚被靈石打動,攜它入紅塵,最后由空空道人查閱石上書文引出正式開篇。對比一下老版的開篇:一個男聲吟誦“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遠處跛足道人和賴頭和尚哼著《好了歌》飄然而去。之后引出開篇。這里新版明顯彌補了舊版不足,還原了曹公筆下的奇幻之境,奠定了影片基調。
新版將寶玉等如何來到太虛幻境、如何游覽環境、最后如何離開等都表現得非常細致,貼合原著描述。將故事中蘊含的“警示”“預知”等作用表現了出來。彌補了以往其它作品的不足,完整的展現了《紅樓夢》的“亦真亦幻”的一面。這也是舊版最大的不足。在舊版里面,沒有對太虛幻境的描述是最大的硬傷,直接導致了舊版丟失了原著中“虛幻”的作用。
所以,新版還原了曹雪芹筆下的虛幻之境,與舊版相比是一大進步。將小說中蘊含的“警示”“預知”等作用表現出來,令賈家發生的事情提升了一個層次而不是停留于事情表面,更好的還原了《紅樓夢》。
(二)、新版較完整的還原了故事情節
新版35集的內容演完了原著的前八十回,情節刪節極少。正因如此,新紅留下了兩個令人滯垢的毛?。号园走^多、鏡頭忽快忽慢。
從開篇至林黛玉初到賈府的情節,新版較舊版多用了10分鐘左右。但它完整的交代了甄家小榮枯,交代了“嬌杏”這一人物的“僥幸”,與英蓮走失甄家敗落形成對比。展現了甄士隱三次與賴頭和尚跛足道人的接觸,將甄士隱的悲劇渲染得更富感染力。然后是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這段是舊版所沒有的,新版則借此交代了寧榮二府的大致情形,讓觀眾了解主要人物之間的關系。這也是原著中這段的用意。
新紅這樣的做法最大限度還原了原著情節,讓曹公筆下每一個人物和故事都充分發揮了它的價值。但縱觀全劇,其旁支情節的大量展示,令主線模糊,故事松散。原著作為小說,很適宜這種松散細膩的表現方式,但電視劇需要的是清晰明了的脈絡和有張有弛的細節把握。從這點上看,新紅如圖解一般的照搬原著,展現出了原著的精致,卻丟失了自己作為電視作品的藝術魅力。
(三)、新版在節奏、旁白上處理不當
新紅每一集都包含了很多內容,但卻一直給人以拖沓的感覺。比較明顯的如“黛玉葬花”,一首《葬花吟》,黛玉葬花,寶玉一旁觀看。就這樣簡單的訊息,占用了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這鐘設置既沒有必要也太顯拖沓。同時也直接促使了另一個問題的形成:鏡頭忽快忽慢。沒有這些快進一般的鏡頭的話,按照這樣的情節量,新紅很難在50集內完成。
另一個旁白問題,曹公在《紅樓夢》一書中所說到的遠不止人物事件表面那么簡單,新紅在表現時不忍取舍,但就旁支事件的表現上不可能做到全部表演,只得用旁白;還有一處大量運用旁白則是對人物內心的描寫,因為考慮到小演員表演不到位而選擇了旁白介紹,但越是這樣觀眾越覺得演員的表演如同演木偶。并且這樣的旁白觸怒了觀眾的一個底線,它剝奪了觀眾思考的權利,影響了觀看情緒。
新紅的臺詞完全沿用原著,勝于舊版。舊版因考慮到了原著古文白話文摻雜,怕觀眾難以理解,而將語言現代化、通俗化。雖然出發點很好,但卻因此損失了原著的語言魅力,并且不古不白的語言反倒比較尷尬。新紅大膽的采用原文,保留了原著的韻味。
參考文獻:
[1]周雷,劉耕路,周嶺.《紅樓夢》改編嗻談——從小說到電視劇本.
[2]作者.電視連續劇《紅樓夢》.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3]姜維楓.試論《紅樓夢》影視劇改編中對黛玉性格的把握.《紅樓夢學刊》,2009,5.
[4]重拍電視劇《紅樓夢》的討論.《紅樓夢學刊》,2002,03.
[6]宋俊華.中國古代戲劇服飾研究.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王扶林:不敢茍同“87版紅樓”是經典》 李星文 《黃金檔》.
[8]《藝術評論》獨家專訪新《紅樓夢》主創團隊. 《藝術評論》,2010,10.
[9],俞平伯等.細說紅樓夢:紅學專家解讀紅樓夢.藍天出版社,2006.
[10]要力石《紅樓夢》經典釋義.中國古籍出版社,2007.
歷史總是留給后人評價的,留給后人思考的,總說讀史使人聰明,倒不如說是讀史使人了解更多人的人生,使自己更快的變得成熟。從古至今,文人墨客數不勝數,而這些文人墨客為我國的文化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要細說起來這些人的經歷,大多數有著一番的憂愁。
李白雖經歷過世宗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但最終卻被排擠出長安這個權利圈,漂泊流蕩,夢游天姥。杜甫年少時的優越,但年老時卻困于長安,渾欲不勝簪。蘇軾初入朝廷,就受到歐陽修的賞識,但后來去一貶再貶,茲游奇絕冠平生。稼軒的可憐白發生,易安的人比黃花瘦,放翁的身老滄洲,屈原的《離騷》,司馬遷的《史記》,曹雪芹的《紅樓夢》。這一個個不如意的經歷,不知是福,還是禍呢?
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不知有多少這樣的經歷。讀書人想要脫去布衣換紫衫,按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懷著天欲降大任于斯人的報復,欲用一己之才干匡扶眾生。但雖苦心志、勞筋骨,仍無法于十年寒窗之后金榜題名,因而造就了窮而后工這個人窮志不窮的人生境界。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杜甫的這句詩,可以說是他自己人生的一個總結,但是他似乎是說盡了文人墨客的人生。不能說只有經歷了不如意的人生才會有寫成這種文章的能力,而是經歷了這些,才能夠明白,才能夠體會到這些情感。
第一位教師在梳理了《林黛玉進賈府》后,又讓學生梳理了林黛玉進賈府的行蹤,然后讓學生圍繞林黛玉的行蹤,去找描寫環境的語句。接著,教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林黛玉常聽得母親說過,他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賈府是怎樣的府第?你能否發現許多隱含的信息?”值得關注的是:這位教師在所有教學安排之前,對學生閱讀方法進行了指導――“讀書竊戒在慌忙,涵詠工夫興味長”。想讓學生運用讀書方法自己去發現語言文字中所傳達出來的豐富意味。而高一學生面對《紅樓夢》這樣的經典著作的語言確實顯得不夠敏感,發現的過程顯得很困難。學生回答時,人數不多,且不夠積極。于是,教師在講解時點撥出一些值得品味
的詞句。這節課還需要關注的細節是這位教師制作了關于《林黛玉進賈府》的重要環境描寫語段的幻燈片,但是所有語句都是同種顏色。
而第二位教師則將課文中所有描寫環境的語段分成五個部分并告知學生,且將這些語言文字也制成幻燈片。課堂上學生圍繞教師標注紅色的字句加以鑒賞品味。學生在明確的任務下與教師展開熱烈的分析、品味。
課后點評時,大家非常贊賞第二位教師的課堂設計,認為細化了教學任務,使課堂高效,學生學習任務明確,學會了學習。并指出第一節課教師想讓學生站起來講,但只有少數學生發現了值得品味的語言,所以是“濕柴燒火”的做法,“燒”不開這堂課。
但是,筆者想到的是:教師在預設時給學生的生成開放程度是否恰當?很明顯,第一位教師的預設給了學生較大的生成空間,學生在找到描寫環境語段后能較自由地發現自己認為值得揣摩品味的字句。如:
原來王夫人時常居坐宴息,亦不在這正室,只在這正室東邊的三間耳房內。于是老嬤嬤引黛玉進東房門來。臨窗大炕上鋪著猩紅洋,正面設著大紅金錢蟒靠背,石青金錢蟒引枕,秋香色金錢蟒大條褥。兩邊設一對梅花式洋漆小幾。左邊幾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邊幾上汝窯美人觚――觚內插著時鮮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地下面西一溜四張椅上,都搭著銀紅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腳踏。椅之兩邊,也有一對高幾,幾上茗碗瓶花俱備。其余陳設,自不必細說?!?/p>
老嬤嬤聽了,于是又引黛玉出來,到了東廊三間小正房內。正房炕上橫設一張炕桌,桌上磊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著半舊的青緞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
在鑒賞以上描寫賈政、王夫人居住環境的語段時,第一位教師的兩個學生在滯澀的師生互動中,一個發現“猩紅”、“大紅”、“石青”、“秋香色”等形容陳設的色彩詞語非常豐富,顯示出賈府的富貴;另一個找到陳設上繪有“蟒”紋,即龍紋,顯示出賈府與皇家的親密關系。
而第二位教師用紅色字讓學生鑒賞了“正房炕上橫設一張炕桌,桌上磊著書籍茶具,靠東壁面西設著半舊的青緞背引枕。王夫人卻坐在西邊下首,亦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中“書籍茶具”和“半舊”兩處,分析出貴婦的雅致生活、傳統知識分子的“文化氣息”以及“低調”。
那么,我們就要反思學生在不同開放程度的生成空間中形成的閱讀能力是否一樣。第一位教師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閱讀中的發現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雖然這個過程較為困難,但我們應該認識到課堂中學生在教師指定下的生成會有閱讀能力成長,但必定是有限的,而在自我發現過程中的生成卻能更廣泛地促進閱讀能力的成長。還應認識到對于那些語言敏感度較低的學生,教師應給以閱讀能力成長的機會,給以閱讀經驗激活的時間。在教學生成中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發現意識、創新能力以及提高語言的敏感度,正是生成的價值體現和美妙之處。在教學生成觀下,應把學生看成教學過程創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對教師教的配合對象。
關鍵詞:漆;茶;淵源;例說
漆器的回歸,不僅是傳統茶文化的再現,而且也是當代文化傳承的一種客觀需求。因此,結合中國傳統的茶文化,探討漆器與茶文化的淵源,分析漆器與國人當代的審美需求,既是對茶文化淵源的回顧,也是對以茶為媒介的漆器與生活相互影響的分析。
1 漆與茶具的淵源
漆器在中國古代文化出現得比較早,據研究者稱,早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中就有相關漆器的出現。漆是從漆樹上分泌出來的天然汁液,剛割下的汁液是乳白色的,流出來的漆液與空氣接觸后起氧化作用,表面逐漸變為栗褐色,最后變為黑色,而紅色與黑色在中國傳統的美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紅與黑的色彩搭配,讓大漆從使用之初便體現出一種具有東方氣息的哲學精神和道的力量,大漆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的審美、中國人的生活,也便有了不解之緣。
茶具是傳統茶文化的媒介。甚至可以絕對一點地說,沒有茶具就沒有茶文化的傳承,沒有漆器的參與,傳統的茶文化也就會失去其諸多的藝術魅力。因此,漆器與茶具的淵源是最應該詳細說明的一個問題。而漆器與茶文化的傳承則大約是在唐宋時期。這些漆器的制造者根據所需,調制不同的顏色。雖然它并不直接用于茶飲,但它卻為漆器參與茶文化提供了可能。因此,當以茶具為標志的奢侈茶飲文化過后,瓷制茶具步入了茶飲文化。從而使漆與茶具的結緣變成了一種客觀現實。特別是秦朝與漢朝之后,漆制茶具的生產都具有一定的規模。直到清朝以后,脫胎漆器茶具才得以在福州制作成功。
2 茶與道
有民俗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雖然在此“茶”排列在最后一位,但茶對于生活的影響,或者說茶與生活的淵源是極其深的。茶藝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之所以說茶藝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那是因為茶藝涉及全部的飲茶過程。而茶具僅是其中一項內容。
茶具是體現茶文化的媒介,它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別。首先,以其在茶文化中的客觀作用,可以把傳統的茶具簡單地分為以下四類:庵茶茶具、煮茶茶具、點茶茶具、泡茶茶具。[1]根據茶具制造地域及其使用范圍的不同,茶具還可以分為不同地域或不同民族的茶具;根據其制造材質的不同,茶具還可以分為銀質茶具、陶質茶具等。甚至根據茶具使用年代的不同,還可以分為不同朝代的茶具。
儲存茶葉要有專用的盛具,煮茶也要有與眾不同的煮茶用具。這既是茶文化與眾不同的表現,也是茶之為茶的個性化體現。例如,在著名古典小說《紅樓夢》里,妙玉可謂是一精通茶文化的專家。她對裝盛飲茶用水的器皿都有專門的用具。她與寶玉、寶釵、林黛玉三人飲茶的時候,就曾經用“蠲”里的陳年雪水來煮茶。從而使眾人感覺到茶之妙。其次,飲茶方式影響到茶具的制作。不同的飲茶方式需要不同的飲茶用具與之配合。還是在《紅樓夢》里,曾經有一杯為品,二杯解渴、三杯飲牛之說。因此,作為一種品茶,它的用具與解渴的用具肯定會有所不同的。而且這種不同,既要表現在茶具的容積上,而且也要表現在茶具的外觀與裝飾上。
3 大漆與茶具結合的各種形式
3.1 脫胎漆茶具的制作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首先要求茶具的制作者根據自己的創意制造出相應的茶具胎模。然后再根據顏色的需求調制各種各樣的漆色往茶具胎上涂之。然而還要經過脫模、添灰、上漆、磨制以及裝飾等多個工序才能最終完成一款茶具的制造。
脫胎漆茶具一般由一把壺和四只杯組成。存放這些茶具的茶盤一般也以方形見多,其顏色一般也較為固定,多數為以顯莊重的黑色為主,少數也可見棕色、深綠色,黃棕色更為少之又少。脫胎漆茶具之所以深受眾人的喜愛,那是因為它具有獨特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對于前者而言,說其實用,那是因為脫胎漆茶具由于外著油漆的作用,它既耐腐蝕,又不怕泡茶用水的侵蝕。對于后者而言,說其具有藝術價值,那是因為脫胎漆茶具外著之漆與其他裝飾物的相互配合,既可以突出茶具的美感,使其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出茶飲的藝術魅力,加強茶文化的意味。
在脫胎漆茶具的發展史上,如果以其所用材質為標準進行區分,北京雕漆茶具最為著名,其次是福州脫胎茶具和江西鄱陽生產的脫胎漆器;如果單純地以漆器茶具為標準進行評價,那么值得一說的是福建的脫胎漆茶具。尤其是在顏色的調制上,僅福建一地所制作的脫胎漆茶具就有“寶砂閃光”“金絲瑪璃”等多重顏色、各具亮澤的茶具供大家賞析、使用。特別是被稱為“仿古瓷”脫胎漆茶具,更是福建茶具制作的代表。因此說,脫胎漆茶具在其發展中也表現出地域性的特點。
3.2 現代大漆藝術在茶具中的表現
漆器因其材質而具有獨特的設計魅力,體現著中國傳統,文化中那種含蓄、巧妙、自然之美。在傳統漆器之上加以設計元素,從而形成具有設計美感的漆器。而所有的漆器中,漆茶具又具有很高的審美和藝術價值,現代漆器直觀形象地體現著我們這個時代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漆器的設計之美體現出一個時代審美風尚的演變和追求。很多的漆器茶具多以茶盤和茶盞為主,當然也有很多精美的茶壺。通過大漆制作的漆茶具散發著柔美又迷人的光澤,件件入心,件件難以取舍。簡練的抽象幾何面和線條的結合,讓茶具展現出大漆藝術的文化內涵和藝術的靜謐。 例如福州老藝人的一款手工大漆茶盞。茶盞本身具有簡約、自然、純凈、唯美,將大漆藝術通過茶具回歸生活,回歸最本初的美,同時又追求細節的精益求精,是極致的完美主義,展現了一種可以呼吸的生活的藝術產品。
好的漆藝茶具作品,均采用中國傳統的大漆髹飾技藝,經過純手工的制作,通過制坯、刮灰、裱布底涂、再進行中涂、上涂、描繪、貼金、罩漆、打磨、推光等制作工藝和藝術流程。一件漆器產品藥品經過幾十道漆,每道漆都得干燥之后再上一道。從一只小小的茶盞開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提煉出以“簡約、自然、純凈、唯美”的茶器茶道美學生活主張,把這種想法運用到茶道器具的創作中,獲得舒服和諧的整體氛圍體驗,令詩意回歸生活。
4 結語
大漆參與茶藝。而且在參與的過程中它又表現出綜合性的特點。首先,漆是制作茶具的重要媒介。無論是木質的茶盤,還是用以煮茶、品茶的瓷質用具,都可以見漆的身影。其次,漆是烘托飲茶氣氛的媒介。無論是涂有油漆的茶盤,還是運用油漆制作的潔白瓷器茶具,都可以使品茶者處于一種高雅的環境之中。如果說,沒有油漆的參與,茶具給予茶文化的影響會減弱很多。特別是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代,由于漆參與茶文化方式的不同,人們品茶的感覺也會有所不同。
總之,漆與茶密切相關,茶與生活密切相關,生活與藝術密切相關,因此茶與藝術密切相關。所以,探討其各自的歷史淵源關系,既可以使讀者感悟傳統茶文化的歷史魅力,又可以使讀者了解茶文化的地域特點。
參考文獻:
[1] 吳笑露.中式茶具設計文化研究[D].重慶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