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涼州詞古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教學目標】
1、結合詩后注解,自學古詩,了解大意。
2、抓住重點字詞,啟發學生聯想,讀懂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通過教師的評價,引導學生習得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西域沙漠,人煙稀少,戰爭頻發,這就是唐朝的邊塞重鎮,涼州。當地歌曲中夾雜有少數民族的曲調,別具一格,人們稱之為涼州詞,許多詩人以此為曲,以邊塞的生活見聞為詞,寫下了一首首豪邁大氣的邊塞詩。今天我們來學習唐朝著名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
2. 齊讀課題。
二、分環節教學,確定學習古詩的標準。
1.讀古詩,正字音(確定讀的標準:節奏分明)
(1).自由讀古詩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 生試讀,師相機進行評價,引導學生更正字音,讀準節奏;
(3)教師范讀,指導讀出節奏。
(4)男女分讀,全班齊讀;
2.說古詩,明詩意(確立理解古詩的標準:結合注釋,適當想象)
(1)請學生分句解釋詩句意思,師相機引導;
(2)同桌互說整首詩意思;
(3)請一位學生當堂展示,并總結理解古詩意思的方法。(借助注釋,適當想象)
3.抓詩眼,悟詩情(確定明悟詩情的標準:抓詩眼,品悟詩情)
(1)品味“酒美”
a.同學們,經過剛剛的學習,我們了解到第一行詩寫的是慶功宴上熱鬧歡樂的氣氛,那么這種氣氛是通過詩中的哪一個詞寫出來的?
b .從詩中哪些地方看出酒美?
c .酒在我們中國的詩歌文化里,是一種重要的意象,就是助情物,它往往是作者情感宣泄的出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酒在不同的環境里,分別代表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d .對于戍邊的戰士來說,美酒意味著什么?(大勝之后的慶賀,以酒助興。越是美酒越是說明將士們的心情非常高興,越是高興就更該喝更好的酒)
(2) 品味“催”
a .多好的美酒啊,戰士們喝到了嗎?那是因為一個字:催。從這個字里,你能聯想到什么?(戰爭開始了,胡人犯邊,劫掠百姓)
b .是啊,一個催字,寫出了邊疆戰事的無常。戰士們過的是怎么樣的一種生活?(朝不保夕,敵人隨時來犯,清晨,正午,深夜,琵琶聲起,將士出征)
c .如果你是戰士,此時你愿意在軍營暢飲美酒?還是外出保衛百姓?
(3) 品味“醉”
a .到了第三行詩,它的關鍵詞跟第二行詩有密切的關系,找出第二,三行詩的矛盾之處,我們就找到了關鍵之字:醉。
b .為何說“醉”字矛盾?“醉”字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將士倒在沙場的樣子像喝醉了)
c .死可不可怕?但在將士們眼中,有沒有將死亡放在眼里?(視作醉倒,請君莫笑,盡顯對生死之淡然,豪邁)
(4) 品味“回”
a .為什么將士們能將生死看淡,原因在最后一行詩中。來,同學們,找一找最后一個關鍵詞:回?
b .能回嗎?幾人能回?自古以來,從秦到唐,戍邊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胡人是游牧民族,居無定所,行蹤成疑,邊疆的戰士不知道下一次戰爭是什么時候發生。只知道逢戰必失手足,生死之事見多了,便看得淡了。
三.強化主題,總結方法
1.從剛剛的學習當中,我們了解到了邊疆苦寒,生死無常,而且還要跟親人長久分別,如果是你,你愿意成為一名戍守邊關的戰士嗎?
2.那么自古以來,為什么還有無數的將士甘愿留守邊關,揮灑熱血?因為他們的身后的國家的安危,是百姓的幸福。他們退一步,無數家庭將破碎,孩子們會失去爸爸媽媽,城市會由繁華變得破敗,國家會由完整走入衰亡。
3.出示課外資料,加深體會;
4.帶著這節課的收獲和體會,誦讀全詩。
5.學生通過表格進行自我評價,小結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學過程】
酒美 大勝之喜
催 戰事無常
將士 家國天下
一年七班
學科
教學內容形式
語文
識字四語文園地一,第一課。古詩《出塞》《涼州詞》語文活動:講雷鋒故事
數學
20以內加減法計算新授練習測試
英語
體育
隊形隊列小游戲
音樂
1、學習歌曲《學習雷鋒好榜樣》2、拍手打節奏練習
美術
水彩畫《船》、折紙小船。教師示范講解,學生展開想象創造畫
信息技術
科學
我們周圍的物體 新授演示
研學
安全
遠離身邊的危險新授情景教學
道法
“我們有精神” 討論合作交流
手工勞技
剪刀的使用方法及課堂常規訓練演示操作
綜合
寫字
精品書法作品賞析漢字基本筆畫指導觀摩指導
項目
活動內容
組織形式
體育活動
小型體育競賽
競賽
藝術科技 活動
婦女節集會展示
集體展示
班隊會
班級常規管理
班會課
班級課程
童眼看世界
繪畫
學校社團
學校活動
雷鋒故事比賽
競賽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天真的兒歌,樸素的民歌,古老的唐詩,優美的宋詞。常常在我們回響。
詩歌的海洋里,又不是珍寶。我一回到家,便迫不及待的打開電腦,在“百度”里查找,哇!有《天上的街市》《涼州詞》《天凈沙。秋思》《太陽的話》《致老鼠》等等,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有現代詩,古詩,童詩。就說《天上的街市》吧,這首詩充滿了豐富的聯想,詩人把夜晚的天空想像成天上的街市,可見,生活中到處有詩的素材。
走進書架前,我又發現詩歌充滿著無限的魅力。拿起一本散發著墨香的《唐詩三百首》,什么“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些優美的詩句,流傳千古,數不勝數,讓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與才干。
詩歌也讓我們明白了不少道理,就說“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句話的意思是:少年時不知道勤奮讀書,等到頭發都白了的時候后悔已經來不及了。告誡我們從小就得好好學習。還有“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因為一粒粒米飯都是農民們用汗水換來的。
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只要我們有一顆童心,留心觀察,大膽想象,就可以寫出有趣的童詩。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我們面前出現了一個美麗的詩的世界,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中,讓生活充滿詩意,讓詩歌伴隨我們一生!
鋤禾
唐·李紳(一年級上冊)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含數字的古詩
山村
宋·邵雍(一年級上冊)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三、含夸張的古詩
1、夜宿山寺
唐·李白(二年級上冊)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2、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二年級上冊)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秋浦歌
唐·李白(五年級上冊)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四、描寫長江、黃河的古詩
1、涼州詞
唐·王之渙(六年級上冊)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浪淘沙
唐·劉禹錫(六年級上冊)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五、惜時
1、漢樂府民歌
《長歌行》(一年級下冊)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明日歌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六、描寫除夕的詩
元日
宋·王安石(三年級上冊)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戶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七、詩中草
敕勒歌
北朝民歌(三年級上冊)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八、詩中山水
1、絕句
唐·杜甫(一年級下冊)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早發白帝城
唐·李白(二年級下冊)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九、詩中海
浪淘沙
唐·白居易(五年級上冊)
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暮去朝來淘不住,遂令東海變桑田。
十、詩中風
贈花卿
唐·杜甫(三年級上冊)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風
唐·李嶠(二年級上冊)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十一、歌頌母愛
游子吟
唐·孟郊(三年級下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十二、以物喻人
石灰吟
明·于謙(三年級下冊)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十三、其它寫景
江上漁者
宋·范仲淹(三年級下冊)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舟夜書所見
關健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 詩詞鑒賞
古人曾說“詩無達詁”,這不僅站在詩歌解釋的角度,對詩歌的鑒賞也同樣適用。對于中學生的古詩詞鑒賞,必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切實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以促進當代對古代文化的繼承與發揚。
1.初中語文古詩詞的鑒賞角度
1.1詩詞語言鑒賞。詩歌是有生命的雕刻品,猶如冰燈玉露,看過是賞贊,是慨嘆,經歷千磨萬擊,看過是感喟,是敬畏。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詩歌的載體,語言在詩歌中的重要地位,就在于一字的出入,便有高下的懸殊。詩歌的語言在豐富的想象與明晰的概念間跳躍穿行,在直覺的感性與清醒的理性間幻化重生,辨證交織下的語言便有了動態的立體之感。詩歌的音樂美體現在節奏的長短參差,輕重的錯落有序,句讀的輕重緩急,韻腳的和諧交替之上。
1.2詩詞意境鑒賞。在中國古典詩歌里,詩人的思想情感通過對意象的描摹和意境的創造來體現。無意不成詩,無境不生情,詩情與畫意,情趣總相通。詩歌是抒情的,詩人用有情的眼光觀照自然與生活,當二者相遇,在碰撞下相契相合,意象便產生;當詩人獨具匠心,把各種有情意象相互聯結創生,一個充滿詩意的藝術境界便被開啟。在詩的形式里,意象是具體的,似可觀可感,可從具體的描寫中捕捉;意境是空靈的,得自心源,須于筆墨外可得。無論是創造意象還是意境,詩人都追求達到“妙合無垠”的境界,但意境的特征超越了具體的意象,誘使讀者展開聯想,體悟詩人寄寓意象上的思考和感悟。
1.3詩詞風格鑒賞。風格是指作家的創作個性通過言語的組織,在文學作品中顯示出來并使讀者獲得審美享受的獨創藝術。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風格有助于學生把握詩歌的語言特點和情感基調。但歷來探討風格的角度多樣,其中,生活個性與創作個性不可等量齊觀,創作個性也不能直接轉化為文學風格,只有將兩者結合,啟發學生從言語的格調與行文的筆性共同去窺視作品的風格。
2.初中語文中古詩詞鑒賞能力培養策略
2.1知人論世,主動了解。一方面,要考察古詩詞的寫作背景。鑒賞古詩文時,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跡,把握古詩詞的創作背景。優秀的古詩詞都是時代的產物,都深深打上了時代烙印,同時,作品創作和思想感情的表達,與作者的人身經歷也具有密切聯系,這是古詩詞鑒賞中必須把握的內容。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別》都與“安史之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親身經歷密切相關,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疾苦以及作者顛沛流離的經歷,是杜甫詩歌“沉郁頓挫”風格形成的關鍵,古詩文鑒賞過程中必須努力把握這一點。另一方面,將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放入寫作的時代背景去作判斷。例如,在鑒賞唐代詩人王翰《涼州詞》的過程中,作者表達的到底是征戰沙場不能生還的悲涼心情,還是戰死疆場的悲壯之情?鑒賞中,如果透過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結合盛唐時期昂揚豪邁的時代精神,就很容易把握該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2加強閱讀,提升興趣。古詩詞鑒賞過程中,誦讀是第一步。只有在誦讀的基礎上,才能逐漸把握古詩詞的含義,逐步提高鑒賞能力。任課老師要加強指導,強調古詩詞背誦的數量和質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古詩文功底。古詩詞的韻律和節奏之美,詩詞中的意境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只有通過誦讀才能細細體會。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開展誦讀活動,以激發W生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誦讀的熱情。例如,利用分組誦讀法,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分角色誦讀古詩文。將誦讀與歌曲演唱有效結合起來,例如,辛棄疾《清平樂.村居》誦讀時,根據該詩詞的節奏,采用拍手、踏足、踏歌而吟的方法。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還有利于深入把握詩詞意境,有效分析和鑒賞古詩詞的內容。
2.3把握格律,切入重點。古詩很講究音律的和諧圓潤,特別是初中語文所選篇目大多為格律詩和詞,在這一點表現的尤為突出。為了使詩讀起來能抑揚頓挫,瑯瑯上口,所以古時往往平仄聲交錯使用。格律詩句數固定,如五言、七言、五律、七律等。此外,在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中,要合理應用詩眼分析法,縱觀古代詩詞中的名言佳句,“詩眼”通常是句中的某個動詞,優秀的詩人往往非常注重動詞的巧妙應用,通過生動有趣的描述,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進而有效表達詩詞的中心主題。例如,孟浩然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中的“就”字,寫作過程中經過仔細推敲,通過“就”字的應用,巧妙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渴望與憧憬。總之,整個古詩詞鑒賞過程中,善于抓住“詩眼”,離理解全詩的基本內容也就不遠了。
古詩詞的學習主要就是積累與練習。想要學好古詩詞,就需要積累關于古詩詞的相關文學知識,立足古詩詞的精華,行知人論世之舉動,達提升興趣之目的,最終提升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董杰.高中宋詞教學中文學鑒賞力的培養[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