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柬埔寨游記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CENSTAR加油機 柬埔寨 營銷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3)01-0138-02
一、市場細分
柬埔寨沒有原油提煉企業,所以柬埔寨的成品油都從其他國家直接進口。在柬埔寨市場根據成品油來自不同的公司,加油站加盟不同的石油公司。這些石油公司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為柬埔寨國家石油公司,主要有TELA和SOKIMEX兩個石油公司。第二類是國際石油公司,主要有法國TOTAL、美國CALTEX和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第三類為柬埔寨小型的石油公司,主要有LIM LONG、BVM和LHR石油公司等。每個石油公司都有自己完整的形象設計和不同的公司Logo,加油站必須按照石油公司的要求來建設和包裝。
因此,結合CENSTAR公司的實際情況,可根據加油站所處的地理位置和隸屬不同的石油公司兩方面進行市場細分。
(一)地理位置
1.城市市場。以首都金邊、西哈努克、暹粒等為大城市,相對經濟比較發達,人口眾多,工業車輛和私家車還有作為代步工具的摩托車比較多,加油站遍布各個城市主要道路。柬埔寨主要有三種油品:普通汽油、超級汽油、超級柴油。城市市場加油站的加油量比較大,對加油機的需求是,首先能突出加油站的規模,要求加油機外觀要大氣,其次為了滿足不同客戶需求,一臺加油機要求能同時提供三種油品,因此要求加油機一般為能提供三種油品的六槍加油機,也有部分四槍加油機。
2.國道市場。以金邊為中心的8條國道是首都通往下面省份的重要公路,車輛數目比城市少的多,國道市場的加油站一般只提供超級柴油和普通汽油兩種油品。國道市場的加油站一般對加油機的要求比較低,同時可以提供兩種油品雙槍加油機就可以滿足其使用。形象要求高的加油站會選擇四槍加油機,對形象要求不高的加油站會選擇雙槍加油機。
3.鄉村市場。由于這些地區的經濟不發達,主要的車輛為摩托車和農用車,消費需求量不大,又加上這些地區的電力供應不穩定,鄉村市場的加油站一般比較簡陋甚至用老的機械式加油機,鄉村市場的加油機往往是城市市場的加油機淘汰后購買過來使用的,主要以單槍加油機為主。
(二)隸屬不同的石油公司
根據三種類型的石油公司的不同,他們的運作方式是不同的。
如果是隸屬于國家石油公司TELA和SOKIMEX的加油站,國家石油公司會推薦給加盟的加油站使用的品牌,因此國家石油公司的推薦非常重要。
如果是法國TOTAL、美國CALTEX和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的加油站都是這公司的自營加油站,加油機的品牌一般單一品牌,一般使用它們本土的加油機品牌,法國TOTAL使用的是法國托肯,美國CALTEX使用的是美國穩牌,泰國PTT使用的是泰國龍野。要想對這三個石油公司的加油機進行營銷,必須首先進入這三個石油公司加油機的采購體系才行。
如果是隸屬于LIM LONG、BVM和LHR小型石油公司的加油站,加油機品牌的使用比較自由,進入這些加油站進行營銷是比較容易進行的。
二、目標市場選定
在柬埔寨市場上主要以兩大國家石油公司TELA和SOKIMEX的加油站居多,TELA擁有569座加油站,SOKIMEX擁有200多座加油站,這些加油站覆蓋整個柬埔寨的主要城市及國道,加油機的使用數目最大。CENSTAR加油機目標市場是TELA和SOKIMEX兩大石油公司的城市市場和國道市場,主要銷售的產品類型為四槍和六槍加油機。
在柬埔寨市場法國TOTAL石油公司只有30座加油站;美國CALTEX石油公司只有24座加油站;泰國PTT石油公司只有9座加油站;這些石油公司的加油站數目不多,又加上采購體系的限制,只是用本土品牌的加油機,進入這三個石油公司的加油站的技術壁壘比較大。暫時不選擇這三個石油公司作為CENSTAR加油機目標市場。
其他隸屬于LIM LONG、BVM和LHR小型石油公司的加油站一般都分布在國道市場及鄉村市場,對于這些公司的國道市場的加油站也可以作CENSTAR加油機的目標市場,主要銷售四槍和雙槍加油機。而鄉村加油機的購買力不高,暫時不選擇其作為CENSTAR加油機的目標市場。
三、CENSTAR加油機的市場定位
所謂市場定位是指根據目標市場上的競爭情況和企業自身條件,為企業及其產品在目標市場確立某種競爭地位。通過競爭優勢將CENSTAR加油機的市場定位為:產品質量穩定技術可靠,性價比高,服務及時的國際品牌加油機生產企業。
四、營銷策略
(一)產品策略
1.研發和質量。為了迎合柬埔寨市場對CENSTAR加油機產品的要求,借鑒國際品牌的先進經驗,加大產品的研發創新力度,實行研發與產品銷售聯動的激勵機制,新產品的銷售業績直接與研發人員掛鉤,促進新產品的技術改進和技術更新的響應速度,緊緊圍繞市場需求和CENSTAR公司的營銷策略,有針對性地開發出一批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搶占市場先機。
(1)完善研發體系。依托CENSTAR公司加油機所處的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學集聚區的地域優勢,與鄭州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合作進行科研攻關,并多參加國際行業會議及研討會,積極學習國際和國內行業內的先進技術。
(2)持續質量改進。CENSTAR公司管理非常重視公司的質量管理,CENSTAR公司先后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并通過精益生產管理和現場“5S”管理,不斷改進產品品質,經過不斷努力,CENSTAR牌加油機先后被國家質檢局授予“中國名牌”和“產品質量國家免檢”產品稱號。同時CENSTAR公司為了順應國際市場需求,主流產品都通過了ATEX、CE、IFSF等認證。
2.品牌。公司依托互聯網推廣優勢,在知名B2B網站進行品牌推廣,隨著互聯網的廣泛覆蓋,使得CENSTAR品牌作為中國加油機行業第一品牌的品牌優勢在國際市場上日益顯現,使CENSTAR品牌加油機的國際影響力日益擴大。
3.售后服務。CENSTAR公司依靠在中國建立了市場強大的營銷服務網絡的經驗,逐步將此經驗擴展到國際市場,并且向國際加油機品牌學習建立營銷服務團隊的經驗,逐步在國際市場建立分公司和辦事處的形式,加上大力發展的國際市場的銷售商和服務商,逐步完善國際市場的營銷服務網絡,為終端客戶提供售前、售中、售后的完善的服務,及時響應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完美的產品解決方案。
4.產品的標準化與差異化相結合。對于CENSTAR加油機自身來說,產品標準化可以形成規模經濟,能降低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的成本,從而提高產品內在的利潤。產品標準化有利于樹立產品在國際上的統一形象,并使企業對全球營銷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
產品一定程度的差異化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客戶的個性需要,這種差異化在一定程度上為CENSTAR加油機贏得了客戶的認同和好評。
(二)價格策略
產品價格主要由產品成本、市場需求、競爭因素三個方面決定。因此在CENSTAR公司對產品進行定價是要綜合考慮產品成本、市場需求和競爭因素的影響,制定合理的產品價格。
CENSTAR公司為了開拓東南亞市場,保證營銷策略的有效實施,價格策略至關重要。故宜采用盈虧平衡定價和競爭導向定價兩種定價方法。
1.盈虧平衡定價。在進入柬埔寨市場的初期,宜采用能保證公司長期生存發展的定價策略,故建議選擇保持可獲得利潤最大化的盈虧平衡定價法。
在銷量既定的條件下,企業產品的價格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虧平衡、收支相抵。既定的銷量就稱為盈虧平衡點,這種制定價格的方法就稱為盈虧平衡定價法。
盈虧平衡點價格(P)=固定總成本÷銷量+單位變動成本
在實際中均將盈虧平衡點價格作為保本價格,通常再加上產品目標利潤后才作為最終市場價格,CENSTAR公司采用這種定價方式以取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2.競爭導向定價法。CENSTAR加油機在進入柬埔寨市場一段時間后,獲得一定的市場份額,為了擴大CENSTAR在柬埔寨市場的市場份額和突出競爭優勢,這時應該使用競爭導向定價法。
(1)通過對比市場上競爭對手的價格,找出最高價格、最低價格和平均價格。
(2)將CENSTAR加油機產品的質量、性能、樣式等與競爭對手對比,找出存在的差異,進一步分析造成價格差異的原因。
(3)通過大量的市場調查和在考慮成本的基礎上,確定CENSTAR加油機產品最突出的特色、優勢及市場定位,并結合盈虧平衡點價格,確定最終價格。
(4)在產品投入市場后,在跟蹤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變化的同時,也要根據自身產品在市場上的銷售情況相應的調整產品的價格。
(三)渠道策略
營銷渠道是企業將產品轉移到終端客戶的途徑,在企業將產品轉化為利潤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制定有效合理的營銷渠道對CENSTAR公司開拓東南亞市場非常重要。
1.直接出口。
(1)利用網絡平臺直接向終端客戶銷售。CENSTAR加油機在進入柬埔寨市場初期,主要通過電子郵件,電話營銷及及時通訊軟件等方式發展終端客戶,采用直接面對終端客戶的方式直接出口。通過直接出口,公司可以直接與終端客戶進行交流,促使CENSTAR公司直接掌握客戶的需求信息,最直接的滿足客戶需求,快速響應市場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營銷策略,最終為客戶提供完整的技術方案。
(2)通過柬埔寨當地的商向終端客戶銷售。CENSTAR加油機在進入柬埔寨市場的初期會出現與終端客戶溝通不暢的情況,無法獲得終端客戶的需求信息,這時可以通過尋求行業內的商,利用行業商在柬埔寨市場的渠道優勢,快速打開柬埔寨市場。
2.間接出口。CENSTAR加油機通過國內的各種進出口公司出口銷售給柬埔寨市場的終端客戶。進出口公司對國際市場比較了解,有可靠的信息來源,具有豐富的經驗。在與進出口公司合作中要加強與進出口公司的聯系與溝通,關注市場信息。
3.完善柬埔寨市場的營銷渠道。
(1)選擇合適的柬埔寨的經銷商或商。A、選擇經濟實力強、商譽好、經營管理能力好、渠道成熟的經銷商。B、銷售渠道要適應產品和市場的有效需求,因此選擇產品銷售組合能力強的經銷商或商。
(2)加強經銷商或商的激勵,消除渠道沖突,控制分銷渠道。A.了解經銷商或商的需要,加強經銷商或商的人員培訓。B.保證經銷商或商適當的利潤。C.在進行產品推廣時,共同進行廣告宣傳,對于廣告宣傳給予適當的廣告津貼或推銷津貼。
(四)促銷策略
1.廣告宣傳。由于公司的加油機產品不屬于大眾消費品,在進入柬埔寨市場進行廣告宣傳,有利于提高CENSTAR品牌在柬埔寨市場的知名度,提升CENSTAR品牌的國際形象。
(1)在柬埔寨與加油機相關的石油期刊上做廣告,效果比較好,這些行業期刊能夠最有效地達到目標市場用戶,使信息有效傳達,吸引潛在客戶。
(2)積極響應客戶參觀公司的需求,在客戶參觀完公司后會堅定客戶的購買信心,第一現場了解到CENSTAR加油機作為中國第一品牌的實際情況,促成訂單。
2.營業推廣。營業推廣具有明顯的短期促銷效益,參加柬埔寨當地國際性和地方性的行業展會或者國際展會,通過展會的推廣方式,增加客戶對CENSTAR公司的產品及公司實力的感知。
另外一種營業推廣模式為在柬埔寨市場推廣CENSTAR品牌形象加油站模式,通過為客戶免費設計加油站形象,凸顯CENSTAR公司的實力和形象,起到良好品牌宣傳和推廣效應。
3.公共關系。主動與柬埔寨加油站行業協會等組織接洽,主動拜訪行業協會,組織協會主要成員到中國參觀CENSTAR公司,宣傳CENSTAR加油機形象及品牌,消除行業壁壘。
其實我不太講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個詞是“出走”。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
歐洲有種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認識一個14歲的蘇格蘭小孩,打掃廁所一個學期存了點錢,就到歐洲來旅行。錢花完了一點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蘇格蘭風笛賺錢,再繼續下一段的旅行。我那時候感觸很深,不同的文化背景,年輕人可以這么不一樣。他們將來長大以后,能擔當的事情也絕對不一樣。
宋朝詞人柳永說:“今宵酒醒何處?”中國文化里面本來有這個東西。可是這個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輕人的生命力沒有了,生命力消失了。
我希望壯游能帶動年輕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很多人要去歐洲,會來問我:“我要去歐洲,要準備什么?”我就會反問他:“你覺得你要去做什么?”當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強的時候,所有的困難都可以一層層地被克服。
我常常跟朋友說,《西游記》孫悟空那么厲害,他一翻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那他去取經不是很容易嗎?為什么是唐三藏取經?因為孫悟空沒有動機,而唐三藏有動機,雖然他沒有取經的能力。動機是比能力重要的;沒有動機,根本就沒有出發點。只要有動機,都很棒。如果年輕人想要走出去,我會問他:“你愛什么?”如果喜歡搖滾,要去玩重金屬,想要跟樂團,我都覺得很好。
“壯游”的“壯”字,不只是炫耀。“壯”這個字,包含了一個深刻的、跟當地文化沒有偏見的對話關系。
旅行是很大的反省,是用異文化來檢查自身文化很多應該反省的東西。在比較里面,才能了解文化的不同——只是不同,并沒有優劣。所有好的旅游書,都會有這個觀點。寫《真臘風土記》(今日的柬埔寨吳哥窟)、出使吳哥城的周達觀是元朝的北方人,所以他南下的時候,受不了天氣。他不了解當地人怎么每天洗好多次澡。一年之后,他變了。當初他帶著大國心態,當時元朝那么偉大,但他后來說,真臘,一個小小的東南亞國家,可是禮儀這么嚴整,“不可輕視也”。
我覺得,人不可能沒有主觀,可是慢慢在旅行里面,修正自己的偏見跟主觀,才是好的旅行。
現在信息真的很發達,在出發以前,可以做一些準備的工作。到現場之后,可以盡量檢討自己的主觀。我帶朋友去吳哥窟,我會說:“我現在帶你們去柬埔寨人的家。”他們下車都會嚇一跳,真的什么都沒有。我們叫做“家徒四壁”,他們連壁都沒有。
其實我不太講旅行或旅游,我常常用的一個字是“出走”。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
我上世紀70年代在歐洲讀書,那時候要寫關于文藝復興的藝術史,老師問我:“你有沒有去過意大利?”我回答說還沒有。他說:“你沒有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前熱淚盈眶,你怎么敢寫他?”后來我就在意大利跑了一個月。
當時我身上就是一個背包,兩件襯衫。我曾經睡過火車站,那時候戛納火車站里有一堆年輕人睡在里面。他們問我:“你怎么沒帶報紙?要鋪報紙的。”他們就分給我報紙。早上五點,警察帶了一大桶的咖啡,當、當、當,敲著桶子,叫醒大家,請大家喝完咖啡離開,火車站要營運了。
歐洲有種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認識一個14歲的蘇格蘭小孩,帶個氈呢帽,打掃廁所一個學期存了點錢,就到歐洲來旅行。錢花完了一點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蘇格蘭風笛賺錢,再繼續下一段的旅行。我那時候感觸很深,不同的文化背景,年輕人可以這么不一樣。他們將來長大以后,能擔當的事情也絕對不一樣。
宋朝詞人柳永說:“今宵酒醒何處?”中國文化里面本來有這個東西。可是這個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輕人的生命力沒有了,生命力消失了。
我希望壯游能帶動年輕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將來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很多人要去歐洲,都會覺得我在歐洲很久,就會來問我:“我要去歐洲,要準備什么?”我就會反問他:“你覺得你要去做什么?”當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么、意志力很強的時候,所有的困難都可以一層層地被克服。我們今天小孩做的準備,他們的信用卡,語言,絕對比當年拿著商品樣本在歐洲闖的臺灣商人好,但是他們就是走不出去,因為他們沒有安全感。
有人好幾年都在問我,但最后就是走不出去。其實壯游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說。
我常常跟朋友說,《西游記》孫悟空那么厲害,他一翻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那他去取經不是很容易嗎?為什么是唐三藏取經?因為孫悟空沒有動機,而唐三藏有動機,雖然他沒有取經的能力。動機是比能力重要的,沒有動機,根本就沒有出發點,連起跑點都沒有。只要有動機,都很棒。最怕的是無所愛。如果年輕人想要走出去,我會問他:“你愛什么?”如果喜歡搖滾,要去玩重金屬,想要跟樂團,我都覺得很好。
“壯游”的“壯”字,不只是炫耀。“壯”這個字,包含了一個深刻的、跟當地文化沒有偏見的對話關系。
旅行是很大的反省,是用異文化來檢查自身文化很多應該反省的東西。在比較里面,才能了解文化的不同——只是不同,并沒有優劣。就像寫《裨海紀游》(清朝康熙年間記錄臺灣山川風物之著作)的郁永河,他看到原住民被抓來拖牛車,下雨他們就在淋雨,他就問:“為什么不讓他們在屋檐下躲雨?”翻譯官就告訴他:“他們其實跟動物差不多,他們是不怕淋雨的。”郁永河就嘆了一口氣說:“亦人也。”
所有好的旅游書,都會有這個觀點。寫《真臘風土記》(今日的柬埔寨吳哥窟),出使吳哥城的周達觀是元朝的北方人,所以他南下的時候,受不了南方天氣,他不了解當地人怎么每天洗好多次澡。一年之后,他變了。當初他帶著大國心態,當時元朝那么偉大,但他后來說,真臘,一個小小的東南亞國家,可是禮儀這么嚴整,“不可輕視也”。
我覺得,人不可能沒有主觀,可是慢慢在旅行里面,修正自己的偏見跟主觀,才是好的旅行。
即使只是參加旅行團,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體驗跟視野。現在信息真的很發達,在出發以前,可以做一些準備的工作。到現場之后,可以盡量檢討自己的主觀。我帶朋友去吳哥窟,我會說:“我現在帶你們去柬埔寨人的家。”他們下車都會嚇一跳,真的什么都沒有,我們叫做“家徒四壁”,他們連壁都沒有。
我在臺灣,老覺得我還缺什么。到那里,我第一次想:“我在臺北家有什么。”我以為我比他們富有。可是后來我看到他們男男女女從田里回來,光地在河里、蓮花當中,彼此潑水、唱歌,我覺得他們比我富裕太多了。我一生當中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我覺得這就是個很大的收獲。所以我覺得任何一個旅游都值得,因為只要一對比,你都會回來檢討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旅游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內在最美的東西。外在的風景,其實是你自己的心情。所以壯游絕對不只是向外的觀察,而是向內的反省。
在一個環境久了,不但爆腦漿、爆肝,還會變得“僵化”與“麻木不仁”。
關鍵詞:造型藝術;曼谷大皇宮;建筑藝術;裝飾設計;文化傳統;審美特征
中圖分類號:J59文獻標識碼:A
泰國原名暹羅,自公元1238年建立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后經歷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自古以來,與我國交好。華人在泰民族的組成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故而泰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也經常受到中國的影響。
泰國大多數人信仰上座部(小乘)佛教,佛教徒占全國人口的95%以上,素有“黃袍佛國”之稱。泰國憲法規定:“泰國國王必須是佛教徒及佛教的護持者,才可以登基為王。”佛教中的重要節日,如三月的萬佛節,六月的佛誕節和七月的守夏節,都作為全國法定節日[1]。據泰國學者考證,認為佛教傳入的年代,大約在公元前2世紀。1257年錫蘭的上座部教派在泰國南部城市洛坤建立弘法的據點,素可泰王朝國王知悉后,便把錫蘭來的高僧請到素可泰,此后錫蘭的上座部佛教便在泰國盛行至今。
公元1782年,拉瑪一世開創曼谷王朝,并建造大王宮。大王宮主要的建筑材料來自中國,這從泰國藝術廳所保存的呈送清廷的國書可以得到證實:“暹羅要修建新都,要求中國免征船貨稅銀三次,每次三艘船,如蒙大清皇帝同意,將載運大米、蘇木去賣,廣東一船,寧波一船,廈門一船,然后購買屬于非禁品的磚瓦回國。”[1]
曼谷大王宮(The Grand Palace)建于1782年,依照阿瑜陀耶王宮的式樣,坐北朝南,臨河而建,歷時三年[2],總面積284000平方米。宮墻高5米,長1900米,宮墻轉角處設有碉堡,東西南北四方均有大門,拉瑪一世時期是木門,門框上有一座尖塔,跟阿瑜陀耶時期一模一樣,拉瑪三世時將木門改為用磚砌式西門,拉瑪四世時又將西式門改為泰式塔頂門[2]。主體建筑由玉佛寺、節基殿、律實殿、摩天宮殿群、武隆碧曼宮等殿宇構成。高挑的屋脊琉璃瓦紅綠相映,三角形山墻火焰紋升騰,檐下金鈴輕盈靈動,佛塔式或王冠狀的尖頂直上云霄,殿宇、佛塔錯落有致,處處飾以黃金和寶石,氣勢輝煌,顯示出神權與皇權的至高無上。
泰國歷代王朝都有在王宮中修建佛寺的傳統,王宮內的佛寺稱為王寺,專供國王及王室成員禮佛之用。素可泰王朝的王宮內有瑪哈它寺,阿瑜陀耶王朝的王宮內有帕希訕派寺,吞武里王朝的王宮內有黎明寺,曼谷王朝的王宮內則有玉佛寺[2]。
一、玉佛寺
玉佛寺建于1782年,泰文名叫帕希拉塔訕打拉寺,位于大皇宮的東北角,因寺內供奉著玉佛而得名。公元1434年間,玉佛在清萊府的一座為雷電擊毀的佛塔中被發現,當時玉佛身上被涂了一層石灰,大家都以為是一尊泥塑佛像,后來,因為佛鼻尖上的石灰剝落,才發現是一尊世所罕見的玉佛,當清邁城主知道發現玉佛的事后,下令迎請玉佛至清邁供奉,但是,運送玉佛的大象走到往清邁和南邦城的岔路時,突然不聽指揮,轉向往南邦城的道路前進,清邁城主于是將玉佛奉在南邦城中三十多年,后由另一位城主從南邦城請至清邁供奉,在那里存放了84年。到了猜亞雀陀王出任清邁城主時,鑾巴邦城(今老撾境內)發生王位之爭,猜亞雀陀王帶兵前往平定,并于1552年迎請玉佛至鑾巴供奉,后迎至萬象供奉,玉佛供奉在老撾共計226年。1778年吞武里時代,當時曼谷皇朝的拉瑪一世出任大將軍之職,領軍北上,征服萬象,遂迎玉佛至黎明寺中供奉。后拉瑪一世在曼谷建立新都,于1784年迎請玉佛至玉佛寺供奉。王室依照泰國一年熱、雨、涼三季,為玉佛制作了金色、綠色和紅色錦衣,按季節為玉佛更換錦衣,更換錦衣的儀式,須在良辰吉日由國王親自主持,以保國泰民安,每年5月農耕時節,國王還要在玉佛前主持儀式,祈求豐收。
玉佛供奉在大雄寶殿,由整塊翡翠雕琢而成,通體蒼翠,寬43.8厘米,高66厘米,于11米高的金色的禮壇之上,跏趺而坐,雙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左手上,頂戴皇冠,呈禪定式,而泰國當時佛像的風格大多延承素可泰王朝時期的造型,為降魔式,所以學者們推斷,它可能來自南印度或錫蘭(錫蘭:斯里蘭卡,中國古代稱為獅子國),
玉佛寺不僅以玉佛名聞天下,其建筑亦是集泰國藝術之精華。
1.大雄寶殿
供奉玉佛的大雄寶殿,雕梁畫棟,華貴莊嚴。人字般的屋頂,三層重疊,鴟尾高挑,上有龍首鳳尾等裝飾,屋頂側面三角形山墻上佛像伴龍鳳、葉紋環繞而呈等邊三角形,靜中有動,平穩大方。大雄寶殿內有40根四角形立柱,佛殿的大門用泰國傳統的貼金雕漆工藝制成,做法是先在門板上刷漆,趁漆未干,在某些部分刷上膠水,貼上金葉片,然后用水洗,打磨,門板上便留下了美麗的圖案[2]。窗方形尖頂狀,框上貼金箔,窗的兩側浮雕神像。外殿壁原為水洗圖案,拉瑪三世時期改成貼金花紋,并飾以小塊鏡片,底座塑112個貼金半人半鳥的金翅鳥。金翅鳥是佛教和印度教典籍中記載的一種神鳥,大自在天王的坐騎,梵名迦樓羅,終生以蛇為食物,是佛教傳說里的天龍八部之一[1]。底座的金翅鳥嘴如鷹喙、面呈忿怒狀,露牙齒,頭戴尖頂寶冠,雙腳踩蛇,手抓蛇尾,被人們視為力量的象征。其背后下部彩色玻璃蓮花圖案,上部黃金鑲嵌寶石的金色蓮花連續紋樣,富麗大方。殿壁最下面的基臺和臺階上畫有樹石牡丹花鳥,線條勾勒與皴染相結合,用筆流暢輕松,設色淡雅清新,從風格上看,明顯受到中國古代花鳥畫的影響。
殿內玉佛座下雕塑頭戴皇冠的國王、金翅鳥王合掌禮佛塑像。座前遠近還有五對站立的佛像,寫實特征較強。每對佛像都立于金臺之上,雙臂伸開向前,手掌向前,手指并攏,距離玉佛最近的帝皇佛像,以青銅鑄造,外加黃金裝飾,象征著無上的財富與權力。殿內還繪有許多壁畫,風格和阿瑜陀耶時期相似。在玉佛前邊的墻上所繪壁畫稱“魔羅擾亂圖”,玉佛后邊的墻上繪天上、人間和地獄,佛陀成道的故事,稱“三界圖”,左右兩邊是有關佛陀應化事跡以及國王陸路、水路出巡圖等等。壁畫以金、紅、白色平涂,勾勒人物廟宇,不考慮人物與宮殿房屋的比例關系,畫面貼金,樹、石的描繪凸現西方繪畫技法,明暗對比強烈。
2.樂達納舍利塔、藏經樓、碧隆天神殿
大雄寶殿北面有個大平臺,大平臺上樂達納舍利塔、藏經樓、碧隆天神殿自西向東一字排開。“樂達納舍利塔”是拉瑪四世時代建造的錫蘭式佛塔,塔內又有一座供奉佛祖的胸骨舍利的小塔。傳說一位信徒問釋迦牟尼:“用什么方法表示對您的敬意?”佛祖答曰:“把長方形的布拼成的袈裟鋪于地上,缽覆扣在袈裟上,再使錫杖豎于缽上。”這便是塔的雛形。隨著佛教的流傳,塔也傳播至四方,并隨著不同國家、地區文化和審美觀念的不同,形成不同的風格。
樂達納舍利塔塔底座圓形,塔身覆缽式,覆缽上有方形基座,塔尖相輪往上逐漸收起,塔頂有寶珠,雄偉壯觀,是大王宮的標志性建筑。
藏經樓位于大平臺中間,建造于拉瑪一世時代,殿內藏有一部金片制成的藏經。純泰式建筑風格的藏經樓,方形尖頂,頂上塔座蓮花瓣形紋飾包圍,層層疊疊向上漸收并龍風裝飾,頂部紅綠琉璃瓦,白邊上翹飛起,殿前列柱,柱頭下部蓮花瓣裝飾。藏經樓大門口塑執杵守衛的卡拉。卡拉是寺廟守護神,傳說他很貪吃,常把人們送給濕婆的貢品吃掉,所以,濕婆很生氣,下令叫卡拉把自己吃掉,最后,卡拉只剩下一個面具狀的頭,長著突出的圓眼,獅子鼻,兩只角和鷹爪一樣的手。藏經樓的卡拉通體著金色的鎧甲,儼然似保衛大殿安全的將軍,造型一如前素可泰王朝的卡拉。卡拉的腳下臺階邊塑有一五人首蛇身的加納蛇。加納蛇是半神蛇精,周達觀《真臘風土記》里成稱為九頭蛇精,實際常見有五頭或七頭,由婆羅門教的崇拜對象演變為佛教護法,為天龍八部之一。據說佛祖遇到洪水劫時,是加納蛇載佛祖逃離洪水,佛祖講經時遇上下雨,加納蛇便爬到佛祖頭上,蛇頭象扇子一樣張開,為佛祖遮雨。[2]。
藏經樓殿外的壁上鑲嵌彩色玻璃、牡丹、蓮花和曼陀羅花的裝飾圖案以及金翅鳥王、頭戴皇冠的國王合掌虔誠禮佛塑像,人物形象概括性強,神態栩栩如生。
藏進樓四角分別有一尊石雕坐佛,佛像跏趺坐蓮花寶座,火焰和漩渦紋背光,手禪定印或降魔印,眼簾下垂,似正關注自己的內心所思,佛像世俗化傾向顯然,風格接近印度笈多時期的風格。岌多時期是印度佛像藝術最輝煌的時期,時間約在公元4至5世紀之間。佛彎曲的頭發變為印度珠寶帽的形式,后世人稱為釋迦頭。衣服由寬敞而變為合身,由多層變為單層,薄衣貼體,雙耳齊肩,眼簾下垂,安寧靜謐。[1]中國南北朝時期曹仲達所創“曹衣出水”的曹家樣佛像也與笈多樣式相似。
藏經樓的東面是碧隆天神殿,是一座平面呈“十”字形的豪華宮殿,為泰柬建筑精髓的結合。神殿高40米,四周圍繞以12個角柱,柱頭皆蓮花裝飾,殿頂四層重檐,檐角上翹飛起,中間有一座吉蔑式塔。公元9至11世紀吉蔑(今柬埔寨)王國強盛之時,現今泰國東北部地區都是其統治范圍,故當地遺留許多吉蔑式塔。世界上最典型的吉蔑式塔是柬埔寨吳哥窟佛塔。吳哥窟由柬埔寨吳哥王朝時期,國王蘇利耶瓦爾曼二世(1113-1150)赦造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以建筑宏偉與浮雕細致聞名于世。泰國工匠學習了吉蔑式塔的優點,為己所用。泰式吉蔑式塔由底座、中部和塔尖構成,以彩陶或玻璃、貝殼等為元素來裝飾,塔頂部如玉米或菠蘿層層重疊,塔尖上一皇冠,富麗壯美。藏經樓北面也有一組拉瑪四世令諭建造的“吳哥窟模型”。
此外,平臺上的十二生肖鑄像皆獸人同體,相貌俊美,頭戴三層皇冠,黃金飾體,并以藍、紅寶石點綴。或手撐腰,或手于胸前作說法印,或執短劍,或執蓮花。這樣造型奇特,獸人同體的雕像在大皇宮內還有許多,如托塔的神猴、捕蛇的金翅鳥王等等,藝術匠師以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將合體,賦人性于神性,于神性中見人性,寓意避邪守護,平安吉祥。
3.走廊
環繞整座玉佛寺的走廊,繪壁畫《拉瑪堅》,共178幅。《拉瑪堅》是泰國古代文學劇本,源于印度古代梵文史詩《羅摩衍納》。“羅摩衍納”意為羅摩的歷險經歷,主要講述阿逾陀國王子羅摩和王妃妃悉多悲歡離合的故事。最初在民間流傳,最后經蟻蛭整理加工。整個史詩約20000頌[2]。
《羅摩衍納》傳至泰國,民間藝人進行改編而成為泰文學劇本《拉瑪堅》。兩者的故事情節大體相同:羅摩王受后母迫害,和其弟羅什曼及羅摩王妃悉多流放在森林里,夜叉國十頸夜叉王的妹妹對英俊的羅摩傾心,多方引誘,但羅摩始終忠于自己的妻子,毫不動心。羅什曼感到憤怒,將夜叉王的妹妹鼻子割掉。女魔向兄長哭訴,魔王放出一只女魔化身的金鹿,設計將王妃搶走,因而引起了一場大戰。羅摩王在林中到處尋找王妃蹤跡無果,后遇到了金翅鳥王,得知王妃下落。金翅鳥王力勸羅摩與猴國聯盟,共同營救王妃。羅摩王遂與猴國結盟,猴王坐下有一神猴哈努曼神勇異常,在神猴哈奴曼及猴群相助下,羅摩王終于戰勝夜叉王,救回了王妃。創作者以人的故事表現神的故事,以人的世界表現神的世界,將神性人性化,是佛教世俗化發展和統治者王權神授思想的反映。
壁畫承繼阿瑜陀耶時期繪畫風格,既有強烈的泰國民族特色,又受中國和西方繪畫的影響。長卷式構圖,與中國敦煌石窟南北朝時期佛教故事畫構圖相似,每個故事之間以山石樹木隔開,既獨自成幅又相互聯系照應。殿宇的形制、裝飾均與大王宮的相同,以直線勾勒,頗有中國界畫的味道,天空、山石、樹木的表現呈現出西方明暗表現技法的特點。畫面有遠近透視,以土紅色為主調,色彩對比強烈,人物或著衣或裸上身,衣以金飾平涂,紋飾繁復,臉部和其他著的上身、手臂以線條勾勒和土紅色暈染相結合,技法與敦煌石窟唐代佛教人物畫相同,人物形象豐碩圓潤,立體感很強。
二、節基殿
節基殿是大皇宮里規模最大的皇殿,建成于1876年(拉瑪五世時期)。拉瑪五世,名朱拉隆功·布隆臘,后世尊稱朱拉隆功大帝(1853-1910),從小接受英式教育,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十六歲登上王位,繼位后多次出訪歐洲國家,學習西方列強的統治之策,受西方文化影響較大,被認為是現代泰國的締造者。
節基殿是泰西建筑藝術精華完美結合的典范。“節基”含有“神盤”、“帝王”的意思。節基殿殿頂泰式尖頂,共三層樓,一層的窗戶是羅馬式與哥特色的結合,第二層的窗戶是現代的方形,兩旁有高浮雕柱分隔,柱頭有花飾,為古希臘科林斯柱式,窗的上方有高浮雕圓形佛塔,邊飾以漩渦紋樣,富有韻律,第三層窗戶分兩部分,下面為方形,上面為圓拱形,節奏感強烈。殿頂屬于泰國傳統建筑藝術的方形尖頂,三角形的檐面,向上似火焰。檐內頂部金蓮花裝飾,中間大蓮花,四周小蓮花,圣潔莊重。
三、律實殿
律實殿是大皇宮最早修建的大殿。律實在泰語里是兜率天,即佛教所說的欲界云天中的第四層天的天名,在中國小說《西游記》里,兜率殿是太上老君住的地方。
律實殿平面呈“十”字形,殿頂四層重檐,中間七層重檐的尖頂,用碎玻璃片裝飾,尖頂下邊有“金翅鳥捕蛇像”、飛天和蓮葉纏繞。殿內的墻壁上繪著飯團花球和奇花異草等圖案,門窗和窗欞上端穹窿式拱形,貼金描飾并鑲嵌玻璃。[2]
四、摩天宮殿群
摩天宮殿群由“因陀羅殿”、“偉大護國神殿”、“乍迦博碧曼宮”等三座主要宮殿組成。在宮殿群外,有中國古代的文臣武將、關公和清代的石雕像把守。因陀羅殿建于1785年拉瑪一世時代,殿內有兩座雕刻精美的御座。偉大護國神殿在因陀羅殿的后邊,里面供奉著一尊由黃金鑄成的“暹羅護國神”。據說拉瑪四世在位時,感到自從泰民族立國以來,內憂外患一再發生,卻都能渡過難關,似乎暗中有神護助,于是鑄造了一尊“暹羅護國神”作為護國之神。乍迦博碧曼宮在暹羅護國神殿后邊,宮門兩邊,刻有主要行政部門的徽章。
五、武隆碧曼宮
彼岸佛國 背包客的樂園
瑯勃拉邦是佛國,也是世界各地背包客的樂園,在餐館、咖啡店、街頭路邊、寺廟,都能看到那些像我一樣的經濟旅行者。雖然有語言的障礙,不能和他們暢談,但似乎約定俗成的慣例,看到這些背包客,總覺得安心。
我覓得在國家博物館隔壁的一家私人旅館,臨時棲居。客棧是老式的兩層小木樓,鬧中取靜,古樸自然,仿佛散發著樹林子的味道。相對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居住的吊腳樓,看上去要硬朗許多,即使有夜歸人,也不聞咚咚的腳步聲,盡可于異國的夜里安睡。要說不滿,當歸罪于深夜長聲嘶叫的群貓,甚至有打架的氣氛,倒是讓人春心萌動起來。
老撾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甚至家庭旅館的衛生間里都使用厚實的紅木。這種現象,倘被患有家具癖的中國人看到,恐怕要捶胸頓足、大呼惋惜了。更讓人啼笑皆非的是,旅館門口懸掛的硬紙牌,上面有分別用英語、日語、漢語、老撾語寫著:禁止帶不同的女子到旅館過夜。保守的老撾人在擔心什么?聰明的您,看明白了嗎?
國家博物館是1904年建在湄公河畔的皇家宮室,為西薩旺翁國王及其家人的住宅,直到1975年老撾革命爆發,國王和他的家人被流放到遙遠的北方,囚禁于芒咸的山洞里,王宮才改建成為皇家博物館。不過,博物館里并沒有特殊的寶貝,盡是皇室用品和宗教器具,還有一些各國的貢品,以及墻上用彩色碎玻璃拼成的壁畫,剩下的就只有來自各地的佛像了。王宮右前角的房間也對游人開放,透過鐵柵欄,可見站立的勃拉邦金佛,大抵算得上老撾最有價值的藝術品,因為古城瑯勃拉邦就以此為名呢。
瑯勃拉邦 千年的「塔芭
瑯勃拉邦是真正的佛都,自14世紀瀾滄王朝建立以來,一直以小乘佛教為其國教。現今的老撾,多數人仍然信奉小乘佛教,男子都會選擇做一段時間和尚,少則數周,多則一生。
佛教起源于印度,向外的傳播發展分兩大系統,往北經中亞細亞傳到中國內地及,再傳到韓國、日本、越南等地,屬于北傳大乘佛教;向南經斯里蘭卡,然后流傳到東南亞的緬甸、泰國、柬埔寨、老撾,及中國云南傣族等地^,屬于南傳佛教,也叫小乘佛教。雖然,今天的印度,佛教不再鼎盛,但要尋根溯源,還得追尋唐三藏的足跡,一路向西到印度和斯里蘭卡。
“乘”指運載工具,如車如舟,喻佛法濟渡,由此達彼。從教義上說,大乘佛教以成佛及普渡眾生為修行目的,小乘佛教則依靠出離心及戒、定、慧三學以求取個人解脫作為最高修行目標。
為了紀念前度國王,佛國民眾將瑯勃拉邦市區最繁華的一條街取名為“西薩旺翁”(Sisavang Vong),道路兩邊建有許多寺廟。在這里,每一個清晨的六點前后,都可以看到沿習上千年的布施場面。布施,當地語言稱為“塔芭”,也就是以實物、金錢布散施舍予他人也,小乘佛教布施之目的,在于破除個人吝嗇與貪心,以免除來世貧困,大乘則與大慈大悲教義關聯,用于超度眾生。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的教義有所不同,由此可窺一斑。我以為,大乘虛無、普世,小乘務實、自我。
出于對這場佛事的尊崇,我在老撾時間五點多就爬起來,沐浴更衣,小心出門。我不算虔誠的佛教徒,但絲毫不會影響我對佛門的尊崇,更何況對這種沿襲千年的習俗充滿好奇。
虔誠布施 為功德 為修行
天還沒有亮透,東方初露魚肚白。街道靜悄悄的,景物有些模糊,影影綽綽的行人拖著零亂的步伐匆匆走過,偶爾有路過的汽車輕輕鳴笛,也似乎盡量有所控制。國家博物館右側高棉風格的金碧輝煌的寺廟清晰可見,預示著這條街道上佛門與俗世延續千古的活動即將開始。
布施活動一般固定在西薩旺翁大街寺廟最多的一段路上,灰白斑駁的廟墻前面已經有等待的人群,步行道零零散散地鋪了地毯,上面擺滿盛裝飯食的竹編小盒。陸續有人脫了鞋襪在地毯上正襟危坐,從裝束和膚色看,游人居多。甚至有組團而來的香客,肩上斜披統一的綬帶,掌中托著統一的飯盒,接受導游統一的指令。當地信徒則和游客拉開距離,多席地而跪,或者帶了小凳子,著筒裙的婦女坐姿實在優雅,托了飯盒安靜地等待,宛若以灰白廟墻為背景的仕女畫。也有老人帶著孩子布施,顫微微的虔誠,想必是終生理佛,修成了菩薩心腸。
我走近時,幾個當地婦女趕緊推銷飯盒。因為只想捕捉布施活動的畫面,難以分身,便婉言謝絕。她們也不糾纏,轉而尋找其他目標。后來的過程,我終于明白,如今瑯勃拉邦的布施習俗,已經似是而非,不再是古老的悲天憫人的解脫修行之法,蛻變為一條依靠游客維系的產業鏈:當地家庭或飯館將食物銷售給游客,游客布施給僧侶,僧侶留足自用部分,余者皆散發給拎著袋子殷勤期待的孩子們。這些分享佛門煙火的孩子,當是老撾最底層的窮人罷?
早上六點,在微明的晨曦里,身著橘黃色僧袍的和尚魚貫而出,看熱鬧的人群里一陣騷動,但迅即安靜下來,跪坐的人們忙不迭地端正身體,趕緊雙手合十。待僧侶們經過,從飯盒里拿出食物小心地放到僧侶腰間的銅缽里。水果、餅干、米飯、粽子等等,應有盡有,多少不拘。在萬象的時候聽人說過,老撾的僧侶不接收錢幣布施。但在瑯勃拉邦,我親眼看到有人將錢物放到僧人的銅缽里,而僧人不知道未曾覺察,還是習以為常
小乘佛教對食物持守并不嚴格,不像有素食戒律的漢傳佛教。因而,兩派似乎偶爾會打嘴仗,隱隱一樁佛門公案,各執一辭,難以決斷。接受布施的僧侶如例行公事,面無表情,即不會表示謝意,也沒有局促不安。這種平靜的心態,大概才是流傳千古而尚未變異的習俗罷?因為布施與接受布施,是佛的旨意,天經地義合情合理。布施不是簡單的施舍,布施者必須脫了鞋襪,以赤誠之心,行特定繁瑣的禮節,將早晨出鍋的第一勺飯菜施予佛門。接受布施也不等于托缽行乞,據說要消耗自己的福報。所以,接受布施是一種修行,并予施主以功德。俗話說得好,拿人錢財,替人消災,有因果關系,也是辯證的統一。
托缽行腳 千古風情不變
印象中,信奉小乘佛教的人們一般謙恭溫和,在泰國、柬埔寨和老撾旅行,那些善意的微笑使人如沐春風。漫步于瑯勃拉邦的大街小巷,并不會感受到特別的客途秋恨,即使只能說一句“Sabaidee”(您好),也可以安心地享受這里旖旎的異國風情。我曾遇到一位六十歲的中國女士,對瑯勃拉邦贊許有加。其實,她僅僅懂得“Yes”、“No”,但卻背包游歷東南亞諸國,倒真是讓人欽佩不已。
與中國繁復龐大的都市相比,瑯勃拉邦不過一座小鎮。就算最繁華的西薩旺翁大街,也不過多是三五層的小樓,沒有現代化的高樓大廈。偏僻之處,多為干欄式小木樓或者老式庭院,渾然天成,古樸自然。然而,寺廟眾多,僧侶愈千,每日清晨的布施活動要持續一小時左右。身著同樣顏色的袈裟,帶著同樣莊重的表情,打著赤腳的僧人排著整齊的隊形緩緩走過,布施者與接受布施者始終保持一種肅穆和默契。即使周圍好奇的游客頻頻按下快門,或者在霍霍地閃光燈下,依然是那種凝固了的神情。黃衣款款,步履輕輕,仿佛時空變幻,置身于佛國仙境里。甚至讓人懷疑,是否只是碰到一部拍電影的場面。但是,確然而然,這里正在上演的就是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沿習千古,每日不怠。
今晨游客較多,食物甚豐,錚亮的銅缽漸漸裝滿,年輕的和尚順手抓出來一把,放入亦步亦趨、緊跟身邊的窮孩子們雙手撐開的布袋里。信徒面前的食物從來不會短缺,旁邊的當地人會接二連三地添加上去,待活動結束自來結賬。我曾探訪過西雙版納的傣族人家,全民信奉南傳佛教,偏遠的寨子里至今保留著布施習俗。一位傣族導游告訴我,即使俗世最好的飯菜,L年累月食用,大和尚也難以下咽,但礙于佛面,只好勉為其難。
終于,太陽從湄公河東岸冉冉升起,陽光斜斜打在周邊高聳瘦峭的寺廟頂上,倒真如佛光普照,世間萬象便都沐浴在懶洋洋的光輝里。大和尚背著裝滿了食物的銅缽慢慢隱入寺院,游客和當地的信徒也算做完了今晨的功課,作鳥獸散去。只有一群拎著口袋或箱子的小孩嘰嘰喳喳,似乎在交流經驗,分享得失。等到他們的家人過來,才依偎過去,交接所獲。甚至有些家長騎了摩托車前來接送這些斬獲頗豐的孩子,像是專業的客戶,和僧侶們一道,成為最終的布施物品的受益者。
寺院里的僧人不能生火做飯,只好食用布施所得。參觀僧人的居所,寮房除了眠榻,并無長物,簡樸整潔,確系清心寡欲、修身悟道之所。而且,老撾僧人接受布施,每日僅用兩餐,午飯過后,剩余時間只有飲水充饑,慢慢等待第二天清晨的布施了。
活動結束,我尋路觀瞻寺廟,見僧人正在打掃寺院,廟前屋后,盡是橘黃色的身影。揮帚提筐,灑水滌塵,勤勉之態可鑒,讓人想起電視劇《西游記》的插曲,“一片禪心悲眾僧,塔鈴兒響聲聲,師徒掃塔勤殷殷,驅散妖霧乾坤凈……”這是我少年時候喜歡的旋律,于佛的國度里低吟,不禁有韶光易逝、歲月蹉跎之嘆。
在老撾,男子脫掉袈裟后才算成年,富裕家庭的孩子稍盡人事即可,而家境貧困者,卻可以謀得兩餐,甚至終身遁入空門。其實,僧侶們有迫切的求知欲,寺院開設的課程,除了弘揚佛法,也研習自然科學。經常見到西方游客教和尚練習口語,如校園里的英語角,實在是溫馨和諧的場景。本來,小乘佛教修行的目標就是求取個人的解脫,倒也算與時俱進。
鳥傳花語,風送禪音,瑯勃拉邦已經完全舒展開來。游人往來,市聲斷續,不覺走到南康河和湄公河交匯處,看到一塊紀念老撾和法國友誼的石碑,不覺啞然失笑。老撾與法國,真的存在友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