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二年級手工制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手工課
利津縣實驗二校 二年級三班 薛馨銳
今天,劍鋒小學的第一節課是手工課。小豬、小兔、小松鼠都參加了手工制作。小 馬 老師嚴肅的說:“開始上課。”
小松鼠用膠水和樹葉做了一條小魚。小白兔做一只小獅子。小豬一時半會兒想不起來做什么,心里十分恐慌。不過, 它慢慢地鎮靜下來。想出來用紙做丹頂鶴。
今天它們可真快樂!
【關鍵詞】數據挖掘;決策樹;ID3算法
一、前言
本研究采用數據挖掘分類技術,從教務管理系統存儲的數據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對“學生大一期間各門專業基礎課”及相關信息的數據資源進行挖掘以獲得輔助決策,分析基礎課成績和學生個人興趣愛好之間的潛在關系,幫助管理者通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分析和研究,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需求、能力等,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對學生專業方向選擇做出預測性的指導。
二、算法及實現
ID3算法是由Quinlan于1986年提出的一種基于信息炳的決策樹學習算法。他把C.E.Shannon的信息論引入到了決策樹算法中,把信息熵作為選擇測試屬性的標準,對訓練樣本集進行分類,并構造決策樹來預測如何由測試屬性對整個樣本空間進行劃分。
(一)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本研究利用ID3算法以華南女子學院服裝專業學生的大一期間的成績為挖掘數據源,根據學生各科的學習成績信息,剔除了成績表中與專業發展方向無顯著相關性的屬性如體育等課程屬性,選擇7門具有代表性的專業基礎課作為基礎數據進行處理。
其次,對訓練表中的每一列成績屬性的值進行離散化處理。我們在進行數據預處理工作的時候,將成績分成三個部分,用A類表示[80,100]之間的分數,用B類表示[70,79]之間的分數,用C類表示[0,69]之間的分數。
除了學習成績之外,我們還需要考慮影響學生專業方向選擇的其他因素。服裝系的專業方向具體劃分為三個方面:
制板與工藝方向、造型設計方向、市場營銷方向。
學生在大一修完專業基礎課后,自行選擇專業方向。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選擇專業方向的動機以及完成階段性學習以及大學二年級工學結合的專業實踐后對自己所選方向的滿意度,我們設計了問卷調查:①學生的個人興趣:A、手工制作 ;B 、創意設計 ;C、人際交往;②選擇專業方向時是否按興趣來選擇:A、是;B、不確定;C、否; ③ 經過一年的專業學習,覺得現在的專業方向是否合適自己:A、是;B、不確定;C、否(覺得自己更合適什么方向)。
經過上述工作之后,整個表就只包含了影響專業發展方向的關鍵因素的屬性。然后再對數據進行數據清理工作。
在學生調查信息表中我們看到,有一些我們感興趣的屬性缺少屬性值。這樣的記錄,我們予以刪除。在W生成績表中,有些學生缺考、作弊或退學。這樣他們的成績也是無效的數據,因為無法根據他們的成績得出分類結果,所以我們進行了刪除。經過數據清理后,總記錄數為186條。
通過數據收集、數據整理之后,我們實際可以使用的數據記錄為182條。由于在系統實現過程中我們還需要預留一部分數據進行數據分析準確度測試,因此,在放入訓練數據集進行決策樹模型生成訓練的實際數據記錄為146條。使用決策樹ID3方法對于越大的數據庫使用效果越好。由于本次數據挖掘使用的挖掘庫中的數據記錄存在有限性,使得對ID3方法的使用效果產生了影響。
(二)利用ID3算法構造學生成績分析決策樹
1.信息增益的計算
先我們先利用公式計算機出信息熵,參加數據挖掘的記錄有146條。經過兩年的專業學習后,認為自己更適合學習制板與工藝方向的有58人,認為自己更適合學習造型設計方向的有48人,覺得自己更適合市場營銷方向的有32人,不確定方向的8人。
H(S)=-
=-(58/146)Log2(58/146)-(32/146)Log2(32/146)-(48/146)Log2 (48/146)-(8/146)Log2 (8/146)=1.7663
下面計算信息增益值。
利用公式:信息增益值 I(S/A) =H(S)-H(S/A)
其中H(S/A)=-得
經過整理后,參加數據挖掘的屬性有9個,根據公式計算起信息增益為:
Gain(S,基礎工藝)=H(S)-H(基礎工藝)=0.0646比特
Gain(S,成衣工藝)=H(S))-H(成衣工藝)=0.1356比特
Gain(S,服裝結構設計原理)=H(S)-H(服裝結構設計原理)=0.0932比特。
Gain(S,服裝設計基礎)=H(S)-H(服裝設計基礎)=0.1696比特。
Gain(S,款式效果圖)=H(S)-H(款式效果圖)=0.1696比特。
Gain(S,款式設計)=H(S))-H(款式設計)=0.3512比特。
Gain(S,市場營銷)=H(S)-H(市場營銷)=0.1116比特。
Gain(S,興趣)=H(S)-H(興趣)=0.7951比特。
由此可得Gain(S,興趣)最大,即個人興趣對分類最有幫助,所以選擇興趣對決策樹的結構進行首次分區,產生4分枝。
2.遞歸創建決策樹
選擇興趣作為測試屬性之后訓練實例集分為4個子集,生成4個子節點,對每個子節點遞歸采用上述過程進行分類直至每個節點中各個實例屬于同類。
以 “興趣= 手工制作” 為例
選擇手工制作的同學一共有56人,經過兩年的專業學習后,認為自己更適合學習制板與工藝方向的有42人,認為自己更適合學習造型設計方向的有8人,覺得自己更適合市場營銷方向的有4人,不確定方向的2人。
通過計算得到的Gain(S_興趣. 手工制作,服裝結構設計原理)最大,即“服裝結構設計原理(簡稱設計原理)”的信息對分類最有幫助,所以選擇“服裝結構設計原理”的成績對決策樹的結構進行再次分區,產生3個分枝。
計算選擇興趣為“手工制作”的學生里,設計原理成績大等于80分,其余的6門課程成績相應的信息增益值,發現興趣選擇手工制作的所有設計原理成績大等于80分的同學在兩年的學習后認為自己最適合工藝方向因此不再另做計算。
于是,我們接著研究興趣為“手工制作”且設計原理成績介于80~70分之間,其余6門成績的信息增益值計算:
Gain(S_興趣.手工制作_服裝結構設計原理.介于70~80分,基礎工藝)=0.8298比特
Gain(S_興趣.手工制作_服裝結構設計原理. 介于70~80分,成衣工藝)=0.6817比特
Gain(S_興趣.手工制作_服裝結構設計原理. 介于70~80分,服裝設計基礎)=0.2484比特
Gain(S_興趣.手工制作_服裝結構設計原理. 介于70~80分,款式效果圖)=0.3148比特
Gain(S_興趣.手工制作_服裝結構設計原理. 介于70~80分,款式設計)=0.1627比特
Gain(S_興趣.手工制作_服裝結構設計原理. 介于70~80分,市場營銷)=0.1309比特
通^以上計算得到的Gain(S_興趣.手工制作_服裝結構設計原理.介于70~80分,基礎工藝)最大,按照信息增益最大的原則選擇“基礎工藝”的成績為根結點,并將樣本分成3部分,然后對每一棵子樹按照以上方法遞歸計算,最后得出的決策樹。
由于決策樹的構建是一個遞歸的計算,而本研究采用數據結點較多,因此我們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環境下用C#語言編程,利用程序生成其余的決策樹:
3.樹剪枝
在實際應用中,部分數據因數量太少以至于不能產生目標函數的有代表性的采樣,導致我們使用決策樹算法生成的決策樹很多分支反映的是訓練數據集中的異常。因此我們設置生成決策樹的最小樣本值為4,進行預剪枝處理。為了降低剪枝后的冗余,在剪枝后,如果有某個葉子結點下的所有屬性值指向的結果都相同,則認為是該葉子結點是冗余的葉子結點將被刪除,其屬性值將作為該結點原父節點的屬性值被保留。
由此決策樹導出相關規則: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大等于80') then適合工藝方向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介于80~70' and jcgy=='大等于80' and cygy=='大等于80' and ksxgt=='大等于80' and kssj=='大等于80') then適合工藝方向
if (xq=='手工制作' and sjyl=='介于80~70' and jcgy=='大等于80' and cygy=='大等于80' and ksxgt=='大等于80' and kssj=='小于70') then適合工藝方向
本次參與數據挖掘的屬性較多,從而構筑出的決策樹規模較為龐大,導出的規則也相當多。由于篇幅有限,這里不再一一羅列。我們將留做測試的36條數據運用到決策樹得出的所有規則里,經過測試有31條規則命中,準確率為86.1%。
四、小結
論文主要討論的是ID3算法在學生專業方向選擇中的具體應用,展現了該數據挖掘技術在輔助預測學生最適合的專業方向的應用過程,包括數據采集、數據清理、數據轉換等數據預處理技術,使用ID3算法生成決策樹,最后由決策樹產生分類規則,完成了根據學生興趣以及專業課成績來判斷適合選擇的專業方向的決策樹模型建立。最后對學生專業方向選擇做出預測性的指導。
【參考文獻】
[1]董彩云,曲守寧.數據挖掘及其在高校教學系統中的應用[J].濟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18(01): 65-68.
[2]邱月.數據挖掘方法在學生成績評價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08(09):76-77.
關鍵詞:課堂; 有意思; 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6-071-001
作為教師,都追求課堂上教學方式的輕松、快樂。
一、小學美術課堂現狀和問題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把握好課堂的效率,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然而現實的課堂還存在一些問題,下面是筆者對現實課堂的現狀做的了解。
1.只追求課堂新意。課堂上一味的追求小組討論和小組合作,盲目追逐活動的多樣性,從而沖淡了課堂教學的本質。
2.多媒體的不合理運用。現代多媒體的不合理運用束縛了課堂教學,有些老師的課件從開頭到結束一直播放,縱貫整個課堂。小學生只充當“看客”的角色。
3.問題流于形式。在新課改要求下課堂上要師生互動,把課堂還給學生,于是有的老師就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要求小組合作。很多美術教師對這種互動模式不能準確把握,對問題的提出流于形式。還有的課堂只是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不厭其煩地問學生,而學生也是被動地回答。這種課堂氣氛看起來很活躍,學生的參與度也很高,但是有的問題卻只是流于形式,沒有一點實用價值。
二、對小學美術課堂的分析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積極進行有意思教學,有助于學生在輕松的氛圍里認真學習,這樣的課堂學生既喜歡又有意思。
1.借助多媒體的運用進行美術教學。教師應積極采用豐富的教學手段來實施教學,而多媒體的運用則是簡單快捷的首選。教師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來進行美術教學,多媒體能將相關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的運用可以給學生大量的信息和學習資料。
2.互動的課堂。教師不僅是組織者和引導者,而且是小學生年長的伙伴和真誠的朋友。老師要善于營造一種生動有趣的美術情境,在這種有趣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和學生不但通過語言進行討論或交流,更主要的是進行平等的心靈溝通,不只是以前的一問一答或小組討論匯報的教學模式。課堂之所以是充滿生命活力的、有意思的,就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主見,一個個有思想的小學生。有意思的,課堂教學的價值是不可預設、不可復制的生命歷程。課堂上需要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過程。
3.教師精美的手工制作道具和創新的范畫。追求精彩,但不刻意盡善盡美,并且拒絕做秀,但卻力求精益求精。眾所周知,維納斯因為斷臂才更突出她的美麗,同時課堂因為真實才更突出它的價值。有意思的課堂教學應把學生放在第一位,備學生,精心準備范畫和手工制作的教學用具,充分讓學生的智力接受挑戰,讓學生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享受到學習畫畫的幸福和快樂。
美術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老師的認真指導下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創作出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在創作過程中得到美的體驗,逐步掌握正確的審美能力,提升自己對繪畫的理解和思考,并發揮學生在美術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三、追求高課堂效率,使課堂豐富多彩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美術學科來說,學生對課本上五顏六色和千奇百怪的圖片,還有造型獨特的手工制作都特別感興趣,都會互相討論一番,爭執個不停,這樣教室里全是他們的聲音,老師如何讓他們安靜下來,又使課堂有意思呢?
1.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運用故事表演來代替棍棒,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做有趣的想象,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就會轉向老師,這時老師在這種氛圍內,精簡故事,穿插新的學習內容,這樣有意思的新授學生會很感興趣。如二年級下冊的《樹上樹下》,可以講一些動物過家家的故事,如松鼠、小鳥、小螞蟻等,他們又住在哪里呢?引導學生對大樹進行聯想,這樣有意思的課堂學生想不聽都很難。
2.設計故事“角色”。通過“角色”扮演,教師善于利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在原有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征上,設法將一些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有趣、誘人的小故事,營造一定的“故事情境”,設計故事的“角色”,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掌握知識并完成任務。
3.讓學生親自充當故事中的“角色”。同學們不僅學習了知識和理解了重難點,還有設計故事“角色”扮演,讓學生完全融入到“故事”中,不僅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還利于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興趣,提高學習能力,使學生的視覺觀察能力得到訓練提高,隨著角色的轉變與參與,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溫馨友好的氛圍中培養了學習美術的興趣,使美術課堂變得有意思了。如二年級下冊《裝飾瓶》,在上新課的時候老師根據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設計這樣的一個角色,利用廢舊紙盒和廢舊的瓶子,把一個小朋友打扮成瓶子一樣的身體,然后上課的時候請這位小朋友出來,并把這位小朋友身上衣服怎么制作的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學生都驚訝一片,哇好美啊!這樣就把許多學生的注意力全部抓住。學生想裝飾自己廢舊瓶子的愿望更迫切,這樣的課堂學生很喜歡很有趣。
有意思的美術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有效提高,最終也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使課堂的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每一位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在美術教學中更應該注重這一點,老師應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及時的肯定和指導,努力激發學生的潛能,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創建高效有意思的美術課堂,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所收獲。讓老師心系學生,眼里有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有效調整教學,構建有意思的課堂吧!
參考文獻:
[1]王冬紅.追尋課堂教學的“真”――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新校園,2011(3)
[2]鄭萬余.關于小學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0(6)
[3]尹少淳.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小學數學;參與式教學
倡導各科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體驗等緊密結合。這種先進的教學方法要落實在課堂的設計和操作上,其重要標志是教師不再是“教”教材而是“設計”教材。那么,小學數學如何做好參與式教學呢?
一、導入的設計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課活動進行的順利與否,跟導入關系密切。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導入法:
1. 情景表演導入。
教學一年級教材第二冊“比多少應用題”時,首先讓學生帶上小黑兔、小白兔頭飾進行找朋友表演,然后根據小黑兔、小白兔的只數和找朋友的情況,進行編應用題:
(1)小黑兔有12只,小白兔有6只,一共有多少只?
(2)小黑兔有12只,小白兔有6只,小黑兔比小白兔多多少只?
(3)小黑兔有12只,小白兔有6只,小白兔比小黑兔少幾只?
根據以上三道題順勢導入新課。
2. 游戲導入。
游戲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活動,提到游戲他們自然就來勁了。如在教學一年級美術“手工制作”時,先讓學生做一個“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游戲做完后教師問:“你們做游戲時用到了什么?”生:(手),師:對,我們的小手可巧了,不但做各種各樣的游戲,而且還會折各種各樣的事物,引出課題――手工制作。
3. 巧設懸念導入。
根據學科內容的特點,可以設懸念導入:如教學二年級語文《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教師說:“剛開始小葫蘆長的非常可愛,可是后來全都枯死了,掉下來了。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完這篇課文后你會知道的。”然后板書課題。
二、教學活動設計
設計教學活動是教學設計中最主要的環節,活動的新穎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我們設計教學活動是一定要根據班級學生差異,本著“以學生為中心、活動為主、平等參與”的課堂教學理念,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引起大家共鳴的,積極參與的活動。
如在教學“0的認識”時有位教師設計了這樣的活動:若干名學生向杯子中投乒乓球,投完球后,杯子中的乒乓球個數用數字來表示,連一個也沒投進去的茶杯中乒乓球數用“0”來表示,此活動不但學生感興趣,而且也明白了“0”的意義,“0”表示連一個也沒有。
教師在教學有關10的減法時設計了拍手歌活動。
你拍一,我拍九,我們都是好朋友。
你拍二,我拍八,做對游戲笑哈哈。
你拍三,我拍七,游戲學習在一起。
你拍四,我拍六,咱們齊說順口溜。
你拍五,我拍五,兩數湊十不含糊。
有位教師在練習得數是12以內的加減法時用擲骰子的方法,每人擲兩次,把兩次點數加起來。在教學元角分時在教室中貼了牙膏、泡泡糖等事物的標簽,讓學生親身感受購物過程。真正了解數學知識來源與生活,生活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知識帶來的樂趣。
三、怎樣設計練習
練習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在練習中精心設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練習的設計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需要進行設計。例如:在二年級識字教學中,采用“摘蘋果”、“采蘑菇”、“找朋友”的游戲,使學生不但鞏固了新學的生字,并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意識。再如教學口訣時,在練習中設計“擲骰子”的游戲,學生通過游戲記住口決。“奪紅旗”、“登寶塔”、“連線”等的形式的練習設計。使學生鞏固了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發展了學生的思維。
1. 針對性練習。
設計針對性練習是為了引導學生解決過程中的認知偏差、疑難問題、分清知識的異同點,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
課堂學習中的典型錯例、作業本中的錯例是最好的題型。把這些錯例歸納分類編制成針對性練習。做好這項工作是提高復習課質量的關鍵之一。
設計針對性的練習,可以采對比題、辨析題、是非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對比、討論、明白錯誤原因,并理清解答方法。
2. 綜合性練習的設計。
綜合性練習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理解知識發展的脈絡,重構知識體系。綜合性練習的設計多應用在“復習和整理”的教學中。
3. 發展性練習的設計。
發展性練習的設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練習應面向全體學生,有發展學生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價值和空間。此類練習的設計形式多應用開放題和思考題。例如:教學二年級乘法口訣后,設計“小小商店”題:
鎖子:3元玩具車:6元玩具飛機:6元放大鏡:3元。小明用15元錢可以怎樣買?能買幾種商品?學生討論后發現:〈1〉5×3=15(元)3×5=15(元)能買3把鎖子,能買5個放大鏡。〈2〉6+6+3=15(元)能買一輛玩具車、一架玩具飛機和一個放大鏡。〈3〉6×2+3=15(元)能買兩輛玩具車和一把鎖子。(這樣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端午佳節即將到來之際,學校開展了端午節系列活動。校工會組織開展了節日慰問活動,膳食管理中心舉辦了校園包粽子比賽和贈送端午特色食品活動。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端午手工校園活動總結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端午手工校園活動總結一
端午節為我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利用學生對過節的興趣,不僅能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日的意義所在,刺激他們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情,還靈活地激發每位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
一、端午節的活動我們側重于“溯”源
從三個環節展開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
1、師生互動墻報。(在3—4年級開展)通過教室整個的外墻布置,以小報、手工制作、繪畫作品等形式反映師生在第一階段的學習體會與成果。
2、師生互動演出。(在5—6年級開展主題隊會)隊會以文藝演出的形式再現了屈原投江的一段歷史文化,師生們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義感和濃濃的愛國情所折服,全場深情地吟頌起懷念屈原的詩詞。我們嘗試以時裝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向師生展示了端午節的時令食物、物品文化和民間主要活動,在齊心協力擂鼓接龍、賽龍舟的演繹中師生們感悟昂揚向上、齊心協力的中國精神。
3、師生互動活動。端午節的活動室由老師和家長共同單杠,有粽子制作室、時令飾品制作室等,學生人人參與,個個動手,有的學會了制作粽子、有的會做香袋、有的會編蛋網、有的會做菱角,有的學會一段武術操、有的還知道了與一些節日習俗有關的科學知識和數學問題……,從而較好的體現了我們的活動主旨:全員參與,共同體驗、各有收獲。
二、在實踐中,我們欣喜的發現學校在變化、學生也在變化
1、校園生活生動起來了。節慶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儀式和形式、我們還加強了節慶教育后續工作的研究,如建立了家校跟蹤聯系卡,學校社區活動聯系單、反映了學校在教育學生工程中的獨具匠心,全方位勾畫出孩子天地的純真、爛漫、生動、富有情趣,每次活動后的照片、班級交流展示等資料,往往又構成了是校園櫥窗最美的風景線,讓學生為自己的表現喝彩,這一切恰恰構成一團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息,煥發生命的靈動,令學校生動起來。而這種氛圍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2、教育內容豐富起來。教師們對“空洞的說教”的認識深刻了。就事論事的教育、言而無物的紙上談兵就是空洞的說教。節慶教育實踐使教師們覺得言之有物,和學生說的話題多了、話題廣了,了解學生更生動了,師生間的情義更濃了,和學生交流的基礎更扎實了因而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
3、學生參與的意識強了。學生不僅對于節慶活動,傾注很高的熱情,而且對于學校其他活動也予以一定的關注。在學校的許多活動中,都能看到有的學生主動收集資料,有的'設計編排活動方案、有的動手操作……,自然中體現出自信。
4、規范的養成更自覺了。節慶活動的開展往往牽涉到整個班集體,不強調一些紀律是不行的,在整個的參與過程中,可能還要牽涉到一些學生的個人“犧牲”,學生的集體觀念得到了強化,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增強了,因而也更自覺的履行職責,遵守規范。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對向進行教育,我們有責任去弘揚,而這個責任,就賦予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端午手工校園活動總結二
在端午佳節即將到來之際,學校開展了端午節系列活動。校工會組織開展了節日慰問活動,膳食管理中心舉辦了校園包粽子比賽和贈送端午特色食品活動。
x月x日上午,校工會成立了節日慰問品發放小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認真仔細、耐心周到地為全校教職工發放了節日慰問品,并向大家致以節日的問候,讓教職工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x月x日下午,膳食管理中心舉辦了包粽子比賽。活動中,同學們現場學習包粽子,雙手將粽子葉卷成漏斗狀后,用糯米充實壓緊,再用細繩打個結,動作麻利優美。在食堂師傅的指導下,包出了各種形狀的粽子,有三角的,四角的,長方形的,頗有特色。食堂負責人將同學們親手包制的粽子煮熟后,送給了每位參加活動的同學。
本次系列活動的舉辦加強了師生與學校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讓師生們感受到了濃濃的端午節日氣氛和家的溫暖。
端午手工校園活動總結三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來臨之際,蔣沖小學開展了以“端午送祝福”為主題的系列活動。
1、“制作香包——送給老師的祝福”。首先帶領活動小組的部分同學到村郊采摘艾葉。然后用準備好的卡紙進行手工制作香包,香包中放著采集的艾葉,有驅蚊蟲、辟邪的公用。接著給香包纏繞上五彩絲線,給各角綴上穗子,香包頂上掛好掛繩,一個完整的香包就制作好了。最后同學們把這些親手制作好的箱包送給親愛的老師們,那小小的香包里裝滿了同學們對老師的敬愛和祝福。
2、“五彩絲線戴手腕——送給一年級小朋友的祝福”。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里。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蝎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里,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我們把精心準備好的五彩絲線給一年級的小朋友們系在手腕上,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他們,愿他們一生平安。
3、“畫五毒圖——送給家人的祝福”。
五毒指的是蟾蜍,蛇,蜈蚣,蝎子,壁虎。五毒圖是為了讓蟲子們看見后會看見有同類后直接走開,不會再靠近這一家。我們組織一二年級的學生畫五毒圖,并涂上漂亮的顏色。讓同學們回到家后,在家人的幫助下,張貼到墻上顯眼的位置,為家人帶回無盡的祝福。
4、“詩朗誦——遙祭屈原”。
端午節的來源之一是紀念屈原,我們也要通過端午節來懷念屈原——這位可歌可敬的愛國詩人。各班通過篩選,每班選出兩位選手進行詩朗誦,一來使同學們對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的印象更加深刻,二來豐富了書香校園的內容。
5、網上送祝福。
學校根據上級通知精神,每位教師注冊了微博號,在端午節微話題上進行留言,把祝福送給廣大網友們。同時在每個班級群和微信群里,把祝福送給每一位家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