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乖乖文章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記得小時侯,鄰家住的是一位老爺爺,每天傍晚,老爺爺總要拄著拐杖在小院子里散步,老爺爺長什么樣我也記不得了,只記得老爺爺在夕陽下行走的背影。
老爺爺的老伴很早就死了,老爺爺也無兒無女,陪伴老爺爺的,僅僅是一條被老爺爺收養的流浪狗。每天早上我上學的時候,老爺爺就已經起來了,坐在門前的搖椅上,抱著那條小狗,笑瞇瞇地望著我。
在我的印象中,老爺爺并不高,但是在兒時的我看來老爺爺卻非常高大。平常爸爸媽媽工作很忙,所以每天中午,我都會去老爺爺家里坐坐,一邊可以陪陪老爺爺,一邊也可以和老爺爺聊聊天。老爺爺的肚子里好像有數不盡的故事,所以每天傍晚,整個院子里的小朋友都會圍坐在月光下,聽老爺爺講故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也總愛去問問老爺爺,老爺爺總能給我們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不過,老爺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其實困難并不可怕,只要樂觀去面對總能想出好辦法的!”
小時侯,我很調皮,爸爸媽媽講過我好幾次了,但我總是不聽。直到有一天,我在外面玩時把腳崴了,疼得我直哭,小伙伴們也急得沒辦法,不知如何是好。正好這時,老爺爺散完步正要回家,看見了我,便把自己的拐杖給了我,自己卻步履蹣跚的一步一步走回了家。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就清晰地記得老爺爺在夕陽下的行走背影……
后來過了幾年,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搬出了小院,臨走的時候老爺爺依舊笑瞇瞇地望著我,對我說的依舊還是那句我最熟悉的話:“其實困難并不可怕,只要樂觀去面對總能想出好辦法的!”
從那時起,直到現在,我都沒有再去過小院,也沒有再見過老爺爺了,但是老爺爺的那句話我卻深深得記住了。在考試時,遇到了難題,一想起這一句話,我總能平靜下來,不再抓耳撓腮,用樂觀的心情去面對;在生活中,碰見了困難,一想起這一句話,我總會笑一笑,相信“笑一笑,沒什么大不了;笑一笑,我總會成功” ,不再焦躁不安……老爺爺的那一句話,就像一根拐杖總在我最痛苦,最無奈,最著急的時刻支撐著我,給我力量。
“當我離開后,天還是那么藍,云還是那么瀟灑,那么你就不應該哭泣,因為我的離去并沒有帶走你的世界。” ——題記 一場車禍奪去了這個家中的頂梁柱,十萬元的賠款怎夠一個雙眼不太好使的女人和一個只有七歲的孩子生活呢?但孩子很懂事,他總是幫媽媽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母子倆生活的貧窮但快樂。
“媽媽,以后我就是你的拐杖,我會陪著你。”“你才這么小,最多是棵小樹苗。”
后來小樹苗長大了,但他沒有成為拐杖。他為母親買了棟房子,還請了保姆,而自己卻很少去看母親。每次母親打電話叫他回去吃飯,他總是說他很忙。但母親卻從來沒責怪過他,總是很耐心的等她那一年回來兩、三次的兒子。每次屋外一有風吹草動,她便會叫保姆去看看是不是她兒子回來了,即使是臥病在床的幾年。可他卻并不知道,因為他每次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況且她不希望他為自己而分心。
后來母親快不行了,保姆便背著一直望著窗外的她打電話給了她的兒子。他先是一愣,接著便飛奔而來,當他趕到時,老母親已經奄奄一息,他痛斥自己的不孝,這幾年來沒好好的餓照顧母親,連母親病了這么久都不知道。母親摸著哭得像孩子的他說:“我的拐杖終于長大了,可我用不了了。當我離去后,天還是那么藍,云還是那么瀟灑,那你就不應該為我哭泣,因為我的離去并沒有帶走你的世界。”“媽……。”伴隨著他的哭喊聲,她走了,蒼白的臉上帶著一抹微笑,她似乎很滿足。 他呆呆地看著母親的照片,回憶著兒時的一幕又一幕,“媽,你知道嗎,天還是很藍,云也一樣瀟灑,但沒有了陽光,我的心中沒了太陽,我的世界不再精彩。在失去你之后才明白,我該是你的拐杖,因為你是我的陽光。沒有陽光,樹苗就不能成材。”
更多的老人能在晚年過的更舒適一些,我苦思冥想,終于研究出
一種多功能安全拐杖。
這種拐杖既安全又便宜,只要100元就可以搞定了,下面就
讓我給你們介紹介紹它的多種功能吧!
社會上有少許不法分子,他們總是趁機搶劫老人的財物,
如果老人有了這種多功能拐杖,當他遇到這種情景時,就可以
不慌不忙地按一下拐杖的第一個紅色按鍵,這時,拐杖便會自
動發射出一種催眠劑,讓壞人暫時神志恍惚,老人就可以脫身
自救了。這里有人可能要問:“那壞人也可以買這種拐杖,他
們也可以利用你這種高科技手段來做壞事呀!這不是反而幫了
壞人的忙嗎?”你們問的這個問題,我在設計這種拐杖時就已
經想到了,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我已經在拐杖里安裝了一
種微型精密測謊儀,當壞人利用這種拐杖來干壞事時,拐杖不
但不會有這種功能,而且會發出一種“我是壞人”的尖銳叫
聲。
老人過馬路時,有時眼睛看不清紅綠燈,只要按一下拐杖的
第二個綠色按健,它就會提示你,什么時候可以停,什么時候
可以行走。
一般老人走累了,都想坐一下休息片刻,可帶一個板凳又
覺得是一個累贅,怎么辦?不要著急,我設計的拐杖可以幫助
你解決這個問題,你只要推一下拐杖的第三個黃色按鍵,你的
愿望就能實現,因為我在拐杖的下部,利用彈簧的收縮功能,
將帆布折疊凳收藏在拐杖里,只要你將黃按鍵往下一推,彈簧
受到擠壓,凳子就出來了,你便可以安然無恙的休息了。
往往有許多老人總是為上樓梯而發愁,我設計的拐杖可以幫助
你,只要你拉開緊貼在拐杖旁邊的附棍,然后將附棍按在你的
背部,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推力器,這樣你就可以利用它輕
松的上樓梯了。
如果下雨了,老人又沒帶傘,只要你按一下白色按健,一
把又輕又大的傘便會讓你免除被雨淋濕而感冒的痛苦。
我設計拐杖時,在里面還安裝了一塊微型電腦芯片,它不斷可
以有語音提示功能,還可以在你休息時,放一段音樂、聽一個
故事、聽一段京劇......
更奇妙的是,它有一種醫學保健提示功能,我在手扶拐杖彎
的表面,安裝了一個檢測儀,你手心的穴位一直按在這個檢測
儀上,當你血壓升高、心臟不好時,儀器就就提示你吃藥、休
息,這樣就避免了突然死亡的發生。
《拐杖用品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一文,提出了拐杖防滑頭的質量問題,并介紹了自己的一些土辦法,諸位可以一試。另外,他的呼吁真切而實際,在殘疾人的生活中,實實在在是個大問題。
《安裝假肢的誤區》一文的作者,可以說是專業人士,他對于假肢的裝配,提出了科學的指導性建議,并希望殘疾朋友如果有其他問題,還可以與他聯系,他會盡力去幫助。而文中的幾點建議,更是廠家和有關部門應予以注意和改進的大問題,因為往往一個環節的失誤,將會使許多人受到影響。
我更希望,文章中提到的問題,能引起社會和有關部門的關注,讓“牽手”的隊伍更加壯大,讓我們的天更藍!
現在鋁合金等金屬拐杖的產品不錯,但是拐下面的防滑頭質量不行,一是容易壞,二是絕大部分不能很好地防滑。
我們稍加注意就會發現,很多經常使用拐杖的人都是給防滑頭包上一層或自己改裝一下,雖然防滑性能稍有提高,但是方便和美觀的問題卻無法解決,而且并不能真正解決滑倒、摔傷的問題。
現在市面上賣的防滑頭都差不多,都不怎么防滑,不好用,當然用戶也就不再買了。 而且那些零售的防滑頭貴得很,小小的一個防滑頭就十塊二十塊!我去過一些商店,沒人買售貨員也很納悶,經我一解釋售貨員頻頻點頭,但他們也沒有辦法解決。
生產廠家也不是很了解情況,又推出了一種牛筋材質的防滑頭,雖然結實,但是更不防滑。不能安全使用意義就不大,對終身都必須架拐出行的殘疾人來說,這個問題不解決,就永遠避免不了因拐杖滑倒摔傷的無奈。
防滑頭這個東西關鍵是實用,若真的能很好地避免滑倒,貴也不要緊。我建議廠家可以在各種地面上(包括較光滑的、有水的、潮濕的、帶坡的、有沙粒的、其他小雜物的、帶泥的地面等等)試試看,要把兩腿全部抬起來走走看,而不是把重心放在雙腳上去試,首先要最大限度地解決防滑的問題。其次要盡量耐用,要選擇不太光滑的材料,太硬、太光滑恐怕都不行,要有一定柔軟性,和地面接觸時要有較大的可塑性和吸附力,我覺得應該用某種合成橡膠類,高級牛筋的不怎么防滑,我試了。我個人就是用一種比較柔軟的田徑鞋底做防滑頭,不是最好的那種。這只是我無奈的一種選擇,究竟哪種材料,哪種樣式能夠防滑,這我也不知道,但我想,有關部門還是可以設計出防滑效果好的防滑頭的。比如:變角式、多腳式、底面圓環式(中空)、金屬架橡膠結合式等等,只要能提高防滑作用就好。我這里講的是腋杖,拐杖的防滑頭最寬應該在10厘米以內。另外,現在的鋁拐杖也存在“蹭黑”問題,經常“蹭黑”接觸的物體,希望能夠得到改進。
最近市面上有一種黃色的防滑頭,不知道是哪個廠家生產的,用料上看還可以,材料有一定的柔軟和吸附力,比較防滑,是否耐用我沒試過,只是底面積仍然太小,太小。能否改造成大底面積的防滑頭?底面積的直徑應為8至9厘米長,中間要凹,四周有環形紋(我自己做的直徑有9厘米多,高約11厘米,梯形)。
媽媽有一本非常精美的集郵冊,平時我閑著沒事的時候,總是喜歡拿來翻看。
集郵冊內那一張張精致的郵品,總是使我仿佛走進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郵票上不但有噴紅吐綠、競相怒放的花卉珍品,有活潑可愛、姿態萬千的珍禽異獸,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的名人肖像,還有玲瓏剔透、古色古香的稀世文物……特別是最后一頁,有兩張很奇怪的郵票,一張上面寫著“一市尺”,另一張上面寫著“一市斤”。我問過媽媽,媽媽告訴我:“一市尺”的叫布票,“一市斤”的叫糧票。這些票證都是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當時我們國家經濟困難,生產上不去,商品非常短缺,所以購買東西時都要憑票。當時有布票、糧票、肉票等等,因為憑票買東西,爸媽小的時候,很少有新衣服穿,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肉。這兩張“布票”和“糧票”是媽媽有一次幫外婆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了,拿回家收藏的。
每次我看到這兩張奇怪的“郵票”,我就會想起媽媽跟我說過的那些話,心里就會涌出無限感慨。是啊,時代在變化,社會在發展,我們的生活現在是越過越好。希望這樣的“郵票”永遠不要再回到我們的生活中來。
(指導教師:莫正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