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熊分餅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摘要】 目的 探討AF系統治療胸腰段椎體骨折并截癱的臨床效果。方法 應用AF系統對182例胸腰段椎體骨折并截癱患者進行內固定,同時行椎板切除,椎管減壓。結果 手術前后X線片相比,大部分病例椎體高度恢復,脫位矯正,神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復。結論 AF系統是治療胸腰段椎體骨折較好的方法,具有復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等優點。
【關鍵詞】 脊柱骨折;截癱;內固定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the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 with paraplegia by AF system.Methods AF internal fixator system was used to treat 182 cases of thoracolumbal fracture with paraplegia,meanwhile aminectomy was done,spinal canal decompressed.Results Compared the X-ray photographs before operation,the height of most vertebral body was restored and the array of vertebrate was good.The neural functions were recovered in various degrees.Conclusion AF system is safe and simple with perfect fixation.It’s a better therapy for thoracolumbar fracture.
【Key words】 spinal fractures;paraplegia;internal fixators
胸腰段椎體骨折合并截癱是嚴重的脊柱損傷,治療的目的是恢復腰椎的正常序列和椎管的容積,并將受傷節段的脊椎做堅強的固定,為受壓脊髓營造良好的恢復環境。我院自1998年以來采用AF系統復位內固定治療胸腰段椎體骨折脫位并截癱182例,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182例,男163例,女19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61歲。車禍者52例,墜落傷者63例,塌方砸傷者57例,其他10例。損傷節段:T11節段20例,T12節段76例,L1節段78例,L2節段17例,合并上1個椎體向前脫位32例,相鄰2個椎體同時骨折9例,損傷均為三柱骨折,合并其他損傷62例。脊髓損傷程度按Frankel評定法,A級63例,B級42例,C級51例,D級26例。
1.2 手術方法 患者俯臥位,懸空腹部,以傷椎為中心取背部正中切口,顯露棘突、椎板和小關節突,仔細閱讀患者的脊柱X線片和CT片,在傷椎上下椎體兩側,以上關節突根部骨嵴外緣凹陷處作為進針點,注意進針方向和深度。每個進針點插入克氏針并探測釘道四周均為骨性組織,攝片或用C型臂監視,提示克氏針位置滿意。根據需要選用合適角度的AF椎弓根釘擰入椎弓根,行椎板切除,固定連接棒,攝片或在C型監視下將傷椎椎體撐開于接近正常的角度,再置入橫向連接桿。相鄰2個椎體同時骨折者采用跨越2個椎體的AF系統。手術時間:傷后2h~7天,平均14.3h。
1.3 結果 本組182例,178例得到隨訪,時間3個月~8年2個月。手術前后X線片對比,163例椎體高度恢復,21例脫位矯正。A級56例無恢復,其余神經功能均有1~3個等級的恢復。
2 討論
Denis將胸腰椎脊柱分為前、中、后柱,并且由椎弓根將此三柱連接貫通,形成立體三維空間。經過椎弓根植入AF椎弓根釘到前方椎體,貫穿了整個三柱,具有三維內固定的特征,有堅強、穩定脊柱的作用。另外調節縱向軸上的正反力矩,產生撐開力和加壓力,使前、后縱韌帶等骨的連接裝置在原有的解剖形態上充分伸展,牽動創傷后位移的骨折塊復位[1],直到理想的椎管減壓,恢復脊柱正常解剖結構,從而恢復椎管有效容積,為脊髓損傷的功能恢復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AF系統治療與其他內固定相比較,AF系統縱向撐開力能使椎體連接裝置充分伸展,牽動傷后移位的骨折塊復位,有效地恢復椎管容積;且AF系統的椎體節段限制到傷椎上下各1節脊柱,手術創傷小,出血少,從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脊柱的運動功能,利于患者早期活動。此外,Steffce雖然能使傷椎椎體前方高度獲得較好的恢復,并維持縱向撐開位置,但椎管內骨折幾乎不能復位。Dick雖有撐開或壓縮功能,但不易操作,固定欠穩定,且斷釘發生率較高。Luque與Harrington鋼絲均進入椎管,易損傷脊髓,不安全;暴露節段長,創傷大,且固定不穩定[2]。
手術操作過程中應準確掌握進針點、進針方向和深度,避免并發癥的發生。切勿過度牽開,否則易發生斷釘現象,可造成脊髓牽拉損傷,且椎間隙增寬,脊柱不穩定。因此,術前要認真閱讀分析脊柱X線片和CT片,了解傷椎的損傷情況以及相鄰椎體的椎弓根情況;術中撐開AF系統時應在C形臂監測下進行,避免過度牽開。另外,患者的年齡、身高和體重等,也對椎弓根釘道參數有直接影響[3],應引起同仁的足夠重視。
總之,AF系統是治療胸腰段椎體骨折較好的方法,具有復位良好、固定安全可靠、操作簡單等優點。
【參考文獻】
1 鄒德威.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解剖復位的機理探討.中華骨科雜志,1991,29(8):479.
【關鍵詞】 糖尿病腎病; 尿白蛋白排泄率; 血效流變學
我院自2004年4月~2007年1月應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地爾硫卓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并對其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進行監測,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86例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推薦的糖尿病診斷標準,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在20~199ug/min之間[1]。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齡32~78歲,平均56.8歲,病程為6~28年,1型糖尿病11例,2型糖尿病77例。所有病例均排外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心力衰竭、泌尿系感染、腎小球腎炎、發熱、劇烈運動等引起尿白蛋白增高的原因。將86例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46例)和對照組(40),兩組患者糖尿病分型、年齡構成、性別、病程、基礎病等一般情況經χ2檢驗無明顯差異(P
1.2 方法
對照組除予以飲食和運動治療、降糖治療以及基礎病治療外,加用地爾硫卓緩釋膠囊(天津田邊制藥有限公司)90mg,1次/日,口服。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再加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貴州拜特制藥公司)10ml,加入0.9%氯化鈉溶液250ml中,靜脈點滴,1次/日,3周為一療程。分別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的水平以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并進行分析比較。
1.3 統計學處理
所得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P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及血液流變學指標見表1。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尿白蛋排泄率比較注:治療組治療前比較,P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24小時尿白蛋白排泄率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P
2例患者在輸注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時,出現頭痛,減慢滴速后癥狀減輕,且完成了整個療程。另有3例患者服用地爾硫卓緩釋膠囊出現心動過緩,但無自覺癥狀,未作處理。
3 討論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發癥之一,微血管病變是其病理基礎。臨床上早期表現為微量蛋白尿,隨后出現持續性蛋白尿、高血壓和進行性腎功能下降,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衰竭。它的發生和發展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①高血糖;②高血壓;③腎內血流動力學改變所致的高濾過;④多種細胞因子的異常表達;⑤遺傳背景等。而血液粘度增高,紅細胞變形能力減弱,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增高等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的主要原因[2]。地爾硫卓為鈣通道阻滯劑,主要用于治療輕到中度高血壓病、心絞痛、心律失常,但是它在降壓同時,還能顯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夏志雄等[3]研究表明地爾硫卓對失血性休克犬的腎功能有保護作用,盡管它在減少糖尿病腎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方面并不優于ACEI、ARB類降壓藥物,但是對于不需要大幅度降壓或者合并有嚴重腎功能不全(Cr>258umol/l),以及不能耐受ACEI類引起刺激性干咳者,可選用地爾硫卓。尤其是它的緩釋制劑,本研究也表明地爾硫卓有良好的減少早期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功效。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是在丹參注射液和鹽酸川芎嗪注射液基礎上研制的中藥單體化學藥,其組分為丹參素和鹽酸川芎嗪。丹參素可以糾正腎臟高灌注、高濾過、抑制NO產生[4];改善腎內微循環,改善高凝狀態;抑制脂質過氧化、消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抑制醛糖還原酶的作用,故可以減少尿微量白蛋白,保護腎臟功能。而川芎嗪的有效成份為四甲基吡嗪,它具有擴張微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保護內皮細胞;改善微循環中的血液流態,溶解纖維蛋白,降低血液粘稠;抑制醛糖還原酶的活性;抗氧化作用及鈣離子拮抗作用[5]。
綜上所述,地爾硫卓聯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可以從控制高血壓病,增強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以及腎內高灌注等方面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改善各種血液流變學指標,在臨床上推薦用于不需要大幅降壓或者不能耐受ACEI或ARB類降壓藥物副作用者的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
【參考文獻】
1 林善錟.重視糖尿病腎臟病變的診斷與治療.中華內分泌與代謝雜志,1998,14(2):67~68.
2 方勤.糖尿病腎病發病機制的研究.中國實用內科雜志,1999,4:239~240.
3 夏志雄,等.地爾硫卓對失血性休克犬腎臟的保護作用.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1999,16(1):356~357.
4 Arimas, End0Y, Taoim H, et al. Possi bledeof p 450meta bolite ofara-chi donicaci dinvas odilator mechan is mofangiotensin Iltype2 recep-torintheisolated micmpeduse drabbitafere rentaterioe. Jchinln-vest, 1997,100(11):2816~2823.
【摘要】 目的 探討川芎嗪聯合坎地沙坦酯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的患者8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川穹嗪注射聯合坎地沙坦酯治療,兩組均以2周為一個療程,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后PaCO2、PaO2、血液粘度和紅細胞壓積的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P
【關鍵詞】 川芎嗪;坎地沙坦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療效
慢性肺心病是我國呼吸系統的一種常見病,該病多由慢性肺系疾病后期轉歸而成,進程緩慢,以心、肺疾病引發多臟器受損為特征,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常見病,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點,嚴重損害了患者的健康[1]。急性發作期常致心力衰竭、呼吸衰竭、預后差,臨床上對其主要采取對癥治療,如:止咳、祛痰、抗感染、平喘等。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川芎嗪聯合坎地沙坦酯治療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4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
該組患者80例,均為我院收治的重癥慢性肺心病急性發作患者,所有病例的診斷標準參照《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修訂診斷標準》,并排除高血壓心臟病、冠心病及風濕性心臟病、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出血或出血傾向患者,無妊娠或哺乳婦女、精神病患者。均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其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齡43~79歲,平均年齡54.2±4.5歲,病程0.5~14年。既往有慢性支氣管炎者34例,肺結核者2例,支氣管哮喘者2例。臨床表現:體檢示:桶狀胸、肋間隙增寬,明顯肺氣腫表現,發作時以咳嗽、咳痰、氣喘、心悸、尿少、全身乏力、不能平臥、動則喘重,聽診呼吸音底,有干性濕羅音,頸靜脈怒張。心功能Ⅰ級29例,Ⅱ級36例,Ⅲ~Ⅳ級15例,將該組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臨床表現、心功能分級等一般資料方面均具有可比性,P>0.05。1.2 治療方法
⑴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均采用氧療,強心利尿、氨芐青霉素6.0g加入0.9%生理鹽水250ml中靜脈滴注聯合氟喹諾酮類藥物抗感染、解痙平喘、沐舒坦化痰以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常規治療。⑵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川穹嗪注射聯合坎地沙坦酯治療,川穹嗪注射液20ml+0.9%氯化鈉溶液250ml靜脈滴注,靜脈滴注過程中要嚴格控制輸液速度,2次/d。坎地沙坦酯(悉君寧,廣州白云山天心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口服8mg/次,兩組均以2周為一個療程,用藥前后詳細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血壓、心率、臨床癥狀和體征,肝腎功能,血清電解質,血尿常規,心臟B超及X片及動態心電圖等。1.3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血氣指標(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CO2)及血液流變學指標(血液粘度、紅細胞壓積),其中療效判斷標準[2]為⑴顯效:紫紺和浮腫消失,胸悶、氣喘、下肢水腫明顯好轉或消失。羅音消失,肝臟縮小2 cm以上,頸靜脈怒張明顯減輕,心功能改善Ⅱ級以上;⑵有效:患者心悸、氣促、呼吸困難、紫紺、水腫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未達到顯效標準,肺部有散在羅音,肝臟縮小1cm左右,頸靜脈怒張明顯減輕,心功能改善Ⅰ級以上。⑶無效:上述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心功能改善不足Ⅰ級,甚至病情惡化。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統計包軟件,計量資料采用結果以(x±s)表示,t檢驗做組間比較,卡方檢驗做計數資料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 結果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顯效23例,有效15例,總有效率為95.2%(38/40)顯著高于對照組80.0%(32/40),P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注: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P
兩組患者治療前PaCO2、PaO2無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兩指標的改善顯著優于對照組,P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氣指標比較
注:治療前后相比,P
【關鍵詞】 胸腺肽;重癥肺炎;膿毒血癥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6.04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by thymosi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septicopyemia. Methods A total of severe pneumonia complicated with septicopyemia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comprehensive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thymosin to therapy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linical effects, prognosis time of index, and changes in detection index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excellent effective rate as 97.14% than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Thymosin; Severe pneumonia; Septicopyemia
重癥肺炎合并膿毒血癥發病因素復雜, 過度強烈的炎性反應是直接或間接導致機體重要臟器功能損傷或衰竭的主要原因, 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1-6]。本研究在常規抗炎和抗感染治療基礎上應用胸腺肽治療重癥肺炎合并膿毒血癥患者,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凌海市結核防治所2012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70例重癥肺炎合并膿毒血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診治指南》[7]中重癥肺炎相關診斷標準和《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8]中膿毒血癥相關診斷標準;經X線胸片檢查、血常規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確診;初診病例, 入選前未接受其他方案治療;能夠遵醫囑用藥。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傳染性、內分泌及代謝性疾病者;有嚴重器質性疾病者;有免疫系統疾病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70例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每組35例。實驗組男20例,
女15例, 年齡30~80歲, 平均年齡(60.46±8.57)歲;對照組男21例, 女14例, 年齡31~80歲, 平均年齡(61.08±8.79)歲。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綜合治療, 包括原發病對癥治療、根據痰培養及藥敏試驗結果給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療、液體復蘇、糾正水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鎮靜鎮痛, 必要時給予機械通氣治療。實驗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給予胸腺肽(湖南一格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03130, 規格2 ml∶10 mg)治療, 20 mg/次, 1次/d, 皮下注射, 連續治療5 d。
1. 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均連續觀察5 d,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各項轉歸時間以及治療后各項檢測指標(RR、HR、WBC、PCT、IL-6、TNF-α)變化情況。
1. 4 療效判定標準[9, 10] 痊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 各項檢測指標均恢復正常;顯著: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改善, 體溫、RR、HR、WBC中至少有一項未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 各項檢測指標均有所下降;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及各項檢測指標均無明顯改善;顯效率=
(痊愈+顯著)/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患者痊愈24例, 占68.57%(24/35), 顯著10例, 占28.57%(10/35), 有效1例占2.86%(1/35), 無效0例, 顯效率97.14%(34/35);對照組患者痊愈16例, 占45.71%(16/35), 顯著12例, 占34.29%(12/35), 有效6例, 占17.14%(6/35), 無效1例, 占2.86%(1/35), 顯效率80.00%(28/35)。實驗組顯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者各項轉歸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C械通氣停用時間(84.17±20.07)h、血管活性藥物停用時間(3.18±1.16)d、
休克逆轉時間(80.75±22.57)h;對照組患者機械通氣停用時間(141.76±22.48)h、血管活性藥物停用時間(6.37±1.73)d、休克逆轉時間(124.49±25.84)h;實驗組上述轉歸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3 兩組患者治療后各項檢測指標比較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RR、HR、WBC、PCT、IL-6、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18.06±1.17)次/min VS (20.33±1.75)次/min、(72.44±
7.13)次/min VS (80.34±7.46)次/min、(7.51±1.11)×109/L VS (9.79±1.38)×109/L、(1.19±0.08)ng/L VS (1.49±0.20)ng/L、(122.74±15.58)ng/L VS (153.08±17.62)ng/L、(7.99±0.44)ng/L VS (9.18±0.61)n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胸腺肽是從小牛胸腺提純的有非特異性免疫效應的小分子多肽, 具有較好的免疫調節和炎癥反應抑制作用, 已經逐漸被應用于多種病毒性疾病的臨床治療中[11]。有研究中也應用胸腺肽對膿毒癥患者進行治療, 顯示出了良好的免疫調節作用, 臨床應用優勢明顯[12-14]。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治療后IL-6、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
總之, 胸腺肽能夠有效改善重癥肺炎合并膿毒血癥患者的免疫功能, 抑制炎癥反應, 糾正炎癥反應引起的系統損傷, 提高臨床療效, 縮短轉歸時間,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熊鋒, 朱志德, 劉文德. 胸腺肽治療重癥肺炎合并膿毒血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安徽醫藥, 2015(6):1184-1186.
[2] 張光佑. 胸腺肽治療重癥肺炎合并膿毒血癥的療效研究.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3):82-84.
[3] 申強. 胸腺肽治療重癥肺炎合并膿毒血癥的臨床療效探討. 中外醫療, 2015(33):108-109.
[4] 戴喜明. 類鼻疽伯克霍爾德菌重癥肺炎并發膿毒血癥1例. 臨床急診雜志, 2012(3):218-219.
[5] 夏梅, 陳巧. 1例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體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的護理. 醫學信息, 2015(25):153-154.
[6] 陳艷萍, 錢傳云. α1胸腺肽治療肺部感染合并膿毒血癥臨床研究. 科研, 2015(37):140-141.
[7] 趙瑩, 劉春峰, 許巍. 肺炎合并膿毒癥73例臨床特點分析.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 2011, 26(8):613-615.
[8] 中華醫學會重癥醫學分會. 中國嚴重膿毒癥/膿毒性休克治療指南(2014). 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 2015, 54(4):401-426.
[9] 羅來恒, 陳建建. 胸腺肽治療重癥肺炎的療效及對IL-6、IL-10的影響. 醫學信息, 2013(22):141-142.
[10] 盛柯杰, 李娜, 蔣林偉, 等. 胸腺肽輔助治療重癥肺炎臨床觀察. 中國現代藥物用, 2014, 8(20):112-113.
[11] 黃勇慧. 重癥肺炎的診斷與治療探析. 中外醫學研究, 2012, 10(33):18-19.
[12] 樊舉兵, 夏明成, 滕曉琨. 胸腺肽 a1對老年膿毒血癥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醫學分子生物學雜志, 2014(6):347-349.
[13] 鐘維農, 蔣明彥, 趙祝香, 等. 胸腺肽-α1通過調節CD28/CD152協同刺激因子促進重癥膿毒血癥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增殖. 廣州醫藥, 2014, 45(4):4-6.
[14] 苑文雯, 李妍, 楊寧, 等. 肺炎合并膿毒癥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變化及其臨床意義. 臨床肺科雜志, 2013, 18(5):819-820.
[15] 李俊艷, 董晨明, 宋瑞霞. 胸腺肽α1在膿毒癥的應用及研究新進展. 臨床薈萃, 2015, 30(4):468-471.
今天我去探訪日本著名圖畫書作家佐野洋子。她這次來京,要求再住住四合院,重新體驗童年時代居家的感覺。我走進她下塌的四合院式的賓館,又看見了院里的樹木、花草,還有魚缸。佐野洋子坐在廊下,在焚香的繚繞中,享受著寧靜和安適。我和她談了讀她的《活了100萬次的貓》的體會,她說創作的時候并沒有這么多的理性思考,就是根據她對生活的體驗寫出了這個故事。是的,讀者對一部好作品,常常生發出許多自己的詮釋。
最近又讀了她的《熊爸爸》,這是一本通過天倫之樂的描繪,生動有趣地闡釋了成長的含義。故事的發端極富生活情趣,小熊和媽媽一起吃早點,他要求吃“六塊熱餅”、“三勺蜂蜜”。媽媽沒有滿足小熊的要求。為什么呢?故事按下不表,而是跳躍到熊爸爸的歸來。隨后父與子便成了故事的中心人物。小熊要求熊爸爸領他去“外面玩玩兒”,小熊要求爸爸“拉著小熊的手”,朝森林深處走去。小熊又要求騎到“熊爸爸的脖子上”,熊爸爸答應了,小熊笑得可開心了。在河里,小熊要求“爸爸,你背著我游泳好嗎?”熊爸爸也答應了。熊爸爸的“有求必應”,在小熊心中喚起的是一種滿足感。而后,當小熊看到“橋被大水沖走了”,“熊爸爸咔嚓一聲,撅斷了一棵大樹,架在橋上”。小熊由衷地對爸爸說:“爸爸真偉大!”“爸爸,我為你自豪”。小熊對爸爸表達的是敬佩之情。從“滿足”到“敬佩”,這是小熊成長的一個標志。因此,當故事又回到吃早點的早晨,這一次,小熊自動地要求“我吃三塊熱餅”,“我舀兩勺蜂蜜”,小熊的表現讓媽媽一次次“吃驚”。小熊說:“以后我當了爸爸,才吃六塊熱餅呢。”緊接著,小熊又要求“可現在得給我抹好多好多的黃油,我吃了要長成一只大狗熊。”小熊前后要求的對比,淺白的童言卻有了更多的意蘊。
故事就是這么安安靜靜地敘述下來,讓我們讀著,感動著,也思考著。父母的快樂固然是施愛于子女,但僅此是不夠的。熊爸爸的一言一行,表現了他的體貼、勇敢、智慧、謙虛,這造就了小熊的聰明懂事。小熊得到的是心靈的滋養,這是心靈的成長。
作者所展示的畫面繁簡得當,如熊爸爸和小熊形象的刻畫,可謂筆墨酣暢,點染淋漓。有的畫面十分簡約,如熊爸爸的歸來,只表現了親人團聚的親密,其余則以“留白”來表現。我特別注意到,有些畫面所呈現的內容與文字的敘述并不是同步圖解式的,而是借一種暗示來啟發我們豐富的想象,如故事的開頭,文字的敘述是“森林里的小熊,清早起來洗臉。熊媽媽正在烤熱餅”,但畫面只表現了樹木、小屋、小路,卻不見人的出現而“那天晚上,小熊躺在爸爸和媽媽的中間,睡得可香呢”,畫面呈現的卻是一彎新月、滿眼花木,這需要啟發孩子用想象去補充,看到畫面沒有呈現的形象。還有全書的結尾,只畫了一輪太陽,這可以啟發孩子發揮想象力,讓孩子讀出大于作者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