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妊娠合并尖銳濕疣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妊娠;孕婦;尖銳濕疣;護理;心理
尖銳濕疣是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主要由人瘤病毒感染所引起,近年來在孕婦中發病率明顯提高。孕婦由于機體免疫功能受抑制,性激素水平高,陰道分泌物較多,外陰濕熱,容易患尖銳濕疣[1]。本病具有傳染性,除了給孕產婦的健康造成損害外,還可引起早產、流產、胎膜早破、羊膜絨毛膜炎、胎兒宮內感染等不良后果[2]。我科對去年來收治的13例妊娠合并尖銳濕疣患者采取了優化的治療和護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敘述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3例妊娠合并尖銳濕疣患者一般資料如下,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25歲。病程最短為一周,最長為5個月。其中,早期妊娠合并尖銳濕疣5例,中期妊娠5例,晚期妊娠3例。典型臨床表現均為外、大小、肛周、會、尿道口、陰道壁有呈菜花狀或雞冠狀大小不等、性狀不一的疣體。所有病例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尖銳濕疣。
1.2 結果
本組病例有6例治愈出院,2例難產,2例流產,另有3例要求終止妊娠。2例采用自然分娩、6例采用剖宮產術、共分娩8例嬰兒,產后隨訪,嬰兒未見異常。
2 護理措施
2.1 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
尖銳濕疣由于是一種性傳播疾病,加上發病部位特殊,病程較長。大多數患者常產生不安、恐懼、焦慮、擔心、憂郁等心理問題。甚至引起夫妻間相互不信任、爭吵、以至婚姻關系破裂。因此,護理人員應當做好孕婦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工作,對待尖銳濕疣病人應與其他病人一視同仁,不可歧視,職責,要同情和體貼患者,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對每一位患者都要進行耐性細致的的性傳播疾病科普教育,使患者能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治療,同時注意自身衛生防護,避免與家人和其他病人產生交叉感染,同時也可以縮短療程[3]。
2.2 產前護理及衛生措施
告訴患者應盡量穿棉質的內衣褲,并每日更換、洗滌、消毒,保持內衣褲的干燥和衛生。每晚睡覺前養成清洗下身的習慣,可先用肥皂水洗凈雙手,再用溫開水按順序清洗會、及,可用我院自配的中草藥洗劑(配方為:板蘭根、馬齒莧、敗醬草、土茯苓、苦滲、白蘚皮、蛇床子、冰片等)配合坐浴,可達到更好的療效。清洗用的毛巾、盆等用具要專用,并經常清洗消毒。尖銳濕疣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同時動員配偶同時進行檢查,發現病情及早治療,養成良好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切斷傳播途徑和傳染源,才能縮短病程,早日康復。
2.3 產時護理措施
根據臨床研究表明,只要護理和治療措施得當,產婦是否患有尖銳濕疣并非選擇剖宮產的指征之一,如病灶廣泛在于外陰、陰道、宮頸時,經陰道分娩極易發生軟產道損傷,引起大出血,或巨大病灶阻塞軟產道, 均應行剖宮產結束分娩[4]。經陰道分娩,當患者出現宮縮后,除正常產婦護理外,應置患者于隔離等產室待產。備皮、消毒應注意防止損傷皮膚及濕疣患處。注意檢測分娩期血壓、胎心、宮縮頻率等指征。如發現產程緩慢,要考慮病灶引起產道堵塞,應及時判斷改剖宮產結束分娩[5]。由于產時對新生兒吸痰等操作可能導致的粘膜損傷是尖銳濕疣感染新生兒咽喉部的途徑,因此,除非新生兒有窒息,不要給予吸痰。為新生兒吸痰或氣管插管時要更換手套,動作輕柔,防止發生喉頭瘤。
2.4 產后護理措施
妊娠合并尖銳濕疣可能造成大出血,因此,產后應加強陰道流血觀察。保持外位的清潔,每日用1:5000的碘伏擦洗外陰兩次。做好皮膚護理,預防褥瘡及其他并發癥。做好消毒隔離工作,對產婦清洗用具應嚴格專人專用,定期清洗消毒。
3 討論
妊娠合并尖銳濕疣對母嬰的危害極大,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且孕婦經陰道分娩時有垂直傳播的危險。孕產期的的婦女由于其特殊性,很多治療藥物均不可以用,因此,介入性的治療及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是保障母嬰健康的唯一手段。妊娠合并尖銳濕疣的護理要從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開始,做好孕產期的消毒隔離工作,避免產時發生垂直傳播和產后并發癥。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孕產婦能順利度過孕期,產下健康的寶寶。
參考文獻
[1] 樂杰,婦產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67-168
[2] 陳雅珍等,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J].2007,16(24):3577-3578
[3] 鄢德秀等,尖銳濕疣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中國誤診學雜志[J],2007,7(29):7004
【關鍵詞】 尖銳濕疣;妊娠;CO2激光;光動力療法;5-氨基酮戊酸;護理
尖銳濕疣(CA)是由人狀瘤病毒(HPV)6、11、16、18型為主感染引起的,好發于外陰、大小、陰道、尿道口、宮頸、周圍皮膚黏膜濕潤區的菜花狀贅生物,是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之一。患有此病的女性在妊娠后,由于其體內激素的變化和局部細胞免疫能力的下降[1],病灶會迅速生長。一般情況下,臨床上多采用外用三氯醋酸、CO2激光和冷凍等療法來去除肉眼可見的疣體,但是,妊娠使得該病的治療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處于妊娠期的該病患者,其復發率會較非妊娠期女性明顯增高。5-氨基酮戊酸光動力療法(ALA—PDT)是近年來成功用于治療CA的一種新方法。該療法可以清除隱匿性的病灶,具有安全性高、復發率低的特點。現就臨床護理該病的體會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篩選病例 婦幼保健門診在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間,共收治該病患者30例,均為初發病的孕婦,她們的平均年齡為27.43±4.90歲(20至38歲),孕周為6~28周,病程為1周至3月。根據衛生部防疫司2000年的出臺的診斷標準篩選病例,其中,有婚外性行為,配偶有此病感染史或其他間接感染史的患者,其典型癥狀為皮膚上有粉紅色或灰白色、質軟的贅生物,外形呈丘疹狀、狀、雞冠狀或菜花狀,可有白帶增多的現象。將5%醋酸液涂在病損處,1~3分鐘后患處皮膚會變白。該現象排除患者在治療前曾使用免疫調節藥物,且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系統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皮膚光過敏、卟啉癥或已知對卟啉過敏者等病癥。
1.2 藥液配制 可外用鹽酸氨酮戊酸散118mg/支(上海復旦張江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使用前,加入注射用水溶解,配制成濃度為20%的溶液。每次治療時,藥液需新鮮配制,保存時間不可超過4個小時。
1.3 處理方法 篩選的病例在經過常規消毒后,用1%利多卡因局麻下二氧化碳激光燒灼清除所有可見疣體,再將配制的20%鹽酸氨酮戊酸溶液滴于棉球并覆蓋于疣體表面。敷藥后,患處應避免強光直射。敷藥于患處3個小時后,可用氦氖激光照射,輸出波長為632.8nm,激光能量為100-150J/cm2。必要時可采用多光斑分次照射,光斑直徑為2cm,兩次治療間隔時間為7~lO天,共治療3次。治療結束后每2周隨訪1次,持續3個月或至妊娠結束,無復發病例囑隨診。有復發病例,復發后隨時給予激光治療,直至妊娠結束。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妊娠合并尖銳濕疣的患者絕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自卑和抑郁[2]心理,擔心將疾病傳染給家人及腹中的胎兒,擔憂妊娠的安全性,治療的有效性等。 針對患者的這種心理特點,護理人員要主動關心和體貼患者,對患者進行衛生宣教,讓她們了解病因、傳播途徑和對胎兒可能造成的影響及預防方法,從而消除患者的顧慮。同時,應針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讓家屬給患者創造一個輕松積極的治療環境。可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激光及光動力治療的特點及優點,可能的并發癥和不良反應等,避免患者因對治療方法的不了解而產生精神緊張及焦慮心理。只有減輕了患者及家屬的思想顧慮,他們才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也才能降低患者的復發率。
2.2 治療期間的護理 治療室內需采取必要的避光措施,患者在外敷光敏劑時即予以避光,敷藥部位需用黑布遮蓋,囑患者盡量避免走動,避免將敷藥處暴露于日光下。
2.3 尖銳濕疣是常見的性傳播性疾病,故治療中的護理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用氦氖激光進行照射治療時,醫護人員和患者需分別配帶相應的防護眼鏡,以預防電光性眼炎。治療中要耐心仔細地觀察患者的感受,向患者說明照射部位會有輕微的灼熱感和刺痛感,使患者能較快適應并配合治療。照射時,不可移動患者的,加強巡視,檢查照射部位,防止光斑移動影響療效。如患者疼痛感較強,可適當延長照射距離。
2.4治療后的護理 囑患者多飲水、多排尿,穿柔軟、舒適的棉質內褲,個別患者的病損部位會出現局部輕度糜爛的現象,可適量外搽紅霉素,并保持病灶的清潔干燥,同時,治療期間應禁止性生活,注意勞逸結合,忌辛辣刺激的飲食,保持良好的情緒。此外,治療后,患處可能會出現輕度水腫的現象,如水腫明顯,可適當使用生理鹽水冷敷,一天兩次,每次20分鐘,水腫可自行消退。最后,應告知患者治療結束后需定期隨診。
3 療效判定
經過3次激光聯合PDT治療后,有23例患者的病情完全緩解(皮損消退,恢復正常黏膜),治愈率達76.67%,有7例患者復發(治療結束后至隨訪6個月內或妊娠終止時原皮損處義出現新發CA皮損),復發率為23.33%。后采用單純激光治療或期待療法,待妊娠終止后采用綜合治療。本組所有患者經治療后無嚴重不良反應,無過敏反應及并發癥。
4 討論
尖銳濕疣的發病率較高,位于性病發病率的第二位。目前,臨床上對于尖銳濕疣的治療方法主推聯合治療法,但該病的復發率仍然較高,合并妊娠者的復發率更高,給病患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和困擾。應用激光聯合PDT治療尖銳濕疣的原理如下:ALA是體內血紅素合成過程的前體物,在細胞內可轉化為光敏性的原卟啉IX(PplX)。生長速度快的細胞選擇性吸收外源性ALA,而使PpIx在細胞內積聚較高的濃度,經光動力的光源照射后,迅速激發光動力反應,在靶組織中產生大量的單態氧,同時釋放出熒光,單態氧的細胞毒性作用將導致靶組織細胞壞死或凋亡,或影響細胞功能,使病變組織脫落,恢復正常的形態和功能。由此可見,該療法是一種安全、痛苦小、毒副作用少而輕,病人容易接受的療法,具有無耐藥性、可重復使用,有助于清除隱性病灶等優點,可用于不適合使用其他常規療法的病人 [3]。又因為ALA是體內血紅素合成過程的前體物,故孕婦也可安全地使用該療法進行治療。該療法的缺點是不適合疣體較大的患者。因此,應先聯合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和光動力進行治療,弄清楚較大的疣體,在增加光動力治療適應癥的同時,也加強了療效,降低了復發率,有助于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護理人員在術前、術中和術后的宣教讓患者了解了激光及光動力治療機制和聯合治療的安全性及治療優勢,把醫療與護理緊密結合在一起,消除了患者的顧慮,樹立她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使其更加積極地配合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嵐,陳映玲,周禮先。尖銳濕疣患者腫瘤壞死因子、白介素6和白介素8水平的研究[J].中華皮膚科雜志 1998,31(4):239-240.
[關鍵詞] 妊娠;尖銳濕疣;皮損特點;治療
[中圖分類號] R752.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9(a)—0183—02
尖銳濕疣(condylomata acuminata,CA)是一種常見性傳播疾病,18~40歲青壯年為高發人群。由人類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生殖器部位皮膚和黏膜,如或大小、會陰、陰道、等,出現菜花狀、雞冠狀、爆米花狀及狀增生物。當HPV感染女性子宮頸后,子宮頸表面會出現大小不等的疣狀突起,多個密集融合在一起或分散開來,表面灰色或暗紅色,觸之質地松軟易出血,嚴重者可以堵塞子宮頸口。孕產婦合并尖銳濕疣可以由陰道分娩感染胎兒。本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接診妊娠期CA患者64例,現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4例妊娠期患者均符合CA臨床表現,同時經醋酸發白實驗予以確認。年齡19~43歲,平均24.5歲。其中,首次妊娠17例,二次妊娠21例,曾有3次以上妊娠史(包括流產)者26例;妊娠期為早孕者18例,中孕35例,晚孕11例;妊娠期發病41例,妊娠前患病至妊娠期未愈者23例。其中,本人或配偶有明確婚外者41例,夫妻均無婚外性接觸史(或否認婚外)者23例;均伴不同程度的白帶增多及外陰搔癢,多以外陰發現贅生物或后出血為主訴就診。
1.2 治療方法
首先向患者耐心做好CA相關知識的宣教,讓其客觀認識了解CA的臨床危害和預期療效,解除其恐懼和焦慮情緒,共同參與選擇治療方案。治療方法以物理療法為主,根據疣體皮損狀況,分別選擇激光、高頻電離子或冷凍療法。術后加強創面護理,預防感染。待治療創口愈合后,選擇自擬中藥解毒祛疣湯煎液外洗患處,以預防復發。方劑主藥:木賊、板藍根、土茯苓、枯礬、三棱、野、蚤休、土貝母、烏梅。同時積極治療其他性病或婦科相關合并癥。連續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結束后每月復查1次,直至妊娠結束。
1.3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用藥1個療程或2個療程疣體全部消失,停藥后1個月無再發。顯效:連續用藥2個療程疣體消退,停藥2~4周有再發者。無效:連續用藥2個療程,疣體未消退。
2 結果
2.1 皮損特點
皮損分布于外生殖器、陰道、子宮頸等處者51例,累及或單獨分布在部位者13例。疣體小如米粒、大如蛋黃的各種增生物,呈灰白色、鮮紅色或污穢狀,如菜花、雞冠或爆米花等不同形狀。胎兒經B超檢查均無發育異常。經過勸導,同時為患者做婦科疾病和其他相關性病項目檢查,發現18例患者合并子宮頸糜爛,23例患者合并霉菌性或滴蟲性陰道炎。4例患者支原體或衣原體檢查結果陽性。所有患者檢測均無梅毒、淋病和HIV感染。
2.2 治療結果
治愈47例(73.44%),顯效12例(18.75%),無效5例(7.81%)。治療過程及結束患者耐受性較好,均無不良反應發生。
3 討論
妊娠婦女由于體內激素代謝的改變,所患疣體往往較常人生長迅速,治療后更易復發[1]。加之孕期分泌物增多,組織水腫,使孕期尖銳濕疣更易復發[2]。尤其在妊娠中期,容易形成彌漫性損害或較大尖銳濕疣損害,造成尖銳濕疣堵塞陰道和尿道,進而引起細菌或真菌等感染的發生,甚至可引起胎膜早破,引起羊膜絨毛膜炎,從而導致死胎等。孕婦患上尖銳濕疣后,與非孕婦患上這種病的表現有三點不同:首先是病程短,病變發展迅速,大多數患者可明顯感覺到病灶的擴大及新病灶的出現;其次是病變部位以外多見,子宮頸次之,損害部位多,一般會有2個以上的部位感染此病;三是病變典型者多,尖銳濕疣的形態多呈菜花狀、雞冠花狀,常融合成片。
筆者于2004~2005年用中藥“消疣湯”治療尖銳濕疣19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19例患者中男11例,女8例,年齡最小19歲,最大29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9個月。發病部位:男性冠狀溝及尿道口處9例,包皮內側2例;女性大處5例,尿道口處1例,會陰及肛周2例。同時伴發淋病者5例,伴發炎、尿道炎者2例,伴發陰虱、疥瘡各1例。
1.2治療方法停用其他外用藥物、手術及免疫等療法,本組19例全部采用中藥“消疣湯”治療。水煎服,1劑/d,至痊愈為止。基本處方:板藍根50 g,大青葉50 g,金錢草20 g,紫草30 g,紅花15 g,桃仁15 g,牡蠣50 g,麥冬15 g,薏苡仁30 g。
1.3療效判定疣體脫落消失,皮膚黏膜表面光滑平復者為痊愈;疣體變小,部分干枯,但未完全消失者為有效;疣體無明顯變化者為無效。
1.4治療結果本組資料共計19例,服用“消疣湯”5劑者8例(男6例,女2例),服用9劑者6例(男3例,女3例),服用11劑者4例(男1例,女3例),服用15劑者1例(女性)。經上述治療痊愈16例(其中6例留有色素沉著或減退斑),治愈率84.21%,有效2例,無效1例。
1.5典型病例劉某,女性,26歲,某廠工人,已婚(配偶為司機,亦患同病)。患者于2004年8月,產后32 d來院就診。主訴:小便處長一巨大瘤狀物,已9個多月,有痛癢感,排尿時需用手推開,礙于行動,需用布帶包扎才能走路,走路時有墜重摩擦感,摩擦時經常出血。查體:患者面色蒼白,慢性病容,體質瘦弱。陰道口旁至雙側處可見由蒂連接的,6 cm× 5 cm如鵝蛋大小橢圓狀淡紅色贅生物,質軟,濕潤,覆蓋尿道及陰道口,其表面粗糙多狀突起,呈菜花狀 。擠壓翻動時易出血,表面有惡臭膿性分泌物,周圍另有數個類似的較小疣狀贅生物。病理報告 :表皮呈瘤樣增生,棘細胞層見大量空泡細胞,真皮毛細血管擴張及少量炎性細胞浸潤,符合尖銳濕疣。臨床診斷 :外陰巨大型尖銳濕疣。治療經過:患者服用“消疣湯”5劑后,疣體縮小1/3以上,周圍較小的疣體基本消失;再服用5劑后,疣體干枯,縮小2/3以上,自覺癥狀明顯好轉;繼續服用5劑后,疣體完全脫落消失,局部平復,僅留有色素沉著斑,隨訪10個月未見復發。其配偶亦有少量濕疣,服用5劑即痊愈。
2討論
尖銳濕疣為常見多發性性傳播疾病,一般多采用外用藥物、物理療法、手術切除、免疫療法等進行治療,但復發率較高[1]。其中妊娠合并尖銳濕疣是由于妊娠期女性激素分泌增高,外陰長期受分泌物刺激及妊娠期外陰組織疏松,促使原有尖銳濕疣迅速發展,形成巨大尖銳濕疣,治療尤為困難[2]。
對疣體較多和泛發者選用“消疣湯”治療,起到清熱解毒、健脾利濕、活血化瘀、行氣通絡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是治本的療法,達到根治尖銳濕疣的效果。中藥治療具有方法簡單、無痛苦、見效快、不復發、患者易于接受的優點,明顯優于西醫抗病毒加免疫藥物的治療方法以及其他物理療法,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瘳昭榮.尖銳濕疣179例治療結果探討.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1993;7(3);162.
河南省焦作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焦作 454002
[摘要] 目的 觀察白介素-2(IL-2)局部注射,對預防女性尖銳濕疣(CA)復發的效果。方法 應用IL-2局部治療CA術后患者與單純CA術后患者做對比,隨訪6個月,觀察CA復發的情況。結果 治療組復發率13.24%,對照組復發率40.38%,經統計學處理,治療組的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3,P<0.01)。結論 IL-2局部注射,是防治CA復發的一種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白介素-2 ;尖銳濕疣;復發
[中圖分類號] R752.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7(b)-0096-02
[作者簡介] 陳春娟(1964.4-),女,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婦科內分泌,生殖器腫瘤,宮頸疾病等。
尖銳濕疣(CA)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播疾病(STD),是由人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由于其傳染性強,潛伏期長,容易復發,常常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臨床上多采用抗病毒與祛疣的方法進行治療[1],但普遍存在復發的現象。造成CA復發,難以根治的原因,可能與患者的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關,尤其與白介素-2(IL-2)水平低下有著密切關系[2]。為了增強患者局部免疫功能,防止CA的復發,該研究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間,采用免疫制劑白介素-2(IL-2)對該院門診確診的CA患者68例,術后進行病灶局部注射治療,經臨床觀察并與對照組比較,發現其對預防CA術后的復發有明顯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門診確診的CA患者共120例,年齡17~57歲,病程12 d~9月。初發82例,復發38例。發病部位:外(包括后聯合、小內側、尿道口)79例、陰道內11例、宮頸7例、另外23例廣泛分布于外陰、陰道、宮頸、肛周。皮損多為成簇狀增生的狀、雞冠狀、及菜花狀疣狀物。120例CA患者,合并宮頸糜爛72例,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41例,細菌性陰道病32例,滴蟲性陰道炎10例,淋病3例。妊娠期合并尖銳濕疣的除外。將120例CA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68例,對照組52例。兩組資料在年齡、病程、形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首先治療急性生殖器炎癥,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細菌性陰道病、滴蟲性陰道炎、及淋病等,待急性炎癥控制后再治療尖銳濕疣。治療尖銳濕疣的方法,首先除疣,局部碘伏消毒后,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然后用高頻電刀祛除疣體及周圍組織0.5 cm、深度達疣下0.2 cm皮膚黏膜。治療組68例,術后3 d/次,病灶周圍皮下注射人重組白介素-2針10萬(江蘇金絲利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共10次,然后7 d/次,共5~10次,注射后用棉簽局部按摩3~5 min。對照組:52例,除疣術同前,術后不做任何處理。
1.3 療效判斷標準
治療組與對照組除疣術后每月隨訪1次,連續半年,3個月沒有出現新發皮損為治愈,有新發皮損的均視為復發。
1.4 統計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1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 χ2檢驗。
2 結果
治療后隨訪6個月,治療組68例,復發9例,對照組52例,復發20例,復發率分別為13.24%和38.46%。兩組復發率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23,P<0.01),見表1。治療組在用藥過程中未出現任何藥物不良反應。
3 討論
CA是由HPV感染引起的鱗狀上皮疣狀增生病變。HPV屬環狀雙鏈DNA病毒,目前共發現100多個型別,其中有40個型別與生殖道感染有關。生殖道CA主要與低危型HPV6型和11型感染有關[3-4]。目前,CA發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已占我國性傳播疾病的第2位[5]。CA單一治療的復發率高,亞臨床感染灶的存在是臨床上CA復發的一個重要原因[6]。CA的亞臨床病灶多存在疣體周圍2CM范圍內,這是臨床上用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復發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與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低下有關,T淋巴細胞是細胞免疫的主要效應細胞。T淋巴細胞及其亞群間的平衡是免疫防疫、免疫穩定和免疫監視功能發揮作用的先決條件。一旦這種平衡被打破,機體就容易遭受各種病毒感染,包括生殖器HPV感染,而導致CA發病。IL-2是在T細胞分化中起關鍵作用的細胞因子,是一種分子量為15KD糖蛋白,由激活的TH細胞產生,并增強起活性;誘導細胞毒性淋巴細胞,其生物活性有刺激NK細胞的增殖和活化,增強溶細胞活性,誘導淋巴細胞殺傷細胞的產生可以促使其他淋巴因子ZQ(如r-干擾素)的分泌[2]。目前,HPV疫苗造價昂貴,不能預防所有類型的HPV感染,因而,保護人群有限,不能大規模使用[7]。通過該研究觀察體會,對CA患者在進行電刀手術時,除疣的范圍應適當擴大,在疣體外0.5CM、皮下0.2CM較合適。如果手術范圍過大過深,形成潰瘍面過大,傷口愈合時間延長,容易引起感染。如果范圍過小,亞臨床病灶不易祛除,容易復發。由于是性傳播疾病(STD),常合并生殖器其它炎癥,CA合并其他性病感染進行及時檢測和治療,效果顯著[8]。本文合并生殖期急性感染的有86例,分別為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41例,細菌性陰道病32例,滴蟲性陰道炎10例,淋病3例。所以在除疣前應首先治療急性生殖期炎癥,待炎癥控制后再行除疣治療,這樣有利于除疣后傷口的恢復,而且一定要強調忌和的同時治療。馬偉等報道,肌肉注射干擾素或IL-2對預防CA的復發均有顯著效果,應用干擾素和IL-2比較,CA的復發率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干擾素和IL-2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增強NK細胞和和LAK細胞活性抑制HPV破壞HPV干擾靶細胞的功能,降低CA的復發率[6]。郭靜等報道,激光聯合靜脈給IL-2治療生殖器尖銳濕疣取得了良好效果[9]。該研究68例治療組,在高頻電刀除疣后給予IL-2病灶周圍局部注射,與單純電刀除疣的對照組比較,明顯降低復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與文獻報道的肌肉和靜脈給藥途徑比較,取得同樣效果。我們認為病灶周圍免疫制劑應用結合外科治療能明顯減少CA的復發,通過多次注射藥物,滲透超過疣周亞臨床感染范圍,能徹底根除疣周及根部HPV病毒。另外,注射藥物后局部針眼部位的按摩,可以幫助藥物的吸收,防止局部針眼處出血及藥水外溢。至于治療組仍然存有一定的復發率,是否與患者對IL-2藥物反應差或藥物治療療程和劑量不足有關,有待進一步觀察。該方法操作簡單,值得基層推廣。
參考文獻
[1] 徐慧.二氧化碳激光聯合干擾素治療肛周尖銳濕疣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2(2):171-172.
[2] 李其林.白介素-2對預防尖銳濕疣的復發的研究[J].中華皮膚性病學雜志,1998,12(5):290.
[3]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104.
[4] 方培炫,王群.低危型人瘤病毒所致尖銳濕疣中髓樣分化因子88的表達[J].廣東醫學,2012,33(15):2257-2259.
[5] 韓凱,曾抗.尖銳濕疣的細胞免疫研究進展[J].皮膚性病診療雜志,2011,18(4):279-281.
[6] 馬偉,楊紹興,高娟,等.干擾素白介素-2預防尖銳濕疣的復發[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1,24(3):6.
[7] 李雪芽,肖艷,曾抗.尖銳濕疣防治藥物的臨床研究[J].皮膚性病診療學雜志,2013,20(1):66-67.
[8] 錢澍.尖銳濕疣合并其他性病的感染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