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塞下曲李白

塞下曲李白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塞下曲李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塞下曲李白范文第1篇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____范云《別詩》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____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____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____杜甫《絕句》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____張謂《早梅》

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____盧梅坡《雪梅·其二》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____王維《觀獵》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____李白《北風行》

塞下曲李白范文第2篇

1、月出驚山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2、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

3、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聽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過香積寺

4、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芳菲:美盛的花草。唐韓愈《晚春》

5、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6、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8、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9、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埋》)

10、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11、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韓愈《感春五首》

12、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1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14、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1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1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宋楊萬里《小池》

17、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18、日照香廬生紫煙,謠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廬山瀑布》

19、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20、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21、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22、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3、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塞下曲李白范文第3篇

1. 概括這類詩歌常見的思想內容;

2. 歸納此類詩歌經常出現的意象;

3. 了解此類詩歌常見的考點。

教學過程:

一、概念闡釋:以描寫邊塞的軍旅征戰為題材的詩歌。代表詩人有王昌齡、高適、李頎、岑參等。

二、分析概括此類詩歌的思想內容

1. 塑造邊塞健兒的英雄形象,歌頌從軍報國和建功立業。如①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②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③王翰的《涼州詞》: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2. 抒寫邊疆將士對家鄉的思念。如①王昌齡的《從軍行》: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無那:無奈,只無法消除思親之愁]②李益的《從軍北征》: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磧:沙漠]《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受降城、回樂烽均為地名]

3. 表達作者對戰爭深層思索,或寫戰爭對廣大人民和平生活的破壞,或寫對和平的向往,或寫對軍中某些現象(譬如苦樂不均、將帥無能)的不滿。如①常建的《塞下曲》:玉帛朝回望帝鄉,烏孫歸去不稱王。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②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③柳中庸的《征人怨》: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三春百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金河、青冢、黑山均是地名]④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以上只是大致的歸納,還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時詩中呈現出的情感也是很復雜的。如王翰的《涼州詞》中既充滿慷慨之氣,又夾雜著一種悲涼。又如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其中既有對家鄉深沉的思念,又隱含著將士戍邊報國的責任,二者交織,慷慨悲涼。

三、歸納此類詩歌經常出現的意象

標示邊疆、與戰爭有關的地點:關山、青海、玉門關、樓蘭、邊、燕然、沙場、大漠;

邊塞特有的事物:烽火、城樓、(細柳)營、琵琶、戍鼓、橫笛、羌笛、蘆管、蘆笛;

與戰爭有關的武器:角弓、鞍、馬、刀、號角;

與戰爭有關的人稱稱謂及歷史名人:將軍、都護、兵、軍、征人、李廣(龍城飛將);

表達征人思鄉常用的意象:月、羌笛、蘆管、雁;

與戰爭有關的關鍵詞:征、戰。

四、與此類詩歌相關的考點闡釋

1. 形象

1)鑒賞詩中出現的景物(即畫面)的整體特征

例如讀王昌齡《從軍行》,詩的第一、二句描摹了一幅?搖 ?搖?搖?搖?搖?搖?搖的畫面。(開闊、悲壯、迷蒙、暗淡)

2)鑒賞詩中出現的人物形象

例如,讀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試鑒賞詩中出現的人物形象。

參考模式:詩中塑造了(什么樣)的(誰)的形象。“什么樣的”應指出人物在什么環境下干什么、想什么所表現的精神品質,“誰”應指出是哪一類人的形象(例如農民、工人、思婦、征人等),并應關注本詩詩眼(即最后兩句)。參考答案:本詩塑造了在惡劣的環境中不畏艱苦、英勇奮戰,

立業的邊疆將士的形象。(注:必須有對詩眼的闡釋)

3)鑒賞詩歌表現的情感內容

例如讀范仲淹的《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表現了戍邊將士怎樣的思想感情。

2. 語言

1)鑒賞詩歌整體語言風格

例如讀陳羽《從軍行》:海畔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這首絕句寫風雪行軍,十分壯美。試從語言角度,分析一下“壯美”的特點。

參考答案:首句用了一個“裂”字,次句用了一個“折”字,點染了嚴酷悲壯的背景:天山腳下寒風盡吹,湖邊凍泥紛紛裂開,梧桐樹上的葉子已經刮光,枝梢被狂風吹斷。尾句用了“直上”一詞,展現出一幅壯美行軍畫面:只見在天山白雪的映襯下一行紅旗正在向峰巔移動。這“直上”的動態描寫,更使畫面生機勃勃。高昂的士氣,一往無前的精神,盡在這“直上”二字中溢出。

2)考查煉字技巧

例如讀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受降城為地名、回樂烽為烽火臺名]分析第四句中“盡”字的妙處所在。回答此類題一定要有固定的思路。即釋句、釋詞,析妙處,連主旨。

參考答案:不知哪里傳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于是征人一整夜都朝故鄉的方向遙望。“盡”字既寫出了征人望鄉時間之長,又寫出了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在望鄉,點出望鄉人之多。一個“盡”字,把征人思鄉的主旨表現得淋漓盡致。

3. 表達技巧

1)考查詩中景與情的關系

例如讀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分析前兩句景物描寫的作用。分析:開頭寫登城所見的月下景色。遠觀,回樂烽下,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近觀,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滿是皎潔凄冷的月光,如秋霜那樣望而生寒。這些正是觸發征人思鄉的典型環境。從另一角度說,如雪之沙,如霜之月光,既形象寫出了景物的特征,又切合了征人思鄉凄涼、哀怨的心境,景與情緊密交融在一起。

2)考查塑造人物所運用技巧(從描寫角度可分正面描寫、側面烘托;從描寫內容可分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細節描寫;從用筆墨多少可分白描、工筆等)

例如讀盧綸《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設題:請結合詩句對如何刻畫將軍這一形象略作分析。這首詩通過寫將軍夜獵這一典型情節,成功地刻畫了警覺、鎮定、勇武的將軍的形象。這首詩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山林,雜生茂密之草。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這里運用了環境烘托。一“驚”字,渲染了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第二句寫將軍動作:彎弓猛射。“夜引弓”的“引”,讓人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定自若、從容不迫。后兩句寫天亮一看,箭竟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結尾箭入石中,或許帶有一點夸張色彩,卻側面展現了將軍的神勇。

3)考查詩中運用的抒情技巧(一定要分清問得是作者的抒情方式還是詩中人物的抒情方式)

例如讀李白《塞下曲(五月天山雪)》,辨析詩中最后兩句的抒情手法。參考答案:直抒胸臆。

五、典型例題

例1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1)前兩句通過對嚴寒景物的描寫,反映了?搖?搖?搖?搖?搖,

采用了?搖?搖 ?搖?搖?搖描寫的方法。

(2)五、 六句選取了一天的生活進行具體描寫,表現了?搖 ?搖?搖?搖?搖?搖?搖,采用的是?搖?搖?搖 ?搖?搖描寫的方法。

(3) 七、八句采用什么抒情方式?抒發了將士們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分析:這三問中“反映了什么”、“表現了什么”、“抒發了什么”是針對內容的考查,應聯系詩歌主旨(即塑造英勇的將士形象)回答。關于“描法”的考查和對“抒情方式”的考查屬于對表達技巧的考查。問得比較明確,只要有相關的知識積累即可。

學生組織答案。

例2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香菱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看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看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似的。”你認為香菱說得對不對?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分析:本題是針對煉字技巧進行的考查。回答的要點應包含:①對全句意思的把握(即句子翻譯),②這個字突出了景什么樣的特征,③對畫面整體特征的闡述,④景與作者情感是如何交融的。[一般的煉字技巧的題都可參考這個思路]學生組織答案。

塞下曲李白范文第4篇

寫雪最傳神的是唐代白居易的《夜雪》:“已訝裘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首詩從感覺、視覺、聽覺的角度,生動傳神地寫出了一場夜雪。風格凝重古樸,清新淡雅。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這是元代詩人黃庚的《雪》中的詩句,以“玉萬家”比喻大雪紛飛,家家戶戶的屋頂都蓋上厚厚的雪。這里把雪比作玉,多么潔凈、明亮,大雪覆蓋下的村莊又多像一幅淡遠朦朧的水墨畫啊!

晉代的謝道蘊《詠雪聯句》中曾寫道:“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把下雪比作仿佛是風把柳絮吹得滿地皆是,很有特點。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典故。當時正值隆冬,大雪封門,謝安一家賞雪賦詩,謝安問:“白雪紛紛何所似?”侄子謝朗答:“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道韞答:“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大為稱賞。后世也常把女子的文學才能稱為“詠絮才”。

唐代宋之問的《苑中遇雪應制》詩也很有特點:“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開。”他說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還以為昨夜庭院枝上開了花,這個比喻非常生動、貼切。

“亂云低薄幕,急雪舞回風。”這是杜甫筆下的雪,它是黃昏時分亂云飛渡,引來回風急雪飛揚。這樣的雪,另是一番景象。

唐代詩人高適也有寫雪的名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意思是落日黃云,大野茫茫,只見遙空斷雁,大雪紛飛。作者以此來抒發悲涼的氣氛。

雪還可以喻志。以雪喻志比較有名的要數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詩是柳宗元在長期流放過程中復雜心境的寫照。在流放期間,他有時悲觀憤懣,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有時又不甘屈服,力圖有所作為。他的另一首詩《漁翁》這樣寫道:“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乃一聲山水綠。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這里的漁翁,超塵絕俗,悠然自得,是前一心境的外化。而這首詩中的漁翁,特立獨行,凌寒傲雪,獨釣于眾人不釣之時,正是后一種心境的寫照。

塞下曲李白范文第5篇

中國古詩從來就有敘寫現實,反映人民疾苦的優秀傳統,其中也不乏表達厭惡戰爭,向往和平主題的優秀作品。

“武皇開邊意未已,邊亭流血成海水”(杜甫《兵車行》)一語道出了連年戰爭的終極原因——滿足少數統治者的無盡欲望,于是窮兵黷武,在所不惜。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但欲壑難填,豈有終止?于是一己私欲,斷送的是千萬大好頭顱,無數斷腸唏噓!“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王翰《涼州曲》),士兵們的“醉”是明知有去無回又無可奈何的借酒澆愁,而非征戰凱旋,論功相慶的不醉不歸。邊塞詩人王昌齡在《塞下曲》中也心酸地寫到“黃塵足古今,白骨亂蓬蒿”。“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鳥鳩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樂府詩《戰城南》)更是將這種血腥恐怖的畫面刻畫的淋漓盡致,大好男兒,最終成為荒野亡魂,鳥鳩腹食。

有戰爭就有死亡,有死亡就有補充,要補充就需征丁,抓壯丁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殊現象,政府名曰“兵役”。對此,杜甫在“三吏”、“三別”中有詳盡的描述。“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干。”(《垂老別》)兒子兒孫血灑疆場,本該坐享清福,頤養天年的老人又被征兵入伍,白發蒼蒼的妻子知道他這一去就是永別,“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最終只落得“棄絕蓬室居,塌然摧肺肝。”漢樂府《十五從軍征》敘述了一個戰士的一生,“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回到家后才發現,“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家已破,人早亡,“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其慘,叫人不忍卒睹。

新丁來到軍營,面對 “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愁云慘淡萬里凝”、“風掣紅旗凍不翻”(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極端天氣,面對“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王昌齡《塞下曲》)的惡劣的環境,即使八月飛雪,朔風凜冽,即使天寒地凍,寸草不生,但行軍依舊不會停歇。“窟凍長城雪,蹄穿大漠塵”(《邊馬》),從塞內到塞外,從雪嶺到荒漠,他們的足跡遍布各地,有的人挺了過來,有的人倒了下去,有的人繼續苦難生命,有的人終究深埋黃土,其中的艱、難、苦、恨,無人能知,誰人能懂?如果陡遇敵人,立即投入拼殺,“狹巷短兵相接處,殺人如草不聞聲”。殺,或者被殺,這就是戰場的規律,也是士兵的宿命。

“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鮑照《擬行路難之十四》), 每當夜深人靜,胡笳聲起,引起一縷鄉思,但關河重重,故鄉音訊斷絕。胡笳這一少數民族的樂器,承載起了多少征人的思念。軍中另一種民族樂器也常引人鄉思,這便是笛子。“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兒雙淚下,漢塞一龍鳴”(《邊笛》),戰士們望月懷鄉,聞笛隕淚。打掃完戰場,清點好人數,這一仗,有的失去了朋友,有的失去了兒子,有的失去了手足。戰士們疲憊地回到軍營,橫七豎八地躺在營地,計算著明天。突然,不知哪個士兵輕輕吹響了隨身攜帶的竹笛,“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月色昏黃,笛聲凄切,想到家中父母妻兒,不僅悲從中來。當初新婚第二天就被迫充軍,離開嬌妻,離開家人,“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杜甫《新婚別》)。而作為新婚第二天就失去丈夫的妻子而言,她的哀思有多無少,“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李白《子夜吳歌》)。家里的男人充軍打仗去了,農業生產的重任就扛在了她們嫩弱的肩膀上,“縱有健婦把鋤犁”,但是她們畢竟不是主要勞動力,達不到種植的最佳效果,最終收成不好,“禾生隴畝無東西”,一家老小,無以糊口。但即使是這樣,公家催租卻變本加厲,“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纖纖細手早已磨起水泡,長出硬繭,辛苦勞累了一整天,女人終于可以安歇了,每天她唯一的安慰就是期待這一刻的到來,因為,夢里又可以跟自己的夫婿團聚,向他細細訴說這些天的相思以及她一個人維持家庭的無數苦楚,但她們哪里知道,就在上一個月,她的丈夫已經在一次交戰中喪生,“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這個夢,還能維持多久?“春閨夢”,“河邊骨”,這是多么大的反差!我們難以想象女人接到戰亡通知書時的狀況,她該如何面對,如何承擔?茍活的人只能“城南欲斷腸”,但已無“征人薊北空回首”(高適《燕歌行》)的征人相回應。她往后當如何生活,我們不得而知。

相關期刊更多

國際援助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中華出版促進會

工程設計與研究

省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

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

國外社會科學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中西区| 瑞昌市| 洪江市| 三亚市| 玛沁县| 囊谦县| 六安市| 同江市| 海南省| 金华市| 沈阳市| 六盘水市| 镇雄县| 大城县| 汉源县| 台前县| 肇东市| 宿迁市| 东平县| 牟定县| 长汀县| 太保市| 徐汇区| 武平县| 湄潭县| 隆昌县| 清流县| 定西市| 蕲春县| 晋城| 开化县| 兴文县| 广饶县| 田东县| 贡觉县| 淮北市| 五指山市| 洛阳市| 额济纳旗| 大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