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涉稅評估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cnIntravitreal glutamate injection induces an increased phosphorylation of ERK1/2 in retinal Müller cells of rats
【Abstract】 AIM: To analyze the changes of phosphoERK1/2 in retinal Müller cells by using an intravitreal glutamate insult and to explore the neuroprotection role of activated (phosphorylated) ERK1/2 against glutamate cytotoxicity in retina. METHODS: A 2 μL of saline or glutamate (375 nmol) was injected into the random unilateral vitreous body for 3 d or 7 d in 18 SD rats. The ra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3 groups: Control group (saline injections), glutamate injections 3 d group and glutamate injections 7 d group. The changes of the activated ERK1/2 were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computerpicture analytic system. RESULTS: After 7 d intravitreal glutamate insult, the activated phenotypes of retinal cells exhibited a hypertropic morphology and increased immunostaining for ERK1/2. By the staining pattern in shape and localization, the positive cells were presumed to be Müller cells. The gray level of glutamate injections 7 d group was the lowest among the 3 group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lutamate injections 7 d group and other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
【Keywords】 glutamic acid; retinal Müller cells; ERK1/2
【摘要】 目的: 觀察大鼠玻璃體內注射谷氨酸后視網膜Müller細胞內ERK1/2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為探討ERK1/2通路的激活在谷氨酸毒性損傷視網膜時的保護作用提供形態學證據.方法: SD大鼠18只,隨機分為生理鹽水對照組、谷氨酸注射后3 d組和7 d組,每組6只.隨機選取大鼠的一只眼進行玻璃體內注射,實驗組注射谷氨酸(375 nmol) 2μL, 對照組注射等量生理鹽水,注射后3或7 d后,取出眼球作冰凍切片,采用免疫組化法顯示視網膜中的含磷酸化ERK1/2的陽性結構,用圖像分析比較對照組和不同實驗組的平均灰度值.結果: 注射谷氨酸7 d組的視網膜Müller細胞內ERK1/2表達上調,其灰度值(9700±221)比對照組灰度值(12800±323)和注射谷氨酸3 d組的灰度值(12600±412)均低(P
【關鍵詞】 谷氨酸;視網膜Müller細胞;ERK1/2
0引言
目前許多研究表明青光眼患者視神經節細胞(RGCs)凋亡是由于高眼壓所致的機械性損害和谷氨酸增多的化學性毒性作用.谷氨酸是視網膜的組成成分之一,是感光細胞、雙極細胞和神經節細胞的主要神經遞質.但谷氨酸濃度過高時,會使其受體超興奮,對神經細胞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引起神經元的損傷和凋亡[1].ERK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1/2),是MAPK家族的重要成員之一,對絲裂素、激素、興奮性毒素等生理刺激和病理刺激均可作出不同的反應,控制著細胞的適應、增殖、分化、存活和凋亡的生理過程[2].Siger等證明,雌激素可通過MAPK信號轉導途徑激活培養的大鼠皮質神經元的ERK1/2通路,對抗谷氨酸誘導的大腦皮質神經元的凋亡,但目前尚缺乏在體的證據.本研究于在體動物,觀察了玻璃體內注射谷氨酸后視網膜Müller細胞內ERK1/2分子的磷酸化水平,為探討ERK1/2通路的激活在谷氨酸毒性損傷視網膜時的保護作用提供形態學證據.
1材料和方法
11實驗動物和分組選擇18只SD大鼠(第四軍醫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體質量200~250 g,無眼疾,雌雄不拘.飼養環境: 光照時間6 AM~6 PM,光照強度330 lux,室溫21℃.隨機分為生理鹽水對照組、谷氨酸注射后3 d組和7 d組,每組6只.
12谷氨酸注射模型的建立用10 g/L戊巴比妥鈉按 50 mg/kg行ip麻醉 ,用 5 g/L丁卡因點眼2次行眼表麻醉,用10 μL的微量注射器(上海醫用激光儀器廠)經顳側鞏膜刺入玻璃體內,處理組玻璃體內注射375 nmol的谷氨酸(美國Sigma公司,粉劑用生理鹽水溶解)2 μL[3],對照組眼內注射生理鹽水2 μL.
13標本固定和切片每組模型建好后,動物成活3或7 d,然后用10 g/L戊巴比妥鈉(80 mg/kg)行ip麻醉,麻醉后開胸,經心臟用100 mL生理鹽水和40 g/L 多聚甲醛(pH 74)固定液500 mL灌注,取出眼球,用200 g/L蔗糖溶液后固定.將眼球用TissuTek包埋,在-20℃的冰凍切片機內做眼球矢狀冰凍切片,片厚16 μm.切片在-20℃保藏.
14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采用免疫組化ABC染色法.10 mmol/L PBS漂洗5 min×3次;30 g/L H2O2封閉30 min; 10 g/L牛血清白蛋白和30 mL/L正常羊血清在室溫分別孵育切片20 min;切片浸入3 mL/L Triton×100大約5 min;兔抗pERK1/2抗體(1∶1000,Sigma公司)室溫下孵育切片24 h;生物素化的羊抗兔IgG(1∶500,Vector公司)室溫下孵育4 h;生物素辣根過氧化物酶復合物(ABC,1∶500 Vector公司)室溫孵育2 h;硫酸鎳銨加強DAB藍色反應呈色,當陽性產物呈深藍色而背底幾乎無色時終止反應,貼片,脫水、透明、封片,光鏡下觀察并照相.
15圖像分析采用Quantimement 570圖像分析儀,放大倍數為40×,用Quic圖像分析軟件測得視網膜免疫反應強度(平均灰度,染色越深灰度值越小,最黑為0),每個切片隨機選擇3個視野,測定陽性細胞的灰度值,以平均值作為判斷該大鼠視網膜上的pERK表達水平的標準.
統計學處理3組均數比較用方差分析,均數間多重比較用LSDt檢驗.設顯著性水準α=005.統計分析采用SPSS110 軟件完成.
2結果
21免疫組化結果pERK在各組動物視網膜均有表達,注射谷氨酸后7 d組表達最強,對照組表達最弱,注射谷氨酸后3 d 組介于兩者之間.對照組pERK陽性產物只見于內核層和節細胞層,只標記了部分細胞突起,很少見陽性的細胞胞體(Fig 1A);注射谷氨酸7 d組pERK的表達增強,不僅在內核層和節細胞層有很強的表達,在外叢狀層和外界膜、內界膜(Müller細胞的突起)也有很強的表達,陽性標記的突起濃密而均勻,內核層可見有少量的胞體陽性著色,有部分區域可以看到陽性表達的細胞胞體和突起貫穿視網膜全層(Fig 1B);注射谷氨酸3 d組和對照組基本一致,僅局限在節細胞和內核層(Fig 1C).根據這些陽性細胞染色結構特征以及陽性著色的放射狀突起從內界膜縱穿外界膜的特點,我們可以推斷出ERK陽性細胞是視網膜Müller細胞.
圖1視網膜Phospo-ERK1/2免疫組化染色 略
22圖像分析結果經LSDt檢驗,注射谷氨酸7 d組的灰度值(9700±221)與對照組的灰度值(12800±323)和注射谷氨酸3 d組的灰度值(12600±412)之間均有差異(7 d組與對照組P1=0024,7 d組與3 d組P2=0031).對照組與注射谷氨酸3 d組間無差異(P=0083).
3討論
本研究發現,在正常狀態時,僅在視網膜節細胞層有少量的pERK1/2的陽性表達,當玻璃體內注射谷氨酸3 d后,在視網膜節細胞層和內叢狀層ERK1/2通路激活略有增加,而在注射谷氨酸7 d后,視網膜的pERK通路大量激活,根據陽性細胞胞核和放射狀突起縱穿視網膜的的特征性結構和其位于內核層的位置特點可以確定激活的細胞主要為Müller細胞,其增殖的細胞胞體肥大,細胞突起濃密而均勻,部分伸出的突起達外叢狀層、外界膜和內界膜,甚至縱穿視網膜全層.Müller細胞在視網膜內起支架作用,胞于內核層,伸出放射狀粗細不同的突起縱穿視網膜,形成了視網膜的內、外界膜,對維持細胞外和玻璃體內的谷氨酸水平起著重要的作用[4,5].通常谷氨酸被Müller細胞迅速從細胞間質運走,在細胞內再轉化成谷氨酰胺,通過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環又以谷氨酸形式釋放于突觸間隙發揮興奮性神經遞質的功能.在玻璃體內注射谷氨酸后,視網膜細胞外的谷氨酸超過正常生理濃度,對神經元產生了毒性作用,機體通過自我保護和修復機制,激活了大量的Müller細胞來清除過量的谷氨酸,同時由于谷氨酸的毒性刺激導致Müller細胞的ERK1/2的磷酸化水平上調.由此可見,Müller細胞對視網膜神經元受到谷氨酸毒性損傷后的保護作用有部分可能是通過ERK通路的激活來完成的.Roth等[6]發現視網膜缺血6 h后Müller細胞的ERK表達增加,使用其抑制劑PD98059后,內核層變薄,RGCs凋亡增加,表明ERK的激活對視網膜缺血有神經保護作用.Orike等[7]研究發現大腦受到傷害性刺激后,星形膠質細胞和神經元的ERK1/2通路的激活可以抑制神經元的凋亡,促進神經元的存活,阻斷ERK通路后,神經元的凋亡率顯著增加,可見在大腦ERK通路的激活也起到了神經保護作用;聶亞雄[8]等研究發現腦溢安含藥血清能上調谷氨酸損傷后的大鼠海馬神經元的ERK水平,其抑制劑能阻斷腦溢安對神經元的保護作用;通過上述研究結論結合本實驗結果,我們可以推測玻璃體內注射谷氨酸后,一方面,機體通過自身保護機制調節大量視網膜Müller細胞激活,清除過量的谷氨酸;另一方面谷氨酸毒性刺激使得Müller細胞上的ERK通路的激活,既可以直接抑制神經元的凋亡,又可以將細胞外生長、分化信號轉導至細胞核,啟動核內轉錄因子,從而促進Müller細胞進一步的增殖和分化,為神經節細胞提供更多重要的營養物質和有利的生存環境,抑制神經節細胞的凋亡.本實驗通過對在體谷氨酸毒性損傷時視網膜ERK信號通路的研究,為青光眼視神經保護治療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參考文獻】
[1] Calzada JI, Jones BE, Netland PA, et al. Glutamateinduced excitotoxicity in retina: Neuroprotection with receptor antagonist,dextromethorphan, but not with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J]. Neurochem Res, 2002;27(1):79-88.
[2] Chen Z, Gibson TB, Robinson F, et al. Map kinases[Review][J]. Chem Rev,2001;101:2449-2476.
[3] Schori H, Kipins J, Yoles E, et al. Vaccination for protec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gainst death from glutamate cytotoxicity and ocular hypertension: Implications for glaucoma[J].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1;98(6):3398-3403.
[4] Newman E, Reichenbach A. The müller cell: A functional element of the retina [J].Trends Neurosci,1996;19(8):307-312.
[5] Newman EA, Zahs KR. Modulation of neuronal activity by gial cells in the retina[J]. J Neurosci,1998;18(11):4022-4028.
[6] Roth S, Afzhal RS, Meghann MH, et al.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and retinal ischemia[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44(12): 5383-5395.
“新公共管理”是上世紀70年代至今西方政府行政改革中的一種新的行政管理模式,也是近年來西方規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體指導思想之一。它主張運用市場機制和借鑒私人部門的管理經驗來提高政府績效,又被稱為“企業化政府”。新公共管理理論以現代經濟學和私營企業的管理理論與方法作為理論基礎,不強調利用集權、監督以及加強責任制的方法來改善行政績效,而是主張在政府管理中采納企業化的管理方法來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來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強調公共管理以市場或顧客為導向來改善行政績效。
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第一,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機構,政府服務應以顧客為導向,以公民為顧客,強調顧客的價值,政府為服務組織,向顧客提供最佳服務,以顧客滿意度作為衡量績效的標準;第二,重視提供公共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改變過去只關心投入而不關心產出的做法,重視組織的戰略目標和長期計劃,強調政策、規劃、項目的成本效益關系;第三,更多地注重管理的結果、激勵和績效評估,反對傳統公共行政重遵守既定法律法規,輕績效測定和評估的做法,主張實行嚴明的績效目標控制;第四,強調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競爭機制,取消行政服務供給的壟斷性。
二、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我國稅務行政管理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積極借鑒公共管理理念,作為加快行政管理改革的有益參照,并取得初步成效,如建設“服務型政府”、“問責型政府”、“企業型政府”、“學習型機關”等都是發源于新公共管理相關理論。新公共管理理論的確立和傳播對作為政府公共部門的稅務機構完善行政管理職能,按照“調動人力,減少成本,優化服務”的基本方針,建立服務理念和制度、服務精神和形式高度統一的,稅務機關與納稅人和諧互動的,稅務人員激勵約束機制趨于完善的,稅務機關服務和中介機構有機結合的管理模式有著重要意義。
(一)增強納稅服務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觀念的更新和轉變是優化納稅服務的關鍵,納稅服務觀念要努力實現以下兩個方面轉變:
1.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淡化權利意識,充分認識到搞好服務是提高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把尊重納稅人、理解納稅人、關心納稅人貫穿征管工作始終,積極、主動、及時地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經濟的服務。
2.由“監督打擊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從稅收管理實踐看,以往強調“剛性”管理,而忽視“柔性”服務,應站在管理者的立場,改變注重對納稅人防范、檢查和懲罰的觀念,相信大多數納稅人能夠依法誠信的履行納稅義務,將服務基點從對納稅人的不信任轉變到相信納稅人、尊重納稅人、服務納稅人,牢固樹立“服務就是管理”的思想,以服務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務之中,通過優化納稅服務來預防涉稅犯罪,使管理執法和優質服務相互融合、互相促進,在一定程度上積極引導了納稅遵從,優化了稅收秩序,提高了征管效率和質量。
(二)建立有利于提高納稅服務效率與效能的服務體系
稅收工作應把“經濟、效率、效能”作為納稅服務追求的目標,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應用網絡和信息技術,加快建立規范的納稅信息服務體系,整合稅務信息資源,提供涉稅公共信息和個性化信息服務、稅收征收管理服務和實時在線服務,實現全天候的“一站服務”或“無站服務”,減少納稅服務的中間環節,降低服務費用,提高服務效率,實現足不出戶就能獲得納稅服務。
2.運用流程再造理論,開展結果導向的管理,深化稅務行政審批改革,使程序運作現代化,解決辦稅程序繁瑣、效率不高的現象。
3.加強過程控制,把優化服務滲透到稅收征管的每項工作、每個崗位、每道環節,建立以納稅人滿意度為衡量標準的納稅服務質量評價體系。
4.納稅服務更多的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稅務機關雖然是納稅服務的核心主體,但并不是唯一的主體,在納稅人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以稅務機關為主導,多種服務組織共同參與的納稅服務體系,將具體的納稅服務事項交由社會中介機構或民間非贏利組織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
(三)綜合運用定性和定量指標體系,完善績效評估機制建設
績效評估機制的設計要以稅務機構的戰略目標為基礎,制定明確的績效考核目標,并以此制定出客觀可衡量的績效指標,避免管理者盲目管理、工作人員失去工作方向。稅務機關的績效評估可分為組織績效評估和個人績效評估兩套機制。組織績效評估機制要設計定量指標,引入外部力量進行評估,定期根據綜合效能考核指標對內部部門進行綜合效能考核;個人績效評估機制不宜采用定量指標,部門內部根據崗責指標考核到人,由直接上司和部門負責人來評估下屬的績效。一個完整的績效評估應該有五個階段,即制定績效目標、指標實施考核評估評估對象對評估報告的反饋公布評估報告績效改進反饋,目前的稅務績效考核中后三項比較缺乏。
關鍵詞:無形資產;資產會計;涉稅處理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24-0200-02
1 無形資產計價、攤銷的涉稅處理
(1)稅收法規規定的計價、攤銷原則,國家稅務總局2000年5月16日頒發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以下簡稱《扣除辦法》)第一次明確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五項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配比原則、相關性原則、確定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對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資產計價,明確了歷史成本原則;對費用支出,要求必須嚴格劃分經營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而無形資產的開發與受讓支出,當然屬于資本性支出,因此,必須按稅收法規規定分期攤銷。上述各項計稅原則,有的原則雖然與會計原則名稱相同,但其目標不同,計稅或稅前扣除原則,是為了規范稅收征管;會計準則中的財務會計一般原則,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當企業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原則與稅收法規規定不一致時,則需要稅務會計進行納稅調整。
(2)無形資產價值攤銷的涉稅處理。《扣除辦法》第29條規定:“納稅人為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給國家或其他納稅人的土地出讓金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并在不短于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間內平均攤銷。”土地使用權作為企業的一項無形資產,其價值應接納稅人支付給國家或其他單位的出讓金確認,但其價值攤銷則受合同規定的使用期限制約。納稅人當然希望攤銷期短而使用期長,即攤銷期短于使用期,但稅收法規規定不得短于使用期,因此,納稅人只有按合同規定的使用期平均攤銷。對外購(合并)商譽,各國都將其作為無形資產予以確認,而且基于財務會計原則,一般都在一定時期內進行價值攤銷(在理論上,也有主張作為一項永久性資產保留,即不進行價值攤銷)。對自創商譽,有不同意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記錄的,也有主張應予確認、計量和記錄的(持此意見者日見增多)。而《扣除辦法》規定,企業不論外購商譽、還是自創商譽,均不得進行價值攤銷,也就是說,即使財務會計進行了價值攤銷,計稅時,其攤銷額也不得在稅前扣除,要作為一項永久性差異在當期進行納稅調整。國家稅務總局可能是認為商譽價值攤銷費用不符合稅前扣除原則(如確定性原則),才作出不得稅前扣除的規定。根據我國現行稅收法規的規定,從節稅考慮,我認為自創商譽當然是不予確認為好,至于外購(合并)商譽也不宜高估。商譽本來是諸多因素長期影響、綜合影響的結果,其“無形性”更強,如果能夠在其他無形資產中體現,對納稅人不是更為有利嗎?
(3)無形資產計價的涉稅處理。《扣除辦法》第28條、第30條規定:“納稅人外購無形資產的價值,包括買價和購買過程申發生的相關費用”,“納稅人自行研制開發無形資產,應對研究開發費用進行準確歸集,凡在發生時已作為研究開發費直接扣除的,該項無形資產使用時、不得再分期攤銷”,“納稅人購買計算機硬件所附帶的軟件,來單獨計價的,應并入計算機硬件作為固定資產管理;單獨計價的軟件,應作為無形資產管理”。在無形資產會計中,不論是通過何種渠道增加的無形資產,其入帳價格必須根據真實、合法的會計憑證確認。只有在企業合并、分立或改組時,才能根據具有評估資格的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對無形資產價值確認并入帳。如果不是上述情況,而是有關機構應委托單位之邀或其每年例行對最有價值品牌進行研究評估,盡管這種評估也是采用公認的科學方法,也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認知性、可見的“品牌效應”,但企業是不能據以入帳的。會由于無形資產的特殊性,企業帳面上一般并不反映企業實際存在的無形資產的種類初價值。
2 無形資產投資與轉讓的涉稅處理
(1)無形資產轉讓的涉稅處理。無形資產轉讓有兩種方式,一是轉讓使用權。二是轉讓所有權。在轉讓過程中,除了按轉讓合同金額雙方計交印花稅外,轉讓方還要按轉讓金額計算繳納營業稅。如果是以無形資產交換其他非貨幣性資產,則雙方都是購銷雙重身份,印花稅要按兩份合同計稅,無形資產轉讓方除了按轉讓金額計交營業稅外,作為換回的貨物,其入帳金額中可能含有消費稅,并視存貨或固定資產,在價外或價內反映增值稅。對無形資產轉讓收入,在扣除無形資產轉讓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及被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時的無形資產帳面凈值后,要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企業在轉讓之前,應充分考慮在各種轉讓方式、轉讓價格下。企業要納的稅種,以求整體稅負最輕、轉讓凈收益最大。
(2)無形資產投資的涉稅處理。根據《扣除辦法》規定,“納稅人對外投資的成本不得折舊和攤銷,也不得作為投資當期費用直接扣除,但可以在轉讓、處置有關投資資產時,從取得的財產轉讓收入中減除,據以計算轉讓所得或損失”。因此,企業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由無形資產轉化為長期投資后,在投資期間不得對該項無形資產進行價值攤銷。企業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時,對評估確認價值大于投出無形資產帳面價值的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資產評估增值)”;對評估確認價值小于投出無形資產帳面價值的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資產評估減值)”。在該項投出資產沒有收回或轉讓之前,對上述投資評估差額,企業不能轉增資本,也不能在稅前扣除,不存在稅收影響問題。
3 無形資產捐財與受捐的涉稅處理
關鍵詞:大企業 稅務風險管理 研究
根據稅務機關的調查研究,我們認識到當前企業稅務風險的嚴重性,對此企業必須加強稅務風險管理。盡管大企業也在不同程度的、以不同方式地落實“指引”,但從執行稅收政策的實際情況看,由于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尚不成熟,企業管理人員對其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管理工作的存在問題,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建設的緊迫性已經凸顯,對此,國家稅務總局決定對中石油、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華能集團、中國冶金科工集團、華為、五礦集團和三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等8戶企業集團,由大企業稅收管理部門和稽查部門合作開展全流程稅收風險管理工作。
一、概述大企業稅務風險
(一)大企業稅務風險的基本概念
稅務風險指的是,企業在經濟活動相關涉稅活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稅務機構以及企業單位對這一不確定的認識和判斷。因為大企業自身的涉稅行為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自身行為不當,稅務制度的改變等,導致相關部門無法及時、準確的根據國家稅務制度要求最終自身財產遭受損失、企業名譽受損、受到相應的法律制裁等的風險。大企業是我國稅收重要來源,在國民經濟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方便進行稅務管理,我國稅務部門通過列名的方式對大企業進行確定。現階段,國內的定點聯系大企業已經確定了45家,每年國家稅收的兩成來自這些企業。
(二)大企業稅務風險的主要特征
國內對于大企業的劃分標準為:同時滿足銷售額3億元及以上,資產總額4億元及以上,從業人員2000人及以上。而國際上通常使用下面五項標準進行衡量:創業核心技術;規模經濟;供應鏈管理能力;品牌價值;資源壟斷。大企業自身的組織結構龐雜,經營內容復雜,多元化企業甚至會存在跨行業、跨區域的情況,涉稅事務繁重,稅務管理工作非常困難。同時也因為大企業業務重大,所以一旦被查出違法稅務行,相應的稅務金額處罰也是非常沉重的。更為嚴重的會挫傷企業的信譽,同時極易給企業引起各種經濟危機。對企業的發展形成嚴重的影響,對于其宏觀經濟的運行造成重大的影響。
大企業稅務風險內控機制為內控制度中一項關鍵性內容,是大企業進行稅務防范工作而制定的一套稅務風險管理規范制度。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實施高效的稅務管理工作,也是企業稅務防范當中采取一項非常有效的手段。具體體現在,大企業董事會等機構及其成員一同參與實施,主要是為了合理的保障企業在有效的防范自身稅務風險的前提下,創造更高的稅務價值,進而制定完善的流程和規范。
二、我國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制度不夠完善
在國內,稅務管理進步相對較晚,相關理論尚不健全,實踐經驗較為缺乏,直至今天,依然沒有制定一套相對完善的稅務法律對大企業稅務內控工作進行合理的指導。現階段,我國的征管法等相關稅務法律制度在大企業稅務風險控制等方面設立相應的要求和規定,同時也缺乏較為詳細的稅務控制鼓勵措施。我國稅務總局頒發的稅務風險管理規范性文件,主要起到一定的指導和引導作用,不具有相應的強制性。
(二)缺乏系統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組織結構
大企業自身的部門機構設置相對混亂,崗位職責不明確。比如部分單位在稅務風險內控方面設置了專門機構,部分企業設立了風險控制機構,一些企業則同時設立了兩個部門。此外,有關稅務風險防控責任,部分企業落實在自身的風險內控部門,而一些企業則分配到自身的財務部門中,有的企業稅務風險是內審部門在負責,和其他單位的聯系不足,全局統籌不到位,使得大企業的稅務風險防范效能下降。
(三)大企業稅務風險評估工作不到位
企業沒有建立較為高效的風險評估機制,稅務風險評估工作較為形式化。同時稅務單位通過風險評估信息反饋可以對企業的稅務防范工作進行一定的指導。稅務機關的工作能力受到稅務人員、稅務信息化程度、涉稅信息等多項因素的影響,如果稅務人員素質較差,稅務管理信息化程度較低等情況下,稅務機關難以對大企業自身的涉稅風險進行系統、有效的識別,所制定的風險評估報告的指導性不高,此外風險評估反饋不及時,對于大企業的風險防范進行合理的指導。
(四)稅務風險管理的執行力不足
稅務風險管理制度建立不到位,具體的管理工作較為混亂,加之部分人員素質不高,導致工作執行力度嚴重欠缺。同時大企業組織結構復雜,相關的經營項目繁多,信息化程度較高,技術組織管理能力均較強,基層稅務人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消耗在整理資料、稅額催繳、日常巡檢等工作上,無法抽出充足的時間組織納稅評估、稅務風險分析等風險排查工作,使得精細化管理無法得到落實。
(五)缺乏有效的監督及風險管控效果評價工作機制
很多大企業對于自身的稅務風險沒有正確的認識,稅務風險管理不到位,更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導致風險管理工作較為混亂,風險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對于風險管理和控制效果沒有進行較為科學、合理的評價,缺乏相應的評價工作機制,風險管控不到位企業難以認識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項問題,無法及時的優化和完善自身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
三、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應對措施
(一)完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的基本制度
大企業要想建立健全自身的稅務風險內控機制以及制度,需要根據我國的法律法規。雖然在大企業稅務風險機制方面,國家法律依然處于空白狀態,國家稅務總局目前已經的《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和《國家稅務總局大企業稅收服務和管理規程(試行)》,各個方面應當努力學習相關指導合規程,可以結合相關指導和規程制定符合本企業具體的情況的稅務管理基本制度。同時稅務部門也必須加快大企業稅務風險法律建設工作,需要盡快針對稅務風險內控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將其劃入我國法律法規中。由此大企業在組織自身的稅務風險可以嚴格按照法律進行,稅務部門在進行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也有明確的執法依據。
(二)構建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 確定管理職責權限
應當率先從人員方面著手做起,提升領導層的稅務風險觀念,同時將這一風險意識融入企業的運營當中,企業各個分支結構設置相應的部門,聘請素質過硬的人才負責稅務工作,參與稅務決策分析、外部信息稅務影響分析、稅務核算等工作,切實遵循崗位分離原則,防止出現稅務人員兼任的情況。此外應當確定完善的稅務風險管控機制,和企業其他內控制度有機融合,確保在稅務政策落實、外部經濟環境變動充分分析稅務風險問題,確定完備的工作流程,及時發現問題,并及時向稅務機關報告,同時通過研究制定科學的建議,一旦發生稅務風險可以快速進行應對,減少為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
(三)制定科學的風險預估辦法
大企業進行稅務風險管理當中,采取科學的合理風險預估方法。對企業涉稅活動中面臨的稅務風險進行有效的評估,同時將評估結果及時的反饋給企業的管理層、決策部門以及相關工作人員,企業相關部門以及人員可以結合相關可以根據反饋信息制定科學的風險防范措施以及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方案,有效的控制風險,降低企業稅負壓力。
(四)強化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執行的監督與效果評價機制
對于企業自身的稅務風險管理進行有效的監督,保障風險管理的全面落實。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安排專門的人員對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對管理工作中,工作態度不佳,執行力度不足等問題及時予以提醒或警告,促使其及時修改和整頓。同時建立較為合理的效果評價機制,對自身的風險管理效果進行合理的評價,根據評價結果對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的進行改正和優化。
(五)構建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激勵機制
為了促進稅務風險管理加強,應當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針對稅務風險控制效果良好的部門,予以一定的獎勵,對于風險管理工作混亂,態度不端正等進行相應的懲罰。由此對企業相關人員進行鼓勵,由此實現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水平和質量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在國民經濟中,大企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時由于大企業經營范圍龐大,經營業務復雜,涉稅事務繁重,稅務風險管理工作負擔較大,企業必須重視對自身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視。深入的研究稅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探究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稅務風險管理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天燈.構建企業稅務風險管理體系研究[J].管理世界,2013
[2]牟信勇,寇偉斌,王謙英,王雪絨.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探索[J].稅務研究,2014
關健詞:公司清算;涉稅問題;探析
中圖分類號:F810.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7-0023-02
所謂清算,是指公司解散后,清理其財產,終結其法律關系,從而消滅公司法人資格的法律程序。公司清算分為破產清算和非破產清算。破產清算顧名思義是指公司破產以后,由清算組接管公司,對破產財產進行清算、評估和處理、分配。非破產清算一般是指公司未被依法宣告破產,資產尚足以清償債務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清算,公司財產除用以清償公司所應承擔的稅費等外,還要將剩余的財產分配給債權人和股東。
非破產清算根據公司清算是否受到法院或行政機關的干預又可以分為普通清算和特殊清算。普通清算是指由公司自行依法組織的,清算組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的清算。特殊清算是指當解散的公司實行普通清算有明顯障礙時,由法院或者行政機關命令組織清算的清算方式,日常生活中人們見到的多為普通清算。
目前,中國有關公司清算的各項法律法規正在不斷健全和完善,但是在實務操作中仍然會遇到一些問題,下面筆者就公司清算中一些難點問題進行探討和分析。
一、引入中介機構鑒證,提高清算報告的可信度
清算報告,是指清算組織清算后提出的對申請注銷登記單位的資產、負債情況進行全面計算后提出的書面報告。清算報告是稅務機關對清算企業,清算損益征稅的重要依據。破產清算、特殊清算,清算過程受人民法院或有關行政機關監督,清算結束后形成的清算報告比較正規。清算資產的變現,清算負債的償付,清算費用的列支一一列明,報告可信度較高。但普通清算,根據《公司法》規定,清算組由股東或者股東大會確定的人員組成,清算過程一般無相關部門監督,只要公司債權人對債務的清償無異議,公司股東對清算資產的分配達成一致,即可結束清算,所出具的報告,往往與企業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差距,企業為了少繳資產轉讓過程中的相關稅金,常常會人為低估清算資產的變現價值。例如“固定資產――房屋”隨著現在房地產市場的迅猛發展,房價水漲船高,由于信息不對稱,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評估報告,僅憑基層稅務人員的職業判斷,很難確定房屋的變現價值是否合理。筆者認為,如在普通清算中,借助中介機構力量,要求清算報告必須經中介機構鑒證,將有效的解決清算報告不實的問題,提高報告的可信度,降低稅務機關的征管成本。
二、清算期存貨的處理
存貨的清算是公司清算工作的難點和關鍵。資產負債表上的存貨包括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對清算企業期末存貨是否要視同銷售,相應增值稅是否要申報繳納,目前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根據財稅[2005]165號“一般納稅人注銷或被取消輔導期一般納稅人資格,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時,其存貨不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其留抵稅額也不予以退稅”,若企業期末存貨確實存在,清算結束后未對外銷售,不需要視同銷售繳納增值稅。另一種觀點認為,企業清算結束后,作為清算資產組成部分的存貨,要么抵償債務,要么分配給股東,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4條 “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的下列行為,視同銷售貨物……(七)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分配給股東或者投資者……”清算企業期末存貨應該視同銷售。筆者支持后一種觀點,原因如下:
1.很多公司清算時存貨賬實不符,這些公司賬面存貨多,實際存貨少,差額部分早已實現銷售。具體表現為經營期少報或不報收入,購進貨物正常抵扣,增值稅稅負長期較低。清算時對期末賬面存貨如不正確處理,很可能會導致國家稅款流失。
2.第一種觀點認為,對期末存貨不征稅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期末存貨確實存在,但這種情況不符合“公司清算”定義,無論“破產清算”、“非破產清算”都要求用資產進(下轉44頁)(上接23頁)行債務清償、剩余資產分配股東,即公司清算結束后存貨不會存在,第一種觀點不成立。
三、增值稅留抵稅額的處理
公司清算時,“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期末為借方余額,即增值稅期末留抵,這種情況多出現在破產清算中。破產企業大多生產經營情況不佳,部分產品銷售價格小于購進材料(庫存商品)成本,導致增值稅銷項稅額小于進項稅額,出現期末留抵。根據財稅[2005]165號“一般納稅人注銷或被取消輔導期一般納稅人資格,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時,其存貨不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其留抵稅額也不予以退稅”, 企業清算時增值稅留抵稅額不能抵稅,只能將其轉入存貨的成本。具體處理分為三種情況:
1.公司清算時企業已沒有存貨和已抵扣進項稅金的固定資產。公司在進入清算期之前存貨已全部實現銷售,已抵扣進項稅金的固定資產亦不存在,增值稅留抵稅額應作為無法收回的債權確認清算損失。我們注意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清算所得稅申報表》包括“清算稅金及附加”項目,清算稅金及附加主要指清算環節發生的除企業所得稅和允許抵扣的增值稅以外的各項稅金及其附加,企業清算環節繳納的增值稅無法在本企業抵扣,不再將其作為價外稅,允許作為“清算稅金及附加”處理。
2.企業清算時仍有存貨和已抵扣進項稅金的固定資產,且資產狀態良好。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清算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60號),企業清算時,全部資產均應按可變現價值或交易價格,確認資產轉讓所得或損失。企業在向股東分配剩余存貨和已抵扣進項稅金的固定資產前,需以銷售、抵頂債務方式處理存貨和已抵扣進項稅金的固定資產時,可以用增值稅銷項稅金抵減留抵稅額,留抵稅額抵頂完畢的,需繳納增值稅;留抵稅金未抵減完畢的,應將未抵完的金額加入已售資產賬面價值,抵減資產處置收益。
3.企業清算時仍有存貨和已抵扣進項稅金的固定資產,但資產已發生非正常損失。公司清算時應先進行資產盤點、清查,對存貨發生和已抵扣進項稅金的固定資產發生非正常損失的,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10條的規定,作進項稅額轉出處理,調減增值稅留抵稅額,不足部分補繳增值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