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區長區委經濟發言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同志們:
一、去年經濟工作情況
去年,面對我國南方雪災、*大地震和全球性金融危機等不利影響,我區經濟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區委的總體部署,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沉著應對客觀困難,積極加快本部經濟建設,全區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初步統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5.4億元,增長10.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01.79億元,增長13.9%;固定資產投資14.44億元,增長20.2%;出口總額2.31億美元,增長17.7%;一般預算收入1.49億元,增長2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68億元,增長18.1%,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能完成市年初下達的目標任務。全區經濟主要呈現六方面的特點:
(一)園區格局初步形成。利用土地規劃修編和*分區規劃編制的有利契機,扎實推進工業園區的開發、整合和配套工作。理順大三聯工業區過溪洋片用地遺留問題,完成臺商投資工業園、*中心工業區控詳規劃,并以此為基礎整合規劃*產業轉移工業園,首期建設以電子電路板生產項目為主的電子電路工業園。青籃片1000畝工業用地的控詳規劃編制工作順利推進,將著重發展工藝品專業園區。啟動過溪洋片區土地一級開發,大三聯工業區配套道路聯泰大道即將竣工,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嘗試*產業轉移工業園、南山灣工業園土地一級開發融資,園區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塔頭危險品倉儲區落戶企業4家,三聯工業區落戶企業12家,*產業轉移園區首期850畝電子電路工業園項目與中國電子印制板協會達成合作意向,首家落戶企業宏俐電子已進入前期準備。全區初步形成了以塔頭危險品倉儲區、大三聯工業區、*產業轉移園區、南山灣工業園和青籃工業區為主的園區經濟發展新格局。
(二)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充分發揮*港口資源優勢、土地儲備優勢、現代交通網絡優勢和熱電聯供優勢,舉全區之力開展招商引資。全區新辦理工商登記企業40家;新引進項目12個,投資總額8.36億元,其中3個新批外商投資項目的投資規模均超過1000萬美元。全區12個項目參加首屆粵東僑博會,投資總額近50億元。中石化物流園區、松山電廠熱電聯供和柯士達物流園區等一批投資規模較大項目落戶*,華泰鋼構、金明塑膠機械、得源能源、宜華木業、華潤水泥等一批市場前景看好的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中炬塑膠、翠康營養液、明盛發建材等一批生產型工業項目正式投產,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工業帶動效應凸顯。面對華能電廠減收帶來的壓力,千方百計加大工業生產性投入,積極培育本部經濟發展,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3家外資企業增資擴產共1050萬美元,工藝、印刷、塑料等傳統產業增資1476萬元擴建廠房面積6400平方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區專利申請48件,專利授權126件,專利授權量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全區組織申報省、市科技計劃18項。玉新街道新組織申報“廣東省珠寶(寶石)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礐石街道、濱海街道分別被省科技廳立項列為廣東省“城鎮化技術集成應用試點”和“新農村建設科技示范鎮”。
(四)產業建設扎實推進。基礎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開展河玉圍第二期基本農田改造建設,順利完成上級下達的3000畝林分改造建設工程,達濠漁港獲農業部批準晉級國家一級漁港。以牡蠣、江蘺和高位養蝦為主的特色養殖產業基本形成。建筑業以規范管理和外向拓展為抓手,全年完成建安產值30億元,占年計劃的138.88%,比增13.33%,其中外出施工產值22.96億元,占全區施工總值的80%。旅游業有新發展,旅游發展規劃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成功舉辦“*發現之旅”和“奧運北京·好運汕頭·相約*”系列主題活動,*旅游知名度不斷擴大,旅游客源明顯增加。
(五)財稅建設有效加強。切實加強財源稅力的培育發展。著力挖掘本部稅源,重點監控占本部收入85%的62戶企業,全年實現本部國稅收入16266萬元,比增42.3%。著力提高外稅轉移實效,共組織地方稅收收入23156萬元,增長21%,其中轉移外稅3605萬元,有效彌補本地稅力不足。著力完善財政資金征收管理,全區共清理國有資產經營性收入27.3萬元。牢固樹立“勤儉辦事業”思想,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科學合理調度資金,嚴格控制和壓縮一般性開支,在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基礎上,多方發動民資民力,加大對民生工作和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六)對外貿易穩中有升。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政策調整影響,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新增自營進出口企業4家,新增資擴產3家,享受海關AA級與A級出口管理企業分別為1家與22家。引導企業積極調整經營策略,鼓勵加工貿易企業拓展內銷業務,擴大產品內銷比重。引導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完善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打響*品牌。今年春秋兩次廣交會共為37家企業取得分配性和招展性攤位60個,創廣交會參展企業和參展攤位的歷史新高,成交額2634萬美元。同時積極引導14家外貿企業兩次赴港參加香港環球資源展覽會和灣仔展覽會,有效開拓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