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副縣長先進事跡材料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奔流的塔河,浩瀚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記載著**的巨變,,見證著一位辛勤耕耘,默默奉獻,把一片赤忱全部融進黨和人民的事業的時代新女性,她就是**縣副縣長——趙潤玲同志。
小荷才露尖尖角
1978年6月,趙潤玲同志在新和縣軸承廠參加工作,1983年7月調入**縣,先后在縣農業局、財政局、組織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1992年走上科級領導崗位,1998年3月出任**縣財政局局長。
“打鐵先得自身硬”。走上領導崗位的她,始終把理論水平,提升工作能力擺在重要位置,在克服工作和家庭多種困難和壓力情況下,她頑強地拿下了東北財經大學、中央黨校經濟管理等專業文憑,并于1998年獲得了中國社科院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學位,在工作中,她認真研究分析財政工作政策、法規,及時充電,把握財政工作形勢,為做好新形勢下財政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工作中她注重結合實際,解放思想,開拓創新,銳意改革,勇于實踐,深入調查研究,廣泛了解各方面的意見建議,確保工作順利推開。針對**縣長期以來剛性支出猛增,收支矛盾尖銳,財政吃緊的困境,她堅持從實際出發,制定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工作中心放在大力開辟財源,著力控制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規避和化解財政風險上,經過不懈努力,**的財政收入呈現迅猛增長的發展態勢,2001年地方財政收入3733萬元,2002年為4814萬元,2003年為7200萬元,2004年突破億元大關,達1.2億元,財政收入的線性增長速度,為**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
打造一支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雙硬”財政隊伍,是推動工作的關鍵。她善于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知人善任,通過實際工作鍛煉人才,請進來、走出去大力培養人才。她狠抓機關作風建設,健全制度,強化紀律,加強班子成員和干部隊伍教育,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強服務觀念,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了機關作風根本好轉。通過種種過硬措施,逐步建立了一支高效精干的財政干部隊伍,為**縣財政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撐。
初為縣官原則當先
2003年1月帶著**20萬各族人民群眾的囑托和希望,她走上了副縣長這一光榮而神圣的崗位,根據政府班子分工,她主要分管城建、國土資源、環保、郵電、電信、電力等工作。
“率先垂范、任勞任怨”。在工作中趙潤玲同志十分重視領導干部的的帶頭模范作用,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經常帶病堅守在工作一線。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做給下級看,帶著下級干”,時時處處激勵自己奮進不止。
“堅持原則、一視同仁”。趙潤玲同志所分管的工作都是政策性強、易得罪人的工作。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親戚、朋友因為辦理各種事情來找她。但她在親情、關系和原則面前總是選擇后者,因為她深深知道自己的權力是人民所賦予的,并經常告誡自己“既然組織信任我,把擔子交給我,我就要把好關,做好事”。
城鎮建設顯身手
近兩年,**的城鎮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干凈整潔,滿眼綠色,一躍成為自治區級衛生紅旗縣城。
質的變化,凝聚著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善于給自己出難題,壓擔子,找麻煩,用敢想、敢干、敢闖的精神,帶領干部群眾正確執行縣委、政府的科學決策,真抓實干取得的結果。
她親歷親為,強力實施以城市道路、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以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品位、創造優美人居環境為核心的“綠、亮、凈、美”四大工程。兩年來共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141.9萬元,城鎮道路、綠化、供水、供熱、供氣、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河渠治理等基礎設施項目全面鋪開,改建新建城鎮道路總長6811米,城鎮供水管網更新14000,二期排水管道12670米,城鎮集中供熱供熱面積24萬平方米,街道人行道彩磚鋪設23000平方米,改造道路兩側林帶綠化面積6.5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17.5萬平方米,使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由原來的7.47平方米增加到了12.45平方米。,
通過新建、改建、擴建,城鎮道路煥然一新。過去人車混行的人民路、薩依巴格路,托依堡路被改建為雙向快慢分離4車道;老干區街、一桿旗街等道路一改往日坑洼、狹窄的模樣,變為寬闊、平坦的瀝青道路。
提升城市品位,關鍵是要經營好城市。趙潤玲同志要求城建部門牢固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拆除違章建筑和不諧調建筑,整治臨街店鋪、亮化建筑物。過去,**縣城鎮影劇院地段臟亂差現象極為嚴重,雜草叢生,垃圾成堆,如今,這里的建筑全部被拆,建成了多功能、漂亮、大氣的綠地廣場,曾被人們戲稱為“**龍須溝”的城鎮排堿渠,被全線填埋,即將建設成**又一道綠色風景線。道路在改造過程中,街景得到同時整治。人行道彩磚鋪地,建筑物整飭一新,絢麗的廣告牌與設計精美的櫥窗、匾額相映生輝。入夜,城區路燈、廣場射燈、禮花燈、旋轉燈齊放,各種建筑流光溢彩,瑰麗多姿。城市品位提高了,居民有了休閑娛樂去處,也引來了香港百隆、巨恒棉業等知名企業落戶**,建起了塔河商貿城、新世紀步行街、銀橋農貿市場、銀鹿大酒店等大項目,引資額達5億元以上。
拆遷城鎮危舊房,實施抗震安居工程是她改善城市容貌的又一項重點工作。為了做好這項工作,她廣泛聽取拆遷居民的意見,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做了大量的說服教育工作,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使拆遷工作井然有序。一棟棟造型別致,美觀大方的住宅小區拔地而起,一幢幢符合城鄉抗震安居要求的抗震房順利完工,一年時間建成抗震安居房1530戶、面積達13萬平方米。危房、土房、簡陋房徹底與城鄉居民告別,成為記憶中的歷史。
堅持科學發展觀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是農業縣,土地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耕地保護是基本國策,趙潤玲同志要求國土部門嚴格按照上級要求,全面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嚴守耕地保護這條紅線。在她努力下,全縣劃分保護地塊740塊,設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牌480塊,保護地面積72.3萬畝,保護率為80.2%,縣域四鄉四鎮,均建立了基本農田保護檔案。成立了**縣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工作領導小組,為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組織保證。由于程序規范,手續合法,沒有出現一起未批先用、征而未用、亂占濫用和隨意改變土地用途、違反國家產業政策、超規劃、超計劃、越權和分拆批地的現象。
她深深懂得環境保護工作是關系到經濟是否可持續發展,是關系到子孫后代的大事。為落實環境目標管理責任制。她明確各單位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和責任,在全縣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統一監管、各部門齊抓共管、群眾廣泛參與的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加強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不予以審批,對沒有執行環境影響評價擅自建設或使用的項目,責令停止建設或停止投產使用。由于她在環保問題上的“不講情面”,近年來在沒有出現一起嚴重環境污染事件。通過加大污染監督管理力度,縣轄區地面水環境質量達國家三類水質標準,飲用水水質達二類標準。通過加快推進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生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確立了托依堡鎮、**鎮、古力巴格鄉等無公害綠色環保蔬菜基地和生態農業示范區,使生態農業邁向了新的臺階。
為人民謀利、建巾幗奇業。多年來,趙潤玲同志,兢兢業業工作,為群眾解決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形象,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三個代表”,她是廣大婦女自強不息、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的代表,是推進**縣經濟跨越式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的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