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測土施肥補貼實施意見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服務農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提高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入戶率、到位率、覆蓋率為目標,按照“測、配、產、供、施”技術路線,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區別對待、突出重點、分級負責、穩步推進的原則,通過夯實基礎工作,典型示范帶動,加強培訓指導,引導企業參與,創新推廣機制等措施,推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進村入戶到田、擴大配方施肥推廣應用面積,推進配方肥統配統供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著力提升廣大農民科學施肥水平。
二、目標任務
年,全區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在糧食作物應用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經濟作物、水果等實施面積,全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32.5萬畝,施用配方肥面積15.2萬畝,使全區節本增效900萬元以上。建立小麥、玉米、紅薯施肥指標體系,在35個村建立示范田,在60個村及時公布測土信息和施肥方案。繼續做好土壤肥力定位監測和測土配方施肥肥效監測,不斷驗證并更新施肥指標體系,驗證優化肥料配方。完成區域耕地地力評價,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和區域耕地資源空間數據庫、屬性數據庫,構建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三、實施范圍和規模
根據作物布局及生產特點,將全區劃分為:
(一)塬上項目區:推廣面積17.5萬畝,采集化驗土樣270個,農戶調查40戶,土壤肥力檢測10個,實施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推廣配方肥5.8萬畝,建立16個測土配方施肥村級示范田,共0.2萬畝,實施作物田間試驗14個。
(二)塬下項目區:推廣面積6.5萬畝,采集化驗土樣100個,農戶調查30戶,土壤肥力檢測10個,實施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推廣配方肥4.5萬畝,建立10個測土配方施肥村級示范田,共0.1萬畝,實施作物田間試驗8個。
(三)渭河南項目區:推廣面積8.5萬畝,采集化驗土樣130個,農戶調查30戶,土壤肥力檢測10個,實施作物以糧食作物為主,推廣配方肥4.9萬畝,建立9個測土配方施肥村級示范田,共0.1萬畝,實施作物田間試驗8個。
四、補貼內容和標準
補貼資金主要用于采樣測試、田間試驗、示范展示、配方制定、施肥指導、數據庫建立、地力評價、技術培訓和組織管理等環節補貼。
(一)野外調查(2萬元)
1、采樣點調查。在野外定點采樣調查,掌握耕地立地條件、土壤理化性狀與施肥管理水平。
2、農戶施肥調查。對農戶施肥情況長期定位觀測,印制調查表格,逐村逐戶開展調查,調查資料匯總分析,建立檔案等。
3、監測點建設。建立施肥效益和土壤肥力動態監測點,及時獲得農民反饋信息,對測土配方施肥實際效果進行評價。
4、地力監測點調查。對農戶地塊的肥力狀況及施肥情況進行定點監測。
(二)采樣測試(4萬元)
1、劃分采樣單元。將項目區按行政區劃、地形地貌、土壤類型種植模式等,劃分為若干取土單元,制定采樣點分布示意圖。
2、采集土壤樣品。包括制做土樣袋、土樣采集、交通運輸、勞務補貼及土樣晾曬等。
3、化驗分析。包括土樣處理,測試分析、水電費及數據錄入等。
(三)田間試驗(4萬元)
1、田間肥效試驗。包括肥料配比試驗及典型對比試驗的試驗肥料、試驗地租用、觀察記載及統計分析等內容。
2、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摸清土壤養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量、農作物需肥規律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建立肥料效應模型,為配方設計和施肥指導提供依據。
(四)示范展示(8萬元)
1、建立村級示范田。建立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田,樹立標志,展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效果,帶動并引導農民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2、建立萬畝示范片。建立測土配方施肥萬畝示范片,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
3、現場觀摩。組織現場會,印制相關資料等。
(五)配方制定(4萬元)
1、制訂肥料配方。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專家論證,審核測土配方施肥參數,建立施肥模式,分區域、分作物制定肥料配方。
2、施肥方案和施肥建議卡。制定施肥方案,印發施肥建議卡,指導農民施肥。
3、技術宣傳培訓。用于制做、印制施肥宣傳資料、開展宣傳培訓等。
(六)村級施肥指導服務(2萬元)
用于制作信息公示牌,公示測土信息和施肥方案等。
(七)儀器設備補貼(7萬元)
主要用于補充土樣采集、分析化驗儀器及數據信息錄入設備、試劑藥品,以及培訓設備的更新改造。
(八)建立數據庫補貼(1萬元)
主要用于收集整理野外調查、田間試驗和分析化驗數據以及相關資料,建立包括不同層次、不同區域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
(九)耕地地力評價補貼(2萬元)
主要用于收集文字圖片資料,做好耕地地力評價。
(十)項目管理費(1萬元)
主要用于項目評估、論證、報告編制、檢查驗收等工作。
五、工作重點
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主要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要求,圍繞“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五個環節開展十一項工作,為群眾提供科學施肥依據和配方,并建立和錄入測土配方施肥數據。
(一)野外調查。根據我區土壤類型分區,收集整理資料與近年來的土壤化驗資料,開展項目區野外定點采樣調查和100戶農戶施肥調查。通過調查,進一步掌握項目區耕地地力條件、土壤理化性狀、施肥水平和當前耕地肥力狀況,建立農戶測土檔案,實行跟蹤服務,掌握項目區基本農田土壤地力條件與施肥管理水平。
(二)采樣測試。按照《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規范》,在全區范圍內統籌規劃,合理布點,全年采集土壤樣品500個,在小麥、玉米、紅薯“3414”(“3414”是指氮、磷、鉀3個因素,4個施肥水平,14個肥料配比處理)試驗上采集三組42個植株樣和3-5個水樣;建立土樣化驗資料檔案;為100個農戶開展個性化測土服務;免費接受農民主動送樣測試。
(三)田間試驗。按試驗規范要求,在我區3個區域的玉米、小麥、紅薯作物上布置田間小區試驗點30個,試驗點按高、中、低肥力水平均勻分布。其中玉米田間小區試驗點5個、校正試驗點5個,小麥田間小區試驗點5個、校正試驗點5個,紅薯田間小區試驗點5個、校正試驗點5個。通過試驗摸清項目區小麥、玉米、紅薯需肥量、土壤供肥量、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驗證中、微量元素肥料效果,確定小麥、玉米、紅薯合理施肥品種和數量,基肥、追肥分配比例,最佳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建立施肥指標體系,為配方設計、施肥建議卡制定和施肥指導提供依據。
(四)配方設計。組織有關專家根據我區氣候條件、土壤類型、作物品種、產量水平、耕作制度等差異,結合土壤測試和田間試驗數據結果,審核測土配方施肥參數,建立施肥模型,為小麥、玉米、紅薯制定肥料配方和施肥建議卡,并在春耕、三夏、秋冬播等用肥農時季節之前向社會公布。
(五)配肥加工。依據肥料配方,以單質、復混肥料為原料,加強與配肥加工企業合作,加工生產配方肥料。在項目區鎮辦、村組集中選擇有資金、懂技術、會管理的28個經營門點為“測土配方施肥鄉(村)供應點”,將配方肥供應到村。
(六)示范推廣。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村級示范田35個,示范面積0.4萬畝;在塬下區建立小麥萬畝示范片1個,展示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效果,帶動并引導農民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七)宣傳培訓。根據農事季節,采取印制宣傳資料、發放明白卡、召開現場會等形式,加強對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工作的宣傳,并組織農技推廣部門、肥料生產企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督導及培訓,普及科學施肥知識,使廣大農民逐步掌握合理施肥量、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計劃完成培訓8000人次,印發配方施肥宣傳冊6萬份。
(八)數據庫建設。按照規范化的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字典,以野外調查、農戶施肥狀況調查、田間試驗和分析化驗數據為基礎,收集整理歷年土壤肥料田間試驗和土壤監測數據資料,建立測土配方施肥數據庫。
(九)耕地地力評價。收集整理第二次全國土壤普查數據和近期調查化驗資料,掌握全區土壤障礙因子分布范圍特點,明確評價采樣點、化驗項目,開展地力評價工作。
(十)效果評價。通過對項目區施肥效益和土壤肥力進行動態監測,并及時獲得農民反饋的信息,對測土配方施肥的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從而不斷完善管理體系、技術體系和服務體系。
(十一)技術研發。重點開展田間試驗、土壤養分測試、肥料配方、施肥技術等方面的技術調查研究工作,不斷提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平。
六、組織管理
(一)組織機構
為加強對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的領導,區政府決定成立由主管區長任組長,區農林局局長任副組長,區監察、財政、審計等部門主要負責人及相關鎮辦主管農業鎮長(主任)為成員的區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農林局,辦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同志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督查組、執行組、技術組。督查組做好項目補貼及配套資金的落實和撥付,對項目資金運用情況及實施質量隨時進行監督;執行組負責全區各鎮辦測土配方施肥工作任務分配和具體工作的安排部署,檢查落實;技術組負責項目技術實施方案的制訂、技術培訓、技術指導、采樣化驗、試驗示范、配方制定、土壤養分和農戶施肥情況監測等工作。
(二)工作職責
區農林局和區財政局負責,根據省農業廳、財政廳下達的《年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組織編制《區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實施方案》,下發相關鎮辦和部門組織實施。同時,依據各自職責做好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組織、資金落實、監督檢查和驗收管理等工作。
區土肥站具體負責,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的組織實施工作,包括施肥指導服務、田間示范、田間試驗、土樣采集與分析、土壤養分和農戶施肥情況監測等。同時,為配方肥定點加工企業提供肥料配方,探索配方肥生產供應的新機制,擴大配方肥的應用規模。
相關鎮辦負責,落實配方肥定點銷售地點,組織村民委員會、農民專業合作社落實推廣面積,將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發放到戶,并組織農戶配合采集土樣,按要求填報基本情況統計表,做好宣傳發動和組織協調等工作。
(三)配方肥生產供應
區土肥站依據采土化驗與田間肥料效應試驗結果,向配方肥定點加工企業提供肥料生產配方,雙方在簽訂協議的同時明確責任權利。配方肥生產企業組織配方肥的加工和供應,建立健全生產銷售臺帳,記錄購貨人姓名、購肥品種、購貨數量等信息,抄送項目辦公室備案。
七、時間安排和任務要求
1月—3月:利用農閑時間,采取宣傳單、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開展科學施肥宣傳和技術培訓,采集春播作物土樣,完成紅薯、玉米“3414”田間肥料肥效試驗。
3月—5月:制定項目實施方案,劃分采樣單元,采集土樣,化驗分析;根據第二次土壤普查結果及近年土壤化驗資料,確定不同土壤類型、不同區域、不同作物施肥配方,印發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開展農戶施肥信息調查、技術宣傳和培訓,完成田間試驗15個。
5月—9月:實施田間試驗10個,在8個鎮辦完成紅薯、玉米測土配方施肥任務,做好試驗田間記載和收獲,建好示范片,搞好示范觀摩,開展示范效果評價。
9月—11月:做好秋季土樣采集,化驗分析,根據土樣化驗結果,確定不同土壤類型、不同區域、不同作物施肥配方,印發測土配方施肥建議卡,開展技術宣傳和培訓,完成5個田間試驗;完成8個鎮辦小麥測土配方施肥任務,做好試驗田間記載和示范片建設。
11月—12月:對測土配方施肥野外調查、田間試驗、土壤化驗資料進行分析,完善技術指標體系,建立規范的數據庫,組織項目年度自查自驗,進行年度總結。
八、保障措施
(一)明確工作責任。按項目分工確定實施內容和進度質量要求,實行責任制,層層簽訂任務責任書,明確測土配方施肥補貼項目的目標任務、技術指標、質量標準、資金管理以及獎懲方法等,確保項目建設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二)嚴格管理程序。按照全國《測土配方施肥試點補貼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和《省測土配方施肥補貼資金項目資金管理實施細則》(陜財辦農[]78號),以及省農業廳、財政廳制定的《省測土配方施肥試點補貼資金項目配方肥定點加工企業招標辦法》(陜農業發281號)要求,儀器設備購置及試驗示范的配方肥定點加工企業均進行公開招標。項目開支實行專人負責,專項核算,專款專用的財務監督制度,各項開支實行預先申報,按項目進度分批投資使用的方式,確保資金投入到位。
(三)加強宣傳培訓。加強對區、鎮(辦)農技推廣人員、肥料生產企業、經銷商的培訓。通過廣播、電視、報刊、明白卡、現場會等形式,提高廣大農民的測土配方施肥意識,普及科學施肥技術知識,促進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
(四)強化監督檢查。區土肥站每季度上報一次項目工作進度,統計內容包括測土配方施肥宣傳培訓、資金落實、采樣分析、田間試驗示范推廣、效益統計等六方面內容。項目實施中,項目領導小組要組織有關部門加強對配肥企業和肥料市場的監管,保證配方肥質量,防止出現假冒偽劣肥料坑農害農,趁機哄抬肥料價格的行為。如配肥企業違反規定標準配肥或出現其他傷農坑農現象,要取消其配方肥定點加工企業資格并追究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