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縣深入推廣民情聯系戶制度促和諧農村建設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縣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著眼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化解農村矛盾、轉變干部作風的需要,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新途徑,在全縣農村深入推廣實施以“察民情、連民心、幫民富、解民憂”為主要內容的民情懇談制度,架起了黨群間溝通的橋梁,既轉變了干部作風,又理順了群眾情緒;既密切了干群關系,又促進了工作落實,為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取得了明顯成效。
民情聯系戶制度的主要內容就是要求縣直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和各鄉鎮的所有干部在所分包的村中確定10-20戶群眾為聯系戶,定期走訪,體察民情,收集民意,傳遞信息,幫富解困。為確保這項活動落到實處,*縣建立了五項配套制度。
一是建立民情聯絡制度,架起橋梁連民心。縣級干部帶頭聯村包戶,縣直每個單位聯系一個村,班子成員每人至少聯系2戶以上群眾,鄉鎮按照主要領導人分包后進村,中層干部分包中間狀態村,一般干部聯系先進村的原則,每名鄉鎮干部都確定一個聯系村。根據農村人口數量確定聯系戶,一般500人以下的村確定10戶,500-1000人的村確定15戶,1000人以上的村確定20戶聯系戶。聯系戶主要包括老黨員、老干部、個體工商戶、科技示范戶、上訪戶、困難戶等。聯系戶的確定過程是先由村支部、村委會提供初步名單,然后經包村干部走訪、考察認定,填寫聯系戶登記表,報鄉鎮黨委備案。縣直部門由主管政工副職負責,結合所包村支部書記確定,單位統一備案。聯系戶確定后,統一印制包村人員名片,分發到聯系戶手中,以便聯系戶主動與包村干部聯系。
二是建立民情懇談制度,定期走訪察民情。縣直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及鄉鎮包村干部每周至少深入到所包村的聯系戶家中一次,與聯系戶面對面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一方面圍繞本村班子建設、重點工作落實、熱點難點問題、社會穩定、精神文明建設、最新動態等方面進行懇談,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和村情民意;另一方面,向聯系戶宣講農村政策、法律法規,傳播農村致富信息。對于農村中的特殊情況或突發事件,需及時反饋給包村干部時,聯系戶可隨時通過“包村干部名片”的聯系電話進行聯系,及時把信息反饋給包村人員。
三是建立民情報告制度,強化協調搞服務。包村人員通過走訪、懇談了解到的情況,如實記錄“民情聯系卡”。對于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疏理和篩選,能夠馬上解決的馬上進行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及時做好解釋工作。對超出職權范圍,需要協調有關部門解決的重要問題,由包村干部撰寫民情專題報告,每月3日前各鄉鎮、縣直各單位將《民情聯系卡》收集歸納、整理,形成書面報告,報組織部備案。
四是建立落實督辦制度,明確責任促落實。每月5日鄉鎮黨委政府召開黨政班子專題聯席會議,由聯系戶辦公室人員通報每名干部的民情專題報告,聯席會議對報告的問題進行專題研究,提出解決方案,明確承辦人員和完成時限。縣直各單位召開全體班子成員會,總結上月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難點問題,拿出方案,制定措施,幫助解決。由組織部對各單位上報的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涉及到全縣穩定大局的重要問題實行掛帳督辦,堅持每周一詢問,半月一檢查,每月一調度,確保問題及時穩妥地得到解決。
五是建立考核獎懲制,嚴格獎懲促規范。縣委組織部建立各鄉鎮、各單位問題落實情況檔案,每季度通報一次問題落實情況,半年小結,年終總結。對工作扎實的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對工作推諉敷衍的單位和個人給予通報批評,并視情況對責任人給予一定的處罰。
實踐證明,“民情聯系戶”制度是一項新形勢下轉變干部作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有效機制,在新農村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促進了農村的穩定與和諧發展。民情聯系戶制度的推行,調動了農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他們與群眾聯系更密切,工作起來更有針對性,過去很多沒人辦或難辦的事情,通過他們良好的模范帶頭和協調努力,一些棘手的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一些信訪隱患被及時排除掉。今年以來,全縣共調除各類糾紛100多起,有效地化解了各種矛盾,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與穩定,該縣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市信訪工作先進縣。
二是促進了全縣干部作風的轉變。民情聯系戶制度的推行,把機關干部推到了農村工作第一線,充分發揮他們政策理論水平較高,宏觀綜合分析能力較強的優勢,圍繞農村政策落實、經濟發展、重點工作部署和農村熱點、疑點、難點問題,積極做好群眾工作,引導農民按政策辦事,強化了廣大干部的宗旨意識、大局意識和服務意識。目前,全縣共確定聯系戶6535戶,包村干部到農村主動征求意見9500余人次,征求意見11000余條,歸納梳理意見12類1400余條,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三是進一步密切了干群關系。廣大干部把聯系農戶的過程作為向群眾學習,體察群眾疾苦,增強群眾觀點的過程,作為樹立黨的形象,密切黨群、干群關系的過程。包村人員串街頭,到地頭,坐炕頭,嘮家常,傾聽群眾的呼聲,體察群眾的疾苦,實實在在地幫助群眾解決了一批生產生活遇到的想辦而辦不成的事情。今年以來,全縣各級干部共深入農村宣講政策3000余人次,解決矛盾糾紛140余起,辦好事、實事1500余件,受到群眾普遍稱贊。香城固鄉南香城固村楊貴蘭母子二人相依為命,生活極為困難。該村聯系干部走訪時,看到其14歲的兒子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在家,立即向鄉黨委進行了匯報,協調村學校免除了孩子的學費,使孩子重新回到課堂。北香城固村聯系戶周振玉說,原來鄉干部一頭扎進干部家,現在變了,鄉干部經常到咱老百姓家里,俺們有啥事,愿意跟他們說說,遇到難事打個電話,準有人幫咱解決問題,鄉干部和俺成了一家人。
四是推進了突出問題的解決。建立民情聯系戶制度以來,全縣圍繞群眾反映集中的打井、辦電、吃水、上學等熱、難點問題,千方百計予以解決。截止目前,全縣共新打、修復機井60眼,鋪設地下防滲管道4萬米,架設線路1.9萬余米。老沙河沿岸由于綠化工作不到位,一遇大風天氣,風沙漫天,影響了沿河村民的生產生活。沿河村莊通過聯村干部將這一情況反饋到縣委后,縣委根據群眾建議,協調縣林業局、香城固鄉、南辛店鄉、*城鎮黨委籌集資金,栽種樹苗79萬棵,并采取分戶管理,收益歸戶的方式,簽訂了承包合同,提高了樹苗的成活率,有效地改善沙河兩岸的生態環境。
五是加快了全縣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通過建立民情聯系戶制,各部門在為民服務的過程中,逐漸擺正了自己的位置,通過聯系戶尋計問策,制定明確的工作思路,激發了全縣干部的工作熱情,形成了從上到下齊心協力抓發展、促穩定的良好局面,經濟發展取得了新突破。今年以來,先后投資800多萬元,建成了年加工100多萬只的肉羊屠宰及深加工生產線,投資1095萬元建設了建材市場商貿三條街,沿街門店600余間,市場主街道1500米,年交易額達4億元。